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了让人安静的电影
我很喜欢看电影,一部好的电影所带来的影响和书籍一样,有着持久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触动到你,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远远大于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电影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是通过影片中的故事带给我们新的思考,重新认识到自我,体会到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走进主人公的世界里,看到不一样的人生和活法,孤单的时候,看一些治愈系的电影,会感觉很温暖,带给你一种力量。
制作精良的电影总是每个细节都值得反复品位,以娓娓道来的口吻,展开细腻的剧情,是不想被人打扰,想一个人安静看完的。
之前有朋友问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当时大脑飞速运转,竟然一时答不出来,感觉太难抉择了,在豆瓣和网络上有很多推荐电影的话题,除了比较经典的电影,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今天想分享几部我特别衷爱的电影。
|完美陌生人(意大利)
经典台词:追逐星辰,莫似金鱼在缸中了此残生。
推荐理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简单的情节里包含生活哲学,温暖细腻的情感、充满哲理的语言,都弥漫着生活的气息;节奏缓慢却深刻,留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
电影是从一个十一岁小女帕洛玛的独白开始,她有着超脱同龄人的智慧和思想,她说:生命就如金鱼,看似自由游弋,却始终被束缚在透明的鱼缸里。为了不困在这鱼缸里,她决定自杀。自杀前,她要拍一部电影。
小女孩居住的公寓,有一位并不起眼的看门人荷妮,她是个身材臃肿、头发乱糟糟的女人。她不爱笑,她从不化妆常年寡居,她的房间有一整屋的书,常常独自坐在小房间里,一杯茶,一包黑巧克力,看一本书。如同刺猬,看似其貌不扬,孤僻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却也有它的优雅。
Ⅱ 《小森林》
学期末综合症又来了。堆积了零零碎碎的枯燥的时间,不想碰作业,不想复习。那就看点电影吧。如果和我一样,满满的颓废感和压抑感,建议看看舒缓的慢节奏电影,调整一下。之前刷了一些日本电影,评分最高的就是这部了。
↓↓↓↓
该电影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制作了四集,每集大概50分钟,公映版分为了两部合集,也就是夏秋篇和冬春篇,但其实讲的是一个连贯的故事。
讲述了自幼生长在日本东北地区农村小森的女主市子在逃离城市重回故居后的四季乡间生活。(小森是日本东北一个村子的一角)
小森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向城市靠拢,留下来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能离开也不愿离开,他们一辈子在小森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自己的双手换取大自然的馈赠。回到小森的年轻人并不多。市子,吉子和裕太都回到了小森,但是他们的目的却不同,裕太是回来面对他的人生,而市子回来是逃避她的人生。
市子原本在东京闯荡,但是无法适应城市的节奏,同居的男友也和她分手了,她选择了逃避。她回到了小森,一个人过着宁静的生活,在与母亲的回忆中重新接近母亲。
在小森的平静中劳作,一个人生活享受孤独,接近生活,接近自我。市子的日常就是各种种地,收获,采野果,然后就是各种吃。一道道美食的背后,母亲的味道逐渐清晰,她也明白了很多事情。
一年四季都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这是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但她却一直都在逃避,逃避现实。
市子虽然人在小森,可是她的心却是摇摆不定,她崇拜裕太,却又迟迟不敢面对,直到最后一切又成为过去。
生活不会为你停留,它会不断的继续,如果你还停留在一个个过去,那么又将会错过一个个现在。我们不能像市子一样犹豫逃避,该面对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就行了。没有什么是可以逃避得了的。
我喜欢小森的情调和温情。
就像裕太说的,外面的人说话做事充斥着空洞的虚假,而小森的人,以及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说的话言之有物。
吉子奶奶的葡萄和哈密瓜,野营地茂之先生的鳟鱼汤,吉子和邻居太太的糖煮板栗,都带着一份淳朴和温馨。
还有那些小森最可爱的人:
喜欢秀恩爱的吉子奶奶
野营地和蔼的茂之先生
送邮件的邮递员
唠家常的奶奶天团
……
他们使小森充满了生活的情调。城市太过冷漠,这样的温情或许只有小森才有吧。
电影的节奏很缓慢,很放松,大量的台词旁白,生活白描和场景特写,还有随便一截都是壁纸的美景。有种纪录片的既视感。
电影的主题就是"吃",准确来说是食物。整个系列电影围绕着小森的食物而展开,食物的选材,制作,储存,都用纪录片一样的方式完成,堪比舌尖上的日本!上图感受下。
能把电影拍成这样真的是很牛逼了,别的不敢说,起码导演和编剧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吸引我,我刚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亲切、真实。电影的背景音和场景特写都让我觉得真实。而让我感到很亲切,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童年和家乡。
像小森这样的生活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生活一直存在,不只是在日本。
同款通草果
电影里说的通草果,我们那儿叫八月瓜,还有着一首乡谣"八月瓜,七月开花九月扎(za 裂开的意思),十冬腊月空瓜瓜",讲的就是通草果,在七月开花结果,八月的时候成熟,九月就会开口,露出果肉,最后在十月份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空瓜瓜了。通草果有着很漂亮的粉红色和紫色,很容易在林子里找到,但是它们都缠在树上,所以采摘有点麻烦。而且喜欢它们的不只有人,山里的鸟儿和动物都很喜欢。小时候的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看树上的通草果,防止它们被鸟儿吃掉了。
背景音里的蝉鸣
绿油油的稻田
整齐码放的谷垛
……
我了解农村,所以我知道农村生活不等于木瓦房加黄土地,它有很多说不出来的特别。接触了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农村生活也很有情调,很文艺。
在我的小时候记忆里,爷爷会用竹子编各种东西,家里的背篓个个都是艺术品,爷爷就和那些玩画笔的一样,是个艺术家。村里教我下象棋的老夏,他是个有情调的农民,他懂博弈的艺术,他同病魔博弈,在几年前去世了。我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与每一个乡下女人一样,也没有诗意和情调,她只是个亲近土地的人,什么时候种地瓜薯仔,什么时候排掉稻田里的水,什么时候沤肥…她都知道,和市子的母亲一样,她们懂得生活的奥秘。
最后,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Ⅲ 说说《小森林》
这是一部食物与生活的电影。日本版分冬春和夏秋两部,韩国版就只是一部,适合吃货安安静静地看。食物不见得都喜欢,但是看着植物从土里一点点生长出来,开花结果最后被做成食物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是对生活对生命的尊重。
两部电影虽然不是一个国家拍的,但毕竟内容一样。女主对城市生活感到迷茫后回到乡下的村里,整个人回到了最原始的近乎自给自足的生活。原版日本拍的电影里女主家乡的名字叫做小森,这大概就是电影名字的来源了。
两个电影比较一下,韩版的感情戏更多,相比于日本原版的电影中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像很多韩剧惯用的感情路线都很清晰。亲情主线为支柱,爱情友情路线则比之日版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想主要说说韩版的那部。
关于电影主角,可能更多的是每一种带有生命的植物。从演员主角来说,颜值是没得说,演技也基本在线,柳俊烈一笑感觉整个人就化了,虽然有些造型算不上贼帅,但用萌丑帅萌丑帅的来形容不为过吧。
女主回乡一年,耕种、收获、吃。食物的制作过程以及女主的吃相让人感到心里很安宁,比网上泛滥的吃播真是好太多。天或欺人,地不欺农,四季变化,细心对待土地就会有土地的馈赠,“等到春天的时候全都会发芽”,人最原本的生活不就依赖于此么。
电影的亲情线是女主和女主母亲的,女主在烹饪食物的时候经常就会有小时在同一个屋子里女主母亲做食物的片段。食物将贯穿时间,将母女两人连接起来。许久未联系的母女因为一张薯仔面包的制作方法又变得亲近,这就是食物的魔法吧。
女主有两个一起长大的朋友。隐约的爱情线展现出来,主要的还是友情。女主刚回来的时候男主送来一只小狗。一句“带有温度的生命都能成为依靠”不知道温暖了多少人,给孤单的女主带来了陪伴。男主和女主有相似经历,男主经历城市的迷茫后回到了乡下,选择了田园生活。沉甸甸的苹果,看上去就酸酸甜甜的西红柿,这样的生活看起来也不错。女主回家后,三个朋友经常一起吃饭,有一段男主到女主家吃饭,经典台词又一度出现(图七到九)。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小微妙,瞬间的心里感受到的美好真是妙不可言,像是山泉一样凉柔。
女主还有一个女朋友,两人之间吵架和好也与食物有关。食物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满足人的味蕾和胃,更与人的内心,人的精神相联系了,这是食物给人的另一种感动。
电影的结局女主处理好了在城市的生活,最后准备回到乡下的家里长住了,关于女主母亲和女主与男主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表明,但也给了提示,结局温和。
整部电影画风清凉,美到呼吸一口都好像能感受到那种清新的空气。画面更像是动漫里的场景,美感真是不用说。适合找个安静的午后看,挖着冰镇西瓜,或者就着什么凉快的水果看这部电影。电影很下水果,水果也很下电影。
Ⅳ 小森林 | 走进小森过四季
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电影和电视剧每天都在上新,商业电影、网络流量剧早已泛滥成灾,能让我看第二遍的寥寥无几。尽管如此,总有那么几部会戳中内心,可以看了一遍又一遍。
最近又刷了一遍《小森林》(注:艺术和美无国界,咱只说电影,有情结者勿喷),该系列电影分《夏秋篇》和《冬春篇》两部,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市子从东京回到妈妈的房子里,住在一个叫小森的小镇上,过着一年四季的简单生活。
如果有看过的小伙伴,就一定知道这不是一部传统模式的电影,因为它没有故事,连台词都是少之又少,有的只是四季分明和静静流淌着的日子。
夏天的绿、秋天的雨、冬天的雪和春天的樱,再配上市子从自然界中获得美食的满足,很美,很平淡。住在小森的人们,勤劳、质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没有纷争,更没有霓虹。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季节的变换,市子每天都在忙碌着。泥土中,森林里,河边,树上,市子回想起妈妈的经验,用她的双手获得大自然的馈赠,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简单、甚至原始的食物。
除了市子,能有机会分享这些食物的还有2个人,那就是同住小森的市子的朋友,纪子和裕太。让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那位男生裕太。
用市子的话说,她留在小森,是因为无法适应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是一种对恐惧的逃离;而裕太呢?会肩负起修缮学校的责任,是真心爱着小森,爱着这里的生活,他就是小森,纯净而美好,坚定的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市子再次离开小森前,裕太对她说:“我一直很佩服你独自一个人,却努力地生活。但其实总让人感觉到,对最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自我欺骗,却用‘努力’这块幌子遮掩一切。你难道不是在逃避吗?”
市子最终勇敢地离开了小森,去面对她的恐惧,因为她觉得若她不是因为真心喜欢而留下便是对小森的亵渎。
在电影的结尾,裕太和纪子相爱结婚,且育有一子。而市子也在5年后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归了小森生活,这时的市子笑容依然平静无波,但就是让人觉得不同,眼神中退却了彷徨,从容自信。
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可以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
这是一部纯净的电影,可以洗涤都市人生的浮躁。
与我们精致的饮食文化比较起来,市子做的那些应季而生的食物实在太过粗糙,无法引起我很好吃的感知,但是看着看着,你会有强烈的想要动手烹饪的欲望。市子妈妈说:做菜能看出人心。
我已深入其中,多希望我也是小森的一员,那我一定立即冲进那片多彩的田野,跟着市子穿过四季,找寻自我。
裕太的那席话对于我同样如雷贯耳,谁的心中没有恐惧?哪个都市人不是透支着自己在忙碌?
但是,如果你没有坚定的内心,不管你在做什么,你也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
PS:女主靓照
附赠一张
Ⅳ 治愈系电影《小森林》里面都有哪些人生建议
电影中的经典对白非常少,影片全过程好像也仅仅在清静的叙述着一个女生为了更好地自力更生的生活在田里田间繁忙着。
《小森林》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KebBplq3DYR5gwt5BXSUyg
提取码:a2q6
平凡女孩市子(桥本爱饰)自幼生长在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村庄小森。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为青山绿水所环绕,俨然一个幽静怡然的世外桃源。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经营渺小却舒适的生活,与世无争。市子曾经前往东京闯荡,只不过她终究无法适应都市快节奏的步伐。
Ⅵ 思维导图看电影《小森林》分享
我的微信社群上的一次电影分享,以下为文字记录,留作纪念。
#小森林(夏/秋),小森林(冬/春)
大家好,我是光卿。很高兴有这次机会来做思维导图看电影的分享。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日本的一部影片,名为《小森林》。
#我为什么看这部电影
《小森林》这部电影是单位同事推荐给我的,她比较了解我的喜好。我从她对电影的描述中也感觉到这是一部至少不会差的电影。她和我讲里面有对大城市生活的迷茫,有乡村美景,有用心做的每一顿饭,也有不安定,有对自我的怀疑……我也是从小地方来到北京这个大帝都的,预感到这是一部能从中找到很多情感共鸣的影片。
#电影基本信息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森淳一,据我查到的有限资料,《小森林》是其目前评分最高的作品。主演:桥本爱,96年出生的模特+演员。上映时间夏秋篇是2014年8月,冬春篇是2015年2月。豆瓣评分很高,8.9,10万人次以上的评价。
#小森是个什么地方?
电影中夏秋冬春每个季节的开篇都是上面这么一段话。和实际中的拍摄地是是完全相符的,实地是在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奥州巿。夏天非常闷热,冬天是大雪纷山,没Wi-Fi,没3G,条件恶劣,生活艰苦,和国内绝大多数山村一样,年轻人流失非常严重。
#故事梗概
故事很简单,主人公叫市子,自幼生长在一个叫小森的小山村,成人后便去了大城市,但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遇到一些障碍,就逃回了老家,这个时候家里唯一的亲人妈妈也已经是不告而别,她开始一个人过起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种菜、收菜、做菜的农耕生活。看起来生活简单美好,和谐静谧,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市子内心并不安定的,她是带着恐惧逃回到小森的,她并不甘心,并且对妈妈的不告而别也难以释怀。
美食和美景可以治愈一切伤痕吧,市子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回忆起儿时和妈妈的相处的时光,凭着记忆做着妈妈做过的菜,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就这样慢慢地在内心与妈妈达成和解。也与自己达成和解。也终于,她鼓起勇气再次回到逃离的大城市,去直面问题。五年后。她带着内心的安定,带着选择,还带着额外的收获-找到了可终身相伴的爱人,重新回到小森。自此她终于可以真正安定地在小森生活下去了。
这部电影画面很美。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很写意,给人一种”孤寂“的美。说实话,有时候孤寂到让我都感觉到有点害怕。
#舌尖上的日本?
这部电影中有近30道菜的制作。因此有人把这部影片类比《舌尖上的中国》,称作《舌尖上的日本》,但我不认同,虽然美食都是重头戏,但舌尖上的中国毕竟只是一部纪录片,做的只是一个收录整理的工作。《小森林》却是剧情片,故事性虽不强,却有浓郁的情感表达,有对现实的表达,是一部有态度的电影。里面的美食真的是唤起我很多回忆,比如蹲在田里吃西红柿,比如上山挖蕨菜,每顿饭前的“我开动啦”,那种对食物尊重的态度,都能带给人一丝感动。
#走心台词
这些台词真的句句都很走心,深有共鸣。
#关于配音和音乐
这部电影配音和音乐都很美。可以在安静的时候慢慢去品味,有森林中雨滴淅淅沥沥的声音、骑行中自行车链条的沙沙声、烧柴火的霹雳声,稻田里马蝇的嗡嗡声,有各种各样细微的声音,会让人有种想去触摸大自然的冲动。
还有背景音乐很多,基本每一道美食都配有背景音乐,都是出自自宫内优里之手。很清新、治愈、安静。每个季节结束都有一首片尾曲,名为春、夏、秋、冬,都值得一听,下面分享一首我最喜欢的背景音乐,是一开头女主骑着自行车穿越小森的背景音乐。
http://h.xiami.com/song.html?id=1770491807&f=&from=singlemessage&disabled=
#观影感悟
关于大城市和小乡村——
我不知道大家见过的国内最美的山村是哪里?我去过山西的、河北的、江苏的、浙江的、福建的山村,自然条件的原因,江浙的、福建的都很美,福建是我老公的老家,待的时间最长,最有感触。我老公的老家是福建漳州丘陵山区的小乡村,虽然没有电影中的山村更原生态,但同样非常美丽。和电影中一样,清晨山上会有水蒸气倾注,整个村落都是雾气腾腾。我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出去晨跑,绕着村子跑一周,然后去串串门,喝茶聊天,中午就去屋前菜地摘菜、洗菜、做饭。饭后去屋后摘杨桃摘甘蔗,山上摘野菜,果园摘芭乐,鱼塘里钓鱼。晚上沙地里烤鸭蛋、烤地瓜。很美好很享受。
但是另一面,这里没什么就业机会,除了过年平常村子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年轻人基本都在厦门打工。我和我老公也只是计划到退休年龄后回去养老。
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像电影中的市子一样过乡村生活。但是乡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艰难。没有一颗真正宁静的心,没有对欲望的掌控力,没有足够的自律性,对于年轻人乡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难适应。
我很喜欢我看到的一句影评,乡村生活不应该是无奈之下对生活的妥协,而应该是一种可选择的人生。我很认同这句话。希望我们哪天回到了乡村,真的是因为是我们想要这样的生活。
#谈谈对“思维导图看电影”作业的感受。
在老大布置作业前刚看完这部电影,作图时才发现很多方面没注意到,尤其是电影配乐,脑子里一片空白。还有台词,也没有记忆。电影太长又不想看第二遍,所以为了完成导图看了几篇精彩影评。没想到这次被投票选中,为了完成分享,把这部电影重过了一遍。带着问题看电影。对画面、配音、台词都格外关注。思考多了,感触也多,收获也更多。影片中有句话是“做菜能看出人心”,其实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做什么,都能看出人心。人生的精髓是什么呢,或许正如这部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吧,珍惜平常人生、爱惜食物和日常。
最后想分享一首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的松尾芭蕉的经典俳句,“古老池塘啊,一只蛙蓦然跳入,池水的声音。”这句俳句在日本是家喻户晓,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很典型的日本风,能看出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的地域文化,日本的审美取向。就像一首日本的短诗。
#我的提问,你心中的最美乡村是哪里?
#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Ⅶ 电影《小森林夏秋篇》赏析
开篇是一个座落在山谷里的小村庄,山谷上空被乳白色的湿气笼罩着,像仙境一样。
主人公旁白:逮着连绵阴雨中放晴的空隙,从山口往下看,小森好似沉睡在蒸气下,土壤里的水蒸气,争先恐后地要散发出来。小森地处盆地底部,山里的水蒸气不断地涌入这里,湿度随之也不停升高.....于是,一个被绿色的田野包围着的郁郁葱葱的小村庄出现在眼前,安宁、祥和、与世无争。
影片由一幅幅美丽如诗的乡村生活画面组成。人物很少,台词也少,大多数是主人公在田里劳作,在家里做各种食物,以及大量的旁白。于是,影片有了一种其它电影没有的宁静气息。
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冬天储藏,遵循四季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有些像摩西奶奶的画,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
影片的每一句台词都富于哲理,符合一贯的日式审美——素、简,却耐人寻味。是主人公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在寂静和努力中,慢慢地重新领悟生活的意义,返璞归真的生存感悟。
“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慢慢腐烂,拼命长大结果,到头来却付之东流。——把你们做成果酱吧。”
“做菜能看出人心——现在就是我的心的颜色吗?”
“幼年时代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幼年体验非常重要。”
记得小时候,一到秋天,外婆把还没成熟的红豆荚采回来,用稻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放在饭锅上蒸熟,那是我们饭后的零食,嫩、香、新鲜。或者把红豆剥出来,煮红豆饭。那种天然的食物的香气,我能多吃两碗饭。剥下来的豆荚外壳,外婆编成小螃蟹,一只一只爬在桌子上,极其有趣。
霜降后微凉的早晨,邻居家捧着一碗新鲜红豆煮的汤在喝,热气从古朴的粗磁大碗中氤氲上来,那是一种特别温暖而美味的幸福。
这些,是属于童年的记忆,再难忘怀。
清晨,市子走过空无一人的田野,她说:“稻子会听着人的脚步声长大。”稻田里的水快流干了,她蹲在田埂上,侧耳倾听。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她走过去,发现鼹鼠把田埂钻了一个洞,她伸出脚把洞给踩实了。
夏日夜晚,她独自坐在灯下看书。屋外不停有不速之客冲着灯光过来:蛾子、独角仙、萤火虫...
在采胡荼子时她说:“我是乡下姑娘,能比的只有体力,可是他能抓到,自己却抓不到,觉得好不甘心。”
这些是独属于电影的美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却摒弃了生活的琐碎和辛苦。就像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现实生活却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Ⅷ 电影《小森林冬春篇》赏析
先来一组电影片段和台词:
冬,雪地行走
白云飘过,洒下阳光,树枝头上的积雪便会狠狠坠下;当阳光被白云遮挡,白雪就依旧匍匐枝头。
阳光遍布。都是因为没能好好地面对,我才回到小森的,真傻啊。算了,得去铲雪了。
冬,乡村会议
那些年里,其实他们做的不止这些:种植数十种的蔬菜、谷物,并将其加工以便食用,做家务,养育子女,去山中或城里工作,为冬存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冬,读妈妈的信
那天暴风雪与春日的阳光交替而至,令人应接不暇。天空被蓝天和乌云一分为二,和我一样。
春,佑太帮忙修理门灯
“……不过节节草还真是杂草啊,不管怎么割也没个完,根也除不尽。”
“话虽这么说,给它们创造生长环境的还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只知道开林垦荒,在这之前的绳文时代(是日本石器时代后期,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时期),基本没有适合节节草生长的自然环境,现在说它是杂草,当时可能是珍贵的食材,作为宣告春天来临的大自然珍贵,远古时期的祖先们一定很珍惜它们的来之不易。有句话好像是‘大地微弱圣灵,刚毅朝向天际’什么的来着。”
春,妈妈来信的内容
妈妈在信里写道: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但是每次,积累下经验。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再是原点。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旋”。从某一个角度看,放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其实,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如果是那样也还好。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有不同,或上或下或横着延伸出去,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点。
市子自己种的白萝卜,收获了,切成块串好,一串串挂在屋檐下,做成冻萝卜。春天的时候煮一锅冻萝卜汤,喝一口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下雪天,村民们都聚在一起打年糕。小孩子去雪堆里扒纳豆回来煮纳豆汤。纳豆是把黄豆煮熟放在稻草把子里,埋在雪地里让黄豆通过枯草杆菌发酵制成的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在我们家乡,村里的妇女会做霉酱豆,跟纳豆的过程有点相似。把黄豆煮熟,晾干,用稻草盖上,放在阴凉通风处发酵长霉。等黄豆上长出一层漂亮的浅灰绿的霉菌丝,就拿出去在太阳下晒干至黄豆变成灰黑色,密封保存。吃的时候加开水蒸煮至熟,放点麻油、生抽、白糖,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鲜味,用来配粥配饭都可以。但是这个会做的人不多,所以不能量产普及,市场上也买不到,属于小众的纯手工制作绿色食品。
下雪天,市子和纪子坐在炉子边烤红薯。用锡纸将红薯一个个包好,放进炉膛里烤熟。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吃烤红薯,扒开红色的外皮,是黄心的肉,微微冒着热气,温暖了整个冬天。
看着市子收红豆,晒红豆,挑红豆——挑选特别大的留着来年做种。其余的晒干后放在储物罐里。看着她做红豆包,做成圆的,上锅直接蒸熟了就是红豆包;压扁了放进烤炉,烤出来就是红豆酥饼;压成薄饼放平底锅煎至两面金黄,就是红豆煎饼……
红豆真是神奇的食物。还可以做成红豆饭、红豆粥、红豆汤、豆沙、豆沙包、豆沙汤圆、豆沙春卷……
因为热爱生活,所以,简单的食物也能变幻出魔法。
萝卜、红薯、红豆、薯仔这样的食物,总能让人感觉满足。
《小森林》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默默地展现出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Ⅸ 关于电影经典台词的句子 值得记住的经典电影台词有哪些
1、你可以比之前的你更像自己,你值得拥有你想要的一切。——《爱你,西蒙》
2、现在你充满了悲伤、痛苦,别让这些痛苦消失,也别丧失你感受到的快乐。——《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3、你会开始思考其他的事情,会挂念一个和你过去毫无交集的人,一个只属于你的人。那时你就会明白,这就是你的安生之地。——《布鲁克林》
4、大家总是说,抓住那一刻,我不知道,我倒是有相反的感觉。就好像,是这一刻抓住了我们。——《少年时代》
5、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有想要珍惜的东西,这事儿好笑吗?——《闪光少女》
6、过得折腾一点,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实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是会辛苦的。——《七月与安生》
7、活着会痛,活着会恨,活着就要每天想着怎样活得更好。——《踏雪寻梅》
8、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再是原点,不应该叫“圆圈”,而是“螺旋”。——《小森林·冬春篇》
9、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
10、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就是在寻找你。——《冥端绪》
11、致有过梦的人,哪怕他们看似愚蠢;致受过伤的心,犯过的错,都如过往烟云。——《爱乐之城》
12、从我记事起,我就对天上的星星无比着迷。你知道让我最惊喜的是什么吗?不是遇见了外星人,而是遇见了你。——《降临》
Ⅹ 看电影《小森林》,人喜欢的事物大抵和心境有关
前段时间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小森林》,女主角市子由于无法融入喧嚣吵闹的大城市,便选择回到自幼生长的老家,和当地人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尽管所有的惊喜来源于食物的生长,所有的感恩来源于食物的本味。
“我不在小森的时候,奶奶每年也都插稻割秧捡核桃吗?”
“是啊,小市没出生时就一直就这样,年年都这样,年年都这样。”
生活原本有太多的相似,周而复始,冬天一结束就要开始准备下个冬天的食材,习惯了重复,也就安于平淡了,对于惊喜也会波澜不惊。
只因喜欢,便乐于沉溺和享受。
如果是早几年的心境,必定静不下心来观看这部平淡绵延的电影,除了画面唯美,会觉得情节无聊无趣。
谁年少时不爱折腾?总觉得自己能蹦跶出什么来,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一股不服气的劲儿,总认为世界那么大早晚会遇到伯乐。
那时候羡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调调,总觉得这样的状态很酷,有种侠客握剑的情怀,不惹上点江湖纷争便是白活一朝,不功成名就绝不避世隐居,让谁也找不到。
现在,反而想让生活平静下来,不过几年的光景,已觉得折腾是一件很累的事。是青春太匆匆,还是成熟得太快?
迫不及待想要稳定下来,急切寻找一种安全感,如果现世仍有江湖,即便落拓无名,也想寻一处世外桃源,过着采菊东篱的日子,这样淡淡的,岁月静好。
很多人说欣赏不来侯孝贤的电影,节奏太缓慢,可以10分钟没有台词,可是年龄稍大一些的朋友反而偏爱。
正如那句话: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或许电影也是如此,人喜欢的事物大抵和心境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