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剧院魅影”的影评
作为一部经久不衰的名剧,《歌剧魅影》从1911年诞生起便以各种形式献给了观众们无数的惊喜,其中以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改变的歌舞剧为其巅峰时刻。2004年,导演乔尔•舒马赫再次将此神作改编为电影,以最新的技术和拍摄手法将此剧送上了大屏幕。由于电影技术的灵活性以及电脑特技的无限扩展性,将一些因为场地和技术限制而在舞台剧上无法完全表现的壮观和华丽的场面更上一层楼,例如影片中水晶灯在剧院坠落爆炸而引发大火等场景等。使得全片以一个既保持经典又焕然一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片乍一出现,便引起了电影界的轰动,并且获得了2005年奥斯卡的三项提名(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在演员阵容上,由杰拉德•巴特勒,艾米•罗森,帕特里克•威尔森,米兰达•理查森等新一代年轻演技派明星的加盟,为其内容的丰富提供了保证。其中尤其是艾米•罗森为最,她以其精湛的演技获得2005年年青艺人大奖之最佳青年女主角[电影类别]奖,以及当年的土星奖最佳年轻演员,广播影评人协会最佳年轻女演员,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女演员突破表演奖。
中录华纳于2月14日情人节推出了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经典音乐剧,此次同时发行银版和金版,其中金版为D9+D5双碟装。正片保持一贯的完美影音质量,采用可变形宽银幕视频格式,杜比5.1环绕立体声。由于片中有许多歌剧演唱表演场面,因此本片完全采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原声,同时正片及花絮均含有精确的中英文字幕,让观众从听觉和视觉上充分享受这部华丽的音乐剧。金版中的D5为花絮碟,包含了超长精彩花絮:
• 《歌剧魅影》的故事剧情简介”,这部长达65分钟的纪录片,介绍了发生在《歌剧魅影》 舞台版台前幕后的种种逸事。短片中当年的主创人员,包括舞台导演、舞台监督、填 词人等都回顾了在创作《歌剧魅影》时的故事。在面中,整个短片猛料不少,相关的制作人员介绍了从剧本的筹划到演员的选择以及舞台的设计,服装的制作等等几乎所 有有关“舞台版”的内容。
• 花絮“《歌剧魅影》拍摄过程”,由三个十几分钟长的纪录片组成,包括“《歌剧魅影》原作与主演”、“《歌剧魅影》拍摄方案”、“《歌剧魅影》演员阵容以及专辑录制过程”。其中包括《歌剧魅影》全球的首映式,导演乔•舒马赫以及监制韦伯在内的主创人员介绍现场的采访。三段内容涉及到影片筹划、选角、化妆、布景、服装制作、模型制作、演员表演、音乐制作等关于影片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有现身讲述自己和《歌剧魅影》之间发生的故事。内容翔实非常值得一看。最后的“附加场景:“无人倾听””收录一段“魅影”独自一人在水边吟唱的内心独白,曲调优美动人,十分动听,是在公映版中无法看到的精彩内容。
花絮中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彩蛋隐藏其中:由各个部门制作成员每人一句联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而韦伯本人也在最后展示了他那可以媲美莎拉•布兰曼的高音。彩蛋入口就在花序碟主菜单中花纹边的左下角。花序碟的所有内容都有中英文二种字幕,甚至连歌词也没有漏下。所有的音乐剧爱好者和电影爱好者都不应该错过这部制作精良,内容精彩的好片子。
---------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最早的原型是出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在法国蓬勃兴起了的各种惊险、侦探、爱情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便是其中的一员。不过它在当时其实并不是很有名的小说,甚至也不是勒鲁最有名的作品。但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解放前中国拍摄的电影《夜半歌声》就是根据此书改编的。在这些电影中,Phantom一直只是吸血鬼一类的怪物,电影投资者只是考虑他的形象如何能将观众吓个半死。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出现。
提起安德鲁·劳伊德·韦伯,人们就会想起《耶稣基督超级巨星》、《猫》、《艾维特》等多部世界热门的音乐剧。他所谱写的旋律超越了年龄与风格的界限,为全世界的人们所喜爱。尤其是这部《歌剧魅影》,汇集了精雕细琢、优美绚丽、深沉淳厚的名曲,堪称是韦伯的最高杰作。就连他本人也声称:“这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作品,毋须过多褒奖。”
最初,当韦伯看过勒鲁的原着之后,便感觉到了其中的那个“魅影”并不只是一个单纯刺激观众神经的怪物,他有着过人的音乐才华,是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于是,在韦伯的作品中,“魅影”便成为了一个个性鲜明、值得人们同情的悲剧性人物。
《歌剧魅影》是韦伯最为成功的音乐剧,于1986年在伦敦首度公演。上演不久就大受欢迎,成为最热门的长期公演剧目,在伦敦和美国的百老汇也被称为最为“一票难求”的作品。至今该剧在全球有16个制作版本,并在超过20个国家演出过,在全球拥有5,800万观众。还享有包括最佳音乐剧奖在内的七项托尼奖,和三项奥利弗戏剧奖。剧中韦伯创作的同名歌曲《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夜半之音》(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同样的风行全球。
新老合作的魅影剧组
《歌剧魅影》的导演乔·舒马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他不是那种超凡脱俗的人物,但他总是能够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又能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虽然也有象《蝙蝠侠与罗宾》这样的失败作品,但象《8MM》、《完美无暇》、《狙击电话亭》、《毒家新闻》等等,都很好的表现出了乔·舒马赫对电影语言的运用和把握。
不过,执导《歌剧魅影》是乔·舒马赫第一次涉足音乐题材,对于他,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考虑到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近年来可怜的票房号召力,约翰·屈伏塔过老的年龄,以及科林·法瑞尔糟糕透顶的嗓音之后,韦伯和舒马赫最终将“魅影”的扮演者定为在《古墓丽影II》中担任男主角的杰拉德·巴特勒。能够和大导演乔·舒马赫合作,去参加如此有影响力的电影的拍摄工作,对于年轻的巴特勒来说的确是非常的幸运。也许经过舒马赫的调教,巴特勒也会如同当年的科林·法瑞尔那样开始星光四射呢。
在女主角方面,虽然制片公司曾非常看好的凯蒂·霍梅丝(Katie Holmes)最后没有能过导演这关,虽然这位女演员的歌喉美妙,但对这位仅仅24岁的女演员,他仍然以年龄太大的理由拒绝了。果然,导演最后为这个女主角选择的明星是仅仅16岁的艾米·罗,因为之前她在《后天》等电影中的表现实在是非常抢眼。天生一副美妙歌喉的艾米表演经验丰富,7岁便登台大都会歌剧院,曾演出超过20部的音乐剧作品,并接拍过许多热门电视剧集。这两年,她还出演了《神秘河》及《后天》两部大片。加上这次的《剧院魅影》,艾米·罗苏姆无疑是好莱坞最有前途的新星。
正如当初韦伯充满信赖地将电影版《歌剧魅影》的导演大权交到了好友乔·舒马赫的手上,乔·舒马赫也同样信任当时年仅17岁的艾米·罗苏姆。舒马赫表示:“第一次看到艾米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是一道闪电在我面前出现。这不仅因为她是一个长得非常精致的女孩,更因为她多年在大都会歌剧院表演的经历。而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她完美地展现了克里斯汀对于‘剧院魅影’那种极为性感、深沉、高尚的吸引力。”
魅影背后的故事
由于《歌剧魅影》音乐剧上演近20年来风靡全球,跻身于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列,票房收入超过了32亿美元,所以据此改编的电影也备受期待。早在1989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就购买了《歌剧魅影》的电影版权,然而却因为原定女主演莎拉·布莱曼的中途辞演而搁浅。此次华纳公司再度慎重地把《歌剧魅影》提上拍摄日程,却没有大手笔投资。对此,韦伯表示:“整部影片的投资是5500万英镑,如果请屈伏塔或是班德拉斯,肯定8000万英镑都不够。”
没有顶级影星的助阵,电影版《歌剧魅影》的制胜法宝在于韦伯的音乐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该片导演乔·舒马赫评价说:“近来年,人们对音乐片的热情又回来了。历经一年多时间拍摄完成的145分钟的电影版《歌剧魅影》将带给观众更加美轮美奂、变化多姿的视听享受。”影片执行监制奥斯丁·肖表示:“观众对于音乐剧《歌剧魅影》的狂热绝对是电影版票房的保证。只要有一半看过这个音乐剧的观众去电影院观赏这部电影,我们的票房就能达到3.5亿美元。”
电影版《歌剧魅影》保留了音乐剧中的大量着名乐章,同时也加入了韦伯为电影专门创作的新乐曲。无论是老歌还是新作,韦伯大量借用了电影音响的艺术处理手法。而导演也要求所有歌曲都由扮演角色的电影演员亲自演唱,从而逼真地在音乐电影中表达情感。男主角的杰拉德·巴特勒曾被导演要求强化训练演唱,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巴特勒不能正常的说话,本能的用歌声同别人交流。而这种辛苦付出的结果,观众们在电影中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这部电影刚刚在英国和北美亮相,就已经获得了包括最佳艺术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电影音乐原创在内三项金球奖提名的殊荣。上映3周后,在北美取得的票房成绩为21,563,000美元,看上去并不多是吧?但这仅仅是600余家影院上映的结果。当《歌剧魅影》在全美3000多家影院全面上映之后的票房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自己翻译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贰’ 求经典的交响乐!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勃兰登堡协奏曲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弥塞亚、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水上音乐
海顿:创世纪(咏叹调与合唱)、好多交响曲、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
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着名啦)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
勃拉姆斯:第一、二、三、四交响曲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着名)、4首即兴曲、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多首练习曲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第六进行曲“悲怆”、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着名)、斯拉夫舞曲
德彪西:夜曲、大海、牧神午后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着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着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着名)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蝙蝠、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尔(序曲、圣星期五的奇迹)、汤豪舍(前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电影配乐)、唐璜 作品20 、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着名的!)
‘叁’ 香港武侠电影十大金曲排行第一的是什么歌
我也是网上找的·····参考一下吧
(一)醉拳
“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有万种的委屈我付之一笑”聆听这样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浑身有股豪迈之气。这是电影《醉拳2》中的插曲。电影《醉拳2》,曾上映于1994年。此片一播出,曾引起轰动效应,可谓万人空巷。
当年曾获得第三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奖。那首同名曲《醉拳》也因此声名鹊起。可以说,《醉拳》是成龙主演的古装剧中最成功的一部,堪称成龙的巅峰之作。精彩的武打场面,戏耍逗笑的娱乐气氛,铿锵有力的音乐旋律,使这部电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含金量。
醉拳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拳法,讲究形醉意不醉,意醉心不醉的运用纲领,其特点是击打快速、上下翻腾。既有形体艺术的美感,又有技击使用的特性。在整个影片中,成龙把醉拳演绎的入木三分,形象逼真。当然,成龙大哥亲自演唱的歌曲《醉拳》也毫不逊色,精湛的拳法与豪迈的歌词形成完美的搭配。至今,这首歌曲依然被人们广为传唱,成为武侠音乐的经典之作。
(二)长路漫漫任我闯
周星驰主演的《武状元苏乞儿》,上映于1992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很到人也许早已淡忘。此片虽然没有获得很好的口碑,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但那首有黄沾作词的《长路漫漫任我闯》却在当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因此,此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这首歌曲的价值和魅力。歌曲以大气磅礴的气势,洒脱飘逸的情怀取胜,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歌曲分为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由林子祥演唱。国语版
较之粤语版,更显得飘逸,大气。歌词脍炙人口,充分地表达了周星驰的武侠情结,也表达了“一生不羁江湖气,长夜漫漫任我闯”的旷达胸襟。歌曲的荡气回肠和潇洒飘逸,让我们一睹武侠电影的风采和魅力,也让我们体会到武侠电影歌曲的独特内涵。
(三)流光飞舞
在武侠电影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谁与争锋的江湖恩怨,还有肝肠寸断的儿女情长。也许,我们会向往那浪迹江湖,逍遥世外的豪迈情怀;也许我们会羡慕那温婉流转,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
翻开武侠电影的乐章,那气壮山河的激荡旋律让人振奋,更有那那缠绵悱恻的柔美旋律令人****。
十几年前,徐克导演了一部浪漫的爱情武侠片《青蛇》。剧中,他没有局限于原着的条条框框,而是大胆地对原着《白蛇传》进行解构和创新。剧情营造了一种浪漫忧伤的基调和氛围,使故事情节更加婉转动人。然而,那首有陈淑桦演唱的《流光飞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首黄沾作词和雷颂德作曲的音乐《流光飞舞》运用婉转忧伤的风格,与青蛇的剧情一拍即合,道尽了人世间爱情的无奈与伤感。虽然电影《青蛇》当时没有在观众当中留下太多的反响,但是那首《流光飞舞》却如梦般地留在我们心灵深处,成为永久不衰的绝唱。
(四)男儿当自强
看过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我们一定会为李连杰矫捷的身手和精彩的武打动作所折服。更为徐克导演精彩的武打设计和特技运用所汗颜。李连杰凭借《狮王争霸>>一炮走红,奠定了自己在武侠电影的主流地位。紧接着,凭借黄飞鸿系列电影步步攀升,在香港影坛乃至世界影坛引起了轩然大波。毋容置疑,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之所以能大获成功,是因为徐克导演能大胆运用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推陈出新。当然也要得益于那首荡气回肠的插曲《男儿当自强》。
《男儿当自强》的曲调源于古曲《将军令》,后来经黄沾重新填词作曲,才成为如今传唱的《男儿当自强》。这首歌曲正好符合成龙大哥和林子祥演唱。他们用极其高亢的声音,成功演绎了这部传唱至今的作品。音乐的旋律大气磅礴,富有震撼力,有气吞山河之气势,有侠气冲天之豪迈。听到这样的旋律,无不令人振奋,无不令人鼓舞。
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导演徐克注意把握场景和机会,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男儿当自强》的旋律,使故事情节与音乐旋律做到完美的契合,可谓增一分则无形,减一分则无力。正是因为有这首曲调的帮衬和铺垫,黄飞鸿系列电影才更加符合自身所要表达的主旋律。在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安排和细节的处理上,更显得精致、完美。
如今这首歌曲已经传遍大街小巷,它不仅仅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歌曲,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象征。它以激情高昂的旋律,以音乐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并传向世界。
(五)随缘
假如,《太极张三丰》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太极的博大精深,那首《随缘》更让我们感受到太极精神的的匠心独运。
随缘而去,乘风而来。这似乎是《随缘》为我们昭示的一种人生态度。
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中,把张三丰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参悟太极拳的那段细节,插入了《随缘》,使得歌曲的配乐和故事的情节相得益彰。
随缘由罗大佑作曲,灵溪作词。尽管如此,随缘没有给观众留下太多的印象。但也有少部分人对这首歌曲存在眷恋。他们喜欢用随缘做手机铃声。这首歌曲本身含有禅理,沉稳中渗透着悠闲自得。静下心来,仔细聆听,能够感受到一份禅幽般的清净和空灵。音乐契合了太极拳的章法,动中有静,以慢见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太极拳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因此,随缘理所当然成为一部经典怀旧歌曲。
(六)人间道
人间道之所以被奉为武侠歌曲的杰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影《倩女幽魂》的影响力。
就电影本身而言,《倩女幽魂2之人间道》,给我们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在凄迷离奇的故事中,诠释着人世间除魔卫道的故事。当然那首由张学友演唱的《人间道》用极尽完美的音调演唱,虽然他的嗓音缺乏天然的飘渺感和沧桑感,使得武侠歌曲缺乏一定的力度和张力。尽管如此,由于这首歌曲由黄沾作曲,加之当时张学友在乐坛的天王地位和影响力,这首《人间道》任然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间道》唱出了匡扶正义的主题,给人们诠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正义最终要战胜邪恶!
(七)一生所爱
“情人别后永远再不回,无言落寞放眼尘世岸,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忍让,白云外”
阔别多年,再次回味这首唯美动人的旋律,不觉潸然泪下。也许我们早已忘记演唱这首歌曲的卢冠廷,但那首《一生所爱》却留给我们无数次的感动。
听着这首歌,我们联想起周星驰演绎的经典爱情《大话西游》。感人的故事情节,细腻的情感告白,动人的音乐旋律,交织成一段唯美的爱情绝唱。《大话西游》有很多感人片段,令人感慨,让人****。最为精彩的是结局的那一幕:城楼上,夕阳武士与紫霞仙子深情的拥抱;人群中,孙悟空渐渐远去落寞的背影。但这一切最终在罗冠婷哀伤飘渺的歌声中渐渐消失,迷失在天涯外。天边,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悲伤。这一情景,堪称武侠电影爱情的经典和至尊。
大话西游没有给我们呈现一个最完美的结局,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悲剧,给观众留下了遗憾和惋惜。但是正是这份缺憾,这份伤感,才使大话西游的故事成为永恒的经典。然而,这首一生所爱也正是因为渗透着悠悠的无奈和伤感,才一直萦绕在我们心间,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八)倩女幽魂
提起倩女幽魂,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就是主演《倩女幽魂》和演唱这首同名曲的张国荣。影片的成功放映,使张国荣的演绎生涯和歌唱生涯达到了顶峰,从而也掀起了香港古装片的浪潮。
可以说,倩女幽魂使张国荣功成名就,也使香港武侠电影在有了空前绝口的突破。影片无论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感情处理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倩女幽魂一播映就引起了轰动效应。于是,一发不可收拾,随后相继推出了《倩女幽魂2》,《倩女幽魂3》。影片的大获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传唱至今的这首主题曲。
倩女幽魂,在观众当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很多人都把张国荣做为自己的偶像,收藏他的专辑,传唱着他的歌,当然,也会反复聆听《倩女幽魂》这首经典歌曲,然而
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遗憾离开人间,结束了自己辉煌的演艺生涯。这首歌也成了他与世长辞最后的绝唱。
(九)沧海一声笑
在金庸的武侠巨着中,笑傲江湖是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然而,真正把该作品成功搬上银幕的大侠应该非导演徐克莫属。他开创了神怪武侠电影的先河,推动香港武侠电影走向了辉煌。
如果我们非要把香港的武侠电影排个座次,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当之无愧荣登榜首。当然一部好的电影要有一首好的音乐来陪衬。那首由黄沾作词的沧海一声笑,堪称武侠电影的绝世经典。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一叶孤舟,琴箫合奏,一曲笑傲江湖,唱尽了风云变化,世道沧桑。凌风遥望,豪气干云。所有的江湖恩怨,所有的哀怨情仇,都在沧海一声笑中化为乌有。
歌词豪迈奔放,撼天动地。犹如滔滔江水,气势磅礴;旋律激情澎湃,气壮山河。犹如凤舞九天,荡气回肠。
如今,这首沧海一声笑,已化为一抹艳红漂浮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成为绝美的回忆。
(十)笑红尘
自从《笑傲江湖》红遍香港影坛之后,由林青霞主演的续集《风云再起》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相比而言,《风云再起》稍逊****,无论是在构思还是内容上都显得有些单薄。但是那首由陈淑华演唱的《笑红尘》却成为不朽的经典。
江湖纷争,谁人笑傲?不管那恩恩怨怨,也不问红尘往事,只要笑看风云,人生一切都是浮沉。剧中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甘愿隐退,不问江湖,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对酒当歌,只愿换得半世逍遥。这也让我们明白了《笑红尘》精髓。
回顾香港武侠电影金曲,沧海一声笑可谓武侠歌曲中的绝品,唱出了傲视江湖的豪迈。然而,这首《笑红尘》却更胜一筹,拥有潇洒、飘逸,浪漫、逍遥的风格,渗透着看破红尘的达观和自然。它已经超越了江湖风云的境界。让我们真正明白:真正的武侠精神不是为了皇图霸业,名震江湖。而是急流勇退,与世无争,淡泊于名利。因此,让我们记住这些经典的武侠歌曲,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让武侠梦在我们心底摇曳生姿。
‘肆’ 世界四大名曲是什么,急急急
《我曾有梦》演唱:芳汀(安妮·海瑟薇)这个因苏珊大妈而走红的唱段,在安妮·海瑟薇的版本里得到了完美的重新演绎。在影片中,她一镜直落行云流水地唱完了价值一座小金人的名曲《我曾有梦》,这一幕成为秒杀其他同场演员的“奥斯卡瞬间”。《Suddenly》(《忽然之间》)演唱:冉·阿让(休·杰克曼)冉·阿让的演唱段落因为音域很广因此很难演唱,休·杰克曼不少歌曲采用宣叙调,以一种贴近正常语速的节奏唱出,缓解了演员唱歌给观众带来的不适应感,减少出戏的可能。但Suddenly、《Bring Him Home》等不少唱段在他唱来虽然带有情感,却没有多少人声之美。《Stars》(《星空》)演唱:贾维尔(罗素·克洛)作为贾维尔在巴黎星空下的独唱,一首《Stars》唱尽了警长心中追求正义的热血与柔情,令观众为音乐剧中的大反派而倾倒,但在电影版中却被罗素唱得不温不火。《The Final Battle》(《决战》)演唱:青年合唱舞台版歌剧的《决战》充满了理想色彩,而电影版中呈现的则是这场斗争真实的面孔。不再奋起,而是以卵击石,英雄们看起来俨然一群孤立无援的孩子,弱小可怜。‘伍’ 请介绍着名电影配乐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http://www.fly-bbs.com/read.php?tid=7490
当音乐爱上电影——世界电影配乐大师巡礼(致敬贴)
电影配乐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而电影配乐大师们也是我所崇拜的对象。因为电影,音乐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因为音乐,电影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
每次看电影,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向台前的演员或幕后的导演,可是往往让人真正投入的电影,那些真正震撼灵魂的东西,是不朽的电影配乐。
现介绍一些应该被我们记住的大师......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欢迎各位补充!
John Williams—约翰.威廉姆斯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国人。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莱坞大片音乐教父之称。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说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是他担任的配乐。其着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艺妓回忆录》等。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此外,他还是个指挥大师,为自己的作品担任指挥。他担任指挥的音乐会几乎是场场爆满。
John Barry—约翰.巴瑞
约翰.巴瑞1933年出生于英国 ,也是一位声名远扬的着名配乐大师,其作品曾5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后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纳
他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詹姆斯.霍纳的作品我们是最熟悉的,记得泰坦尼克号吗,第69届奥斯卡的最佳配乐。那悠扬的风笛声相信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又一个可怕的意大利人,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是个长命的超级快枪手,从1952年至今,为超过400部电影作了配乐,他的音乐风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摇滚、意大利民谣、先锋音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上世纪60年代,他与导演Sergio Leone拍挡,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意大利式西部片”谱写音乐,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片音乐之王。但这位精力旺盛的大师却也并非仅靠“杀片无数”取胜的莽汉,他的经典代表作层出不穷,1990年之后的晚年作品依然杀气逼人,绝对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饭吃的糟老头子,令人折服。
代表作品:《美国往事》《教会》《天堂影院》《海上钢琴师》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这个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国人,刚出道的时候是个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电影配乐,而让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为戈达尔的影片《人人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后接到大量订单,最多的一年里同时为7部电影配乐,但他总是能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浪漫灵感,从古典到摇滚、从民谣到爵士。他的第一个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为他赢得了法国恺撒奖。当然,最厉害还是《英国病人》,让他捧回了1996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两座奖杯。
代表作品: 《37.2℃》《情人》、 《英国病人》、《心计》
尼诺·罗塔(Nino Rota)
尼诺·罗塔(Nino Rota) ,意大利音乐教父,生于1911年,来生仅电影配乐就写过145部,还不包括其它歌剧,管弦乐作品。他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与意大利名导费里尼合作长达三年,创出无数影音经典。而他在条件远不如好莱坞的情况下,以意大利民谣和过人天份为武器,再加上本土强悍和不屈服的民风,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则就是《教父》(GODFATHER),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写出的乐章富含动人的深情。
代表作品:《教父三部曲》、《八部半》、《战争与和平》、《在罗马的阳光下》
Maurice Jarre—莫里斯·贾尔
法国人。这位配乐大师的许多音乐动人之极,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着名代表作还有:《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云端》(A walk in the winds)。《齐瓦哥医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smith—杰瑞·戈德史密
杰瑞.戈德斯密斯是电影配乐大师Miklos Rozsa(电影《宾虚》的配乐者)的学生。其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早期电影流行交响配乐时,他的代表作有《巴顿》,后来他为电影《Omen》(天魔)大胆创作的黑色圣歌,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电子音乐代替交响配乐,他并没有停留在旧有风格上,创作出获配乐金像奖的许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还有《星舰迷航》、《异形》、《the Mummy》、《花木兰》、《空军一号》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龄而新作不断,令人钦佩。不过已于2004年7月去世了,真是电影配乐界的一大损失。
Danny Elf Nan—丹尼.艾福兰
丹尼.艾福兰代表作:《蝙蝠侠》(batman)、《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广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托马斯.纽曼
托马斯.纽曼是八十年代开始比较活跃的一位电影配乐大师。其代表作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缘》(Meet Joe Black)、《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汉斯.基默
1957年9月12日出生,德国人。
他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配乐大师,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所配乐的电影大部分我都看过并且非常喜爱。而且有好几部都是我偶像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他的作品——《狮子王》和《埃及王子》这两部动画片的配乐,更是我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最近几年的作品有《达芬奇密码》、《天气预报员》、《蝙蝠侠归来》《亚瑟王》等。
其他着名的作品还有:《角斗士》、《The Thin Red Line》、《红色警戒》(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太阳泪》、《珍珠港》、《汉尼拔》等。
Michael Kamen—迈克尔.凯曼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奥斯卡金奖)、《终极警探》系列(Die hard)、《最后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这个男人有点色》(Don Juan De Marco奥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凯曼大师已于2004年去世。
Max Steiner—麦克斯.斯坦纳
早期着名的配乐大师,其代表作有:《飘》(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获奥斯卡金像奖配乐奖。
Elmer Bernstein—埃尔默·伯恩斯坦
代表作《七侠荡寇志》I/II,《纯真年代》、《成为马尔科维奇》、《造雨人》、《我的左脚》,《蜜莉姑娘》、《杀死一只知更鸟》、《远离天堂》、《恐怖角》、《十诫》等,多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数次获奖。他也于2004年去世。
James Newton Howard—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峡谷》(Grand canyon)、《执法捍将》、《伴我一生》(dying young)、《惊愫》(Primal fear)。
久石让
提起久石让,宫崎骏迷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只要你留意每部宫氏电影的开头或结尾,就会看见这个名字——音乐:久石让。
久石让,1950生于日本的长野,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在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担任作曲、制作、编曲和演奏等多项工作。久石曾为超过二十部电影担任配乐工作,并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他还从1992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最高电影音乐大赏,1999年又第四次获得此奖。他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配乐。这位以独特的极简风格着称的钢琴兼键盘手曾出版超过20张以上的畅销个人专辑,每张都是数一数二的佳作,可谓硕果累累!
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1982年,久石让在毕业的同时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宫崎骏的"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
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如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宁静的海》、《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乐大作还包括:动画电影《阿里安》、《机器人嘉年华》,《仔鹿物语》、《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让早已是闻名遐迩的资深音乐人。1998年,久石让 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Howard Shore—霍华德.肖
霍华德·肖出生于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伦多人。他最为我们熟悉的作品,当然是史诗巨作《指环王》三部曲了。他凭指环王首部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而后,又凭为《飞行家》的配乐再度获奖。
历数霍华德所创作过音乐的着名影片有1988年汤姆汉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长〉(Big)、〈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脑细胞〉、
海伦·卡兰德罗(Eleni Karaindrou)
希腊作家导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乐人,海伦·卡兰德罗(Eleni Karaindrou)是这个行业里少有的女性。导演安哲洛普洛斯的电影沉重而悲怆,卡兰德罗的音乐同样也深沉苦情。然而,对于熟悉希腊式悲剧以及天生就有希腊式悲剧情结的人来说,卡兰德罗的音乐无异于萧瑟生命中的天籁之音,尽管作品不多,但已经成为作家电影音乐的典范。
代表作品:《雾中风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恒的一天》
谭盾
谭盾,一个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的名字。1957年出生于湖南的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他的管弦作品《道极》更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除此之外,谭盾在实验创作艺术上也非常活跃。他的《纸乐》、《陶乐》与《水乐》等音乐剧,都在国际前卫艺术领域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获得广泛的好评。其它诸如“Weber国际作曲奖”、“山多利作曲大赏”、“MIT杰出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更将他的声誉推至最颠峰。
在第44届格莱美中,谭盾再度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以电影《卧虎藏龙》主题曲《月光爱人》获得“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龙》原声带中的《永恒的誓言》获得“最佳古典音乐”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协奏曲则获得了“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提名。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龙》、《英雄》
奇斯洛夫斯基
一提起他,就得说奇斯洛夫斯基。这位学法律和历史出身的波兰音乐家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可能不太喜欢配乐人里的这个“配”字,因为他要求音乐即使脱离了电影,也要让人百听不厌,甚至要可以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单独欣赏。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关系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拍挡,总是在电影筹拍时就加入剧本讨论,使得音乐不仅能完全融入电影中,也让电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渗进音乐之中。这一点在《蓝》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人甚至评价说这部电影就是普瑞斯纳音乐的影像版。另外,他也作过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电影的音乐。
代表作品: 《红》、《蓝》、《白》 、《两生花》
范吉利斯(Vangelis)
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Vangelis),作为电影配乐大师里BOS级别的人物,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范吉利斯的配乐作品也大都是史诗般的。有朋友说范吉利斯每隔十年就能创作一部颠峰级的作品,1981年的《火战车》,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2004年的《亚历山大大帝》,每一部作品都能堪称电影配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陆’ 谁能推荐几部真正的经典电影
yangest8658 ,你好
我是个大二的学生,在传媒学校里学电影。看了一些很好的片子,在这里推荐给你(不介绍具体剧情了,以免影响你看片时的效果,都只简单推荐一下,因为有些特别喜欢的电影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介绍)。我推荐的这些片子都是我看过而且感觉超级经典的,跟你分享一下:)
排名不分先后
1、肖生克的救赎。很立志的片子,讲述人的信念,希望和勇气,故事的节奏和情节设置都十分出色,绝对是不得不看得经典之作。晚上看完这部片子我被震撼的整夜无法入睡。
2、美丽人生。以喜剧的手法拍摄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故事,却远比很多二战题材的片子更深刻和震撼人心。笑与泪在这部片子中完美的融合统一,人性的美得到极大的彰显。这部片子到现在还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3、燃情岁月。西部史诗般的恢宏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平凡西部家庭中的平凡故事,却以博大的胸襟和深远的意境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西部之歌。看得我几天都处在那部片子带来的余波中回不过神来。
4、阿甘正传。以一个低智商的人的单纯的眼睛来看世界。这部片子被介绍烂了,我就不多说了。
5、夜访吸血鬼。并不像片名一样是恐怖片,而是借吸血鬼表达对人类社会价值观,对永生的思考,深刻但不艰涩,也是看得我无法入睡的一部经典之作。
6、第六感生死缘。以死神和爱情为主线,同时插入了对生死,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故事很精彩,很能打动人心,而且能引发人的思考,是我看了很多遍还想再看的片子。
7、楚门的世界。毫不煽情但很感人的片子,故事结构很独特,也很吸引人。而且令人回味。
8、这个杀手不太冷。吕克·贝松的经典影片。太棒了。将一个职业杀手和一个小女孩间的感情拍的细腻动人。有机会一定要看。
9、海上钢琴师。讲一个出生在船上,终生未涉足陆地的传奇男子的故事,绝对是经典。
10、狂恋大提琴。我很喜欢的一部片子,将姐妹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繁华生命背后的落寞拍得十分深刻。
11、天使之城。同样是人类和神的爱情故事,拍出了彼此无法接触的深深绝望,阴错阳差而造成的结尾也很令人震动。
12、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我最喜欢的导演蒂姆·波顿的作品。特别好的片子。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讲述五个孩子幸运的赢得参加旺卡巧克力工厂的故事。这部片子我反复看了无数遍了,依然喜欢得一塌糊涂。让人温暖而内心舒服的片子
13、剪刀手爱德华。也是蒂姆·波顿的好片子。外形怪异但内心单纯善良的爱德华来到一个小镇上,在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生活,跟看起来正常但内心各有丑陋的人形成强烈的冲突。故事拍的很感人,发人深省,也是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的片子。
14、僵尸新娘。同样是蒂姆·波顿的片子,是部动画电影。虽然是以僵尸为主角,但全片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反而所有的死去的人都让人觉得亲切可爱和温暖,影片大胆地用死人世界的温暖和谐衬托活人世界的冷漠,规矩森严。给人很强烈的震撼。而且片子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温暖的,令人振奋昂扬的。很值得细细品味。
15、大智若鱼。蒂姆·波顿的代表作。故事从一条对爱忠贞的大鱼开始,讲述一个用童话烘烤一份父爱的父亲与因不相信父亲的故事而和父亲产生隔阂的儿子之间的故事。在儿子即将为人父,而父亲即将去世之时。儿子开始试图去寻找父亲故事的真相。电影的想象大胆而自然,情感朴素而深沉,看过后给人心中留下长久的感动。
16、闻香识女人(又名女人香)。一个无法摆脱往事带来的罪恶感纠缠的性格怪癖的老人和一个陷入困境的正直善良的男孩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两个人思想轨迹,深刻而感人。
17、天使爱美丽。从一个善良的女子的视角来看世界,没有很曲折的剧情,但又让人温暖的力量。
18、情书。很经典的片子,我个人十分喜欢。故事不算复杂,但情节构架很巧妙,而且看后被感动得很深,回味悠长的那种。一定要看!
19、霸王别姬。虽然是中国的但还是忍不住推荐给你。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是中国电影目前为止最棒的一部片子了,而且估计几十年内很难被超越。影片把中国半个世纪的风雨都展现在两个小人物的命运中,有很强的震撼力。影片沉重但不艰涩,故事性思想性都很强,强烈推荐!
20、末路狂花。讨论女性的地位和命运的。故事也很棒,值得一看。
21、金刚。跨越一切的爱情。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特技之下深沉质朴的感情,很感人的片子。
22、碧海蓝天。吕克·贝松的早期作品。将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男子,在自己所热爱的海洋和深爱的女人之间进行抉择的故事。很棒的片子,婉约而大气。绝对令人回味。
23、第五元素。同样是吕克·贝松的作品。拍得很漂亮的科幻片。看的时候头脑中有两个词可以描述这部影片带来的感觉:行云流水。天马行空。未来世界在吕克·贝松的电影中起伏流转,如诗如歌。所有的高科技,外星人,异形都处理的自然妥帖,毫无突兀之感。故事不算复杂,但让人兴奋不已。
24、莎翁情史。很好的爱情故事。讲述莎士比亚在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期所经历的一段爱情。片子将两人之间的爱情拍的无比惟美,很能打动人心。
25、蓝色大门。台湾的片子,讲述一段校园时光,拍得十分唯美。让人回想起校园岁月那些纯净美好的日子。看了好多遍,每次都被打动,现在想起这部片子心里都会有感动泛起。
26、泰坦尼克号。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
27、芝加哥。音乐剧改编的电影,无论剧情还是歌舞都十分精彩,我看过N遍的片子。
28、歌剧魅影。也是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原音乐剧是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影片由该音乐剧作者韦伯亲自担当音乐监制,质量自然有保障。也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剧电影。
现在能想起的就这些,希望你喜欢吧
‘柒’ 有哪些令人难以忘怀怦然心动的影视配乐
熹微!
电视剧《有翡》的插曲。
无羁,
不忘,
曲尽陈情,
不由,
赤子,
荒城渡,
这些都是电视剧《陈情令》的插曲
陈情令
‘捌’ 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
音乐剧那就是很多音乐元素的综合体了.
1《猫》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 M emory)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剧魅影〉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着名音乐剧作曲家。1994年韦伯名列《戏剧周刊》杂志编写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各大城市演出韦伯的音乐剧。
他为其父写的"安魂曲"和他的"变奏曲"合起来制成的专辑成为销量最大的专辑,以及后来的"首演集"专辑成为三倍白金辑(即销量超过六万百万套)。韦伯的第二个妻子萨拉-布莱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单曲,进入英国前10名排行榜。1996年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附: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
剧情简介:
《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韦伯的经典之作,四大音乐剧之首,被奉为音乐剧的代表。改编于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当时其实并不是很有名的小说,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即使是中国,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声》是根据此书改编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来是一个可怕的故事,韦伯却把Phantom写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灵魂的,优秀的建筑师、作曲家、魔术师,他的悲剧是爱上了美丽的Christine。与之前的导演相比,韦伯笔下的Phantom多情、邪气、才华横溢又专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个世界。
在音乐剧里的Christine既深爱着Raoul,但也被才华横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与神秘,所吸引。这样华丽刺激的恋情,也许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头上站着的黑披风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惧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了。莎拉.布莱曼的高音和克劳福德华美的中音完美结合,歌者激情澎湃,听者波涛汹涌,营造了阴森紧张气氛。另一首是男声独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经典,克劳福德用低缓的声音慢慢地倾诉着恋爱时心理改变,温柔细腻,伤感期待。
3〈悲惨世界〉
改编自雨果同名文学巨着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曾是音乐剧的狂热歌迷。1971年,两人在纽约观看了韦伯的音乐剧《万世巨星》,由此萌发出创作一部史诗风格的音乐剧的想法。两人从韦伯的经典音乐剧《万世巨星》和《艾维塔》中汲取了相当多的灵感,令其既有史诗般的壮丽,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华。1978年,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1980年秋,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击和马戏表演之间,并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哀叹之余,曾经把《猫》成功包装上音乐剧舞台的英国着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下决心要把《悲惨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落户百老汇,并正式踏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部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聘用的演员总数为421人,幕后的员工更高达1633人。该剧之所以能连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题的历久弥新、真切感人外,演员的专业、音乐的动人以及场景的变换等,也都是引人入胜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让在大战前夕祈祷上苍保佑养女珂赛特的爱人马吕斯的独唱《让我死,让他活》,其神情之恳切、旋律之优美,令人过耳难忘;再者,《悲惨世界》的编导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转台,将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战壕”逼真地呈现出来,加上慷慨赴沙场的激昂军乐和充满火药味的枪声、爆炸声,令观众如身历其境,达到了比电影还要真实的震撼体验。
4〈西贡小姐〉
1989年制作的类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乐剧。故事发生在越南战争中,讲述了一个美国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恋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词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张照片之后得到的灵感。照片上是一个越南女孩正要登上从胡志明市飞往美国的飞机,去见她从未谋面的曾经在越南当兵的父亲。女孩的母亲握着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见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觉得母亲的沉默和女孩的泪水表现了由战争摧毁的相爱的人们的生活。
‘玖’ 歌剧魅影 think of me哪里下载
http://bbs.music338.com/thread-2212-1-1.html
韦伯——歌剧魅影电影原声
需要免费注册一下
唱片名称:《歌剧魅影电影原声 Phantom of the Opera》
艺人名称:电影原声带
发行公司:Sony BMG
专辑介绍
安德鲁·洛伊·韦伯的《歌剧魅影》被公认是当前音乐剧市场最富商业价值的作品,也是韦伯写过最好音乐剧之一, 旋律优美,过耳难忘,自1986年首演以来,已在全球赚进32亿美元;在全球17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有超过七千万人 观赏过,票房收入超过任何一部电影或舞台剧。如此辉煌的票房纪录,让这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音乐巨片,成为最令 全球观众期待的电影。15年前当韦伯将《歌剧魅影》带进百老汇之后,就与导演乔舒马克洽谈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性; 而他之所以找上舒马克的理由是钦佩他的惊人视觉美感,韦伯并推崇舒马克的音乐鉴赏力与配乐运用的能力更是不同 凡响。而舒马克筹划了多年,坚持要找到最完美能歌又能演的人选,而聆听这张电影原声带,全世界乐迷的苦苦等待 都是有价值的!
韦伯盛赞电影版在视觉方面并不以原本的音乐剧为基础,却保有同样的精华。舒马克除了忠实呈现原本音乐剧所有要 表达的原素,更加强延伸人物角色最深层的情感核心。《歌剧魅影》电影由安德鲁洛伊韦伯全程监制、编剧,电影版 的配乐是韦伯看过乔舒马克第一次剪接的影片之后,再与配乐团对评估是否该重新演奏、重新录制音乐,甚至重谱配 乐。本张《2CD完整版》完整收录整部电影内容25首曲子,包括十五分钟的新曲描述魅影的童年、克里斯廷坐马车到父 亲坟前,以及劳尔重返公墓。为加强电影版人物主角内心戏剧张力,更重新安排部份管弦配乐,韦伯另加谱了一首新 曲“Learn To Be Lonely”来暗喻魅影最后仍要孤独一生的悲伤。
凄美悲切的魅影故事
古老的巴黎歌剧院的一个房间中,剧院合唱团中天真美丽的克里斯汀·黛尔(艾米·罗苏姆饰)正在认真的聆听着一个 声音,一个从屋子的阴影中传出来的声音。克里斯汀的脸上没有恐惧,因为这个声音正在向她传授着丰富的音乐知识 。正是由于从这个声音中所学到的,天资聪颖的克里斯汀正在成为巴黎歌剧院的当红明星。
辉煌绚烂的魅影历史
《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最早的原型是出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在法国蓬勃兴起了的各种惊险、侦探、爱情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便是其中的一员。不过它在当时其实并不是很有名的小说,甚至也不是勒鲁最有名的作品。但是在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解放前中国拍摄的电影《夜半歌声》就是根据此书改编的。在 这些电影中,Phantom一直只是吸血鬼一类的怪物,电影投资者只是考虑他的形象如何能将观众吓个半死。
新老合作的魅影剧组
《剧院魅影》的导演乔·舒马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他不是那种超凡脱俗的人物,但他总是能够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中 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又能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虽然也有像《蝙蝠侠与罗宾》这样的失败 作品,但象《8MM》、《完美无暇》、《狙击电话亭》、《毒家新闻》等等,都很好的表现出了乔·舒马赫对电影语言 的运用和把握。
不过,执导《剧院魅影》是乔·舒马赫第一次涉足音乐题材,对于他,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魅影背后的故事
由于《剧院魅影》音乐剧上演近20年来风靡全球,跻身于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列,票房收入超过了32亿美元,所以 据此改编的电影也备受期待。早在1989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就购买了《剧院魅影》的电影版权,然而却因为原定女 主演莎拉·布莱曼的中途辞演而搁浅。此次华纳公司再度慎重地把《剧院魅影》提上拍摄日程,却没有大手笔投资。 对此,韦伯表示:“整部影片的投资是5500万英镑,如果请屈伏塔或是班德拉斯,肯定8000万英镑都不够。”
没有顶级影星的助阵,电影版《歌剧魅影》的制胜法宝在于韦伯的音乐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该片导演乔·舒马赫 评价说:“近来年,人们对音乐片的热情又回来了。历经一年多时间拍摄完成的145分钟的电影版《剧院魅影》将带给 观众更加美轮美奂、变化多姿的视听享受。”影片执行监制奥斯丁·肖表示:“观众对于音乐剧《剧院魅影》的狂热 绝对是电影版票房的保证。只要有一半看过这个音乐剧的观众去电影院观赏这部电影,我们的票房就能达到3.5亿美元 。”
《歌剧魅影》幕后花絮
影片改编自英国着名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歌剧《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歌剧魅影 》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而成。《歌剧魅影》属于法国 通俗小说,指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在法国兴起蓬勃的各种惊险、侦探、爱情小说。1986年,安德鲁·洛伊·韦伯将 这个故事创作成了歌剧,1986年10月首度于伦敦Her Majesty剧院公演。全球演出后至今门票收入已累积达32亿美金, 总计巡回多达18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观众人数逼近7千万人次,票房超过《猫》、《日落大道》等同级知名歌剧 。
其实早在1988年,音乐剧的创作者安德鲁·洛伊·韦伯就想将其拍摄成电影,但影片最终筹拍了十年才得以实现。虽 然音乐剧和电影本质不相同,但韦伯却对自己的新尝试,等了18年才拍成电影的作品,感到特别的满意。韦伯说:“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每年要回到伦敦或纽约的剧院里看这部音乐剧。有的人甚至已经看过二三十遍。”不过, 当电影版要上映时,他倒提出了最佳的“观影守则”:“不要去比较剧场与电影的版本,只要纯享受电影院里的《歌 剧魅影》即可。”此外,除原音乐剧内的知名乐曲外,《歌剧魅影》的电影配乐也由安德鲁·洛伊·韦伯亲自操刀谱写。
执导过《捉鬼小精灵》和《8厘米》的乔尔·舒马切尔担任了电影版《歌剧魅影》的导演和编剧。原本制片公司对导演 人选比较倾向于谢加·凯普尔(Shekhar Kapur),但早在本片90年代的筹划时期,乔尔·舒马切尔就已经成为安德鲁· 洛伊·韦伯心目中最适合的导演人选,在他的坚持下乔尔·舒马切尔最终接过了导演工作。乔尔·舒马切尔表示,原 来的歌剧可以说是光芒万丈的作品,这对于改编电影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苏格兰演员杰拉德·巴特勒在影片中扮演男主角“歌剧院幽灵”,他也曾经在《古墓丽影2》(Tomb Raider:The Cradle of Life)和去年上映的《重返中世纪》(Timeline)中担任过男主角,对于这部电影的邀请,他感觉非常高兴, 因为《芝加哥》等影片的成功,这部电影也被寄予厚望,能够参加这部电影的演出,对这位年轻演员来说,的确是非 常幸运。但另外一个他面临的难题就是化妆,为了完美再现这个面目古怪的幽灵形象,化妆成为最耗费时间的一个工 作,每次他都要在化装间里花掉四个小时。
影片的女主角克里斯蒂娜由年仅18岁的新秀艾美·罗萨姆出演,导演乔伊认为艾美年纪虽轻却潜力十足。艾美·罗萨 姆7岁起就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她拥有美妙的歌喉和出色的表演才华,这些都让导演乔伊对她的嗓音深具信心。此外 ,艾美·罗萨姆曾演出过20多部歌剧作品,并接拍过许多热门电视剧。
影片中的另一位男主角拉奥尔子爵由百老汇舞台剧演员帕德里克·威尔逊担任。帕德里克·威尔逊以往演出过《俄克 拉荷马之恋》里的西部纯情男,也演过歌舞剧《一路到底:脱线舞男》中被迫全裸跳脱衣舞的贫穷男子,年纪虽不满 三十,但主演音乐歌舞剧的经验却十分丰富。在电影版里,拉奥尔的性格将比音乐剧版更为积极、主动,他与“歌剧 院幽灵”的斗争将更明显,两人的打斗动作也多,为此帕德里克·威尔逊还接受了不少武术训练。
《歌剧魅影》的故事发生在法国的巴黎歌剧院。这个歌剧院,因为它的复杂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 气氛。该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 的是,在歌剧院的最地层,有一个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观众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层,就 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剧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这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据说这个水池是当年在 修建歌剧院,发掘地下室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当时的建筑师Charles Garnier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把所有 的水抽干,但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坚固,他设计的地下室的墙和地板都是用双层的防水结构。之后,他把最后一层 充水,让水把墙的缝隙填满,使更结实。本来只是偶然设计的结构,但是在层层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现水池,竟然 为电影造出了摇曳的灯光和形状古怪的小船。
‘拾’ 有哪些很经典的影视歌曲,插曲
《毕业生》 scarborough 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