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可以,你想更改哪一部电影的结局
当初在看《后来的我们》的时候是真的有一种非常迫切想要更改最后结局的冲动,真的很希望男主林见清能够和女主方小晓有一个幸福的大团圆结果。
而如果按照自己的设想结局的话那《后加的我们》就变成了一部非常大众化的偶像言情剧,男女主经过一些困难最终幸福结合的剧情真的太过普遍和套路化,完全没有了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价值。
‘贰’ 求助一部美国电影名字,男主参军后从政,发现记忆被修改过
谍网迷魂
在热烈的掌声中,挂满勋章战斗英雄,前海军陆战队上校本·马高(丹泽尔·华盛顿 饰)登上纽约扬克威小学的讲台。他最近经常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演讲和社交活动上,用熟练并且富有鼓动性地讲述自己在海湾战争的光荣经历:他的野战排如何遭到伏击,他的战友中士雷蒙德·萧(利夫·史列巴 饰)又是如何英勇地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整个连队的战士。
‘叁’ 难得的好制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战争片《南征北战》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还记得这句经典的台词吗,老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的李军长由于被我解放军围困,突围无望急切恳求同僚张军长赶紧向自己靠拢的情形。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片,深受人们的喜爱, 观众把《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一起称为“老三战”,《南征北战》则排在第一位。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抗日神剧的出现,人们对军事题材的电影纷纷吐槽,什么手撕鬼子,裤子里面藏手榴弹,影片里各种违反军事常识的画面,也实时出现,军人留着酷酷的发型,衣服永远那么干净笔挺,女兵战场上穿着裙子等等数不胜数,让观众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样是军事题材影片的《南征北战》,却为什么很少让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实, 该片取材于解放战争在华东战场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一个战例,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以后,为歼灭敌人,大踏步后退,向凤凰山转移,最后在凤凰山围歼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以及增援的张军长的部队。·当时的创作组深入当年参战部队进行深入采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后形成了剧本。
第二,影片创作团队强大,在军事题材的影片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当时《南征北战》是作为八一建军节献礼的唯一影片,导演成荫领命后很快组建了一支创作班子,《南征北战》最早的底本儿来自一部话剧,该话剧由沈西蒙创作,描写了莱芜战役前后的故事,以这部话剧为底本,顾宝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队作家通力合作,最后形成了电影《南征北战》的剧本,为了加大影片的真实性,影片还专门请来了军事学院的战役战术教授。
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曾指挥过华东战场的开国大将粟裕,亲自为导演的讲解了当年战场上的各种情形和变化。林彪和陈毅元帅也对剧本其中的一些台词进行了修改。可以说南征北战的创造团队有二位元帅和一位大将当顾问。是后来的影片所没有的待遇。
第三,为了显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药 ,为了早日完成拍摄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级有关部门给《南征北战》剧组调来了刚刚从抗美援朝前线撤下来的一个团的解放军,他们同时带来货真价实的各种武器,从机枪,到装甲车,从坦克到军用吉普车等。更真实的再现了战争的真实场面。
《南征北战》炸药用的是货真价实的TNT炸药,由于炸药威力极大,拍摄时剧组也是小心翼翼,结果战士们没有什么事毫发无损,倒是当兵多年且从未负伤的导演成荫,腿上崩了两个小窟窿。
第四注重细节 ,《南征北战》影片里面的军人不但真实参加过战争,就连道具都是真的,里面战士们扛枪的姿势,打枪的手势,走路及说话的语气很有军人的气势,都是相当标准的,不像现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机枪手的旁边都配备有副射手。这是很多影视剧忽略的一个场景。
第五,演员认真体验生活, 体验生活这个传统是一个优秀演员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为了饰演好程蝶衣这个角色,提前半年来到北京拜戏剧大师张曼玲为师,不仅学,还去剧院看其他演员表演,最后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虽然最后自己以一票之差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后拿了戛纳最高奖“金棕榈”大奖,这与张国荣的出色表演还是分不开的。
《南征北战》的导演也是让演员深入体验生活,扮演男一号高营长的冯喆,由于长得比较英俊潇洒,他就主动要求去军营,每天他都跟普通战士一样,摸爬滚打出操训练,把自己打磨得像一个战争年代的军人。其他几位扮演首长的陈戈,王力,汤化达也同样在军营体验着生活。
饰演反派张军长的项堃,他体验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寻找关于原型张灵甫及其他类似的国民党将领的相关材料,他打扫出一间小土房,利用拍摄间隙深仔细推敲人物,对每一个内心动作和外部动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许多,银幕上的形象却丰满了。
第六,群众甘愿奉献 ,《南征北战》是在山东沂蒙拍摄的,这里是革命老区。由于当时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戏,可是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野,果树,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换外景地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影片拍摄进度,就在导演为难的时候,这一位老农民过来说:“这些树是俺们家的。为了拍电影我捐出来了,哪棵树碍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难!”老大爷的诚恳把导演成荫和人们深深感动了,于是一个班一棵树,凡是电影镜头带着的就用手捋干净,带不着的一个树叶也不准动,战士们便开始了特殊的任务摘起了树叶。
影片拍摄时也有许多花絮,一些解放军战士不愿出演该片,因为很多战士一听说自己要演国民党士兵,立刻产生了对抗情绪,好在一位营长做工作,战士们最后高高兴兴的投入到拍摄中。在山东青州拍外景,当地群众们看到一队戴着钢盔、穿着美式皮靴的“国军”走来时,许多人气愤地朝这些“国军”扔起石头。
影片还流传了很多经典的话语,例如参谋长感叹“ 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李军长喊话求救“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军长向张军长求援,张军长安慰他喊道,“ 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 ”等等。
结束语,由于影片的经典,在1974年由导演成荫率领一批人员拍摄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战》,经典的东西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回忆。
‘肆’ 小说改编的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
豆瓣评分:电影9.6分 小说9.1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曾10项奥斯卡大奖提名,2项金球奖提名。
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于1994年9月23日正式上映。
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关于作者的代表作品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已介绍。
‘伍’ 电影院会放很久以前(两千年以前)的电影吗
有些经典电影会再特定的一些电影院上映!但是照目前的影院是不会做这种事情!因为看老电影的人很少!他们稳亏!除非一些电影做些修改重新上映!比如泰坦尼克号或者东邪西毒!都是重新做了些修改后重新上映!但是专门播老电影的影院应该是很少了!
‘陆’ 为什么老电影不能重映
首先,周星驰的电影是重映过的。而且就在不久之前,2014年10月。
《大话西游》修复重映,周星驰一分钱票房也拿不到。
其次,哪部影片能商业放映,是发行方、影院和观众的三方博弈的结果。在尚未有明确的可复制的盈利方式出现之前,老电影在影院重映,还是会很少见的。
就像一位专业的观众谈到《阿甘正传》重映时所说:“对于一部几十年前的电影,他们能做什么呢?我不认为IMAX能让它画质完美,它只是通过数字技术将其转制成巨幕格式而已。”
‘柒’ 老电影修复有哪两种方法
两种方式:“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
老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和存档的,可谓是脆弱娇嫩,对保存的温度湿度条件要求极高,一点点灰尘也会影响画面质量,更别提使用不当造成的巨大损伤。所以,老电影普遍是伤痕累累,常见的问题有:脏点、划痕、噪波、零斑、坏帧、闪烁等。
老电影的修复分为“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物理修复就是修复原始胶片,“数字修复”则借助计算机图像修复技术。将胶片转为磁带后,再存储为序列帧文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字化修复了,这也是电影频道的老片修复方式。
从修复的工艺和效率来说,数字修复听上去似乎比物理修复简单,但要让坐在高清屏幕前的观众有舒适的观影享受,修复工序也十分繁琐细致。
老电影修复的四个条件: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匠心。
一部老电影的修复,要经过影片素材整理—清洁—胶转数—画面修复—画面调色—修复—声画合成—修复质量鉴定等。
1、洁片为修复的基础,属于物理修复,需要利用清洁工具手工清除尘埃和污点,污垢严重时还得用上超声波洁片机。紧接着接片需要查看整盘胶片是否存在断开状况,如果有就要用专用胶水粘合。
2、胶转磁和自动修复都是机器完成。先将物理修复完成的胶片利用胶片扫描仪进行2K数字化,再利用软件自动修复,这一步能过滤掉70%到80%的脏点和霉斑。剩余的都得交给人工来修复。
3、所有步骤完成后,需要初审,挑出明显遗留的脏点和黑频缺帧问题。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复检查十余次,确定无明显硬伤后,在专业审片棚内进行终审,若发现瑕疵,还得返修。
‘捌’ 如何将老电影变成有色的
汗,黑白老电影你要改成彩色的???你把费穆的《小城之春》,黑泽明的《罗生门》《七武士》改成彩色试试看?估计影迷发烧友会说你变态。原因有三:
1,黑白能很好表现光影效果,彩色这点确实不如黑白的。而且黑泽明后期拍摄的电影像《乱》《天与地》都是彩色的。无论选用哪种导演都会根据色彩或者光线表现电影,改过来就失去了导演当时的表现手法。
2,只能改胶片,这个需要技术,普通人做不了。而且据我所知没有那部黑白电影被改成过彩色的,绝对没有!只有修复那些年代太久色彩不好的电影,所以叫“修复版”
3,给你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黑白能改成彩色的 ,而且改出来效果比黑白的确实好,那么卓别林的所有黑白电影早就被改成彩色的了,还用几十年后你提出来。你去市场找找卓别林的电影,看能不能找到一部黑白改成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