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张萱十大经典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张萱十大经典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1-08 01:34:04

1. 求一个片子 洪晓芸和张萱演的

大内密探之零零性性

2. 除了《兰亭序》和《清明上河图》,你还知道哪些书画传世经典

应该最先介绍的应该就是《富春山居图》,它与《兰亭序》和《清明上河图》称为国宝三绝。 其中《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富春山居图》和《清明上河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5、《唐宫仕女图》

这幅图为唐代的张萱,周昉所作,他们两个都是当时极具盛名的仕女画大画家,画艺精湛,妙笔生花。

还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3. 张萱的代表作品

张萱的代表作品是《玉蒲团笑传》。

台湾电影女演员,在90年代曾出演过数部香港艳情片,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女明星。最着名的是与女演员洪晓芸在1996年主演的《玉蒲团笑传》。

导演将原着故事完全解构,同时为了配合片名,加入了大量周星弛大内密探中的笑料。原来流传下来的《玉蒲团》竟然不过是这个未央生留连青楼之作而已,大盗赛昆仑是个伙夫,孤峰大师不但是个龟奴,更还是个爱偷窥的驼背。这一切的一切都有周星弛的影子。

电影简介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即“映画”,是作品视觉艺术形式。通过使用移动图像来表达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价值观,或各类大气模拟体验。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膜的运动图像被用创建拍摄具有实际场景运动画面相机,通过拍摄使用传统的图纸或微缩模型动画技术,借助于CGI和计算机动画,或通过一些或所有这些技术的组合,和其他视觉效果。

传统上,电影通过光化学过程记录在赛璐珞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放映到大屏幕上。当代电影在制作、发行和展览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是完全数字化的,而以光化学形式录制的电影传统上包括类似的光学配乐(口语、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图形记录,这些声音伴随图像运行沿着电影的一部分专门为它保留,而不是投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影

4. 中国古代十大名画

【主回答】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4)张萱十大经典电影扩展阅读】

  1.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2.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3.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4.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达了他对宫廷浮华美好生活的赞美。

    《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亦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5. 百骏图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 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

    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6. 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7. 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该画描述唐代美女众生像。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着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8. 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9.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10.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网络

5. 演员张萱近况

张萱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家和两个女儿在一起,前两年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经常奔波忙碌。 现在事业稳定了,小张也可以安心在家当老板娘了。 很多朋友都觉得张子萱才20多岁,其实她今年38岁了,精神状态和形态都还在,张子萱也青春常驻了。

6. 求洪晓芸经典电影

迅雷里有,浓情女人香洪晓芸张萱

7. 谁知道这个电影名字是什么

《师生绮恋》是由洪晓芸执导伦理片,洪晓芸、张萱等参加演出。
影片讲述了一个男生和他老师之间发生不伦情,引起女友不满的故事。

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为何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画作:这幅画根据曹植着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现有的只有一卷来自宋代的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画作:《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最大的特点,是以静止画卷,描绘了流动的时间。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每一段都描绘了在宴会的各个阶段,主人韩熙载的动向和所处的状态,生动而不呆板。作者顾闳中充当了人体照相机一般的功能,将他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凭记忆用画笔记录下来,令人惊叹。

三、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唐代着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作中有大量的人物,但是神态动作都生动十分,毫不雷同。笔法轻盈舒畅,不仅对于人物,对于器物的描绘也是别具一格。

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艺术水平高超,,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五、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

六、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以丰腴为美,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着称,一扫中国古代仕女 “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的羸弱姿态,《唐宫仕女图》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七、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可谓是少年得志,可惜天妒英才弱冠之年不就离开人世。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画作最大的特点在于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作者年轻气盛,在用色和笔法上都十分大胆,是不可多得的写形与写意兼得的佳品。

八、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作者是唐代着名的宰相韩滉。那时,韩干以画马着称,韩滉以画牛着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五牛图》其用笔细腻,描写传神。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嫔妃生活。作者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着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十、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郎世宁是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郎世宁的特别之处在于将中西技法融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又在传统中国画之中加入以往所不会出现的明暗对比和透视,形成自成一脉的风格。《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9. 对《捣练图》的艺术鉴赏与赏析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此图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等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练属丝织品类,呈白色,练从缣出,缣本系黄色,质地较硬,经过蒸煮、漂白和杵捣、熨烫等程序,成为洁净、柔软的白练。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画中人物扯绢时,用力地微微后退后仰也被表现出来了。这些表现出画家的观察入微。整幅画卷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捣练图》选取了捣练过程中几个相对静态、易于表现人物姿态的过程作为表现对象。古代的人们会把麻等一些质地很硬的织品经过煮并加漂粉,使之变得白而柔软,最后再用熨斗烫平。张萱精绘了12位不同年龄的女性,全着盛唐时典型的衣装。

分为三个劳动场面:卷首四女执棒捣练;长卷的中段画稍老的妇女在补纳破练;第二、三组之间以一煽火女童作为过渡;卷尾两女展练,一人在中间撑练,一人用焦斗熨练。

还有一个顽皮的女孩钻到了白练下面,透过白练看着工作中的人,为画作平添几分乐趣。三段组成一个自然得体、首尾呼应、互有联系的劳动场面。

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一样,此画除了一些劳动必用物品之外,仍然是不着一点背景,画家似乎对于自己表现人物的能力非常自信,完全以人物本身的表情、服饰、动态,以及各人物之间的呼应来组织画面。

无论是每一组人物的构图,还是衣裳主色的搭配,甚至包括罗裙上图案的选择与描绘都体现出画家下了相当功夫,细细看来足以让人在它面前驻足良久,这与很多现当代绘画空而无实、大而不当的画风有迥然不同的追求。

可以注意一下那个顽皮的小孩,小孩对于画画人来说是表现起来比较困难的,因为稍把握不好小孩的比例,就容易画成个儿面容老的“小大人”,但《宣和画谱》中说张萱“能写婴儿,此尤为难”,从这个小女孩的描绘来看,这种评价不是妄言。

(9)张萱十大经典电影扩展阅读:

张萱所画的仕女多为丰颐厚体的形象,开盛唐“曲眉丰颊”的新风格,这一点在《捣练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随着初唐、盛唐时期一些唐墓的发掘,出土的壁画、陶瓷雕塑,以及敦煌壁画作为对比,我们可以更多地理清唐代仕女画造型、风格的传承关系。

唐代卷轴画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是受同时期或稍早的壁画、雕塑影响而来的。在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宫女的形象依然是比较瘦削,承自隋朝而流传下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秀骨清像”,但初唐的敦煌壁画中已经出现一些丰满的女性,初露盛唐端倪。

唐懿德太子墓的壁画《持扇宫女图》,人物与初唐敦煌壁画是相近的,到了盛唐,侍女形象才得到最大的改变,张萱在其中应该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的。

同时,只是到了这个时期,才出现大量以单纯宫廷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仕女画,这些画或者说教、或者作为某种重大事件纪念的功能已经被弱化到最低,人们从类似《太真调教鹦鹉图》中得到的享受,更多是在视觉感官上,而不是心灵的洗礼。

现在,在西安西大街西门附近的小广场,竖立了四尊仿唐代青铜捣练仕女铜像,就是根据唐代名画《捣练图》制作的。

雕像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雕塑展示唐代妇女在捣练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具有浓郁的唐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