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梁山泊与祝应台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梁山泊与祝应台

发布时间: 2023-01-26 23:29:20

Ⅰ 梁山伯与祝英台吴奇隆主演电影

《梁祝》是1994年由徐克执导,吴奇隆、杨采妮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主要讲述东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流传至今的凄美感人爱情故事。
《梁祝》电影提名四项金像奖,并荣获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提名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跨媒介改编剧本奖”。

Ⅱ 越剧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几种版本谢谢了!!!

第一版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第二版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以上是越剧电影的两个版本,听说现在正拍新的版本!还有许多不同的电影版。

台湾此版剧本拍摄了由凌波等主演的黄梅调电影,也十分经典。

电影版:吴奇隆、杨采妮版; 电影版;梁山伯是濮存昕,祝英台是胡慧中;
电视剧版:罗志祥、梁小冰版 电视剧版;何润东和董洁

Ⅲ 邵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是谁唱的

邵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是乐蒂演唱的。


乐蒂(艺名),原名 奚重仪(1937年8月29日—1968年12月27日),香港国语片演员。

乐蒂自小受京剧四大家熏陶,接受过京剧基本训练。在古装电影独创古装京剧加生活化动作,细腻多变化入神演技,演绎古代仕女着名。2005年9月2本乐蒂个人纪念专书同时在台湾发行。作品有《倩女幽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崎人艳妇》等。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红梅阁 饰演 李慧娘

风尘客 饰演 慕容雪

太太万岁 饰演 张瑞娟

乱世儿女 饰演 马秀芸

锁麟囊 饰演 薛湘灵

太极门 饰演 沈玉苹

决斗恶虎岭 饰演 段燕燕

扇中人 饰演 姚阿绣、仙子

嫦娥奔月 饰演 嫦娥

最长的一夜 饰演 阿翠


获奖记录

戛纳国际电影节 ▪1960 第14届 最佳女演员 《倩女幽魂》 (提名)

台湾电影金马奖 ▪1963 第2届 最佳女主角 《梁山伯与祝英台》 (获奖)

Ⅳ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真实吗

[1]关于梁祝传说,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
1、 明代崇祯版《元氏县志》里明确记载“在南佐村西北隅,书院路所经由也,桥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涨溢,冲击略不赛移,若有阴为封护者,相传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研究学者陈连山认为,该记载无疑是元氏产生“梁祝传说”最有利的史料证明。
初建于宋初的封龙书院到目前为止仍然保留着相传梁祝二人一起读书的读书洞,同时,在宋代石桥“吴桥”旁边有一处古墓,被誉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吴桥古冢”,相传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在考察了位于元氏封龙山上的封龙书院以及查看相关史料后,陈连山认为,“‘梁祝传说’基本能够和本地名胜古迹联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来源和民间资料。”
令陈连山颇为激动的是,当地农村的秧歌小戏也有关于梁祝故事的演绎。戏中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打蹬脚睡在一盘炕上,忠厚老实的山伯对英台的女儿身毫无觉察,倒头便睡。祝英台唱到:“教你攥你不攥,教你摸你不摸,一脚踹到你胳肢窝……”地方语言朴实生动,很有地方特色。
据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创作的15部元杂剧中就有一部名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元氏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夕群说,据考证,白朴曾师从元好问,因着有多种杂剧而成为戏剧家。据史料记载,元好问长期活动在封龙山一带。杨夕群表示,白朴的这篇杂剧很可能是取材于当地传说,遗憾的是该剧本已失传。
“元氏的‘梁祝传说’版本有明显的本地特色,可以充分说明其在当地流传广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学者岳永逸说。与梁祝的现有版本不同,元氏县口口相传的“梁祝传说”有很多不同于现有版本的细节。在元氏“梁祝传说”版本中,马文才被称为马世龙(音),祝英台是撞碑而死,之后与梁山伯合葬,“如此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表现得更真实可信。”岳永逸补充说。[2]
2、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马乡)镇。相传,

千年古县汝南---中国梁祝之乡 (10张)
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3、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着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马的故里,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邹城市)马坡,有梁祝合葬墓,并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元代济宁市梁祝读书处邹县峄山上有梁祝石像,陈云琴游峄山写有七绝《万寿宫梁祝像》云:“信是荣情两未终,闲花野草尽成空。人心到此偏酸眼,小像一双万寿宫”,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视济宁马坡时发现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旧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2003年10月27日,山东省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和微山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重修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的复出仪式,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立碑人崔文奎身份为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中国历史上见证梁祝故里官方人物之中官位最高、职位最重、权威性最大的一位。而且从碑文中反映出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是:从崔文奎向明朝皇帝“书以奏名”、而至得到当朝皇帝应允“奉敕”到“丁酉贡士前知都昌县事古邾赵廷麟撰;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扬环书;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可以说重新修缮梁祝墓此事上至当朝皇帝、中央官员,下到江西都昌县事、邹县地方县事及其他当朝名士都参与了此事。由此足以可见:梁祝故事发源地及梁祝二人故里究竟在何处在明朝官方乃至朝廷早已得到确认并达成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女士,山东省民俗学会原会长李万鹏先生,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叶涛先生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出土仪式。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众多的国内新闻媒体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外国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微山县。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关于梁祝故事的产生年代问题,樊存常认为,根据梁祝墓祭碑碑文推测,此故事最早应产生于汉代。三国魏

梁祝化蝶(16张)
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没有产生此类故事的社会背景,选官制度也不可能让梁祝去追求读书做官之路,唯有社会安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汉代才有梁祝故事产生的土壤。济宁为中国汉代碑文出土文物最多的城市,全国大部分汉碑出自济宁,作为孔孟故里的济宁,汉墓众多、规模之大,陪葬品之多在全国闻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嘉祥武氏家族墓群、曲阜九龙山汉墓群、任城王汉墓群等,这些都是当时注重厚葬的社会风俗的反映,另外,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考古专家在对梁祝墓周围的墓地进行勘探发掘时,发现有很多汉代墓葬,并出土有陶罐、泥人、动物兽等。据此,可进一步推断此墓为梁祝汉代合葬墓。以上均为“梁祝觅踪”节目组电视台采访马坡梁祝墓的真实现场视频报道。
2003年3月17日,由济宁市文物局考古研究室组织的专业考古人员进驻马坡,对“梁祝”墓进行了小范围的实物取证,勘探结果是:在“梁祝墓记碑”座,东6米,深1.8米,发现东西长4米的大石板一块,分析认为为明代重建梁祝祠庙的香案桌。在“梁祝墓记碑”座,西1米处,深2.0米处发现与“梁祝墓记碑”尺寸相等的石板一块,分析为明“梁山伯之墓”墓碑。根据马坡教委办主任肖广营回忆:1968年的时候,他与邹城的几个同学去看“梁祝”碑,发现有被人掘出的一个碑头,他们就找了铁锨朝下挖,发现碑前面有楷书“梁山伯之墓”五个大字,背面有林界、祠庙、立碑、厢房等内容的记载。当时他们看的不是墓记碑,而是墓碑。在“梁祝墓记碑”座,北10米,2米深处发现大批建筑物砖、石等。在“梁祝墓记碑”座的其他方位,深4.3米处,发现硬地表及早于明代的砖、瓦片等。在“梁祝墓记碑”后,深4.3米处发现石板、古土等。
同时祝英台所在村庄九曲村发现了大量汉代石碑,微山县马坡乡政府党委宣传干事吴琦,是梁祝文化研究的发烧友,一直在当地民间探访搜集梁祝的有关材料,至今已经有10多年。就在“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出土后,吴琦又发现了新的重要线索,他从九曲村找到了一小块残破的汉代石碑,上面刻有几个祝姓字样。这块小碑令他很兴奋,这说明汉代九曲村的确曾经有祝姓人氏生活过。这是梁祝为济宁汉代人极为有利的证明。
通过对“梁祝”传说内容及碑文记载的古代村落、古代交通、故事发生地点、姓氏习俗等的考证结果与传说、碑文内容全部吻合,可谓天衣无缝。因此,笔者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现“梁祝墓地”已沉睡2000多年,确凿有据。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马的故里,两城是梁的故乡。
4、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5、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6、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死后可以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县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据查证,此“两朝说”最初版本为82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史籍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且梁祝传说早已于唐宋年间传入高丽,宋朝高丽史籍中明文记录两人姓名及生平故事的情况看来,此“两朝说”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可信度有待商榷。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梁祝镇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角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着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现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其他史籍记载: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时(公元552-554年)《金楼子》一书中有记载。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4.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齐武帝时(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记》:“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8.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10.明朝着名文学家张岱(浙江绍兴人)在其着作集《陶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据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着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祝二人在济宁市邹县峄山读书,曾慕名而至济宁市曲阜孔庙拜祭过孔子,并参阅过孔庙的经文藏书,后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恋而死,惊天动地,曲阜孔庙为了表彰纪念他们忠义精神,特地于二人在曲阜孔庙读书的地方标以牌匾,以示纪念。
11.中国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近邻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着名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而且以后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12.此外,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据查证,此记载最初版本为82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该文作者曾于86年从慈溪给编者来信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两个朝代的人,祝英台是女侠,梁山伯是清官,两者墓穴碰巧在一块的传说故事”是年轻时曾做小贩的同村的民间医生讲给他听的,而这位乡村医生又是从宁波中山公园听一位老人讲的这个故事。当时公园内有好几个人在讲梁祝爱情故事,这个鄞县老翁摇摇头说:‘都是乱话!'这位乡村医生便上前动问:' 老伯,他们讲的是乱话,那真话究竟是怎样的呢?'鄞县老翁便讲了这个故事。”,因此该文作者将这位宁波公园老翁讲述的故事刊登在了报刊山海经上,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众多权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学着作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来看,此“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说法并不是历史文献记载,而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因为如若梁祝二人之一出生于明朝,唐、宋、元三朝文学着作不可能对明朝发生的事情有记载,由此可见,所谓“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民间传言是错误的。
故事内容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尼山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于忘情破。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要求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英台悲痛伤心咬破手指在墓碑上写上“祝英台”,最好的遗言;我俩生不同时,但却死而同穴,这里便是我葬身之地。在英台悲痛叫嚷山伯带她走时,在雷电交加情况下梁山伯的墓离开裂开了,英台看见是山伯的魂魄激动而喜极而泣的心情纵然爬起身向坟中跑去跃跳入坟中,英台一跃墓中瞬间墓合拢,不一会儿墓碑上一道光彩就飞出两只蝴蝶,飞着围着墓一圈便飞上了天空,一道彩虹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便在上天团聚。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情撼天动地,玉帝感念两人情义节烈,赐封天官结为永世夫妻,于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情史流传千古。

Ⅳ 谁知道,最早的梁山伯 祝英台 是谁演的呢

[编辑本段]【同名电影】1994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影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
上映:1994年
导演:刘国权
编剧:郎文耀 刘国权
类型:剧情片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颜色:彩色
摄影:李大伟
主要演员
胡慧中饰祝英台
濮存昕饰梁山伯
程前饰马文才
陈肖依饰银心
景冈山饰四九
潘洁饰仙姑
江庚辰饰马太守
管宗祥饰周先生
黄钟饰祝管家
李明珠饰媒婆
樊淑棣饰老鸨
梗概介绍
好动活泼的女孩祝英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女扮男装到学校去上课。在前往学校的途中,英台遇到了新同学梁山伯,英台对清秀斯文又富正义感的梁山伯一见钟情,两人结伴同行。
英台与山伯在学校认真辛勤的读书,下课后,也经常一起出游。每日的相处,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对英台而言,这是段最甜蜜的时光,而她对山伯的心意也越来越坚定。
三年后,英台家里不断催促她返家,挂念家里的英台在临行前晚,英台以“九妹”之名对梁兄自许终身。祝员外却逼女儿嫁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不从,但山伯误认为英台变心,抑郁而死。梁山伯坟前,祝英台悲痛欲绝经仙姑的帮助,两人凌空齐飞,结为美满幸福的一对蝴蝶。而他们所经过的地方都遍地开满娇艳的鲜花,以示他们爱情的圆满结局。
剧情介绍
根据中国传统戏曲改编。
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看中祝英台美貌,茶饭不思,吵着要父亲去祝家提亲。百花盛开的季节,祝英台女扮男装与丫环银心郊游,马文才来到,又要抢英台的护身之物蝴蝶风筝,出言不逊,被银心出手教训一通。蝴蝶风筝又飞到正在赶路的梁山伯身上,马文才飞马来到,强要风筝,被梁山伯和书童四九打得落荒而逃。英台为风筝飞走而难过,她又想起梦中仙姑给她的诗,诗是藏头诗,暗示“梁山伯至”,她不知道梁山伯为何人。一天,男装的英台去寒山寺烧香,邂逅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互生爱慕。英台知梁山伯要去东林书院读书,于是相约一同前往,并义结金兰。
在东林书院,梁、祝同窗学习,练功习武,感情日笃。马文才也在这里念书,但整日寻欢作乐,寻花问柳,并对祝英台心怀不轨。一个雷雨之夜,他借口怕雷,爬上英台的床,被英台的护身蝶衣击倒。他好几次算计祝英台,被梁山伯识破。马文才气得跑回家去,又催问去祝家提亲的事。
祝英台因父病回家,临行托师娘把蝴蝶风筝交给梁山伯。师娘心领神会,夸赞英台有眼力。
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允把“九妹”许梁山伯,山伯欣然应允,以玉笛交英台带去为定情物。
英台回家,祝父已把她许马家,逼她近日与马文才成亲,英台死不从命。经师娘说明原委,梁山伯明白了英台的一片痴情,匆匆赶去祝家提亲,无奈为时已晚。祝父避不见面。山伯与英台在绣楼相会,誓约生死。马家官兵赶来抓了梁山伯,祝英台逼马文才放了梁山伯,并把玉笛还给他。梁山伯痛苦不堪,回去后就卧床不起。师娘来看梁山伯,从玉笛中发现了消息……
马家迎亲当晚,四九潜入洞房救出英台,他告诉英台,山伯已染病身亡,英台顿时昏了过去。英台到山伯墓前,悲痛欲绝。突然,远处传来笛声,只见蝴蝶风筝飞来在墓地上空盘旋。一声巨响,另一只蝴蝶风筝飞起,在空中比翼齐飞。一穿新郎红袍的人骑白马走来,玉笛挑开盖头,露出山伯笑脸。英台悲喜交集。两人由远而近,凝目而视,含情脉脉…… [编辑本段]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邵氏版 1963</B>中文片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英文片名:The Love Eterne
出品地区:香港
片长:129分钟
首映时间:1963年4月3日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语言:国语对白
片种:黄梅调/故事片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执行导演:高立 王月汀 胡金铨
监制:邵逸夫
演员:乐蒂 凌波 任洁 李昆
剧情简介:
天资聪颖的祝英台求学心切,祝员外无奈勉强应允女儿女扮男装赴杭求学。英台途遇书生梁山伯一见钟情,草桥亭上两人义结金兰。梁、祝同窗三载,英台深爱山伯,山伯却不知英台是女子。祝员外催英台速归,英台、山伯依依难舍。十八里相送途中,纯朴的山伯始终不懈英台屡屡暗示的爱情。后来,山伯听得师母介绍的实情,赶往祝家庄求婚,怎料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大守之子。楼台相会,梁、祝柔肠寸断。不久,山伯忧郁成疾而死,英台被迫出嫁。花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抚碑痛哭失声。墓裂,英台跃入墓内,送亲人想抓住祝英台,可是只抓住一片衣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为一对蝴蝶,飞翔在百花丛中。 [编辑本段]同名戏曲电影 1954 中国导演:桑 弧、黄 沙
主演:袁雪芬、范瑞娟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张曦白 Xi Zhang
影片类型: 戏曲 / 舞台艺术
片长:12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混音: 单声道
剧情
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祝英台是祝员外的掌上明珠,自幼习诗文,并想往访师求学,祝员外勉强应允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草亭结拜,同窗三年,形影不离;祝父催归,梁祝分手,十八里相送依依不舍,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喻;当梁山伯明白过来,前去提亲,但二人只能楼台相会,美满姻缘,已成沧影;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出嫁时,山伯墓前祭奠,风雨雷电大作,英台跃入坟中,梁祝化碟双舞。
越剧电影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是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该剧通过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几段戏的串连,将这个民间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表现得了淋漓尽致,是所有版本里影响最大的,更是越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可谓空前绝后。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在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同类的电影作品非常之多,最着名的是李翰祥1963的版本,并获得第2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徐克在1994年拍摄了最新版的《梁祝》;而陈钢与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使这部协奏曲成为音乐殿堂里的经典之 [编辑本段]【同名电视剧】 版本一
电视剧1999版《七世夫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
基本资料
全名:《七世夫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
别名:新梁山伯与祝英台
导演:冯凯
主演:
贾静雯 饰 祝英台
赵 擎 饰 梁山伯
张晨光 饰 马文才
张凤书 饰 银 心
李国超 饰 四 九
地区:中国台湾
剧情简介 :
经典爱情千古流传,悲喜交织张力十足。
全新偶像情人演绎千古佳话,本年度绝不能错过的爱情大戏。
江苏宜兴祝家庄内,十八岁的祝英台个性活泼、善良,上有八个哥哥,集家人宠爱于一身。
祝家与马家是世交,祝父要将英台嫁与马太守之子马文才,马文才不学无术,但为人阴狠、好胜心强,想要的就会不择手段的得到。
在成亲当天,祝英台在半路将自己与胖女调包,并找来多位被马文才始乱终弃的姑娘当众让马文才颜面扫地,马文才却被英台的独特的个性所吸引,决定一定要得到祝英台。而英台誓言绝不嫁这种花花公子,为摆脱马文才的纠缠,决定与马文才来一场比试。
马文才为赢得比赛,找上在街上卖字画的梁山伯,梁山伯家境清寒,为人十分诚实,坚决不肯作弊,后因书僮四九的劝说,才不得以答应。
比赛场中,梁山伯见到祝英台,惊为天人,后因四九闯入,祝英台看见了躲在马文才台下的梁山伯,被他的文采倾倒……
版本二
电视剧2000版《新梁山伯祝英台》
基本资料
剧名名:《新梁山伯祝英台》
又名:《少年梁祝》
资源类型:RMVB
剧长:全42集
时间:2000年
导演:徐进良
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普通话
主要演员
罗志祥 饰 梁山伯
梁小冰 饰 祝英台(配音:刘小芸)
陈嘉辉 饰 马文才
欧汉声 饰 四九
江祖平 饰 吟心
吴孟达 饰 丁程雍
李璇 饰 丁师母
六月 饰 丁香
沈海蓉 饰 梁母
何雨雯 饰 如 意
霍正奇 饰 路秉章
刘瑞琪 饰 祝 母
勾峰 饰 祝公远
九 孔 饰 娄敬文
职员表
徐进良(导演、编剧、戏剧指导)
曾斐莉(监制)
周大祥(策划)
朱永昆(编剧)
王 曦(场记)
柳信合(陈设)
包中强(剧照)
古焕坤(电脑字幕)
华盼明(外景摄影)
王 耀(武术指导)
陈幸治(执行制作)
蔡玉铃、潘淑伶(副导)
黄仁杰、郭庭郢(道具)
郑锦棠、杨德毓(剪接)
傅清荣、叶文荣(外景灯光)
尤宜珠、陈瑞君(梳妆及其助理)
李凤珠、王文妏(服装及其助理)
高启芳、张律文、黄明来(制作助理)
廖明惠、廖悦菁、郑雯雅(化妆及其助理)
剧情介绍
梁山伯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读书勤奋,且生性乐善助人,赴杭城尼山书院求学。而祝公达则独霸一方,其女祝英台不仅聪颖敏慧,好学不倦。山伯与乔装的英台在城内遇上,惺惺相惜义结金兰,来到书院后,曾救他们的侠士路秉章亦前来求学,三人结为知己。英台屡次险被山伯发现其为女儿身,巧施妙计脱离。为掩人耳目,英台只好接受书院夫子程雍之女儿丁香的爱意。未料,山伯再次撞破英台扮回女装之身,山伯又被妙计所骗,但对英台的美貌留下深刻印象。
程雍向英台提亲被拒,丁香落落寡欢,执意寻死,英台有告知直相,丁香一时无法接受,但在情绪平复后,二人化为姊妹之情。祝威酒醉后无意向宜兴府太守马俊升之子马文才道出其妹英台秀丽脱俗,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之事,使文才对英台起了好奇之心。
文才转来尼山书院读书,乍见英台虽女扮男装,却是俊秀脱俗,屡藉机亲近,一次,更于英台沐浴时,趁机潜入,迫英台就范,英台却言文才若要强占己身,但此心仍属山伯,文才暂且放过英台。文才表面装作友善,为英台保守秘密,内里妒火中烧,多次伺机陷害山伯。山伯中计险送命,与英台反而因患难而加深情谊。秋围试举揭榜,山伯高中魁首。英台、山伯均得回乡,英台暗示要山伯尽快来祝家提亲,迎娶九妹,山伯似懂非懂,直至师母言明英台身份,山伯才恍然大悟,待发派官职后,立往祝府提亲。
山伯偕母喜孜孜地来祝府提亲,未料却惊见公远夫妻竟是杀害山伯生父的仇人,梁母拉了山伯立刻离开祝家,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遗害山伯前程,不愿说明。公远力阻英台与山伯见面,积极推动与马家亲事,并深锁英台于闺房内。
梁母见山伯非英台不娶,遂道出其身世,出伯原是姓赵,其父赵庆平为马俊升、祝公远联手杀害,山伯惊闻,决心重审二十多年前的杀父血案。英台获悉山伯义断情绝之意伤恸不已,悬梁自尽,幸及时获救。山伯夹在爱与恨之间,亦感矛盾痛苦。山伯知杀父之仇全是马家一手策划,欲法办马俊升,未料文才棋高一着,先一步扣山伯以贪污罪嫌。英台求救山伯,被迫答应文才。为除后患,文才暗中用杀手取山伯性命,梁母为保山伯而身受重伤,山伯亦奋不顾身保护母亲,其孝心感动杀手,因而放梁家一条生路。山伯巧遇英台,英台执意将梁母带回祝家疗伤。不料,被公远发现,文才欲亲自解决二人,幸梁家得以逃离。
英台在成亲前夕,竟与梁家一同患难,深感一切皆为天意。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与祝母的认同,躲在荒废的尼山书院。山伯与英台在书院内举行简单的婚礼,后得知丁香被赵中书所害而沦落风尘,决定设法赎出丁香。英台乔装回祝家拿钱,与祝母不胜感慨。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知道,并跟踪至尼山书院,幸山伯英台顺利逃脱,但文才继续穷追不舍。
文才带兵追捕,危急关头,已成为征西大将军的路秉章出现解救了他们,并将文才定罪,押解进京。赵中书假传圣旨,救下文才。文才立即带人赶往尼山书院,把山伯打成重伤,弃置荒野,后被丁香救回梁家。文才掳回英台将其玷污,发现英台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将其痛打,并丢在祝家门口。英台遭此巨变,神智错乱,六亲不认,只对山伯有好感。一日,山伯为英台试穿梁母所做的新衣,触动了英台的记忆,神智恢复。两家一笑泯恩仇,山伯择日前来迎娶。
祝威出差回到江南,认为文才能助他青云直上,要英台嫁入马家,遂向文才告密英台神智恢复。祝父母被文才抓走,而山伯英台等则逃离,丁香自愿前去与文才交涉,谎称山伯与梁母丢下英台径自逃命,英台心死,愿意嫁与文才为妻,救回祝父母。岂料文才发现新娘乃是丁香假扮,拦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等人。文才抓住英台,将山伯毒打至死。英台与山伯是否从此阴阳相隔,难难两人最终只能含冤化蝶。

Ⅵ 跪求《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百度网盘免费在线观看,李翰祥导演的

链接:

提取码:wc4h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主演:凌波/乐蒂/任洁/井淼/高宝树
类型:爱情/古装/戏曲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63-04-03(中国香港)
片长:122分钟
又名:TheLoveEterne该影片晋末年,某大户人家小姐祝英台(乐蒂饰)渴望前往杭城求学,无奈父亲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忧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计,假扮郎中阐明小姐病因,终于令父亲点头同意。在求学途中,假扮男装的英台巧遇风流倜傥的梁山伯(凌波饰)。二人相谈投机,结伴通行。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结为好友,情深意笃,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英台心中渐渐萌生对山伯的爱意。无奈碍于身份,不忍道破实情。某日,英台为父亲苦苦催还,只得告假还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经典戏码。虽是这般试探与暗示,那愚讷的心上儿却没能了知心意,一别成了永远。


Ⅶ 最好看的怀旧老电影

最好看的怀旧老电影有:《刘三姐》、《地道战》、《上甘岭》、《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1、《刘三姐》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制作的古装爱情电影,由李翰祥自编自导,乐蒂、凌波主演,于1963年4月3日上映,梁祝有很多版本,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版本,唱段比较喜欢,之前还有1953年袁雪芬和范瑞娟的版本。

Ⅷ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大概内容50字

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8)老电影梁山泊与祝应台扩展阅读:

史籍记载

明朝着名文学家张岱(浙江绍兴人)在其着作集《陶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

据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着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祝二人在济宁市邹城市峄山读书,曾慕名而至济宁市曲阜孔庙拜祭过孔子,并参阅过孔庙的经文藏书,后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恋而死,惊天动地,曲阜孔庙为了表彰纪念他们忠义精神,特地于二人在曲阜孔庙读书的地方标以牌匾,以示纪念。

历史影响

中国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近邻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诗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

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而且以后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Ⅸ 《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几个版本

电影版本有:1963年李翰祥的黄梅调戏曲片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凌波和乐蒂主演;1964年尤敏、严俊主演版本;2004年动画片版本,刘若英和萧亚轩配音;大陆1994年版本电影,濮存昕和胡慧中主演;还有一个越剧电影版是范瑞娟和傅全香主演的;香港方面还有另外就是吴奇隆和杨采妮主演的徐克版本;电视版本有:TVB1974年民间传奇《梁祝》,刘松仁和李琳琳主演;台湾2000年版《少年梁祝》罗志祥和梁小冰;最新的版本就是何润东和董洁主演的;不过电影版本方面,在40-50年代也有过,没看过,演员也不熟悉,所以就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