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达契亚人为什么不让看
达契亚是古代罗马帝国对今 罗马尼亚地区的称呼。“达契亚人”这部影片反映的就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亲征达契亚、达契亚人奋起反抗的故事。
② 推荐几部像《特洛伊》、《斯巴达300勇士》之类的古希腊古罗马史诗巨作类大片。
《凯撒大帝》故事背景:凯撒从一个小小的平民混到一个独裁者 然后被刺杀的故事。
《奥古斯都一世》故事背景:凯撒的侄子屋大维开创了帝国时代 并且回忆当年的一些内战。
《罗马军团》故事背景:以凯撒征战高卢为背景,据说耗资挺大,但效果一般。
《战略之父汉尼拔》故事背景: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为了抵抗罗马的暴政,发动了一次决定性的坎尼会战(非常经典)。
《亚瑟王》故事背景:罗马到了哈德良时代,随着哈德良长城的兴起,罗马逐步走向弱势,几个被征召圆桌骑士成为了罗马的杀手,此片场面宏大,熟悉的面孔也不少,我给这片子八分。
《角斗士》故事背景:在马克奥里略时期,这个有名的将军叫马西穆斯,在征服日耳曼的最后一片土地,最终被陷害成为了一名角斗士的故事,这个片子是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你懂得。
《百夫长》故事背景:传奇的罗马第九军团,在不列颠驻扎,上级命令去救一名将军,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列颠人的残忍杀害,这个片子比较血腥,但看了以后你才能认识到真正的罗马军队是神马样子。
《失落的第九军团》故事背景:一个出生于第九军团将军的儿子,为了寻找家族的荣誉,不惜一切的踏上寻找鹰旗的故事,也可以说是百夫长的延续版。
《HBO 美剧 罗马》故事背景:凯撒和屋大维时代,讲述了现实的残酷和内政的阴险,本人很喜欢里面的波罗,一共两季,此片很黄很暴力。
《BBC 一个帝国的兴衰》故事背景:讲六个皇帝的故事,分别是:凯撒,屋大维,尼禄,提比略,图拉真,君士坦丁。
《最后的兵团》故事背景:罗马后期的故事,剧情非常错乱,属于烂片之王。
《达契亚人》故事背景:片名的人攻打了罗马,致使罗马走向了灭亡。
《宾虚》故事背景:犹大和一个罗马将军的故事,片中还有耶稣的出现,这部电影是老电影了,但很多人都还在看。
《罗马之战》故事背景:也是老电影。
《埃及艳后》故事背景:多个版本。
《耶稣受难记》
《暴君焚城录》故事背景:讲的是尼禄镇压犹太省的残暴。
《罗马帝国艳情史》故事背景:很黄,很黄,还是很黄,估计找不到资源了,但很多人还是想看。
《罗马帝国》故事背景:(主要讲的就是屋大维)个人认为不怎么样。
《城市广场》故事背景:罗马后期的故事,西班牙拍摄的。
《斯巴达克斯》(电影版)
《斯巴达克斯:血与沙,复仇,竞技场之神》等等。。N个版本,视觉效果称赞。
等等 等等。。。
纯自己手写, 望采纳.
③ 尤利乌斯·凯撒军团的军装与电影中常见的公元100年的盔甲有很大不同吗
是的。恺撒的士兵身穿盔甲,身体较轻。它们看起来是这样的:
到公元100年,达契亚战争(公元86-106年)的军队成了常态。当旧装备被重复使用时,许多军团士兵穿着更多的金属来覆盖更多的身体:
更大的头盔有更多的加固,褶皱区,耳朵保护,一个“龙虾尾巴”用于肩部/颈部保护,一个偏转板在眼睛和一个“张开”的脸颊/颈部保护(这是为了弥补从滑到颈部击中脸颊的打击)。
虽然使用了车牌,但许多军团士兵更喜欢邮件。在这两种情况下,颈部都增加了保护;一件改良过的束腰外衣或围巾被戴上,以减轻不可避免的玩笑。
根据圆柱上的浮雕,正规的军团是这样的:
没有manica或greaves,“龙虾”的尾巴更短,盾牌也恢复了正常的形状。然而,偏转的面颊保护,颈部保护和耳朵保护被保留。
对于那些感到奇怪的人来说,罗马纪念碑上的许多浮雕都描绘了鳞状铠甲(lorica squamata)。它在共和国和帝国时期非常普遍和流行。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很少。
④ 谁有罗马尼亚看电影,译制片《达契亚人》的百度云资源
契亚是古代罗马帝国对今罗马尼亚地区的称呼。“达契亚人”这部影片反映的就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亲征达契亚、达契亚人奋起反抗的故事
⑤ 求一些古罗马时期的电影、小说和资料,要在凯撒和屋大维之前的
《凯撒大帝》这里面的庞贝很帅。
《奥古斯都一世》是凯撒的侄子 屋大维,堪称经典。
《罗马军团》这部电影的画面效果很垃圾,但场面还可以。
《战略之父汉尼拔》汉尼拔和小西庇阿的精彩战争。
《亚瑟王》讲的是罗马后期几个圆桌骑士的故事,非常经典。
《角斗士》这个片子是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你懂得。
《百夫长/世纪战魂》一部你追我赶的片子,不过讲述的是传奇的第九军团的故事。
《失落的第九军团》延续百夫长的路子的一部新作。
《HBO 美剧 罗马》一共两季,主要剧情就是放在凯撒和屋大维时期,很黄很暴力。
《BBC 一个帝国的兴衰》讲六个皇帝的故事。
《最后的兵团》剧情非常错乱,属于烂片之王。
《达契亚人》罗马走向了灭亡。
《宾虚》这部电影是老电影了,但很多人都还在看。
《罗马之战》也是老电影。
《耶稣受难记》
《暴君焚城录》讲的是尼禄的故事。
《罗马帝国艳情史》估计找不到资源了,但很多人还是想看。
《罗马帝国》一季。(主要讲的就是屋大维)
《城市广场》罗马后期的故事。
《斯巴达克斯》(电影版)
《斯巴达克斯:血与沙,复仇,竞技场之神》等等。。N个版本,视觉效果称赞。
等等 等等。。。
不过在凯撒之前的电影还真不多, 除了战略之父汉尼拔...
再往前推一推 也许就到了特洛伊时代了。
罗马人是特洛伊人的后裔.(据罗马人自己的传说)
⑥ 有谁知道罗马尼亚老电影《达吉亚人》的下载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j1LBI8wsnI/
⑦ 老译制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经看不到的电影
还有很多、很多!按多少比例来算。最多的还是苏联。有两部片子:“消失的琴声”和小狗巴尔包斯”你们看过吗?
从小看译制片长大,非常怀念心中的《佐罗》童自荣老师,《魂断蓝桥》里的玛拉刘广宁老师,他们一代人用声音为我们诠释了经典,记得小时候看这些译制片的时候单纯的认为外国人也和我们说一样的语言,只是语气怪怪的,现在看来真的是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给我们留下的经典,很多很多的译制片都是在十岁之前看过但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茜茜公主》《罗马假日》《尼罗河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巴黎圣母院》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脱线》里的澡堂鸳鸯查那段还有最后德国二货高射机枪手是个斗鸡眼,光天化日,朗朗干坤之前把自己国家的战斗机打下来的镜头。
译制片里的经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复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员像英格丽褒曼,奥黛丽赫本,葛丽泰嘉宝等等,在那种全凭演技的黑白年代,他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复制的是当年的场景,设备,导演,我们很难回到当年哪种氛围中,回到那种落后的设备器材中,回到那个时代的导演演员的思维中,这些经典代表了一个时代,永远的闪着光辉,为后来者照亮前路,成为阶梯让经典不断。
这些老译制片应该还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装《奥斯卡经典一百部》
喜欢看70年代罗马尼亚的古代战争片:达契亚人,勇敢的米哈伊,斯特凡大公等,真实感很强。
七十年代的译制片扎堆,来自多个国家,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朝鲜影片《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印度电影《流浪者》一首“拉兹之歌“风麾中国大地,还有《大蓬车》,日本影片《追捕》男主高仓健骑着马带着女主奔驰,让中国影迷首次见识了电影慢动作,男主的高大帅气以及那双大长腿迷倒了许多中国少女。还有《人证》说的是一个日本女人战后和一黑人美国士兵有染并生下一子,后来其子来日寻找生母,但生母巳成有名律师,母为自己的名声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私生子。《望乡》说的是日本妓女阿崎婆悲惨的一生。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勒窝》罗马尼亚影片《多瑙河之波》《平凡的人》阿尔巴尼亚影片《伏击战》《第8个是铜像》等等。
这里介绍的影片可能现再大部份都难找到了。
《叶塞妮亚》,《流浪者》、《大蓬车》、《巴黎圣母院》、《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尼罗河上的惨案》、《宁死不屈》、《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华沙一条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佐罗》、《简爱》、《巴格达窃贼》、《追捕》…………还有连续剧《血凝》、《加里森敢死队》、《越狱》……童话片《铁臂阿童木》等等。
越南的黑白电影《南方来信》、
还有比较经典的,英法德联合拍摄的《苦海余生》,找不到译制版了。还有德国拍摄的《屠夫》。好莱坞拍摄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都找不到译制版了,以上都是上译配音的。
6V电影网有很多资源,以前都是从优酷下载,但优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电影网下载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网下载,《虎口脱险》《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茜茜公主》《佐罗》《办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机组乘务员》,高清版的。
美国电影《车队》、法国电影《没有留下地址》、日本电影《蟹工船》和《两亩地》、苏联电影《基辅姑娘》、英国电影《雾都孤儿》和《孤星血泪》。
…………
比较早点的有谁看过《十字军》,《夏伯阳》,《柯楚别依》,还有《第八个是铜像》,《宁死不屈》,《爆炸》,《沸腾的生活》,近一点的有《心有灵犀》。
⑧ 与唐太宗差不多时期的外国君王
法国墨洛温家族/王朝
墨洛温家族在5—7世纪间统治着当今法国和德国的大部。这段时间,不但与圣杯传奇,而且与圣杯传奇的中心人物——亚瑟王的时代重合。毫无疑问,墨洛温家族是法兰克人当之无愧的统治者。他们不是“拥举推立”的国王。合法继位的王储们,在他们12岁生日的那天将自行成为国王。他们的职责不是管理国家——那些事情留给了“宫廷宰相”。他们仅仅被认为是作为代表的角色而存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好似21世纪立宪国体中的君主。他们还被允许一夫多妻,有时也利用这种特权。
墨洛温家族的名头来自他们的祖父墨洛维(也被叫成“墨洛维奇”或“墨洛维尤”)。这个名字令人想到法语的“母亲”,以及法语和拉丁语中的“海洋”〔1〕法语中母亲为Mere,海洋为Mer,墨洛文家族的姓氏为Merovingien。〔1〕。传奇中说,墨洛维有两个生身之父。这无疑是故事编造,但也是用他的出生喻指两个王朝的联盟。根据传奇,他的母亲到海里游泳后怀了孕。海中的生物诱她生情并使她再次受孕。因此,墨洛温降生时身上流淌着两种血液:一种来自他的法兰克父亲,一个统治者;一种来自“海里的生灵”。
从那时开始,墨洛温家族便以通玄和迷信闻名于世。他们被看作是祭司国王,大致相当于埃及的法老。对信者而言,他们疗伤治病的法力甚至延展到衣袍的流苏之上——民众们认为这些饰穗具有各种特殊的治疗功效。第四章里我们将会看到,在贝朗热·索尼埃离世后,有一排悼别的人们经过他长袍覆盖的遗体时,每人都摘下了一朵流苏。据说,墨洛温族的国王身上都有胎记,形如圣殿骑士佩用的红十字,位置在心脏上方或肩胛中间。
国王希尔德里克一世是墨洛维的儿子,又是墨洛温王朝开国之主克洛维的父亲。当17世纪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找到他的陵墓时,其中藏有的行功施法神器包括一具斩下的马头、一具金质的牛头和一个水晶球。
墨洛温家族长久使用的符形之一是蜜蜂。希尔德里克的墓内存有数以百计的金制蜜蜂。这一习俗延续了许多世纪。拿破仑在1804年接受皇位加冕时,曾明令将金蜂缀饰在他的皇袍之上。他对墨洛温家族心醉神往,派人采编他们的家谱,以便弄清王朝倒台后是否还留下后裔。郇山隐修会文卷中发现的家族谱系,就基于当时搜集到的材料。
墨洛温家族宣称,他们出自两个本源:诺亚和特洛伊。后一个源头可以解释法国为何有特鲁瓦和巴黎〔1〕巴黎的名字来自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Paris)。荷马史诗中,他勾引美女海伦而引发特洛伊战争。〔1〕这些地名。此外,根据荷马史诗,特洛伊当时住有一定数量的阿卡迪亚人。熊在阿卡迪亚被尊为圣物,而墨洛温家族的远祖——西坎波利亚的法兰克人,也对熊倍加敬奉。另一个可能的联系是:威尔士语把熊叫做“亚斯”(arth),这可以说明亚瑟王名字的出处。
当躲避匈奴侵扰的西坎波利亚人迁移到当今的法国境内时,他们已经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社会,它在罗马人手中得到发展。因此,继承他们文化的墨洛温人,也可被视为罗马帝国形式的仿效者。以墨洛温王朝为起点,法兰克文化开始繁衍昌盛。在此期间,墨洛温王朝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所铸钱币上那四支等长的十字,与为建立耶路撒冷法兰克王国的远征军所用徽标完全相同。
墨洛温各代君主中,克洛维一世大概最为着名,因为是他把罗马基督教引进了法兰西。他那信奉天主教的妻子〔2〕克罗蒂尔达,公元5世纪建国的勃艮第王齐尔佩里克之女,493年嫁给克洛维。511年丈夫死后,她进入图尔的修道院。逝世数年即封为圣徒。〔2〕,对他做此选择的激励不可轻估;但这一宗教赢得他的欢心,也可能别有缘故。
当时的基督教形式繁多。罗马教会与凯尔特教会之间,持续发生着冲突。公元496年,克洛维与圣徒雷米进行了多番秘密会见。按照达成的协议,克洛维将向罗马教会提供强力支持。作为回报,他的权力延伸到君士坦丁大帝的东罗马——其时已经毁于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手中。
这意味着一个墨洛温家族世俗控制下的新型罗马与基督教王朝,保证它的运转对罗马教会的意义难以估量。于是,克洛维在法兰西的兰斯接受了圣徒雷米的洗礼。由此而来,罗马教会不但与克洛维、也与他的子孙结盟。
克洛维满腔热忱地履行诺言。他开扩了帝国的疆土,面积相当于今日的法国和德国。他尤其想要击败西哥特人,并最终在沃耶战役中一举成功。西哥特人步步后撤,最后立足在拉泽地区的莱迪——就是日后的莱纳堡。
克洛维一世死后,他的王国按当时的传统分传给四个儿子。这样就削弱了原有的凝聚力,并给宫相们提供了获得更多权力的最佳机遇。不过,他们还必须对付后来的达戈贝特二世。
达戈贝特出生于公元651年,他的父亲也叫克洛维,卒于公元656年。此时,有人全力阻碍他继承克洛维王国的东北疆域——奥斯特拉西亚〔1〕Austrasia,现法国东北和德国东南交界区域,达戈贝特一世的领地。他于629年统治法兰克,10年间成为墨洛温家族最强盛的一代君王。死后奥斯特拉西亚分给儿子克洛维,即达戈贝特二世之父。〔1〕。当时的宫廷首相格里牟尔,趁其父离世劫走了达戈贝特。他设法使宫廷相信:首先达戈贝特已经身亡,再者克洛维曾要他格里牟尔之子继承王位。他花言巧语,连达戈贝特的母亲都信以为真。
然而,格里牟尔不能亲手杀掉达戈贝特,便把他送给了鲍迪埃主教。主教将达戈贝特流放到爱尔兰。他在那里长大成人,并在都柏林附近的斯莱恩修道院接受教育。他娶到一位凯尔特公主——玛缇尔蒂,移居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并结识了该郡的主教圣维尔弗莱德。此时,墨洛温家族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已不如克洛维时代那么紧密。
维尔弗莱德极力撮合凯尔特人与罗马教廷,致使双方于公元664年在惠特比商谈中达成共识。而维尔弗兰德似乎还意识到对达戈贝特而言的珍贵机遇——让这位奥斯特拉西亚的合法国君,作为教会的军事代表重返法兰西夺回王位。
达戈贝特的妻子卒于公元670年,维尔弗莱德抓紧动作以确保达戈贝特稳妥选择新配。她是拉泽伯爵的女儿姬赛拉,又是西哥特国王的侄女。墨洛温家族与西哥特王国的这次联姻,不但将法兰西置于同一统治之下,而且使罗马的权威居于西哥特之上。
他们在莱纳堡的圣抹大拉教堂结婚。经过两次婚姻已经有四个女儿的达戈贝特,在公元676年又添了一个儿子——斯希思伯尔四世。
在莱纳堡居住三年后,达戈贝特宣登奥斯特拉西亚的王位。他迅速着手在新王国内建立秩序,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增加他的财富。
然而,他未能按照维尔弗莱德的期盼行事,而由于试图限制罗马教廷在他王国的影响而惹怒对方。通过与西哥特王朝的联姻,他又获得现在是法兰西南部的朗格多克地区。西哥特人从来无意与罗马联盟。他们偏爱持异端邪说的、认为耶稣与常人并无两样的“阿里乌派”,而达戈贝特似乎跟随他们。
于是随着财富和土地的增加,他不可避免地四处树敌。他还引发邻邦法兰克的统治者的不满,其中某些人跟达戈贝特的宫中臣僚相互勾结,对他形成危险。这些臣僚中包括了他的宫相——卖主僭位的胖子丕平。
达戈贝特的最大的那座宫殿,在阿登的斯特内城中。城郊就是我们在第二章提到的沃弗利森林,达戈贝特于公元679年12月23日前往林中打猎。当他在一棵树下酣睡时,据称他的教子奉胖子丕平之命,爬到他的身边用矛刺进他的眼窝,将他杀害。兇手回到斯特内城报信后,据说他们又将达戈贝特家族满门抄斩。罗马教廷毫无迟疑地嘉赏了这一行径。但或许出于内疚,他们又在公元872年册封达戈贝特为圣徒,将他的遗骨安葬在一处教堂的墓地之内,并将之改名为“圣达戈贝特教堂”。他们甚至给了他纪念日——12月23日,这天恰巧又是便雅悯部落的圣日。罗马教廷始终没有或是不愿说明对他封圣的理由。
自他在圣达戈贝特教堂的安葬日始,他的墓地就成了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重要人物的朝圣之地,其中包括洛兰公爵——布雍的戈弗雷的祖父。这座教堂毁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圣达戈贝特遗物大多不知去向。传留至今的惟有一具号称属于他的头骨,存放在莫恩的一座女修道院中。令人奇怪的是,事发数年后出现了一首叫做《圣达戈贝特殉教之歌》的诗,说的是达戈贝特因某种缘故献身殉教,它是在斯特内的金谷修道院发现的。
达戈贝特暗杀事件,导致墨洛温时代的终结。达戈贝特王一死,墨洛温王朝江河日下,勉力维持了不足百年的残局。然而,多位君主年幼势微,在宫相们残忍无情的野心面前无力自保。希尔德里克三世754年去世,没有子嗣,这再也清楚不过地表明王朝就此终结。
下令暗杀达格贝尔的胖子丕平,将自己的儿子——查尔斯·马尔泰〔1〕马尔泰因身为私生子,丕平死后被宫相夫人关入监狱。后逃出并重获权位,统一分裂的法兰克诸邦。他四处征战,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图尔战役中,击毙占领西班牙的穆斯林酋长国王阿布达拉曼。〔1〕安插到领导者的位子。尽管丕平军功显耀而机遇就在眼前,他似乎有意避受王位,这或许出于对墨洛温家族的余敬。查尔斯·马尔泰741年去世后,他那成为希尔德里克三世宫相儿子——丕平三世,带着代表团前去谒见教皇,问道,“何人应该成为国王,是那掌握实权的人,还是名为国王而手中已无权力的人?”教皇同意丕平应为国王,就此结束了与克洛维达成的协定。希尔德里克被送进一家修道院,四年后死在那里,而丕平稳固地占居了法兰克人的王位。
丕平三世的加冕典礼于公元754年在新的法规下举行,这些法规确保国王继位要经“创立”,而不是简单的认可。新法规依据的是欺骗性的文件——《君士坦丁的捐赠》,在本书第五章论“君士坦丁大帝”中将有详论。加洛林王朝就此诞生,朝名虽然来自查尔斯·马尔泰,却被更多地联系到他的后代查理曼身上。查理曼在公元800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若在往日惟当属墨洛温国王的头衔。
加冕典礼前夕,丕平三世与墨洛温家族的一位公主成婚。根据推断,他此举想要自视合乎礼法,将墨洛温血脉顺乎道义地传承下去。查理曼的婚礼与此相似。实际上,他的忧心疑虑竟似影响到他的加冕。他执意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他羞于担当神圣罗马皇帝。仪式的安排让人感觉,查理曼事前并不知道教皇会为他加冕。他皇冠佩顶时,脸上露出电影明星们接受奥斯卡奖后那矫作的惊愕状。为让这番表现增加可信性,他庄严宣告:倘若预知发生的情形,他绝对不会踏入罗马大教堂。
暗杀达戈贝特二世以背叛克洛维,是郇山隐修会和墨洛温后裔们极其痛苦的主要根源。但也似曾有人用心致力,去减轻这种痛苦。由此而来,加洛林皇族(查理曼大帝的家族成员)娶墨洛温家族的多位公主为妻,以使自己合法化。达戈贝特之子斯希思贝尔的后裔中,有法兰西南部塞普提曼尼亚犹太国的统治者——吉延·盖隆和后来十字军远征中夺取耶路撒冷的布雍的戈弗雷。到那时候,基督血脉中大卫王的一支,才复归从《圣经·旧约》时代起就名正言顺地属于他们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