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老电影武松与潘金莲1938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电影武松与潘金莲1938

发布时间: 2022-10-28 13:48:43

⑴ 怎么评价天伤星武松电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天伤星武松》这部所谓的电影其实并不是一部电影,它就是把2011版《水浒传》和武松有关的部分剧情剪辑出来,拼凑成了这样一部92分钟的“电影”。

所以我前面才说这根本就不是电影,要知道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观众的脑子也是很聪明的,导演想来忽悠观众,没门!虽然电影剧情剪辑手法很差,但是我还是很喜欢陈龙饰演的武松。

⑵ 武松与潘金莲的介绍

《武松与潘金莲》(1938)是一部女性主义佳作。这部孤岛时期的作品由张善琨监制、吴村导演、黄绍芬摄影、顾兰君、金焰、刘琼主演,阵容辉煌鼎盛。讲述的是武松替哥哥杀死偷情的嫂嫂,为哥哥报仇的故事。

⑶ 武松和潘金莲

历史资料上的武松和其他107个好汉在现代小说中被加以夸张手法描写得个个武艺超群,其实没那么厉害,只是一群被压迫造反的农民起义者联盟就像李自成式的人物罢了.后人借人喻人目的只是让后人知道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朝庭腐败,而这种情况又要靠团结的力量来反抗;

而关于武松与藩金莲的描述也没有根据,最贴近人物的描写莫过于禁书金瓶梅,只是这部书的真本上面描写了太过让世上接受不了的黄色内容,上述金莲自小被卖于富人李大富,做为无力回天的小女人,她无力抗争社会给她的不公平,与李大富抗争被以羞辱的方式送与武大郎,具书中描绘金莲天生丽质十分美貌,不愿与丑陋的三寸丁过日子,而初次见到武松肯定会为之动情,武松又是个江湖式的人物,讲得是义气而不是哪种小人,对于亲手养大自己成人的哥哥,有血性的人都不会做出苟且之事,所以后来才引发了她与风流人物西门庆的一段不该发生的事,而我认为做为一个没被人爱过的女人为爱而死也不是不值得的,我们可想她当时的苦衷与无奈,只是西门庆这种浪荡之人实在不配成为一个女人为之牺牲的对象,抛开金瓶梅的世俗偏见而言我认为这才是金瓶梅的精华所在之处,我就爱看这部书,其中除潘金莲外其他两个人物也是当时封建社会受害的典型人物,李瓶儿和春梅,如果能抛开偏见去看这本书,其中有不少感人之处,我所看到的就是如此,而不是其中描写床上事的那些龌龊之处.有空看看吧,现代版本的已经没有那些不该有的了,注重描写的是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

⑷ 绍兴乱弹形成与早期发展有什么历史背景

绍兴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在这块古老神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文风鼎盛,名人辈出。绍剧这朵绚丽多姿的戏曲奇葩就诞生在这里。

1522年,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已开始在绍兴府所属的余姚、上虞一带流行。而且,四大声腔之一的秦腔也自北方流传到这里,与余姚腔融合,逐步形成一种激越昂扬的新腔,称为“调腔”。

调腔的曲调二凡和秦腔非常相近,这两调的糅合,对绍剧在剧目和音乐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1573年至1620年,调腔在绍兴一带流传并逐渐盛行。当时演出班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间的坐唱班,称为“堂茗”;一种是道士清唱班。这两种班社的演出都是一人兼唱多行角色,并且用大锣、大鼓、铙钹等器具伴奏。

明末清初,绍兴平水镇是一个着名的茶叶集市,每年有大宗的茶叶汇聚、外销,是浙江的茶叶经销中心。采茶歌是茶市活动中的种种娱乐活动的泛称。彭孙遹的采茶歌中提及弋阳舞与太平歌,其实就是弋阳腔和太平腔。

1736年至1795年间,绍兴人鲁忠赓所作的《鉴湖竹枝词》中,有关绍兴地方戏剧的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奏罢霓裳却凤笙,首春逐疫半严城。

踏歌角抵余风在,夜夜高棚演月明。

这首词曲中的首春、月明是正月十五的意思,而在绍兴的诸种戏班中,乱弹班有在这一天上演《度柳翠》的习俗,班中称此戏为灯头戏。

词中“踏歌角抵余风在”句,就是写的这种戏曲的演出特色。角抵当指表演中的相逗相斗,踏歌与角抵也是绍剧演出的特色之一。

绍兴乱弹的渊源具体可以概括为在清代以文士剧为主流的南北曲渐趋衰落后,作为民间戏的乱弹便逐渐呈现出来。

这种呈现具有自西北至东南的趋向,从传承下来的各路乱弹来看,都有着共同的本体结构,它们都是继南北曲之后的新一代戏剧,而绍兴乱弹就是其中的一路。

绍兴乱弹诞生之初,多在庙台、晒场演出,其表演豪迈洒脱、粗犷奔放,唱腔响亮雄浑、激越昂扬,这种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戏剧百花园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绍兴乱弹兴起之后,流行于绍兴府属各县,大约在正宫调乱弹阶段。由于组班的地域不同,成员各异,加之演出性质的区别,形成了绍兴乱弹戏班的一些分支。

如紫云班、沿山班、道士班、孟姜班,以及以坐唱形式为主的斋堂班等,使得乱弹更深地扎根于绍兴这个戏剧之乡,从而扩大了绍兴乱弹的影响。

绍兴乱弹主要流动演出于水乡农村,多为社戏性质。也就是说,专门在农历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以及七月等的庙会上演戏。

七月鬼节过后,这些戏班又主要为发迹的商人上门演出,或者给富户豪门添丁、做寿助兴。这一时期,在绍兴毗邻地区也出现了乱弹班社。如嵊县就有以唱乱弹为主,兼唱调腔的班社。

大约在1736至1795年,绍兴的乱弹班出现了文班与武班的分派。清代末期的语言学家范寅在他的《越谚》中说:

戏班有文班、武班之别。文专唱和,名高调班;武演战斗,名乱弹班。

武班以演武班剧目为主,以武技为特点,以演出绍兴乱弹剧作为主体。武班和不以武技见长的文班相区别,构成绍兴乱弹班的文班、武班的不同派别。

到了20世纪初,绍兴乱弹的武班渐趋衰落,一些武班演员又陆续搭入文班谋生,使文班的演出在武戏及武技演艺上,有所丰富与提高,但武班自身却越来越凋零了,终至归于衰竭。

自此,绍兴乱弹的戏派已无文、武班的分派,或者说绍兴乱弹的戏班至此已经文、武班合流。

20世纪初叶,绍兴乱弹戏班在上海有了相对稳定的演出场所。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吸收和借鉴兄弟剧种的表演基础上,许多戏班随着时尚,改称舞台。

并逐渐由知名演员为首组织戏班,用他们的名字或艺名作舞台名称,演出其擅长的或赖以成名的剧作,以此作为招徕观众的手段。此后,班社纷纷以舞台为班名,如泉源第一舞台、越舞台、天荣舞台、同春舞台等。

一些舞台为使自己的生意兴旺,除演出乱弹老本外,还吸收京剧、梆子剧目,扩充舞台戏路,添置舞台布景,同时,演出的剧作也由单本改为连台本。

众多舞台拓宽演出地区,有绍兴、杭州、嘉兴、上海直至浙东、繁荣了绍兴乱弹阵容,扩大了绍兴乱弹的知名度。

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绍兴乱弹人才辈出,剧作丰富多彩,乱弹演唱盛极一时。较为观众熟识的有桂发舞台、昌顺舞台、鹤皋舞台、奎锦舞台、玲珑顺舞台等。

这个时候,绍兴文戏,也就是后来的越剧,作为一个新剧种在上海崛起。

为了在艺术上丰富自己,绍兴文戏决定通过与绍兴乱弹同台演出的方式,学习绍兴乱弹的表演艺术及音乐唱腔,而绍兴乱弹因观众日益减少,也同意与文戏同台演出以巩固阵脚。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在1938年绍兴文戏与绍兴大班联袂在老闸戏院上演的《武松与潘金莲》、《新杀子报》等大戏及传统小戏。当时的演出颇具影响,但也显示出绍兴乱弹在上海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衰落的迹象。

从20世纪40年代起,绍兴乱弹年轻一代演员不甘心绍兴乱弹出现的颓势,立志复兴,以演员六龄童、七龄童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演员们,刻苦向京剧南派猴王郑法祥、张翼鹏学习,移植演出了连台本戏《西游记》。

绍兴乱弹《西游记》不仅稳住了观众,使剧团可以继续在上海生存发展,而且还由此闯出了一条绍兴乱弹悟空戏的新路,对绍兴乱弹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9年5月,在上海的同春舞台改名为“同春绍剧团”,主要演员有绍剧演员筱昌顺、陆长胜、陈鹤皋、章宗义、章艳秋等;同兴舞台改名“同兴绍剧团”,主要演员有筱芳锦、筱月英、筱月楼、盖昌顺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绍剧艺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建国初期,绍剧共有同春、同兴、新民等9个民间职业剧团。后经登记、合并,数量虽稍有减少,但由于招收新学员办了数期培训班,培养了接班人,使绍剧得到较大的发展。

同春绍剧团和同兴绍剧团这两个剧团参加了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举办的戏曲学习班,并在1950年编演了《大义灭亲》、《大家发财》等新戏,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年,绍兴乱弹正式定名为“绍剧”。

1953年,经浙江省有关部门同意,两剧团相继返回浙江,从此上海无专业绍剧团。1956年,同春绍剧团更名为浙江绍剧团。

1961年,由浙江绍剧团精心改编、排演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讲述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来到宛子山前。山中波月洞内的妖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她先后化身老妪、老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不该姑息悟空。

唐僧怒下贬书,悟空含冤返回花果山。白骨精遂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与沙僧中计被执,八戒乘隙逃走,前往花果山求援。

悟空计诱白骨精重复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唐僧目睹一切,痛悔不该是非颠倒,人妖不分。悟空与妖怪经过一番鏖战,终于消灭了白骨精,师徒一行重又踏上征途。

后来,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拍摄成彩色电影,电影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谱写了绍剧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⑸ 刘琼的生平简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他去了香港,不久又回上海,期间曾演过《文天祥》等话剧。
1938年,他在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武松与潘金莲》中扮演西门庆,他风流倜傥的气质,将西门庆演得活灵活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他便开始担任主角。
1938年至1941年间,他在“新华”、“华新”、“华成”三家公司拍摄了《离恨天》、《金银世界》、《杜十娘》、《乱世佳人》、《生死离别》等十多部影片。在《金银世界》一片中他扮演的张伯南,为他奠定了影坛小生的重要地位。其后拍摄的《生离死别》,更使他走红影坛。随后,他又主演了朱石麟编导的《文素臣》、《家》、《洞房花烛夜》等片。
1942年在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主演《蝴蝶夫人》等影片。1943年参加上海剧艺社,后转入天风等剧社,主演话剧《长恨歌》、《蔡松坡》、《海国英雄--郑成功》等话剧。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电影界,他在“中电二厂”、“文华”等几家公司主演了《忠义之家》、《大地回春》、《不了情》等几部影片。
1948年,他去香港为永华影片公司拍摄了《国魂》和《大凉山恩仇记》。后来,他先后加入蔡楚生发起的五十年代影片公司及“长城”、“龙马”等公司,拍摄了《火凤凰》、《神.鬼.人》。这段时间他开始尝试作导演,作品有《豪门孽债》、《青春颂》、《方帽子》(与李萍倩合导)、《青春之歌》(与胡小峰合导)。
1952年,因参加爱国活动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回到上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海魂》、《女篮5号》、《牧马人》、《死神与少女》、《梦非梦》等影片中饰演主角或重要角色。
1956年后兼任导演,他执导的影片有:《女附马》、《乔老爷上轿》、《51号兵站》、《阿诗玛》、《李慧娘(京剧)》等。其中《阿诗玛》是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影片,在1982年西班牙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周上,荣获最佳舞蹈片奖。《李慧娘》获得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8年,因在影片《死神与少女》中的表演及其从影以来半个世纪的艺术成就,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表演特别奖。
刘琼曾任上影厂创作室主任,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
2002年4月28日凌晨,因肺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⑹ 有一部电影有点剧情是西门庆撕了武松写给潘金莲的信的哪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爱的奴隶
名字打不上去··和谐了···
用拼音代替:jin ping mei 第二部

⑺ 问一部电影,关于武松和潘金莲的

杨思敏的《金瓶梅》

⑻ 武松要押犯人出去潘金莲蒸馒头给他带 玉佩掉在面里是哪部电影

⑼ 寻电影。现代人有水浒的记忆,有武松,潘金莲等,剧情最后是武松取回潘金莲 并且在洞房的时候杀了她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王祖贤、曾志伟、单立文主演,由李碧华同名原着《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改编,1989年上映。
非常好看!

⑽ 有哪些关于潘金莲题材的影视剧

大家认识潘金莲可能都是从《水浒传》中,可是潘金莲却是另一部中国古代名着《金瓶梅》中的主人公。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和西门庆通奸的淫妇,与王婆的等人合谋毒死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杀死。所以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出场时间并不是很长。

《金瓶梅》这本书在《红楼梦》问世之前,是早期的四大名着之一,到后来才被《红楼梦》所替代。到后来,《金瓶梅》又被当做是禁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被禁止阅读的,原因是内容污秽存在情色内容。而且这本书与其他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作者是不详的,因为作者只留下了笔名叫做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个字其实是三个人的名字,是西门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金当然是指潘金莲,瓶是指李瓶儿,梅是指庞春梅。

之后虽然拍了很多关于《金瓶梅》的电影电视剧,但是很多都是属于禁片,电视剧中比较有名的是杨思敏版的《金瓶梅》虽然现在这本书已经没有当时那么被抵制了,但是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依然是一本黄书,是不能看的,所以也没有太多的人去读过。但是只要读过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所描述的不仅仅是西门庆的糜烂生活,还有凄凉的的社会和血淋淋的现实。

之前有一部被宣传力度很高的电影叫做《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由着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由范冰冰主演,但是这本书和历史上的潘金莲却没有太大的关系,上映以后的票房也不是很理想,我当时也只是大概看了看,没有完整的去看这部电影,大概就是反应社会现实的。在《金瓶梅》原着中,潘金莲只是悲惨社会中无奈的牺牲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