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经典老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经典老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 2022-11-01 07:16:42

‘壹’ 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电影有哪些 什么是农村题材的电影

1、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电影有《五朵金花》、《阿诗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李老李和小李》、《柳堡的故事》、《李双双》、《锦上添花》。

2、农村题材的电影就是作品中取材于农村的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农村的生活风貌、经济文化、人生百态等。

‘贰’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了哪些经典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最让我们怀念的,当属80年代的电影了。我整理了长影80年代的经典影片给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上百部故事片,记忆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电影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在大渡河与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的战争,国民党和军阀对中国工农红军武装围追、堵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牡丹》


影片讲述了旧 社会 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史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的故事。

《情天恨海》

故事讲述了在70年代台湾曾耿面对古人遗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识到自己愧对故人,愧对祖国,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凤阳、孝贞,然后自杀。而魏芝圃、凤阳、孝贞逃离虎穴,他们眺望大陆,渴望着祖国统一之日早日到来。

《黄英姑》

故事讲述了年仅十七岁的黄英姑从地主家逃出,在与一位老人学了一身武艺后依然加入了红军,在与敌人与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围,在斗争中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长影当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很多优秀影片,比较着名的有:《平原游击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儿女》、《兵临城下》、《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长影电影制作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拍摄了不少优秀影片(不好意思,因为没有图片资料,我只能用文字来列举了)。长影八十年代拍摄的比较经典的故事片有:

《残雪》、《绿色钱包》、《人到中年》、《飞来的仙鹤》、《不该发生的故事》、《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巜五女拜寿》(戏曲片)、《花园街五号》、《白雾街凶杀案》、《直奉大战》、《开国大典》。

其中,《残雪》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绿色钱包》获81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人到中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不该发生的故事》获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谭嗣同》、《花园街五号》、《黄山来的姑娘》获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开国大典》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长影80年代质量差的电影就不提了,我看过的质量较好的有

《佩剑将军》《最后八个人》《明天回答你》《黄山来的姑娘》《黄英姑》《直奉大战》

从80年代起,电影出现重新洗牌,以谢晋导演的影片为标志,上影的电影宝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八一厂则开始专注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心的重大 历史 题材创作。相比之下,长影开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来与上译厂平分秋色的译制片也完败。当然,也创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红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特别是1989年为纪念建国40周年出品的《开国大典》,可以说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最经典莫过于《开国大典》了!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 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 六个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长春电影制片厂最早是日本侵占东北成立的电影厂,后来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接收,正式命名为 东北电影制片厂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 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建国后到文革前17年期间,是长春电影厂最辉煌的时期 ,那个时代的电影主要是 讴歌新中国,展现革命战争 ,所以军事题材电影特别多,现在大量经典老片都诞生于这个阶段。

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 《白毛女》、《红孩子》、《英雄儿女》、《上甘岭》、《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都是长影厂出品。

反映民族团结和时代风貌的电影 :《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来客》、《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80年代长影厂拍摄的电影以《开国大典》最为着名 ,这部电影是建国40周年献礼片,1989年上映曾经创造过国产片票房纪录。

90年代,电影市场化改革开启,国有电影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于是逐渐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兴的民营电影公司合作,以拍摄合拍片为主。

2000年以后,国有电影厂逐渐走向没落,长春电影制片厂也逐渐远离观众的视线了,时至今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我喜欢长影厂的电影有北斗小字辈

保密局的枪声、人到中年、开国大典、滚滚红尘。

‘叁’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剧组成员,现如今怎么样了

1959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全国放映,主要讲述了农村青年在大干水利建设中的劳动中的爱情,本片以其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诙谐生动的人物和台词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今这部影视剧从开拍到如今已经七十多年了,那么你还记得这部影视剧里的成员吗?如今都怎么样了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聊一聊。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一部经典优秀的好影片。反映年轻人在农村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故事。剧中人物及演员形象让人难忘,虽然几十年了,提起这些还是历历在目,《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一部非常难得,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优秀影先。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肆’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哪一年推出了续集

1963年推出续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共有两集,其中1959年推出的由苏里执导李亚林,梁音,金迪,杨洸主演的第一集上映,1963年仍然由苏里导演的第二集也上映了。影片是以修红旗渠为中心,反映了当时的年轻人勇于创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导演简介:

苏里。中国电影导演,原名夏传芫。生于安徽当涂。1938年加入抗大文艺工作团,开始话剧表演。1945年任东北军政大军戏剧队长,1949年调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1955年合作导演了《平原游击队》以后独立导演了《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脚步》、《红孩子》等影片。其中《红孩子》获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刘三姐》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

‘伍’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讲的是什么事

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讲述农村青年参加农村建设及恋爱故事。

‘陆’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小翠的扮演者

杨洸,1932年8月--2004年6月15日。

主要作品有《无穷的潜力》,《冰上姐妹》等。

1959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 饰演:小翠

‘柒’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农村什么和什么的影片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农村生活和爱情的影片。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苏里、尹一青。编剧:马烽。主演:李亚林、梁音、金迪、宋雪娟、刘增庆、卢桂兰、张延、孙羽。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剧情介绍

上世纪50年代,贾家庄的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特有的思想和活力,建设了现代化的水电站,使贾家庄成为了全国模范村,并被拍摄成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年轻人们都成了长辈。贾家庄村支书高永利之子高远航大学毕业后,远赴深圳创业,父子之间微妙的矛盾,终于由一场轰轰烈烈的关停水泥厂事件达到了顶峰。

高远航的妹妹小艾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一直对贾家庄的建设历史进行探寻。村里的年轻人们都有一个理想,就是追随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爱好,老书记高永利嗤之以鼻,他觉得年轻人都是一群好高骛远的不靠谱后生。

高远航放弃了深圳的事业回到贾家庄,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发誓要给贾家庄带来全新的面貌,没想到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最终,高远航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还有绝不甩包袱的“集体致富”思维,带领贾家庄走出经营的困境。

‘捌’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哪些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上甘岭》、《英雄儿女》、《红日》、《刘三姐》、《五朵金花》、《特急警报33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喜盈门》、《甜蜜的事业》等。

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看到电影名顾名思义就是讲一群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电影演员也都是年轻人,他们也成为那个年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就像现在的青春励志偶像片一样,这部电影称之为那个年代的青春励志偶像片。

不过与现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现的那个年代年轻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村里的年轻人为解决村里吃水、用电的问题,在改变家乡的过程中,年轻人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部电影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观看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玖’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哪一年推出了续集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1963年推出了续集。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由李亚林、梁音、金迪、宋雪娟、刘增庆参演,讲述了大队派孔淑贞和李克明去学习,本来是要他们回来领导修电站,然后在一次次的经历之中,最终任职峨眉电影制片厂导演的故事。

演员简介

李亚林,中国影视演员、导演。生于辽宁金县,195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主演《水库上的人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烽火列车》等影片。1975年起任峨眉电影制片厂导演。参与导演的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为什么生我》,分别获文化部1981年、1984年优秀影片奖。

‘拾’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哪一年推出了续集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是在1963年推出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剧情介绍: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通过一群农村青年劈山引水、建造水电站从而改变家乡面貌的壮举,歌颂了年轻人投身家乡建设、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影片塑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令人喜爱的年轻人形象,如勤于思考、性格沉稳的复员军人高占武,朴实能干的曹茂林,热情聪慧的孔淑贞等,使人难以忘怀。

影片同时在轻松热烈的基调中,探讨了对农村存在的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之间的矛盾的认识,提升了影片内涵,使其成为建国后反映农村生活影片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