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台湾老电影《阿里山风云》在哪里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
快播,有的
‘贰’ 阿里山的姑娘
卓依婷演唱《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传唱这首《阿里山的姑娘》。提起《阿里山的姑娘》,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情歌,这是不对的,其实,这首歌的产生地在1947年的大陆,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省三台县有名的才子)。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着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其中着名歌唱家朱逢博对该歌的传播功不可没。经过她富有创意的改编,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叁’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的歌曲。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产生于1947年的大陆。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受欢迎的程度很高,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还曾一度传为周蓝萍所作,后经证实,才知为张彻的作品。
(3)台湾老电影阿里山里风云视频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经风靡一时,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着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经被着名歌手邓丽君、田震、卓依婷、高胜美、黑鸭子组合等翻唱过。
2011年5月8日母亲节晚上演的《宋祖英2011台北小巨蛋演唱会》,宋祖英一席粉色裙装装扮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
‘肆’ 阿里山风云的基本信息
名称:阿里山风云
外文名称:Alishan feng yun
更多外文片名:Happenings in Ali-shan.....Taiwan (literal English title)
Storm Over Ali-shan Mountain.....Taiwan
导演:Cheh Chang
张瑛 Ying Cheung
编剧:张瑛 Cheh Chang ....writer
制作人:Proced by:Hsin-fu Hsu ....executive procer
录音:Sound recordist:王荣芳 Rongfang Wang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国家/地区: 台湾
上映:1949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发行公司: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香港] (1950) (Hong Kong) (theatrical)
‘伍’ 求<<阿里山的姑娘>>背后的爱情故事
《阿里山的姑娘》背后的故事大概是:
台湾一曲《阿里山的姑娘》传遍了全世界。人们甜美地唱着“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啰……”都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土着民歌。其实不是,《阿里山的姑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港原创作品,词作者是四川三台人邓禹平,曲作者是香港知名编导、音乐人张彻。
一首蜚声中外的名歌背后,隐藏半个半世纪令人肝肠寸断的人生与爱情故事。海峡两岸,万水千山,扼腕长叹,泪下潸然!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客家人聚居的三台县城一家米号老板的女儿白玫,爱上了家境贫寒、身材矮小而才华横溢、见义勇为的中学同窗邓禹平。
邓禹平以优异成绩考入抗战流亡内迁成都郫县的省立艺专,后又考入重庆青木关的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在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白玫为能与恋人在一起,考入重庆女子师范学校,却被父亲骗回家与省城刘公子成亲。在奶奶暗中帮助下,白玫逃婚离家赶到重庆时,正值抗战胜利,久候白玫未果的邓禹平已随电影厂迁住上海,两人只有鸿雁传书互诉衷肠。1949年冬,未等及白玫来沪的邓禹平随电影厂赴台湾拍摄影片《阿里山风云》,继而枪炮声中茫茫海天相隔。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劫波度尽,中国大陆步入改革开放时期,邓禹平的中学同窗好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指挥家罗忠榕先生得知邓禹平在台湾的近况,庚即传达给在大陆四川三台苦守40载的白玫,辗转将白玫的一盘录音带托着名作家、《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女士转交给海峡那一端的邓禹平。1985年12月21日,把自己痛悔一生的爱情悲剧深掩心底、却将少男少女的爱情写到那样至纯至美的理想境界的台湾着名文化人邓禹平,在白玫清唱“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哪,碧水长围着青山转……”的歌声中草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曲血浓于水的铭心刻骨“高山青,涧水蓝”一场骨肉分离情天恨海的世纪绝恋!
当而今《世纪绝恋》小说将搬上荧屏时,我们不由得想到另一首歌《半屏山》:“半屏山哪半屏山,一座山哪分成两半,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还有半屏在台湾……在台湾 !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主题,民族自杀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大概就是这样了!
‘陆’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台湾省高山族。
《阿里山的姑娘》是改编阿里山民歌《高山青》,歌曲《高山青》创作于1949年,为电影《阿里山风云》主题曲,首唱者为该片女主角张茜西。
歌曲作曲者为《阿里山风云》的导演之一张彻,作词者为邓禹平和周蓝萍。歌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
(6)台湾老电影阿里山里风云视频扩展阅读:
清黄叔《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记载34首番歌,其中有歌颂劳动、反映生产斗争的肖垄社《种稻歌》、大武郡社 《捕鹿歌》;歌颂祖先、歌颂斗争历史的阿束社和武洛社的《颂祖歌》。
歌唱新婚、会饮等生活题材的南北投社《贺新婚歌》、南社《会饮歌》等,还有力田、念祖、 被水、认饷、祀年和别妇等内容的民歌。
现代高山族民歌中,反映生产劳动和斗争的有耕作、狩猎、捕鱼和祭祀、会饮、祝年等歌;反映恋爱和婚姻的有恋歌、抒情示爱歌、婚礼、思妇、念夫等歌;一般生活民歌包括怀乡歌、悲歌、禁忌歌、迎宾、送宾、怀念、思家等歌。
‘柒’ 阿里山风云的剧情
满清年间,朝廷采取分化政策,使汉、藩不和。吴凤出任通使以来,却一直从事调和工作,与清之治藩政策背道而驰。吴深受山里加,达威亚两族爱戴,被朝廷视为眼中钉。时新县官上任,遂向刁师爷打探藩情,以对付吴。山族族长奥戈为出草杀人而苦恼,友人娃娜加以开解。娃劝奥勿因族例破坏汉,藩多年谐和,奥犹豫不决。刁侄化文偷听二人对话,遂向奥未婚妻卡影告密,以挑起纠纷。卡见奥、娃态度亲匿,争论间与奥发生冲突。卡兄百儿为达族族主,个性鲁莽冲动,不甘爱妹遭欺负,往找奥晦气。奥、百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险酿成两族混战,幸得吴出面调停。娃为使两族团结,誓言与奥断绝交往。娃避见奥,奥失望下重游旧地,心里浮现娃倩影。族人希望娃说服奥履行族例,娃不允。奥往寻娃,不惜解除婚约以换取与娃复合。
‘捌’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哪个
其实这首歌不是从台湾阿里山高山族采风来的。这首1950年在台湾完成的第一部国语电影《阿里山风云》中的主题歌,实实在在是于1948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开拍的《阿里山的姑娘》摄制组在大陆揣拟台湾地方风韵而创作的。该歌的词作者是四川人邓禹平,谱曲者是影片《阿里山风云》导演之一——浙江人张彻(另一位导演是四川人张英)。首唱者是该片女主角、四川人张茜西。
‘玖’ 阿里山的姑娘五线谱完整版
阿里山的姑娘的五线谱
阿里山的姑娘的歌词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是壮如山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是壮如山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高山青涧水长 樱林晚香
她的发安静欣赏看夕阳 一箩筐
追逐过云海
翻越千仞拔地青苍 去唱
姑娘睫毛沾满月光
照亮烟雾缭绕的老茶坊
茶色泼墨轻染她亲手为少年绣的'衣裳
阿嬷的屋堂 把酒窝盛满陈酿
一碗热汤 这日子安详
想要牵手策马 蹉跎时光
青山外的模样他们不想细想
风雨艳阳 穿过一双肩膀 镜头又播放
高山青 涧水长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是壮如山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阿里山的姑娘歌曲介绍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产生于1947年的大陆,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籍)。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受欢迎的程度很高,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还曾一度传为周蓝萍所作,后经证实,才知为张彻的作品
阿里山的姑娘创作背景
在60-70年代,由于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经风靡一时,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着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其中着名歌唱家朱逢博对该歌的传播功不可没。经过她富有创意的改编,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经被着名歌手邓丽君、田震、卓依婷,高胜美,黑鸭子组合等翻唱过。
‘拾’ 阿里山风云的介绍
《阿里山风云》本由上海万象电影公司出品。1949年五月导演张英与编剧张彻去台湾取景-拍摄了这部反映台湾高山族的剧情片,不料完工时适逢国共在上海开战。后来国民党政府全面撤离上海来到台湾,摄制组也因此留在了台湾。该片也得以在台湾首映,成为台湾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片中的插曲《高山青》当年被广为传唱,成为电影音乐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