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选择拍摄的角度
拍摄角度又称摄像角度、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指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形成的方向关系、高度关系和远近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作几何角度。除此之外,角度还有主观角度、客观角度和主客观角度之分,这是从心理上区分的,所以也叫做心理角度。拍摄角度,按方向关系可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前侧角度、后侧角度和背面角度等几种。
按高度关系分为平角度、稍俯、稍仰、大俯、大仰等几种,其中平角度和稍俯稍仰是常用角度。大俯大仰则属于两个特殊角度。选择确定拍摄角度,是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角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对画面主体的表现。(1)角度决定画面构图——角度变构图变,角度新构图新。(2)角度直接影响人物造型效果,角度的变化影响画面的光线效果和感情色彩。同一对象用不同角度拍摄可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表现力。(3)角度不仅是有力的造型元素,它还是摄像造型的表情元素。
拍摄角度用得恰当可以产生褒贬含义。研究拍摄角度的造型功能及艺术表现作用是摄像造型的重要课题。在影视作品的拍摄现场,导演、摄像师、美术师等主创人员总是反复观察、琢磨,认真选择能正确表达戏剧内容、场面调度的合适角度。对于拍摄角度的重要性,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这样写道:“方位和角度足以改变影片中画面的性质:振奋人心或富于魅力,或冷漠无情或充满幻想与浪漫主义色彩。角度和方位的处理对导演、摄影师的意义,犹如风格对于小说家,因为这正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个性的地方。”
‘贰’ 电影拍摄手法
1、麦格芬手法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是希区柯克最常用的一种电影表现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复仇者、《蝴蝶梦》中的丽贝卡、《迷魂记》中的玛德琳。有时又利用虚化的事件,比如《后窗》中的推销员谋杀案。
2、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包括室内设计和艺术涂料领域。
3、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2)电影经典拍摄角度扩展阅读:
立体电影拍摄技术特指用两台摄影机同时以一定间距和夹角来记录影像的方式。
立体特效可采用正投、背投,平面、环幕,主动、被动等多种实现方式。
目前大多数立体电影制作还停留在电脑三维的虚拟绘制状态,实拍因为两台摄影机云台的同步对焦,同步变焦,同步角度调整需要几个人同时同步作业,非常难以协调,这也是观众最终在电影荧幕上看立体效果时间长会导致双眼疲劳和难受的原因.此问题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后期剪辑时也可以校正。
‘叁’ 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什么角度
15种拍摄电影常用的镜头
按景别分:
特写(包括超特写):为了使观众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征。
中景:一般为半身像,为了体现人物正在进行的动作,比如使用某个物品,或人物肢体语言很重要。
远景(包括超远景):为了表现所有环境或表现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围等等。
视点镜头(POV):拍摄画面为角色的视角,为了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类似于第一视角的FPS游戏画面。
按人物数量分:
单人镜头(solo)
双人镜头
三人镜头
依此类推
按镜头角度分:
平视镜头(eye level):拍摄画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关系
仰角镜头:画面仰视,为了表现角色形象高大或占主导地位。这里的仰角镜头不一定指的是镜头是向上拍的,有时候也指的是画面中各个人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例如一个向下俯拍的镜头,但是画面中主体的空间位置要高于次要人物的空间位置,那么这个镜头也可以算是用来表现主角的高大。
俯视镜头(顶视镜头/鸟瞰/航拍):为了表现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环境。
斜角镜头:拍摄画面倾斜,为了使观众注意到画面的不平衡,表现某种意义的失调。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过肩镜头:拍摄画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现拍摄镜头是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最常见的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对话,这种时候经常采用过肩镜头。
跟随镜头:平移,镜头向左或向右移动。跟随主体移动。
摇臂镜头:镜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滑轨镜头:镜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变焦镜头:画面空间不变,只是画面拉近或拉远。
无规则运动镜头:镜头围绕一个主体不定向运动,一般可以增强画面的运动感,使画面更有张力,缺点是画面看起来有些混乱。例如《谍影重重》系列里面的动作戏就是无规则的运动镜头。
360°环拍:展示角色的同时,也全方位展示了环境。
‘肆’ 电影拍摄的角度一般有 种
电影拍摄的角度一般有(3)种。平视、俯视、仰视。
‘伍’ 摄影选取什么角度才会拍出最好的效果
那得看楼主需要拍什么内容了。
在影视摄影创作中,角度设置不应是随意的,应体现一种造型风格。
1.平摄
摄影(象)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平摄一般可以分为正面、侧面、斜面三种。
正面拍摄,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点)一致,构成正面拍摄。正面拍摄的镜头优点是:画面显得端庄,构图具有对称美。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其缺点是:立体感差,因此常常借助场面调度,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侧面拍摄,从与对象视平线成直角的方向拍摄,叫侧面拍摄。侧拍分为左侧和右侧。侧拍的特点有利于勾勒对象的侧面轮廓。
斜面拍摄,介于正面、侧面之间的拍摄角度为斜面拍摄。斜拍能够在一个画面内同时表现对象的两个侧面,给人以鲜明的立体感。斜拍是影视教材中最常见的拍摄角度。
2.仰摄
摄影(象)机从低处向上拍摄。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用它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由于透视关系,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因之发生变化,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影视教材中常用仰摄镜头,表示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或对某种对象的敬畏。
仰摄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一般表示人物的视点,以表现其晕眩、昏厥等精神状态。
3.俯摄
与仰摄相反,摄影(象)机由高处向下拍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俯摄镜头视野开阔,用来表现浩大的场景,有其独到之处。
从高角度拍摄,画面中的水平线升高,周围环境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而处于前景的物体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它被压近地面,变得矮小而压抑。用俯摄镜头表现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径,在影视片中是极为常见的。
4.顶摄
摄影(象)机拍摄方向与地面垂直。用顶角拍摄某些杂技节目或歌舞演出,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从通常人们根本无法达到的角度,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拍成构图精巧的画面。顶摄的作用还在于它改变了被摄对象的正常状态,把人与环境的空间位置,变成线条清晰的平面图案,从而使画面具有某种情趣和美感。
顶摄角度在电影电视中并不多见。
5.倒摄
电影摄影机内胶片经过片门时,以反方向运转进行拍摄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摄取的物体运动过程,以正方向运转放映,可以获得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反的效果。倒摄常用以拍摄惊险场面。在电视摄像中,也常用倒摄方法。
6.侧反拍摄
从被摄物的侧后方拍摄,叫侧反拍摄。这种摄法,人物几乎成为背影,面部呈现较少,可以产生奇妙的感觉。
‘陆’ 拍摄角度的选择,决定着影片的成功与否
在影视创作过程中,拍摄角度的选择就是确定拍摄的位置。角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画面造型效果的差异。不同的角度,往往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确定画面的拍摄角度是画面内容、各种构图因素综合物化的决定性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的物质手段主要包括影视动画的拍摄方向、拍摄高度等内容。
拍摄角度的运用,不是纯技术手段,其使用控制是以拍摄内容的总体要求为依据的。
正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正面角度最能够体现被摄对象的主要外部特征,把被摄对象的正面的全貌呈现在观众面前。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要清楚地观察一个物体,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之进行面对面的“视觉接触”,正面角度正是要起到这种一览无余的画面效果。
()
正面角度拍摄的画面可以充分展示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产生对称、均衡、平稳、庄重的效果。比如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上早朝时,就使用了正面角度来表现金殿的肃穆和皇权的威严。运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物,有利于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有利于展示人物身体正面的动作和体态,如果加上平角度和近景景别的配合,则可以表现画面内人物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产生一种参与感和亲切感。运用正面角度拍摄物体如建筑时,可以产生平静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突出建筑物的宏伟气势。
正面角度还可以展现一些有一定联系或差别的并列形象,形成对比和联想,引导观众进一步思索,从而表达画面以外的引申义,丰富画面的内涵。
正面角度拍摄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它突出横向线条,而这些线条与画幅边缘平行,使得画面缺少纵向的透视变化,没有构图的动势方向,因而显不出更多的空间和体积,显得呆板。而且,正面拍摄的物体透视感比较差,立体效果不甚明显,如果画面布局不合理的话,就有可能使被摄对象显得主次不分,平淡而无生气。
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侧方向,与被摄体正侧面成90°拍摄。这个角度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侧面特征,勾画被摄对象侧面轮廓形状。侧面角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从我国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的艺术造型中就可见一斑。皮影戏主要是通过侧面角度的造型来表现丰富的戏剧情节的。
()
侧面角度可以比较清楚地交代被摄对象的方向、方位。这是因为,运用侧面角度拍摄,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位于画面的一侧或在画面之外,从而使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侧面角度可以表现人物的轮廓,如果配合逆光,就会清晰地看到人物侧面的剪影。从审美效果而言,侧面的拍摄角度,蕴涵着一种潜在的动势,不仅可以表现其富有特征的侧面线条,而且可以表现其运动的美感和气势。
拍摄赛跑时,在赛程中途,多数时候需要从侧面拍摄运动员,这样不仅可以表现运动员之间因为速度的差异而造成的前后距离上的差距,更可以表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那种不断前进的动态与速度感。再比如,用侧面角度来拍摄呼啸而过的火车、汽车等具有非常明显动势的对象,可以造成强烈的震撼力。
侧面角度的不足,同样也是不利于展现立体空间的。
背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背面方向的角度。背面角度使电视画面所表现的视向与观众的视向一致,使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同一视线的主观效果。背面角度是一种较少采用的角度。其实,处理得好的话,这个角度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背面角度将被摄对象和他们所关注的事物放在同一个画面上加以表现,往往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因为人物背面面对镜头时,观众什么信息也得不到,也就积聚了越来越大的悬念。背面的拍摄角度是恐怖片里的常用手段。影片《闪灵》中,大段的背面、无人称视点的跟拍,将悬念与恐怖感逐步推进。在纪录片、新闻采访中,画框中采访者的背面镜头则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引导感(麦克·摩尔《科伦拜恩的保龄》)。也有的影片,在交代主要人物出场时,首先给一个背面角度的镜头,再切入正面角度,则会起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正面角度还未出现的时刻,给观众以强烈的期待。
用背面角度表现人物时,人物正面的面部表情不为观众所见,几乎没有什么画面表现力,而观众能看到的是被摄对象的姿态和动作,这成为画面的主要形象语言。
因此,在拍摄背面角度的画面时,要注意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轮廓,提炼出具有表现力的线条。
平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角度。平角度拍摄的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一般观察事物的情况很相似,合乎人们日常的观察视点和视觉习惯。
它所拍摄的画面在结构、透视、景物大小、对比度等方面与人眼观察所得大致相同,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可以用来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内心活动。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在《东京物语》中表现日本人日常家居生活时,有意识地把摄影机的机位放得更低,因为日本人的家居生活通常都是坐在榻榻米上交谈、吃饭、饮茶。小津放低机位,拍摄他的电影中的人物,从而取得了平视的角度。
在小律的电影中,平视的视角成为他个人叙事态度与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平和、更冷静。电影《外星人》在开始的地方有很好的水平视点镜头:一名男子正在跑步,在他腰上叮当作响的钥匙链正面地被呈现在观者面前,此镜头假设观者和片中的小男孩是一般的高度。这样的角度突出了影片的视点,将观众放在一个少年的世界观里面,同时,所选取的角度说明了这个道具的重要性。
拍摄平角度画面时,要重视对地平线这个构图因素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我们要避免画面中的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平均分割画面,造成整个画面构图呆板、单调、四平八稳等效果。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地平线分割画面,我们可以处理好前景,增强画面的透视效果;也可以利用山峦、树木、弯曲的小道等高低不平的构图要素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地平线的这种分割现象运用得当的话,如拍摄各种倒影,则可以收到画面上下对称的视觉效果。
俯角度又称“俯拍”,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俯视被摄对象的位置,主要用以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
俯角度的特点是:
(1)画内地平线明显升高,甚至落在幅外,有利于交代画内景物的层次、数量及分布情况,可以展现出完整的画面布局,显得宽广,气势宏伟;
(2)画面中竖向线条有向下透视集中的趋势,用广角镜头拍摄高大建筑物时,建筑物顶部与地面景色能够成远近景强烈的透视对比,有“配景缩小”的效果。用稍俯的角度拍摄人物时,因线条向下透视的缘故,可以使之略显清秀一些;
(3)拍摄环境与人的关系时,可以造成孤单、渺小、茫然、压抑的心理效应。
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但在拍摄人物近景时需掌握分寸,在较近的距离上过俯的角度,易造成透视变形。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当纳粹对犹太人展开惨绝人簧的大屠杀时,导演安排辛德勒夫妇骑马登上山坡,亲眼目睹了这场屠杀。辛德勒夫妇骑马登上山坡,看似偶然的行为,但正是因为高度的配合,使辛德勒获得了一种上帝一般的俯视众生的视角。影片中,辛德勒以满怀忧郁的、悲悯的目光,见证了犹太民族的苦难,而这构成了该片剧作结构的重要一环——因为辛德勒亲眼见证了纳粹的残忍和犹太民族的苦难,才促使他由一个只求自保、唯利是图的商人,转变为不顾个人利益、拯救犹太人的“圣人”。
仰角度又称“仰拍”,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仰视被摄对象的位置,既可用以拍摄空中景物,也可用于拍摄地上景物。
由于镜头低于被摄对象,产生从下往上、从低到高的视觉效果。仰角度拍摄时,摄像机在被摄对象的水平线以下,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画内地平线明显下降,甚至落在画幅之外,从而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将次要的物体、背景降于画面的下部,使画面显得洁净,富于写情意味。
拍摄人物时,产生崇高伟岸之感,还可使近景人物显得略为丰满;
拍摄建筑物则可产生巍蛾、雄伟的气势。用仰角度拍摄,画面中竖线条有向上方透视集中的趋势,产生上升感觉,用中、近景拍摄,若角度过仰,容易产生变形。在运用仰角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掌握好分寸。
仰角镜头又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与威力。仰角度拍摄还可以形成上下景物的对比、联系,可以深化主题,丰富画面内涵。
1.叙事作用
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更完美地刻画人物、叙述情节,能不能把场面表现好。如果需要展现运动中的人物,可以选择侧面。
《战舰波将金号》中,拍摄被枪杀的人民从台阶自上而下溃逃,使用后侧面的角度,对角线构图,表现人物的动势、场面的凌乱。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开始,拍摄“胖子”的出场,吕克·贝松选择的是俯视的角度,这样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他已经成为莱昂瞄准的“猎物”。同时,这一角度,与前一场中,镜头里出现的“胖子”的照片角度相一致,构成视觉上自然的衔接。总之,随着叙事的展开,选择最佳的角度,并且不断调整角度,对于完成叙事至关重要。
2.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
香港导演杜琪峰的影片《黑社会2》中,表现古天乐与尤勇的两个镜头,在拍摄角度上形成了微妙的对比。结合二人在剧中的身份、地位,仰视与俯视的拍摄角度的不同,正隐喻了双方的权力、力量的强弱对比。
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中,使用从地面向天花板仰拍的角度,营造了在那被天花板笼罩的空间中的压抑的氛围。同时,这样的角度,也是坐在戏剧舞台前排的观众观看舞台上的演员的视角。由于奥逊·威尔斯从戏剧和广播界进入电影界,舞台经验必然也会在视觉观念上影响到他的电影创作,而《公民凯恩》无论在摄影风格还是场面调度上,无不留下舞台艺术的痕迹。
‘柒’ 电影有哪些镜头手法
1、斜角镜头
斜角拍摄在电影中又称“德国式镜头”,顾名思义是稳定器倾斜拍摄,目的是让观看电影的观众注意到失调以及不平衡的画面。斜角镜头可以利用智云稳定器中的POV或者三维梦境功能轻松实现。
跟随镜头是指手持稳定器跟随主体移动拍摄的镜头,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跟随也可以随着主体的运动幅度有弧度地跟随拍摄;跟随镜头可以让观众尽可能多的感知画面中的空间和场景。
‘捌’ 导演电影拍摄技巧
导演电影拍摄技巧
一位好导演如何拍出好电影?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导演电影拍摄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平摄角度
平摄角度指机器的高度位置与被摄对象同等高度,对人物来讲摄像机高度位于肩部称为平摄角度,简称平角度。
平角度具有以下造型特点:
①由于机位处于人眼高度,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是一种纪实角度。
②垂直形态的对象能得到正常再现,水平线条则容易重叠。
③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
④适合拍摄图案、照片。
⑤平摄,前后景物容易重叠而看不出前后景及背景的景次关系,故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平 角度适合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不变形。
如果追求构图平稳,不要大的透视关系,用平角度拍摄最为合适。
2、俯角度(俯摄)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
(1)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关键是表现其多面关系。平面拍摄可以表现物体的正面侧 面二个面,俯角拍摄可以表现正、侧、顶三个面,从而增强了物体的立体感。
(2)俯角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俯角度离镜头近的景物降底,远处景物升高,从而展视了视野,增加了空间深度。比如列队行前进、车队的奔驰、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纵横线条的场景,大多采用俯角拍摄 ,其目的在于表现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绪。造成压抑的.气氛。根据规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绪,采用俯角处理,能使地面扩大,人 物变小,还可以使人物压缩变形,产生萎缩、矮低的视觉效果,造成一种情绪上的压迫感。
(4)俯角度用于拍摄人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征,也可以丑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标准镜头,稍俯的角度,可 使圆脸,高颧骨,胖脸型,得到适当拉长和校正,在肖像摄像中经常用这 种角度稍许改变人物的脸型。
(5)俯角度(俯摄)经常用于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摄战斗场面第一个镜头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摄远景画面, 用来确定敌我双方地理位置及双方的运动方向。
‘玖’ 电影镜头有哪儿种拍摄角度,给观众分别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观影效果
电影镜头分为仰拍、平视、俯拍三种拍摄角度。平视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正常视觉效果;仰拍会使被拍摄的对象在观众面前营造一种高大伟岸的视觉效果;俯拍让观众产生降落感并且会觉得被拍摄的对象渺小或者矮小、地位低下。
‘拾’ 张艺谋《温暖你》有哪些拍摄角度和拍摄手法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多数都是文学作品改拍的,在艺术化处理方面非常明显的,对他印象最深是《红高粱》作品,可以看出他拍摄电影的风格,他个人对电影的色彩迷恋和追求,尤其是对红色的偏爱,大红大绿,色彩鲜明,给人很强的视觉冲突。
拍摄角度有哪几种
平摄、仰摄、俯摄、顶摄、倒摄、侧反拍摄。
平摄:摄影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平摄一般可以分为正面、侧面、斜面三种。
仰摄:摄影(像)机从低处向上拍摄。
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用它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
在摄影人我们可以借鉴张艺谋导演在摄影上的大胆创新,不做褪色只是采用了低饱和度的拍摄方式,做到色彩鲜明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