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风筝 1985中法合拍的电影
ftp://218.219.148.181:5928/film_12/dianying/The%20Blue%20Kite/CD1.rmvb
Cftp://218.219.148.181:5928/film_12/dianying/The%20Blue%20Kite/CD2.rmvb
D2
B. 风筝的电影剧情
这是美丽的一天,一架风筝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飞过。它最后落在一棵大树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发生地。比埃罗,一个12岁,脸上带有雀斑的巴黎儿童正和他的妹妹、五岁的尼高尔和他的小伙伴、顽皮的贝贝尔等人在屋顶上欣赏这个美丽的风筝。经过了各种波折以后,孩子们得到了风筝,他们高兴地发现风筝上绘着孙悟空的形象,并附着一封信。比埃罗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国古董铺,他从此知道写信和送风筝的是北京的一个儿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罗是愿意给他写回信,并应允他与他做朋友的。但是顽皮的贝贝尔因为与比埃罗等发生了争执,赌气抢走了风筝底下悬着的回信地址,并且不愿还给他们。晚上,就在比埃罗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墙边的孙悟空,他请求他帮助。突然,孙悟空的眼睛动起来了,然后走出了风筝。孙悟空应允了比埃罗的请求,帮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国来找宋小清,并让他看到穿着龙衣的人。比埃罗来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辉煌、香烟缭绕的宫殿中,孩子们觉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却并不欢迎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们去追拿比埃罗,比埃罗吓得直叫孙悟空,孙悟空到底来了。他问比埃罗:你不是想看到穿着龙衣的中国人吗?比埃罗说,我是来找宋小清的,我不愿见到这些人。孙悟空便告诉他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孙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帮助下,比埃罗终于在北海桥上找到了一些中国小朋友,其中一个还会讲法语。但是贝贝尔,这个调皮鬼也跟来了,他给比埃罗和中国小朋友在寻找宋小清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麻烦。尽管如此,比埃罗在中国小朋友的热情帮助下,还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与无数小朋友在天坛放风筝。比埃罗高兴得叫了起来,他也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转过身来,醒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尔。这时,贝贝尔也来认错了,他把地址还给了比埃罗,除了给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写了一封信,交托给风筝,让风筝去帮助他们寻找友谊。风筝高飞在蔚蓝的天空,与白色的鸽子一起飞向了远方。
C. 1958年中国第一部与法国合拍的儿童故事片《风筝》的下载地址谁有呀,好想要
《风筝Kites》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xiYt5MLwTc3nT4ezxTmxJw
《风筝Kites》是2010年上映的AnuragBasu导演nuragBasu主演的印度电影。J(赫里尼克•罗斯汉HrithikRoshan饰)做梦都想过上有钱人的生活,然而命运总是跟他开玩笑。在拉斯维加斯打拼的他在最潦倒的时候,甚至会和那些想拿到美国绿卡的女人假结婚,赚取一定的佣金。但是他却差点儿错过主动投怀送抱的富家千金GINA(康格娜•拉瑙特KanganaRanaut饰)。
GINA的父亲BOB是拉斯维加斯最大赌场的老板,JAY得知后,最终凭借自己出色的舞技赢得了BOB一家的赏识。本来自此便可以飞黄腾达的他,在BOB家意外遇到与他假结婚的LINDA(芭芭拉•默瑞BárbaraMori饰),此时,LINDA已经准备嫁给GINA的哥哥TONY了。在相处中,J和LINDA暗中互生情愫,并最终打伤TONY私奔。然而,TONY并没有打算轻易放过他们,不仅诬陷他们丢走了赌场巨额钱财,而且动用了所有力量对他们进行围剿……
D. 我想知道《风筝》这部电影的演员
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 配音译制(中法合拍电影)
编剧导演:王家乙
总摄影师:亨利/阿尔康
演员表:
孙悟空...........张春华
古董店老板...........谢添
北埃罗............派.特.巴尔地纳
宋小青............刘祥生
剧情:讲述一些法国孩子在树上发现风筝,然后想方设法把风筝从树上弄了下来
北埃罗回到了家后睡觉(风筝上写着北京XXXXX地址)
中国 北京电影制片厂 法国 家郎斯影片公司
联合摄影
E. 中国动画片
回眸中国动画片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片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片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片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片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片,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着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 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着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 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 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咤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
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国商人林祝三从欧美回国,携带放映机和影片,在打磨厂乐天茶园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从国外自运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开始。此后,在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大观楼戏院、西单市场内的文明茶园、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戏院、西城新丰市场里的和声戏院,相继都有电影放映。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3年,开办于上海的《明星日报》以“鼓励诸女明星之进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的“宝座”。选举揭晓后,原本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电影皇后加冕典礼,因胡蝶本人一再谦词,遂将典礼取消,将这一活动和“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结合在一起进行。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着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利用彩色宽银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与影片的内容相得益彰。影片在 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电影
1960年,上海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这也是我国银幕上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这部影片不仅开创了我国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
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宝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专门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中国译制的第一部外国电影
1948年,为了消除语言上的障碍,经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由该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东影厂试验译制成汉语。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中国第一部恐怖电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华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欢迎的影片《夜半歌声》,这是中国银幕上出现的第一部国产恐怖电影,它不但在当时制造了轰动效应,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价值和魅力依然能够得到验证。
中国第一部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部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国第一部与国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艺术制片公司共同摄制了儿童故事片《风筝》,这是新中国与外国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期,电影的样式也日渐丰富。1935年,电通公司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都市风光》。影片清新活泼同时又辛辣尖锐的艺术风格在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第一个由专业影人评选的电影奖
在中国电影三大奖中,电影金鸡奖是由专业电影人员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金鸡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担任评委。在这一类别的电影奖中它不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它也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
中国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电影奖
1932年,由当时中国教育界和电影界热心人士共同倡议,在南京建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于次年举行了第一次影片评选活动,《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评为优秀影片。此后又举行了几次评选。由于当时协会的领导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党政高层官员身份,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电影奖。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由政府部门设立的电影奖问世于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设立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对1949年-1955年以来所生产的优秀影片予以评奖。
F. 我70年生人 小时候一部儿童电影,好像是讲一个中国小孩和一个法国小孩在紫禁城里遇险什么的,还有孙悟空
中法合拍儿童片《风筝》 《风筝》的故事分别在巴黎和北京展开。巴黎蒙马特高地上,12岁的孩子王皮埃罗、妹妹尼可和一群孩子们,玩耍间发现树上挂着一支美丽的风筝。调皮的孩子们耍伎俩拿到孙悟空造型的风筝,在街区中国古董店老板的帮助下,得知它来自神秘而遥远的中国,风筝里还藏着一封北京男孩宋小清的书信,希望有机会和看到这封信的同龄孩子书信交友。然而,孩子们的兴奋和美梦遭到唱对台戏的贝贝勒的破坏,他抢走了风筝尾坠里藏着的中国通信地址。 晚上,皮埃罗左思右想难以入睡,突然看到风筝上的孙悟空跳出。神奇的孙悟空帮助皮埃罗和妹妹尼可飞越万里来到中国,两人神奇地在故宫和历史上的中国皇帝相遇,又回到现代的天坛、北海和中国的孩子们相遇。尽管有跑到中国来的贝贝尔的捣乱,皮埃罗和妹妹还是在中国小朋友们的齐心协力下,找到了风筝的主人。这时,梦醒了,从草地上起来和皮埃罗和赶来的贝贝儿和好如初,他们终于可以将带着友谊的书信一起寄往中国。
G. 求一部动漫电影名
会飞的城市~天空之城啊,里面也的确有机器人,和小动物玩得很好的机器人和其他攻击性机器人颜色不一样? 小姑娘希达是传说中天空之城“拉普达”王族的后裔。那曾是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几千年的空中文明,但不知为何,希达的祖先离开了拉普达,抛弃发达的科技,在地面上过起隐居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几个不明身份的男子出现在她家门口…… 故事由希达所坐的飞行船遭到空中海盗的袭击而开始。一团混乱中被关在屋子里的希达试图逃跑,却不慎从万米高 主角:希达和巴斯
空的飞行船上跌落下来…… 故事另外一个主人公少年巴鲁是矿工技师的徒弟,这一天收工时,发现天上有个亮晶晶的东西正在慢慢地下落。他好奇地跑过去,发现竟然是一个好可爱的女孩子,在一团蓝光的包围下从天上飘下来了……第二天希达在巴鲁的房间里醒来,发现了在房顶上的巴鲁,并从巴鲁那里得知自己带着飞行石飘落下来,后来在巴鲁的带领下看到房里有一张拉普达的照片。这是巴鲁的父亲历尽艰险才拍到的真正的天空之城,但除了斯威夫特之外,没有人相信他。于是父亲在郁郁寡欢中去世了。为了父亲的遗憾,巴鲁发誓,一定要向他人证实,世上真的有拉普达存在!嗅觉灵敏的海盗很快就找上门来了,军方也找到了他们。接下来就是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追捕与逃跑镜头,最后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掉入万丈深的矿井,希达戴的飞行石又一次发光,令二人安全飘落。矿井中,飞行石和井下的矿石发生了共鸣,汤姆爷爷告诉他们原来这里曾是开采飞行石原料的地方,但提炼飞行石的技术,传说只有拉普达人才掌握着。二人刚出矿井,希达告诉巴鲁,在她继承飞行石时也继承了一个名字,
飞行石
希达·多利路·乌路·拉普达。但两人很快就被军队的人抓住了。希达被带往要塞,在那里,一个叫穆斯卡的人给希达看一个巨大的机器人,说这个机器人是从天空之城上掉下来的,凭当时的科技无法令它再启动。当天晚上,希达念起祖辈所流传的寻求帮助的咒语,飞行石竟发出光芒,令机器人再次活起来,整个要塞变成火的海洋。巴鲁趁乱和海盗达成联盟飞入要塞救出了希达。匆忙中希达丢失了飞行石,而穆斯卡得到了飞行石,命军队按照飞行石上圣光的指引,飞向拉普达。另一方,海盗妈妈从希达的记述中算出了拉普达的方位,带着希达二人乘海盗飞艇也朝着拉普达全速前进!即将到达之时,忽然前方出现龙卷风,他们的飞艇和穆斯卡的舰艇又狭路相逢,交战中巴斯和希达的滑翔机被卷入龙卷风里。龙卷风的中心,正是传说中的天
天空之城拉普达空之城l“拉普达” !这里是被上帝抛弃的领域,自然的恐怖与众神的愤怒在这里集结,飞越浓重的黑暗,在纵横飞啸的电光中,穿过闪电的回廊,突破生与死的界限,命运之门再次敞开在少年的面前……这儿是寂静的天堂,只有机器人值守的空中都市,植物和远古生物的家园。[1]宫崎骏的作品中,科学技术最好的地方就是没人居住,在柯南的“未来世界”以及“天空之城”中都是如此。反之,“风之谷”中为生存而奋斗着的人们虽然只有古老的技术,但却是机器的主人,《天空之城》里的飞行海盗们也是这样。穆斯卡抓住了海盗们,也来到了拉普达,他迫使希达和他一起进入中央控制室,启动黑石碑上的文字,企图开始他称霸世界的野心。希达抢回飞行石,为了阻止穆斯卡,她和巴鲁一起念起了毁灭一切的咒语:巴鲁斯。拉普达解体,邪恶和助纣为虐的武器系统一同化为大气层的火球坠入云海中,而使拉普达漂在空中的巨大飞行石结晶载着拉普达的生命之树,上升到天空的尽头,最终希达和巴鲁用空中海盗的风筝飞行台回到了地面。
H. 电影《风筝》 是在讲什么
印度电影《风筝》:一部唯美而悲情的片子
Post By:2010-8-18 18:06:00
“风筝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在风中起舞,无忧无虑,就像一对恋人,相遇,飞翔,相拥。他们几乎融为一体,但是风筝并不能随意飞舞,因为风筝的线握在别人的手里……”
这是这部电影开头的旁白,初看到这样的旁白,还不能让我们产生多少异样的惆怅情绪,因为美好的爱情才刚刚开始,我们还看不到过程和结局。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深入,我们会慢慢被这个爱情故事所吸引。
男主人公J总是用一种游戏的心态来生活,为了生活为了金钱有时候也会故意出卖一下自己的灵魂。当她遇上爱上他的Gina的时候,面对Gina的表白,他拒绝了,可是当他得知Gina是拉斯维加斯最大的赌城老板的女儿时,他又违背自己的内心而说爱上了Gina,于是他走进了这个豪门之家。这时候的J以为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他的许多人生的梦想可以实现了。
但是,命运弄人,在Gina的家里,J又遇上了曾经有过一面之缘而突然消失的Linda,此时,爱情重新引燃,但是,Linda却将要成为Gina哥哥的妻子。
本来,J和Linda都是为了金钱和名利而进入这个豪门之家的,在这个家里的相遇,虽然两人之间萌生爱情,但是,他们都无法反抗这样的家庭,反抗的后果就是毁灭,因为他们见识过Gina 的哥哥和父亲怎么对付反抗他们的人的。所以,J和Linda决定在Linda结婚的前夜单独见面谈谈,彻底告别过去,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J和Linda这个见面的过程是我所见过的最唯美的爱情画面,爱情的热烈被生生憋在心底而无奈告别,强颜欢笑在雨中起舞而内心却无比悲凉。这个场面被印度特有的舞蹈演绎起来真的很令人动容,这样的爱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结局那是多么令人心碎。
最后,在Linda的家里,J和Linda因为不忍分别而相拥,内心正不知怎么办的情况下,突然Gina的哥哥闯进来,发现了J和Linda在一起,怒火中烧,要杀J,不得已,Linda为救J而打昏了Gina的哥哥。然后两人不得已而逃亡,Gina的哥哥随后醒来后,嫉妒和愤恨让他失去了理智,在报警的同时率领他的手下拼命追杀他们。
于是,两个人为爱走上了逃亡之路,警察和Gina的哥哥两路人马追捕J和Linda,他们每天都面临险境,但是他们的爱情至死不渝。最终,J为了掩护Linda而受伤,Linda把昏迷的J拖上火车,自己驾车引开了Gina哥哥一伙人。
受伤昏迷的J被人救起,伤好以后他回到拉斯维加斯,想寻找Linda,被Gina的哥哥包围,并被Gina开枪打伤。生死关头,J被Gina哥哥的司机所救,Gina哥哥的司机在临死前跟J诉说了Linda为了救受伤昏迷的J而开车引开了Gina哥哥的追杀,被追到了一座悬崖边,最终Linda带着对J深深的依恋而开车冲下了悬崖。
极度悲痛的J开枪杀死了Gina的哥哥一伙人后,来到了Linda死前的悬崖边,想起他和Linda相识相爱走过的历程,对于Linda的思念让J张开双臂,像一只风筝一般落入了大海。在大海里,他看到了Linda,他们拥抱在一起,宁静而安详。
这是一个唯美而悲情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为了爱而舍弃了名利,亲情,甚至自己的生命,而现实中可能不会有这样的爱情发生,现实中的人牵绊太多。只是,结局虽然是悲情的,这多少是让人感觉惆怅的,但是,电影所演绎的这种爱情的过程很美,这是人间最极致的爱情,虽然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爱情,但是却是可以让经历爱情的人感动。而这种对于情感的感动是人不可缺少的,否则,人何以为人呢?
参考:http://house.focus.cn/msgview/308/197035208.html
I. 关于风筝的电影
http://www.btchina.net/
非常全面,不过麻烦您打几个字上去
J.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大概是95、96年吧,讲的是一个外国小孩,还有风筝,孙悟空,北京什么的,求解答
片名: 风筝
法语片名:Cerf-volant bout monde
英语片名:The Magic of the Kite
导 演:王家乙、 Roger Pigaut (罗歇·比果)
主演: Alain Astié、 张春华、谢添、派·特·巴尔地纳( Patrick de Bardine)、 Jacques Faburel、Gabrielle Fontan、Monique Hoa、 Souan Won Kong、 Lou P'Ung、Sylviane Rozenberg、Gérard Szymanski、Tchen-Ming Tchen
分类:家庭/奇幻
分级:G(美国)
片长:89分钟
地区:中国/法国
语言:中文/法文
颜色: 彩色
声音: 单声道(Mono)
上映日期:1958年(中国)
1958年12月17日(法国)
1971年11月13日(美国)
简介:
这是美丽的一天,一架风筝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飞过。它最后落在一棵大树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发生地。比埃罗,一个12岁,脸上带有雀斑的巴黎儿童正和他的妹妹、五岁的尼高尔和他的小伙伴、顽皮的贝贝尔等人在屋顶上欣赏这个美丽的风筝。经过了各种波折以后,孩子们得到了风筝,他们高兴地发现风筝上绘着孙悟空的形象,并附着一封信。比埃罗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国古董铺,他从此知道写信和送风筝的是北京的一个儿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罗是愿意给他写回信,并应允他与他做朋友的。但是顽皮的贝贝尔因为与比埃罗等发生了争执,赌气抢走了风筝底下悬着的回信地址,并且不愿还给他们。晚上,就在比埃罗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墙边的孙悟空,他请求他帮助。突然,孙悟空的眼睛动起来了,然后走出了风筝。孙悟空应允了比埃罗的请求,帮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国来找宋小清,并让他看到穿着龙衣的人。比埃罗来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辉煌、香烟缭绕的宫殿中,孩子们觉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却并不欢迎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们去追拿比埃罗,比埃罗吓得直叫孙悟空,孙悟空到底来了。他问比埃罗:你不是想看到穿着龙衣的中国人吗?比埃罗说,我是来找宋小清的,我不愿见到这些人。孙悟空便告诉他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孙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帮助下,比埃罗终于在北海桥上找到了一些中国小朋友,其中一个还会讲法语。但是贝贝尔,这个调皮鬼也跟来了,他给比埃罗和中国小朋友在寻找宋小清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麻烦。尽管如此,比埃罗在中国小朋友的热情帮助下,还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与无数小朋友在天坛放风筝。比埃罗高兴得叫了起来,他也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转过身来,醒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尔。这时,贝贝尔也来认错了,他把地址还给了比埃罗,除了给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写了一封信,交托给风筝,让风筝去帮助他们寻找友谊。风筝高飞在蔚蓝的天空,与白色的鸽子一起飞向了远方。
幕后:
本片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儿童片,也是我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它表现了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纯洁的友谊和爱好和平的理想,并以此展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告诉人们,儿童从小就应该团结互助,珍视友谊。整个影片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将中国传统中的神幻世界与现实生活揉和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人的艺术魅力。观众可以通过儿童的眼睛,看到两个国家的首都及其风俗人情,富有诗情和画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外合拍的儿童片佳作。本片曾在1958年第11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并曾于同年在意大利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圣;乔洽奖。
短评:——当年的清新
今天在央视少儿频道看到这部影片,很老,看得时候有多老不晓得,知道是那个时候的特有的色彩,特有的表现方式,特有的说话口吻。在这个纷扰的大片氛围下,突然之间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很是清新。
本来以为是中苏合拍的,查了资料晓得是中法合拍的,中法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这部片子拍摄于1958年。那个年代的片子好多都有着很深的意识形态,曾经饶有兴致的看《青春之歌》,也看了80年代的《穿红衣服的女孩》,这些片子都带着很深的意识形态。而在看这部《风筝》的时候,只感受到一群孩子的纯真。不是幼稚,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很难理解片中那种热情,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纯。
这部片子在中国的资料很少,最多的都是评价——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通过法国片名,在IMDB上找到该部片子,当然,么想到美国将之分类为家庭/奇幻。想起小时候看过很多类似的片子,醒来都是一场梦。比如:《小铃铛》貌似那个时代的如果想奇幻,人们想到的只能是梦。不同于现在,似乎人人都能够接受当年的梦。当然,《风筝》我感觉不能只能因为一个梦一个孙悟空而将其定位为奇幻。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今天看到这部片子特别感动,看片时的放松状态连看那些轻喜剧都赶不上。
PS:美国这部影片是1971年上映的,相信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而对于之后我贴上的一份转载的评论,有些我还是不赞同,但觉得还是有些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