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老电影,里面有“新疆”情节的,多谢!!!
新疆饭馆老板那部应该是《买买提外传》
导演: 广春兰
主演: 阿孜古丽 / 菲尔达维斯 / 木拉丁
上映年度: 1987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青年歌唱演员拜尼莎即将与她的男朋友、旅游局司机希里甫结婚。女傧相是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拜尼莎要求男傧相"门当户对"。希里甫根据拜尼莎的要求,只好找他的朋友--维吾尔族卖烤羊肉的个体户青年买买提帮助,并对拜尼莎说他是旅游局的翻译叫阿里木。希里甫的婚礼如期举行了,化了装的买买提,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使整个婚礼既热烈又隆重。拜尼莎的女傧相迪里娜尔更是引人注目,她的带民族特色的迪斯科使全场轰动。阿里木和迪里娜尔在舞蹈中彼此产生了好感,俩人相约两个月后相见。两个月过去了,迪里娜尔无从寻找阿里木,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迪里娜尔向拜尼莎夫妇说她非常想见见阿里木,希里甫只好让买买提再将近扮成阿里木一起去看演出。某日,迪里娜尔和拜尼莎来到餐厅,买买提正热情地挂靠着顾客们,不巧,粘贴的胡子脱落,买买提只好捂着嘴巴谎称牙疼。迪里娜尔对买买提的烤肉表示非常满意,并请买买提过几日一起到她新搬的家中做客。经过一连串阴差阳错有趣的事件,迪里娜尔最后发现阿里木就是买买提,自己当了"受骗情人",她决心惩罚买买提。她给买买提出的信中说:她深爱着的是阿里木,不管阿里木如何变化,只要他心不变,就爱他永远永远。买买提十分懊悔自己的陈旧的门第观念,委屈了迪里娜尔。买买提决心对迪里娜尔说明真相。迪里娜尔并不是短见识的姑娘,她当即就给了买买提肯定的答复,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贰’ 求一部老电影的名字,新疆的。
您说的比较粗糙,我想可能是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沙漠驼铃》。是潘虹主演的。其主要剧情为:1952年,地质学家朱广翰教授带领一支勘探队去找矿,途中被土匪包围,解放军及时赶到消灭了土匪。当他在一个山洞内找到所需要的矿石时,勘探队内的特务——司机马化民企图将教授绑架去往外国。暗中保护教授的指导员,当场把马抓住,勘探队胜利完全找矿任务。
另外这里为您提供了国产电影大全,希望能够对您起到帮助。
http://bbs.395.cn/thread-652406-1-1.html
‘叁’ 关于新疆的电影有什么啊
1、《远去的牧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剧情片,该片讲述讲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定居兴牧政策引导下,在保护草原生态的时代背景下,告别过去,迈向新生活的故事。
2、《鲜花》
由西尔扎提·亚合甫执导,茹扎·达吾列提、法蒂哈·马力克、阿力木江·吐尔斯拜克等主演的电影。影片《鲜花》讲述了一个哈萨克族女歌手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一个女阿肯追求阿依特斯艺术的执着和感情世界的起起落落,并通过女主人公鲜花的传奇人生经历,展现哈萨克族民间艺术阿肯弹唱的魅力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
3、《帕米尔之恋》
生动真实地记录了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在冰山之巅坚守哨位、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该片以红其拉甫艰苦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朴实的风格、感人的情节,表现了边防军人挑战生命极限的牺牲奉献精神,以及他们热爱冰山、热爱哨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
4、《美丽家园》
内容取材于中国哈萨克族牧民的家庭生活和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在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富裕起来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亲情与爱情、草原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和心路历程。
影片情节曲折感人,拍摄场面宏大,风景壮美,通过神秘而美丽的草原风光勾勒出一个让千万人魂牵梦萦的个性的、鲜活的新疆。
5、《冰山上的来客》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该片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肆’ 关于新疆知青的电视剧或电影,有吗叫什么名字
《花儿与远方》是唐由鲍成志执导,由蒋雯丽、王志飞领衔主演的兵团生活题材剧。
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山东女兵到新疆兵团,和兵团战士一起垦荒、建设新疆的故事。
‘伍’ 维吾尔族老电影
绿洲凯歌 (1959)
阿娜尔罕 (1962)
向导(1979)
艾里甫与赛乃姆 (1981)
幸福之歌 (1981)
姑娘坟 (1982)
热娜的婚事 (1982)
不当演员的姑娘(1983)
边乡情 (1983)
冰山脚下 (1984)
故乡的旋律 (1984)
奴尔尼莎 (1984)
亲人 (1985)
神秘的驼队 (1985)
魔鬼城之魂 (1986)
不平静的巩巴克 (1986)
天山欢歌 (1986)
孤女恋 (1986)
买买提外传 (1987)
血溅加拉曼 (1988)
西部舞狂 (1988)
阿凡提二世 (1991)
阿曼尼莎罕 (1993)
浴血驼城 (1996)
阿娜的生日 (1996)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 (2002)
吐鲁番情歌 (2006)
买买提的2008(2008)
乌鲁木齐的天空(2011)
生死罗布泊(2012)
‘陆’ 求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
《大漠双雄》、《阿娜尔罕》、《天山的红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向导》,等等,等等。
‘柒’ 新疆电影有哪些
《买买提的2008》 《海市蜃楼》 《塔克拉玛干》 《十二个月亮》 《公社之花》 《吐
鲁番情歌》 《南山牧歌》 《我的兄弟姐妹》 《朱总司令视察新疆》 《盛世宝贝们
》 《真心》 《爱心》 《两个人的教室》 《风雪狼道》 《卡德尔大叔的日记》
《冰山上的来客》 《卡德尔和一个村庄的传奇》 《阳光照耀着新疆》 《心动岁月》
《至爱》 《天山欢歌》 《美丽的家园》 《红草滩》1999 《会唱歌的薯仔》1999 《
生死情缘》1999 《谁的谁心疼》1999 《为你疯狂》1999 《我们结婚吧》1999 《良心
》1998 《大雪谷》1998 《风尘三千里》1998 《风云雄霸天下》1998 《给小姐保镖
》1997 《狗皮膏药》1997 《李逵传奇》1997 《阿娜的生日》1996 《半生缘》1996 《
曹操》1996 《浴血驼城》1996 《诸葛孔明》1996 《澳门追兇》1995 《断刀客》1995
《戈壁来客》1995 《金戈铁马》1995 《孽缘》1995 《情理法》1994 《女人万岁》
1994 《红玫瑰与白玫瑰》1994 《大漠双雄》1994 《遗落荒原的爱》1994 《香港少
爷》1993 《阿曼尼萨罕》1993 《狂心灭情》1993 《股市婚恋》1993 《滚烫的青春》
1993 《黑火》1993 《地狱追踪》1992 《喋血金兰》1992 《超越死亡》1992 《女杀
手》1992 《京城劫盗》1992 《求爱别动队》1992 《君子复仇》1991 《落花坡情仇》
1991 《阿凡提二世》1991 《雪山义侠》1991 《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1990 《死拼》
‘捌’ 60年代人民公社电影
《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电影,片中“阿依古丽大嫂”、“阿斯哈勒大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里。
由陈怀皑,刘宝德,崔嵬导演执导的《天山的红花》别名(天山的红花),0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至今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由法蒂哈,阿力别克,木特里夫,萨黑妲,周文杰等主演的一部不错的剧情,剧情片电影。《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片子,片中“阿依古丽大年夜嫂”、“阿斯哈勒大年夜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很多人的脑海本故事。
30多年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举办的档案展览中,一张这部片子的老剧照使人记忆犹新,良久以前的片子画面又在面前浮现,故工作节也一点点被记起。《天山的红花》在中国大陆发行,破晓电影收集了天山的红花网页端在线观看、手机mp4免费观看、高清网络云播放等资讯信息,如果你有更好看更高清的天山的红花影视资源请联系破晓电影。
‘玖’ 请问有哪些反映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生活的电影和电视剧谢谢!
蒙古族电视剧 成吉思汗 嘎达梅林 牧马人
塞上风云
红色敖包
电影
成长Cheng Zhang(2006)
导演:
卢宏义 Hongyi Lu
主演:
张永达 Yongda Zhang
姚馨茜 Xinqian Yao
剧情
蒙古族青年布赫因家庭变故,使得原本幼稚贪玩的他思想迅速成熟起来。他确立了自身目标,还在朋友陈倩等人的帮助下完成父亲的夙愿,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
驼峰上的爱Camel Love(1985)
导演:
于洋 Yang Yu
德日格尔玛 Geerma Deri
主演:
斯琴高娃 Siqin gaowa
哈斯高娃 Gaowa Hasi
崔岱 Dai Cui
蒙古族牧民苏尼特一家三口生活本来十分美满富裕,但近来夫妇经常吵闹,互不相让。妻子伊里娜美丽,能歌善舞,就是性格有些倔强。苏尼特有几次看到妻子在舞会上受宠,一种说不清的嫉妒和猜疑使他变得越来越暴躁。伊里娜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可怜的孩子只好留在爸爸身边生活。夫妻俩僵持了好久,后来他们的女儿因为救家里卖掉的骆驼阿赛,误入了干旱的无水地带,差点死掉。这时伊里娜和苏尼特再也顾不上斗气,看见阿赛就了女儿,不禁悔恨交加。
红石敖包(2000)
导演:
于人 Ren Yu
主演:
侯勇 Yong Hou
本片根据桑苗小说《尿祸》改编。
“敖包”是蒙古族人用作路标、界标的土堆,多用石、土、草等堆成,旧时曾把敖包当作神灵的住地来祭祀。
一望无际的沙海,远处传来悠扬的驼铃声。由额日巴拉、苏日布、巴根三人组成的驼队,从科什克腾草原向浑尼图旗运送骆驼。就在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发现了一直跟踪其后的索丽娅姑娘。原来,索丽娅丢了马匹、迷失了方向,只好一路跟随他们。
日本人深知“敖包”在蒙古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为了在精神上打击当地百姓,他们故意将纪念一个日本军人的石碑建立在敖包上。
驼队送走了索利娅,几个人在敖包前烤野兔,却熏黑了石碑。胆小的巴根告发是额日巴拉所为。面对日本兵的枪支,额日巴拉只有用手指屈辱地擦洗着石碑。
索丽娅的父亲那森是蒙古人的“巴特儿(英雄)”,他带领蒙古骑兵队破坏了日本人的纪念活动,不料被叛徒出卖入狱。为了杀一儆百,日军头目岛村三郎在石碑前烧死了那森。从此,这个建立在敖包上的石碑成为人们的一道伤疤。
看到英雄英勇就义、又深受耻辱的额日巴拉一直伺机报复。他抓住了岛村太太,考虑到好男不和女斗,就把她放了。苏日布、巴根放逐马群以帮助额日巴拉,三个人合力将石碑从敖包上拔掉。在日本兵的围追堵截下,三人来到索丽娅的蒙古包。聪明的索丽娅用羊粪和草堆成功地掩护了他们、蒙骗了鬼子。一番庆祝后,他们才知道美丽的索丽娅就是英雄的女儿。而额日巴拉与索丽娅也开始彼此倾诉爱意。
就在大家各奔东西的时候,日本兵悄无声息地围攻过来,四人被捕……岛村太太送给他们牢房钥匙,在逃跑中,苏日布、索丽娅不幸中弹身亡。
敖包前,额日巴拉、巴根即将被斩首。大义凛然的两位蒙古族英雄拉开手榴弹拴,同石碑,还有日本兵同归于尽。
绿草地Mongolian Pingpong(2005)
导演:
宁浩 Hao Ning
在内蒙古边境处生活的人们,从不关心生活应该怎样变化,但是生活依然悄悄的变化着。一颗原本平淡无奇的白色乒乓球,顺着水面漂到了蒙古孩子毕力格的面前。
毕力格的奶奶告诉毕力格那是上天赐与的夜明珠,毕力格坚信奶奶的说法,叫上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只会骑摩托不会骑马的二锅头和个子虽小但从不肯付软的达瓦,去草原守了一夜。孩子们不但没有看到“夜明珠”发光,倒是回到家里挨了大人的打。不是夜明珠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去问草原上知道最多的喇嘛,依然得不到答案。
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开始了,电影荧幕上的高尔夫球被孩子们误认为就是毕力格的夜明珠,放映员告诉毕力格那是一个乒乓球,不是什么宝贝。毕力格受到了巴特和其他孩子的嘲笑,失望的把球丢进了老鼠洞里。回到家里,毕力格藏起了奶奶天天拿在手里的羊毛卷子,自己也不开心。
达瓦的爸爸喝啤酒,中奖得了一台电视机;毕力格的爸爸看见孟克拿来的杂志上有漂亮的房子,自己也想盖一个;毕力格的姐姐乌日娜羡慕乌兰牧旗跳舞的姑娘,想要去报考,爸爸乔桑让她用套圈的方式作决定,姐姐熟练的套中了爸爸一直套不上的啤酒瓶,兴奋的搭上了去旗里的车。
毕力格他们聚集在达瓦家看电视,他们立起了高高的天线,却只能收到声音。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乒乓球赛,伴着乒乒乓乓的声音,解说员告诉大家,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孩子们为此兴奋不已,到老鼠洞里找回了乒乓球,并且决定将“国球”送还给“国家”“北京”。
孩子们背着家长出发了,以为一天就能到。天色渐晚,二锅头的摩托快没有油了,二锅头想不到“北京”那么远,打算回家,毕力格和达瓦却不愿意放弃,骑着马继续向东走。二锅头往回走了很远,才发现三个人的粮食都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他急忙掉转车头,想要叫回两个人。天色越来越暗,草原上漆黑一片。这时,一辆草原巡逻车远远经过,二锅头呼喊着追了过去。并且带着草原巡警找到了迷路后筋疲力尽的毕力格和达瓦……
小黄狗的窝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2005)
导演:
Byambasuren Davaa
主演:
Babbayar Batchuluun
Nansal Batchuluun
Nansalmaa Batchuluun
剧情
剧情温馨感人的《小黄狗的窝》,叙述一个游牧家庭的小女孩娜莎捡到了一只小狗,爸妈却因小狗的来路不明,怕引来狼群攻击他们所畜牧的羊群,而不愿意让她养。没想到这只小狗后来却意外成为了他们的恩人…
此次,蒙古女导演戴娃不仅要带领观众奔向风光绮丽的蒙古高原,在“风吹草低见牛羊”里,感受游牧家庭和狗狗浓得化不开的亲密情感。同时,她也将透过她幽雅又幽默的镜头,展现正徘徊在传统与文明之间的游牧生活……
维吾尔族电影
电影《望山》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新疆的一件真实法制案例改编创作的。制片人周军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天山厂在拍摄电影主要从新疆民族区域来考虑,更多的是反映少数民族的情感,比方说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而我们电影《望山》是反映新疆汉族一个聚居的生活,老新疆、老汉人,我们算是首次反映这样一个题材故事。片子的语言风格上,用得都是巴里坤道道地地的土话,比较有特色,这部片子也是天山电影制片厂首次与民营文化公司合作拍摄。"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左芳认为:"以前新疆电影歌舞片给观众造成一种误导,新疆人整天都在戈壁滩上吃西瓜,在葡萄架下跳呀唱呀,新疆电影90年代后期才开始走贴近现实的路。"
伊力哈姆·买买提
男配角伊力哈姆·买买提
舞蹈演员跳进“情歌”
伊力哈姆·买买提在《吐鲁番情歌》里扮演女主角阿纳尔罕的兵哥哥克里木,记者在新疆艺术学院找到伊力哈姆时,这位英俊的维吾尔族青年主动向记者打招呼,“你们好,我是伊力哈姆。”他边说边做起了鬼脸。
30岁的伊力哈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性格爽朗的他不等记者发问,就谈起了与《吐鲁番情歌》的邂逅。
“电视剧拍了不少,但电影是我头一次出镜。”伊力哈姆说。“我是新疆歌舞团舞蹈演员,拍这部戏时,为了不耽误排舞和拍戏,每天我都要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两地往返。一开始,我完全不能进入状态,几次请求导演重新拍摄。导演打趣对我说,电影成本造价很高,你重拍一个镜头大伙中午的伙食费就没了。那时我才明白,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