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适合表演的红色节目 寓意
适合表演的红色经典节目:《红色娘子军》《十送红军》《壹号机密》,寓意如下。
1.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娘子军》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影片。影片以海南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女兵为题材,以吴琼花由奴隶到共产军人的经历为题材,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写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与抗争中的成长过程。这是一本很好的红色小说,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起义。
2.情景剧《十送红军》。寻找红色回忆、演绎红色经典,是广大志愿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红色基因的基础。随着音乐声的响起,一支红军部队昂扬昂扬地登上了舞台,用江西赣南民谣的优美旋律,衬托着义工们的表演,抒发了根据地民众依依不舍的离别红军,歌颂了红军战士上前线,百姓们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体现出的军民鱼水的浓厚深情。
3.《壹号机密》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讲述了一群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在白色恐怖年代如何潜伏,为党坚守“壹号机密”的绝密档案。该剧没有战争场面,没有激战,但是在白色恐怖的大背景下,陈达炜作为共产党员,坚持自己的信念,勇于承担责任,捍卫党的重要文件。
Ⅱ 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暨研讨会,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暨研讨会,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这部儿童电影《闪亮的军号》也是对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真实写照,也讲述的是革命老战士对于小学生们的一种传承,小学生们接过红军战士所珍藏的军号是一种传承和弘扬,而这种红色基因是必须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所以传承中国精神、红军革命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作为时代的新人,传承老革命的红色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通过儿童电影的拍摄也将会对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启示,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也就是把这种照金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贯穿全影片,所以传达出来的思想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而作为青少年也需要真实的体会到红军的力量,这才能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
Ⅲ 30分钟左右的红色
30分钟左右的红色纪录片有《红之里》、《国歌往事》等。
1、《红之里》
“里”者,上海弄堂。上海里弄,多是石库门房子,石库门,又是上海典型民居。
从树德里到辅德里,红色里弄串起了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历程。从民厚南里到三曾里、甲秀里,青年毛泽东数次来到上海,党的领导人曾长期居住、工作在这些里弄里。这些红色里弄见证着革命领袖的理想信念、精神生活和个人魅力。从宝兴里到宝山里,上海的工人运动在这里风起云涌,它们见证着中国阶级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从恒吉里开始,上海的里弄见证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央机关和隐蔽战线的斗争,一代代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在里弄中迎接新时代的来临。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是党的红色基因、汩汩血脉。
享受和平与繁盛的人们也许难以想象,当下的幸福生活是由多少付出与牺牲换来的。红色主题纪录片中的故事,在当下依旧具有极强的教育启示意义,这也是它们的意义所在。
Ⅳ 红色经典电影有哪些
红色经典电影在弘扬红色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几代人都经历过这种教育和洗礼,红色基因和红色信念通过这种方式已经融入到人民群众的骨子里和灵魂深处。纪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砥砺我们的风骨和信念。红色经典电影列举如下:
1、地道战
2、小兵张嘎
3、闪闪的红星
4、上甘岭
5、英雄儿女
6、冰山上的来客
7、鸡毛信
8、铁道游击队
9、红色娘子军
10、渡江侦察记
11、八佰
12、建国大业
13、长征
14、战火中的芭蕾
15、我和我的祖国
16、建军大业
17、信仰者
18、捍卫者
19、智取威虎山
20、南京南京
Ⅳ 《闪亮的军号》曝全新预告,这部儿童电影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点
《闪亮的军号》这部儿童电影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将红色记忆传递下去,让大家了解到在革命老区的少年们在参加“小红军夏令营”之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红军们面对敌人、面对困难时的各种挑战,让他们可以在这样的夏令营之中获得成、获得锻炼。因此这部剧的看点也是非常的多,除了革命老区的展现之外,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价值也很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看点,又在教师节这样特殊的日子播放更加显得非同寻常了。因此非常值得大家们带孩子去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除了要对自己的老师表达感谢之情之外,还要真正的体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Ⅵ 最喜欢的还是《小兵张嘎》(品味红色经典(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战时期,一批少年英雄同父辈并肩作战。不少小英雄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歌曲和文学作品,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电影《小兵张嘎》中活泼淘气、机智果敢的少年嘎子,无疑是几代人心中的经典银幕形象。本期,我们邀请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原厂长江平和“00后”年轻演员王源,谈谈他们心中的小英雄嘎子。
――编 者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后来又从事电影工作,担任过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回眸半生,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儿童电影,还是年少时看过的电影《小兵张嘎》。
小时候,我一有空就钻进电影院,把早饭钱省下来买票,几次饿着肚子看《小兵张嘎》。到了夏天,人民公园露天放映,连着10天不换片。我和小伙伴们翻墙爬树,趴在草地上看《小兵张嘎》。看的次数多了,台词都能倒背如流。于是,记住了崔嵬和欧阳红樱两位导演,记住了影片中的“罗金保”张莹、“区队长”于绍康、“老钟叔”张平、“嘎子奶奶”李健、“房东大娘”黄素影、“老龟田”葛存壮、“伪军队长”管宗祥……
没想到,若干年后,我调到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合并组成的中影集团,有幸和葛存壮、管宗祥、黄素影、李健等前辈成了“忘年交”同事。从他们口中,我知道了《小兵张嘎》电影拍摄时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看上去就这么几场戏,下不下生活绝对不一样”
1962年,北影厂厂长汪洋听厂里着名导演、第一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崔嵬汇报,河北有个叫徐光耀的抗战小兵,将他在冀中平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小八路故事写了小说并编成电影剧本,取名《小兵张嘎》。这个题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时,北影厂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可汪洋厂长依然拍板:“勒紧裤腰带,也要给孩子们拍部好戏!”
汪洋、崔嵬当过八路军,打过日寇。崔导演说,不能轻易拔高人物,要通过一个战斗里成长的孩子来表现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他还说,嘎子要“嘎”,不要漂亮脸蛋,不能弱不禁风。
着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听说嘎子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小演员,便向崔嵬推荐了一个草原娃。这孩子和戏中的嘎子同年,他的妈妈乌兰是于蓝在延安时的战友。这个孩子没有表演经验,一进剧组,崔导就叫他光着膀子、赤着脚去村里体验生活,没过几天便晒得黑黝黝。崔嵬一看,乐了,嘎子这个角色立住了。
次日,崔导便决定,停拍两天,让孩子们去找老游击队队员和被日本侵略者迫害过的老乡,去听真实的故事。当孩子们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回来时,导演知道,这个安排起作用了。听了老乡们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小演员对角色的感觉越来越深刻。有场和伪军搏斗的戏,扮演嘎子的小演员带着满腔仇恨扑了上去,把扮演伪军的演员封顺老师咬脱了皮。
扮演房东大娘的黄素影,是1938年入党的老演员。多年后,她仍十分感慨:“看上去就这么几场戏,下不下生活绝对不一样!心里没有对敌人的恨、对老乡的爱,是演不好的。”
“拍这个戏,就是向人民群众请教和学习的过程”
如果说,少年时看《小兵张嘎》是被它的传奇故事所吸引,而当我自己成为导演后,每次重温《小兵张嘎》,都会被影片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而折服。
《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曾说,这部戏是白洋淀里无数“小嘎子”浴血奋战的缩影,也是当年八路军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写照。嘎子从毛头小子成长为八路军战士,离不开钟连长、罗金保这些共产党员的影响,离不开胖墩父子、杨大娘一家等乡亲的帮扶支持。
嘎子,无疑是中国儿童电影中非常鲜活、富有特色、很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当看到他藏手枪、堵烟囱、咬胖墩这些莽撞而幼稚的行为时,我们会为他的憨厚、倔强、顽皮而忍俊不禁,更会对这个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角色赞叹不已。影片里,观众看不见“神剧”的影子,闻不到“戏说”的味道,人物接地气,情节有看点。
在片中扮演伪军队长的中影老艺术家管宗祥老师介绍,拍戏时,他们自带铺盖,住在破庙里,反复向当地老乡讨教。扮演女卫生员的袁其励老师曾告诉我,他们“游击队员”无一例外地被导演赶到乡下,拍不拍戏都必须穿上剧中服装,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游泳、划船、打枪乃至采莲、抓鱼,一律不许化妆,每天要到太阳下把皮肤晒黑。汪洋厂长还曾说:“拍这个戏,就是向人民群众请教和学习的过程。希望大家记住那句歌词: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再看电影《小兵张嘎》,我一如既往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这部影片,讴歌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抗战精神,诠释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含义,实属一部令人难忘的红色经典作品。
Ⅶ 红堡垒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截至2021年11月,还没有确定上映时间。
《红堡垒》是由轩影盛世(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东明县微电影协会等联合出品的战争电影。
2021年4月14日,剧组开机仪式在东明县万豪酒店隆重举行。
该剧将在东明长兴集乡与沙窝镇完成取景,现在在东明县车卜镇进行外景枪战拍摄。目前,电影的整体进度已经拍摄完成70%左右。
剧情:
电影《红堡垒》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彰显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讲述先烈的故事,歌颂英雄们共赴国难、艰苦奋斗、坚定信念、无畏牺牲的精神,要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喜欢,激发出年轻人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爱党爱国的热忱。
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赓续着烈士精神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