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南征北战的演员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南征北战的演员

发布时间: 2022-11-04 18:45:13

‘壹’ 南征北战演员表

《南征北战》演员表如下:

陈戈饰师长,解放军高级将领。

汤化达饰师政委,解放军高级将领。

王力饰刘团长,解放军团长。

冯喆饰高营长,解放军营长。

潘文展饰教导员,解放军某营政治教导员。

刘沛然饰张连长,解放军某连连长。

天然饰指导员,解放军某连政治指导员。

王琪饰陈德海,解放军某连班长。

铁牛饰李进,解放军战士。

仲星火饰刘永贵,解放军机枪手。

拍摄过程

刚从香港回来的冯喆,为缩短与角色的距离,他下部队体验每天上操场苦练刺杀,还在大冷天下水游泳改变体形。导演成荫根据角色配置和演员实际情况,把高营长定位为部队里的知识分子干部,确定了既儒雅又英武的基调。

看了张瑞芳的试镜头后,成荫认为她扮演的村长赵玉敏表情很真实,但是眼神不对应,走路也放不开,提示张注意观察老区妇女怎么看人、说话和行动的,并为她选了一支小马枪做随身道具,让她整天背着并练习军事动作,特别要她学会戏中需要的匍匐前进和扔手榴弹的动作。

‘贰’ 南征北战电影主要内容是什么

剧情简介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地区与敌人经过多次激战,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冬,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优势装备和优势兵力对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部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于苏中七战七捷。为了更有力的歼灭敌人,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实施了大踏步的后退。

对这一举动,起初有些战士一时想不通。某师一团一营高营长率领的部队,转移到山东沂蒙山区的桃村待命,当地百姓对人民军队的后撤也十分有意见。为了平抚安定战士和老乡们的情绪,高营长和村长赵玉敏分别将上级的作战意图进行传达和解释说明。

这时,情况突然有了新的变化,反动派军队以为解放军是在败退,便集中了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向解放军合围,企图与解放军展开决战。解放军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击敌人,战斗持续了六昼夜,然后向凤凰山转移,围歼凤凰山已经被解放军包围的敌军李军长所属的七个师。

高营长奉命在摩天岭阻击前来增援的敌军张军长的部队。 凤凰山战斗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包歼援敌的前锋,敌军退守大沙河南岸负隅顽抗,高营长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后敌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洪水阻止我军过河。

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线,保全了水坝,也保住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使敌人的狠毒阴谋未能得逞。解放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顽敌,敌方张军长及其参谋长均束手就擒。

角色介绍

1、高营长演员冯喆

解放军的基层指挥员。他勇敢、坚定、刚毅、灵活、不怕牺牲,个性温厚,富有智慧,还有一些书卷气,既儒雅又英武。

2、师长演员陈戈

经过长期斗争锻炼的解放军高级干部,忠勇、沉着、有思想、有智慧,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科学和毛泽东军事思想。

3、刘永贵演员仲星火

解放军战士,桃村人,热爱故乡,誓死要保卫解放区,保卫自己的家庭和幸福,所以一开始对于部队进行战略撤退、放弃桃村很想不通。当部队歼灭了大批敌人,获得伟大胜利时,他才心悦诚服地认识到战略方向是正确,就算丢掉十个桃村也值。

‘叁’ 《南征北战》的高营长:受尽猜疑无奈自杀,妻子至死不与他合葬

老电影《南征北战》中,高营长由上影厂演员冯喆扮演。他演出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不像从前电影中爽朗豪放的工农干部,这个“高营长”显得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既英武又有韬略,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这部电影起,冯喆开始了自己在银幕上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的一线男演员。

与此同时,他与自己的心上人、年青美丽的川剧演员张光茹结为连理,事业与爱情双丰收。可世事难料,婚后的冯喆,不改风流洒脱本性,加上他名气越来越大,引发了妻子过度的猜疑心,令这段本该美满的婚姻一波三折。


1969年,冯喆含冤自杀,张光茹没有再婚,独自一人生活多年。1993年,张光茹去世后,按她生前的遗嘱,她的骨灰一半葬于宜宾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葬入成都磨盘山公墓,没有与丈夫冯喆合葬。

是什么样的猜疑和嫌隙,让这对才子佳人最终心灰意冷,至死不能互相原谅?



冯喆原名冯贻喆,他是广东佛山人,1920年出生于天津,自幼热爱文艺,曾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大提琴。


1941年5月,他前往美国圣约翰大学就读,1942年4月辍学回到上海,被顾也鲁推荐到上海“美艺剧团”当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出了四十余部话剧。



不久,他对一位小十岁的女演员张光茹一见钟情。


张光茹是四川宜宾人,原名张启珍,父亲是破落秀才,因家境贫寒,母亲将她送到重庆“三庆会”学戏,9岁时加入宜宾“凡尔登戏院”,以“鸣凤”的艺名在宜宾、泸州、内江等地登台演出。


张启珍相貌清秀甜美、学艺刻苦,很快成为川剧红伶,12岁那年,她被一个川军军官看中,欲出重金娶她为妾,张母贪图军官财势,答应了婚事,而张启珍宁死不从,在办订婚宴时逃跑,前往内江、资中一带唱戏。

几年后,她遇见一个阔少陈三公子,陈三公子天天为她捧场,令张启珍萌生出了情愫、以身相许,二人同居不久,风流成性的陈三公子便另有新欢,抛弃了张启珍,令她痛不欲生,张启珍挥刀斩断了自己左手食指,发誓再也不相信男人。

这段悲伤往事,为冯喆的婚姻埋下了危机。

张启珍辗转来到重庆后,又被重庆警察局长借势霸占,直到她加入应云卫的中华剧艺社,改学话剧,才摆脱了苦难的命运。

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光茹,欲为自己的人生找到光明。

1946年,张光茹跟着剧社来到上海演出,冯喆在观看中华剧艺社《棠棣之花》彩排时,被扮演歌女的张光茹深深吸引,开始热烈追求。


当时的冯喆已成明星,深受女性欢迎,但他眼中却只有张光茹一个人,还邀请张光茹加入了国泰影业公司,在自己主演的《忆江南》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对于冯喆的恋情,他父母并不看好,冯家是书香门第,不愿让“江湖戏子”出身的张光茹成为儿媳妇,而冯喆却不为所动。


经过一番苦追,张光茹被他的真情打动,1948年,冯喆前往香港拍片,张光茹主动南下找到冯喆,1949年5月7日,29岁的冯喆和19岁的张光茹,在香港六国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1950年,二人从香港回到大陆。

热爱舞台艺术的张光茹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冯喆进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1952年,他主演了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以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线男星。


冯喆五官并不突出,但外形俊朗、气质飘逸,既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又有知识分子的儒雅,英武潇洒,从容敦厚,戏路多变。


无论是《铁道游击队》沉稳多谋的李政委,《羊城暗哨》中帅气多智的侦察员王练,《淮上人家》的朴实农民高黑子,还是《桃花扇》里风流倜傥的侯公子,他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炉火纯青。


但与事业上的步步高升相反,冯喆与张光茹的婚姻生活却十分失意,充满了猜忌、嫌隙和争执。

张光茹年纪轻轻已饱经风霜,心底对男人毫不信任,而冯喆又是名满天下的一线男星,长期在外拍片,在电影里与女演员也有大量对手戏,因此她对冯喆处处设防,冯喆和年轻女性说句话,她也会猜疑半天,二人婚后时常争吵。

冯喆为此感到痛苦,他对好友说:“光茹太多敏感,让我无法畅快地呼吸了。”

拍完《南征北战》后,冯喆随慰问团前往朝鲜前线,临行前,冯喆提出想生个孩子,却被张光茹一口拒绝,令他很是难过。


几个月后,冯喆从朝鲜归来,夫妻感情重归于好,张光茹怀上了身孕。

可没多久,冯喆在街头重逢了自己的前女友,与她谈笑甚欢,回到家中还把此事告诉了妻子,并当着妻子的面,拿出前女友的照片与妻子做对比,认为妻子的身材不如前女友。

本来就文化程度不高的张光茹,不能理解冯喆的所作所为,她怀疑冯喆对自己不忠,怀恨之下,她故意恢复了闲置多年的川剧台功,每天一早跑步练功、翻单杠、练筋斗,造成了流产,第二年,她再次怀孕后又发生流产,因输卵管阻塞造成水肿而切除输卵管,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后,张光茹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常控制不住自己大哭大闹。拍《淮上人家》时,冯喆感染了血吸虫病,入院摘除了脾脏和胰腺,身体越来越差,渴望得到妻子的体贴和安慰,而这一切对他已是奢望。

夫妻二人感情破裂、争执不休,为了 社会 影响,又无法断然离婚,一气之下,张光茹离开了上海,1957年,她调回四川成都、重回川剧舞台。



如果张光茹和冯喆从此一居上海、一居成都,天各一方,过着宁静的生活,或许后来的一切不会发生。但一件意外的小事,竟让冯喆被迫离沪,来到了张光茹身边。

张光茹离开上海后,孤身一人的冯喆一心投入电影拍摄,接连主演了《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等多部经典电影,名声越来越大。

1961年,冯喆在百货公司购物时看见一位美貌姑娘,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他一直跟着这位姑娘走到了派出所,这个美女警察的警惕性很高,当即扣住了他,并把这件事情通报给了冯喆的单位上海天马电影厂。

天马电影厂狠狠处理了冯喆,开除冯喆的党籍并降了两级工资,还以照顾夫妻两地分居为理由,将他列入援建峨影厂的名单。

冯喆背着处分去和妻子团聚,一到成都,他就前往剧场观看张光茹演出的川剧《铁笼山》,并去后场探望妻子,令已是成都川剧团当家花旦的张光茹又惊又喜,还在当天日记里写下:“喆来了,房子里又开始有人睡懒觉了……”但在听说冯喆的“尾随丑闻”后,张光茹立刻恢复了冷漠,把他赶出了家门。


1961年到1966年,夫妻二人虽然同在成都,却过着分居的生活。

冯喆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出演了人生中最后两部电影《金沙江畔》和《桃花扇》,不拍片的日子,从前滴酒不沾的他流连在峨影厂集体宿舍旁的大小酒馆里酗酒买醉,很快瘦得形销骨立、面目全非。


文革开始后,冯喆因为名声在外又是外地人,遭到严厉打击,被游街示众,痛苦的冯喆前往张光茹宿舍,哀求道:“光茹,我们两个还是和好嘛!”张光茹却不为所动,冯喆在门外蹲守了一个通宵才绝望地离开。

不久,张光茹被峨影厂造反派勒令交代丈夫的问题,不知道是出于外界压力还是想报复丈夫,张光茹将以前丈夫与同事私下谈论形势的谈话都揭发了出来,令冯喆被打成“黑线人物”和“特嫌分子”,发往农场劳动改造。

1969年6月2日,万念俱灰的冯喆,在大邑刘文彩庄园的劳改农场上吊自杀,年仅49岁,骨灰送回家乡,后安葬于广东烈士陵园。

随着时间推移,张光茹渐渐悔悟,明白了冯喆对自己的一片真情。上影厂着名演员铁牛告诉她,冯喆曾说,他结婚12年,唯一的宝贝就是自己的老婆,从没有爱过别人。

冯喆死后,张光茹没有再婚,1993年因病去世。


张光茹学生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她留有一本厚厚的《笔花诗集》缅怀亡夫,其中有一首《忠魂伴君》写道:“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仍流露着对冯喆的无尽思念。

二人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悲剧,他们外表虽然登对,可受到高等教育、浪漫热情的冯喆与身世孤苦、心态狭隘的张光茹走入婚姻后,由于三观和经历不同,易为小事发生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不能风雨同舟,不能携手抵挡命运的波折,给彼此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978年,峨影厂举行追悼会,公开为冯喆平反。2005年,冯喆被文化部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他清新俊朗的银幕形象,至今被人怀念。

‘肆’ 南征北战张灵普的扮演者是谁

南征北战张灵普的扮演者是:项堃

南征北战以当时的莱芜战役为原型,莱芜战役的时候,华野放弃正面逼近的部队,转而对付莱芜的李仙洲集团,一举消灭掉他们3个军,其中张军长是以张灵甫为原型。


中文名:项堃

别名:王象坤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吴桥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大地重光》、《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

主要成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


项堃的演艺经历


1936年入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任中国旅行剧团演员。


1938年入武汉合唱团任戏剧股长、导演、演员,并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抗日戏剧。


1940年到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青年中国》等影片。


1941年任中华剧艺社演员,演出话剧《天国春秋》、《风雪夜归人》等。


1945年在中电二厂、中电三厂任演员,在《白山黑水血溅红》、《郎才女貌》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1949年入上海华东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到山东电影制片厂任剧务、新闻纪录片解说员。


1961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话剧科主任。


196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的影片有《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海囚》、《佩剑将军》、《火烧圆明园》等。


1988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电视中心顾问。

‘伍’ 南征北战电影中的我军师长是谁

《南征北战》为1974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荫、王炎执导。片中饰演我军某师师长的演员是王尚信。

王尚信(1931—1988年),青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四大天王之一。代表作品有《直奉大战》、《高山下的花环》等。

‘陆’ 电影《南征北战》的演员有哪些

南征北战 (1952)

导演: 成荫 / 汤晓丹
编剧: 沈西蒙 / 沈默君 / 顾宝璋
主演: 陈戈 / 冯喆 / 汤化达 / 王力 / 张瑞芳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52
片长: 122分钟

‘柒’ 南征北战电影

《南征北战》上映于1952年,与《地道战》、《地雷战》合称“老三战”

后两部主要展现的是游击战,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战》主要表现运动战的战术思想,影片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众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战争场面,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堪称电影之经典。1951年春,国家电影指导委员会、国家电影局以及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战争片,为次年“八一”建军节献礼,成荫和汤晓丹被点名担任该片导演。

两位导演接到任务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剧本,当时有一部描写华东战场莱芜战役前后故事的,名为《战线》的话剧很受欢迎,于是成荫和汤晓丹决定在话剧《战线》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这就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作为新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部“史诗”级战争故事片,除了场景真实,场面宏大外,演员阵容在当时堪称豪华,冯喆、仲星火、汤化达、张瑞芳、陈戈都是那个年代明星级别的人物。

冯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铁道游击队》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张瑞芳,话剧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誉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

虽然演员们都是大腕级别,但他们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当代一些流量明星。冯喆,在当时可是一线小生,为了更好地呈现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个准备渡海作战的连队体验部队生活,每天跟着部队战士一起训练,最终塑造了一个睿智多谋、坚毅果敢的高营长。

张瑞芳,扮演的是村长赵玉敏,既要给战士们缝衣纳鞋,磨面送粮,又要带领群众上山下水打游击,为了贴近角色,她专门去了山东沂蒙老解放区,听当地老百姓讲解放战争时期纳鞋送粮,支援前线的故事,不仅如此,她还穿上老布衫,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民兵干部一起学习射击,这才有了影片中生动真实、淳朴憨厚的女村长。

70年后重温《南征北战》,不但不会有沧桑感,还会被影片扑面而来的朴素真实感和富有风格的电影语言深深震撼,无愧于新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史诗级战争、军事故事片的美誉!

‘捌’ 老电影《南征北战》当年的老演员现在怎么样了

老版电影《南征北战》是195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一经放映,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高营长冯喆、张军长项堃等人的精湛表演,受到人们的好评和赞誉。老版电影《南征北战》也成为我国经典电影之一。

老版电影《南征北战》的主要演员现在生活的怎样了呢?

冯喆

高营长的扮演者冯喆,1920年生,1946年加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建国初期,冯喆到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后又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过《羊城暗哨》《铁道游击队》《桃花扇》等数十部影片。冯喆戏路宽广,能饰演古今各种不同的角色。冯喆曾被评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上世纪那个动荡的年代,冯喆不幸去世,享年49岁。

陈戈

师长的扮演者陈戈,1916年生,1940年来到延安,组建了青年剧院,并任演出部主任。曾演出《塞上风云》《雷雨》《上海屋桅下》等剧目,受到根据地广大军民的好评,甚至得到周恩来等领导的赞誉。建国后,陈戈先后在北京电影局、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单位任编剧、导演、艺术指导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陈戈曾先后在《抓壮丁》《停战以后》《党的女儿》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1981年,陈戈离世,享年65岁。

仲星火

战士的扮演者仲星火,1924年生,解放战争时期,仲星火加入到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49年,文工团进驻上海并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了其电影生涯。先后在《巴山夜雨》《李双双》《今天我休息》等数十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仲星火曾获得过“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金鸡奖”男女配角集体奖。2014年,仲星火逝世,享年91岁。

项堃

敌张军长的扮演者项堃,1915年生,1940年在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解放后,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职。先后在《烈火中永生》《海囚》《佩剑将军》等数十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项堃常扮演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特务头子,他的表演能揭示人物的本质,入木三分,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赏。项堃曾获得过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2009年,项堃病逝,享年94岁。

张瑞芳

女游击队长的扮演者张瑞芳,1918年生,抗战时期,曾在中华剧社任演员。1946年加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后又分别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演员剧团任职,先后拍摄过《李双双》《母亲》《大河奔流》等数十部片,并担任主要角色。张瑞芳曾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华语电影终生成就奖”等。

2012年,张瑞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4岁。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 历史 ”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玖’ 南征北战电影中的我军师长是谁

陈戈(1916年-1981年),原名陈谦益,四川自贡大安区团结乡人,中国电影员男演员,曾出演过《停战以后》、《党的女儿》、《抓壮丁》等影片

‘拾’ 老电影:上影厂1952年的《南征北战》主要演员们

我军师长(陈戈)

陈戈在《南征北战》中扮演的我军师长,有一句经典台词“不要怕打烂坛坛罐罐”。

陈戈还在《停战以后》中扮演了陈司令员,在《党的女儿》中扮演了男主角王杰。他在《抓壮丁》中扮演的王保长和《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大受观众赞赏。

高营长(冯喆扮演)

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是整部影片中的重要角色。

冯喆主演的电影主要有《裙带风》《恋爱之道》《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金沙江畔》等。

我军师部政委(汤化达扮演)

汤化达除了主演过《上饶集中营》《护士日记》《伟大的起点》等,还导演过《渡江侦察记》(与汤晓丹合作)《大刀记》《等到满山红叶时》《石榴花》《不平静的旅程》等。

张连长(刘沛然扮演)

一位很想打仗的张连长,对于撤退满肚子的意见,有句经典台词叫:“没动静就是快了”。

刘沛然参演的电影不多,导演的《林海雪原》堪称经典。

刘永贵(仲星火扮演)

机枪手刘永贵有句经典台词“又喝上家乡的水了”。

仲星火可以算是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了,一直活跃在电影里,演过很多电影,象《山间铃响马帮来》《51号兵站》《李双双》等,2014年还参演了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礼电影《毛泽东在上海1924》,这是他一生中出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小战士(铁牛扮演)

铁牛扮演的小战士,是叫李进吧,无疑是最可爱的,笑容特别明亮,一直保持着乐观的状态。

铁牛还在86版的《西游记》中扮演过弥勒佛,信不信?

赵玉敏(张瑞芳扮演)

赵玉敏是在高营长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女村长,在支援和配合前线部队的战斗中,起到了极好的后勤保障工作。张瑞芳的表演朴实无华,生动自然,为这部电影,添上了非常美丽的一笔。

敌军张军长(项堃扮演)

项堃所扮演的敌军张军长一个傲慢且自信的人,即使最后成为我军俘虏,也保持着一个军长的骄傲。那句“再坚持最后5分钟”的台词,一度成为当时的孩子们最爱学的一句话。

项堃还在《烈火中永生》中所扮演过徐鹏飞,以及主演过《大河奔流》等

敌军李军长(阳华扮演)

李军长的光头造型很有特点,还有他那句“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的台词,让人至今难忘。

阳华还参演过《母亲》《红色的种子》《乔老爷上轿》《林则徐》《聂耳》《51号兵站》等众多影片。

我军指挥员(孙道临客串)

孙道临在这部影片中只是客串了我军指挥员。在师长部署战略计划时,他就有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