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部八十年代的电影叫什么,里面有黑龙和白龙,我不知道是不是秃尾巴老李
我也是想找这个电影。小时候稍微有点印象,和你说的一样。白龙是个好人,把米缸变满。黑龙是个坏蛋,把白龙给吃了!
② 找一部黑龙江传说的老电影
电影《秃尾巴老李》:关于黑龙江传说的一部老片子,潍坊电视台早年拍成电视剧,上下两集。在山东台放过。但这部电影在网上查不到了。现在还有《秃尾巴老李》的连环画,在拍卖市场上是抢手货。
剧情:在中国的最北方,有一条着名的大江,叫黑龙江。传说,在很早以前,这条江不叫黑龙江,而叫白龙江,那是因为江里住着一条凶恶的白龙。后来,为什么又叫黑龙江了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很久以前,在山东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只有兄妹二人。一天,哥哥出远门了,妹妹李姐到海边洗衣服,因为天气太热,她不知不觉在海滩上睡着了。醒来后,她感到肚子很疼,忙收拾起衣服回家了。
谁知李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第二年的春天忽然生下一条小黑龙。李姐虽然很害怕,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呀。她给小黑龙喂奶,小黑龙吃饱了就不见了。以后, 小黑龙每天晚上都回来吃奶,吃饱了就出去。
不久,李姐的哥哥回来了,知道了这件事后,他偷偷地藏起了一把刀。晚上小黑龙又回来吃奶了,他突然举起刀狠狠地向小黑龙砍去。只见一道火光闪过,屋里响起了一声响雷,小黑龙飞出去不见了,地上只留下了一段被砍下的龙尾巴。李姐心疼地哭了起来。
因为小黑龙生在李家,又被舅舅砍断了尾巴,所以大家都叫它“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被舅舅砍伤以后,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很久都没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一天,住在江边的老船夫正在做饭,忽然走过来一个穿黑衣的小伙子,他想在老船夫的草棚里借宿一夜。老船夫很喜欢这个又黑又壮的年轻人,连忙说:“住下吧,等我做好饭,咱们一起吃。”
第二天小伙子要出去办事,老船夫约他晚上还回来住。小伙子答应了一声,就顺着江边向东走了。
本来天气很好,可小伙子走了不久,只见东边山上的天空阴云密布,雷鸣电闪。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东边的天空仍然一会儿黑,一会儿白。忽然,一团云落在江面,黑云也不见了。
天快黑了,老船夫又开始做饭。他想,小伙子昨天把我准备吃三天的饭都吃掉了,今天出去了一天,不吃饱怎么行呢?于是他做了更多的饭菜等小伙子回来。
黑小伙子回来以后,一口气又把饭吃光了。晚上临睡前,老船夫见小伙子直叹气,就安慰他不要发愁,还说他明天可以再去买米,这江边住的人也都会帮助他的。小伙子却说:“一顿饭吃饱容易,顿顿吃饱难啊。”
说着说着,老船夫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忽然他听见有人在他耳边说:“我是一条黑龙,家住在山东,人们都叫我秃尾巴老李。自从被舅舅砍了一刀后,一直住在东海。我常常听到北方有哭声,后来才知道是白龙江里的白龙作怪,它年年兴风作浪,淹死百姓,冲走庄稼。今天,我在东山和白龙打了一仗,把白龙打败了,他让我明天中午再战。白龙的家在这里,它饿了有吃的;我是从远处来的,饿了没吃的,怎么能打败它呢?这就得求您帮助我。明天中午我和白龙打仗时,您站在东山顶上,见到江里黑水翻上来,就往江里扔吃的;看见白水翻上来,就往江里扔石头。这样,我就可以把白龙赶走了。
老船夫听到这里,猛地坐起来,只见窗外天已经亮了,黑小伙也不知去向了。他走出草棚,看见附近的伐木工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原来,他们都做了和老船夫一样的梦.于是,大家决定一起帮助秃尾巴老李。他们蒸了好多大馒头,又准备了许多石头和石灰,一同上了东山。
中午刚过,天忽然阴了起来,只见江面上黑白两股水搅在了一起,发出“呼啦呼啦”的巨响。大家看见黑水翻了上来,就连忙扔吃的,高喊:“秃尾巴老李,我们早来了。”看见白水翻上来,就把一筐筐石头扔下去,骂道:“凶恶的白龙,快滚开!”经过一阵厮杀,忽然一股白烟腾起,一会儿就消散了。江面上,黑色的江水平静地向东流去。
那天晚上,黑小伙没有回到老船夫那里去。第二天一早,老船夫正要去南山开荒,一开门,黑小伙站在门外,笑嘻嘻地说:“你歇歇,我去吧。”说完就走了。
老船夫忽然想到,小伙子没有带工具,就拿起镐头送到了南山,他见一条没尾巴的黑龙正用头上的角推倒大树,已经开出了一大片荒地。老船夫想,这一定是秃尾巴老李了,就悄悄地回去了。
黑小伙回来后,知道老人已经看出来了他本来的样子,就说:“以后我不再来了。那块地你种点儿菜,剩下的让大家种庄稼吧,告诉大家,以后我来管这条江,再不让江水伤害老百姓了。大家什么时候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吧。”说完,黑小伙就不见了。
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秃尾巴老李”,就把这条江的名字改成了“黑龙江”。
③ 80后 电影 少儿片
《龙子太郎》这个是讲他最后找妈妈的
④ 求一部老电影(有一条黑龙和白龙的)
我也是想找这个电影。小时候稍微有点印象,和你说的一样。白龙是个好人,把米缸变满。黑龙是个坏蛋,把白龙给吃了!
⑤ §№☆ 山 东 ※◎◇
1.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 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
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6)齐人说,我邻居家有个女儿,没到30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
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36个郡.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
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
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我居住的这个县城就有十几家武术学校!
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惯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7)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二士亦愧而自杀.”(8)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
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
【山东人的刚烈】
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敢恨.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既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9)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
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仇无比,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
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
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静.
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
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
【山东人的正直】
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
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2 跪朝山东
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柬名传千古.“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
【山东人的勤俭】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
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
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11)1930年(民国十九年)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
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
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你个小舅子了.(12)
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慨大方.
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
【山东人的忠孝】
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 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自刎,海外500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
3 跪朝山东
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13)
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14)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常存报柱信,岂上望夫台.”(15)李白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有个叫尾声的人,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下起大雨,河水暴涨,尾声监守信约,不忍离去,最后抱着桥柱,直至淹死.(16)
至死不渝的爱情世间罕见,守信如尾声者更是百代难寻.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就有10个: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王祥少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姓朱的女人.后母对王祥非常刻薄,王祥孝心不改,逆来顺受.有一年冬天,后母心血来潮要吃鲤鱼,王祥就到河里去捉.河水已结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用铁锨去铲,冰层裂开,从水里蹦出来两条鲜活的鲤鱼.传说至此,人们又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意愿,后来就改成了卧冰求鲤.王祥跪在冰上,要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天地为之感动,冰层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闵损单衣顺母,没有半句怨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孝.赡养老人,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的道德和法律都对此提出了新的规范.
战国时期,某地发生械斗事件,伤及人命.官吏赶到现场,见有兄弟二人,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杀的,是我杀的.兄弟俩争担罪责,官吏就上报了齐宣王,宣王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母亲听完事情经过,毫不犹豫的说,杀那个小的.宣王问其何故.母亲说,小的是我亲生的,大的是继子.
我曾经在武氏墓祠见过这个墓刻,整个画面雕琢精细,齐国义母和蔼可亲,其形象栩栩如生.置亲生骨肉于不顾,舍己而为他人,天地永存其光辉,流芳百世!
山东人的忠孝还表现为强烈的故土情结.一个老华侨,思乡成疾,几经周折从海外归来,刚踏上山东土地就哭的昏死过去.
大概是1998年,我看山东台转播的新疆春节晚会,晚会邀请了十几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都4,5年没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十几位黑脸膛的大汉竟然在演播厅齐唰唰的跪下,面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
电视机前的我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所有的山东同胞都会同时感到一种温暖,这温暖来自一个群体——山东人!
参考资料:《跪朝山东》
2.蒙山旅游区蒙阴云蒙景区 蒙山旅游区平邑龟蒙景区 沂水沂蒙地下奇观画廊 山东地下大峡谷 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301.天魁星_中国之战神_轰天雷_蚩尤
02.天罡星_弯弓射九日_神射手_后羿
03.天创星_齐国始祖.武圣_通天叟_姜尚
04.天圣星_儒家始祖.文圣_一指禅_孔子
05.天首星_墨侠始祖_拼命巨子_墨翟
06.天儒星_儒家大师.亚圣_圣手书生_孟轲
07.天兵星_三令五申.兵圣_擎天龙_孙武
08.天战星_法家首创者.军事家_花面锦锣_吴起
09.天微星_孙庞斗智_九霄龙_孙膑
10.天谋星_春秋兵法家_飞箭龙_司马穰苴
11.天匪星_中国抗暴第一人_啸天吼_盗跖
12.天满星_曾子杀猪.宗圣_呼孝郎君_曾子
13.天霸星_春秋第一霸_入林龙_齐桓公
14.天累星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归海龙_诸葛亮
15.天书星_大书法家_玉弹指_王羲之
16.天捷星_大摆火牛阵_钻地龙_田单
17.天巧星_木匠始祖_玉手金匠_鲁班
18.天义星_建德卖牛_斗战圣佛_窦建德
19.天策星_战国计谋家_通背猿_鲁仲连
20.天丑星_才貌单全第一人_秀皇后_钟离春
21.天论星_新朝皇帝_火眼飞龙_王莽
22.天医星_讳疾忌医_神医_扁鹊
23.天智星_战略家.军事家_紫气干坤_崔浩
24.天勇星_西汉名将_跳涧虎_彭越
25.天文星_文武奇才_玉树灵猫_辛弃疾
26.天词星_词坛女霸_南飞玄女_李清照
27.天英星_抗倭名将_摩云金翅_戚继光
28.天清星_管宁割席_旋地罗刹_管宁
29.天骄星_洛阳纸贵_镇纸神兽_左思
30.天杀星_大汉皇后_六指神魔_吕稚
31.天乱星_乱唐第一人_塌天虎_黄巢
32.天伤星_赤眉领袖_咆哮虎_樊崇
33.天慧星_西晋名将_锦帆忽律_羊祜
34.天败星_乃坏汝万里长城_立地太岁_檀道济
35.天侠星_一鼓作气_圣剑手_曹沫
36.天刺星_风萧萧兮易水寒_穷匕书生_荆珂
72地煞:
01.地魁星_萧齐皇帝_翻身蟒_萧道成
02.地煞星_抗暴英烈_三晋霸王_刘黑闼
03.地智星_柴荣智囊_智多星_王朴
04.地权星_北魏重臣_南天一柱_崔宏
05.地勇星_东晋名将_夺命荆棘_王镇恶
06.地贤星_前秦重臣_铁秤砣_王猛
07.地英星_西汉名将_奔雷手_陈汤
08.地创星_高鸡泊义军开创者_九尾羚羊_孙安祖
09.地柱星_东晋重臣_重磅炸弹_王导
10.地谋星_战国名相_银狐_邹忌
11.地斗星_田忌赛马_雪山藏獒_田忌
12.地圣星_孔子弟子.复圣_镇九州_颜渊
13.地矮星_晏子春秋_金锅盔_晏子
14.地财星_中国纸币第一人_白蝇_张咏
15.地俊星_中国美男第一人_秋海棠_柳下惠
16.地诙星_相声鼻祖_笑弥勒_东方朔
17.地侯星_刺虎第一人_镇地虎_卞庄
18.地彗星_房谋杜断.大唐重臣_凌波飞象_房玄龄
19.地良星_大唐名臣_白水牛_马周
20.地隐星_商山四皓_水幽兰_夏黄公
21.地烈星_八百壮士_花斑豹_田横
22.地飘星_东入大海_踏雪无痕_徐福
23.地元星_中国状元第一人_铁面判官_孙伏伽
24.地礼星_孔融让梨_双面境_孔融
25.地富星_西汉大商业主_吊死鬼_刁间
26.地书星_东汉书法家_点墨麒麟_左伯
27.地冶星_中国炼刀第一人_百炼金刚_綦毋怀文
28.地忠星_北宋大臣_卧地马_王伦
29.地修星_东汉水利家_汴渠小霸_王景
30.地狐星_短篇小说之王_九尾狸_蒲松龄
31.地母星_巾帼起义第一人_飘灵芝_吕母
32.地战星_五代名将_铁枪_王彦章
33.地乱星_东晋起义领袖_丧门神_孙恩
34.地仰星_天文学家_窜天猴_甘德
35.地画星_清明上河图_神笔_张择端
36.地荐星_脱颖而出.自荐第一人_小白猿_毛遂
37.地藏星_望门投止思_遁地神行_张俭
38.地制星_太初历制定者_冲天飞鹤_倪宽
39.地史星_汉后书着者_御笔_华峤
40.地会星_大唐理财家_铁算盘_刘晏
41.地直星_曹魏名臣_紫髯阎罗_崔琰
42.地哭星_哭倒万里长城_一剪梅_孟姜
43.地医星_西汉医学家_妙手空空_淳于意
44.地灵星_竹林七贤_灰风菊_王戎
45.地侠星_西汉大侠_闪电手_朱家
46.地匪星_檀乡军领袖_火狐狸_历子都
47.地蝶星_巾帼豪杰_天寒玉兔_迟昭平
48.地学星_建安七子_花面獐_刘桢
49.地微星_三国武将之楷模_神亭少年_太史慈
50.地猎星_曹魏名将_雪山狐狼_李典
51.地育星_教子三迁_绣花婆婆_孟母
52.地逃星_大唐名将_钻地鼠_李绩
53.地降星_大唐开国元勋_带病二郎_秦琼
54.地福星_半路杀出_三板斧_程咬金
55.地镇星_镇压文佳皇帝者_猎豹_崔义玄
56.地文星_唐文学家_朝天竹_段成式
57.地猾星_曹魏重臣_狡兔_华歆
58.地悔星_口中雌黄_无常鬼_王衍
59.地仙星_白日升天_九霄云雾_马明生
60.地词星_苏门四学士_木琵琶_晁补之
61.地骂星_击鼓骂曹_双尾蝎_弥横
62.地戏星_戏曲大家_戏曲家_火锦鸡_李开先
63.地猛星_元朝霸都_恨无环_刘国杰
63.地道星_全真七子_飞天蜈蚣_丘处机
65.地驼星_中国罗锅第一人_大漠神驼_刘墉
66.地鼠星_水泊梁山_及时雨_宋江
67.地艳星_梨花枪天下无敌_玉蜻蜓_杨妙真
68.地娥星_女仙外史_一丈青_唐赛儿
69.地丐星_行乞办学_九指神丐_武训
70.地抗星_义和团团首_吠日犬_朱红灯
71.地廉星_北洋儒帅_八臂哪咤_吴佩孚
72.地悔星_抗日名将_急旋风_张自忠.
中国十大名相山东占四席:
管仲、诸葛亮、王猛、房玄龄
⑥ 秃尾巴老李传说的故事传说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后有山东人移民东北各地,故东北三省也有了没尾巴老李的故事,且传承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不过其他地区叫秃尾巴老李,唯有诸城叫没尾巴老李。这个传说是这样讲的:有个庄稼汉子姓李名憨,人称李憨。别看人叫李憨,其实是个能人,聪明着哪!李憨力大如牛,庄户地里的活那可是行家里手,什么时候耕种,哪种物品赚钱,八九不离十。同时,他还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活。由于算计周到,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媳妇叫桃红,聪明伶俐,俊俏贤慧,人见人夸。两口子本应幸福美满,欢天喜地,但怎么也看不出心满意足的样子,整天眉头紧皱,少言寡语,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打不起半点精神。啥事牵心?原来两口子有块心病,都四十挂零了,一个炕上睡了二十多年,身边仍没个一男半女,日子再殷实有个啥用?两口子整天是睁眼盼儿,闭眼想女,求医问药,拜佛叩天,都无济于事。左邻右舍都说两口子邪门了。这年春天,桃红直想呕吐,身子越来越笨重,肚子一天天鼓起来,真的怀孕了。李憨一听媳妇怀上了,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就像做了个飞天梦。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桃红已过月多日仍不见动静,两口子焦急万分。说也怪,第十一个月上,这年正是龙年,婴儿出世了。听说桃红生了,李憨急忙进屋,近前一看,这哪是个婴儿,分明是个肉球,肉球圆溜溜,满地乱滚。李憨想这肯定是个怪物、灾星,留着是个祸害,便顺手拿起准备剪脐带的剪子,照准肉球,一狠心剪了下去。突然,一条小青长虫蹦出肉球,嗖的飞到屋脊。李憨一心想壮年得子,没想到生了条小青长虫,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拿起把铁锨,一蹦尺把高,朝着屋脊上的小长虫铲了下去,把小长虫的尾巴铲了下来。小长虫从屋脊上掉了下来,正好掉到他娘怀里,眼泪还叭嗒叭嗒往下滴。桃红先是一惊,接着又后怕,同时又气丈夫不问自己死活去打小长虫,惊、怕、气袭身,又是月子里,接着就得了重病,下身大流血。她回头一看,半截小长虫血淋淋地趴在自己身边,一曲一伸痛疼难忍。桃红想:不管是妖是怪,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如是,她顺手揽过伤残的小长虫摸了又摸,亲了又亲,在他的伤处擦干了血。小长虫在他娘怀里一动不动,一直让娘抱着过了三个时辰。小长虫不吃不喝,见风就长,只三个时辰已经长到四尺有余。这时候,他对娘桃红说:“娘啊!您儿我已经能自立了,谢娘的生育之恩,今天就要离开娘,到自己能生存的地方去。”说完,朝着他娘点了三下头,一道电光,眨眼间飞的无踪无影。桃红一看小长虫飞走了,丈夫李憨又气呼呼地下了地,头一歪没气了,这天正好是古历的五月十三。小长虫因姓李,又没了尾巴,后来人们便叫他“没尾巴老李”。没尾巴老李一道电光飞起,首先入了黄河,从黄河入了渤海,又从渤海飞到黑龙江。当时,黑龙江里有一条白龙占居,这条白龙自从来到黑龙江后无恶不作,整天翻江倒海,刮阴风,下邪雨,淹没庄稼,冲倒房屋,欺男霸女,民不安宁,当地百姓恨透了白龙,就是没有办法把它赶走。没尾巴老李是条神龙,他早就知道黑龙江里有一条恶白龙,他要为当地百姓除害。没尾巴老李听说当地很多山东人,尤其居住着二十多户诸城人。他来到黑龙江后,托梦给诸城人,并告知山东人,他和白龙打斗时,如看到江面上翻出白浪就是白龙在上面,请往江里投入石灰,翻出黑浪那就是我,请往江里投放饽饽。因没尾巴老李是条青龙,在水里边青和黑难已辨清,所以后人就说没尾巴老李是条黑龙。第二天一早,两岸上的人们早早地把石灰和饽饽运到了岸上。一会儿,没尾巴老李和白龙打斗开始,岸上的人一看见白浪就往江里投入大量石灰,呛的白龙睁不开眼,喘不动气。一看见黑浪,就往江里投放大个白面饽饽,没尾巴老李吃了山东人特别是诸城人蒸得饽饽后,劲头越来越大,精神越斗越旺。打斗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白龙因没吃上一顿饭,饥饿力乏,被没尾巴老李打败,划一道亮光,飞走了,到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从那时起,没尾巴老李成了黑龙江的主人,当地再没有泛滥过洪水,黑龙江也由此得名。从那之后直至今日,只要谁过黑龙江,首先问问有没有山东人,诸城人更好。只要有山东人,风刮的再大,船也平稳过江。这就是山东人和东北各地都流传没尾巴老李的故事原由。
⑦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说的是两条龙
你问的是黑龙江的传说吧
很早很早以前,黑龙江的名字并不叫黑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据说这一条白龙,是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许多性情凶恶的龙都被制伏了,而它却逃到这里,常使江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五谷,家畜野兽命丧汪洋;东西几千里,两岸少人烟,只有从山东来东北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们,沿江搭着几间小窝棚,临时居住着。后来怎被叫做黑龙江的呢?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有一年夏天,在山东胶州湾一带,一住家姓李的,是兄妹二人过日子。这天哥哥出了远门,妹妹李姐到海边去洗衣裳,因为天气炎热,她洗完衣裳便倒在滩上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到腹中有些疼痛,忙收起衣服,回到家中。
不料从这以后,李姐的腹部一天天地凸起来,既不敢对外人去讲,又不能再出家门,只好整天呆在家里。说着,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夜,天上阴云滚滚,窗外雨如瓢泼,李姐分娩了。可是她生下来的不是个娃儿,而是条小黑龙。起初李姐很害怕,但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生下来的孩子的,所以李姐渐渐地想试着给小黑龙喂奶吃。不料小黑龙的嘴非常有劲,吮得母亲晕了过去,当李姐苏醒过来,小黑龙却不见了。
后来小黑龙每天晚间都回来吃奶,饱了便出去;虽然母亲乳儿有些苦楚,但仍是照样每夜都给小黑龙一顿奶吃。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李姐的哥哥出门回来,李姐对他把生下小黑龙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哥哥听完,一言没发,走出房去,找块磨石,蹲在后院偷偷地磨着菜刀……天黑了,小黑龙又回来找娘吃奶,他娘又被吮得晕了过去。就在这时,小黑龙的舅舅抽冷着闯进屋来,掀开被照着小黑龙就是一菜刀;菜刀落下,屋里忽然闪了一道火光,咔嚓打了一个响雷,等李姐的哥哥提刀追出门外,小黑龙早就没影了。母亲被惊醒之后,点起灯来一看,炕沿底下落着一条被砍掉的龙尾,不由心酸,哭泣起来。
事情传到外面。因为小黑龙没有父亲,便随着母亲姓李;又没有名字,被舅舅砍断了尾巴,所以乡里人给他起个绰号叫“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从被舅舅砍了一刀再也没回家来,好久好久没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在现在的黑龙江边住着个老船夫。眼看天快黑了,蹲在窝棚前做饭,忽听身后有人问:
“老大爷,讨个麻烦,我在你这借个宿行不行?”
老船夫回头一看,是个上下穿着一身青衣的小伙。胖达达的身腰,密茸茸的头发,宽棱棱的额角,黑黝黝的脸堂,厚敦敦的嘴唇,浓眉大眼怪招人爱的。
“住下吧。这里前不沾村,后不着店,先到窝棚里歇歇脚,等会儿饭好一块吃点,咳,出门呀,没有带着锅碗瓢盆走道的……”老船夫叨叨念念,太阳落下山去。
这夜两个人谈得挺投缘。第二天清早,黑小伙要出动办点事,老船夫约他晚间还到窝棚来住。小伙答应一声,顺着江沿向东大崖子走去。
说也奇怪,本是个亮睛的天,小伙走后不多时,就见东大崖子顶上,阴云滚滚,时黑时白,霹雳闪电,接连不停。按说一会定要刮来狂风暴雨,所以老船夫没去行船,站在窝棚前,不时的观测天象。可是日头偏西了,那团阴云还是原地不动地滚着,滚着滚着,忽然一股白云降落水面,渐渐的黑云也散去了。
日近黄昏,老船夫忙点起火来。一边做着饭一边想:这黑小伙子真能吃呀,昨天我准备三天的饭;叫他一顿给吃光了,今天他去的地方雨又大,回来不得饱饭吃怎能行?掂量掂量口袋里的米,有昨天的两倍,索性一下都倒在锅里。
天快黑了,那黑小伙回到窝棚来,老船夫一见便问:“叫雨淋了吧?”小伙说:“没有,走路急点,出了身汗水。”老船夫把饭菜端上来,二人开始用饭。没曾想,足够五六天吃的饭,叫小伙一顿又给吃光了。晚间倒在炕上,老船夫听小伙打了个“咳”声,长长地叹了口气。
老船夫问:“你是不是愁没吃的啦?不要紧,明天我摆船到下边去买,别为吃咱两顿饭就见外了,谁出门也不能背着米口袋呀!”
小伙说:“可是一饥容易解,百饱最难求哇!”
“那也用不着发愁,这江沿住着的多是山东老乡,求到哪个,也不能叫咱们两个饿着!”
小伙一听这话,咯咯地笑了,笑得窝棚的椽木都颤颤有声。过了一会,老船夫似睡非睡的,就听小伙当他说:
“我是一条黑龙,家住在山东,因为被舅舅砍掉尾巴,乡里人管我叫秃尾巴老李。从离开娘怀,再也没有回家,一直住在东海,常常听到北方有哭声,今年寻着哭声找来。原是这江里的白龙作怪,年年发水闹灾。我想把龙赶走,今天在东大崖子上打了一仗,白龙被我打败,潜在水中,约我明日正晌午时,在江里再战。可是白龙家在这里,打饿了有吃的,我是从远乡来,打饿了没吃的,饿着肚子怕打不败他。可叹我走之后,这沿江两岸又要连年受灾……”
“这可怎办好呢?”老船夫问。
“就得求你来帮助我。”黑小伙说,“等明天正晌午时,我跟白龙交战,你站在东大崖子顶上,见江里黑水翻上来,那是我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吃的;若是白水翻上来,那是白龙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石头,这样我就可以把白龙赶走。”
老船夫听到这里忽地坐起来,刚想说:“好吧,你尽管放心!”猛一抬头,红日上窗;转身再看看小伙,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老船夫迟迟疑疑地走出窝棚,就见邻近一些伐木工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蹲在窝棚跟前,有的站在江边,都纷纷地讲着,每人昨晚上都做了个像老船夫那样的梦。互相对证起来,一点都不差。于是大家集合一起说:“秃尾巴老李给人们除害来了,他有仁德之心,咱怎能不见义勇为?龙向老乡求助,更是刻不容迟。”人们便把所有的白面都做成了馒头,又弄了许多石头和石灰,整制齐备,日头也快到午时了,大家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齐呼啦地奔东大崖子顶上跑来。
东大崖子是江边最高的一个山头,靠水的那面,像刀劈的一般陡,直下江底。这儿的水最深,深的摸不到底;流又最急,急的扔下根鹅毛都被漩涡卷下去。不管是行船或放排木,都不敢靠近崖边,一靠崖边,便被水卷没。
天上一朵云彩也没有,人们到了东大崖子顶上,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一股黑水,又见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来。漩呀,漩呀,越漩越急,猛听“呜隆”一声,江面突起一座水柱,不消说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时时都能飞溅到高崖顶上。大家看着看着,忽然江面黑水翻上来,人们急忙把成笸箩的馒头扬下去,高呼:“‘秃尾巴老李’我们早就来了!”以助威助战;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来,人们便把一抬筐一抬筐的石头投下去,并且打且骂:“凶恶的白龙,娘的快滚!”如此反复好多次,水上忽然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蒙蒙雾气,向五大莲池飘去。再望望江面,恶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静静地向东流着。
日影偏西,人们得意洋洋地回到窝棚,收拾收拾斧锯,第二天又到山上去干活。可是这夜,那小伙并未到老船夫的窝棚来。清早,老船夫扛把镐头想去刨块菜地,一出窝棚,见黑小伙在门口站着,没等老头开口,他笑着问:“想到哪去呀?”“噢,到南山刨块菜地……”“你歇歇吧,我去刨,一会儿就完。”黑小伙子说着,把老船夫推进窝棚里转身就走了。
老头坐在窝棚里装了袋烟,一想不行,他没拿镐头怎么刨地?还得给他送镐头去。老头扛着镐头奔南山走来,还离山场挺远呢,就瞅那儿泥土纷飞,一搂多粗的大树,一根接一根地往下倒。老头纳闷:这是怎么啦?慢慢走近一看,原来有条黑龙用犄角把大树一棵棵连根撅掉;再仔细一看,这条黑龙果然没有尾巴,不用说就知是他了。老头并没惊动就回来了。
不一会儿,那小伙也回来了。向老头说道:“菜地刨出来啦。”“哼,我怎能种得了那么大一片呀!”“怎么,我刨地你看见啦?”“可不,我刚从那回来。”
“好吧,既然你已经知道我了,我就不再来啦。那块地你种点菜,剩下的留给大伙种庄稼,告诉乡亲们,尽管放心,我来管辖这条江水,水不会再泛滥成灾了。日后大家有何为难遭灾,只要言语一声,我就能帮助。”黑小伙就完就不见了。
从此,人们便给这条江取名叫做黑龙江。直到现在,黑龙江上还留着一种乡规:每当开船的时候,艄公开口先问:“船上有山东人吗?”坐船的不论哪个,只要应一声“有!”艄公便开船。据说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也会保得平安无事的
⑧ 请问1部电影或者1部电视 剧情是里面个白龙和黑龙
很老的一部片子了,就是有两个龙打架最后黑龙胜了白龙那条江就叫黑龙江?电影《秃尾巴老李》:关于黑龙江传说的一部老片子,潍坊电视台早年拍成电视剧
⑨ 闯关东留下的地域文化是怎样的
清朝时期,清政府不修建长城,却对山海关非常珍视。这座雄关,对于清政府来说,仍有重大的意义:一是稽察往来商旅,抽取税收;二来有利于防范内地人通过山海关进入关东地区。山海关犹如一座天然的界碑,界定着关东和中原大地,这边为关东大地,那边为关A,为中原大地。
清政府历来就把关东作为他们的兴起之地,“龙兴之地”,他们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垦殖。清朝入关第一个满族皇帝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出路可退往关东。
顺治还下令沿着明代辽东边墙修筑“柳条边”,以分隔关东地区和中原地区。柳条边东起辽宁凤城,西至山海关下,挖土为沟,堆土为堤,在堤上插上柳条,筑成篱笆,并驻兵把守,关内人只能凭官府发的印票出去。
清康熙统治时期,为了保住关东地区的满洲风俗,防止满人汉化,依然禁止汉人进入关东。
1668年推行民族封禁政策,以致造成关东地区大量的无人区。清朝干隆皇帝曾发布谕令,明确规定关东土地禁止耕种采伐,保留大片荒野以保持八旗骑射围猎的风俗。
自该道谕令开始,封禁关东正式纳入国家法制,清政府加强对出关人员的盘查,在关东地区搜捕偷偷出关的汉人,一旦发现便立即遣送回原籍。辽宁、吉林、黑龙江作为清朝的政治、经济特区而受到严格的保护。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止关内人士进入关东。但生活没有着落的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人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闯”入关东。
闯关东的人流中,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居多,其中又以山东人最多。山东有些地区,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里人视为没有出息。
“闯关东”的路线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路。陆路就是经山海关,越长城走辽西,进入关东地区,走这条路线的主要是河北、河南、山西等内地居民;海路就是由山东半岛烟台龙口一带乘船到达辽东半岛大连附近,走这条线的主要是山东人。
关东是山东人的第二故乡,那里有他们的父老乡亲,一旦生活发生了困难或遭遇天灾人祸,他们便首先想到闯关东,投亲寻友,以求渡过难关。
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流动。“闯关东”浪潮一潮高过一潮,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山东村、河北村等在关东地区的出现,从文化层面上来看,实际上是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等的平面转移。加上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有充分理由保持自己的文化。
关东地区稳定的人种群应当说是以关内移来的各地的汉族为主体,包括满、蒙、朝鲜、锡伯、鄂伦春、达斡尔、赫哲等少数民族在内的复合群体。多民族的融合交流给关东地区的文艺以充足的活力和魅力。
这种文化多元碰撞的结果是造就了兼容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关东文化。
可以说从闯关东开始,华北地区和关东地区,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等各方面开始融合。
从语言说,这些中原移民在关东地区和当地的原住民融合,逐渐产生东北民系,而他们说的中原汉语也吸收当地的满语、蒙古语等原住民语言成分,产生了关东官话。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是南腔与北调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
饮食方面,关东地区的饮食文化最终变成了关东游牧民族和中原传来的饮食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
由于山东人“闯关东”较多,所以鲁菜在东北有较大的市场。山东人喜欢吃大葱,他们经常吃“煎饼卷大葱”,“闯关东”后,关东人受此影响也喜欢这么吃,另外,还继承了山东人大葱蘸酱这种饮食习惯。
娱乐方面,二人转的某些腔调,就是从山东的蹦蹦戏里面借鉴过来的。其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主,吸取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山东梆子等曲调。
大秧歌起源于南方,是过去劳动人民插秧或者劳动休息时的一种娱乐形式,和劳动的节奏相伴,舞蹈动作是模仿劳动的姿态,后来人们把它固定化、形式化了。秧歌出现以后,逐渐向北流传,在南方却被舞蹈取代,在北方扎根了。
史料记载,早在康熙年间,关东地区就已经有了“上元日”办秧歌的习俗。至清末,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关东各地的春节娱乐活动。
在地域性格方面,“闯关东”移民文化也孕育了关东人一个豪爽、质朴的地域性格。关东地区地广人稀,生活条件恶劣艰苦,铸就了东北人健壮的体魄和刚健豁达、质朴尚武的性格。同时,“闯关东”开拓者的勇气和胆略,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关东人,使其形成了开拓进取、重情重义、质朴豪爽、乐于助人等性格。
闯关东的山东人、河北人以及山西人在关东地区开设了很多商铺。比如山东人在沈阳城创办了老天合丝房、吉顺丝房;河北人开设了广生堂药房、老久华洗染店;山西人开始了天益堂药房等。
老天合丝房是沈阳城最早的百货公司。因为清朝满族、锡伯族等族的妇女都喜爱手工刺绣,如在衣袖、枕头顶、鞋面、荷包等物件上刺绣,所以绣花用的丝线就成为当时的抢手货。可那时沈阳没有生产丝线的作坊,全靠小商贩从山东等地背包运来。
1676年,山东黄县人单文利和单文兴兄弟两人从山东来到盛京城走街串巷,叫卖丝线,因为生意红火,就创办了老天合丝房,兼营布匹百货。
从此,城内丝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包括1925年建起西式五层大楼的吉顺丝房,一时形成“天”、“兴”、“吉”、“洪”、“裕”、“谦”六大号丝房,创建者都是山东黄县人,俗称“黄县帮”。
山西铁匠武贵亮从小家贫,20岁时“闯关东”谋生,因身上钱财用尽,被困在沈阳一家客店中。经人指点进深山老林中挖人参,一次挖到一个8两重的“人参娃娃”,渐渐发财。
住店的店主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武贵亮有钱后在沈阳城修宅第、买田产,并在各地办起烧锅、当铺、绸缎庄、杂货店、药铺等21处生意,其中始建于1824年的天益堂,在当时是沈阳城最大的药房。
“闯关东”这段历史被保留在很多东北民间故事中,许多故事中在传达着大量的关于山东移民的信息,如他们因贫困而被迫离开家园,来到东北挖参,他们勤劳的本性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老乡们相互帮扶的传统美德。
在众多反映山东移民的民间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却拥有不同的版本。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说是: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因感而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妻子当场被吓死过去。
李老汉摸了一把镰向小龙砍去,小龙尾巴被削去后窜出屋外,头朝着小屋点了3下,向爹娘拜别后驾云而逃,向着东北方飘去。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貌美如花的哑巴女儿,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一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农历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闯关东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体现出一种“闯关东精神”。“闯关东精神”内涵丰富,是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还是一种豁达包容、重义守信的精神。
“闯关东精神”和关东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典型关东地域特征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
它来源于雄厚厚重的中原文化与粗犷豪放的北方文化的长期融合浸染,深深地植根于关东的黑土地,它的影响早已突破了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⑩ 跪求一部老电影 秃尾巴老李 高分追加
应该是叫《孽龙传奇》,但我在网上一直没搜到
这是90年代播放的 根据山东民间故事《秃尾巴老李》改编的 大体意思差不多跟传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