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由着名歌唱家谁演唱的
《我的祖国》是由郭兰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歌曲,于1959年录音。收录于中国唱片集团公司1984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着名歌唱家郭兰英独唱选》中。
作为电影插曲《我的祖国》通过对祖国的热爱,深刻而了无痕迹地揭示了志愿军将士不畏艰苦浴血奋战的思想基础。而那优美明朗的格调恰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影片节奏的张弛。
(1)中国唱片上的老电影歌曲扩展阅读:
该曲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分节歌,A段写景、言事,B段为副歌,抒情。“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语言平淡朴直,然而“平中见奇”,“朴中见色”,耐人寻味。一个“宽”字,写尽了河深景阔风平浪静之状,奠定了开阔和平的基调。
大河浪宽,风吹稻花,艄公号子,船上白帆,四句景语,写遍形、嗅、声、色,和着甜美舒缓的旋律,描绘出一幅柔和、恬静、优美而生机勃勃的水乡图画。随客观景物的层层展现,主观情感渐渐活跃,以“我家就在岸上住”为转折,描绘转向倾诉,“听惯了……”“看惯了……”表达出惬意陶醉的情怀。
与之相应,曲调先作上行,后转低回,“船”字忽转下属调,色彩迥异,婉转曲折,曲尽情态。惬意生挚爱,陶醉而觉自豪,对生息故土强烈的爱不再是景语所能包蕴、曼歌所能传达。
于是,副歌采用激越的合唱,直抒胸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热情、昂扬。第二段通过“姑娘”、“小伙”写青春的力量;第三段以警句“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表现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这样,从不同侧面塑造了祖国的完整形象。
2.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
歌曲原唱:电通公司歌唱队
填 词:田汉
谱 曲: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
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2)中国唱片上的老电影歌曲扩展阅读: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写的田汉的一首歌,是电影的主题曲《风云儿女》,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国家危机诞生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激励中国人民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35年5月9日,这首歌的第一个版本录制在EMI的录音室。 1951年,为了满足国歌的需要,人民录音室录制并录制了由黄铜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糙编码专辑。 1959年,中国录音厂录制并出版了一整套标准的国歌专辑,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1978年,一张集体歌词专辑发行。 1983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在恢复原话之后录制并出版了标准的国歌专辑。
创作经历:
电影《风云儿女》上一次拍摄完成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未确定歌曲的标题,而聂耳从日本发回的歌词名称只写了三个字“去游行”。作为电影的投资者《风云儿女》,朱庆余将军在“三月”这三个词的前面添加了“志愿军”,并将歌曲命名为“志愿者的三月”。
3. 港台歌曲经典老歌
港台歌曲经典老歌:
1、《再回首》
《再回首》是由陈乐融作词、卢冠廷作曲、姜育恒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姜育恒1989年6月1日发行的专辑《多年以后·再回首》中。1990年,该曲在全国十大金曲评选上获得“十大金曲”。
2、《风继续吹》
《风继续吹》是由郑国江作词,宇崎龙童作曲,张国荣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张国荣1983年5月1日发行的同名专辑《风继续吹》中,该曲是电影《纵横四海》的主题曲。
3、《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是中国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由黄家驹作词、作曲,Beyond、梁邦彦共同编曲,收录在Beyond1993年5月14日由华纳唱片发行的粤语专辑《乐与怒》中。
4、《朋友》
《朋友》是谭咏麟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由向雪怀作词,芹泽广明作曲,卢东尼编曲,收录在谭咏麟1985年12月12日由环球唱片发行的粤语专辑《暴风女神Lorelei》中。该曲是电影《龙兄虎弟》的插曲。
5、《吻别》
《吻别》是中国香港男歌手张学友的第五张普通话专辑,发行于1993年3月5日,共收录10首歌曲,专辑制作人由殷文琦担任。1993年,《吻别》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同年,该专辑获得叱咤全球华语唱片销量冠军,第五届台湾金曲奖龙虎榜年度销售第一名,新加坡醉心金曲奖最受欢迎大碟等奖项。
6、《女人花》
《女人花》是中国香港女歌手梅艳芳演唱的一首歌曲,亦是其代表作之一,由李安修填词,陈耀川谱曲,收录在梅艳芳1997年发行的专辑《女人花》中,同时也是电视剧《东方母亲》的主题曲。
7、《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是老狼1994年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1994年4月2日发行的专辑《校园民谣1》中。1995年,这首歌曲获得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评选最喜爱节目金奖”。
8、《一路上有你》
《一路上有你》是张学友演唱的歌曲,由谢明训作词,片山圭司作曲,收录于张学友1993年3月5日发行的专辑《吻别》。1993年,该曲入围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
9、《沧海一声笑》
《沧海一声笑》是1990年上映的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由黄沾作词、作曲,顾嘉辉编曲。歌曲分粤语版、普通话版两个版本,但歌词几乎相同。
10、《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是伍思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家丽作词,伍思凯作曲、编曲、制作,收录在伍思凯1990年7月6日发行的同名专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中。该曲是伍思凯的成名之作,也是电影《沙滩仔与周师奶》的主题曲。
4. 电影(苦菜花)插曲名和主题曲,是什么
电影《苦菜花》插曲为《苦菜花开闪金光》,主题曲为《苦菜花开》
《苦菜花开闪金光》
作词:冯德英
作曲:肖珩
演唱:王音璇
歌词
苦菜花儿开满地儿黄,乌云当头遮太阳
鬼子汉奸似虎狼,受苦人何时得解放
苦菜花儿开香又香,朵朵鲜花迎太阳
受苦人拿起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
苦菜呀花儿开呀,香又香又香
朵朵鲜花迎太阳,受苦人拿起枪闹革命
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
歌曲《苦菜花开闪金光》收录在专辑《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cd2》中,专辑由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发行,发行时间为2005年05月01日,专辑收录了19首歌曲。
其他演唱版本
歌曲《苦菜花开闪金光》由歌手刘紫玲演唱,收录在专辑《电影之歌3》中,专辑由唱片公司北京天牧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行,发行时间为2019年03月22日,专辑收录了12首歌曲。
5. 上海滩时代老唱片里的歌曲
1天涯歌女 - 周璇
2春天里 - 赵丹
3满场飞 - 张帆
4鸾凤谐鸣 - 郎毓秀
5秋水伊人 - 龚秋霞
6爱的流连 - 曼萍
7木兰从军 (一) - 陈云裳/梅熹
8伏尔加船夫曲 - 斯义桂
9霓裳恨 - 谷莺
10王昭君 - 梁萍
11香格里拉 - 欧阳飞莺
12蝴蝶翩翩燕子飞 - 金溢
13且听我说 - 白虹
14落花飘零 - 璐敏
15三轮车上的小姐 - 云云
16良夜不能留 - 佩妮
17上海小姐 - 张伊雯
18天堂春梦 - 路明
19渔光曲 (一) - 王人美
20百鸟朝凰 - 李丽华/严华
6. 跪求60.70.80年代的经典老歌!要有名和好听的!
60、70、80年代的经典老歌有太多太多,主要推荐以下这几首,希望你会喜欢:
1、《谁的眼泪在飞》
《谁的眼泪在飞》是台湾玉女歌手孟庭苇的第五张音乐专辑《谁的眼泪在飞》的主打歌曲。《谁的眼泪在飞》让孟庭苇的人气再一次提高。
2、《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年,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3、《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是着名华人女歌唱家邓丽君演唱的国语歌曲,收录于其1978年发表的国语专辑《岛国之情歌第五集—爱情更美丽》中,是邓丽君流传较广的国语作品之一,后经众多华语歌手翻唱。1995年,香港歌手王菲在她亲自命名的《菲靡靡之音》邓丽君纪念专辑中重新演绎了该作品。
4、《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这首歌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歌,由高凌风、江蕾原唱。1980年,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并将其收录于同名专辑《在水一方》中,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1988年,琼瑶推出《在水一方》的电视剧版本,这首歌改由李碧华演唱,作为电视剧的插曲出现。
5、《蓝莲花》
《蓝莲花》由许巍作词作曲并演唱,选自专辑《时光·漫步》,多次作为歌曲被选入电影、电视剧。
7. 哪些歌曲是抗战老歌
1、《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抗战老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8. 红歌大全100首老歌
我的祖国、映山红、团结就是力量、十送红军、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梅赞、唱支山歌给党听、洪湖水浪打浪、祖国,慈祥的母亲、咱当兵的人、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长江之歌等。
1、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
歌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5、南泥湾
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 。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9. 六七十年代中国经典歌曲
1、《北国之春》
1979年,于日本乐坛发展的邓丽君将这首风靡日本的曲子交由台湾着名词作家林煌坤先生填写中文歌词,随后出现了第一个国语版本《我和你》,并经邓丽君的出色演绎被国人所熟知。此后的十余年间,由蒋大为、叶启田、韩宝仪等国内歌手演唱的民歌版本及闽南语版本相继出现,《北国之春》也成为了华人社会流传最广的日本民谣之一。
2、《歌唱大别山》
歌唱大别山是《电影挺进中原》中的插曲 。傅庚承词,汪遵熹、傅庚承曲,朱逢博配唱。歌曲高亢明亮,70年代最受人们喜爱的电影歌曲之一。朱逢博将更加深厚的文化与历史精神,注入了她悠扬而又深邃的歌声之中,让她的歌声中沉淀着火热的激情与绵长情感韵味,这也是朱逢博电影歌曲的又一代表力作。
3、《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黄宗江作词,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演唱。
4、《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玛歌曲)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歌曲。藏族民歌,由玛卓作词。李谷一原唱,着名翻唱者有雍西、韩红等。此曲在上世纪60年代西藏解放后广为传唱,不失风采。
5、《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是由林煌坤作词,李俊雄作曲,邓丽君演唱的一首歌,收录于专辑《少年爱姑娘》中。
6、《敖包相会》
《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而成。这首歌流传甚广,电影中的原唱是长影乐团的王树理 和吴秀云。因该歌词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传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甚至于布仁巴雅尔与娜吉勒合唱的原汁原味的蒙语版等。
7、《马儿啊,你慢些走》
《马儿啊,你慢些走》是由李鉴尧填词,生茂谱曲,马玉涛演唱的一首军旅歌曲,收录于马玉涛1998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马儿啊,你慢些走》中。
1989年,马玉涛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8、《蝶恋花·答李淑一》
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于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余红仙演唱,一举成功。半个世纪以来,它风靡大江南北,不仅是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9、《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词曲原创均出自广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彩调剧和歌舞剧《刘三姐》反映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
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节斯琴格日乐与600“刘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重新编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至此,这首歌在新世纪又一次被大家熟知。
10、《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独唱原唱者为贠恩凤,后被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传甚广,此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
10. 70年代老歌有哪些
1、《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一首着名歌曲,作于1962年,周郁辉词,寄明曲。1978年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霍勇演唱的歌曲,收录在专辑《我是一个兵》,2013年04月发行。
3、《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4、《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乔羽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刘慧芳演唱的歌曲。该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2002年,该歌曲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5、《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歌曲,由马倬编词曲,李谷一原唱,着名翻唱者有雍西、韩红等。此曲在上世纪60年代西藏解放后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