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临安出台了安居新政:购300万元内新房,补贴1.5%,此举有什么意义
特别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房子越来越难卖,很多地方的新房库存都很高,这就导致开发商的回款非常慢,甚至有不少小的开发商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很多房地产项目烂尾,也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为了支持刚需以及改善性住房需求,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杭州临安出台了房产,新策,在当地购置总价不超过300万元的新建商品住房将会给予房屋总价1.5%的补贴,其优惠时间是2022年9月15日至2023年3月14日。
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房产新政,对购买新房的进行补贴 这也能看出现在的楼市发展不容乐观,可是现在的房价仍然处于高位,很多市民都进行观望,不会轻易的下手,房子的交易量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上升,所以政府当务之急是将房价下调至合理的区间,让这些购房者真正的受益,才能提高市民购房的积极性。
❷ 金色时代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城市:杭州
楼盘名称:杭州金色时代
公交线路:临安5路:天目高中站,忆江南家园站,广场花园站,钱王大酒店站
临安6路:桂花新村站,天目高中站,新民街站,西苑路口站,忆江南家园站,锦江集团站,六园街口站,万马公寓站,万马集团站,金盾花园站,云中绿园站
临安2路:新民街口站,劳动局站
临安3路:临安商城站,公安大楼站,人民法院站,兰锦路口站,桂花新村站
临安1路:公安大楼站,人民法院站,兰锦路口站,桂花新村站,房产交易中心站,天目高中站,天目药业站,陌上花路北口站,横潭路北口站,万马路北口站,锦江集团北门站
临安9路:新民街口站,钱王大酒店站,石锦小学站,劳动大楼站,天屹路站
临安8路:临安商城站,公安大楼站,新民街站,西苑路口站,锦江集团站,广场花园站,金盾花园站,劳动大楼站,广电大楼站,交通大楼站
临安7路:房产交易中心站,忆江南家园站,万马公寓站,万马集团站,云中绿园站,石锦小学站,丁香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站
临安K6路:西苑路口站,锦江集团站,竹林家园站,天目高级中学站,横潭村口站
临安K7路:万马公寓站,万马集团站,金盾花园站
其他交通方式:临安人民广场西侧,城中街和横潭路交汇处西北侧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25299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共5栋楼,停车位693个
周边配套:沃尔玛、世纪联华超市、肯德基、必胜客、味千拉面、比高电影院、嘉乐迪KTV等;
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人民广场、电信,移动营业厅等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❸ 想要买在离临安人民广场近一些的位置的新房,有什么建议么
临安老城区这一块目前拆迁改造的力度非常大,所以在这个老城区这一块,新房不是特别多。目前能推荐的楼盘一个是位于临安城中街向西延线上的城中府,这个楼盘目前在售的是最后一幢,楼间距较大,带装修交付,均价2.1万。还有一个在人民广场往南1.5公里左右,项目叫做旭辉东原吴越府,均价1.6-1.7万。这两个楼盘目前都有房源在售。
❹ 在杭州庆春路上有一座“吴家老宅”,据说有些历史渊源,请告知。
吴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00年),为殳氏兄弟所建。它是杭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宅,占地七亩。殳氏兄弟之后,这座宅子五易其主。太平天国时期,这儿还被当做某王的王府。后来又被清军占领,设为军事机关。咸丰二年(1852年),云贵总督吴振棫告老还乡后,从孙家手里买得这个宅子,并进行扩建,建成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7米,占地57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封闭式院落,自此吴宅之名一直传承至今,而吴家的后代也在这个宅子里生活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江南府第的完备考究使它成为很多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惯会援引的经典案例。
吴宅在“文革”时被毁严重,百年以上的花木和明代的楠木雕刻“五福献寿”均被毁灭,三十余间房屋被拆除,只有大厅二厅尚存,西边的庭院成了五金加工厂和一个食堂,这宅子一夜间住进了各种各样的居民,吴家的后人自此就和那四五十户人家共处了。四五十户人家在里头劈柴生火,油盐酱醋,鸡鸡狗狗,原来放杂物的二楼也住进了人,生起了煤炉,所以这木结构为主的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宅就成了“杭州十大火险隐患”之一。
从1995年起,吴宅住户陆续迁出,宅子交给市文物部门加以修缮。现已修复的主要是中轴线和东轴线上的建筑。西轴线上的建筑和假山池塘均遭严重破坏,已经不能想见当时风情。
1999年初,修复后的吴宅,以杭州市传统工艺馆、杭州市文物监管品交易市场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原新华路明宅的古玩铺子全部腾到了吴宅,明宅成了专营丝绸的市场。自此,在昔日的豪门里,有了48家铺子,大到古董家具,小到书画印石,凡中国古旧物事,都能在此找到踪迹。
❺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颂莲和顾三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颂莲嫁入陈家后,最后被陈佐千的凶狠毒辣逼疯,而顾三在家人的安排下和陈亿惠结婚。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何赛飞、曹翠芬主演。其主题鲜明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先后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意大利电影大卫奖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并入选《帝国杂志》影史百部最佳外语片,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经典。
《大红灯笼高高挂》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En3NoL7b66HF_N9EAPs9yw
❻ 临安出台安居新政:购300万元内新房补贴1.5%,此举有何意义
这个措施其实跟降低房价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杭州的房价本身就已经非常贵了,很多普通人确实买不起杭州的房子,这也是为什么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如此之差的主要原因。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如果能够获得相应的购房补贴的话,大家愿意买房的积极性确实会更强一些,所以包括杭州临安区在内的很多地方也在推出各种鼓励买房的措施。
最后,我个人觉得包括杭州临安区在内的很多地方需要直接降低房价,特别是当一个地方的房价已经严重影响到不同年轻人的幸福生活的时候,降低房价可能是解决当地的房地产问题的唯一方式,很多地方的房价至少需要下跌50%。
❼ 《隐入尘烟》
这是一个电影分享,原本我不想剧透太多,好像又躲不开。
所以这是一篇“大量”剧透和细节讲解的分享,如果你看了简介想看电影请及时退出,等你看了之后期待一起讨论。
电影简介(来源网络):
1.相识
开幕时最先出现的是驴子,似乎也预示了马有铁的前半生像牲口一样,只有干活时候才有价值。干的多吃得少,挨骂多住的糙。
相亲是在午饭饭桌上,男女主都没有话,一直是旁人在说。直到男主哥哥因为驴子来了前院出门打骂驴子,男主离场,带着驴回了自己的后院空屋,默默一个人吃饭。似乎这才是常态:没有一起吃饭的资格,也没有人交谈。
算是俩人“定情”,是女主被嫂子拉去上茅房出来,给驴掸了掸雪,抬眼和男主对上了眼,相视无言。
就这样两个无法决定去处的人被安排了婚姻。
2.结婚
没有酒席没有热热闹闹和喜气洋洋,男主拉着驴车去把女主接回来,在土墙上有一个喜字是唯一的红色了。
照结婚照时,俩人距离很远,即便摄像师怎么跳整,最后还是照了一张别别扭扭的证件照。
结婚当天有一幕很有意思,贵英当天小便失禁在床上一直不肯动,有铁自己展开被子睡了。
临睡前有铁钻出被窝把炉子里的柴又加了一些,半夜醒来,贵英打着瞌睡趴在炉子边烤干自己厚重的棉裤。
看着贵英放松的脸,有铁一定也是开心的。
3.互相关心
片中很多他俩互相关心的情节:
马有铁被亲戚喊去进城免费给人家拉家具,进城了给贵英看新衣,想着她能有一件盖住屁股的新大衣。而贵英一直在黑漆漆的路口怀揣着装了热水的罐头瓶等有铁,一趟趟的更换热水,只为让有铁能在寒冬赶路回来能喝一口热水。
村子里包地收粮的老板需要熊猫血,需要同为熊猫血的马有铁帮助,乌泱泱一屋子人让马有铁去的时候,是贵英说:我们不去,也是贵英在每次输血时候陪着马有铁抽血关心着,和被帮助的老板一家在旁边大吃大喝形成对比。
决定敷一窝小鸡时候,看到贵英喜欢满屋的“星光”,默默开始晃动灯,只为让贵英开心。
其实在观影中,一直在想他们似乎做到了我们努力想达到的状态。有人心疼,有人逗你开心,一起为生活而努力,没有鸡毛蒜皮也没有互相剥夺压榨,仿佛反而因为低到了谷底而达到了“平等”。
仔细想来,大概是心心相惜才生出似乎是爱情的味道,但是有吗?有爱情吗?苦在底里的人哪有空想,只是尽力做些什么能让身边的人能感觉到一丝甜罢了。
4.搬家
三次搬家,俩人重新钉了两次大喜字。
第一次搬家,从一栋空屋搬去另一栋;第二次搬家,有了俩人一起盖好的新房,有猪圈有一屋子的小鸡,也有屋檐下前两个空屋没人在意的燕子窝;第三次搬家,贵英死了,马有铁卖了粮食一口没剩,把陪了自己大半辈子的驴放生,把鸡宰了给贵英供着,猪送给了哥哥,自己一个人空落落的搬去政府给的楼房里住,脚底再也没了土地。
前两次搬家虽说有一丝被赶出来的意思,而且在盖新家时候制作泥砖时候还因为暴雨毁了一些,俩人在暴雨里站都站不起来。
但是终究有人陪,一起努力奔着更好的日子去,还有田地还有驴子,还带着没破壳的小鸡。
终归是俩人在一起才是有希望的。
但也因此才衬着最后的空落落,让人唏嘘。
5.麦子
全片都有麦子,从买种子到种下、收获。最为动容的是马有铁给贵英种下的麦子花:拨了壳的6个麦子,围成一个花的形状,按在手背上。
第一次时两人在麦子堆吃饭,马有铁说:我给你种了个花,做了个记号,你跑到哪里就丢不掉了。
后来贵英也有给马有铁种一个。
最后一次是贵英的尸体,马有铁抖着手撩起白布,给贵英种下了丢不掉的麦子花。
很久没有让我看过后想再看一次的在映电影了,这两年因为疫情大家压了不少商业片和烂片,时开时关的电影院和因为疫情无法开等影响,让这些年的电影成了奢侈。这次海清能出演,还为人物塑造吃了不少苦,也是之前为大龄女演员市场发声的行动和反馈。
但是看这个排片和情况,也许寒冬还没有消退的意思。只能努力寻着一点暖吧。
不能说愿票房有多大卖,只期待借着不景气的电影市场能再多排一段时间片,多给我们一些在电影院感动的机会。
❽ 临安金岸大厦有电影院吗
临安金岸大厦有电影院。临安金岸大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衣锦街722号附近。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❾ 杭州天虹电影院床厅是几号厅
9号厅。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通过查询杭州天虹电影院官网显示杭州天虹电影院床厅是9号厅。杭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东南名郡着称于世。
❿ 经过磨难后成功的例子3个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过磨难后成功的例子,欢迎阅读!
经过磨难后成功的例子1:
他所关注的常常是这个世界不愿被人曝光的角落,《在一起》之前,他甚至没有一部能够登上电影院线的作品。他说不清自己为何偏偏要关注这些令人痛苦的现实,“可除了这些,还能关注什么?我想不出来”。
在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一栋极具朋克风的电影院里,当来自中国的纪录片《在一起》放映结束后,等待导演赵亮的是500多名观众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在如此热情的表达方式面前还不太自在的导演,甚至不由得感觉“让我站在那儿半天,挺尴尬的”。
两个月前,这部反歧视艾滋病纪录片成为第61届柏林电影节全纪录单元中唯一的华语影片。“这是一部真诚的作品,”一名坐在观众席的德国记者赞叹道,“它让我看到中国人对艾滋病人的态度。”
当回到北京的最近一次放映,能容纳100多人的影厅里座无虚席,仅仅85分钟的影片结束,灯光缓缓亮起时,仍然没有人起身离去。墙壁上贴着不太显眼的电影海报:春天里,漫山遍野开着粉白色的杏花,三个身患艾滋病的主人公在杏树下微笑着谈论生死和未来。
巨大的电影幕布上,是曾经被刻意忽视的感染者。云南、黑龙江、上海、四川……赵亮几乎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在这些城市寻找这个人群。防艾组织向他推荐感染者,上百个人与他在网络上联系,他们因共用吸毒注射器、母婴传播、卖血、宫外孕手术输血或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了这种可怕的疾病。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依然卑微而顽强地生活着。
看起来,那是一个和赵亮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40岁的男人戴着黑框眼镜,穿着黑色皮衣和米白色窄腿裤,即使安静地坐在电影人扎堆儿的咖啡馆里,也是打扮最潮的人。有时,他每分钟就会用iPad“织条围脖”,并不忘记用自己的iPhone4手机上传“山花烂漫野长城”的照片。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用镜头记录苦难。1995年,这个生长在边境小城丹东的男人,从丹东电视台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认识了一些“主动放弃国家分配,以‘盲流’身份寄住在圆明园一带的流浪艺术家”。在那里,他记录下圆明园画家村被强制解散的事件。
此后,他又用12年的时间拍摄北京的上访村。这个长发青年,每天骑着自行车寻找拍摄对象。苦难是那里生活的主菜,他常常“一边扛摄影机,一边流眼泪”。
赵亮声称,就是在长达12年的拍摄过程中,他“变成一个老爷们儿了,不再轻易被感动,更多时候会在脑子里思考”。但那段回忆已经无法抹去,这个工作起来总是“苦瓜脸”的导演,曾经认真地问录音师:“我十几年都和这样的人交流, 面相 都变苦了吧?”
三年前,顾长卫筹拍与艾滋病有关的电影《最爱》,并打算寻找到一些艾滋病人进入剧组。顾长卫找到了已经在独立纪录片界颇有名气的赵亮,试图为这些病人拍摄一部纪录片。
对于赵亮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小世界”。《最爱》和《在一起》两个剧组的成员都难免会生出担忧,布景部门的人担心:“盖房子、搭景常会有伤口,这会感染吗?”还有人担心:夏天男人们都打赤膊,流汗会不会引起传染?
剪辑师冯章顺还记得,第一次和感染者们吃火锅,他心里一直犯嘀咕,“吃完一顿饭,连菜是什么味儿都不知道”。
“我们对艾滋病只有最粗浅的了解,一开始时,心里难免会害怕。”导演助理耿军回忆,那时赵亮只是扯着脖子喊了一句:“没事,不传染!”
“虽然没人知道他心里到底怕不怕。”耿军笑着补充了一句。
渐渐地,这个“不K歌也不闯夜店”的导演发觉:“就这么在一起生活,像亲人一样,真没什么。”但当恐惧消除后,另一种更复杂的情感又出现了。“特别纠结!”他叹了口气,再一次在镜头之外产生焦灼的无力感。
2010年 除夕 ,赵亮前往山西临汾拍摄胡泽涛的家乡。全家只有这一个孩子是病人,母亲早逝,父亲续弦。在那个穷困的小山村里,这种病足以让家人难堪了。镜头中,煮着粉条、腐竹、青菜的火锅就是这家人的年夜饭。但那一张脏兮兮的小脸吃得再起劲儿,也从来不敢把筷子伸进火锅夹菜。
“爸,给我夹块豆腐。”孩子举着碗怯生生地喊着。
同行的人还记得,当时这个东北男人“气极了”,他甚至大声质问那位父亲:“是你不让他在锅里夹菜吗?”
如今,这个小男孩就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那位童星一样,坐上飞机,参加柏林电影节、香港电影节,和国际明星一起走过红地毯。
但赵亮总还是会担心,一旦他们回到家,将要面对的还是低矮的土房和破旧的土炕。可他相信:“尽管这部片子不可能一下改善个人的命运,但让更多人看到他,逐渐或缓慢地让感染者的生存处境稍微改善,总有些现实意义。”
而对于小男孩胡泽涛来说,影片拍摄结束后,他终于可以和家人同锅夹菜了,这或许就是最现实的意义。
没有人知道,这个仍然常常被称为“新人导演”的40岁男人,究竟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地对灰暗的现实感兴趣。因为在生活里,他无疑是鲜亮的,“挺时尚的一个小伙儿”。
工作伙伴们还记得,在拍摄《在一起》的四个月时间里,尽管那片山区甚至没有网络,但这个导演从来没有忘记“臭美”,“总穿特别紧的T恤,有点英伦范儿,一天一件新衣服,连颜色都不重样”。
但是,当他扛起摄影机,一切就改变了。在同事们看来,他是“对待工作最认真的人”,漂亮的衣服“蹭得满身泥也不在乎”。平日里,虽然“很真诚,掏心窝子”,可是一旦走进镜头的世界里,就“常态性歇斯底里”。
“你傻啊,这么好的镜头,全被你毁了!”这个工作狂不只一次对不小心穿帮的工作人员大喊大叫。
可当他卸下自己的摄影机,却常常感到精疲力尽,“做纪录片真的太苦”。因为他所关注的常常是这个世界不愿被人曝光的角落。《在一起》之前,他甚至没有一部能够登上电影院线的作品。他说不清自己为何偏偏要关注这些令人痛苦的现实,“可除了这些,还能关注什么?我想不出来”。这个总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普通文艺工作者”的男人相信:“只要是个人,有点良知和正义感的话,都会去关注这些,否则,就是愚昧和懦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如今,他40岁了,他的纪录片第一次真正走进电影院,排队等候的观众将整个影厅坐满。而在电影人聚集的咖啡馆,这个男人在接受采访时连续吸了五根香烟。一个朋友走过来调侃他:“哟,主流导演来啦!”
“马上就回归了。”他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
“每个人不都在遭受着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吗?”一个短暂的疑问句之后,他吐出一口烟,“这是一个多么粗糙的世界啊!”
经过磨难后成功的例子2:
徐菊英的家在浙江上虞市章镇江沿村。1987年1月,22岁的她与同村开 拖拉机 的24岁小伙子郑惠忠恋爱结婚了。婚后,郑惠忠在外跑运输,徐菊英在家搞种养,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那年夏天,灾难突然降临这个家庭。一天,郑惠忠在拉货途中发生车祸,当即不省人事。在医院里,徐菊英扑在丈夫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当时,他们结婚才半年。
此后,怀有身孕的徐菊英带着丈夫,奔波于杭州、上海等地各大医院求治。然而,几家医院一致诊断:郑惠忠脊椎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没法治。无奈,徐菊英挺着大肚子,把丈夫带回了上虞章镇老家。
郑惠忠颈部以下的身体全部失去了知觉,不仅下肢瘫痪,连双手也动弹不得,吃饭要人喂,大小便要人料理,一个生龙活虎的强壮汉子转眼间变成一个废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徐菊英擦干眼泪,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
想到自己将在床上度过一辈子,郑惠忠实在无法接受,他的性格变得孤僻,脾气暴躁。他用僵硬的手臂狠命击打床头柜,用力摔碎杯子,还用头部撞击墙壁。他甚至几次哀求徐菊英:“还是让我死吧,我这样活着比死还难受啊!”徐菊英忍着泪,一次次温情地劝慰丈夫:“你死了,难道叫我守寡?让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父亲?惠忠,你不要再烦躁,你越烦躁,我的心越痛。人生厄运谁都难料,我们一起面对现实吧!你放心,不管有多难,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你!”
1987年12月16日,徐菊英在章镇医院顺产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婴。两个小生命的到来,给这个愁苦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和生机。徐菊英将双胞胎儿子抱到郑惠忠床前,郑惠忠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的心里有了希望,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徐菊英夫妇给双胞胎儿子取名为郑波、郑涛。
有了双胞胎儿子后,徐菊英更加忙碌了,常常是一边哄孩子,一边给丈夫端水喂饭、翻身擦背。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不是丈夫大小便弄脏了衣服,就是两个孩子哇哇大哭,把徐菊英折腾得心力交瘁。
一段时间下来,徐菊英眼圈发黑,头脑发晕,人一下子瘦了七八斤。她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与艰难。
含辛茹苦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不离不弃照顾丈夫养育儿子
丈夫瘫痪在床,一对双胞胎儿子要抚养,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扛起这个重担呢?旁人都替徐菊英捏着一把汗。有几个邻居悄悄劝说徐菊英另做打算,徐菊英淡淡一笑,说自己要对丈夫和儿子负责,不会抛下他们不管的。
1988年秋,一位亲戚偷偷为徐菊英介绍对象,还搬来徐菊英的母亲当说客。徐菊英冲母亲嚷道:“妈,你怎么这么糊涂,我如果抛弃惠忠再嫁人,那我还是人吗?”母亲见女儿态度如此坚决,只好一声不吭地走了。
为了挣钱养家,徐菊英重操旧业搞起了养殖。她请人在自家房屋旁搭起猪舍, 饲养 了3头母猪,20只白鹅。3头母猪到了下崽的时间,徐菊英叫来妹妹帮忙照顾双胞胎儿子,自己每天睡在猪棚里,亲自为母猪接生。母猪一年生产两窝,3头母猪产下65头仔猪,徐菊英有了850元收入,不由得喜上心头。
1989年3月,徐菊英承包了村里7亩责任田。农忙时节,她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床,先给丈夫换尿袋、翻身揉背,接着煮好早餐喂丈夫吃,然后侍弄好两个儿子。吃过早饭后,她带着两个儿子去上工,把他们放在田埂上,任他们自己玩闹,她边干活边照看。实在忙不过来时,不得不求助姑婆(丈夫的姑姑)帮她照看孩子,早上她把两个孩子抱过去,晚上再把他们接回家。
徐菊英就这样熬呀熬,熬过了一年又一年。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尽管她每天都很劳累,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双胞胎儿子上学后,徐菊英将家里的电话放在丈夫的床头,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电话机。她出门干活时,丈夫如有不适,就可以用手指或舌头吃力地点击电话机的免提和重拨键,她接到电话后便会快速赶回家。
郑惠忠的暴躁脾气有时仍会发作,这是长期卧床心烦意乱造成的。一天,徐菊英在田里干活回家有点晚了,郑惠忠板起脸孔指责妻子:“你只管干活,难道不顾我的死活?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面对丈夫的数落,委屈涌上徐菊英的心头,一串泪珠忍不住从眼角滑落,但她很快平静下来,擦干眼泪赔着笑脸说:“惠忠,你耐耐性子,是我的错!”接着,她赶快跑到厨房给丈夫做饭。
郑惠忠每次发过脾气,安静下来后都会向妻子道歉。他深感内疚,恨自己拖累了妻子,内心一直在痛苦地挣扎。一次,他突然对徐菊英说:“趁你还年轻,再嫁个人吧! ”徐菊英一听,直跺脚吼道:“你胡说什么! 再说,我不理你!”
1993年,徐菊英为了多挣钱,挤出时间参加了镇农业函授大学组织的培训班。学到技术后,她在承包的农田里种了4亩葡萄。剪枝、施肥、培土,徐菊英耗费了大量心血。她还不甘心,又种桑养蚕,桑树下饲养“三黄鸡”。徐菊英每天忙个不停,邻居们都说她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有时忙得实在抽不开身,徐菊英干脆用手推车把丈夫带到田间的草棚里,她好一边干活一边照顾。
长期的劳累使徐菊英疲惫不堪。一次,郑波、郑涛两兄弟放学到田间找妈妈,发现妈妈竟在“蚕宝宝”的床榻前席地睡着了,那布满老茧的双手还捏着桑叶,脸庞显得憔悴蜡黄。兄弟俩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下眼泪,轻轻地推醒了妈妈。
1996年3月,徐菊英兴奋地对丈夫说:“我们的老房子太破了,趁儿子还小,造新房吧!”“造新房,哪有钱啊?”丈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家里凑一点,不够我去借。”徐菊英语气很坚定。“菊英,真是难为你了!”郑惠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眼眶里溢出了泪水。不久,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徐菊英家的两间二层楼房建好了。房子封顶那天,徐菊英却累倒了,被人抬着住进了章镇医院。
23年艰辛付出感动世人,双胞胎大学生带给瘫痪丈夫欢颜
徐菊英用妻子的温情悉心照料瘫痪丈夫,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用深沉的母爱养育双胞胎儿子,使两个儿子健康长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辛苦,她从不叫苦喊累。
徐菊英的善良与坚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个儿子,郑波、郑涛从小就懂事。兄弟俩上学后,哥哥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弟弟是班长。在学习上他俩暗暗较劲,成绩都很优秀。每天放学回家,他们争着帮妈妈做事。农忙时,兄弟俩还会帮妈妈下田干农活。见两个儿子这样懂事、勤快,徐菊英感到十分欣慰。
双胞胎儿子是徐菊英的精神支柱,为了供两个儿子上学,徐菊英节约到了苛刻的程度,10年时间都没添过一件新衣。她把赚来的钱一分一厘地存起来,自己舍不得用一分钱。读初一那年,郑波获得上虞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名,郑涛物理考试夺得全市二等奖。徐菊英特别高兴,分别奖励两个儿子一件开司米套衫和一条新裤子,兄弟俩如获至宝。妈妈的艰辛和付出,郑波兄弟全部看在眼里,他们在疼惜妈妈之余,恨不能快快长大,帮妈妈减轻负担。
上初二时,郑波、郑涛的成绩突然连续下降,有时竟连作业都不完成。班主任老师迅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徐菊英,徐菊英沉着脸责问两个儿子:“你们的学习出了什么问题?”两个儿子眼泪汪汪地说,他们不想读书了,想帮妈妈干活挣钱。徐菊英火了,她第一次骂儿子:“你们这样没出息,这么不争气,让你们的爸爸知道,还不把他活活气死!”两个儿子含泪认了错,表示今后要专心学习。很快,他们的成绩又赶了上去。
2003年秋,徐菊英咬牙把两个儿子转学到上虞“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读初三。儿子入学前,徐菊英装上卖掉55只三黄鸡所得的600元钱,拉着两个儿子来到县城新华书店,给两个儿子每人买了一个复读机和一堆辅导书,只剩下3人回家的12元车费。
2004年夏,郑波、郑涛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维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但是,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供他们读书了。无奈之下,徐菊英准备向银行申请贷款。2004年8月10日,上虞市一家民营企业的陈老板了解到徐菊英家的困境,专程赶到徐菊英家,当场拿出郑波兄弟所需的第一学期的学杂费共8000元,徐菊英一家感激不已。
2007年高考,郑波、郑涛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郑波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郑涛被浙江大学录取。消息传来,整个山村沸腾了。徐菊英手捧两份大学录取 通知书 ,百感交集,激动的泪水流个不停。躺在床上的郑惠忠迫不及待地喊道:“快让我看看!”拿到两个儿子的录取通知书,他双手颤抖,热泪横流。
2009年12月,徐菊英被评为2009年度浙江省“感动浙江十大人物”。
2010年暑假,郑波、郑涛回到上虞老家,他们欢快地拥着妈妈,不约而同地吐露心声:“妈,我们大学 毕业 参加工作后,挣来的工资全部交给你,让你和爸爸过上好日子!”徐菊英饱经沧桑的脸上笑开了花,躺在床上的郑惠忠也开心得笑出了声。
如今,郑惠忠仍然瘫痪在床,徐菊英在悉心照顾丈夫的同时,依旧家里家外不停地劳作。虽然眼前的生活还是有些困顿,但徐菊英的心里是甜的,因为她觉得日子有奔头,幸福的生活离她越来越近……
经过磨难后成功的例子3:
贝多芬是世界着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 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 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着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