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到中年》39年:6大主演两人离世,1人离婚,1人杳无音信
198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人到中年》在全国隆重公映,引起巨大的反响。该片影响了几代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而今39年过去了,当年红极一时的6大主演,命运变化有些出乎意料……
《人到中年》是根据着名女作家谌容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谌容原名谌德容,祖籍重庆,193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人到中年》于1980年发表在《收获》杂志第一期上,当时导演孙羽在长影厂拍摄电影《花开花落》。这部影片是根据着名作家浩然的小说改编的,拍戏之余,孙羽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了转载的《人到中年》,非常激动。他马上在电话里与谌容取得了联系,表示想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
谌容告诉他,西影厂也想拍,已经与她取得联系了,孙羽只得遗憾地放弃了。谁知不久,谌容打电话告知孙羽,说西影厂因种种原因放弃了《人到中年》,孙羽赶紧向长影厂的领导请示,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谌容出任编剧。
《人到中年》主要讲述了某医院的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面临着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因为工作忙,女儿生病她都无暇顾及。有天上午,她连续做了3台手术,最终累倒了。
陆文婷与丈夫傅家杰婚姻幸福美满,但工作和生活两副重担将陆文婷压垮了。中年人的甘苦在陆文婷身上一览无余。
该片围绕着陆文婷的境遇,反映并思考了 社会 上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它以尖锐的锋芒,展示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奉献精神与生活窘困形成了鲜明对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然而,《人到中年》的拍摄却一波三折。1981年,相关部门在审查长影厂准备投拍的几部电影剧本时,将《人到中年》等4部戏拿掉了。后经反复修改剧本,影片得以拍摄完成,但上面通知暂不制作拷贝。
原因是有人反映《人到中年》没有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后来一位重要国家领导人专门调看了影片,不仅没有禁演《人到中年》,还特别批示,应该下决心落实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并特别指出《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人到中年》中有一个真实的眼角膜移植的特写镜头,当时拍摄技术有限,都是实景拍摄。这给剧组出了难题,一时间这个镜头无法拍摄。
恰巧这时有一个9岁的孩子在医院去世了,家里人将眼角膜捐给了剧组。潘虹拍完这个镜头后,含着泪默默地向这位9岁亡童致敬。
《人到中年》公映后,荣誉纷至沓来,它先是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奖。
紧接着,该片又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提名奖,及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陆文婷是医术高超的眼科医生,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解决病人痛苦的工作中,但自己却累倒了,承受太多的艰辛和苦涩。
当初陆文婷的扮演者定的是着名女演员郑振瑶,可那时她已经45岁了,与角色的年龄不符,剧组最终放弃了。
导演孙羽又想邀请黄梅莹出演,这时黄梅莹才31岁,年龄虽吻合,但对方档期有冲突,无法按时进组。剧组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启用潘虹。
这时潘虹才27岁,因主演《苦恼人的笑》在全国走红。拿到剧本后,潘虹特意去医院体验生活,她在医院一边看剧本,一边跟着大夫上手术台,掌握了一个外科医生基本的手术技能。
潘虹以精湛演技,将一位中年知识女性面临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只有选择透支生命的无奈演绎得令人震撼。她因此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潘虹1954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她以演悲剧见长,被誉为“悲剧皇后”。
她先后主演了《苦恼人的笑》《杜十娘》《井》《末代皇后》《最后的贵族》《股疯》等众多经典影视剧,3次夺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还夺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当选为新时期40年十大影星,并被日本评选为世界十大影星。
潘虹有两个妹妹,父亲姓刘,她跟母亲姓潘。潘虹10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了。17岁时,潘虹去崇明岛插队,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潘虹有过一次失败婚姻,前夫是知名导演米家山。米家山比潘虹大7岁,山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米家山的父亲是成都前市委书记,妹妹米瑞蓉是地产企业家。1977年,潘虹接拍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奴隶的女儿》,与米家山相识相恋,次年两人结婚。
因潘虹事业心太强,迟迟不愿孕育宝宝,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1986年,潘虹忍痛与米家山离婚。
上世纪90年代,米家山在四川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一边经商一边导戏。
平心而论,潘虹是优秀的天才演员,事业心很强。然而,因年轻时过分专注事业,潘虹不愿孕育宝宝,导致婚姻破碎。离婚后,她一直没有再婚。
2021年,潘虹已经67岁了,她没有婚姻,无儿无女。虽然有戏拍,有亲人,有朋友,但一个人独处时,那份孤寂渗透骨髓。
傅家杰是陆文婷的丈夫,是一名从事金属力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他原是陆文婷的患者,陆文婷治好了他的眼疾后,两人相爱结婚。
陆文婷一上午连做3台手术后,被累得病倒了,经过紧急抢救,她转危为安。醒来第一句话,她就是向丈夫忏悔,说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傅家杰心如刀绞,他抓住陆文婷的手贴在自己脸上,鼓励她坚强,给予她爱和勇气。
达式常比潘虹大14岁,两人在戏里演一对中年夫妻,却丝毫没有违和感。
达式常1940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他身高1.83米,身材挺拔,外形帅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观众心目中的男神。
1962年,达式常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3年后,他与杨在葆联袂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引起较大反响。电影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后被定为中国地质大学校歌。
达式常颜值演技俱佳,先后主演了《燕归来》《他们在相爱》《东港谍影》《谭嗣同》《书剑恩仇录》《生命如歌》《书香门第》等众多影视剧。
2021年,81岁高龄的达式常参演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在北京、东方卫视热播,达式常聚焦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可以说,达式常活到老演到老。
达式常婚姻幸福,妻子名叫王文皓,曾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两人是电影专科学校的同班同学,1966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达秧。
达式常走红后,很多女观众给他写求爱信, 社会 上还有风言风语,说达式常与某某女演员好,但王文皓从不焦虑和担忧,始终相信丈夫。
而今他们结婚已经55年了,牵手走过了金婚,正准备迎接钻石婚的到来。
焦成思是某部副部长,特殊年代里,陆文婷曾为他做过一只眼睛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来他的另一只眼睛又患了白内障,依然来医院找陆文婷做手术。
这天上午,陆文婷已做了两台手术,给焦部长做完第三台手术后,陆文婷终于累得倒下了。
浦克191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3岁时父亲为了帮祖父做生意,将浦克和母亲带到了辽宁。后来父亲去本溪银行上班,浦克进入本溪县立中学读书。
中学毕业后,浦克进入沈阳一家商店当学徒。他身高和外形出众,喜欢表演,1939年出演了首部电影《真假姐妹》,从而开启了演艺生涯。解放后,浦克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
此后几十年里,浦克先后主演了《松花江上》《地下尖兵》《甲午风云》《英雄儿女》《吕梁英雄》《沙家店粮站》《马兰花开》《徐秋影案件》《金光大道》等众多影片。
浦克从上世纪60年开始成名,一直红到80年代,是那个年代最知名的演员之一。
1939年,浦克与女演员夏佩杰结婚。她是黑龙江人,出演过《黄山来的姑娘》《生活从这里开始》等多部影片。婚后两人诞下儿子浦光昭。
1991年,夏佩杰不幸因病离世。4年后,在亲戚的介绍下,浦克与女教师张晶结婚。张晶温柔娴淑,尊敬爱慕浦克,两人再婚生活很和谐。
2004年3月17日,浦克在长春逝世,享年88岁。
秦波是焦成思副部长的妻子,是一位“马列老太太”,张口闭口都是党性、革命和原则。因为陆文婷不是党员,也不是主任级大夫,秦波对她给丈夫做手术很不放心。
殊不知在特殊年代里,就是陆文婷顶着巨大压力,为焦部长另一只眼睛做的白内障手术。
任秀艳曾是哈尔滨话剧院的演员,只拍了《人到中年》这一部影片,后没了音信,不知她现在的生活状况怎样。
姜亚芬是陆文婷的好朋友,后来选择去国外发展,陆文婷特意在家里为她和丈夫举办告别宴。
说起中年人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家都感慨万千。
赵奎娥195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她从小身体素质好,擅长游泳和打乒乓球。从中戏毕业后,赵奎娥又考入母校的师资班深造,后留校任教。
《人到中年》是赵奎娥接拍的第二部影视作品,她就在全国一举成名。此后,赵奎娥主演了《昨夜的月亮》《有这样一个民警》《女子戒毒所》《潮起潮落》《石门情报站》《抉择》《大宅门》《京华烟云》《正者无敌》等众多影视剧。
其中,她因在《昨夜的月亮》中的精彩出演,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1989年,赵奎娥又因主演《有这样一个民警》,夺得第十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
赵奎娥是演艺圈里少见的幸福女人,她与丈夫陈宝国是大学同班同学,是一对校园情侣。1982年,两人在北京低调结婚。次年,儿子陈月末降生。
陈月末14岁时,赵奎娥和丈夫就将他送到英国留学,主要是不想让他当演员。他们一周只给儿子5英镑的生活费,而陈月末通过勤工俭学,一周能挣40多英镑。
陈月末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28岁时,陈月末学成归国,后进入演艺圈拍戏。因此赵奎娥一家三口都是演员。
2014年,赵奎娥拍完《大河儿女》后开始淡出影视圈,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为儿子和丈夫营造稳固的后方。
刘学尧是姜亚芬的丈夫,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后与姜亚芬出国发展。
郑乾龙194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着名的昆曲名家郑传监。家庭熏陶下,郑乾龙自小喜爱文艺,立志长大后从事表演艺术工作。1960年,郑乾龙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学期间,他就因主演话剧《年轻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而声名在外。1964年大学毕业,郑乾龙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0多年的舞台生活磨砺,让他的表演技术炉火纯青。
1978年,郑乾龙接拍王苹执导的影片《我们是八路军》,饰演男主角“杨学仁”。该片让他在影视圈崭露头角。此后他相继主演了《人到中年》《诱捕之后》《华佗与曹操》《在暗杀名单上》《紫红色的皇冠》等众多影片。
1990年,《渴望》热播时万人空巷,郑乾龙因在剧中饰演“罗刚”成为家喻户晓的着名演员。
郑乾龙还出演了《红楼梦》《北京往北是北大荒》《秦家风波》《雷霆出击》等多部电视剧。
2004年,郑乾龙患上了重病,为了早日重返荧屏,他坚强地与病魔抗争。但2007年,他还是因病在北京离世了,年仅64岁,让人遗憾和心痛。
潘虹、达式常、浦克、任秀艳、赵奎娥、郑乾龙,《人到中年》中这6大主演,在时光流逝39年后,他们的个人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人离婚,老来无儿无女,一人杳无音信,两人离世。达式常、赵奎娥则与配偶上演了从校园到银发的幸福恋情。
不管这6大主演的命运如何变迁,但掩饰不了他们在《人到中年》中的风采,他们塑造的经典角色,永远被观众称道和喜爱!
-END-
㈡ 浦克的介绍
(1916年1月11日-2004年3月17日),1930年于辽宁本溪县立中学毕业,后在沈阳当店员。1938年考入“满映”,开始了演艺生涯。一年之后便成为当时“满映”的青年明星。1945年,东北联军接管了“满映”,他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传》曾轰动长春。1947年,他在金山编导的影片《松花江上》与张瑞芳合作,扮演爷爷,倍受赞赏。浦克老先生在灿若星河的中国电影演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位深受观众崇敬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㈢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我们先来看看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都是谁?1962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他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后进入上影厂)。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的、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好了,想起这些经典的电影了,自然就想起那些演员了,我们一起回忆吧?
整个60年代呀,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火红的年代了,也是我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了,我们从上面不是22大明星出演的片子中再勾画出最喜爱的二十二部吧?
除处之外,还有邓大人李默然,李向阳郭振清,高传宝朱龙广,阿诗玛杨丽坤,刘三姐黄婉秋,林黛玉王文娟,李政委冯喆,杨子荣王润生,侦查连张勇手,三进三城梁音,丁汝昌浦克,孙喜旺仲星火,程疯子于是之,马尾巴葛存壮,龟田队长方华,汤司令刘江,参谋长陈述,实力派的李仁堂、浦克,还有不老松的牛犇,美了一辈子的向梅。
㈣ 浦克的20年代介绍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在鸭绿江边的安东(今丹东),浦家有个非常聪明而淘气的孩子,本来是一个男孩,因为母亲过于喜爱女儿,却给他起了个女孩名字——浦聿芳(上中学后,改成聿方)。可能受他的名字的影响,聿芳在读小学时,却像女孩了一样心灵手巧,不只语文、算术、音乐各科样样学得好,特别是图画和手工课在全班相当出色:贴版画,剪纸,用各色纸张折迭纸鹤等鸟禽,都逼真生动。他所折迭的纸船和纸灯笼,更令人喜爱,他的好多“作品”还参加学校展览呢。这可能是聿芳最早表现出来的艺术细胞吧。
浦聿芳1916年阴历1月生于山东蓬莱,3岁时,父亲浦运昌为帮祖父做生意,将母亲和聿方带到安东,后来父亲到本溪银行做事,聿方在本溪读中学。中学毕业,聿方本想继续读书,可他要帮父亲分挑家庭的生活担子,15岁那年不得不到沈阳一家布疋商店“泰和商店”去当学徒。“泰和商店”是一家经营布匹、绸缎、皮草和瓷器的四层楼的大店,同时,四楼还经营当时人们极少见的16毫米电影放映机,也配有电影片子。有时有客人来买放映机,他就偷偷跑上楼随着看一部半部影片。浦聿方在这里最早接触到了电影。偶有空闲,他也到电影院看电影,这时的浦聿方对电影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
浦聿方刚入“泰和”一年,1931年“9·18”事变发生,日本鬼子占领了东北。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这时长春改为新京,沈阳改为奉天。后来,沈阳新建了一家电影院,称光陆电影院。原“泰和”的老板张慎斋,到这家新建的影院当经理,这可乐坏了浦聿方,一有空闲,他定到光陆影院蹭电影,上海片和美国片都看了不少。卓别林和魏鹤龄等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正当浦聿方对电影兴趣日浓时,1938年4月中旬的一天,他的好友张经理给传来一个好消息——“满映”(全称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来奉天招考演员。浦聿方闻讯,急如星火地赶到光陆电影院,张慎斋早为他打听好了情况:只要三元钱的报名费,谁都可以报名,他们一同到报考地点,以浦克的化名报了名。考试由“满映”演员训练所专职教师近藤伊与吉主考,考试项目先作目测,然后问几句简单的问话。目测满意,只问:“你的,考演员,为什么的?”浦克爽快地回答:“为了艺术。”初试合格。第二天复试,他只朗读一段诗文,就顺利通过。这使浦聿方兴奋不已。数日后接到录取通知书,5月1日,他打点行装。到新京“满映”报到。从此他成为“满映”演员训练所第三期学员。此前,“满映”已招收了两批学员近百人,按计划,学员要在演员训练所学习一年,实际上,大多仅仅学习数月,就抽出拍戏。浦克5月入所,7月就抽出在《国法无私》中演一个速记员的小角色。外景地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水浴场,他演的片断是跳海救人。导演交待情节后,浦克为难,他告诉导演自己不会游泳。导演说:你跳,没关系,到时候有人救你。浦克只好遵命,导演喊:“开始”,他纵身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结果不但抓不到人,自己却拼命挣扎。眼看渐渐下沉,人要淹死了,导演才喊“停”,这时,有人跳入海中,拖上被海水呛得几乎奄奄一息的浦克。为什么这样?这正是导演所要求的效果。浦克这次在摄影机前表演,使他初次尝受到做演员的滋味。不过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后,他在给《真假姐妹》《患难交响曲》出演了配角。
1941年,中国导演张天赐邀请浦克在《荒唐英雄》中扮演主角王大凡并兼演马博士,《荒唐英雄》故事的确有些荒唐:青年王大凡离校三年也没有找到职业,他正爱着姑娘丽华,但丽华父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大凡好不容易当上了一家杂志的记者,开初很得势,后又被辞掉。一次大凡意外地救了社长的女儿,社长深为感动,让他复了职,并当上了课长,成为英雄,终于同丽华结了婚。在拍这部影片时,有一场戏王大凡要从高高的烟筒上跳下去,这可吓住了浦克,他估摸怎么跳下来也得摔死。摄制组觉得实跳也不行,结果搭一个一丈高的高台,演员从上跳下,底下有垫的东西接着,不致于出太大的危险。实拍那天,浦克还是望而怯步,导演鼓励,浦克小心翼翼走上平台,浦克还立脚未稳,导演刚喊:“预备——”平台轰然塌倒,浦克被摔了下来,摔得昏然不省人事。急救脱险。那时拍电影,演员安全没有保证。浦克从主演了这部影片之后,又主演了《镜花水月》《一顺百顺》《歌女恨》《迎春花》《劫后鸳鸯》《千金花子》《绿林外史》等多部影片,成为“满映”后期着名男演员之一。并与1939年与一期女演员“金鱼美人”夏佩杰结婚。
㈤ 老电影演员卜克演过《甲午风云》、《向阳园的故事》等
浦克是满映时代的老演员。演过的电影有《国庆十点钟》,《徐秋影案件》,《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英雄儿女》,《艳阳天》,《人到中年》等。几年前离世。
㈥ 电影《甲午风云》故事,被误解的沙子炮弹,被冤枉的刘步蟾,还有什么
甲午战争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北洋水师则不仅是历史学家看重的,同时也是军迷和影视行业看重的题材。
同理的是丁汝昌,历史上的丁汝昌出身于太平军悍将程学启账下,曾和程学启一起出生入死,后来又在淮军名将刘铭传手下当骑兵将领,左宗棠曾经想抢走他,让他带队进疆,被李鸿章硬拦了下来。
所以,杀人如麻的丁汝昌应该是有宿将风范的,而不应该是《北洋水师》里那样的老好人形象,《甲午风云》里浦克饰演的丁汝昌显然更加有气势有味道。
历史上的邓世昌在北洋水师里有个不太雅的外号:邓半吊子,是因为他有些莽撞而冲动的指挥风格,经常让致远舰磕磕碰碰,再加上他敢说敢打的性格也并不讨喜。
但是这同时也证明邓世昌是一个嫉恶如仇性如烈火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干出让敌人大吃一惊的事情,才能在致远舰燃起熊熊大火时不去想逃跑而要继续和敌人一搏,才能在军舰沉没后毅然与舰同沉。
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也许有一些脸谱化,但他将邓世昌身上的那股劲儿和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不管历史研究得再细,李默然版的邓世昌都是难以逾越的经典形象。
综上,也许《甲午风云》由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那些经典的画面是不褪色的,带火扑向敌阵的致远则代表了不屈的民族魂。
㈦ 浦克的电影作品
1939年:真假姐妹
1940年;现代男儿
1941年:患难交响曲荒唐英雄胭脂镜花水月
1942年:夜未明黑痣美人一顺百顺花和尚鲁智深歌女恨雁南飞皆大欢喜迎春花
1943年:碧血艳影求婚启事银翼恋歌白马剑客劫后鸳鸯千金花子燕青与李师师绿林外史夜半钟声好孩子
1944年:晚香玉妙扫狼烟
1947年:松花江上
1948年:碧血千秋小白龙
1949年:寒山寺钟声
1950年:高歌猛进吕梁英雄内蒙人民的胜利
1952年:一贯害人道
1953年:丰收
1954年:一场风波沙家店粮站
1955年:夏天的故事
1956年:新局长到来之前马兰花开国庆十点钟
1957年:寂静的山林地下尖兵
1958年:水库上的歌声徐秋影案件古刹钟声新的一课伤疤的故事画中人
1959年:风从东方来
1960年:我们是一代人
1961年:万木春
1962年:炉火正红
1963年:冰雪金达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
1964年;英雄儿女
1973年:艳阳天
1974年:向阳院的故事创业
1975年:金光大道(上)《祭红》
1976年: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
1977年:熊迹风云岛
1978年:严峻的历程灯
1979年:祭红
1980年:春眠不觉晓
1982年:人到中年家务清官
1984年: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
1987年:中国的“小皇帝”关东大侠两宫皇太后
电影篇目中遗漏部分: 《甲午风云》、《春归红楼》、《李冰》、《冒名顶替》、《大禹的传人》。 浦克演过的电视剧(九十年代前) : 《圣火》、《御林军的枪声》、《风雪鄂伦春》、《金鹅啼鸣》、《千山的呼唤》、《银杏仙子》、《康梁变法》、《使命》、《经常见面的陌生人》;九十年代后:《月圆在中秋》、《匿名电话》、《洞天》、《中国寓言故事》、《法官情》、《多头告状》、《错在重逢》、《躁动的大地》、《神气奇功》、《山不在高》、《古城风流》、《马蹄莲》、《汽车人》、《中国故事》。 浦克演过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传》、《太平天国》、《葛嫩娘》、《家》、《孔雀胆》、《升官图》、《雾重庆》、《我是一个兵为深切缅怀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浦克同志,由吉林省电影家协会、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共同举办的浦克电影回顾展映活动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局长到来之前》、《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等五部从浦老几十部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影片再现了浦老光辉的电影艺术生涯。国家广电总局派专人参加了本次电影回顾展映。任颐、王润身、尹升山、李瑛等长影老一代艺术家及浦老的儿子浦光昭先生亲临现场,共同回忆浦老生前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
国家广电总局的江平处长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浦老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并以一个电影人的身分对浦老的逝世表示了哀悼:浦老一辈子都在银幕上,一辈子都在用心去塑造形象,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从事电影工作的人不能忘记老一辈艺术家,浦老应该永远被铭记。
老艺术家任颐对自己的老战友浦克做了高度的评价:浦克的一生,我给他概括成十二个字:认认真真演戏,诚诚恳恳做人。浦克对人非常真诚,演戏时一招一式都细心雕琢。说浦克德艺双馨毫不为过。
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瑛回忆起浦老在弥留之际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细节,李瑛老师几次哽咽:浦克老师从为人到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楷模,称他为良师益友一点儿也不过。浦老特别平易近人,从不盛气凌人。从来都是替别人着想,对别人从来都没有任何要求。在病重的时候,也从来没听他说过哪儿痛,对待医生护士也是特别客气。当老爷子走的时候,病房里所有的护士都痛哭流涕。
浦老的儿子浦光昭先生回忆起这些更是感触颇深:我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的工作特别繁忙,我们一年能看到他两个月就是好的了。每天中午回来吃饭,父亲都是穿着戏服,带着妆,对着镜子一遍遍地说,练习着表情和台词,特别认真。那种情形现在想起来记忆犹新。
㈧ 经典老电影《英雄儿女》的幕前幕后
片场工作照之一 ,是老演员周文彬在给青年演员刘尚娴讲解分析角色的关系把握定位。有些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是剧照。 请注意,影片里没这个画面,另外演员的表情也不对,同时从电影摄影角度上讲,也不能这样构图。
片场工作照之二 ,朝鲜老人金正泰(浦克扮)护送受伤的王芳一场戏,当时外景地是辽宁本溪南芬河。浦克生前对他抬担架护送王芳过河的那场戏记忆犹新,非常感慨: “当时天气很冷,河里结着冰碴,人一入水如针刺骨,还要抬着担架,迎着水底炸药崩溅的冰冷浪花……。难忘啊!演得真实,我们全进戏了!”
浦克,山东蓬莱人,一辈子扮演角色无数,正反面角色兼顾,留下了许多观众熟悉的银幕形象。笔者见过浦克先生本人,身材魁梧,为人谦和。他也是长影少数从满映走过来的老艺术家之一,演技一流,且一直是长影当红的演员活跃在银幕上,非常不易!
上世纪70年代,浦克在长影拍摄的《艳阳天》中扮演混入干部队伍中的阶级敌人马之悦。
片场工作照之三 ,导演武兆堤在给演员说戏田方。田方是位老演员,上世纪30年代就从影活跃在上海滩,演技成熟。而在《英雄儿女》的剧组中,他又是职位最高的“大官儿”,身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从延安走过来的老干部。
剧组合影之一, 刘世龙、刘尚娴、田方、郭振清,导演武兆堤等在一起合影。
剧组合影之二, 1964年,导演武兆堤选中了辽宁本溪的山区为外景点,历时八个月的电影《英雄儿女》拍摄任务在这里完成。当时驻守在这里的沈阳军区64军190师569团有幸奉命协助长影拍片的任务。穆大法团长亲自带领全团部队参加了拍摄任务。工作结束后, 扮演金正泰的浦克提议,邀请部队首长与几位主要演员合影留念。 扮演王成的刘世龙因戏份少,提前完成工作回到了长影,故照片里没有他。
这是原六十四军老同志穆大法保存的一张照片。拍摄此片历时八个月,穆大法时任569团团长,在他的带领下,所属部队在桥头,南芬思山岭一带,利用这两地的地形地貌,再现了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鬼子殊死较量的情景大戏,全团官兵很多人作为群众演员出镜演出。
2020年,穆大法的后代穆文朝将家中珍藏了56年的这幅照片,无偿捐给了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珍贵革命 历史 文物向 社会 公开展出。
剧组合影之三, 剧组主要演员与沈阳军区64军190师师长张怀瑞等一起合影的珍贵照片。沈阳军区64军190师。1964年《英雄儿女》电影摄制组就住在本溪桥头190师部招待所,电影里所有的武器装备、车辆人员全部由我们这支第一机械化师的英雄部队提供保障。
片名从《团圆》--《他乡遇故知》--《团圆》--《英雄儿女》 。电影《英雄儿女》源于巴金的小说《团圆》,但在毛烽和武兆堤在改写剧本阶段,改名名为《他乡遇故知》。剧本初稿经长春电影制片厂艺委会讨论后报送文化部及电影局,当时主管电影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和电影局局长陈荒煤等看后表示满意,认为片名可用影片所改编的巴金原小说的名字“团圆”。
1964年影片摄制完成后,导演武兆堤带着样片赴北京放映,开国将军罗瑞卿、萧劲光、杨成武、许世友、傅钟、魏传统等观摩后,在表示高度肯定的同时,建议将片名“团圆”改为“英雄儿女”。 作品名字的改变表现了创作视角发生了位移,表现了以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主题。影片于1965年元旦正式上映,立即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红色经典影片。
㈨ 电影 甲午风云的主要内容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鸦片战争后,请政府摇摇欲坠,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华,于1894年在中国领海挑衅生事。北洋大臣李鸿章及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畏惧日寇,极力主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百姓无辜遭难。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毫不畏惧,坚决要求与日寇开战。
但李鸿章借口保存我军实力,多次拒绝官兵们的请战要求,邓世昌还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爱国官兵和百姓的主战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在海战中故意打错旗号,使北洋舰队旗舰被日击沉。
邓世昌率领“致远”号代替旗舰指挥出战,全舰官兵英勇作战,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战事愈发激烈,但我方弹药却已用光,作战形势非常不利,邓世昌决定直接硬撞敌舰“吉野”号。
(9)老电影艺术家浦克扩展阅读: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
角色介绍
1、邓世昌——演员 李默然
致远舰管带,他收留了打伤吉野号的王国成,当着李鸿章面怒斥日本特使罗皮尔,呈上请战书,被革职。太后对日宣战,邓世昌再被启用。中日舰队海战关键时刻,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击沉日舰西京丸,迎向敌旗舰吉野号,与敌秋津号等展开激战,发现炮弹用光,命令全舰列队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2、丁汝昌——演员 浦克
北洋水师提督,本决定让北洋舰队为高升号护航,却接到“熄火”的命令,邓世昌前往提督衙门询问,丁汝昌告诉他,这是李鸿章的决定。丁汝昌本想严肃追查方伯谦临阵脱逃,假报军功的丑行,但慑于种种关系,终于不了了之。与邓世昌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战,看到李鸿章对日一味忍让。西太后下诏对日宣战,丁汝昌迎战。
3、李鸿章——演员 王秋颖
北洋大臣。他下熄火命令,使北洋水师不能为高升号护航。会见日本政府特使罗皮尔时,他一味忍让妥协,使邓世昌怒斥罗皮尔,为此震怒。李鸿章亲自检阅北洋水师时。渔民和水兵活捉了化装的罗皮尔,邓世昌将他绑送李鸿章并再次呈上请战书,李鸿章一怒之下将邓世昌革职。西太后下诏对日宣战,李鸿章为平息众怒,再次启用邓世昌。
3、王国成——演员 庞学勤
济远号水兵。日本海军偷袭击沉高升号,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后,他率领水手们奋起还击打伤敌旗舰吉野,保证了水师没有进一步受损,却被方伯谦除名。王国成愤而投奔邓世昌,邓世昌收留了他。邓世昌在水师庆功会上当众揭穿了方伯谦临阵脱逃,假报军功的丑行,王国成出面作证,方伯谦掏出枪竟欲击毙王国成。
㈩ 浦克的关于浦克老人最近的记忆
浦克老先生在灿若星河的中国电影演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位深受观众崇敬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银幕形象:电影《英雄儿女》中那个话语不多的“朝鲜老大爷”,电影《地下尖兵》中机智敏锐的地下党干部陶干,《甲午风云》中威严刚毅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艳阳天》中狡黠、阴险的马之悦,还有《人到中年》中和蔼、清廉的老干部。然而,记者银幕之外第一次见到浦克老先生却是在半年前。去年10月25日,广东巨星影业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女主角古兰丹姆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作为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老艺术家———浦克老先生和苏里导演也应邀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就是在这次签约仪式上,记者有了与浦克老先生的惟一一次接触。已经年过八旬的浦克老先生思维依旧清晰,是那样慈祥、和蔼。签约仪式上他还和记者热络地谈起了多年的艺术经历,许多旧时的记忆扑面而来。在与浦克老先生的交流中,记者对中国电影事业以及长影的发展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记者也感受到浦克老先生正像别人的评价那样,是个出名的老顽童,幽默、风趣、开朗、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