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火俄罗斯战争电影
最火俄罗斯战争电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5名女兵第一次上战场,出发前嘻嘻哈哈,最后的遭遇却让人心疼战争摧毁了美丽,但是却让美丽更加美丽,能体现如此的残酷和壮美,正是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之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皮欧特·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索菲亚·列别杰娃等人主演的战争剧情片。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
剧情概述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1942年之夏,苏联方面的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炮手驻扎在一个靠近小车站的村子里。一天,女兵班长丽达在不远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军。
为了阻击德军的深入,瓦斯柯夫带领一支娘子军五人小分队去搜查敌军,但敌人的力量与自然环境的恶劣远比她们想得要残酷,这些美丽的苏联女战士,不得不在丛林中与人数众多的敌军反复周旋。
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执导的战争片,伊琳娜·多尔加诺娃、叶莲娜·德罗佩科、安德烈·马尔蒂诺夫参加演出。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俄罗斯电影,1972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感动了一代中国观众。
❸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 、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着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是一部不朽之作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其人远远不如他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在苏联读者中产生极大的轰动。1972年,这部“遭遇街谈巷议”的中篇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瓦西里耶夫的名气随着这部小说的成功而大增,小说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这部作品荣获苏联国家奖金。
这部小说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几个苏联女兵在二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故事。1942年初夏,在俄罗斯白海运河地区,一组企图破坏苏军铁路线的德国伞兵与守卫在那里的女兵班相遇。女兵丽达、冉妮娅、丽扎、索妮娅和嘉丽娅相继牺牲,而德军也无法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女兵们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运输线的安全和俄罗斯村落里静悄悄的黎明……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知名度都远不如其同名电影。翻译家高莽先生在其《作家的幸福》一文里讲过这样一件事情:1987年夏,瓦西里耶夫在访华期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观众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喜爱之情。在游览长城的路上,瓦西里耶夫遇到的每一个游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在饭店吃饭时,瓦西里耶夫询问一位女服务员是否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服务员激情满怀地说:“我看过两遍!我感动得哭了!”随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对影片的感受。瓦西里耶夫被女服务员生动的表情和声音所吸引,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高莽先生说:“你不用翻译了,我都明白了!”面对如此动人的场景,在场的苏联诗人库古里丁诺夫感慨万分:“世上有一些作家,颇有名气,人们知其人,却很少读其作品,这样的作家是可怜的!世上有一些作品相当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谁,这样的作家是幸福的!你,瓦西里耶夫,就是这样的作家!你值得骄傲!”
可以断定,我国不少读者和观众至今不记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叫瓦西里耶夫,但是,很少有人没看过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等影视作品。2005年,中俄两国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合作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两国观众中大受欢迎。
1979年记者第一次观赏这部苏联影片时,中苏关系尚未解冻。但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老师们已经敢于在课堂上赞颂这部尚未解禁的“内部电影”。据说,影片在政治上已获得了通行证,但一些男女亲热的画面还难以让中国观众适应,因此只能内部放映。
一位文学课教授观后在课堂上大发议论:片子里不就是有一些“爱情基本动作”吗,完全应该公开上映。事实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陪着很多中国人长大的、最重要的“百部电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场景。人们正是从这部作品中认知和感受到了俄罗斯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但又并不局限于此。它没有特技,不制造视觉冲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不错,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与此同时又写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颂扬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它写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质的东西——美好的、娇嫩的、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抗争激情。影片谴责了战争,展示了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个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过战争的苦难和悲惨,表达了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爱国精神。战争不仅仅摧毁了美丽,它也使美丽更加动人。
有人说,瓦西里耶夫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用“诗情的悲壮之美”呼唤现代人高尚的情怀和超越自我的冲动。也许这样的评论恰好说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诗情。不管怎么说,瓦西里耶夫是值得一读的,不仅仅是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或《不要射击白天鹅》。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册》和《后来发生了战争……》等作品也都不乏思想上的深刻和人性中的温情。
❹ 如何评价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着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❺ 8,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是什么时期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前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此后又数次被搬上银幕,引起世界范围关注和好评。1975年,小说作者曾因此获得全苏儿童文学一等奖和苏联国家奖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女兵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她们似乎并不在意战争,她们把军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漂亮的女兵们为小小的会让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每一个女兵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个黎明,嘉莉娅在从城里赶回驻地走过一片松林时,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她迅速报告了准尉瓦斯科夫。兵站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丽莎和嘉莉娅五位女兵前去狙击。他们6人艰难地跋涉,一路急行军,终于赶在德军之前赶到沃皮潮畔的西牛欣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然而,情况发生了骤变: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瓦斯科夫必须立即派人间去报信,增加援兵。丽莎接受报信的任务,但不幸陷入泥沼。索尼娅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莉娅被索尼娅的死吓坏了,不久三人先后死去。在激烈的战斗中丽达受了重伤,热尼亚把受伤的丽达留给准尉,跳出去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把敌人从丽达和淮尉藏身的地方引开,自己却壮烈牺牲。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个德寇算账,他把手枪留给了丽达。而丽达请求准尉照看自己的儿子,准尉点头答应并吻了丽达。没走多远他听见背后一声沉闷的枪响,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结她防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虏了全部德国人回到兵站。
战争结束的许多年后,白发苍苍、装着假手的瓦斯科夫和丽达的儿子、一个已经成为大尉的阿尔贝特来墓地看望5个女兵,为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令人感伤的黎明依旧静悄悄,可曾经有那么—个静悄悄的黎明,战争夺走了5个年轻而美丽的灵魂。生命如此宝贵,和平来之不易,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杀戮,多一些理解与和平。
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俄罗斯拍摄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15)
导演: 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
编剧: 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 / 尤里·库洛托科夫
主演: 彼得·费奥多罗夫 / 阿纳斯塔西娅·米库尔钦娜 / 叶夫根尼娅·马拉霍娃 / 雅戈尼娅·库兹涅佐娃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15-08-25(中国大陆) / 2015-04-30(俄罗斯)
片长: 115分钟(中国大陆) / 120分钟(俄罗斯)
❼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俄罗斯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执导的战争片,伊琳娜·多尔加诺娃、叶莲娜·德罗佩科、安德烈·马尔蒂诺夫参加演出。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俄罗斯电影,1972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感动了一代中国观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根据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内容取自一个真实事件,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搬上了银幕,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等,成为一代经典。
❽ 求一部困扰我很久的电影名字!俄罗斯二战时一男五女抗战只剩男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热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
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http://ke..com/link?url=JcTnrki2TPB_NE0G__
❾ 3.24:浅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上图是1972年版本前苏联着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六位主角,无畏却有点古板的32岁准尉瓦斯科夫,前排女兵是美丽勇敢的20岁军人之后热妮娅,后排是精干深情的军人家属唯一人母20岁班长丽达,纯情听话的农夫之女19岁丽莎。再后面是爱好文学诗歌女大学生索尼亚,另一位是孤儿出身最年幼的16岁嘉丽娅。
该片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广袤的森林中进行激烈残酷的阻击战。
1男五女阻击16位德伞兵,战斗中五女兵全部牺牲,最后仅剩准尉一人捕获三名战俘,消灭13名德军。
丽莎接受报信的任务,但不幸陷入泥沼牺牲。
索尼娅为帮准尉拿烟袋被埋伏德军用匕首杀死。
嘉莉娅在战斗中精神崩溃,被德军射杀。
热尼亚为掩护受伤战友,孤身吸引敌人追击,壮烈牺牲。
丽达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不拖累准尉,从容自杀。
惨胜原因:在兵力对比悬殊情况下,准尉利用地利指挥女兵提前设伏,女兵们装伐木工布下疑阵引德军绕路,后又在从林战中消耗敌人。
1972年,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
小说的作者瓦西里耶夫和导演罗斯托茨基都有参加过卫国战争经历。导演曾受重伤,是一位年轻的女护士救了他。这段经历始终影响着他,并且成了后来他导演拍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生活源泉。在拍戏时,特别是给扮演女兵的演员讲戏时,他常常不由自主地落泪。据瓦西里耶夫回忆,罗斯托茨基曾重复20次拍摄一个场面,每一次都是流着泪拍摄的。这是一部充满感情创作出来的影片。
第二图是2015年俄国重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相较于1972版什么改变都没有,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但对女兵经历回忆减少镜头,心理挖掘薄弱些。影响了后面女兵们在战斗中牺牲后造成的冲击度。
整部电影只是更新了跟技术有关的东西,画面变得漂亮和鲜艳了,战斗场面更有真实感。不过影片忠实于小说,忠于战争年代的真实。不过有评论说1972版女兵更漂亮,演技也更细腻。2015版准尉英俊显精明,少了老版中古板憨厚外表下的暴发力。
我主要看的是2015版,一是俄语发音,二是影片完整,老版的在网上一般是片断。
我先看电影后小说,而作品成功是先1969年小说发表后就广获好评,后拍成电影。
同名小说继承了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所开创的从侧面描写战争的传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堪称前苏联战争题材文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前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多是表现大规模、大集团作战的战争史诗,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着重关注到战争中的个体,关注个人的生命与情感。
小说中人物肖像刻画十分简炼。如描绘嘉莉娅瘦小的个儿,鼻子尖头两根麻绳似的小辫,胸部象男孩子似的平坦”。写热尼亚“修长的身材,金色的良发,雪白晶莹的皮肤。一双雅气的眼睛,绿莹莹的,圆的像小碟儿一样”,寥寥数笔,就将人物外貌特征勾勒出来了。
在表现人物心理时,作者采用了抒情的对话、客观叙事和人物内心独白等方式,当丽达受重伤后,准尉内疚地说: “我害了你们,将来有人质问我:你们这些男子汉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使她们饮弹而死呢?我怎么回答他们的质问呢?”丽达平静回答; “为什么要这样说?事情是明摆着的,战争嘛,我们是在保卫祖国。”这段对话是对小说主题的高度提炼。
小说夲身就如剧本般写作方式,和对女兵成长经历的描写,让读者更体会战争夺去5位花季生命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也把准尉最后的复仇从情节和心理上都推向高潮。
小说描写生活中女兵的一些个性特点与青春骚动和战斗中的勇敢无畏形成的反差,准尉与女房东的关系,准尉与女兵们的关系演变,女兵之间的一些互动等都有真实生活气息。反映出女兵群体爱美热爱生活的却又能时刻准备赴死的特定时代的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经受残酷惨烈的战火浩劫,他们一共损失了2700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向我们展不了这2700万人中的5个人的命运,从而也表现了苏联军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二战苏德战场上,大量苏联女兵投身前线作战。以狙击手为例,世界25大着名狙击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就是苏联的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她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不仅如此,这些女兵还从事突击工作。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一支由1000余名女性组成的女兵突击队在战争期间共击毙1.2万余名德军。如此战绩令人赞叹。由于贡献突出,有上万女兵获得了苏联英雄勋章。
这里黎明静悄悄是向那些为了祖国英勇战斗的女兵致敬的赞歌,小说和电影都是刻画这一主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