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老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1-30 12:13:02

1.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6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我整理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个“吃米费粮,穿衣费布”的大汉——梁三喜。他在自己的遗书上写的那些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人穷不能志短”,更是让我十分的敬佩他。

遗书是心灵明亮的窗户,而有些人则在他身上,反衬出了冷血的一面。梁三喜的遗书中所说的遗产,只不过是一些抚恤金和一件军大衣罢了。这些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简直不敢想象。我们心中的遗产都是什么房子啊、大把金钱啊、车子啊。可见,我们现在的人有多么看重于物质享受啊!而梁三喜的遗书中,饱含的那股情,岂还是遗书?都说“家书抵万金”,而这份家书,又何止万金?

当然,其他的人也令我非常感动。靳开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战士们的战斗力,而到头来却是连一个荣誉都没有。难道他的功不大于过吗?难道偷甘蔗,比一整个连的人命还要重要吗?还有“小北京”,他是那么的聪明才干,可是偏偏就这样被两枚臭蛋夺去了生命。还有……

到这里,我还有许多话要讲。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悲楚,更多的是悲哀!我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牺牲,但即使牺牲,也不能像“小北京”一样牺牲得不值得,也不应该像靳开来一样小过没过大功。他们是英雄,实实在在的英雄。是不拘小节的,爱国的英雄。

我欣赏“这种英雄”。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2

越难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保护国之一,典型的事例就是“抗美援朝”,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事件“抗法援越”,不过这事就远不如“抗美援朝”来得家喻户晓。而这次战争在法国战败后,美国取代了法国的位置,时间也演变成了“抗美援越”。虽说在各国外交方面,没有永远的朋友,而中国之所以保护越南也肯定有自身利益的原因,但从客观上讲,中国对越南的帮助的确在越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了这两次的战事,更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对越难各方面物资、人力的资助。从1950年起,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起,中国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军事援助。

1956年以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数量与质量两方面都开始大幅度增加和增长。1956—1963年,中国对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北方的军援价值为3。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各种枪27万支(挺),炮1万余门,枪弹近2亿发以及其他等等设备。从1962年起,中国向越南南方革命力量提供无偿军援。必须一提的是当越南提出的要求超过中国的生产能力时,人民解放军不仅动用库存,甚至抽调现役装备满足越南的急需。

中国对于越南提供许多无偿、热心的帮助,而在这之后越南人拿起了中国人赠与的武器跟中国人打起仗来,这一事的确让人气愤。而在了解了这样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才能更贴切地理解片中军人们何以有如此坚定的决心为战争的胜利卖命。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同于大流的战争片,战争片一向以激烈的战争场面、硝烟四起、气势宏大的战场充斥银幕。而这一部则是以揭露战士在战争背后的日常生活细节、家庭情感为主,让我们看到了别于其他战争片的军人形象。导演没有可以塑造军人高大的形象,可是从影片中的许多非常不起眼的细节,我们都能够收到最朴实的触动:梁大娘和儿媳妇为了省钱,抱着小孩翻山越岭走了4天;老妈妈从衣服夹层里拿出钱来;靳开来把带尖刀排的任务留给自己,说自己兄弟4人,死一个不怕,而梁家只有三喜一个了,必须留下续香火……这些小小的情节,每一个都能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些都是非常真实、朴素的感动,导演在这些方面的用心是令我最佩服的一点。即便是在纪律严明的部队里生活的军人,他们也是有个人的情感世界的,这一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军人更充盈的形象,从而也更能叹服他们所做出的牺牲,他们形象之高大。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3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我坐在静静的影院里,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萎求。

……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象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卿”的战士,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呜?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呀。

望着银幕上梁三喜的高大形象,我联想到生活中另外的一‘种人,他们干什么都讲价钱,把人生看做一笔交易。有一位小青年眼看着一位老人掉在河里却无动于衷,并习于呼救的人说:“我下去救人,给多少钱?,,这种人和梁三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梁三喜那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四化”大业还愁不能实现?电影结束了,我随着缓缓的人流走出影院,阵阵凉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梁三喜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觉得这话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是的`,祖国也是我的,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的智慧编织出最美丽的花环献给祖国和人民,来告慰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4

10月2日下午,根据安排,我队全体官兵组织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该片生动展示了战争情况下,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做出的巨大的牺牲,启示我们: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一道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述了战争情况下人物特点及事例,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身上,老百姓身上。影片中许多情节让人触动:梁大娘的三个儿子老大打鬼子死了,老二文革时被坏人整死了,老三反击战牺牲;将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还有人物个性刻画最为鲜明的靳开来,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营男子汉应该背负的责任和担当,要具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和决心。

观看完毕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始终打动着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作为一名消防人,我们应缅怀先烈。我们要牢记保家卫国的宗旨使命,更要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讲规矩,继续发扬湘潭消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绽放消防人的光芒!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5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

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6

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做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当然,英雄史诗永远传唱,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血与痛的教训。赵蒙生的母亲曾数次力图调动儿子远离战争;组织领导因不喜靳开来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誉;“北京”甚至为两颗早已过时的臭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样的情节也时有发生: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孩子“开后门”;喜欢甜言蜜语的领导厌恶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战士们在训练中伤病百出…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一支强大的军队,永远是一支善于总结的军队,只有克服这些陋习,肃清军队风气,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

2.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整理的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 我坐在静静的影院里,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萎求。

……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 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象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卿”的战士,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呜?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呀。

望着银幕上梁三喜的高大形象,我联想到生活中另外的一‘种人,他们干什么都讲价钱,把人生看做一笔交易。有一位小青年眼看着一位老人掉在河里却无动于衷,并习于呼救的人说:“我下去救人,给多少钱?,,这种人和梁三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梁三喜那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 “四化”大业还愁不能实现? 电影结束了,我随着缓缓的人流走出影院,阵阵凉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梁三喜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觉得这话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是的,祖国也是我的,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的智慧编织出最美丽的花环献给祖国和人民,来告慰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2

10月2日下午,根据安排,我队全体官兵组织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该片生动展示了战争情况下,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做出的巨大的牺牲,启示我们: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一道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述了战争情况下人物特点及事例,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身上,老百姓身上。影片中许多情节让人触动:梁大娘的三个儿子老大打鬼子死了,老二文革时被坏人整死了,老三反击战牺牲;将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还有人物个性刻画最为鲜明的靳开来,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营男子汉应该背负的责任和担当,要具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和决心。

观看完毕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始终打动着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作为一名消防人,我们应缅怀先烈。我们要牢记保家卫国的宗旨使命,更要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讲规矩,继续发扬湘潭消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绽放消防人的光芒!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3

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做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当然,英雄史诗永远传唱,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血与痛的教训。赵蒙生的母亲曾数次力图调动儿子远离战争;组织领导因不喜靳开来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誉;“北京”甚至为两颗早已过时的臭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样的情节也时有发生: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孩子“开后门”;喜欢甜言蜜语的领导厌恶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战士们在训练中伤病百出…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一支强大的军队,永远是一支善于总结的军队,只有克服这些陋习,肃清军队风气,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4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

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5

寒假里,我们来到当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前沿广西西南部旅游,汽车沿着边境公路行驶,并通过友谊关口岸进入越南,实地重温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今天,我们观看了以中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为背景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赵蒙生等人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正是他们的奋不顾身,铸就了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才有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本领,将来成为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观看电影,我们不仅感动于英雄的壮举,更对战场的硝烟,战斗的场面,战争的残酷刻骨铭心,满目疮痍,遍地狼烟,触目惊心,联想到旅游时,参观的昔日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解放军走过的路,跨过的桥,翻过的山,一望无边的雷场,低矮的猫耳洞。如今山连着山,峰连着峰,相望,相守,任由野草杂树在怀抱里疯长。条条碧水,在山峰间回绕,归春河,一衣带水,板约瀑布,德川瀑布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中越游客友好互动,友谊的电流通过紧扣的双手传递。巨大的反差,让我们震撼,更让我们感慨莫名。

电影结束了,电影里的画面和寒假旅游的画画在脑海里不断变换,一切的一切,沉重地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不仅要用友谊的纽带把各国人民联结起来,让战争没有存在的土壤,更要富国强兵,能战方能止战,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保卫全人类来之不易的,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

3. 如何评价《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这是一部表现和平时期战士的影片,将战争作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的情感,而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矛盾的承载体。在战争背景下将凝聚强烈情感指向各种矛盾,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剧中的战争是很值得的,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十月》1982年第6期 。

该小说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冲破了军事文学“无冲突论”的老套,正视并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揭示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伤痛,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内容简介

济南部队歌舞团的创作员李干事来到云南哀牢山中某步兵团三营营部,采访营指导员赵蒙生。赵蒙生出生于革命家庭,三年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过一等功。三年多来,他毫不艳羡大城市的花红柳绿,默默地战斗在云南边陲,还动员他当军医的爱人也到边疆前哨任职。

但是,他却多次拒绝接受采访,所以他的事迹一直未能见诸于报章。得知李干事是山东人而且三年前曾亲自到前线采访时,赵蒙生给他看了刚刚收到的退款单,和办公桌上方挂着的烈士梁三喜有照片。

然后,赵蒙生给李干事提了三点要求:报道要写得朴实、真实,特别不能回避赵和他母亲不光彩的表现。李干事同意后,赵蒙生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4. 高山下的花环是哪一年的电影

吕晓禾
中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945年3月26日
吕晓禾,男,汉族,中国影视演员。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77年从影,出演的首部影片是《孔雀飞来阿佤山》。1985年以《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获金鸡、百花最佳男主角奖。吕晓禾创作的人物形象多以刚正、粗犷又不失细腻见长,多年来他在《秦川情》、《田野又是青纱帐》、《谋刺关东王》等影片及《吴大帅传奇》、《铁篱笆》等电视剧中扮演角色,他主演的话剧《榆树下的恋情》获1987年全国戏剧梅花奖。2006年,被特聘为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教授。

5. 80年代怀旧经典老电影有哪些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于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介绍: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6.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

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做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当然,英雄史诗永远传唱,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血与痛的教训。赵蒙生的母亲曾数次力图调动儿子远离战争;组织领导因不喜靳开来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誉;“北京”甚至为两颗早已过时的臭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样的情节也时有发生: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孩子“开后门”;喜欢甜言蜜语的领导厌恶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战士们在训练中伤病百出…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一支强大的军队,永远是一支善于总结的军队,只有克服这些陋习,肃清军队风气,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2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老电影,它在壮丽的悲剧中,热情讴歌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饱含着对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影片中描写了普通军人对祖国高尚的赤诚之心,塑造了像梁三喜一样来自普通百姓的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也刻画了爱开小差的赵蒙生经历了战场中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的形象。

电影的拍摄人员也满含真诚,电影表达手法质朴,忠于原着,男主角的扮演者吕晓禾对梁三喜的把握可以看出付出了很多心血,是用他最真诚的感情去演绎梁三喜这个中国农民最优秀的儿子的,吕晓禾把自己当成了梁三喜,我也觉得银幕上的梁三喜就是小说中的梁三喜。

《高山下的花环》中既描写了普通军人对祖国无私高尚的赤城之心,同时揭露了一部分军队中的上层领导以权谋私、官僚作风严重等丑恶现象,唐国强扮演的角色赵蒙生的母亲借自己的权利和影响要把自己的儿子在临战时从前线调走。

靳开来作战优秀,就因为直来直去说了几句实话得罪了上头的领导,一直得不到升迁,却在临战时“给了一个送死的官”被任命为副连长。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为了给饥渴的战友们解渴,冒险去砍了几捆越南人的甘蔗,不幸踩雷牺牲,就有人以违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为由,不给靳开来立功,连一块勋章都没有。脾气火爆的雷军长大骂: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再一次感动于中国军人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情操,坚强的革命信念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在新时代下,我们都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有血性、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的新时代消防军人,用自己的信仰、知识、技能守护一方平安。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3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4

10月2日下午,根据安排,我队全体官兵组织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该片生动展示了战争情况下,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做出的巨大的牺牲,启示我们: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一道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述了战争情况下人物特点及事例,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身上,老百姓身上。

影片中许多情节让人触动:梁大娘的三个儿子老大打鬼子死了,老二文革时被坏人整死了,老三反击战牺牲;将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还有人物个性刻画最为鲜明的靳开来,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营男子汉应该背负的责任和担当,要具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和决心。

观看完毕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始终打动着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作为一名消防人,我们应缅怀先烈。我们要牢记保家卫国的宗旨使命,更要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讲规矩,继续发扬湘潭消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绽放消防人的光芒!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刚看到题目,我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叫高山下的花环呢?看完电影,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在高高的山脚下,驻扎着一个部队,旁边埋葬着牺牲的烈士们,每个烈士的陵墓上都放着大大的花环。因为正好处于高山脚下,所以高山下的花环。

整个故事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第九连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连长梁三喜和副连长靳开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以及牺牲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连长生前家境贫寒,他的妻子和娘来悼念他的时候,不舍得坐汽车,走了10天10夜才到军营。他们到了部队不仅是为了来悼念梁三喜,也是为了能完成他的遗愿,还清债务。他们拿出了抚恤金,卖了家里唯一一头猪,才攒足了¥620,终于将债务还清。他们这种诚实、有责任、有担当的精神使我感动。

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副连长因为当时战士们没有水喝,有的渴晕了,有的渴死了,他再也看不下去,去下面农人们种的甘蔗田里,采甘蔗给大家吃,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踩中地雷,身负重伤,可是当被战士们背回来,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在说,快点给战士们吃甘蔗吧。他当时没有顾得上自己,只是想着战士们,他说完就牺牲。副连长舍身为人的精神名垂千古。

这部电影不仅情节感人,它的意义更是深刻。从这部电影中我知道了,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珍爱和平、珍惜烈士们为我们打下的和平世界。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6

3月22日下午,在炼钢实业部部长郝树生的带领下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看完以后,对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精神,我理解的相当浮浅,影片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老百姓身上,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影片以四个人物,四种性格,四种不同背景特征展示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牢记“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更是我们大家的”,更使我想到了作为炼钢实业部的一员,我应该有“炼钢是我的,是我们实业部全体员工的”。

作为连铸副班长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以身作则,勤俭刻苦,敢说敢做,敢于提意见,同时敢于向组织发表意见。我们要严格做到在处理工作与个人关系的问题上,做到严要求,严自律,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影响所有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针对这部电影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实业部开展“炼钢是我家”活动,围绕炼钢企业文化:作风铸就辉煌,切实做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工作,强化责任建设,打造一支团结奋进、齐心向上的团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方向,制定目标,是干部做好工作的关键点

1、近几年来各类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管理不到位,管理漏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一个团队只能有一个声音。意见不统一,各干各的,在我们现实工作中同样出现以上四种人,我们要把这四种性格的人物成功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统一为一个目标去奋斗,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好。

2、我们要定期组织召开班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俗话说“人无完人”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自我批评和各级骨干的批评,把控好方向。

二、定措施,抓落实,是干部做好工作的出发点

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做事,用心去想这个问题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发现问题我们要直面面对问题,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责任,切合实际的分析原因;找到原因我们要解决问题,定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情况;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引导全员自查,自己找自己的不足:事故的分析不是我们某个人理论分析,而是要事故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每个人的分析点和改正措施,制定我们合理的治理方案,让员工能说到就能做到。

三、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是干部做好工作的成长点

不断的学习可以使自己长见识,长智慧,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在不断地失败中摸索出来,按部就班只会走向失败,我们现在就要打破固有观念,寻求可行的方法去做事。

要懂得采纳别人的意见,我们要懂得沟通,在沟通中学习,十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智慧高明,多与员工沟通、探讨问题,员工反应出来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他们才能安全安心的工作。

四、总结,是干部做好工作前进点

一个善于总结的人,路不会走的太差。我们不能一直往前看,适时的停下来,回头望一望,总结汇总一番,会带来新的收获,开启新的起点。针对连铸现在的所有工作,我们要在事故中总结,从新梳理整个岗位流程,制定新的标准,做到归放有序、精简有度,会提高整个班组的集体发展,总结会使人成长,也可以避免事故的重蹈覆辙。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7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我坐在静静的影院里,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

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萎求。

……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象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卿”的战士,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呜?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呀。

望着银幕上梁三喜的高大形象,我联想到生活中另外的一‘种人,他们干什么都讲价钱,把人生看做一笔交易。有一位小青年眼看着一位老人掉在河里却无动于衷,并习于呼救的人说:“我下去救人,给多少钱?这种人和梁三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梁三喜那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四化”大业还愁不能实现?电影结束了,我随着缓缓的人流走出影院,阵阵凉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梁三喜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觉得这话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是的,祖国也是我的,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的智慧编织出最美丽的花环献给祖国和人民,来告慰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8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个“吃米费粮,穿衣费布”的大汉——梁三喜。他在自己的遗书上写的那些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人穷不能志短”,更是让我十分的敬佩他。

遗书是心灵明亮的窗户,而有些人则在他身上,反衬出了冷血的一面。梁三喜的遗书中所说的遗产,只不过是一些抚恤金和一件军大衣罢了。这些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简直不敢想象。我们心中的遗产都是什么房子啊、大把金钱啊、车子啊。可见,我们现在的人有多么看重于物质享受啊!而梁三喜的遗书中,饱含的那股情,岂还是遗书?都说“家书抵万金”,而这份家书,又何止万金?

当然,其他的人也令我非常感动。靳开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战士们的战斗力,而到头来却是连一个荣誉都没有。难道他的功不大于过吗?难道偷甘蔗,比一整个连的人命还要重要吗?还有“小北京”,他是那么的聪明才干,可是偏偏就这样被两枚臭蛋夺去了生命。还有……

到这里,我还有许多话要讲。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悲楚,更多的是悲哀!我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牺牲,但即使牺牲,也不能像“小北京”一样牺牲得不值得,也不应该像靳开来一样小过没过大功。他们是英雄,实实在在的英雄。是不拘小节的,爱国的英雄。

我欣赏“这种英雄”。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9

在我幼年和少年的十年之间,中国被迫进行了两次战争,一次是1969年、针对苏联的珍宝岛战争,一次是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只是,前一场战争规模小,时间短,后一场战争规模大,时间长。

今天,又看了一遍反映对越战争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我再一次落泪了。也记不起这是第几次为它流泪了。是的,这部电影是很老很老,老得和我以前那个八十岁奶奶一样(虽然第一次看他的时候,我只有十九岁)。可是,观众的留言却是很新很新的,新得就像是刚刚竣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

583条评论无法一一写出来的。这里让我随便摘抄一些评论吧。

“其实我们就要这种电影,能朴实无华的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恰恰是现在一些导演最求的金钱在上的表演艺术无法企及的。”“看着哭着,哭着看着。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为了祖国而牺牲的军人,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一个不敬仰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缅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烈!强烈建议各大院线重新播放此片!!”,“这部影片比现在任何抗日神剧都好,为什么不放呢?84万的点击量,与韩剧的千万点击量相比,呵。当人们人忘记了战争,它就会来临。”“精品应多播多放;为何各大电视台尽播些垃圾剧,应多播些正能量的影视剧,向最可爱的人敬礼!”,“流着眼泪看完这片子,万分感慨。向烈士致敬!”,“这个电影以前没看过,现在一看,比现在拍的打仗片好多了,也真实多了,这电影也不像样板戏,很深刻的刻画了人性,很好的电影啊!”,“做为军人我是流着眼泪看完后半截片子的。”“我哭了,看一遍哭一回。不要忘了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看一次留一次泪,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风彩,现在那些编剧导演不好好去在真实的历史中去挖掘更好的题材来宣扬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整天弄些倒人胃口的神剧或闹剧来糊弄观众。”“20多年前看这部影片时我流泪了,今天再次看这部影片时我又流泪了,两次的眼泪有些许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我是替自己流泪。流着眼泪看完了,特别是最后在梁三喜的坟前真是太感人了!”“看哭了向英雄致敬”。

这样的电影,这样的评价,在中国,甚至是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都是很少的。《英雄儿女》、《上甘岭》、《甲午海战》固然好看,固然感动人,但是,它们相比《高山下的花环》显得过于苍老,所以,看过这电影的人,真的还有必要多看几次,它能让我们明白今天是多么幸福;没有看过的人,更有必要好好看看这部电影。什么韩剧,什么热播剧,小资情调的,和这个处处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是无法相比的,就像是小小坟茔和泰山能够相比吗?和华山能相比吗?和三清山能相比吗?

《高山下的花环》,一部用泪水浇灌的电影,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好好看看,特别值得当今的青少年看看。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篇10

越难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保护国之一,典型的事例就是“抗美援朝”,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事件“抗法援越”,不过这事就远不如“抗美援朝”来得家喻户晓。而这次战争在法国战败后,美国取代了法国的位置,时间也演变成了“抗美援越”。虽说在各国外交方面,没有永远的朋友,而中国之所以保护越南也肯定有自身利益的原因,但从客观上讲,中国对越南的帮助的确在越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了这两次的战事,更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对越难各方面物资、人力的资助。从1950年起,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起,中国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军事援助。

1956年以后,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数量与质量两方面都开始大幅度增加和增长。1956—1963年,中国对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北方的军援价值为3.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各种枪27万支(挺),炮1万余门,枪弹近2亿发以及其他等等设备。从1962年起,中国向越南南方革命力量提供无偿军援。必须一提的是当越南提出的要求超过中国的生产能力时,人民解放军不仅动用库存,甚至抽调现役装备满足越南的急需。

中国对于越南提供许多无偿、热心的帮助,而在这之后越南人拿起了中国人赠与的武器跟中国人打起仗来,这一事的确让人气愤。而在了解了这样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才能更贴切地理解片中军人们何以有如此坚定的决心为战争的胜利卖命。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同于大流的战争片,战争片一向以激烈的战争场面、硝烟四起、气势宏大的战场充斥银幕。而这一部则是以揭露战士在战争背后的日常生活细节、家庭情感为主,让我们看到了别于其他战争片的军人形象。导演没有可以塑造军人高大的形象,可是从影片中的许多非常不起眼的细节,我们都能够收到最朴实的触动:梁大娘和儿媳妇为了省钱,抱着小孩翻山越岭走了4天;老妈妈从衣服夹层里拿出钱来;靳开来把带尖刀排的任务留给自己,说自己兄弟4人,死一个不怕,而梁家只有三喜一个了,必须留下续香火……这些小小的情节,每一个都能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些都是非常真实、朴素的感动,导演在这些方面的用心是令我最佩服的一点。即便是在纪律严明的部队里生活的军人,他们也是有个人的情感世界的,这一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军人更充盈的形象,从而也更能叹服他们所做出的牺牲,他们形象之高大。

;

7. 《高山下的花环》:建议重播!这是最震撼人心的电影,如今被遗忘

高山肃立,英雄长眠于此!

天空呜咽,秋风萧瑟袭人,仿佛在诉说着烈士的壮怀激烈。他们正值芳华岁月,却把一腔热血洒在这祖国的边陲,只有那一片片洁白无声的花环做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一部好电影的标准,说复杂点,就是具备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折射出复杂多变的人性,让人性在剧情冲突中得到净化,最终殊途同归——人性的纯粹。

进一步来说,就是能够直击观众心底最柔软的神经,进而穿透人们的灵魂,让每个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强烈的共情和共鸣。

再进一步,就是你看电影的时间再长也感觉很短,你感觉再累也会愿意支撑着看完,你常常自吹泪点很高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就是经典电影的力量。

而《高山下的花环》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电影,它具备上述经典标准的所有元素,以至于让我在不同年龄段看到它时,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20岁看它的时候会拍案而起,30岁看它的时候会默默流泪,40岁看它的时候会陷入长久的沉思。相信等到我50岁60岁时,再看它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看到油头粉面的赵蒙生就心生厌恶,得知他去前线的目的是镀金,在战争到来时他的妈妈又搞曲线调动,国家危机时刻他拿着调令就要回后方时,我胸中的怒火伴随着梁三喜的一句话而燃烧: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是啊,这个国家不光是我们的,可也是你们高干子弟的,倘若在国家危难时刻都选择退缩,都想当逃兵,都只顾着自己,那国家该由谁来保卫?

难道还真像靳开来所说的那样,“打起仗来,还得靠我们这些庄户孙”吗?

当爱发牢骚的靳开来临危受命,在战争打响前从一个老排长提拔为副连长,就预感着他身上会充满悲剧色彩。

可是当看到他痛骂当逃兵的赵蒙生时,又感觉特别过瘾,特别解气,特别舒服。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就仿佛是自己走进剧中大骂赵蒙生是个胆小鬼一样。

当攻克敌人阵地,在越军掩体里看到一袋袋写着“中国大米”的粮食,想想我们自己勒紧裤腰带、从嘴里一点一点省下吃的来救济他们,而这个喂不熟的白眼狼却恩将仇报反咬一口时,正处在20岁血气方刚年龄的我,又怎么可能不拍案而起?!

是的,刚开始看不惯靳开来发牢骚,可是又知道他发的有道理,更知道他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在这方面大多数人选择了隐忍、含蓄,只有这个血气方刚的靳开来更像个钢铁汉子。

电影中用性格制造冲突,让我感觉像靳开来这样的人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家所在的村里、胡同里,就在大街上的吆喝声和街头巷尾的人群里……

二百亿换不来他一捆甘蔗?!

当靳开来说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我感觉他是替即将被渴死的全连官兵说的,替我和观众们说的,替全国老百姓说的。

砍几捆甘蔗,这是多么理所应当的事!

可是,当靳开来在回来的路上踩响了地雷,我的心中一阵酸楚,感觉他就是那个敢于担当的大英雄,他是为了全连官兵而牺牲的,就应该是国家的大英雄!

这个想法,自认为没有疑问。

令人震惊的是,战后评功受奖的时候,连里给靳开来上报的三等功没有批,原因是他的牺牲是因为砍甘蔗,而砍甘蔗就是违反了群众纪律,违反纪律就不能立功。

当赵蒙生在电话里和上级据理力争,当雷军长说出“ 不给靳副连长立功,天理难容 ”这句话,当全连干部战士都在为靳开来遭受的不公平而气愤填膺,我也会和这些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还有“小北京”因臭弹而牺牲,当看到臭弹箱子上的生产日期是“1974—4”这个“特殊”年代的产品,心中又会升起一股怒火来。

20岁的我,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因此看《高山下的花环》时很少流泪,觉得当兵的就应该保家卫国,哪怕是流血牺牲也决不能后退半步。

30岁的我不一样了,有了一些 社会 阅历和跌跌撞撞,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是妻子眼中的顶梁柱,是父母眼中的未来和期望,是儿女心中的那片天。

因为懂得,所以才会泪流满面!

梁三喜牺牲后,当他的母亲和妻子为了省下几块钱车费,而步行了半夜山路才来到部队,当看到梁三喜妻子玉秀抱着年幼的女儿。我瞬间泪如雨下:

今生今世,白发苍苍的母亲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体弱多病的妻子将独自撑起一个家,年幼女儿将永远不能喊一声爸爸。

这个家,从此以后,天塌了!

当梁大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布,接着又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然后颤巍巍地拿出一叠整整齐齐的钱放在桌上,然后郑重其事地说:

三喜欠下了620块钱。这是队伍上给的550块抚恤金,这是我卖了一头猪的70块,总共是620块。

相信看到这一幕的您,一定会像我一样泪流满面,我们生活在这个 社会 上,还不知道世间竟然会有如此心灵纯粹的人,她的儿子为国捐躯了,她竟然要 子债母还!

她的儿子是国家的英雄,她把人生最宝贵的儿子都献给了国家,可是她老人家不但没有向部队和国家提出任何要求,而且还要卖掉一头猪去替儿子还债。

敢问世间,还有多少如此纯粹的人?

写下这些文字,我已是泪流满面。

还有靳开来的老婆孩子,她们来部队以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靳开来连个三等功也没有评上,就连那个军功章也是赵蒙生的,她们娘俩的未来又有谁来管呢?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就是因为时隔三十多年了,在当今大片云集、优秀电视剧如潮的年代里,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它,并隔一段时间就看上一遍。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导演把每个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很立体:

英雄不再脸谱化,不全是高大上;贪生怕死之辈也可以被高贵的心灵所触动;高干子弟一样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梁三喜,这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是绝对存在的,他是来自沂蒙老区的烈士后代,他爱兵如子又以身作则,他对党忠诚又深爱祖国,他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大英雄。

赵蒙生,革命家庭出身,高干子弟,养尊处优,父亲为革命牺牲,母亲身居高位还救过雷军长的命,他母亲的做法遭到了雷军长的坚决拒绝,我们应该拍手称快。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们是赵蒙生的母亲又当如何?自己的丈夫为革命牺牲了,现在唯一的儿子又将慷慨赴死,难道想把儿子留在后方的想法很可耻吗?

当然,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 社会 多元化的一面,因为任谁也不会相信部队官兵全是梁三喜那样的高大全英雄。

靳开来,这是另类英雄的代表,剧中人物冲突的杠把子、炮筒子,全团最着名的牢骚大王,因此当了多年排长的他就是提拔不了,只是在上战场前才给了一个“送死的官”——副连长。

他是剧中担当英雄的代表,是作为悲剧英雄出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心底深处感受他的不公平遭遇,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把你我的悲愤情绪彻底激发出来。

雷凯华,革命英雄主义代代相传的优秀代表,他是雷军长的独生儿子。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高干子弟慷慨赴死,他们也是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

该剧的经典之处,就是没有像以往的作品那样一味地歌功颂德,总是站在很高的道德制高点上,用近似神化的高大全英雄标准来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反之就是用一无是处和坏的透顶的方式去塑造坏人。

简单说,就是好的无可挑剔,坏的一无是处。说实话,这样的影视作品是脱离了实际的,其生命力也必定不会长久。

这也正是《高山下的花环》所刻意回避的问题,也是它的过人之处,做到这一点更弥足珍贵。因此,它才能在诸多战争题材电影中脱颖而出,经久不衰。

写作不易,欢迎留下您宝贵的足迹!

8.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简介

《高山下的花环》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简介,供大家参阅!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基本信息

《高山下的花环》是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 出演的一部影片。

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情简介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

吴爽不顾军情紧急,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强烈谴责甚至责骂。九连担任穿插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躯,雷军长唯一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靳开来英勇杀敌,为给饥渴的战友搞“战斗力”不慎踩响了地雷壮烈牺牲;战斗临近结束之时,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包括吴爽、雷军长、赵蒙生以及战士的心灵;临别之际,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幕后制作

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六十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的全线进攻。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部队作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出版了,随即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红了以后,先是被改成同名话剧(据说当时全国一共有22个演出团体在同时排演这一出戏)和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后轰动一时。

此后,《高山下的花环》被改编为话剧、舞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1984年,由该作改编的同名电影《高山下的 花环》公映后感动全国。电影由谢晋执导、李准参与编剧,吕晓禾、唐国强、盖克等主演。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影片评价

在80年代初大量涌现的取材于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中,《高山下的花环》引起了最强烈的反响。这首先是因为作品写出了那些平凡的人们崇高而伟大的心灵。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梁三喜和他70岁的老母亲。但作家并没有因此把社会生活简单化、理想化。相反,他自觉地、大胆地表现了特定社会环境中部队生活的复杂性乃至阴暗面。吴爽及其儿子赵蒙生在战斗打响之前的种种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靳开来那种“打起仗来还得靠咱这些庄户孙”的愤激之辞,不是没有道理的。对这种复杂性与阴暗面的揭示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也反衬出梁家人和雷军长的崇高。

单从影片简介来看,《高山下的花环》似乎有些老套,但如果真的是看过这部影片,才会了解这部电影会带给观众多大的震撼。它不是一曲单纯的解放军颂歌,这部电影设置了一正一反两种对立的形象,解放军大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但也有极个别的军人属于贪生怕死的类型,赵蒙生出场时就是个典型的养尊处优式的大公子,喝的是葡萄酒,抽的是中华烟,奢华的生活让赵蒙生完全迷失了军人的本性。《高山下的花环》采取的是双主角的叙述方式,梁三喜虽然显得形象高大全,但他来自一个革命烈士的家庭,所以他拥有这样崇高的精神是可信的。相对而言,赵蒙生这个人物更为引人注目,导演谢晋完整地表现出这个人物的转变历程,赵蒙生从一个心灵上的逃兵转变为刚强无比的战士,这个艰难的转变过程,在谢晋导演的处理下,显得环环相扣,这种完整的人物性格转变,让赵蒙生这个角色更富有非同一般的魅力。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原着的出色,同名原着的作者李存葆也参与了电影剧本的创作,他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整合在一起,所以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每一个章节都会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看点。电影很好地把握住了原着的精髓,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共和国军人。该片的主演吕晓禾在影片公映之后,获得了金鸡、百花双料影帝,梁三喜这个人物在当时也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解放军形象。

9. 中学生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表现和平时期局部战士的影片,却将战争作为背景,突出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的情感,而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矛盾的承载体。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观后感 ,欢迎阅读。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1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我坐在静静的影院里,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萎求。”

“……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像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卿”的战士,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呜?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呀。

望着银幕上梁三喜的高大形象,我联想到生活中另外的一种人,他们干什么都讲价钱,把人生看做一笔交易。有一位小青年眼看着一位老人掉在河里却无动于衷,并习于呼救的人说:“我下去救人,给多少钱?”这种人和梁三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梁三喜那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四化”大业还愁不能实现?电影结束了,我随着缓缓的人流走出影院,阵阵凉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梁三喜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觉得这话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是的,祖国也是我的,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的智慧 编织 出最美丽的花环献给祖国和人民,来告慰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2

《高山下的花环》,我是在激动和震撼的情绪下把它一口气看完。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掩卷回味,我好像也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透过那浓浓的战火,我看到了一个个最可爱的英雄,他们那样光彩高大:连长梁三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副连长靳开来豪爽大度,身先士卒;战士薛凯华胸怀大志,才华过人;军长“雷神爷”嫉恶如仇,一身正气;爱开小差的赵蒙生经历了战场中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当我看到连长梁三喜那封遗书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你听他说:“秀:我除了给你留下一张帐单外,没有任何遗产留给你。

几身军装,摸爬滚打全破旧了,唯有一件新大衣……”你再听他说:“人穷志不能短。再说我们的国家也不富,我们应多想想国家的难处!”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这封家书,价值何止万金?历史中的英雄可歌可泣,永垂不朽。在和平年代也有无数的英雄。在去年那场突然来临的汶川大地震中,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是如何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如何团结一致重建家园。他们是英雄。

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看到了中国运动员如何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让那一面面承载着所有中国人骄傲、自豪与梦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是运动员们通过他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永争第一,让我们挺起胸脯告诉世界:我们中国是富饶而强大的!他们是英雄。这无数的英雄 事迹 给我鼓舞,给我力量,教我奋发,催我上进,使我懂得了做人的尊严,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中国的少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也要做“英雄”。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3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老电影,它在壮丽的悲剧中,热情讴歌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饱含着对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影片中描写了普通军人对祖国高尚的赤诚之心,塑造了像梁三喜一样来自普通百姓的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也刻画了爱开小差的赵蒙生经历了战场中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的形象。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感动了。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祖国的安宁,他们在战场上英勇的杀敌,为国牺牲,而他们牺牲后抚恤金只有500元!妈妈和我哪一件衣服不要几百元呢!令我震惊的是那些战士牺牲后留下的帐单居然要拿他们的抚恤金来偿还!

电影中感人的镜头有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有“我外公今年已80高龄,他参加过淮海战役,身在枪淋弹雨中的前线,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小时候我常常无知的问,他便不不急不忙的给我讲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场上事情。”我虽不太明白,但是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种生离死别?那些战士叔叔都很年轻,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岁月悠悠,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昨天,历史中的英雄可歌可泣,永垂不朽。今天的和平年代里,也有无数的英雄为国献身。2003年抗击非典,有的护士阿姨献出宝贵的生命。天津港大爆炸,许多我们消防官兵献出生命!5.12大地震中又涌现多少令人感动的生死瞬间啊!……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烈士乃至更多中华民族儿女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吗?他们给我鼓舞,给我力量,教我奋发,催我上进,使我懂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少年,我只有好好学习,拥有更多的科学 文化 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已的力量。我永远记得老师告诉我们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

也许,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喜欢怀旧。最近,由于纪念父亲去世20周年的原因,到南宁书城买了《高山下的花环》DVD,再看一遍,流了泪。多年没有好好流过眼泪了。第一次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应该是在小学。网络一下,该片于1984年开始放映。掐指算来,30年已过去。

父亲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那时,父亲在前线;母亲带着我,在广东某部队随军生活。依稀记得,战争期间,母亲不时和我到军部,千方百计探听前方情况。当然,一同前往的,还有不少家属。大家紧张、焦急、忧虑,生怕听到自己的亲人牺牲或负伤的消息,氛围令人窒息,似乎可以听到急促的心跳声。有家属扛不住压力,突然就哽咽,突然就捂住脸,突然就痛哭。一帮人便陪着抹眼泪。也有坚强的,但紧锁眉头、神情严肃的样子,令我铭记至今。从小经历过这些情景,使我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至今面对许多别人认为是“很大事情”时,都能够从容淡定。工作中如此,生活中如此。

父亲好好地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16年过后,也就是1995年4月22日,父亲去世。那时,我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家庭的变故,母亲和我、妹妹着实茫然无策许久。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靳开来等同志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亲人,不向国家多索取一分一毫。我流着泪想,如果仅是期盼着军功章和丰厚的.奖金,他们会那么勇敢地、那么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吗?如果没有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们是绝对不会扛枪上战场的!

2007年,家族重修族谱,明确了十条家规祖训,其中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响应祖国号召,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完纳应交课税”。我的族人和亲属,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此外,第六条:务正业,戒劣行、坏习惯;第七条:切戒借公济私、贪污腐化;第八条:切戒挑拨离间,瓦解集体;第十条:切忌侮辱尊长,欺凌孤寡——这几条训诫,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仍有较强现实意义。

这与当前中央所强调的反腐倡廉,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和平时期,需要大力弘扬主旋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需要全体中国人 爱岗敬业 、乐作奉献。我的族人和亲属,无论是将军、博士、亿万富翁,还是农民、职员、普通百姓,他们安分守己,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也许并不显眼。但是,该为国家挺身而出时,没有人甘做缩头乌龟。我想,“中国梦”的实现,也许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这篇 文章 ,有些凌乱。没有认认真真写电影观后感,没有认认真真写父亲。我也不是太清楚真正想写的是什么。父亲的一幅画作忽然浮现我的脑海:山水间,松树傲然挺立。画作两边是 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的确是父亲的真实写照。

做人做事有原则,该怎样就怎样吧。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5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 故事 。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

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6

小说以1979年的中争为背景,描写了解放军一个连队开赴战场前后的一段经历。九连连长梁三喜来自沂蒙山区,生活清贫,带兵严厉。,由于放心不下连队里的工作,一再推迟探亲的假期。新来的指导员高干子弟赵蒙生却在“走后门”进行“曲线调动”,无心连队的事情。战争打响后,九连担任打穿插的任务。梁三喜带领连队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走,和敌人进行着残酷的搏斗,终于占领了阵地的主峰,而梁三喜为了救赵蒙生却牺牲在阵地上。他留下的是一张染着鲜血的欠账单。

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和妻子韩玉秀抱着三个月大的女儿从火车站走了一百多里地来到部队。她们走时,从衣襟里掏出一叠人民币交给赵蒙生,让他代梁三喜还上欠账单上的钱,而这些钱是全部的抚恤金加70元。战士们嚎啕大哭,要替梁三喜还钱。梁大娘坚持认为这是梁三喜的遗言,不能违抗。

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是,以歪风写出正气,以悲哀写出雄壮。用对比的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写出人物的各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10. 关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卫国军魂)

《高山下的花环》又名;卫国军魂 对越自卫还击战经典老电影

导演:谢晋 演员:吕晓禾.....梁三喜 唐国强.....赵蒙生 何伟.....靳开来 童超.....雷震 盖克.....韩玉秀 王玉梅.....梁大娘 刘燕生.....吴爽 斯琴高娃..杨改花 倪大宏.....段雨国 何毅.....金小柱 石磊.....雷凯华 贾雨岚.....柳岚李丹军....炊事班长 管宗祥.....金彦中 李振平.....一班长 胡宗琪.....高干事 洪军.....一排长上映日期:1984年 影片类型:剧情 / 战争

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

剧情;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吴爽不顾军情紧急,竟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谴责。九连担任穿插任务。鏖战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驱,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获奖记录
本片于1985年获第五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剪辑奖(周鼎文), 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女配角奖(王玉梅) , 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