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巴西老电影独立或死亡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巴西老电影独立或死亡

发布时间: 2023-01-13 00:40:29

‘壹’ 有哪些推荐的巴西电影

6.魔幻现实主义在水彩动画中的巧融,《男孩和世界》呈现而出的是以孩子视角所见光怪陆离的世界,那天马行空的奇想,在纯洁简约画风中的勾勒是对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对人压迫的深刻纵深,一部简单的动画,却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与沉思。文/梦里诗书

‘贰’ 推荐几部巴西电影

喂,楼上的别忽悠了,摩托日记是墨西哥的吧

给你推荐一个巴西导演吧 你自己找找他们的片去
/ 马里奥·皮索托(Mario Peixoto,1910-1992)- 默片时代的天才

马里奥·皮索托是巴西默片时代最具天才的电影人,他一生只拍摄了一部影片就是《界限》(1931,无声),但却成为巴西影史上所公认的伟大杰作。那是一部艺术性极高带有实验性电影语言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两男一女在一条救生船上漂流求生的故事,皮索托用精湛的摄影,剪辑和蒙太奇把戏剧化情节和人物内心思想的矛盾和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当时的皮索托只有二十一岁,当时影片完成后,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在看过后大为惊叹,并称它是“电影纯语言”的典范之作。然而正是这样一部独树一帜的电影,却整整半个世纪被埋藏于地下不为人知,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被人重新发现并修复,一九八四年它作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震惊了全世界,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六年,《界限》被巴西电影协会和影评人协会两次评为世纪最佳巴西电影,二零零零年,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现了《界限》剧本的最初手稿,并决定拍摄一部关于皮索托的纪录片,这就是后来那部由他监制,塞吉奥·马查多(Sergio Machado)导演的《在世界的尽头》(2001)。

2/ 温贝托·莫罗(Humberto Mauro,1897-1983)- 巴西电影之父

把温贝托·莫罗称为“巴西电影之父”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从 1926年拍摄第一部短片《瓦拉达奥火山》开始,莫罗的影片就展现出与同时代其他导演所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电影讲究摄影和构图,讲究用诗意的影像来反映人民的普通生活,有点类似同时期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在他的影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巴西优美的景色和传统民族风俗,也能感受到剧中人物身上的一种强烈的力量,那是对生活和自然的抗争。他的《索达德之歌》(1952),《纲伽布鲁塔》(1933)等都是巴西影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品,同时他不仅是一位剧情片导演,一位编剧,摄影师和演员,更是一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他一生中一共创作了近两百部纪录短片,其中很多都已成为研究巴西各个时期历史和民俗的重要影像资料而珍藏了下来。

3/ 纳尔逊·佩雷拉·多斯·桑托斯(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1928- )- 新浪潮最早的实践者

N. P. 多斯桑托斯是对巴西电影贡献巨大的一位导演,同时他也是新浪潮运动最早的实践者,早在一九五五年那部新现实主义风格的《里约四十度》就已经成为影响众多青年电影人的经典了,而后来拍摄于六三年的《贫瘠的土地》更是成为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多斯桑托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电影导演,在他青年时代曾学习法律并当过记者,热衷于参加各种政治和文化活动,并喜欢电影和巴西文学,五十年代初进入影界,开始几年的助理导演生涯为他获得了不少电影制作的实践经验,随后在一九五五年独立拍摄了第一部影片《里约四十度》,1963年的《贫瘠的土地》描述一个穷困的巴西家庭与社会和自然的艰苦抗争,成为影响深远的里程碑之作,其中的手提摄影风格更是被后来很多新浪潮电影人所效仿。七十年代初他逐渐放弃了早期那种朴素的写实主义风格,转向一种更艺术化的寓言体影片的创作,比如他在巴西之外最着名的作品《我小小的法国佬真好吃》(1971),其中结合了超现实主义和神秘的宗教仪式,以一种荒诞的黑色喜剧风格来讽刺欧洲殖民主义对巴西古老文明的侵蚀,被称为巴西“剥削电影”的第一作。

4/ 约奎姆·佩德罗·德·安德拉德(Joaquim Pedro de Andrade,1932-1988)- 新浪潮的理论之父

多斯桑托斯是巴西新浪潮实践的第一人,然而最早提出新浪潮概念的并不是他,而是这位长相英俊的安德拉德先生,所以他才是理论意义上的“巴西新浪潮之父”。早在一九六零年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安德拉德就提出青年电影人应该把镜头对准普通民众去展现他们的生活的主张,而后在一九六四年的《牧师与女孩》中实践了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影片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在新浪潮的最初几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低调拍片,但却支持很多自己的好友像格劳贝尔·罗查(Glauber Rocha),大卫·内维斯(David Neves),莱昂·希斯曼(Leon Hirszman)等人的创作和电影宣传,直到一九六九年,一部结合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怪诞的超现实主义的《Macunaima》使他一举成名,这部疯狂的影片改编自安德拉德的父亲马里奥·安德拉德的同名小说,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想象力,成为新浪潮时代的又一杰作,并入选《电影作为颠覆性艺术》一书。安德拉德不仅是一位有原创精神的作者电影导演(他的所有电影都是亲自写剧本并担任制片),也是一位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他的《新浪潮》(1967)用黑白的胶片记录下好友格劳贝尔·罗查拍摄《痛苦的大地》时的幕后场景,完全展现出新浪潮电影独特的拍摄方法,也成为一部纪录经典。

5/ 格劳贝尔·罗查(Glauber Rocha,1939-1981)- 永不凋谢的新浪潮奇葩

格劳贝尔·罗查无疑是巴西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巴西导演之一,很多懂行的人一谈起巴西新浪潮首先就会想到罗查。他的影片结合巴西古老的民间传说,寓言,宗教仪式和政治元素于一身,同时在电影语言上大胆而创新,无疑是新浪潮中最独特的奇葩。而与前辈多斯桑托斯一样,格劳贝尔·罗查也没有专门学过电影,早年他曾经做过律师,后来很快便弃法从影加入了一个小的团体做电影评论家同时开始独立拍片,一九六四年巴西军事政变之后,他曾短暂离开过祖国,但几个月又回来帮助巴西重建民主政治制度并拍摄影片。他最着名的作品是《太阳帝国里的上帝与魔鬼》(1964),《痛苦的大地》(1967)和《无法饶恕的安东尼奥》(1969),这三部影片被后人看成是罗查的电影三部曲,其中结合神秘主义,民间神话和激进政治主张的风格使得它们在国际影坛上倍受称赞。一九八一年,格劳贝尔·罗查因为重症肺炎不治在里约热内卢一家小医院里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6/ 阿纳尔多·加伯(Arnaldo Jabor,1940- )- 最受欢迎的新浪潮电影导演

阿纳尔多·加伯同样是新浪潮运动的主要人物,他一九六七年的黑白纪录片《公共观点》是新浪潮中最优秀的纪录电影之一。同时,一九七三年的《一丝不挂要受罚》成为后新浪潮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影片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之后的《婚姻》(1976)《我爱你》(1981)《永远爱我或永不爱我》(1986)等都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与罗查和安德拉德等人所不同的是,加伯的作品中对政治和宗教等方面并不着力,他善于描写男女主人公纠缠善变的情感游戏和从中反映出来的复杂人性,以悲喜剧的形式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这使得在巴西国内他的电影比其他新浪潮导演的电影要受欢迎得多,《一丝不挂要受罚》至今依然是观看人次最多的巴西本土电影之一,被誉为最能反映出巴西人独特性格的电影之一。同时在电影之外,阿纳尔多·加伯还是一位倍受尊敬的新闻记者。

7/ 鲁伊·古雷拉(Ruy Guerra,1931- )- 学院派出身的新浪潮实践者

巴西导演鲁伊·古雷拉是新浪潮的另一位早期实践者,他出生于当时还属于葡萄牙殖民地的莫桑比克,后加入巴西国籍。古雷拉从小就对电影感兴趣,青年时曾经发表过不少剧本,散文和电影评论,并使用八毫米胶片拍摄短片,十九岁时加入左翼激进组织,参加过反种族主义和独立运动。一九五一年古雷拉离开莫桑比克前往巴黎学习电影,并在那做了几年助理摄影师,他也是巴西新浪潮中少见的学院派出身的导演。一九六二年在巴西拍摄了《不道德的人》,这部影片成为当时少有的凭借独立制作而获得主流商业成功的电影之一,然而却因为其中不少图解式的暴力画面而在巴西国内争议不断,一九六四年的《步枪》成为新浪潮的又一重要作品,这部震撼人心的描写家庭成员由于贫困和食物缺乏而自相残杀的影片不仅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而且被很多人认为是六十年代巴西最好的电影之一。八十年代,古雷拉转变风格开始尝试创作结合超现实和神秘主义元素的作品,两部改编自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电影《爱伦蒂娜》(1983)和《美丽养鸽人的寓言》(1988)就是此类风格的代表。鲁伊·古雷拉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剪辑师,摄影师,制片人甚至演员,他曾在德国导演荷索的名作《阿奎尔,上帝的愤怒》(1972)中有出色表演。七十年代末当莫桑比克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后,他曾经短暂回到祖国帮助建立电影协会,并在那完成了纪录片《莫达,记忆与大屠杀》(1980),它莫桑比克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

8/ 路易斯·塞尔吉奥·帕尔逊(Luis Sergio Person,1936-1976)- 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电影人

在一百多年的巴西电影史中,路易斯·塞尔吉奥·帕尔逊这个人就像彗星一样昙花一现,然而他所留下的几部电影却远不会像他本人那样烟消云散,而是成为了永远的经典。帕尔逊是一位横跨电影和戏剧两界的全能创作者,他既是导演,制片,又是编剧和演员,他一生只拍摄了五部长片,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一九六五年的《圣保罗S/A》,其中从一个普通人的奇妙遭遇一针见血地展示出六十年代巴西工业化进程与新崛起的中产阶级生活观念之间的碰撞冲突,这部影片除了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之外,在摄影上也是极为优秀的,它是巴西摄影史上十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两年后的《纳维斯兄弟的案件》是针对当时巴西军事独裁专政最勇敢的抗议之声。同时,为了扩大本土的电影市场,帕尔逊先后建立了巴西独立制片人联盟(IRP)和圣保罗奥古斯塔剧院,寻求主动合作电影的模式,这些组织日后都成为了圣保罗乃至整个巴西电影创作的中心。一九七六年,帕尔逊不幸死于一场车祸。从实质上来说虽然帕尔逊并不属于新浪潮,但他却以短暂的生命为巴西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 卡洛斯·迭戈(Carlos Diegues,1940-)- 把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巴西导演

卡洛斯·迭戈同样也是巴西新浪潮中的重要一员,但他的名气也许还不如罗查等人,因为他最着名的作品《再见巴西》拍摄于七十年代末,而他直到八十年代才在国际上小有名气,所以很多人把他把归为后新浪潮时期或者根本不属于新浪潮,然而其实在《再见巴西》之前,他已经导演了《继承人》(1970)《当狂欢来临时》(1972)《茜卡》(1976)《夏日阵雨》(1978)等很多优秀影片,这些作品在巴西国内都很受评论界称赞,在票房上也非常不错,只不过没有在国际上宣传而已。卡洛斯·迭戈早年也是学法律出身,起初对社会改革和学院政治感兴趣,后来开始迷上写电影评论和诗歌,一九六零开始拍摄短片,四年后一部批判殖民地奴隶买卖暴行的长片处女作《Ganga Zumba》(1964)获得了小范围的成功并把他推上了新电影运动的前沿,随后的几部影片也大获成功,在巴西国内获奖颇丰,一九七九年的《再见巴西》成为他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在当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奖,被称为最能表现七十年代巴西民族风情的电影之一,随后的《Quilombo》(1984,国内已出DVD)为他再次获得嘎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后来卡洛斯·迭戈又拍摄了像《星光地铁》(1987)《更美好的生活在前面》(1989)《里约情歌》(1994)《特蕾塔》(1996)等片,在艺术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成功,他也是少数能把艺术和商业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巴西导演之一。

10/ 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1956- )- 九十年代新巴西电影的奠基者

这位就不用多说了,网路上的介绍太多。沃尔特·塞勒斯是目前巴西电影界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为九十年代新巴西电影的重生作出了很大贡献。虽然卡穆拉蒂的《巴西公主》打破了巴西电影的沉闷局面,但如果没有塞勒斯的《中央车站》(1998)的大获成功,巴西电影不可能在随后几年发展得如此顺利,也不可能出现后面的《上帝之城》《卡兰德鲁》等片的享誉世界,可以说《中央车站》为新巴西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也是新电影的代表作了,而且大家还别忘了,塞勒斯还有九六年的《异国他乡》被誉为巴西影史上最优秀的合拍片,还有二零零四年同样出色的《摩托日记》等等不少好作品呢。

此外还要附带提到布鲁诺·巴雷托(Bruno Barreto)这个名字,同样是一个很不错的导演,他最着名的作品是七六年改编自巴西着名作家阿曼多(Jorge Amado)的《唐娜·弗诺和她的两个丈夫》,这部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影片虽然属于喜剧风格,但也颇有点新浪潮的遗风,而论年纪当年只有二十岁出头的巴雷托显然不属于新浪潮的一员,但可以说他的作品脱胎于新浪潮,是其在八十年代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当然,在巴西电影的黄金年代里还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人,比如Hector Babenco, Marcel Camus, Alberto Cavalcanti, Leon Hirszman,Anselmo Duarte, Oswaldo Sampaio, Roberto Farias, Eardo Coutinho等等,还有“Cinema Marginal”那一群闹独立的家伙们,但他们有的只是偶尔在巴西拍片,有的精品不算多,有的时间短暂,谈不上对巴西电影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就不多写了。

‘叁’ 老乞丐救心理学家巴西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售梦人》

售梦人讲述一个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前三的心理学家跳楼,众多亲人警察劝说无果,最后一位老乞丐短短几句话打动心理学家,他说服心理学家重新热爱生活,
附上剧情简介
胡里奥·塞萨尔站在一栋 20 层楼高的建筑物的窗台上,准备跳下时突然加入了一个神秘的、衣冠不整的陌生人,一个“梦想家”,他的使命是说服人们热爱生活。 接下来是一场哲学对话,陌生人将胡里奥从窗台上谈下来,并邀请他成为梦想家。 起初,胡里奥将这次旅行视为“社会学实验”,但他很快开始相信。 其他人也加入进来,在梦想家的指导下,这群“格格不入”的人参观了养老院和葬礼等各种场所,在每个地方都提供了教训。 梦想家指出了现代社会的疯狂,并邀请其他人接受他的理想。 随着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批评者不断涌现,但他对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直到企业巨头和梦想家最喜欢的目标 Megasoft 将他逼入绝境。

‘肆’ 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罗马尼亚电影《政权·真理》的下载地址或种子或在线观看地址

回C
我也是刚看完,^_^

非常好的片子。

值得一看

我知道# 五五影视 #这个网站非常 好。

网络搜索 五五电影网 第一个就有看!

希望能帮到您,同时也祝您看得愉快!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采纳。
推荐一篇文章给你,不知道有没有用.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七、八十年代译制片目录:
1971年

脚印 勇敢的人们 战斗的早晨 第八个是铜像 天亮的时候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圣母院 简爱 冷酷的心

1973年

绿色的群山 烈火行动计划

1974年

在那些年代里 沉默的朋友 警察局长的自白

1975年

战斗的道路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1977年

奥斯特里茨战役 叶塞尼亚 故乡

1978年

橡树,十万火急 汽车行动计划 尼罗河上的惨案 在阴谋者中间 望乡 追捕 扎根大地 战友重逢 未来世界 悲惨世界 孤星血泪 华丽的家族 孩子与小提琴 缩小包围圈 吟公主

1979年

看不见的要塞 坚强的翅膀 金环蚀 光阴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佐罗 大独裁者 卓别林 讽刺剧 发工资的日子 水晶鞋与玫瑰花 淘金记 萨拉丁 一天的欢乐 城市之光 马戏团 车队 政权??真理 巴黎一妇人 凡尔杜先生 苦海余生 蝙蝠 恶梦

1980年

砂器 大篷车 阿拉伯历险记 天平之甍 古堡幽灵 卡桑德拉大桥 啊,野麦岭 复仇 我的儿子 激战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渊

1981年

英俊少年 背井离乡 远山的呼唤 父子深情 奴里 哑女 老枪 最后一颗子弹 甜蜜的竞赛 风雪黄昏 十四个冬春 检察员的起诉 沼泽地里的阳光 麻疯女 天鹅湖

1982年

虎口脱险 苔丝 阿奇扎 郡委书记 大使们 女仆 异乡泪 冰峰抢险队 我两岁 阳光下的罪恶 十六个人 火红的第五乐章 寅次郎的故事??望乡篇 啊,野麦岭(续集) 两个船长 人世间 重归于好 非凡的艾玛 三十九级台阶 山的儿子 驯马手莫兰特 汤姆叔叔的小屋

1983年

海狼 情暖童心 雪地英雄 绿宝石 护身符 海岛探宝 爱德华大夫 弃儿 第三个人 不朽的情侣 屠夫 挪威之歌 威尔斯面包师的儿子 大海的女儿 除霸雪恨 布加勒斯特居民证 月尾岛 妙香山上重逢 海峡 猎人 蒲田进行曲 苦命夫妻 国家利益 铁面人

1984年

非法越境者 游侠传奇 女侦探 大水 螃蟹 觉醒 维拉 志同道合 白玫瑰在行动 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 上校胡巴尔 艺人之家 死亡陷井 神秘的黄玫瑰 科佩尼科 上尉 兆治的酒馆 只要我活着 胜利大逃亡 王中王 铁骑兵 一个酋长的胜利 热带丛林历险记 张开幻想的翅膀 创奇者 逃往雅典娜 熊猫的故事

1985年

黑郁金香 马戏团员的遭遇 温柔的怜悯 无声的行动 马背上的幽灵 希西公主 枪手哈特 总统轶事 金像奇案 我们的肤色 红发女郎 难忘的假日 从地狱归来 第一滴血 冒险的代价 罪行始末 误解 迪斯科舞星 纯洁 不能没有你 好像不认识你 海誓山盟 红钟 日本沉没 幸福的黄手帕

1986年

野鹅敢死队 一个哑巴的故事 年轻的皇后 印度之行 无腿先生 一个皇后的关键时刻 真假萨卢 大轮号和水手号 三个老兵 机组乘务员 少年擒寇记 第七个目标 霹雳舞 罗特的女儿 伦敦上空的鹰 陷阱 谋杀翌日 报警记 姊妹坡 婉丽 换房单独行动 第一骑兵军 神秘的黄玫瑰 珠宝奇案 裸露在狼群 斯巴达克思(上、下集) 无根的树

1987年

海魔 铁骨金沙 里约的迷雾 来历不明的日记 国王的光荣 最后一班地铁 圣诞老人 蚂蚁死神 夏日旅行 异国情 不朽的人 黑狼的嚎叫 幻想的日子 他是谁 黑林中的布谷鸟 古宅之谜 红色飞行员 超人(第二集) 首都消失 伊豆舞女 片山刑警在海岛 乱世冤家 没有陪嫁的新娘 合法婚姻 男子汉们 警官的诺言 大象音乐会 健儿春色 舐犊情深

1988年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故乡行 各得其所 山鲁佐德的又一夜 特殊警察 神射手 冰与火 复仇的火焰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莫斯科之恋 伤痕累累的勋章 美元迷 佐罗新冒险 我的朋友流浪汉 蓝色行动队 优骏 钓鱼迷巧遇记 孤胆警探 片山刑警在山城 金钱与仇恨 昏迷 好事不成双 碧海情 痴情鸳鸯

1989年

谜中之谜 神秘的黄玫瑰??蓝宝石项链 八十年代灰姑娘 糊涂警官 钻石胳膊 镜子 印度先生 恐怖笼罩着城市 早安巴比伦 晚餐来的客人 水 生死之间 缉私特警 天网恢恢 良宵难度 危楼风波 清白的手 莫斯在广播 电影悲欢曲 孤身复仇 情海冤魂 魂归故里 无冕之王 约翰??施特劳斯 双人舞 随心所欲 命令027 内线人物 总统失踪记 地震 二十四只眼睛 侦探的故事 暴风勇士 有生命力音乐 出水芙蓉

东影-长影译制片目录
1970年

453.《森林之火》 (越南)
454.《琛姑娘的松林》 (越南)
455.《达吉亚人》 (罗马尼亚)
456.《血海》(上下集) (朝鲜)
457.《看不见的战线》 (朝鲜)

1971年

458.《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 (朝鲜)
459.《战斗在继续》 (越南)
460.《在铁道线上》 (朝鲜)
461.《前方在召唤》 (越南)
462.《鲜花盛开的村庄》 (朝鲜)
463.《摘苹果的时候》 (朝鲜)

1972年

464.《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 (罗马尼亚)
465.《记者》(上下集) (苏联)
466.《劳动家庭》(上下集) (朝鲜)
467.《战争与和平》(四集) (苏联)
468.《卖花姑娘》(宽) (朝鲜)
469.《回故乡之路》 (越南)

1973年

470.《空中舞台》 (朝鲜)
471.《卖花姑娘》(普) (朝鲜)
472.《秃鲁江畔之花》 (朝鲜)
473.《轧钢工人》(宽) (朝鲜)
474.《原形毕露》 (朝鲜)
475.《气球上的旅行》 (法国)
476.《永生的战士》 (朝鲜)
477.《轧钢工人》(普) (朝鲜)
478.《一个护士的故事》 (朝鲜)

1974年

479.《火》 (越南)
480.《延丰湖》(朝鲜)

1975年

481.《送信人》 (英国)
482.《为了新的一代》(朝鲜)
483.《特罗塔》(联邦德国)
484.《纽约奇谈》(美国)
485.《巴布什卡历险记》(罗马尼亚)
486.《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朝鲜)
487.《三妯娌》(朝鲜)
488.《洁白的道路》(阿尔巴尼亚)

1976年

489.《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罗马尼亚)
490.《哥白尼》(波兰)
491.《火车司机的儿子》(朝鲜)
492.《石油赞歌》(阿尔巴尼亚)
493.《多瑙河三角洲》(罗马尼亚)
494.《初春》(阿尔巴尼亚)
495.《矿山的主人》(朝鲜)
496.《贝尼自己走》(阿尔巴尼亚)
497.《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鲜)
498.《高山之鹰》(朝鲜)
499.《最后冬天》(阿尔巴尼亚)
500.《斩断魔爪》(阿尔巴尼亚)

1977年

501.《农民英雄》(朝鲜)
502.《难忘的人》(朝鲜)
503.《一个水兵的故事》(朝鲜)
504.《67天》(《乌日策共和国》)(南斯拉夫)

1978年

505.《音乐家奇普里昂》(上下集)(罗马尼亚)
506.《侦察英雄》(罗马尼亚)
507.《高压线》(朝鲜)
508.《夜袭机场》(南斯拉夫)
509.《黎明前到达》(南斯拉夫)
510.《第26个画面的占领》(南斯拉夫)
511.《摩登时代》(美国)

1979年

512.《苏捷斯卡》(南斯拉夫)
513.《舞台生涯》(美国)
514.《南方铁路之战》(南斯拉夫)
515.《田园诗》(美国)
516.《走向生活的道路》(朝鲜)
517.《一个国王在纽约》(美国)
518.《人证》(日本)
519.《寻子遇仙记》(美国)
520.《悠闲阶级》(美国)
521.《绅士流浪汉》(美国)
522.《我的老师》(日本)
523.《延期宣判》(罗马尼亚)
524.《金刚山姑娘》(朝鲜)
525.《柳生家族的阴谋》(日本)
526.《疯狂的贵族》(法国)
527.《蝴蝶梦》(美国)
528.《欢乐的一天》(美国)

1980年

529.《愤怒的人》(法国、加拿大)
530.《摩羯星一号》(美国)
531.《春香传》(上下集)(朝鲜)
532.《永恒的爱情》(上下集)(巴基斯坦)
533.《咖啡馆》(埃及)
534.《梦幻世界》(瑞典)
535.《雨夜奇案》(罗马尼亚)

1981年

536.《穿黑袍的新娘》(土耳其)
537.《亲骨肉》(上下集)(朝鲜)
538.《妈妈的生日》(日本)
539.《吉卜赛少年》 (英国)
540.《阿西门的街》 (日本)

1982年

541.《横冲直撞》 (斯里兰卡)
542.《临时工》 (南斯拉夫)
543.《生活之路》 (巴西)
544.《婚事风波》 (朝鲜)
545.《婆媳之间》 (朝鲜)
546.《泥之河》 (日本)
547.《两个孤女》 (法国、意大利)
548.《独立与死亡》 (巴西)
549.《神秘的黄玫瑰》 (罗马尼亚)
550.《特殊的战争》 (英国)

1983年

551.《典子》 (日本)
552.《翠彩》 (泰国)
553.《四年三班的旗帜》 (日本)
554.《只有爱情是不够的》 (埃及)
555.《飞蛾》 (菲律宾)
556.《失踪的女人》 (英国)
557.《爱情的故事》 (波兰)
558.《沸流江的新传说》 (朝鲜)
559.《不能受勋的英雄》 (朝鲜)
560.《诱拐报导》 (日本)
561.《我和我的爸爸》 (日本)
562.《杀人狂》 (摩洛哥)
563.《金牌》 (菲律宾)

1984年

564.《朱砂情》 (尼泊尔)
565.《击鼓少年》 (西班牙、墨西哥)
566.《随军记者的手记》 (朝鲜)
567.《最后的情感》 (意大利)
568.《十字小溪》 (英国)
569.《闪光的时刻》 (日本)
570.《哈里之战》 (美国)
571.《浪花之恋》 (日本)
572.《警告》 (保加利亚)
573.《没有回来的密使》 (朝鲜)
574.《决不后退》 (朝鲜)
575.《导盲犬——哈斯蒂》 (日本)

1985年

576.《勇士的心愿》 (美国)
577.《我的好朋友》 (联邦德国)
578.《弗兰西丝》 (美国)
579.《生死决斗》 (匈牙利)
580.《谋杀没有证据》 (民主德国)
581.《海盗女王》 (意大利)
582.《部长轿车的风波》 (民主德国)
583.《复杂的感情》 (波兰)
584.《吹口哨的寅次郎》 (日本)
585.《失踪者之迷》 (西班牙)

1986年

586.《战地浪漫曲》 (苏联)
587.《狮心》 (英国)
588.《妻子》 (民主德国)
589.《你好,出租车》 (南斯拉夫)
590.《w的悲剧》 (日本)
591.《转校生》 (日本)
592.《两个人的车站》(上下集) (苏联)
593.《波托马克河上悲剧》 (美国)
594.《火红的山脊》 (朝鲜)
595.《穿警服的匪帮》 (波兰)
596.《泪洒佛罗伦萨》 (联邦德国)

1987年

597.《酒神的秘密》 (罗马尼亚)
598:《罗马的假日》 (美国)
599.《沙漠情》 (西班牙)
600.《光洲的召唤》 (朝鲜)
601.《夏姆士的反击》 (埃及)
602.《决斗场上的遗嘱》 (匈牙利)
603.《紧急出路》 (波兰)
604.《被绞死的人》 (墨西哥)
605.《电影天地》 (日本)
606.《一片花》 (日本)
607.《劫后良缘》 (美国)
608.《怀恋的冬夜》 (苏联)
609.《父母双全的孤女》 (美国)
6l0.《稻草人》 (苏联)
611.《黑林城堡》 (联邦德国)

1988年

612.《冰雪消融》 (朝鲜)
613.《英雄的苦恼》 (苏联)
614.《可爱的小村庄》 (捷克斯洛伐克)
615.《相见时难》 (美国)
616.《一个警官的控诉》 (罗马尼亚)
617.《铁石心肠》 (巴基斯坦)
618.《神笛少侠洪吉童》 (朝鲜)
619.《星期天的爸爸》 (苏联)
620.《快枪手》 (日本)
621.《少女的征途》 (日本)
622.《海盗喋血记》 (西班牙)
623.《智擒群魔》 (意大利)
624.《阁楼案件》 (匈牙利)

1989年

625、《洗血乐园》 (美国)
626、《少年船长斗匪记》 (苏联)
627、《孤女艳史》 (巴基斯坦)
628、《银河相会》 (苏联)
629、《难兄难弟》 (法国)
630、《寻母奇遇》 (日本)
631、《推上断头台》 (日本)
632、《伞中情》 (法国)
633、《美酒的恶运》 (民主德国)
634、《一夜富翁》 (罗马尼亚)
635、《缉毒誓官》 (印度)
636、《无罪的罪行》 (民主德国)
637、《幕府风云》 (日本)
638、《天空之城—一拉普他》(日本)

由于影片数量众多,建议还是去找一些参考资料看,例如:
《上海电影志》;
《上海年鉴》(1997-2006);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经典影片》《新电影20年》、80年代《大众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报》、《外国电影丛译》等。

‘伍’ 老译制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经看不到的电影

七十年代的译制片扎堆,来自多个国家,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朝鲜影片《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印度电影《流浪者》一首“拉兹之歌“风麾中国大地,还有《大蓬车》,日本影片《追捕》男主高仓健骑着马带着女主奔驰,让中国影迷首次见识了电影慢动作,男主的高大帅气以及那双大长腿迷倒了许多中国少女。还有《人证》说的是一个日本女人战后和一黑人美国士兵有染并生下一子,后来其子来日寻找生母,但生母巳成有名律师,母为自己的名声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私生子。《望乡》说的是日本妓女阿崎婆悲惨的一生。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勒窝》罗马尼亚影片《多瑙河之波》《平凡的人》阿尔巴尼亚影片《伏击战》《第8个是铜像》等等。

这里介绍的影片可能现再大部份都难找到了。

从小看译制片长大,非常怀念心中的《佐罗》童自荣老师,《魂断蓝桥》里的玛拉刘广宁老师,他们一代人用声音为我们诠释了经典,记得小时候看这些译制片的时候单纯的认为外国人也和我们说一样的语言,只是语气怪怪的,现在看来真的是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给我们留下的经典,很多很多的译制片都是在十岁之前看过但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茜茜公主》《罗马假日》《尼罗河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巴黎圣母院》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脱线》里的澡堂鸳鸯查那段还有最后德国二货高射机枪手是个斗鸡眼,光天化日,朗朗干坤之前把自己国家的战斗机打下来的镜头。

译制片里的经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复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员像英格丽褒曼,奥黛丽赫本,葛丽泰嘉宝等等,在那种全凭演技的黑白年代,他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复制的是当年的场景,设备,导演,我们很难回到当年哪种氛围中,回到那种落后的设备器材中,回到那个时代的导演演员的思维中,这些经典代表了一个时代,永远的闪着光辉,为后来者照亮前路,成为阶梯让经典不断。

这些老译制片应该还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装《奥斯卡经典一百部》

前苏联的电影是世界上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个平凡简单的情节,经过艺术加工就成了深邃唯美的电影佳作。比如《忠实的朋友》《山中防哨》《乡村女教师》(又译《桃李满天下》),几百部总会有的,就是现在放映也是正能量影片。可惜,人们都忘了。最遗憾的是,中国电影最早城市之一的哈尔滨,现在有一座最老的电影院“奥连特”就空闲在那里,若抢救性修缮就可以使用,还有志愿者愿意提供数字片源,挺好的一件事,谁来出钱,谁来牵头呢?“电影公司”?黄了吧?“文化局”?有钱吗?所以说,不要怀旧,不要瞎操心,还是把 历史 忘掉的好。

很多老译制片都能找到片源,比如虎口脱险佐罗远山的呼唤等等。还有很多现在根本找不到了,即便找到片子也没有以前的经典配音。随便说几个,意大利电影《马可波罗》,意大利电影《父子情深》,法国电影《痛苦的抉择》,法国电影《死亡陷阱》,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北影央视版),巴西电影《生活之路》,德国?电影《热带丛林历险记》,美国电影《危险的关系》(未公映上译内部资料片),还有一下想不起来了。

这些都是经典配音,就冲着配音珍藏了

6V电影网有很多资源,以前都是从优酷下载,但优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电影网下载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网下载,《虎口脱险》《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茜茜公主》《佐罗》《办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机组乘务员》,高清版的。

老译制片当中,我最喜欢的几部中,外影片己经看不到了,它们是英国片:伦敦上空的鹰,野鹅敢死队,海狼,尼罗河上的惨案,美国片: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南斯拉夫片:67天,苏捷斯卡战役,中国片:少林寺,黄河大侠!

有一部电影好像是叫《真实的谎言》,描述的是苏联间谍经法国在美国政治避难,结果测谎仪都认定他是可靠的,他交代的许多事和人物都收到了严格审查,导致了包括关键的几位部长等离奇死亡,故事很经典,也很棒,只是对名字的记忆有些模糊,想不起来了,还有一部是英国的《海狼》,一帮老兵架着一搜破旧商船,奇袭了德国的战舰!也是拎不清名字了,很想找回他们来!

《桥》《第八个是铜像》《列宁在1918》《列宁在十月》《卖花姑娘》《流浪者》《血疑》《追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大篷车》《叶塞尼娅》《逃往雅典娜》……

‘陆’ 不知道哪里可观看和下载巴西故事片《独立或死亡》

你看的是什么故事片?一般我看电影或电视都是在网络或搜狗上搜,你试试看,如果是新片,要等过段时间了,老片,如果有人发布出来应该容易搜得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柒’ 一部西班牙语电影,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去巴西旅行的老太太,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男孩并带他寻父的故事,求影名

这是一部巴西电影,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中央车站是十几条地铁和几十条公共汽车的交汇点。在车站候车大厅门口,朵拉为不识字的人写信为生。这一天安娜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约书亚给他素未谋面的父亲,但一出车站就发生车祸身亡。本来为人现实的朵拉在母性驱使下,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约书亚终于如愿找到了父亲朵拉也找到了自己。
中文名: 中央车站
外文名: Central Station
其它译名: Central do Brasil
制片地区: 法国 巴西
导演: 沃尔特·塞勒斯
编剧: 乔·伊曼纽尔·卡耐偌
主演: 菲尔南达·蒙坦纳葛罗,玛瑞莉亚·贝拉,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
类型: 剧情
片长: 113 min
上映时间: 1998年
主要奖项: 4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资料来源 http://ke..com/view/239699.htm

‘捌’ 巴西的“电影复兴”是否值得中国电影借鉴

巴西的电影复兴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借鉴意义同中国电影一样,巴西电影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巴西电影经历了 诞生、发展、成熟到完善等几个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电影业。对于许 多热爱电影的人来说,巴西或许并不意味着里约热内卢银色的海滩与狂野喧闹 的嘉年华会;它也不是圣保罗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巴西利亚满怀未来主义色 彩的城市风景。它似乎是一种淡淡的惆怅,一张纯净得不染污渍的年少面孔, 一部名为《中央车站》的巴西电影。 巴西电影的兴起和衰败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巴西电影人就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巴西新电影” 运动。所谓“新电影”,就是揭露和表现本民族及拉丁美洲的现实,它“从巴 西文化源泉中吸取养分,创建大众化的民族电影”。这一电影运动带有鲜明的 左翼政治诉求和文化批判色彩,曾在拉美及至全世界影坛上光芒闪耀。 随着巴西军事独裁者在1969 年夺权当政,众多“新电影运动”成员被迫流 亡海外,或蛰伏边地。整个70-80 年代,巴西电影长期处于暗火闷烧、佳作偶 得的反思与聚合阶段。90 年代初期,正当军事独裁政体瓦解、民主制度重建, 失败的经济政策迫使80 多万青年人背井离乡。1990 年至1994 年,长达五年的 时间里,巴西未能出品一部电影故事片。那段冰封雪冻的黑色岁月如同一个分 隔符,将巴西电影鲜明地切分于历史的 两岸。1994 年巴西电影再度复兴,一部历史喜剧片《巴西公主》打破了死寂多 年的电影僵局,成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电影先行者。 巴西“电影复兴”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借鉴意义 很多从事拉美研究的有识之士都已令人信服地指出,巴西作为同中国有着 一定的国情相似性的第三世界大国,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经验教 训均对中国的相关领域有着相当宝贵的借鉴意义。在中国政府目前正大力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的情况下,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近年来巴西在文化产业领 域积累的经验。“电影复兴”把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几乎被彻底摧毁的巴西 电影产业成功地从死谷带入正轨,并逐步引领其走向繁荣。 大力推进民族电影产业是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鉴于中国同巴西有着相似的电影市场环境,我们理应关注巴西“电 影复兴”的由来与现状、经验与成就。
1.国家应从政策上提高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力度 巴西民族电影的发展与政府和巴西人民对于电影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 第三世界国家中,地处南美洲的巴西是公开提出保护民族电影事业发展的电影 大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以保证巴 西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健康发展。1998 年以来,巴西新政府坚持同拉丁美洲的 邻国结成反美的联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阵线来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 的影响与控制。巴西人清楚地认识到,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巴西要保持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付来势凶猛的“全球化”对于巴西民族文化 的冲击,关键在于提高巴西人的整体素质。为此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 进行素质文化教育。
2.适当的经济支持必不可少 除了法律保护之外,经济上的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1996 年,巴西政府修 订和完善了《国家支持文化发展纲领》,1998 年又颁布了巴西国家《视听法》 等,都以法律形式从经济上支撑巴西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国家支持文化发 展纲领》基本内容是:为了鼓励巴西民族文化的发展,联邦政府将立法允许利 用联邦所得税的部分收入直接赞助自然人和法人申办服务公众的有益于巴西社 会文化财富的开发、生产、利用和发行等文化项目。
3.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降低观影花费 提高全民族的电影文化水准,是巴西新政府近年来不断努力实行的措施。 巴西政府对于巴西全国电影和管理,首先是分级。在巴西,大都市里面既有高 级的豪华型电影剧院,也有普通简易的大众影院。同中国相比较,巴西人到电 影院看电影的次数要超过我国观众很多,而巴西的电影票价钱要比中国便宜很 多。正如巴西电影导演巴本科所说:“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最为通俗的大众艺术, 她的根基就扎在人民之中,而只有人民大众才能够赋予她以活力!” 综上,巴西“电影复兴”现象是电影人的努力、官方的政策支持、电影市 场观影需求的变化等因素的“合力”作用。面对这样一个至今仍在释放其活力 的文化现象,中国的电影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学者应把学术聚焦点调整到“电影 复兴”上,中国有必要投入精力分析这一成功案例,并学习其成功的模式, 借鉴其经验,学习其教训。

‘玖’ 2004年巴西电影什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04年巴西电影《上帝之城》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