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五牛图老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五牛图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1-06 23:54:06

A. 《五牛图》中五头牛的寓意是什么

1、从右至左,首匹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

2、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

3、第三匹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

4、第四匹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

5、第五匹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

唐代初期,以牛、马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逐渐多起来,到中晚唐达到高潮,不少画家专以画牛、马而着称于世。

《五牛图》相传为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图景所画,韩滉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

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韩滉遂命随从取出纸笔,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韩滉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并为这幅画取名为《五牛图》。

B. 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欣赏《五牛图》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有多高

首先《五牛图》是唐朝的韩滉所画,这是传世最早的纸本中国画,它也是少数几件唐代只见画作品真迹之一,它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镇国之宝”。五牛图也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在储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C.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历史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是是对以前的历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是用当今的影视演员拍摄出来的。它是对历史数据和文物等等相关的实物所展现出来的最真实的历史事实。我觉得还不错的历史记录片有一个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因为我对古董字画之类的有点兴趣,所以感觉这个纪录片值得看看。

这个纪录片一共有三集,每一集的名称都包含了这一集的主要内容。

第一集是《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里面说到工作人员都是国家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他们师傅的师傅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在记录片里能见到许多古董。古董在故宫的角落里已经很长时间了,有些被虫蚕食。还有黑霉等因素危害着这些宝贵的财富。里面说到有一座钟,是干隆皇帝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这座钟的声音很清脆,听起来很好听。由王津老师修复,但是修复起来十分困难。记录片就是向我们展示这些修复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在故宫博物馆里能看到一件件完美的文物都是有故宫修复者花费几十个日夜才能完成的工作。我说到的只是记录片的一点点。而纪录片也只是记录了故宫需要修复的文物的一点点。所以这个记录片真的值得去看。让我们了解一下文物背后的故事。

D. 想看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年上映的由 王津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dvsUxBcBWBzy2GMMS6nNqw

?pwd=496g 提取码:496g
《我在故宫修文物》
导演: 叶君、萧寒
主演: 王津、亓昊楠、屈峰、王五胜、王有亮、杨泽华、纪东歌、陈杨、闵俊嵘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1-07(中国大陆)
集数: 3
片长: 50分钟
又名: Masters in Forbidden City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E. 五牛图作品赏析是什么

五牛图作品赏析如下:

《五牛图》笔法粗豪老辣,用极简朴的线条概括牛的形体结构,线条组织疏密有致,行笔稳健毫无弱笔求工之意,然又于形体筋骨的扭曲转折处,颇见顿挫变化而又圆转自如的风致。

韩滉着意刻划的五头牛各具特色,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个性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相关内容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黄麻纸本设色作品。画面采用了一字构图,五头牛虽平行排列,但动态不同,使画面不显得呆板。笔法上运用粗重的线条描绘牛的体态,烘托牛的憨厚,使画面产生缓慢的感觉。在色彩上,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将牛眼适当夸大,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

F. 五牛图的寓意是什么

有勤劳致富、勤恳忠实之寓意。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一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一络首而立。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此作品白麻纸,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从右至左,首匹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

第三匹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第四匹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第五匹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

G. 五牛图是哪五牛

《五牛图》不是指五种牛,而是指五头神态、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的牛。画中从右至左,分别为边咬东西边蹭痒的棕色老牛;身躯壮硕,翘首摇尾的黑白杂花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的深赭色老牛;其身躯高大,峻角耸立,回首顾盼的黄牛;以及络首而立,体态丰厚,若有所思的牛。

《五牛图》画卷上无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纸上有赵孟頫、孔克标、项元汴、弘历、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

《五牛图》的技巧运用

在技巧的运用上,画家用粗壮有力的墨线勾勒牛的轮廓,表现出牛的强健、沉稳和行动迟缓。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

画面在用色上也很有特点,深褐色、黄色、黑白,代表着最典型的牛的毛色,虽然只用了两种颜色,却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

H. 【名画赏析】唐 · 韩滉-《五牛图》

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宰相,太子少师韩休之子。韩滉善《易》与《春秋》,好鼓琴。能书善画,长于隶书;章草学梁侍中,草书得张旭笔法,亦工篆草。

该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这样一幅《五牛图》,凭何成为了“镇国之宝”?

《五牛图》是唐代韩滉所作,这位唐代中期的着名政治家,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从地方官一直做到宰相,热衷画牛这等寻常家畜,和当时以画马着称的韩干,合称:“牛马二韩”,因此出自他手的《五牛图》自然身价不菲。

此图问世后,至五代时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南宋时转入皇家内府,明时又转到着名收藏家项元汴手中。

入清以后,此图进入干隆内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这件稀世珍宝从此落入外国人手中。

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高价买回,经过故宫博物院的多年精心修复才重见天日!

除了以上两点,《五牛图》最大的特点,也是它最出众的地方就是,韩滉画的不止是牛更是人!

五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据说,韩滉在画《五牛图》的时候是以他家五个兄弟的性格特点为模型所做。

画中的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

黄牛在荆枝上擦痒

花牛扬首低鸣

酱色牛张口吼叫,直面而来

另一黄牛舔舌回视

最后一头牛的头上还束有“络头”,这是由于牛在古代有时用作乘骑

《五牛图》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整幅画面除一头牛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各自精彩。

I. 为什么《五牛图》能成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五牛图》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也是唐代为数不多的纸绢画原作。“由唐朝宰相韩滉所画,画中的五头牛从左到右一字排开,各有不同的造型和姿势,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舔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体现了作者踏实肯干的性格。随意放大画的细节,眼睛、鼻子、胡须等情况很清楚。

3.《五牛图》身世波折。《五牛图》最初是清朝干隆皇帝在故宫收藏的,后来八国联军入侵,也落到了外国人手里,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被高价回购。名画虽已回归祖国,却经历了颠沛流离。图片上满是污垢和伤痕,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洞,由绘画专家孙承志主持修复,经过洗脏、画心、剥皮、刮皮、修补、制板条、切方、定心等步骤,然后完成画心的孔色,再经过镶嵌、覆盖、压光,装裱成宣和风格的卷。

J. 五牛图解析评述

1. 关于五牛图的诗句解析
关于五牛图的诗句解析 1.唐代韩滉《五牛图》赏析(或评论)
还望楼主采纳!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九大专家共同推出,唐·韩滉《五牛图》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韩滉《五牛图》,目前中国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韩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韩由于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

相传他的另一件作品《文苑图》(藏故宫博物院),生动地刻划了诗人们在一起作文章的情景。但笔法,风格与《五牛图》截然不同。《五牛图》中所绘的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画家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更是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2.干隆在五牛图上的题诗如何解释
高宗弘历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龅 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认为其借用汉代名臣丙吉见喘问牛的故事,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 丙吉外出,遇到清道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经过这里却不闻不问,掾史特别觉得奇怪。

丙吉往前走,遇到有人追赶牛,牛气喘急,吐出舌头。丙吉停下车子,让随员骑马过去问:“追牛走了几里了?”掾史更觉得丞相不问群斗而问追牛的事,太不恰当了,有的因此讥刺丙吉,丙吉说:“老百姓争斗,相互杀伤,这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应当禁止、防备和追捕的事,(我的职责是)年终奏请实行赏罚罢了。

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不应当在路上过问(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将会伤害全国百姓,因此而问这事。”

(听了这番话),掾史才心悦诚服,认为丙吉注重的是大事。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弘历认为此图的创作主旨并非意在陶弘景之事,而是意在表现汉代贤臣丙吉关心民间疾苦,路见牛喘而致问的典故。

弘历的这种解释有其所处立场、地位的关系。弘历身为帝王,所需要的是治国的贤良,而不是隐居出世的修行者,因而自然的就想到了丙吉问喘这一古代贤臣关心民事、一心为国的典故,故而作此解释。

实际上这种解释应该说也只是观画者的又一种不同看法。
3.赏析五牛图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4.干隆皇帝在五牛图上写的诗是什么意思
清代国策重本抑末,重视农桑。按照风俗,历代皇帝每逢立春日,都要去先农坛扶犁,晓谕天下开始春耕。民俗也有“打春牛”之说。

干隆皇帝在五牛图上写道: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一牛络首四牛闲”是说《五牛图》中的5头牛,状貌各异,从右至左第一头牛在低头食草;第二头牛翘首向前奔驰;第三头牛则纵趾而鸣;第四头牛在回顾舐舌;唯有第五头牛,它以红绳络头为饰,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

“弘景高情想象间”是说,陶弘景虽为齐朝的将军,但又以隐士身份辅助梁武帝为政的情怀,但要效仿梁朝时期陶弘景画牛寓意归隐山林,在后世只能是想象而已。

“舐龁讵惟夸曲肖”意思是指不要只夸赞画家对牛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还需了解画家作画的深意。

“要因问喘识民艰”的意思是说,应该效法古代先贤丙吉多关心民生疾苦。
5.赏析五牛图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6.干隆皇帝为五牛图题的七首绝句
干隆皇帝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龁钜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干隆癸酉御题

一首诗中有两个“间”字,似不合理,其实第一个应该是“闲”,因为繁体两字相似(门里是个月字)。

干隆诗中有两个典故:“弘景高情”,是说陶弘景隐居山中不愿为官,但画了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知其意,与其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商讨之,被称为“山中宰相”。这里可以看出,所谓“隐士”,不愿意做官,却是关心政治。

“问喘识民艰”,乃丙吉问牛的故事。大意是汉宣帝宰相丙吉,一次出门在途中,遇路人斗殴,头破血流,丙吉驱车而过却不闻不问。之后,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停车询问缘由。下属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关心人却关心牛?丙吉说:打架斗殴由地方官处理即可,不需宰相亲理。而春天还不应该太热,那牛若是喘息,说明今年的天气就不正常,农事会必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关心了。看来,干隆诗赞成丙吉这位宰相的。

《汉书·丙吉传》记载此事: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明代《幼学琼林》亦有相同记载:“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

成语有“丙吉问牛”,解释为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愚以为没抓住要害,应该是:智者看问题要洞悉本质,官员管事要管到点子上。

可惜呀,现在喘牛不少,丙吉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