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部电影实质上很多情节都出自贾玲本人真实经历所改编的,现实生活中贾玲的母亲就是在她19岁的时候意外去世,且贾玲母亲的名字就叫作李焕英,因此这部作品既表达了贾玲本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也表达了母亲对我们所倾注的爱以及我们要记得多陪伴父母,多关心父母,不然等到父母真的离开我们的那天再后悔,一切便迟了。
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部剧主要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李焕英的一辈子都是清贫的,并且女儿贾晓玲在李焕英活着的日子里一事无成还整天让她操心,至到那场车祸让李焕英从贾晓玲的世界离开,贾晓玲想起自己的母亲这一辈子都没有好好的活过,便为她感到难怪,也为自己感到难过,没有尽到孝,这一切都很像我们普通人的亲生经历,而我们也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关心他们多陪伴他们,钱永远赚不完,但父母总会老去
⑵ 《你好,李焕英》评分暴涨,这部电影讲述的什么内容
一、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内容
这部电影是由贾玲担任编剧、导演的一部喜剧温暖电影,由贾玲、沈腾、陈赫、张小斐四人主演的,这部影片是根据贾玲的亲身经历改编的,片名当中的李焕英就是贾玲已经去世的母亲的名字,主要讲述的是贾玲饰演的贾晓玲在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后,穿越时光,和曾经年轻父母在一起的故事。
三、孝顺父母、善待父母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深受教育。中国父母很伟大,也很累,为了孩子他们每日在奋斗着,为了挣钱养孩子,有人累折了腰,有人压完了背,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女。
当儿女有出息时候,他们却老了,有父母甚至看不到儿女长大就早早离世了。
这就是《孔子》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状况。
珍惜父母,好好陪伴父母。
⑶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好李焕英在今年春节档真的创下了一个非常高的票房,并且也是口碑极佳。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穿越和母爱的故事。这部电影其实票房这么高,不仅是大家非常感动于这份真情,而且也是大家对于贾玲的喜爱,不过最重要的还说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质量高的好电影,比起同档期的商业电影真的是高出一筹。
⑷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焕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
1、哪怕只用稍稍粗线条一些的眼光去看,其实都不难发现,《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其实非常的简单朴素。
用一段话来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就是:一位叫李焕英的普通妇女在和她的女儿贾晓玲一起参加完村里一场重大宴会之后遭遇了一场车祸。李焕英因为这场车祸生命垂危,而她的女儿贾晓玲虽然是和她一起遭遇的车祸,却并无大碍。然后,在一场机缘之下,身为女儿的贾晓玲意外穿越到了自己尚未出生的二十年前,穿越到了母亲所在的地方。在确定自己已经穿越之后,她就通过回忆她妈妈的熟人朋友在宴会上的只言片语,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去填补自己母亲当年的遗憾,想要让自己的母亲能够在有她陪伴的日子里都开开心心的,想要彻底让自己的母亲过上不一样的人生。最后,贾晓玲带着很多遗憾与一些满足,回归了自己所在的时空。
而这部“以一个简单朴素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影第一个让我觉得很好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在拥有如同小品一般的搞笑功能的同时,其中角色带给我的感觉也十分自然。不会像寻常小品中的演员一样,总是能或多或少地让我感觉到一些生硬与刻意。
既保证了搞笑效果,也保证了角色的丰富性。
既能让作为观众的我在在观影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在经常会出现“就算在搞笑情节发生之前我已经大概猜到电影接下来的情节会怎么样把我逗笑,但是当电影的进度条真推到那了,我还是忍不住哈哈笑”的情况。又不会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产生“这不就是一部加长版的小品吗?突然觉得好乏味”的念头。
可以说是非常特别了。
2、除了很好的搞笑效果之外,在我眼中《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一个亮点,那就是贾晓玲这个角色在面对她的母亲李焕英时所呈现出来的态度。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你会说贾晓玲在面对她的时所呈现出来的态度是你眼中《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里的一个特别的亮点呢?
而我对此的回答是:之所以那么说,首先是因为作为一个观众,我很难从“贾晓玲这个角色在面对她的母亲李焕英时所呈现出来的态度”中看到什么抽象的所谓“孝顺”,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些十分具体的东西。
比如说“无条件,高热情的支持”“强烈的眷恋与不舍”,“因为没能及时让自己母亲过上好日子而产生的那种愧疚与悔恨”,“她与自己母亲之间深深的羁绊”等等。
然后这些十分具体的东西,又让原本一看到亲情元素浓郁的片段就会下意识地保持距离的我难得地在第一次观看电影里一些很煽情,很伤感,亲情元素也很浓的片段中就主动地在心理上拉近自己和电影中的主角的距离,进入到共情模式中去。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而这,就是“为什么贾晓玲这个角色在面对她的母亲李焕英时所呈现出来的态度在我眼中是一个很特别的亮点”的主要原因。
3、虽然我从很早之前就从他人那里听过“有的喜剧电影虽然看起来很欢乐,但是你看到最后会发现,在它在你心里留下的印记里,有很浓郁的悲伤”这个说法。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一部看起来特别欢乐的电影在我看完之后能在我心里留下一个“悲伤成分”占比很高的印记。
直到我看到了《你好,李焕英》电影尾部的内容,脑海中的合家欢结局被“电影中年轻的李焕英也是穿越人士,时间到了也是得像贾晓玲一样回归原本属于自己的时空,继续接受自己在那个时空里的最后结局”这个设定给敲得粉碎,心里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很多很多悲伤的情绪和一些“救赎感”组成的印记之后,我才真正拥有了第一个留在心底的,是由一部喜剧电影留下的,悲伤在其中占比很高的印记。
而这,是《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一个最让我意想不到的“得到”。
还有话要说:
1、不得不说,“只看一遍电影,然后依靠这遍观看所留下来的记忆与感想来写文章”这事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过费劲了些。未来一段时间,在写跟电影有关的文章这一块,还是回归以前的状态吧。
2、《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嗯,是一部值得去品味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
冲着《你好李焕英》的好口碑以及提前做好缓解假期综合症的目的,大年初四我和家人一起看了这部“笑着哭”的喜剧片,进影院前我还觉得妻子问我要不要带纸巾有点小题大做了,看完电影我才意识作为成年人的那点麻木的情感是多么的自以为是,我们善于迎接置身事外的故事,却羞于表达关于自己的情感,比如我的表哥,电影里的包袱他笑得像吃自助餐一样不遗余力,一到煽情的地方他就显得很不自在的说应该快演完了吧。其实这部电影的雏形早在几年前贾玲演出的小品中就有过剧透,局限于小品的节目容量和表现形式不足以撑起这个内容和情感都很饱满的故事,但经过电影的打磨和升华后所营造的情感输出足以像子弹一样密集而准确的同时击中观众的笑点和泪点,什么叫笑着哭最痛,我想《你好李焕英》无疑给出了标准答案。
想写写《你好李焕英》基于三个关键词,一、共情,这部电影是贾玲纪念自己亡故的母亲的电影,电影结尾有段字幕:“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妈妈一直是一个中年妇女,我常常忘记了,她也曾经是个小姑娘”,这句话很打动我,在我记忆里我母亲也是这样一副中年妇女的形象,母亲从单位下岗后便一直在家做家庭主妇,我记得母亲经常坐在靠近窗边的靠椅上绣鞋垫,明晃晃的阳光投射在她的眼镜上让人忍不住眨眼,以至于她抬起头叫我的时候,我都看不清她的样子。母亲去世那年,是我读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母亲弥留之际,我梦见母亲搬进了一座白色的大房子,我把梦告诉了母亲,母亲偷偷留下了泪,母亲的离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打不起精神,但外人看不出我的伤感,我明白我改变不了任何事情,就像电影里女儿为了让母亲高兴做了很多努力,而这一切也是母亲为了和女儿做最后的告别而掩饰的悲伤。整部影片其实都是母女共同营造了一个梦,女儿穿越到了母亲年轻时的年代试图去改变母亲的命运,同时母亲也陪伴着女儿完成她对母亲的“拯救”。影片中女儿一边流着泪奔跑,路上所有的景物一边失去色彩,这注定只能是自我和解的历程,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轮回,但我们可以努力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健康快乐!”
二、怀念,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遗憾和无奈不知道折磨着多少失去至亲的人,汪峰的《当我想你的时候》有句歌词“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泪”,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年没流泪了,但在看电影过程中我留了两次泪,第一次是女儿和母亲边哭边喝酒的时候,第二次是女儿意识到母亲已经去世泪奔过程中闪回的哪些儿时回忆,我甚至产生了某些记忆的重叠,我想起了衣柜里母亲那件红色缎面上绣着金色图案的棉袄,那件我只在相册里看到母亲穿过的棉袄,照片里她很年轻,风有点大,我和她的头发都有点乱了,她微笑着,我做了一个鬼脸靠在她身上。这些年我很少想起母亲,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而浑然不知的淡忘了我原本以为清晰却日渐模糊的母亲的样子,感谢李焕英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也怀念起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就像影片结尾时贾玲公开的那几张自己和母亲的照片一样。
三、原谅,爱丽丝。门罗说过:“我们总会被原谅,或我们永远无法原谅自己。但我们原谅了,我们每次都原谅了”,影片中女儿重复着一句台词“我没有一次让您高兴过”,但母亲始终相信女儿将来会有出息,就算只是说几句遥遥无期的美好承诺也足够让母亲笑得心满意足。我们每一次伤害父母时,总是父母最先选择原谅我们,我们从不需要任何借口就可以全身而退,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我们总以为对父母的报答是孝顺是美德甚至是恩惠,其实我们只是在弥补作为子女对于父母那微不足道的.问候和关怀,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有多深。父母永远都会理解我们的各种苦衷,他们会帮助我们找各种搪塞或者拒绝的理由,他们永远相信我们牵挂着他们,而我们也一次次相信他们会原谅我们。母亲已经离开我十七年了,有些事我已经无法得到她的原谅,我也无法体会到当时她的感受,我只知道无论我怎样让她生气和失望,她都会等我回家。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3
家风里有父母对子女最深沉的爱,好家风,更是父母对子女最丰厚的馈赠。大年初一,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除了令人捧腹大笑的有趣情节,这部电影更流露出了浓浓的爱与亲情。这样一部电影,珍藏着回忆,更生动地刻画出中华民族“母慈子孝”的优良传统。
这部电影,讲述了女儿贾晓玲意外穿越回20年前,与正值青春的母亲李焕英相遇的故事。电影一经上映,好评如潮,“又笑又哭”“后劲儿太大”成了许多观众的评价。从二八式大梁自行车,到蓝色工装裤,再到黑白电视机……电影中那些怀旧元素,瞬间勾起了我们儿时的回忆。然而,真正引发我们共鸣的,则是电影中李焕英与贾晓玲这对母女间最为真挚的情感,也是那“慈”与“孝”的优良家风。
宁肯自己苦点累点,只要能让儿女健康快乐,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只要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这是母亲李焕英对贾晓玲说的一句话,也是整部电影中最感人的一句话。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天底下所有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看着儿女一天天长大,我们的母亲也已然从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为此,《人民日报》专门做了一期“你好,这是我的李焕英”的稿件征集,不少网友翻出妈妈的旧照。有网友留言说,“我妈妈真的挺能吃苦的,岁月侵蚀下,原本苗条的身材和纤细的手指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少女感。”也有网友留言道:“老妈得了重病,我瞒着她。她自己偷偷知道,又偷偷装起自己的知道,让我们以为她不知道,这就是爱。”为母则刚,为了儿女牺牲一切,甚至燃烧自己的生命,这便是一种充满爱的家风。
希望儿女出人头地是每一位母亲共同的心愿,但最重要的,是儿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母亲李焕英快乐一回,是电影中女儿贾晓玲“穿越”后最大的动力。为母亲“抢购”电视机,与母亲一起打排球比赛,甚至为了让母亲能过上好生活而“阻止”其与父亲结婚,女儿希望通过这样,来弥补“没出息”的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可李焕英却说:“只要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一瞬间,贾晓玲泪如泉涌。希望儿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天底下所有母亲最大的心愿。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不重视品德修养,即使获得“成功”,也是经不起考验的,而经历成长的“阵痛”,虽然可能遭遇挫折,走一些弯路,但能够在成长中感悟人生,一步一步走向真正的成功,这便是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注重品德教育的优良家风,才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且向上的优秀品质。
“子欲养而亲不在”,电影里可以“穿越”,而在现实中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每个人都在拼了命地努力奋斗,认为这样就能报答父母,可是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陪伴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难道是真正的“孝”吗?趁着父母年轻,常回家看看,多花点时间陪陪父母,这是整部电影向我们传达的更深层次的声音。近日,一则新闻感动了无数网友。2月17日,陕西西安的冯先生看完电影后深受感动,本想回家准备给母亲拍个小视频做纪念,没想到母亲却难掩对故乡和年迈双亲的思念而落泪。看到母亲想家了,冯先生心里酸酸的,他当即决定带上母亲,驱车900公里回家见姥姥和姥爷。到了姥姥家,“一下车我妈就特别激动地抱着我姥姥”,冯先生说,“见到我妈的满脸笑容,一切都值了。”对父母来说,精神的“孝”往往比物质上的“孝”更为重要,常回家看看,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每个家庭的家风里,都“珍藏”着父母对子女的爱,有一天,我们会在不经意间“打开”它。当我们解开其中的家风“密码”,那时,父母老去,我们也早已长大。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4
【前言】:它是贾玲20xx年参加喜剧竞演节目《喜剧总动员》时的作品,讲述了贾玲穿越回母亲的年轻时代,与妈妈成为好姐妹并帮妈妈追求心爱男生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组数据,截止2月18日,票房突破30亿,它成为了中国影史第12部票房破30亿的影片,从此,贾玲已经凭借该片成为了稳坐第一把交椅——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处女座女导演。
事件穿越回到1981年,为了弥补这些过失,她不惜一切代价让母亲高兴、更高兴!深情至极,潸然泪下!
我想贾玲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怀念自己已故的母亲。他已故的母亲正是李焕英,片尾提到的她参加厂里的排球队、和贾玲的爸爸贾文田暗恋三年的故事等等也都是真实的。
导演,为了怀念自己的亲人,可以拍电影;作家,为了怀念自己的家人,可以写作……然而我们呢?记得90年代的时候,有一首《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的是普通人一年来的艰辛,听到的是他们过年回家时的欣喜。是啊,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为家人做的最大的贡献。
希望世间所有的妈妈都能被时光温柔对待,“愿你的亲热永年少,涌在我最美好的祈祷”大张伟老师深情地为《你好,李焕英》献上了片尾曲,是什么原因能让贾玲的这部处女作不断走高,让全国观众被它动容呢?是妈妈。《你好,李焕英》是由贾玲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亲情是本部电影的关键词。
《你好,李焕英》不单单是一声你好,也是漫长的再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也是一封寄给母亲的情书。“从我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模样。”,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类电影笑着笑着就哭了。
春节电影档,由贾玲,沈腾,张小斐,陈赫主演的《你好,李焕英》,口碑备受好评。其中,今天看到关于贾玲的采访。记者问她“为什么这部影片,英文名叫hi mom,中文名反而叫:你好李焕英呢?”贾玲回答道“因为妈妈不仅是妈妈,她首先是她自己。”
做母亲是伟大的。尽管这可能,会影响她的职业发展,身体健康状况。好像做母亲,为孩子付出一切,很值得提倡。其实不然,因为母亲,她也是个个体,她也有自己的情绪,她也能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好好的爱自己。孩子不应占据妈妈生活的全部,不应为繁衍而生育,孩子的存在应该是:让原本的生活,锦上添花。
愿每个妈妈,都更加爱自己。妈妈不仅是妈妈,她首先是她自己。她有她自己的名字,而不仅是谁谁的妈妈,她也能有自己的生活。
愿世上所有的父母都安康健在,愿我们做子女的都能不留遗憾,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好,李焕英》强烈推荐给大家,去电影院记得带好口罩,纸巾哦。
生命只有一次,可爱家人的这颗心却有无数次。当春风吹遍大地神州,带家人出门散散步,散散心,陪陪家人,吹散一年来的悲伤,迎接崭新的20xx。
同时也祝愿我的家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学业有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值此佳节,给你们拜年了!
【后记】:有些事情失去才会懂得珍惜,贾晓玲在母亲意外去世后,痛心不已。在穿越之后,贾晓玲便更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想方设法使母亲开心起来。若不是这次机会,贾晓玲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世上哪个母亲,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活着,不需要挣大钱只需要你健康,如此足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语。
这部电影讲述得也是贾铃自己身上发生的是,这才能引起共鸣。我看到了妈妈,无数次为我奔波的身影,一时泪目……
“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这是剧中李焕英对于女儿仅有的一个希望,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有这简单、质朴的愿望。趁现在的机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成为一生的遗憾。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
贾玲一看就特别喜庆,笑眯眯的。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讨人嫌。贾玲姐说筹备电影太累了反弹了,能看得出比以前胖好多,就希望这段时间能好好休息休息,注意健康。贾玲以前瘦的时候太像电视台女主持人,端庄大方,俩酒窝特讨喜,长的很符合中国人眼里有福相的标准。只看到了表面,一看就是只会说好的人,然后又活了过来,这才有的喜剧天赋吧。早些年的名模,之前和贾玲沙溢一起参加过央视的一个节目喜乐街,是常驻。
后来又和贾玲一起参加湖南的百变大咖秀。挺喜欢贾玲的。喜乐街她和沙溢表现简直绝了,笑得死去活来,感觉这个女孩真的反应超快。不过她能不能再减减肥,微胖还是挺可爱的,现在有点过胖了,某些角度看着确实显老,还有大碗这两年趋向于沉寂其实也正常,像麻花更是这样,沈腾除了春晚已经基本不再演小品了。
其实也不需要太担心,毕竟我相信玲姐的眼光。很喜欢贾玲本人的综艺表现,但希望她先拿出不抄袭又能真正称为喜剧的作品再论地位,她唯一的代表作你好李焕英胜在泪点而不是笑点。挺心疼贾玲,明明是好心做这么个举动,被别人逼出这么个借口,贾仙女那么可爱,为啥老是把她塑造成倒贴的形象。玲姐真的是超级好的人,节目好几次帮晓彤挡,然后又各种带嘉宾。她真的值得所有最好的。
贾玲这种永远是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吧,给观众带来快乐是她脑子里的第一想法吧。自身的感受委屈什么的,私下消化就好了。跳舞真的超级棒,满满自信,不怯场,有气场,身材好又怎样,那也抵不过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羡慕的自信感。当初是因为她的酷口相声开始喜欢她,那时她还不胖,期待了好多年她跟老白再说相声,虽然知道已经不太可能了。人就是越得到反馈才越有自信,想起来面试的时候。
面试官如果绷着脸就会让人很慌,面露笑意才会让被面试者情绪更稳定。贾玲几次扑沈腾怀里感觉就是妹妹跟大哥的感情,换成她扑我老公我肯定在旁边姨母笑,但别的女人不行。不是说贾玲不好看胖不怕她勾引男人,而是贾玲横看竖看她就不是这种人。玛丽和沈腾合作她俩有感情,贾玲和沈腾合作她俩有感情,其实男女演员合作就是演员,自多就是关系好一点,不见得有更多的情况,现在观众特别爱过度解读男女演员的合作关系。
让演员不能正常发挥,处处小心。最有力的证据,有一期贾玲和沙溢演的那个小品,上来搭戏的微胖的男演员据说是贾玲的老公,她老公和她一直有合作,老公就在现场呢,大家真的想多了。这种现象在第四五期挺明显的,主要是对方队伍也没有能和滕玲呼应的嘉宾,就真的确实很迷茫无助的感觉。但是感觉第六期开始俩人逐渐开始适应了,专注于游戏本身找创造笑点。
截止第七期,周深的低笑点捧场和潘老师的大胆表现已经让他们打开任督二脉的感觉,个人觉得之后会逐渐变好。辛苦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不什么自在的,他们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欢乐。有些人就是喜欢挑刺,喜剧人给你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就不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最近有烦心事,或是自己厌倦了那些,又或者那些不是你喜欢的东西,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有所不同,他们不能满足于每个人,是他们不自在还是你不自在。
我看了这么久王牌,从没看出来贾玲和沈腾有什么超越朋友的感觉,不知道网友都是咋脑补出来的,我就算是脑补这这句话再看,也没看出来。怎么看就是小妹妹的感觉,很自然的朋友啊,亲情什么的。贾玲喜欢沈腾真的扯上天了,我倒是觉得好几期都很好笑,刚播的那期,郑爽作弊被抓的那期。感觉还是嘉宾人数不够吧,两期都能看到同样的人有点奇怪,每次结局都煽情不喜欢。喜欢看沈腾和贾玲,从来没觉得他们谁喜欢谁,一直觉得他们是非常有默契并相互信任的搭档,这节目如果没了他俩基本没有看头了,贾玲就是开心果,做开心果付出的努力得很多,不是谁都能当开心果的。
⑸ 电影你好李焕英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取得了高票房,而且口碑也很好,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如果没看应该也听说过这部电影。首先,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在上映当天,票房就突破了2.6亿。截止到2021年7月24日,总票房达到了54.13亿元。在票房榜单中排在第一位,超越了《神奇女侠》等多部电影,同时也让导演贾玲成为了全世界获得票房成绩最高的女导演。
以喜剧的形式拍摄这部电影,同时又有一些煽情的色彩在里面,确实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⑹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呢
《你好李焕英》播出之后总是火了一段时间,这是贾玲第1次作为导演和演员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是相当成功。这部作品要讲述的是贾玲母亲因为意外而去世,贾玲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她突然穿越到母亲年轻的时候,期间发生了一些搞笑又感人的故事,贾玲主要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来圆自己的一个梦想。
有时候“子欲孝而亲不在”是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当一个人获得成功想要报答父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段亲情,因为他们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旦失去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
⑺ 李焕英真实人物是谁 是谁的原型怎么发生意外的
1、李焕英(1953年 -2001年10月12日),李焕英真实人物是谁?是谁的原型怎么发生意外的?喜剧演员贾玲的母亲。是小品《你好,李焕英》和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角色的原型人物。
2、1969年12月1日,李焕英进入宜城东方化工厂,分配到一车间上班。
3、1973年,李焕英结婚,并成为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
4、李焕英是怎么发生意外的:2001年,贾玲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相声班,开学一个月后她收到了来自家里的噩耗——母亲意外从拖拉机上摔下来,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8岁。当时贾玲的妈妈和爸爸一起去通稻草,拖拉机上的稻草堆得很高,而只有5分钟的路程就到家了。妈妈怕稻草倾倒,便坐在了稻草上面压着,没想到出了意外。
5、女儿贾玲能够与喜剧结缘,还要归功于李焕英浓重的襄阳口音造成的误会。当时,贾玲同时考取了中戏戏剧表演专业和喜剧表演专业(相声班),招生办打来电话让选一个,接电话的贾玲母亲口音重,招生办将其说的戏剧听成了喜剧,贾玲阴差阳错进了冷门的相声专业。
⑻ 怎样评价电影: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就是贾玲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李焕英创作的,也许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了这部电影上。
贾玲说:
母亲对于贾玲来说是一个遗憾,很多次午夜梦回她都泣不成声,想起母亲的模样,子欲养而亲不待,恐怕是贾玲也是我们这一生中难以越过的一道坎。
看完电影之后,我又把贾玲和陈赫演的小品《你好,李焕英》找出来看了一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原来,这句话这么真实,这么扎心。
01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品,贾玲都用他擅长的喜剧气氛来逗的观众们前仰后合,但是越往后你越会发现前面有多么好笑,后面有多么悲剧。
但越往后看,你就会发现:前面有多好笑,后面就有多好哭。
在小品的最后,当李焕英的一生宛如走马灯一样展现在贾玲眼前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偌大的舞台上,只有贾玲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哭的撕心裂肺。
贾玲在舞台上跟她妈妈说:
母亲的离世,成了贾玲人生中最难过的事。
据说,那天节目播出后,贾玲给她父亲打了个电话,问小品演的怎么样。
父亲故作轻松地说:演我的那个演员太胖了。
实际上,当晚父亲就崩不住,抱着妻子的遗像哭了好久。
我们总以为父母都是超人,他们可以承担起我们所承担不了的东西,长大以后才发现父母早已不再年轻他们的双手变得颤颤巍巍,走路也摇摇晃晃。
岁月早已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了痕迹,而我们却从未做好与父母分别的准备。
02
岳云鹏2013年在德国演出的当晚,他的父亲突然离世,当时她由于不能回来,所以她表示对不起自己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的父亲。
返场谢幕后,愧疚、遗憾和悔恨一起涌上他的心头,他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6月17日凌晨,岳云鹏发长微博回忆与父亲的点点滴滴,并以歌曲的形式给爸爸送上父亲节祝福。
歌曲记录了四段有关父亲的真实故事: 父亲因为贫穷无法为孩子买来方便面而流下辛酸的泪;离家后拮据的父亲嘱咐儿子该花的钱要花;父亲抽着城里的烟说外面比家里艰难,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最后是儿子终于有了出息父亲却遗憾离去。
岳云鹏把这首歌曲命名为 《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音乐人许飞发微博表示看了岳云鹏的文字和童年以后整夜没睡,岳云鹏回复道:“时间把我们爱的人藏了起来,让我们一辈子一辈子的找。”李健也同网友一样被深深感动,在岳云鹏第一次给他看歌词的时候,没有看完就把手机还给了岳云鹏说自己看不下去,就在父亲节的今天,李健转发了岳云鹏的微博称“感人至深!”
诗人董玉方将他的故事改写成歌词,音乐人许飞谱曲,合力创作出了那首感人至深的《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可是对失去至亲的人来说恰恰相反。
时间越长,他们心里的遗憾就愈加浓烈。
在《念念桃花源》节目里,岳云鹏又提到了他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又提到他的那首纪念父亲的歌,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
他说父亲最希望的就是它能够看到他上充满那个梦想,对于当时的岳云鹏很遥远,但是父亲去世三个月后,他就参与了充满的录制,那一刻他心里五味杂陈,要是爸爸能够看到这些该多好啊。
只可惜,我们终究没有直达天堂的电梯,那些挥手作别的人,再也无法相见。
03
《百年孤独》里
有说过一句话,
只有在父母真实的离开我们,我们或许才能真正地直面死亡。可我们却总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把自己最坚硬带刺的一面留给了他们,而对待外人反而像小动物把最柔软的肚子露出来一样,耐心柔软。
即使所有人都要我们直面成年世界里的现实和残酷,但父母依旧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港湾。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跟父母越来越疏于表达感情,等到失去之后才明白,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
歌手李健在节目上谈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时,他说两个人就是一般的父子关系。
“我们就是问问身体好不好,最近好不好,不会更深层次问你最近有什么苦恼。”
后来,父亲患了肠癌,已经无法行走,上厕所都得李健背着去。
有一次上完厕所回来,爸爸在他背上轻轻说了一句:“原谅爸爸!”
那一刻,李健泪如雨下,原来父亲一直为自己成为负担,而深感抱歉。
那个叫父亲的男人,也曾是个大男孩,他的青春岁月一样闪闪发亮。
可不善言辞的李健,却说不出什么来宽慰父亲的难过。
直到现在,父亲的那四个字,依然是李健心里最难以释怀的痛。
世界在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
第一次听到它是在《歌手》中,
那天,李健抱着一把吉他,
穿着素色的毛衣静静地坐在台上,
如同诉说故事般将它娓娓道来……
这是一首唱给父亲的歌,
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过分渲染,
却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我们总是借口工作很忙,却有时间跟朋友出去吃饭唱歌通宵;
我们总说没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却可以跟朋友煲好几个小时的电话粥;
我们总说节假日要加班没空回家,却可以提着行李去看世界的千变万化。
慢慢地,我们将父母一点点的从我们的世界剥离。
而父母也越发担心,自己会成为子女的负担。
生了病不敢告诉孩子,怕他们担心。
打电话时也不再絮絮叨叨,生怕说多了耽误孩子时间。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感受到父母的变化,但总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直到他们累弯了腰,无法再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才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给予一些,多付出一点儿。
04
在《忘不了餐厅》里,黄渤第一次谈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阿尔茨海默症中后期开始黄渤只是觉得父亲大了,记忆力不行了,但是直到有一天父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老战友!
“ 我是您儿子。”
可没想到父亲的一句话让他如坠冰窟:
“ 我从来没有过儿子。”
这句话瞬间击垮了黄渤。
黄渤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这份不甚亲密的父子关系,自从黄渤小时候就开始了,黄渤一直都有一个歌手梦,但是他的父亲对此是不支持的,他的父亲一辈子都在机关单位工作,在传统的认知环境里,歌手更大程度上等同于一个异类,在父亲的眼中那根本不算是一份正经工作。
就这样,黄渤开始了与父亲的争吵大战。因为那个时候的黄渤身上没有足够的钱,所以他会偷拿家中的钱,去维持自己的唱歌梦想,但是事情败露之后往往会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直到现在,黄渤自己都说每当看到皮带都会联想到父亲打自己的画面,这是他记得一辈子的事情。
黄渤与父亲的仇恨在这样的毒打之中越来越深厚,黄渤的歌唱梦想一直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拿家里的一分钱,立志要依靠自己闯出个样子来。这一次,轮到他的父亲晃了神,他开始让黄渤的母亲频繁与他联系,但自己依然保持沉默。
来到北京的黄渤一切仍然不顺利,他的唱歌之路一直不被认可,于是黄渤开始转换思路,走向了演员,从最开始的不知名龙套演员到如今的实力派演员,黄渤所经历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父亲的关系一直都没有得到缓和,仅靠母亲作为二者之间的联系。
当黄渤日渐觉得自己混出了一个样子的时候,他开始将回家提上了日程,但是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却发现父亲与自己所想象的不同,对于黄渤他有一种疏离感与客气,甚至当他问起自己是谁的时候,父亲回答了一句是战友,并直言自己没有过儿子,父亲忘记了他。
这对于黄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总以为当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有足够的时间照顾父母,但是时间从来不等人,即便是他尽量将自己的时间留给父亲,也不足以弥补他内心的遗憾,这对于黄渤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事到如今,每当黄渤提起这件事情,都会留下泪水。
对于黄渤来说,可能最让他接受不了的事情,无疑还是父亲忘记了自己,当父亲的病走到中后期的时候,他记得所有人,却一直说自己没有过儿子,这是黄渤觉得自己对父亲的亏欠,是他日后做多少努力都无法弥补的,也是他一直以来无法言说的痛苦。
谈起小时候被打的经历,黄渤几度哽咽:“其实你回头想,他现在要能打你一顿,你得有多高兴。”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那个能一把把我们举过头顶的父亲,还有烧菜很好吃不停操持家的母亲,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我们。
我们总想着等到功成名就再去报答父母,殊不知,在我们拼命向前的时候,父母早已被我们甩在身后。
05
由于疫情我们没有回家过年,在和父母视频的时候,我们展示了我们的餐桌上的小菜。父亲回答我们说:
“你们都没回家,我和你妈也吃不了太多。”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立刻回家的冲动。
对于父母来说,儿女常回家看看,就是他们最大的想念,我们都希望父母能够身体健康,吃什么都香,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是我们却渐渐的觉得父母也不再年轻,我们渐渐的长大了,越来越没有共同的话题,慢慢的也觉得他们和时代脱节了。
但我想说:
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父母真的老去作为子女的我们,不要再练习表达自己的爱,常常回家看看,常常给家人打电话,这就是我们在有限的日子里能够给我们父母的最好的关怀!
⑼ 你好李焕英评价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主演深刻形象的演好了每个角色,没穿越前,是一个爱拉裤兜、学习一直不是名列前茅的人,一直给母亲丢脸的孩子,而且是一个录取通知书都是要伪造的学生。当她穿越后,让厂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成功的成为了李焕英,而不是王琴。
贾玲当场发挥演技,通过装失明和伪造弟弟听不见以及和李焕英的配合,成功拿了下电视。为了改变母亲与自己的命运,在得知排球比赛是为了厂长儿子做的“比武招亲”,依然的支持母亲去参加,最终不辱使命,引起了厂长儿子的注意,达到贾玲的心愿。
而后贾玲也在一旁出谋划策,策划看电影和划船来增进李焕英和沈光林(厂长儿子)的感情,结果厂长儿子深陷其中,还为了李焕英准备了超前时髦的二人转。可是最后李焕英早就和心上人贾文田结婚了。故事的曲折委婉,贾玲只是想让李焕英为自己高兴一次,来弥补对母亲的惭愧和痛苦。
直到后来,在李焕英帮贾晓玲缝补破裤子的时候,这时的她才意识到,穿越过来的不止是自己,还有自己的母亲,因为年轻的李焕英根本不会缝补衣物,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很合理。
原本以为另一个时空可以逗自己的母亲开心快乐,最终带着另一个时空的母亲一直的想着自己的孩子,并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极力的完成好,让孩子开心快乐。
同时导演在选择演员是很棒的,张小斐演技磨炼很好,又有舞台功底,而且面相和角色很温和,又有大众眼中那种符合母亲的温柔,慈爱的感觉,加分真的不少。
陈赫的演技也不像以前那么的嘻嘻哈哈,过多的表情,没做他的标志性动作,更没有以前那种小声了,再也没出现过自带的梗在身上,台词也加多了更有深沉感,发挥出了本身的条件,演好了角色,居然还有单纯。
电影很多细节都特别戳人,最让人感动的是电影中的剧情是否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妈妈也会像电影里一样,她也会慢慢老去,再也不是你记忆终归的那张脸。
青春时,妈妈也有五彩斑斓的时光,也有宛然心动的时刻,你也可以听一听她的心声,这样,你才会知道她是多么深爱你的,并不因为你有多么优秀,你有多大前程,仅仅是因为,你是她的孩子,她还是依旧的爱着你。
⑽ 《你好李焕英》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你好,李焕英》讲述了一个贾玲和母亲的亲身经历!在9月25日贾玲在微博发文称电影《你好,李焕英》经过三年的筹备,终于开机,这部曾经感动过无数观众的同名小品作品,即将拍摄成电影,肯定很多人都很期待。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2016年参加喜剧竞演节目《喜剧总动员》时的作品,讲述了贾玲穿越回母亲的年轻时代,与妈妈成为好姐妹并帮妈妈追求心爱男生的故事。这个小品很感人,让很多人眼泪不止。这个小品我觉得最感人的就是贾玲和李焕英对话的那一段,贾玲给妈妈买了李焕英一直想要的双开门冰箱,还买了李焕英一直很喜欢的绿色皮衣。最后贾玲对李焕说“妈,我好想你”。这句话很是打入人心,我看后也掉了很多眼泪,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