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刘三姐莫老爷图片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刘三姐莫老爷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1-12 03:42:27

㈠ 刘三姐水上公园的刘三姐对歌台

碧莲峰下一货运码头,叫“富安码头”,曾是航运业务繁忙之地,码头没有台阶,上下自然形成坡度。这里便是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经典场景,昔时河汊里置一豪华木船实景,莫老爷和陶、李、罗三个秀才立于船头与刘三姐“对歌”,被三姐及众人痛快淋漓一顿臭骂,莫老爷气急败坏而落水一戏,便在此拍成。
白沙渔火
船过漓江大桥,东岸有一片雪白沙滩,江水流经此而转折由西向东,形成天然港湾,称为“白沙湾”。白沙湾水深莫测,游鱼无数,傍晚,山水间漂浮着乳白的晚烟,渔民们划着竹排,燃起簇簇松明,举着火把,摇船紧追的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㈡ 印象刘三姐的内容 越详细越好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那莫圩”,剧中对人物的进行较大的修改。莫老爷是壮族开明的领袖,被人们尊称为“莫都佬”;他的儿子莫海仁是一个纨绔子弟,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多次加害刘三姐,最后莫都佬与其断绝父子关系。

阿牛哥是一个孤儿,被莫府的教书先生所收养,改名为“张伟望”,他发奋读书,成为壮族第一位秀才。

神秘人物冯子安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访学士”,实际上他是一名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最后他把刘三姐的事迹禀报给皇帝,皇帝下圣旨封刘三姐为“歌仙”,并为刘三姐建了一座牌坊。

(2)老电影刘三姐莫老爷图片扩展阅读

《印象·刘三姐》是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之核心工程。全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

2017年8月,因负债14亿元,提出了破产重整申请。其运营公司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十多亿债务加身,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截至2019年7月,共演出7000多场,接待国内外观众18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20亿元,开启了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

1961年,电影《刘三姐》诞生了,该影片是在桂林拍摄的,影片中美丽的桂林山水、美丽的刘三姐、美丽的山歌迅速风靡里全国及东南亚,从此,前来游览桂林山水、寻访刘三姐和广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刘三姐集团、刘三姐香烟、刘三姐景观园。

有关刘三姐的企业、产品、项目不断出现。而以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为总导演,梅帅元为总策划、制作人的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无疑是刘三姐品牌利用的一道浓墨重彩。

㈢ 电影《刘三姐》大家觉得怎么样,莫老爷反映的是哪类人

电影《刘三姐》是部老电影,大家喜欢的话,可以看一看。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风光音乐故事片,导演是苏里。讲述的是广西僮族的民间歌手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刘三姐作为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弱女子,如何与地主、财主对抗呢?聪明的孩子自然有聪明的做法,她用山歌与当地财主莫怀仁作斗争。她在砍柴捕鱼的时候都唱山歌,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就像黄鹂深树鸣。美好歌声打动当地的穷苦大众,大家都唱起山歌来,反抗莫怀仁欺诈百姓的歌声飘荡在桂林的山水之间,引发了莫怀仁的极度不满。从开始想娶刘三姐为妾到转变为要赶走刘三姐,为了把刘三姐的歌唱败下,莫老爷请来了当地名士,几次对决,刘三姐都取得了胜利,在当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家都跟着刘三姐唱歌,反抗财主老爷。

意见粗糙,望采纳

㈣ 电影刘三姐莫管家的扮演者贺汝瑜如今还健在吗

贺汝瑜先生已在1987年去世。

在《刘三姐》中他演莫管家,把莫进财对主子莫怀仁拍马逢迎,媚态百出,对群众则狐假虎威、色厉内荏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全国第二届国产影片“百花奖’’评选中,荣获最佳配角演员奖。从此,“莫管家”取代了他的真名实姓。贺汝瑜的表演朴实,自然而又富有喜剧色彩。

同行们都说他“混身是戏”。有一首诗赞贺汝瑜为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四十年来演配角,堪称影坛戏一绝。无意争名春常在,甘为百花添颜色。

(4)老电影刘三姐莫老爷图片扩展阅读:

贺汝瑜参演的作品:

第一次登上银幕,是表现艺人落魄的悲剧片《晚香玉》中扮演一个在戏台后管演员们的老板角色。接着他又在科幻喜剧片《征服天界》中饰科学家助理的角色。

在一个近似闹剧的影片《夜半钟声》(浦克,凌元主演)中饰店住客。在表现伐木工人生活的影片《大森林》中饰一个伐木工人。

此外,曾在话剧《太平天国》中饰秀才(浦克饰洪秀全)、《阿Q正传》中饰赵府师爷(主要演员浦克、凌元等)。

在独幕话剧《姜家老店》中饰店小二(主演莽一萍,张望)。在话剧《国家至上》中饰一回民(主演浦克)。

㈤ 莫怀仁人物性格特点

莫怀仁这个人物来自电影《刘三姐》,他的人物特点主要是阴险计狡诈,目无法纪,总是想加害刘三姐,但又总是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

简介

莫怀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忻城第十二任莫氏土司莫猛,他号骐山,字怀仁,是第十一任土司莫恩达的长子,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长嫡身份承袭土官一职。

有传言说他禁唱山歌,认为山歌伤风败俗,有损民风,这倒是与电影《刘三姐》中莫财主认为山歌会鼓动民众造反的说法有所出入。

影视创作与史实毕竟不同,历史上的莫怀仁虽然不喜欢山歌,但在治理忻城一方上仍算是颇有才干,在民间传说中,多以勤政宽仁的形象出现,其在任期间忻城壮锦因开明的政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盛名在外。这显然与电影《刘三姐》里的剥削百姓、禁唱山歌、禁入茶山、强抢民女的莫老爷相差悬殊。

清顺治九年十二月,莫猛用八幅精美的忻城壮锦“献图纳士”,清朝准其世袭土官。只可惜,原代理土官莫恩胜因争袭未遂而反叛,不仅攻占衙署,还杀害了莫猛和其子宗昌、宗启,其三子宗诏当时年仅3岁,得乳母巧藏才免遭杀害,莫猛遇害时年仅38岁。

莫怀仁为何会与唐代的刘三姐扯上关系,坊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编剧想用一个“坏人”的谐音,刚好与真实的莫怀仁撞了车;另一说是莫怀仁本人也曾禁过山歌,认为山歌有伤风败俗之嫌,故而被用作原型。

不论是何种说法,这一段穿越时空的“对手戏”,使原本默默无名的莫怀仁错配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反派角色,也间接为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提高了知名度。

就目前而言,莫土司衙署可以说是忻城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了。衙署建筑既保留了南方传统建筑的民族特色,又糅和了中原汉族官式建筑体制。整个建筑群布局规整,气势宏大,壮观瑰丽,古色古香,被称为“壮乡故宫”。

㈥ 电影《刘三姐》故事,主角背后另有什么高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马季曾有一个很好玩的相声《打电话》,这段相声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讽刺辛辣又很接地气。

有意思的是,有一种说法是,马季写这段相声其实是为了打广告,当然是自发自愿的,其广而告之的“广告主”则是歌剧《刘三姐》。

影片末尾刘三姐和阿牛哥抛绣球的那颗大榕树,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一个着名景点,在景点附近有个制作和售卖绣球的杜老太,她也曾经是《刘三姐》剧组的群众演员,还参加过合唱。

当年剧组拍摄这场戏时,刘三姐抛了好多次绣球都不成功,导演一急把她给骂哭了。后来等剧组走了,当年还是杜小妹的杜老太捡到了剧组落下的那个绣球,她回家后将绣球拆开研究,后来就学会了制作一模一样的绣球,一开始只是做着玩送人用,再后来就成了自己的谋生手段。

电影《刘三姐》上映后迅速风靡全国,同时也在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爆红,据说在新加坡曾连续上映120天,在马来西亚更是一票难求。香港的院线还为《刘三姐》做了大幅的广告,广告词是:誉满东南亚,风靡全港九,山歌片王之王。

㈦ 莫姓的来历

1、莫姓得姓始祖是上古时期的颛顼帝。颛顼帝,上古圣君三皇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义之子,炎黄联盟重要首领,号高阳氏。

2、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

3、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虞幕,虞幕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帐幕的人。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4、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鄚县。周宣王姬静生二子,长子周幽王姬宫湦,次子周携王姬望(别名姬余、姬余臣)。

(7)老电影刘三姐莫老爷图片扩展阅读

莫姓名人

1、莫邪

本为春秋人名,后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据史籍记载,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 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

2、莫愁

南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十五岁嫁为卢家妇。或将石城误为石头城(今江苏南京),今其地有莫愁湖。典出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南朝梁武帝萧衍诗《莫愁歌》中人物,洛阳美女,心灵手巧,十五嫁入富室卢家,十六生儿阿侯,在卢家富贵终老。着名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写她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诗人笔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语花”。

3、莫宣卿

字仲节,号片玉。广东省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

㈧ 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出自哪里

出自刘三姐的民歌,描述如下:

这一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三姐坐在一棵树下给阿牛绣箭袋。边绣边唱:“对河有只鹭鹭鸟,眼睛明亮翅膀尖;有心飞过连天水,莫怕山高水连天。”阿牛听了,心里高兴,忙把藏在身上多时的手镯送给三姐,三姐也把刚绣好的箭袋给阿牛挂上。

俩人结为百年之好,发誓哪个97岁死,奈何桥上等3年。

正在这时,王媒婆手持莫家聘礼来到刘二家。王媒婆为莫怀仁做媒,说莫家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若三姐嫁过去,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三姐和哥哥刘二坚持着拒绝这门婚事,常言说得好: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门婚事是绝对的不能行。

电影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8)老电影刘三姐莫老爷图片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关于刘三姐原型身世,说法颇多。据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618年出生在天河县(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中还有记载。

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山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罗城县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故有东门(罗城县城驻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说,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创作组经过深入民间采风,认定刘三姐是罗城人。

最早创作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的都是罗城人,那是在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首次创作演出了 该剧,到1958年,广西的文学艺术家(其中包括罗城的仫佬族文学家包玉堂)。

罗城县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县城往怀群镇方向走20多公里的乡间公路,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大石头。据了解,这两块位于怀群镇剑江村的大石头自古以来就竖着的,因其形象性,被当地人起名为“三姐望乡”和“秀山看榜”。

两块大石所在的两座山相对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离,“三姐”与“秀才”遥遥相望。 “三姐望乡”可以清淅地看出是一个女孩戴着壮族的头饰,背着一个背蒌,微微抬起头,透过层层叠叠的青山,遥望着碧绿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绿的修竹……与之相对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块天然的崖壁,一块大石立在一旁。

从山脚下抬头望,仿佛一位秀才站在山头,翘首抬望,似乎在仔细的查阅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丝带被山风吹得飘然而起,由此可以断定刘三姐的故乡就在罗城。

据了解,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那莫圩”,剧中对人物的进行较大的修改。莫老爷是壮族开明的领袖,被人们尊称为“莫都佬”;他的儿子莫海仁是一个纨绔子弟,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多次加害刘三姐,最后莫都佬与其断绝父子关系。

阿牛哥是一个孤儿,被莫府的教书先生所收养,改名为“张伟望”,他发奋读书,成为壮族第一位秀才;神秘人物冯子安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访学士”,实际上他是一名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最后他把刘三姐的事迹禀报给皇帝,皇帝下圣旨封刘三姐为“歌仙”,并为刘三姐建了一座牌坊。

传说她生于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刘三妹,是广西(中国南部)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歌手。她有着出口成歌的本领。

三妹不但歌唱的好,人长的也非常漂亮,天生丽质又聪明,什么活都不用学,一看就会。在三妹17岁这年在对歌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位英俊的小伙子,也是一个唱歌能手,在对歌当中,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于是就私定了终身。

可是好景不长,村里的一个恶霸,对三妹垂涎多时,见三妹与小伙子情投意合,大发雷霆,决意把三妹抢到手。一天晚上,月光皎洁,三妹正和小伙子坐在柳河边的岩石上看月亮,倾诉衷肠。

忽然火把晃动,人声鼎沸,原来是恶霸抢人来了,三妹和小伙子望望无路可走的山,又望望柳河。两人决定要生在一起,死在一道,不求今生,只求来世,于是手拉着手双双跳进柳河那滚滚的波涛里。

人们怀念这个民间的音乐家,民间歌手,因而每年三月三这天会到柳河边上赛歌,悼念“刘三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