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电影是什么戏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是一出着名的古代喜剧作品,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景祐年间,杭州城里刘秉义和孙寡妇各有一双儿女。自小刘家的儿子刘璞就和孙家的女儿珠宜定了亲,刘秉义的女儿惠娘许给了裴九老的儿子裴政,孙寡妇的儿子孙玉郎另聘了徐雅的女儿文哥为妻。
转眼各家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刘璞却得了重病,吃了多少药总不见好转,刘秉义夫妻俩无计可施,就想出了瞒着孙家娶珠宜过门冲喜的主意。 孙寡妇得知真相时婚期已定,心中十分气恼,为了不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婚姻遭受不幸,孙寡妇让自己的儿子玉郎男扮女装上了花轿。 新婚之夜,新郎刘璞仍在病中,心虚的公公婆婆让自己的女儿惠娘陪“嫂嫂”安寝,结果玉郎和惠娘一见钟情,过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洞房花烛夜。冲喜之后,刘璞的病倒渐渐好了,孙寡妇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就叫玉郎偷偷的回家换珠宜回去。难舍难分的玉郎和惠娘抱头痛哭,终于被惠娘的母亲发现了真相,刘、孙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消息传到惠娘的婆家裴家耳中,裴九老大怒,一张状子把刘秉义告到了官府,刚巧刘秉义也来告孙寡妇,两人在衙门口相遇,一言不合动起手来,一直打到了乔太守跟前。乔太守听完两人陈述的案情,把刘、孙、裴、徐四家人都传唤到大堂上,调解一番之后,大笔一挥, 巧点鸳鸯,令三对鸳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该故事被改编为各种戏剧形式。现在“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作为俗语比喻做事糊涂,胡乱指挥等。
⑵ 乱点鸳鸯是什么意思
乱点鸳鸯
【解释】鸳鸯:鸟名,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合姻缘。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今日听在下说一桩意外姻缘的故事,唤做《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⑶ 乱点鸳鸯的介绍
乱点鸳鸯,中国成语名;鸳鸯:鸟名,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合姻缘。现也指领导者不尊重实际情况,强行令人配对组合的做法;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另有同名中国电影,国泰影业公司出品于1948年,包蕾编剧,陈铿然导演,王丹凤主演。
⑷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介绍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是1964年上映的香港电影,由罗臻、薛群执导。丁红,顾媚,金峰等人主演。改编自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孙玉郎与慧娘、裴政与徐文姑于庙中邂逅,一见钟情,暗中互换巾、扇定情,匆忙间却误递对象,致错配姻缘。玉姊珠姨与慧兄朴早有婚约,刘母因朴久病不愈,执意娶珠过门冲喜。玉不忍姊下嫁病夫,男扮女装代姊出嫁,与易钗而弁代兄拜堂的慧于新房重逢,二人得悉一切后结成真夫妇。刘、孙、徐、裴四家,互指对方骗婚闹上公堂,终由乔太守主持公道,令三对鸳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⑸ 一部老电影 好像是香港地,电视上名称“乱点鸳鸯”,
你说的这个是尔冬升主演的吧?应该叫《错点鸳鸯》哦……
剧情:推销员余小宝(尔冬升)与女友珍纳(左燕翎)早有白头之约,无奈珍纳为人刻薄刁蛮,视余为附属品;余好友阿旦(郑丹瑞)及众同事皆怂恿他向女友摊牌。而富家女金金(王小凤)与同学赵大豪(潘震伟)计划毕业后即结婚,谁知赵只顾应酬名女人及千金小姐。一日,余与珍纳、金与赵在同一酒廊,同告分手;余与金在这种偶然而尴尬之场合认识,同病相怜下,竟一时冲动立即注册结婚……
网络视频随便一搜就有的看了。
给你个网址试试吧: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5ODQzMjg=.html
别忘了给分哦!!!
⑹ 乱点鸳鸯的中国电影(1948)
出品:国泰影业公司
出品时间:1948年
导 演:陈铿然
编 剧:包蕾
主 演:王丹凤 严俊 周伯勋 周峰 束夷 菲毕 静芬丧夫后带着幼子与妹妹幼珍艰难度日。幼珍报考某公司,会计主任沈子华贪图其美貌而将幼珍录用。
子华是经理黄仲康外甥,与其女明珠有婚约,见了幼珍后便见异思迁。仲康老来无子,托人暗中物色没有子女的女人做姨太太。
静芬瞒着幼珍做了仲康的外室,将幼子交给幼珍照料。幼珍等职员联名要求加薪,仲康命子华调查主使人。
子华来幼珍家询问,不巧珍外出,只见到了幼子和男人的照片,以为幼珍已然成家,大失所望…… 陈铿然(1906~1958),广东潮州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陈铿然1925年创办友联,拍摄影片40余部,其中有中国最早用蜡盘配音的有声片《虞美人》。徐主演的《荒江女侠》,盛况空前,连拍14集。
民国21年,友联毁于日军炮火,两人入明星影片公司。在中共影响下,演导一批进步电影。
抗战爆发,陈任救亡演剧队第13队队长,徐为队员,赴前线慰问。后加盟艺华影片公司。民国29年迁港,次年至渝,入中国电影制片厂。
民国32年,以沉默抵制厂方组织的《中国之命运》学习讨论会,被除名。在周恩来关心下,赴成都加入中华剧艺社。抗战胜利后返沪,寓中正中路明德里(今延安中路545弄)15号,陈仍执导,徐退出影界。
解放后,陈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先执导,后从事创作,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影支部负责人。
在导演了纪录片《郝建秀工作法》和戏曲片《拾玉镯》后,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⑺ 一年曾出演九部影片,温锡莹是她的前夫 临终遗言我要演戏
提起老演员束夷,恐怕记住她名字的人不多,但是只要提起她主演和参演的一些影片,许多热心的影迷马上就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完全可以把她曾经的俏丽形象,与银幕上所扮演的千姿百态的各类角色对号入座的。虽说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外形条件的限制与当时大力提倡的“工农兵题材“所需要的形象相违背,昔日曾风光一时的束夷,一直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她也就无可奈何地从一线退居二、三线,为别人做起了绿叶,当年的国泰影业公司的第一女主角和“当家花旦”的光环逐渐暗淡下来……
束夷原名束翠娥,江苏丹阳人,1921年出生于商人家庭。她在儿童时代,就特别喜好文艺,这也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显现。17岁那年,她去了湖北沙市,加入抗日宣传队。后来沙市吃紧她到重庆。为了生活,从事过养蚕技术助理员和机关职员工作。不久,考入教育部实验演剧队,由此走上职业演员道路。1940年后,她到昆明,先后任华山剧团、大鹏剧社演员。抗战期间,她演出过《民族英杰》、《雷雨》、《日出》、《风雪夜归人》等20部话剧。抗战胜利后至1948年,她在中华剧艺社任演员,又演了不少话剧,其中在《风雪夜归人》饰演的四姨太太、《雷雨》中饰演的繁漪,得到观众很高的评价。
束夷从影始于1948年她到上海后,那时的束夷外形俏丽、气质摩登,一年间就成为国泰影片公司的“当家花旦”。她先后在国泰、大同和中制厂参拍了《兇手》《痴男怨女》《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十二小时奇迹》、《挤》、《几番风雨》、《残冬》《乱点鸳鸯》9部影片。影片中的女主角几乎都有她包揽,可以说1948年到1949年是电影界的“束夷年”。
新中国成立后,像束夷这样从旧 社会 过来外表较为妖冶擅长扮演交际花、大小姐、姨太太的女演员,在当时以工农兵题材统领天下的创作环境中,自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演员纷纷锤炼演技、向工农兵形象靠拢,许多演员凭借自己的努力转型成功。
其实,束夷也不甘寂寞,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磨炼自己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195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着名导演汤晓丹根据部队作家黎阳的小说《耿海林回家》改编成影片《胜利重逢》,汤晓丹导演慧眼识珠特意安排束夷与着名小生冯喆演对手戏,扮演男主角耿海林的妻子纪银杏,一个土生土长后来成长为村妇救会长的农村妇女形象。影片拍摄期间束夷边生活,边体验,铆足了劲摆脱了她身上的脂粉气,用实际证明自己一样可以演好农村妇女。
但是,随后束夷便昙花一现般在农村戏《谁是兇手》中扮演农村角色郭秀娥,在《宋景诗》从扮演巾帼女英雄夏三姑,在儿童片《兰兰和冬冬》中扮演妈妈,在反右题材片《大风浪里的小故事》之《新仇旧恨》中扮演顾秘书,还有《前方来信》中的刘桂英,虽然人物形象各异,但基本上是配合真正主角服务的次要角色。
但是,以上努力精心塑造的角色并没有得到有关领导的认可。当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由部队文艺团体直接专业,原上海私营电影厂演员和话剧界演员等编制会和,形成各自帮派,明争暗斗。而束夷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直接动摇了她在上影的地位。待到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她被调离上影,前往新成立的武汉电影制片厂。
与此同时,束夷的婚姻也出现了问题,在与同厂的知名演员温锡莹离婚以后,又与从部队转业干部张捷组成新的家庭,开赴新的工作岗位。
在上海的八年,束夷还上过几部戏,扮演过几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到了各方面条件所限制的小厂里,束夷几乎没有任何施展空间和发挥的余地,她只能任凭自己的大好时光白白蹉跎。
后来,束夷又被调到刚刚“开门”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可惜的是,珠影每年拍的影片屈指可数,极其有限,束夷来厂两年多仍被晾晒在一边,无人问津。倒是以前一同在上影工作过的着名导演王为一,在1963年特意挑选束夷在由他亲自执导的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中,出演了一个还算重要的角色--舞女韩师母。这部根据上海大公滑稽剧团演出的舞台戏改编而成的粤语方言喜剧片,大获成功,束夷的银幕形象连同影片一起远赴香港、东南亚和美国华人地区,尽显风光。
而在同一年,束夷有意外出演《逆风千里》一片,她在影片中仅有一次出场,十几个连贯镜头,却连演员表上都没有署名的一个国民党官太太。但是她的略带几分卖弄风骚的台词:“为了党国的利益,我愿献出我身上的一切一切”竟成了她在后来的运动中挨批受整的“罪证”之一。
束夷在劳动改造期间,饱受磨难,期初被关押在厂里的置景大车间。她的儿子利用送饭的机会,与她见面,后来孩子为了多找理由见妈妈,便把香烟送给看管束夷的造反派,这样孩子见妈妈的机会就多了些。后来,这些“牛鬼蛇神”被全部赶到英德茶山劳改农场,束夷和丈夫一时和孩子失去了联系。她的丈夫干着强体农活,终因体力不支、心情压抑,在1970年就因病过世,时年才40有余。束夷在这里整整待了七年时间,是同批关押人员解放最晚的一个。
1977年由邢吉田、陈鹰联合导演的描写广州环卫队工作生活的故事片《同志,感谢你》,是珠影拨乱反正后生产的第一批影片之一。束夷被指派扮演戏中一个思想落后,极力阻挠女儿参加清洁工的落后母亲、资本家出身的殷碧君。束夷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角色,同时给初次执导的邢吉田出了很多点子。邢吉田1981年导演《海外赤子》时再次邀束夷出演罗巧娘一角。同年束夷在王晓棠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翔》中,扮演主角蔡翩翩的母亲。
就在同年珠影厂着名导演林岚准备拍摄重点影片《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束夷非常希望能出演剧中的重要角色----很有性格、戏份很足的女特务丽丽小姐,为此专门去上海做了外形整容手术。可是,天不随人愿,最终的镜头出来的效果,实在是演员的年龄与剧中角色的差距太大,束夷才被迫改演伪警察局长严克飞的夫人玛瑞----又一个陪衬的大龙套角色。这部影片当年拷贝数量最多、票房收入最高,获得了1980年文化部表彰的优秀故事片之一。
完成《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之后,束夷被查出肺癌晚期。生性直爽的束夷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刚刚步入老年之时,竟会遭到这样的打击。回想自己从40岁到珠影整整20年时间,仅仅出演及其有限的几部影片。她对自己一生消耗的大好时光感到惋惜,她在弥留之际,向前来探望的厂领导,拼出全身力气发出最后的临终遗言:“我要演戏!”接着,她又用残存爱怜的眼光,望着陪伴在她身边的子女,断断续续地对厂领导说出了埋藏在自己里的多年愿望:“我要房子”如果说,束夷的前一句话,是对她自己空度岁月的而没有更多机会施展自己才华的不了之情,那么后一句,则是对改善常年累月与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一直居住在一房一厅斗室生活居住条件的渴望。
1982年6月8日,61岁的束夷带着无限的渴望和留恋,再也没有从病床上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