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麦当劳经典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麦当劳经典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1-16 10:23:43

Ⅰ “麦当劳之父”为何不是麦当劳兄弟

统计数据显示,麦当劳目前位于全球119个国家的30,000多家餐厅前面。拱门不仅与麦当劳的“M”标志有关,而且贯穿了麦当劳77年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今天推荐的商业电影《大创业家》讲述了麦当劳公司的故事。当我们回到麦当劳的历史时,我们通常会想到美国加州迪克·麦当劳和马克·麦当劳兄弟开的路边店,这家店只提供汉堡、薯条和奶昔,但效率极高。然而,正是被称为“麦当劳之父”的雷·克罗克为其商业模式设计了“特许经营”扩张模式,以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加速其流向美国乃至全球市场。

他说,我想要那些献身于事业的人。如果有人只想赚钱养家,过上舒适的生活,他就不应该去麦当劳。由此,你可能可以猜测克罗克的性格是一个强大的商业领袖。事实上,克罗克在创业之初就已经和麦当劳兄弟有了不同的看法:克罗克追求企业的快速发展,开设了尽可能多的分支机构。双方在这一点上意见相左。后来克罗克在哈里(克罗克之后麦当劳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的建议下,利用合同中的漏洞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租赁麦当劳餐厅,加速实现他的梦想。这也导致克罗克和麦当劳兄弟最终关系破裂。

一部电影,里面好像是一个麦当劳大叔被一堆孩子打,让后他就开始喊,杀人,

麦当劳叔叔游乐园爆炸输出

Ⅲ 关于吃麦当劳能减肥的电影

只有一个电影《给我特大号/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

美国人到底有多爱吃速食呢?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大胆地以自己的身体当成白老鼠做实验。连续30天,三餐只能吃麦当劳所卖的食物,连饮用水都取自麦当劳,为了证明绝非做假,他特别找了 3位医生为整个实验过程做纪录,定期追踪他的健康状态。在这场疯狂的实验展开之前,史普洛克拥有6呎2的身高,185磅的体重,其健康状态几乎媲美职业运动员。但在狼吞虎咽一个月的汉堡、薯条后,悲剧发生了:史普洛克的膝盖因为骤增的重量而感到酸痛。本片导演以此片获得第24届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的导演奖。

这个电影上映之前,麦当劳取消了特大号。

Ⅳ 一个有关麦当劳电影

《超码的我》

Ⅳ 有关于麦当劳叔叔的电影吗 有的推荐几个,不要惊悚杀人那些,不要把麦当劳叔叔想那么黑暗

动画片有一些,
The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McTreasure Island (1990)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Scared Silly (1998)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The Visitors from Outer Space (1999)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The Legend of Grimace Island (1999)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Birthday World (2001)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Have Time, Will Travel (2002)
The Wacky Adventures of Ronald McDonald: The Legend of McDonald-Land Loch (2003)

Ⅵ 释小龙和郝邵文在麦当劳用冥币那部电影叫什么名

《无敌反斗星》是由朱延平指导,释小龙、郝邵文、吴孟达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剧动作类电影,讲述的是乌龙院里小文等终日习武度日,过着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生活,不料阿真居然偷走洗髓经,小文、小龙与师兄三人下山追索洗髓经,一场为夺取洗髓经的大战故事。该影片于1995年7月20日在香港上映。

Ⅶ 有关讲吃麦当劳的害处的电影

<超码的我>
记录片《超码的我》的导演就向我们展示了连续30天吃麦当劳会有什么结果。导演以自己作为实验,在30天内 一日三餐都只吃麦当劳里面卖的食品,除非售货员推荐否则不买超大装。每天按照普通美国人的步行标准,步行约5000步左右。在测试前导演专门找了3位医生监督其的身体状况。实验前身高185,体重185磅。胆固醇168,甘油 43,体脂肪含量11%,无遗传病史。身体素质相当良好。
5天后,体重升到195磅,有轻度恶心感觉 ;12天后体重升到203磅,体质开始下降。18天后,体重回推到202磅,但血液内胆固醇由168上升到225。肝功能开始失常,医生怀疑开始出现脂肪肝。21天,体检尿素过多,早上起床出现呼吸困难,肝功能严重超标。医生建议停止实验,否则会对健康有致命损害。29天,上楼梯都呈现很吃力。30天。体重升到210磅,增加了25磅。胆固醇上升了65点到233。体内脂肪含量由11%升为18%。医生确认如果他继续这种饮食,很快会引发冠心病、肝硬化。

导演在1个半小时的影片里向大家展示了快餐文化对美国的影响是如何无处不在。在影片你会发现老美也不是到处都是帅哥和美女,其实胖子、超级胖子、胖到难以想象的更多。此片今年5月在美国上映,票房相当不错。导演还真有专业精神,拿自己的健康做实验。PF啊。
在花絮里面导演做了一个实验相当有意思,他将麦当劳的几种汉堡和薯条以及普通家庭做汉堡和普通薯条,分别放在玻璃器皿里。2周后普通薯条和家庭制汉堡开始腐烂,3周后麦当老汉堡开始腐烂。10周后所有汉堡都烂的不成样了。但是,麦当劳薯条却依然光鲜如新。恐怖啊!
虽然喜欢吃快餐的人并不会因为此片而改变态度,正如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烟者恒吸之。但他让我们看到了虽然放大但依然惊人的快餐恶果。选择的权利在你,但你有权知道后果。

Ⅷ 麦当劳创始人电影观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谈整体感受,其次简述影片的内容,最后根据剧情写感触。

从整个电影方面,或许也会有叙事过于直白,台词剧情过于老套的抱怨。这里只是从自认为客观的角度,来谈谈对生活、产品、资本,以及情感道德观的一些体会罢。

影片以中性的角度讲述了麦当劳品牌创始人雷·克洛克从一名人到中年还事业无成,每天听着成功学讲座的奶昔搅拌机推销员到将麦当劳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餐饮帝国之一的创业故事。

影片最后的结果,雷抛弃了麦当劳兄弟,买断了其经营权,并且还毁诺没有交付期版权费。从商场角度而言,或许会说是麦当劳兄弟的短视、守旧固执、没有自知之明不适合企业的发簪;从道德角度和情感角度而言,雷以近乎绝情的方式抛弃了自己创业的伙伴,很难让人接受。

我对雷的情感态度不是很认同。这里不想去谈论是雷的喜新忘旧,还是说两个人本来不适合最终的分开才是好的结局。而是,从人生伴侣的选择与决定上来看待这件事。

每个人在婚前婚后,或许会有着某些变化,但是一个人的特质、性格是很少会有大的变化的。而雷必然是早就对于其自身的追求和与其前妻的性格有所了解,然而其结合更多的是自己的某种失意对于命运的妥协,寻找一个帮助其处理生活中所有事情的助手。

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种特质,那就是想到点子,马上行动尝试;遇到问题,马上行动调整。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努力固然重要,然而没有方向、漫无目的的做功,也许最终还是在原地打转。所以,要在商场、市场脱颖而出,敏锐的洞察力不可或缺。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商人为牟利而忽视产品的质量,甚至枉顾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而现今的内容生产者或是服务提供商,早已沉浸于满足客户的最低需求,完成上级的数量安排,连规范与准确也常常无法做到,何谈创作型?

当然,产品真正做到极致谈何容易!只是,愿每一个产品人,每一个产品的输出都能够尽其所能吧。

Ⅸ 麦当劳是如何发家的

有人说,是一个汉堡、一个炸鸡、一个大写的M,成就了麦当劳。可麦当劳的真相却是由一个卖奶昔搅拌机的销售建立起来的!有一部电影《大创业家》就讲的就是“麦当劳帝国”如何建立的历史。恐怕没有一部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人如此讨厌一个主角而且还是从头厌恶到尾,可还是照样爱吃麦当劳这样的垃圾食品。

换一个方向讲,这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依靠房地产的力量,一步步把不属于自己的品牌占为己有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并不意外,很多的商业成功故事都逃不过从巧取豪夺到互相撕逼的套路,在欲望的诱惑下,总是需要有人牺牲。整部电影里最大的看点还是它所表达的成功的必需素质:野心,即“既然做梦就做个大的”,孤注一掷的勇气、坐言起行的执行力,还有:不要脸。

Ⅹ 麦当劳其实是肯德基,关于你所不知道的《甜蜜蜜》

本文发于香港电影公众号

文:安妮

“亲爱的小婷,我已经平安到端口,

人多车多,楼盖得特高,听说小偷也很多!

广东人说话很粗鲁很大声。

小婷,我真的想念你。”

《 甜 蜜 蜜 》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听说香港有这么一部文艺片,由此产生了兴趣,那个时代流行vcd播放器和盗版光盘,所以我们看到的《甜蜜蜜》, 就是个盗版。

2015年2月13号,当电影修复版第一次在大陆的银幕上出现,我却是独自一人坐在南京西路上的环艺影院里,熟悉的音乐和画面,身边却没了当初的那两个,她们和男女主一样,移民去了地球的另一端。

这部二十年前的影片,有关它的评论文章多到好几百上千篇,有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分析的...其实讲到底,它之所以经典,还是一个诚意度和当年香港电影所处的鼎盛时期。

今天想讲的,是不少人认为的遗憾——修复的光盘上并没有影迷想要的花絮,而在这些零零碎碎故事的背后,能一窥当年的真实。

采访人:石原郁子

翻译:安妮

鸣谢:若溪

来源:《甜蜜蜜》日本场刊

为何是黎明?

众所周知《甜蜜蜜》之前的名字叫《大城小事》,然许多人并不知道它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北京夏天》。

首先提起的这个人,并非导演和主演,而是黎明的第二任经纪人陈善之(Joe)。

1985年,陈可辛(Peter)在香港拍摄美国的一部电视剧时,发现了酷似自己的Joe,当时是Peter 剧中的副导演,而Joe则是副服装指导,两人因共同的审美观而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友谊。

Joe在未做职业经纪人前,已是娱乐圈中的多面手,而94年接手经纪前,以他在圈中的经验,认为黎明可以在大银幕有一番作为。

95年某日Peter打电话给Joe,希望黎明能给UFO另一位导演拍部电影,但Joe却不认同,他希望Peter能找黎明开戏,因为Peter是UFO最好的导演,但那时Peter的反应很直接:“吓?我对他的感觉很一般,真的想不到开哪些戏给他!”

于是,Joe打起了友情牌,劝Peter尝试接近他。

95年11月Joe带着Peter去看了黎明个唱的最后一场,结束后去了黎当年的家中。

熟知两人脾气的Joe生怕他们初次见面时未必愉快,谁知一个小时后,两人“请”他离开,这两人首次接触居然可以从凌晨一点聊到凌晨六点。

当初王菲拒演,Peter一度因找不到合适人选想要放弃,但他突然又想到了张曼玉,可是他担心这种搭配会不会有种姐弟恋的感觉,也是Joe的一句话:“李翘看来像黎小军的姐姐,不是更合理吗?正因如此,才显得她在初段‘老点’(比如卖磁带,做排队党)那条靓仔更合理!”

1997年第十届东京电影节,黎明接受记者兼影评家石原郁子采访时,谈及当年往事,说初和Peter见面时,《甜蜜蜜》没有剧本,也没框架,而在剧本完稿前的四个月里,他和Peter两个一周要见面2至3次,主要内容为移民香港后的经历。

黎明就是黎小军?

现在我们看到的第一场黎小军刚到香港时,站在火车站的那种茫然和困惑,就是他刚到香港的真实写照。

当石原问起角色与本人的性格是否一样,他答:“一半以上是很相似,但我的个性并没角色那么弱。” 问是否因为提供了经历,因此参与了剧本创作,他据实讲:“有经历不代表能写剧本,但这部戏陈导并没有辅佐太多,只是觉得表演得很自然。”

2015年修复版上映前,陈导在金马影展谈到《甜蜜蜜》背后的故事,说当初想拍一些比较灰暗的东西,觉得阴暗面的东西可能更深刻。

当时想拍个《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那样的故事,本来想拍两个在大城市的移民,低下层工作,触碰道德界线边缘或以外的东西,不像《午夜牛郎》是两个男的,而是一男一女。

因为黎明挺帅的,本来还可能有些有钱女人会给他钱。

那时年轻,想挑战自己的极限跟尺度。

之后跟岸西谈剧本,跟她说想用黎明,想跟他合作,因为他也有一点中国大陆来香港的背景,这角色能把他的长处放大,岸西也喜欢黎明,大家便开始写剧本。

她写了之后反而回到比较温暖的剧情。 邓丽君在刚开始写剧本时逝世,的确对他们来讲是一个感触点,不仅因为邓是“两岸三地”共通的人物,还有部分原因是岸西喜爱邓丽君。

无可避免,大家都好奇陈导为什么会喜欢黎明?

他说初开始也有点抵触情绪,只觉得是个不错的新人。大多数偶像派的,做导演、文艺青年的会有抗拒,四大天王除了学友,都有一定排斥,那个年代确实有一点这样。

那时公司几个人提可以试试跟黎明合作,也看过他以前东西,觉得没发挥很好。

他感觉黎很单纯,很正。

这种“正”在一些漂亮衣服下就很肤浅,放入新移民角色可能会更好,大陆来的、比较土的,让不喜欢他的人,尤其男性观众,会没那么不喜欢,甚至会喜欢,觉得这样做值得。

因为这戏后来跟他变成好朋友,在拍时还不是那么了解他,宣传时听他讲一些感情故事,才知道他的个性非常像黎小军。

片中的麦当劳,其实是肯德基。

广东道,是《甜蜜蜜》拍摄黎小军骑单车载李翘的经典桥段之一的外景地,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人事变迁,唯一没有改变的是这家DFS免税店。

重庆大厦因王家卫的电影而出名,但未必有多少人知道这里也是当年陈导拍摄《甜蜜蜜》的内外景地——黎小军第一次跟李翘分手的地方,是在大厦外的人行道上。

而他们俩约会的527房,也是大厦里面的房间。 当年麦当劳拒绝租用场给剧组,使得他们不得不借用了肯特基。

陈导笑言:“我们当时就干了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制片组就去找了肯德基,他们比较友善,愿意给我们拍,我们就在肯德基店面里拍的所有麦当劳场景。 拍的时候,监制就不停地拉着经理聊天,他一走开,张曼玉就把麦当劳的帽子戴起来,因为时间很紧张,我们所有麦当劳的镜头都是近景,要不然就穿帮了。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是很草根的,拍戏真的是像过街老鼠一样,到处给人打。你必须随时要进入状态。”

当初有人看到电影用《义勇军进行曲》表现大陆人时,觉得有点夸大。陈导说他当时只到过内地一次,并不熟悉内地,只是觉得内地人来到香港,会更有爱国情结,因为香港人没太有这种情结。

但做事一向细致的他,特地叫剧组中天津移民的群演,教黎明讲天津口音的普通话及广东话,当然这种广东话的感觉相信也只有香港人,才能听得出来。

还有张曼玉身上的那些服装和化妆,都是他跟奚仲文(美指)、吴里璐(服装)合作愉快的结晶,因为很符合新移民刚来到香港的感觉。

黎小军那个土到得渣的发型,也算是为了角色牺牲了形象,但又不得不考虑演员本身还是歌手的形象,所以当年特地用电脑做了四个造型,还跑到黎明家里,剪了足有四个多小时。

第一次试用广告植入电影,是因为和记电讯和黎明的合作,之后又有银行卡和镇金店。

对此,陈导感叹同时开拍的《金枝玉叶》就没有,因这部有中产阶级背景的电影,更适合植入,说当时的广告商有多么看不起电影。

陈可辛的恋爱观

谈及陈导的恋爱观。

他觉得自己很像黎小军,因为这个角色一直都是孩子气。

他也很向往做豹哥,但他心态似乎有点年轻,又有点天真和理想主义,无法拥有豹哥那种看破红尘的胸襟,很矛盾。

经典再难复刻

本片能够修复完全是因为当年威尼斯影展的关系,因为版权已经属于华纳。

谈及修复经验:“我最后还是决定音响保留,因为对也好、错也好,就是那个年纪的决定。修复只要回到最好的技术状态,不应改变艺术决定,要改变可以再剪嘛,一定可以更好,过了十几二十年一定有更好的想法,但这样做是推翻20年前的自己,应该原汁原味。”

出色的剧本碰上了能擦出火花的演员,连大小配角都闪闪发光——因为张曼玉带出了一个杜可风来客串英语老师(那是因为他真的暗恋张而被陈导骗来演的),杜即性的夸张表演带给观众惊喜。还有曾志伟的豹哥,在逃难途中在船上的那个回头,那份沧桑感...成就了他在《无间道》中黑帮老大的形象。

在没看《甜蜜蜜》之前,大多数人对香港电影的观感如同我一样,不外乎是搞笑、江湖、赌术之流,但当年看完此片后,立即颠复了我的观点,这么流畅完美的细节,试问有多少文艺片可以做得到?

正因为当初严谨、细致的态度和轻松自然的风格,使得它在二十年之后的今天,依旧屹立在华语片的最佳位置,成为电影教课书般的经典。

有 一 种 电 影 叫 香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