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产队时期,有哪些好看的老电影知道的说一下
生产队时期,那时我们正年轻,一听说本村过外村有电影,就会早早吃晚饭,结伴去看电影。
那时,大都是县电影队来农村巡回演出。那时,电影大都是些战斗故事片,像《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等,都是我们爱看的。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出村看了《铁道游击队》回来的路上,小伙伴们分成两组,像电影里一样,一组扮演游击队,一组扮演鬼子汉奸,打起仗来。最后,游击队战胜了鬼子汉奸,跑着回家去了,睡梦里还在喊着:“冲啊,杀呀,打鬼子啊!”
生产队时期正是我们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七十年代初,八出样板戏搬上了银幕拍成了电影,也正是我们的高中时期,有文艺才能的同学参加了文宣队,有的扮演了李玉和,有的扮演了李铁梅,有的扮演了杨子荣,成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骨干。
几十年过去了,生产队时期,人民公社时期,难忘的记忆,美好的回忆,是那些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鼓舞着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今天,偶尔在网上看看那些难忘的老电影,仍然记忆犹新,仍然激起我们对那段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
生产队地时期,每一块电影都好看,只要有电影,不管这片子看了多少次,一收工人们有时顾不得吃晚饭先去看电影,感觉看一场电影太好了,有时步行到很远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不管天气如何
我的小学六年级刚毕业,那时候还是公社、大队、生产队。社员出工还是记工分,记得有一次公社放电影:沙漠追匪记、急风骤雨。结果是在一个夏天的黑夜里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真正的暴风聚雨!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没忘!最有意思的是:那时候的农民伯伯们自言自语的说:看了一晩上也没看见沙漠抽水机![捂脸][捂脸][捂脸][呲牙][呲牙][呲牙]
㈡ 70、80年代的那场外国电影叫什么名字(毛毯会飞的,经常在生产队里播放的)
个人估计你说的是影片《美女神灯》,凯瑟琳·泽塔·琼斯主演。
㈢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事
影片讲讲述了四段交错的故事,分别以疯、恋、枪、梦为主题。
第一部分:疯
开篇是一双性感女人的脚,把我们带进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村里的房子顶上开花,动物色彩绚丽,路是白色的沙滩,周韵因为做了一个梦去买鞋,买了鞋之后看见了逃学的儿子房祖名,她干脆让儿子退学。
第二部分:恋
一所大学里,姜文与陈冲有染,但陈冲暗恋着黄秋生,姜文又跟黄秋生是好朋友。晚上学校在操场上放电影,黄秋生因“摸”了一下女人的屁股而受到审查,在调查时发现有五个女人被摸了屁股,陈冲为“解救”黄秋生自愿报名查找流氓。
第三部分:枪
姜文拿着黄秋生给他的枪与妻子孔镱珊一起下放到那个云雾缭绕的村子,他们到达村子的那天也是疯妈周韵消失的那天,而接他们的正是开拖拉机的房祖名。
第四部分:梦
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新疆民歌。落日映红天空。戈壁滩上有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在走,姜文的老婆在讲述自己在南洋的时候他和姜文的爱情故事,与她同行的女人她用一块黑纱蒙着脸,一路上沉默的听。她就是正怀着房祖名的周韵。两人在一个叉路口分开。
(3)生产队的老电影都有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获奖记录:
本片共获香港金像奖等重要奖项5次,提名8次。
1、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2007)
金狮奖(提名):姜文
2、第44届台北金马影展(2007)
(1)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姜文
(2)金马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过士行 、述平 、姜文
(3)金马奖 最佳剪辑:张一凡 、姜文
3、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2008)
(1)最佳电影(提名)
(2)最佳导演(提名):姜文
(3)最佳女配角:陈冲
(4)最佳美术指导:张建群 、 曹久平
(5)最佳视觉效果(提名):Thomas Duval
太阳照常升起的幕后花絮:
拍摄期间剧组动用了几百只飞禽走兽,耗掉了几十箱弹药,烧光了上百顶帐篷,用掉了三百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数十吨鹅卵石和红土。
房祖名和陈冲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分开拍的,根本没见过面。
姜文对于影片对服装造型很执着。就连钮扣的形状,衣领是圆的或是方的,都会十分留意。
㈣ 小时候农村放电影正片之前放加片,你还能说出一部加片名字吗
一般都是《新闻简报》和动画片,如《哪咤闹海》《三打白骨精》等等。最后才放 电影正片啊!谢谢!
主要是新闻简报纪录片。科教片!防止病虫害,施肥,农药,土地改良,下雨,刮风,干旱的形成!
是那部电影,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在电影正片开放之前,播放员都会按照国家政策或者地方政策,推荐播放一些农业或者工业宣传广告,同时有时也会插播一点国家新闻等。
小时看电影在正片开始之前都要加放(新闻简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部(世界未解之谜)。
记得是先演一些新闻记录片,大多都是“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然后才演“正片”。
《农业学大寨》
一般放正片儿之前放夹片儿,都是些国家新闻农业知识,还有儿童故事片儿,那时候放电影儿在大街上,佳片儿也是在召集人,人们都陆陆续续全来了,这时,就开始放正片儿了,不记得加天儿的名字,有好多佳片儿都没名字
问:小时候农村放电影正片之前放夹片,你能说出一部夹片的名字吗?
过去农村放电影,那是县放映队的巡回放映,不是商业放映,所以每放正片之前都可能带有夹片,这些夹片有新闻片,有科教片,还有动画片。
那时夹片里的新闻片就是《新闻简报》,说是新闻,其实也是早就过时的新闻,因为它是随着电影正片而来的,有的电影两三个月才转过一次,有的甚至还长,这新闻也就是几个月以前的新闻了。有一次看《新闻简报》毛主席接见某国政要,还是上一年的事。
科教夹片记得有一部是《猪囊虫》,说的是人和猪共同寄生的绦虫。还有一部是《节柴灶》,说的是烧火做饭修节约柴草锅灶的影片。还有说小麦移栽玉米移栽技术的。
动画片和木偶片还有剪纸片也有很多夹片,《大闹天宫》,
《哪咤闹海》,
《半夜鸡叫》,
还有《红军桥》,
《小螺号》,《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动画木偶夹片。
让说一部,我却说了这么多部,超额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还有的都记不清了。
看正片过瘾,看夹片也很入神的。
回答问题:
小时候农村露天影院放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八十年代,露天电影的场景,大家还记得吗?
我是七九年的,八十年代露天电影依然在我心里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和放露天电影。那个时候还是放黑白的,电影机器需要2、3个人拉,一到放电影的时候村里广播就会通知。听说要放电影,小孩子们有的早早的拿着板凳去村等。有的饭都不吃,就去等放电影,在那个时候,农村看一场电影很不容易。
现在时代变了,农村也变化大了,都没有来农村放电影了,而去城里看电影现在电影票很贵。很少时间去看,而八十年代放露天电影的那种情景不会在有了?
农村露天电影,我
记忆忧新
曾记得,那些年,我们农村看过露天电影.
顾名思义,露天电影就是在室外看电影。
露天电影,在七十,八十年代流行。
农村放电影,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择生产队场里,学校操场,农民宽敞的大门口。采用放映机,有的是活动影片。
在8o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队,是公社组织的,如果哪个村放电影,其它村的社员也会跑上个三里…五里的路途去看露天电影
网友老伙计:
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是我孩时最有情怀的一段美好记忆。
暑假中每逢八一建军节晚上 体育 场必有驻军慰问给当地民众放映露天电影,而且连映二部故事片,那天傍晚我总是兴奋地马虎吃几口饭,嘴中叼着一
饼,肩上扛着长板凳和几个小伙伴去占最佳观影位置,每当布幕上出现闪闪放光芒的八一五角星时,我们就拍手呼喊,肯定是我们小孩最爱看的战争打仗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上甘岭》、《战上海》、《英雄儿女》、《小兵张嘎》、《打击侵略者》、《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列宁在十月》等中外电影如数家珍,百看不厌。
加片?哈!要不是你提问,我根本想不起来“加片”这个词组了。一是我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和电影票的涨价,看电影少了,更别提在农村看电影了;二是现在电影院里都是提前放广告,完全想不到加片的概念。不过题主的提问,很快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老家看电影的一些情形。
“加片”这个词还在我的记忆深处,它就像是一个欢快地从父老乡亲嘴里蹦出的精灵,带着惊喜,却又忽的不见了——我实在想不起来,在农村看电影时,看过哪些加片,只感觉是加演了一部电影。但显然这不是事实。
小时候看电影,主要记住的是情节,而不是片名。我敢肯定的是:那时候电影开演前,绝对没有商业广告。
㈤ 生产队题材的电视剧有哪些
《渴望》《阿霞》《篱笆、女人和狗》《当家的女人》《乡村爱情》《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㈥ 一部64年的老电影反应农村生产队时期仓库保管员问题的老电影是什么名字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一部电影《红管家》(京剧),大约在1964年。
故事内容是讲农村生产队的会计。网络可以搜索到。
㈦ 生产队时期的老电影有哪些
1、庐山恋
中美建交后,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观光,在庐山游玩的途中,她巧遇有志青年耿桦。两个对祖国怀有无限热爱且充满远大志向的青年走到一起,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很快耿桦便因此受到审查,周筠也郁郁离开。
十年浩劫结束后,已是清华研究生的耿桦在庐山和周筠重逢,这对相爱之人不愿再被分开,彼此约定婚期。而当耿桦的父亲得知周筠的身世时,却对这门婚事断然拒绝……
㈧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哪些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上甘岭》、《英雄儿女》、《红日》、《刘三姐》、《五朵金花》、《特急警报33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喜盈门》、《甜蜜的事业》等。
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看到电影名顾名思义就是讲一群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电影演员也都是年轻人,他们也成为那个年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就像现在的青春励志偶像片一样,这部电影称之为那个年代的青春励志偶像片。
不过与现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现的那个年代年轻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村里的年轻人为解决村里吃水、用电的问题,在改变家乡的过程中,年轻人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部电影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观看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㈨ 求几部反映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种庄稼,挖沟挖河的老电影,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金铃传》、《花好月圆》,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