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0-70年代欧美经典电影
我所知的有《乱世佳人》,《罗马假日》,《傲慢与偏见》,《教父》,《杀死一只知更鸟》,《音乐之声》,《窈窕淑女》,《埃及艳后》(伊丽莎白泰勒演的)……我尽力找了这么多。
② 50年代的电影都有哪些
红牡丹,英雄儿女都不是五十年代的。
③ 50年代的经典电影有哪些
中国的有 五朵金花 革命家庭 白毛女 英雄小八路 东进序曲 地道战 铁道游击队 英雄虎胆 上甘岭和野火春风斗古城 小兵张嘎 三毛流浪记 (妈妈在爱我一次 虽然不是50年代的电影) 但也值得一看哦 只能想起这么多了 如果满意的话 请采纳 谢谢
④ 中国50至60年代电影有哪些
订阅
其中不少影片,我们曾看过或听说过。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经典,回忆一下童年和青春吧!
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屋前《分水岭》,屋后《沙家浜》,东望《龙须沟》,西看《汾水长流》。
75折大优惠,点击实景看房
广告
我出生在《革命家庭》,爸爸是《县委书记》,妈妈是《党的女儿》,哥哥是《铁道卫士》,姐姐叫巜赵一曼》,弟弟《小兵张嘎》,妹妹《女飞行员》。
《今天我休息》,正在思考《家庭问题》,突然来了《七十二家房客》,他们都是《冰山上的来客》,据说丢了《秘密图纸》,让我《跟踪追击》。
我带上《鸡毛信》和《神秘的旅伴》,《快马加鞭》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追了《七天七夜》,冒着《暴风骤雨》,穿过《上甘岭》和《青松岭》的《边寨烽火》,走过《风雪大别山》《寂静的山林》和《林海雪原》,渡过《金沙江畔》和《金银滩》的《岸边激浪》,《逆风千里》,《飞越天险》,途经《万水千山》,来到《箭杆河边》,听到了《红石钟声》和《古刹钟声》,遇见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李小李和老李》。
我们分别加入到《延安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独立大队》、《回民之队》、《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和《红色娘子军》等革命队伍中,先后参加了《和平保卫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黑山狙击战》,曾经《智取华山》和《奇袭》《无名岛》,在《沙漠里的战斗》和《湖上的斗争》中,经历了《雾海夜航》和《渡江探险》,终于在《激战前夜》布下《天罗地网》《斩断魔爪》,《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江山多娇》。
《为了和平》,《人民的战士》《董存瑞》、《英雄坦克手》、《狼牙山五壮士》、《吕梁英雄》、《暴风雨中的雄鹰》、《海上神鹰》和《地下尖兵》等战友都表现出了《英雄虎胆》,《他们在战斗》中谱写了壮丽的《英雄诗篇》和《青春之歌》。
..........................在《葡萄熟了的时候》,《太阳照亮红石沟》,我和《患难之交》的《三个战友》《胜利重逢》于《战斗的山村》。
..........................
我们在战斗中结下了《永恒的友谊》,使我们永远《心连心》,继续迈着《青春的脚步》《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续写《战火中的青春》和《生命交响曲》。
...........................请您《千万不能忘记》,我一直在《战斗里成长》,我《以革命的名义》将我们《年轻的一代》在《大风浪里的小故事》、《渡江侦察记》和《红灯记》讲述与您。
⑤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导演:王滨、水华 主演:田华、张守维、赵路、李百万、胡朋、陈强、李壬林
《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编剧: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成荫、汤晓丹 主演:陈戈、冯喆、张瑞芳、项堃、汤化达、王力
《董存瑞》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桑弧 主演:白杨 、魏鹤龄、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年出品 编剧:刘知侠 导演:赵明 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仲星火、陈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 编剧:石言、黄宗江 导演:王苹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张璋、康天申、陈东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出品 编剧:林金 导演:王苹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
《青春之歌》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皑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吕宕、叶元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秦怡、蓝谷、钱千里
《林家铺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张亮、林彬、马薇、韩韬、于蓝
《五朵金花》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赵季康、王公浦 导演:王家乙 主演: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59年出品 编剧:李天济 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上官云珠、马骥、李保罗
《战火中的青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编剧:陆柱国 导演:王炎 主演:王苏娅、庞学勤、林农
《红旗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 导演:凌子风 主演:崔嵬、蔡松龄、鲁非、赵联
《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主演:黄婉秋、刘世龙、梁音、张巨克、贺汝瑜
《红色娘子军》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梁信 导演:谢晋 主演:祝希娟、陈强、王心刚、向梅、金乃华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甲午风云》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李颉、庞学勤
《冰山上的来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吴克勤、李小燕、李健、张平
《红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杨在葆、舒适
《早春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谢铁骊 导演:谢铁骊 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
《野火春风斗古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李英儒、李天、严寄洲 导演: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
《阿诗玛》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葛炎、刘琼导演:刘琼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毛烽、武兆堤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周皓 导演:水华 主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蔡松龄、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林谷、徐进、谢晋 导演:谢晋 主演:谢芳、曹银娣、李纬、冯奇、上官云珠
⑥ 中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是哪本
最权威应当是《大众电影》
最好应该是《看电影》,其次是《电影世界》
伴随着中国电影共同成长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才真正做到了普及,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国人心目中最繁盛的精神图腾。
而作为电影最直接的衍生品———电影杂志,也成为热衷观影者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现在专业非专业的电影杂志,怕也有几十家之多。但要说到历史悠久,受众群最为广泛的,当算有50年历史之久的《大众电影》。
在它的高峰期,大概现在所有杂志发行量绑在一起,都对之望尘莫及。“文革”前《大众电影》最大的贡献是推出了“百花奖”,这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由群众从这本杂志上取得选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和演员。最初的百花奖只办了两届,1962年的最佳影片是《红色娘子军》,1963年是《李双双》,随后便中途夭折,直到1980年,“百花奖”才再度争奇斗艳起来。《大众电影》也进入它的黄金期,不仅是电影期刊界的龙头老大,更成为刚脱掉一身蓝、一身黑的人们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时尚晴雨表。在这之后,各电影制片厂也办起了各自的电影杂志,比较有影响的有《电影世界》(长影)、《上影画报》、《北影画报》、《电影故事》等。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电影格局的变化,《大众电影》已不复当年的风光无限。几经改版,仍无太大起色,但它仍坚持对国产电影密切关注。而由《大众电影》种植的“百花奖”,因种种原由,已是明日黄花。世纪之交,虽然中国电影仍是门庭冷落,但世界上最庞大也最具观影经验的影迷群落已经逐渐成熟,新的电影期刊热潮随之发起。发祥地在冰城哈尔滨,首家是《电影世界》,改版后叫《电影show》。
紧跟其后的是《看电影》(其前身为峨影厂创办的《电影作品》),此杂志现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电影杂志。这两本杂志一面世,便注定是影迷色彩浓厚的风格,其编辑人员皆年轻并有着丰富的观影经验,但并非科班出身。两本杂志在视野上都力求面对世界影坛,好莱坞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了符合中国当下影迷的观影趋向。
在它们之后,《新电影》于2002年在北京创刊,其前身即是《北影画报》。随着《看电影》迁往上海,中国电影期刊在现阶段暂时呈三足鼎立之势。除此之外,各类DVD相关刊物也纷纷出笼,成为电影期刊界的又一支生力军,其能量不容小觑。
中国电影期刊现在已做到了与世界同步,并伴随着新中国电影有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征程。有人曾说就算中国电影“死”了,这些期刊还能存活下去,但愿这不是事实。大家都有着唇亡齿寒的危机感,应会更健康一些,更理直气壮一些。
后记:《大众电影》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创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即是介绍国产电影,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响着《大众电影》的兴衰起落。上世纪80年代正是全民热衷于电影的火热时代,《大众电影》在黄金时期最高销量达近千万册。对于如今的电影杂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背后有着浓重的时代原因,但其中令人最感无奈的,恐怕仍是中国电影长期疲软所造成的。
⑦ 好看的日本五十年代电影
《七武士》《罗生门》《东京物语》,50年代的日本已经拍出了如此经典的电影。不是一般的差距。 三船敏郎嘻哈打闹,原节子美若天仙,京町子性感狐媚。各具特色
⑧ 早期的电影海报欣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主要依赖于木板印刷。电影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电影海报本身也因其画面精美,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如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
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家餐厅向35位观众放映《火车到站》等一系列短片时,张贴在餐厅门口的《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应该是距今最久远的一张电影海报。
在西方后印刷时代,出现了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平面设计追求严肃、高贵、丰富、高雅,设计中采用大胆的曲线结构、复杂的装饰和和无联系部分间的整体平衡,版面布局比较讲究均衡、对称,色彩强烈。
奥黛丽·赫本主演的、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埃及艳后》等电影海报充分体现巴洛克风格艺术特点。
早期的电影海报是纯粹为了电影的上片做宣传广告用途,就如现在卖场中的大多数促销海报招贴,是用手工绘制的,又称手绘电影海报,我们称这种招贴设计为“瞬间艺术”,所以要求海报版面简洁,信息明确,并以可见高度的色彩吸引观众注意。在版面上使用大面积的图形,字体选用较大字号,一使版面觉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好莱坞早期着名影片《飘》,《蒂凡尼的早餐》,《卡萨布兰卡》当初的海报都是手绘的。
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简洁的线条和雅致的明暗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最昂贵海报,传闻中的拥有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海报大多由当时着名艺术家设计或手绘,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像程十发的 《林则徐》、《霓虹灯下的哨兵》、,蒋兆和的《马兰花开》,张仃的《祝福》,黄永玉的《长发妹》……这些经典的手绘电影海报凝聚着艺术家的大量心血,每一张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电影海报设计如同其他造型设计,是人类与世界审美关系的雾化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的某种形象性的表现。从人的主观世界来观察,它蕴含了设计者的艺术感情。下面是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西方早期电影海报:
海报设计有法而无定法,设计家海伦主张自由设计,不承认绝对的设计规范,但承认设计的有秩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电影海报的表现手法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是电影海报都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电影海报也成为了一种艺术文化,也是很多电影迷们的精神追求,收藏电影海报成为很多爱好者的兴趣。
⑨ 请阐述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画报能蓬勃发展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刷技术的进步,摄影技术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都给画报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契机,从而使画报的发展走向一个高潮。
1.印刷技术的进步
印刷行业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促使中国书刊的装帧艺术出现了新的面貌,使文字、图片的印制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画报正是在印刷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出现并繁荣起来的。
2.摄影技术的发展
摄影术于1839年发明,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
正是摄影术的引入和发展,使画报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极大拓展,奠定了画报繁荣发展的基础。
3.图像的力量
与文字相比,图像在诸多方面都具有更容易满足人们需求的优势,它更方便、快捷、生动、直观,还具有直接的审美作用,这都是印刷文字难以具备的。
4.上海电影的繁荣
电影的发达,刺激了社会对“图像”的需求,电影与出版互动联合,催发了大批电影画报的诞生,1921—1949年,先后出版过的电影杂志共计206份。同时,电影剧照和电影明星也成了其他类型画报必不可少的内容,甚至是有的画报的主要内容。
5.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化发展的三个主要特点是:商业化、多元化、大众化。受商业环境熏陶的上海人,对于含蓄高雅的传统文化形式的兴趣逐渐减低,而喜欢闲暇生活的娱乐文化~
⑩ 五十年代有哪些好看的电影
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闪闪的红星,地雷战,地道战,智取华山,鸡毛信,南征北战,英雄虎胆,三进山城,渡江侦察记,苦菜花,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娘子军,青松岭,奇袭白虎团,海港,艳阳天,创业,龙江颂,钢铁巨人,向阳院的故事,半篮花生,海霞,车轮滚滚,战上海,烈火中永生,野火春风斗古城,淮海战役,半夜鸡叫,羊城暗哨,林家铺子,七十二家房客,红日,李双双,刘三姐,阿诗玛,熊迹,霓虹灯下的哨兵,马路天使,冰山上的来客,秘密图纸,舞台姐妹,国庆十点钟,沸腾的群山,金光大道,龙须沟,刘胡兰,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天仙配,上甘岭,董存瑞,祝福,家,女篮5号,乘风破浪,柳堡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三毛流浪记,红孩子,林则徐,聂耳,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回民支队,51号兵站,大李小李和老李,甲午风云,乔老爷上轿,花为媒,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宝葫芦的秘密,东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