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部电影是银幕巨作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我曾经最想看的三部国产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小城之春》、《红旗谱》。现在只剩《红旗谱》还没看过了。最初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只有上官云珠那句经典的台词:“她是你的抗战夫人,那……那我就作你的秘密夫人好了。”我哥对电影的评论有时候很精辟,比如他说《廊桥遗梦》是美国版的《小城之春》,就很准确。但当他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过老式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实在不能相信,虽然我所记得的那句台词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那天在图书大厦我终于忍不住诱惑买了一张正版,昨天也终于把它放进了碟机。 这部电影的三个女主角里,白杨是写在第一排的主演,舒绣文是客串主演,上官云珠则只是配角。而每次说到这个电影,小舅总是说,白杨演的“很柴”,我昨晚才明白是为什么,那要看她是在和谁在竞争。说实话,只在最后投江前的那段,我才觉得她真正放松了。在这之前,我眼前总出现《十字街头》里她和赵丹对视的那双大眼睛。在这三个人里,舒绣文长得最不好看,上官云珠戏份最少,但却更吸引我的注意。 还是说电影吧。素芬是个上海的纱厂女工,这身份不由不让我想起从没见过的奶奶。抗战爆发了,一家人开始了八年离乱。素芬和婆婆带着抗生回到了乡下。爷爷奶奶也是在那时候离开上海,逃难到了湖北乡下。小时候,只知道听爷爷说,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一直以为那也是三峡之一,后来才明白那是在逃难,在长江边甚至还遇到过日本飞机的轰炸。另外那边,张忠良历尽艰苦跑到重庆。而外公外婆也是跟着学校,从北京一路武汉、昆明、成都、西康、重庆。电影里庞浩公称张忠良为“下江人”,这是当时对逃难到重庆的人的统称。看到这儿,终于明白这电影为什么创下卖座纪录,因为它就是那八年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忍不住想象着长辈们当初的故事,我突然有股冲动要趁他们都还记得,把那些经历纪录下来,不能让它们就此遗失了。于是电影愈加真实得仿佛亲历。生活本身一般总是比编出来的故事更曲折离奇。说到这儿,想起前不久刚听说一个从地主大家庭里逃出来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的原名叫“觉新”,想来他的故事一定不比《家春秋》逊色吧。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电影,张忠良在重庆那个环境里的改变似乎不可避免,但总觉得这段拍得有些概念化,比如关于理发的那个桥段。不过,影片的这几位主创,几乎都在抗战期间到过重庆,并在抗战后返回上海,所以恐怕那段陪都的生活和后来接收大员们的嘴脸都是他们所亲见亲历的。陶金的形象我始终觉得象个小白脸,所以后半部感觉比前面更贴近角色,那个曾经痛苦后来快乐的堕落的张忠良。以前,素芬曾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可他现在不再需要了。他其实非常想看老龚拿来的那封家信,但因为害怕王丽珍竟将信匆忙撕碎扔进了江里,从此他也许再不想过去了,和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此中断。他不会再回头了。和张忠良形成对比的是他的弟弟张忠民,他被逼上梁山打游击。也许游击队的生活是影片的主创们最不熟悉的,而且电影是拍摄于1947年,所以过于简单化。其实这种以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八年抗战的电影解放前拍摄的还有一部也比较经典,就是孙道临的银幕处女作《大团圆》,根据黄宗江的话剧改编,可以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对应着看。那是一个北京大家庭的故事。抗战后从重庆回来的那个儿子变得颓废不堪,孙道临演的小弟参加了国军的空军满口英文成了亲美派,最后结尾是一个女儿去找西山游击队参加共产党。看来把游击队和重庆后方做对比是那时电影的一贯手法,而这还都是在解放前的国统区。奇怪吗?有点。 我觉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用一个中国老套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写了一个在那个年代极有代表性的家庭。而象琵琶记或秦香莲的结尾一般总是大团圆或至少是惩恶扬善。这次却是以素芬投江——那条曾代表夫妻思念的江水,当年的中国第一老太——吴茵绝望的悲问为结束。似乎很不传统,但素芬最后的遗书是写在张忠民和婉华来信的背面,也许这就是编剧给我们的答案。又想到关锦鹏在《阮玲玉》里对蔡楚生颇有微辞,认为他后期的电影不好,连带认为这个人左顷之后都有问题。查了一下蔡楚生解放后开始当领导,主要作品只有《南海潮》。《一江春水向东流》恐怕就在很大程度导致关锦鹏做出那样的评价。可他如果知道那其实是再真实不过的生活,还会这么想吗? 北京闷热天中,不知所云。参考资料: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89915/ 《八千里路云和月》(黑白)。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摄制。女学生江玲玉,家住江西,在上海某大学就读,寄居姨母家。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随着战事发展,演剧队长途跋涉,辗转湘桂黔,最后到达重庆。这时周家荣假公务之名,来重庆做投机生意,并以金钱为饵,纠缠玲玉,被玲玉拒绝。 抗战胜利后, 玲玉与礼彬成婚。 这时周家荣摇身 变为“接收大员”,返沪前拜访玲玉 ,欲携之同行,得知玲玉已婚,悻悻而去。玲玉与礼彬复员回沪,无处栖身,不得已仍寄居姨母家。周家荣靠 “接收”大发横财,礼彬夫妻则一贫如洗,幸得老友夏光原资助,租得一间阁楼栖身。礼彬当小学教师,玲玉担任报馆记者。不久,礼彬患了肺病 ,玲玉怀孕后也疾病缠身。周家荣见礼彬夫妇生活艰苦,又来引诱玲玉, 玲玉不为所动。 一夜,大雨倾盆,玲玉自报馆回家,准备写稿揭发周家荣 “劫收”的罪恶,因体力不支,晕倒街头。礼彬和演剧队员们四出寻找, 后得悉玲玉已被送入医院,随即赶往医院探视。玲玉已经早产,身体孱弱 ,医嘱需长期休养,而不足月的婴儿 更需营养,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编导: 史东山摄影: 韩仲良 剧中人 白杨 江玲玉 高正 周家荣 陶金 高礼彬
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抒发了岳飞什么的情怀,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励志意义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试解
纵观岳飞一生,由伍卒累升至太尉(余以为写满江红时期),前后不过十余年。其战绩之卓着,官运之腾达,遂古罕见。但他不为眼前名位陶醉,更不吹嘘,显示了英雄豪杰的本色。
《满江红》此联上句倒容易使人明白,问题是下句“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尘与土、云和月,仅仅是为了文字对仗的需要吗?
先说“云”和“月”,愚以为两者都属“阴性”的东西:“浮云蔽白日”、“隐处唯孤云”、“愁云惨澹万里凝”;“水月通禅寂”、“空城淡月中”、“晓月过残垒”等等。何谓阴性?因为它们与世俗荣华富贵的火红场面大相庭径,在此词中也衬托出特有的萧索冷寂情调,与通首“壮怀激烈”的主旋律很不协调。而它们成为占据空间“八千里路”的时候,更强化了这种色调。当然这一句尽可解释为:诗人虚度半生,无业绩可夸耀,行军千里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艰难、黑暗之中进行。这种字面诠释看似通顺,但不求得其内涵和旨意的联贯,意境也很平庸。试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谦实则自负,一般写实性的“八千里路”怎可与之颉颃呢!而且岳飞十年征战,轮蹄如电,“八千里”不过零头小数罢了!
这使我们想起了唐朝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原来宋史《岳飞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张浚欲令王德、郦琼两人往抚淮西,节制前时刘光世部军。高宗自觉为难,只得令飞诣都督府议事。飞奉命见浚,浚与语道:“王德为淮西军所服,浚欲任他为都统,再命吕祉以督府参谋,助德管辖,太尉以为如何?”飞应声答道:“德与郦琼素不相上下,一旦德出琼上,定致相争。吕参谋未习军旅,恐不服众。” 浚又道:“张俊如何?”飞复道:“张宣抚系飞旧帅,飞本不敢多口,但为国家计,恐张宣抚暴急寡谋尤为琼所不服。” 浚面色小变,徐徐答道:“杨沂中当高出二人。”飞道:“沂中虽勇,与王德相等,亦怎能控驭此军?” 浚不禁冷笑:“我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正色道:“都督以正道问飞,不敢不直陈所见,飞何尝欲得此军!” 浚终心存芥蒂,面上露着慢色。飞即辞出,上章告假,乞终丧服。令张宪暂摄军事,自己步归庐山,至母墓旁筑庐守制去了。
张浚闻飞去,一面向皇帝打小报告,一面令张宗元权宣抚判官,监制岳军,此时岳飞的结局几与韩愈相等。
但是岳飞自知他提的意见出发点是好的,后来也果如所料。而最高统治集团此时也还不想加害他。高宗多次传旨令其他将士:“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在岳飞的奏疏批道:“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方,朕不中制”;“中兴之事,一以委卿“;“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等等。所以此词下阕,见得他的壮怀又竦涌起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总之“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岳飞政治生涯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打击,心中留下一个久久不散的阴影。《满江红》当是南宋绍兴七年(1137)四月中旬岳飞作于庐山母墓侧(应记住岳母刺字的故事)。时夏雨初晴,凭栏远眺,以庐山之高真可“小天下”。万里关河历历在目。正因处位崇高更显得苍穹之幽渺莫测。以不世英杰之材,估量着自己双肩的重任,无限苍凉感慨,无限壮志莫名,惟孤愤之心,昊天莫辨,于是一阕千古绝唱喷薄而出!
Ⅲ 八千里路云和月电影是什么时候拍的
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名《胜利前后》),史东山执导;主要剧情为:女大学生江玲玉冲破家人的阻挠,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与队中的音乐家高礼彬产生的爱情。演剧队在各地辗转演出、宣传、战斗……抗战胜利,玲玉和礼彬结婚,但此时上海物价飞涨,他们难以维持生活,雨夜,玲玉回家途中昏倒在街头……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于1947年2月上映,轰动海内外,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Ⅳ 八百里路云和月是记录片谁拍的凌风
《八千里路云和月》
导演:史东山
编剧:史东山
主演:白杨,陶金
- 简介
拍摄兼主持人-凌风
拍摄兼主持人-凌风
中文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英文名:baqianliluyunheyue
制作发行人:凌峰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英语
电视台:台视
片长:约90-110分钟/集
版本:DVD
发行时间:1989
《八千里路云和月》 - 简述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台视 频道 1989 年出品, 普通话 对白,中文字幕。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影片介绍
凌峰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向台湾同胞介绍大陆的风土人情。是台湾电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采集,镜头深入十二亿人口居住的每个角落,尽览中国如诗如画的江山美景、奇峰峻岭,尝遍各地的珍稀佳肴,玩味隽永趣味历史典故、炎黄子孙的千古传说、文化遗迹尽收眼底,百年中国传家至宝,世代珍藏。
这是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中国,镜头匠心独具,真实揭露老中国的心和新中国的情。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凌峰
凌峰
凌峰
凌峰于1945年生于山东青岛市,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然而,他在走红之际,却出人意料地转行,酝酿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凌峰出生于山东青岛市,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恰走红之际,1987年转行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尽磨难,最终于1987年11月11日开拍此电视系列片,并亲自担任主持,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撞开了两岸近40年的封冻,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摆渡者,历尽艰辛,但百折不挠。
Ⅳ 八千里路人和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干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三首。
Ⅵ 八千里路风和月的前一句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Ⅶ 八千里路丁小芹是谁演的
八千里路丁小芹是王晓晨演的。
王晓晨(Sunny,1988年7月25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2014年因在情感剧《我爱男闺蜜》中饰演方依依而广受好评[1]。2015年因主演情感剧《大好时光》获得国剧盛典年度最具突破精神女演员奖。
2016年凭借话题剧《二胎时代》获得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新锐女演员奖[3];同年还获得第19届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影视明星奖。[4]2017年凭借电影《春娇救志明》获得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观众最喜爱演员奖;同年获得第5届瑞丽美容大赏年度最具潜力女艺人奖。
Ⅷ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里的主题歌是哪一首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里面的主题曲有两首,一首是《你这个坏东西》,一首是《新编九一八小调》。
歌曲简介:
中文名称:你这个坏东西
歌曲原唱:中央乐团合唱队
填词:舒模
谱曲:舒模
音乐风格:讽刺歌曲
所属电影: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插曲
歌词:
你 你 你 你这个坏东西
市面上日常用品不够用
你一大批 一大批囤积在家里
只管你发财肥自己
政府的法令全都是不理
你这个坏东西 你这个坏东西
坏东西 坏东西
囤积居奇抬高物价
扰乱金融破坏抗战 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汉奸一样的
别人在抗战里 出钱又出力
只有你 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 死要钱做什么
到头来 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
你这个坏东西 真是该枪毙
你这个坏东西 嗐 真是该枪毙
你 你 你 你这个坏东西
柴米油盐布匹天天贵
这都是你 都是你囤积的好主意
只管你发财肥自己
别人的痛苦你是不管的
你这个坏东西 你这个坏东西
坏东西 坏东西
囤积居奇 抬高物价
扰乱金融 破坏抗战 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汉奸一样的
别人在抗战里 出钱又出力
只有你 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 死要钱做什么
到头来 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
你这个坏东西 真是该枪毙
你这个坏东西 嗐 真是该枪毙
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
作词:崔嵬、钢鸣
作曲:吕骥
演唱:刘若娥
伴奏:中华全国总工会歌舞团民族乐队
配伴奏:杨青 王宁 徐平力
所属电影: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插曲
歌词: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
攻城夺路杀敌人。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不分党派大家一条心;
先要复国土,再来讲和平,
“亲善合作”不要听,
抗日救国要齐心。
中国的人民有四万万,
快快起来赶走日本兵。
电影简介:
中文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外文名: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其它译名:胜利前后
导演:史东山
编剧:史东山
类型:剧情
主演:陶金,白杨,高正,黄晨,周峰
出品时间:1947年
出品公司:联华影艺社
发行公司:昆仑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片长:124分钟
上映时间:1947年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Ⅸ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影片评价
《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名《胜利前后》)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纪实性地描写了演剧队员们战时和战后的遭遇。由于编导者史东山曾经有过和剧中人物同样的经历,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在影片中对它进行鞭鞑和揭露。在影片中,观众不仅看到了鲜明的纪实性画面,而且也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政论风格。
《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开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轰动了海内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认为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认为它“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