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六七十年代经典电影
66~76年流行的国产电影及译制片2012-04-04 18:34《艳阳天》长春电影制片厂1968
《节振国》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
《年青的一代》大陆1965
《红灯记》(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
《智取威虎山》(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0
《红色娘子军》(舞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1
《沙家浜》(京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1
《白毛女》舞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2
《海港》(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2
《龙江颂》(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2
《奇袭白虎团》(京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2
《海港》(京剧,重拍)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
《青松岭》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
《战洪图》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
《半篮花生》(越剧)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创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杜鹃山》(京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渡江侦察记》(重拍)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钢铁巨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火红的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金光大道-下集》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南征北战》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南征北战》(重拍)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平原游击队》(重拍)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平原作战》(京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沙家浜》(粤剧)珠江电影制片厂1974
《闪闪的红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74
《送货路上》(湖南花鼓戏)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无影灯下颂银针》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向阳院的故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
《一副保险带》上海电影制片厂1974
《园丁之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4
《侦察兵》北京电影制片厂1974
《阿勇》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
《碧海红波》西安电影制片厂1975
《草原儿女》(舞剧)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长城新曲》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车轮滚滚》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春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第二个春天》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渡口》(河北梆子)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沸腾的群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烽火少年》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海霞》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红雨》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黄河少年》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激战无名川》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拣煤渣》(淮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金光大道-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决裂》北京电影制片厂1975
《雷雨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难忘的战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人老心红》(淮剧)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沙漠的春天》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
《小将》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小螺号》珠江电影制片厂1975
《沂蒙颂》(舞剧)八一电影制片厂1975
《战船台》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
《阿夏河的秘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春潮急》峨嵋电影制片厂1976
《反击》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枫树湾》珠江电影制片厂1976
《海上明珠》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欢腾的小凉河》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寄托》峨嵋电影制片厂1976
《江水滔滔》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金光大道-中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金锁》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开山的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连心坝》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芒果之歌》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南海长城》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
《南海风云》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
《南疆春早》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牛角石》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青春似火》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山村新人》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山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
《山里红梅》珠海电影制片厂1976
《锁龙湖-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新风歌》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雁鸣湖畔》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
《征途》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
《主课》广西电影制片厂1976
译制片:
1966年
《大地的儿子》(二、三集)(朝鲜)
《一个战士的故事》(朝鲜)
1970年
《森林之火》(越南)
《琛姑娘的松林》(越南)
《达吉亚人》(罗马尼亚)
《血海》(上下集)(朝鲜)
《看不见的战线》(朝鲜)
1971年
《脚印》
《勇敢的人们》
《战斗的早晨》
《第八个是铜像》
《天亮的时候》
《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朝鲜)
《战斗在继续》(越南)
《在铁道线上》(朝鲜)
《前方在召唤》(越南)
《鲜花盛开的村庄》(朝鲜)
《摘苹果的时候》(朝鲜)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圣母院》
《简爱》
《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罗马尼亚)
《记者》(上下集)(苏联)
《劳动家庭》(上下集)(朝鲜)
《战争与和平》(四集)(苏联)
《卖花姑娘》(宽)(朝鲜)
《回故乡之路》(越南)
《冷酷的心》
1973年
《绿色的群山》
《空中舞台》(朝鲜)
《卖花姑娘》(普)(朝鲜)
《秃鲁江畔之花》(朝鲜)
《轧钢工人》(宽)(朝鲜)
《原形毕露》(朝鲜)
《气球上的旅行》(法国)
《永生的战士》(朝鲜)
《轧钢工人》(普)(朝鲜)
《一个护士的故事》(朝鲜)
《烈火行动计划》
1974年
《在那些年代里》
《沉默的朋友》
《火》(越南)
《延丰湖》(朝鲜)
《警察局长的自白》
1975年
《战斗的道路》
《送信人》(英国)
《为了新的一代》(朝鲜)
《特罗塔》(联邦德国)
《纽约奇谈》(美国)
《巴布什卡历险记》(罗马尼亚)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朝鲜)
《三妯娌》(朝鲜)
《洁白的道路》(阿尔巴尼亚)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罗马尼亚)
《哥白尼》(波兰)
《火车司机的儿子》(朝鲜)
《石油赞歌》(阿尔巴尼亚)
《多瑙河三角洲》(罗马尼亚)
《初春》(阿尔巴尼亚)
《矿山的主人》(朝鲜)
《贝尼自己走》(阿尔巴尼亚)
《在灿烂的阳光下》(朝鲜)
《高山之鹰》(朝鲜)
《最后冬天》(阿尔巴尼亚)
《斩断魔爪》(阿尔巴尼亚)
❷ 宁死不屈是什么意思啊
成语意思:宁愿死也不屈服。出自: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近义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反义词: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出 处
明朝·赵弼《效颦集·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示 例
张书绅《正气歌》:“布鲁诺~,于1600年二月被判处极刑。” 近义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 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灯 谜 刘胡兰就义 造 句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枪口宁死不屈。
❸ 你心目中的十大经典译制片是哪十部
事实上,在00后这一代人的心中,根本没有经典,他们可选择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对任何事物,都可以随便拿起,也可以任性放弃。
但是最终,她还是能够坐下来,和我一起看完了这部经典,并且由衷赞叹:真美。
那时,在大学的大礼堂里,看电影是会引起全场鼓掌的。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我记得,引起鼓掌的电影包括《罗马假日》、《欢颜》等。
这是一部历久不衰的故事片,可能应该归类都爱情。
王室的安妮公主到访罗马,天真烂漫的安妮公主,非常厌倦繁文缛节的礼仪。
然而,在接下来与安妮的相处中,乔发现了安妮的天然的美,以及不带修饰的纯洁。安妮也很享受乔带给她的惊险与刺激,甚至好还参与到了街头斗殴之中。对于公主来说,这一切太惊险太好玩了。
我认为,乔是爱上了安妮的,而且,安妮也是爱乔的。
乔最终放弃了功成名就的良机,将照片送予了公主。
最终,安妮也不得不回归自己的本职,为了自己的国家。
罗马。
这一刻,观众的内心黯然神伤。
《罗马假日》,让所有人认识到了赫本的美,那种美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的。
从此,赫本成为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偶像,成为了普罗大众公认的女神。
再后来,无论是《战狼2》的火爆,还是《流浪地球》的奇妙,我们更愿意称呼为现象,因为,经典,一定是在记忆深处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的心底能够被视为经典的,还有许多,比如《南征北战》,比如《上甘岭》。
“张军长,拉兄弟一把。”“李军长,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耳熟能详。
再过若干年,期待《战狼》成为00后们心中的经典。
时光荏苒,那些永远定格在我脑海深处的外国经典译制片,那些为这些影片配音的幕后演员的亲切声音,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的记忆中愈发地显得清晰……
我心目中的十大经典译制片是:(排名不分先后)
《王子复仇记》
《巴黎圣母院》
《基度山伯爵》
《魂断蓝桥》
《佐罗》
《罗马假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虎口脱险》
《尼罗河上的惨案》
《追捕》
同时铭刻在心中的还有那些中国的老配音演员们:白景晟、孙道临、张伐、卫禹平、高博、丁建华、乔榛、邱岳峰、童自荣、富润生、李梓、刘广宁、毕克、尚华、曹雷、向隽殊、苏秀……回答完毕。
我认为,在我眼里,最喜欢的十大译制影片是:(1)、阿尔巴尼亚二战影片《宁死不屈》;(2)、阿尔巴尼亚二战影片《海岸风雷》;(3)、阿尔巴尼亚二战影片《地下游击队》;(4)、前苏联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5)、前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6)、前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7)、前南斯拉夫影片《桥》;(8)、朝鲜反特影片《看不见的战线》;(9)、朝鲜战争影片《南江村的妇女》;(10)、朝鲜彩色战争影片《命令027》。
不以影片的精彩程度,以我心目中配音的精彩程度和记忆程度。
1.罗马假日
2.王中王
这个其实已经忘了是谁配音的了,但是印象真的非常非常深刻,可能是和故事的贴合度特别好吧。
就记得当时的故事和拳击教练听的收音机里的比赛完美的结合。
3.虎口脱险
男主角配的特别特别的好,那种傲娇的感觉笑死人。
我特别喜欢这部片子,可能和这个配音有很大的关系。
4.简爱
罗切斯特的深沉,简爱的自信。两个人物的性格都在配音中,完美的表现的出来。
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让我最有珠联璧合的感觉。
5.王子复仇记
这个感觉有莎士比亚的感觉,真的是诗一般的激情,诗一般的浪漫。
看着看着都觉得热情澎湃起来了。
6.魂断蓝桥
男主人公的连珠嘴炮真的让人印象太深刻了。
不过也由此而感觉男主太缺乏考虑,太有激情,以至于在战争中间他只有激情,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女主可能会遭受到的具体的磨难,比如说,在大家十分困难的时候,他送来的那束鲜花。
战后也是一样,这个真的是一个毫无生活经验的人。
比如说女主在他家非常窘迫的时候,他完全一无所知。
7.出水芙蓉
芭蕾舞教师的那段儿挺胸抬头笑死人了。
不知道多少年都会作为和别人玩耍的梗。
8.英俊少年
少年清澈的声音一直响在耳边。
这个故事很一般,我真的纯粹是喜欢这个声音。
9.音乐之声
特别特别喜欢上校向玛利亚表白的那一段。
还有前面一点上校给玛利亚气急了,在玛利亚的连珠嘴炮说出孩子们对他的期望的时候,他脱口而出的那句“上校”。
10.最后一个名额给所有上海译制片厂的其他片子啊。
佐罗,53版悲惨世界,蛇,虎口脱险,三十九级台阶,巴黎圣母院,78版铁面人,神秘的黄玫瑰~白骨之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复仇,最后一颗子弹,尼罗河上的惨案,简爱,钱拉菲利普版勇士的奇遇,野鹅敢死队,第一滴血,茜茜公主三部曲,基督山伯爵,远大前程,勇敢的米哈伊,沉默的人,叶塞尼亚,钱拉菲利普版红与黑,上海译制片厂战争与和平,大独裁者,纯属巧合,德黑兰43年,绿宝石护身符,列宁在1918.,追捕,霹雳舞,~~~
我心目中的十大经典译制片,都是当年轰动一时,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百看不厌倦的外国电影。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闹闹;阿尔巴利亚搂搂抱抱;苏联电影真枪真炮……"当时的人们总结的精彩论句。
【卖花姑娘】
【看不见的战线】
【列宁在1918】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桥】
【海岸风雷】
【第8个是铜像】
【多瑙河之波】
【追捕】
【流浪者】
我心目中的十大经典译制片是:
《东方快车谋杀案》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基督山恩仇记》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阳光下的罪恶》
《虎口脱险》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巜卡桑德拉大桥》
《叶塞尼亚》。
一
《佐罗》《人证》《巴黎圣母院》《桥》《老枪》《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卡桑德拉大桥》《叶塞尼亚》《大篷车》《流浪者》《人世间》《奴里》《魂断蓝桥》《悲惨世界》《勇敢的米哈依》《虎口脱险》《第八个铜像》《苔丝》《基督山伯爵》《巴顿将军》《卖花姑娘》《金姬银姬的命运》
《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流浪者》,《奴里》,《佐罗》,《尼罗河上的惨案》,《望乡》,《巴黎圣母院》,《虎口脱险》,《看不见的战线》,《卖花姑娘》《悲惨世界》,《三十九级台阶》,《老枪》,《蝴蝶梦》……外国经典,过目难忘,何时能重温,老观众之声。
当年上海译厂译制的外国影片都是精品,上译厂老一辈的配音大师以独特动听的嗓音和优质的影片相得益彰!在这么多精彩的译制片只选十部,还是比较难取舍,我选选择了以下十部,不知能不能代表当时上译厂的颠峰时期,《悲惨世界》《简爱》《虎口脱险》《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英俊少年》《音乐之声》《三十九级台阶》《苔丝》《冷酷的心》
❹ 给我几部老年人爱看的老电影
1:地道战
2:地雷战
3:平原游击队
4:铁道游击队
5:奇袭
6:侦察兵
7:渡江侦察记
8:回民支队
9:大浪淘沙
10:秘密图纸
11:五十一号兵站
12:四0五谋杀案
13:南昌起义
14:三战山城
15:闪闪的红星
16:野火春风斗古城
17:永不消逝的电波
18:雷锋的故事
19:董存瑞
20:狼牙山五壮士
21:红孩子
22:智取华山
23:战上海
24:党的女儿
25:烈火中永生
26:小兵张嘎
27:从奴隶到将军
28:海鹰
29:敖雷*一兰
30:小花
31:春苗
32:决裂
33:青松岭
34:金光大道
35:创业
36:青春之歌
37:四室同堂
38:英雄虎胆
39:英雄儿女
40:洪湖赤卫队
41: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42:刘胡兰
43:一江春水向东流
44:八千里路云和月
45:暴风骤雨
46:冰山上的来客
47:阿诗玛
48:五朵金花
49:刘三姐
50:黑三角
51:牧马人
52:保密局的枪声
53:敌营十八年
54:大李老李和小李
55:今天我休息
56:今夜星光灿烂
57:甜蜜的事业
58:神秘大佛
59:萍踪侠影
60:大刀王五
61:归心似箭
62:庐山恋
63:小街
64:吉鸿昌
65:天云山传奇
66:骆驼样子
67:红日
68:东进序曲
69:红旗谱
70:芙蓉镇
71:挺进中原
72:战火中的青春
73:战洪图
74:霓虹灯下的哨兵
75:马路天使
76:十字街头
77:桃李劫
78:三毛流浪记
79:革命家庭
80:柳堡的故事
81:七十二家房客
82:林家铺子
83:古塔奇案
84:沙漠追匪记
85:巴山夜雨
86:神鞭
87:三笑
88:苦恼人的笑
89: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90:南海风云
91:鸡毛信
92:大渡河
93:金沙江畔
94:上甘岭
95:渔岛怒潮
96:兵临城下
97:铁道卫士
98:南征北战
99:新儿女英雄传
100:茶馆
101:家
102:龙须沟
103:艳阳天
104:生活的颤音
105:夜半歌声
106:魔术师的奇遇
107:女兰五号
108:女跳水队员
109:沙欧
110:护士日记
111: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112:咱们的牛百岁
113:少林寺
114:人到中年
115:林海雪原
116:大林和小林
117:乡村女教师
118:向阳院的故事
119:羊城暗哨
120:李双双
121:激战无名川
122:黄继光
123:城南旧事
124:渔光曲
125:戴手铐的旅客
126:二泉映月
127:七月流火
128:嘎达梅林
129:奴隶的女儿
130:打击侵略者
131:怒潮
132:小二黑结婚
133:甲午风云
134:林则徐
135:奸细
136:一个和八个
137:瞧这一家子
138:赵一曼
139:苦菜花
140:敌后武工队
141:五更寒
142:西安事变
143:上海的早晨
144:自有后来人
145:红色娘子军
146:索仑河谷的枪声
147.车轮滚滚
148.神女峰的迷雾
149.小字辈
150.斗鲨
151.好事多磨
152.不夜城
153.刘巧儿
154.他俩和她俩
155.雾都
156.红牡丹
157.枫树湾
158.鄂尔多斯风暴
159.一盘没下完的棋
160.长空雄鹰
还有一些影片现在有些记不住名字了.象京汉铁路罢工的于洋大律师等.
样板戏和其他戏曲有:
1.红灯记
2.沙家浜
3.海港
4.白毛女
5.红色娘子军
6.智取威虎山
7.杜鹃山
8.龙江颂
9.磐石湾
10.平原枪声
11.奇袭白虎团
12.园丁之歌
13.朝阳沟
14.于无声处
15.天仙配
16.花木兰
17.三打白骨精
18.沂蒙颂
19.十五贯
20.秋江
有些是解禁之后重新演出的.
外国的影片也记得一些
印度:
1.流浪者
2.奴里
3.大堋车
日本:
1.追捕
2.望乡
阿尔巴尼亚:
1:宁死不屈
2.海岸风雷
3.地下游击队
4.勇敢的人们
罗马尼亚:
1.创伤
2.沸腾的生活
3.第八个是铜像
4.多瑙河之波
5.广阔地平线
6.火车司机的儿子
7.尼罗河惨案
南斯拉夫:
1.瓦尔特保卫撒拉热窝
2.桥
越南:
1.阿福
2.胡志明小道
3.琛姑娘的松林
苏联:
1.列宁在十月
2.列宁在一九一八
3.解放
4.莫斯科保卫战
朝鲜:
1.看不见战线
2.脚印
3.摘苹果的时候
4.鲜花盛开的村庄
5.南江村的妇女
6.金姬与银姬的命运
7.三妯娌
8.卖花姑娘
英国:
1.雾都孤儿
2.伦敦上空的鹰
美国:
1.巴顿
2.卓别林的系列电影
❺ 宁死不屈的专辑后记
崔永元口述
1992年的夏天很热。
我向我的朋友魏伟提出来一个大胆的设想,录制一盘老电影歌曲的联唱磁带,让它火遍中国。顺便挣些钱。魏伟不太相信,他只信从广东买空白磁带背回东北卖挣钱,他差不多就是这么成为“大款”的。说服他费了些工夫,连说带唱。后来,我有一个已经升为音像业处长的同学认为可以,魏伟就觉得可以了。分两次掏了三万元,记得是十元一张的,三至四捆,做为制作费。
选歌没费功夫,从家里拿来歌本,把自己喜欢的画上勾。有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朝鲜的《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一个护士的故事》、《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中国的最多,《难忘的战斗》、《沙漠的春天》、《海霞》、《艳阳天》、《金光大道》、《青松岭》、《小八路》、《东海小哨兵》、《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
选了近四十首。
朋友推荐了一位作曲家写了总谱,就进棚了,进去才发现,我们都是第一次进棚,熬了一周,整不明白,赔了五千块。1992年夏天的一个凌晨,我租了“面的”送作曲家回家,她有些不悦,说话声很大,我也是一肚子委屈。作曲家没错,作曲家会作曲,不一定会录音,就像作家不一定会拍电影一样正常。后来推荐这位作曲家的朋友又推荐了另一位作曲家孟卫东,写《同一首歌》的,哎,孟老师,您现在干嘛呢?我见孟卫东是在他的斗室里,记得他戴着眼镜,穿个大背心,我可怜兮兮的说,就有两万五,什么都包括。孟卫东说:够了。
就又进了棚,这次够牛的,孟卫东把电子合成器、吉他、小提琴、唢呐、手风琴好手都约来了,一轨一轨录音乐。等到歌手来的时候,我就晕了,有宋祖英、张也、董文华、胡晓晴、张伟进、阎维文、江涛……还有谁来着,对,乌日娜、吕文科、卞小贞……好像还有。
我想,可能只有孟卫东能用这点钱办这么大的事。不对,一定是演员们也太喜欢这歌了,没怎么要钱,我记得董文华录《南江村的妇女》,给她歌篇她不要,“这首啊,太熟了,开口就唱。”
我记得张伟进说“过瘾”。我记得张也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和善。我记得宋祖英是刚从外地赶回来。我记得胡晓晴的二声部是自己唱的,先唱一遍准的,再唱一遍跑调的,合起来就好听了。我记得录音师叫王继华。我记得录脚镣声用的真铁链,乒乓球声用的真乒乓球,齐步走的声是我和孟卫东同时拍腿。我记得录了十天?十五天?我怎么能什么都记住呢?……那是十二年前的事了。我记得我的工资是七十多?一百多?……十二年前了。
录完了我给魏伟打了电话,告诉他非常成功,让他准备用纸箱子装钱,是武汉音像、扬子江音像、杭州音像三家都想要,后来都不要了,我去找我那音像处长同学,他老出差。这样过去了两三个月,我知道完了。我记得我和魏伟彻夜长谈,我说我会攒钱还你的,我眼圈红了,魏伟递给我一支烟,说,没事儿。然后他就总是抽烟不说话。后来,我刻了两盘CD,一人一张,拿走了。我把母带当命保护了起来,搬了四次家,都没丢。
1992年的夏天先是很热,后来很冷。
前几天,因为《电影传奇》的合作,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京文唱片的老板许钟民。他说,拿来让我们听听。他们直接听的母带,他说棒极了。我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1992年那个热血沸腾的夏天。那一年我29岁,可能这事应该是41岁的任务。许钟民说,我给你出版了吧,真的挺好的,听得出,里面有感情。我眼圈又红了,因为他的理解。都没好意思谈钱就回家了,上个世纪人家说卖一盒给六毛,三个月一结算的。对了,没提税的事,幸亏没卖出去,要不我就偷税漏税了。卖吧,把钱还给魏伟,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公布利率计算,比例按期货大豆结算。剩下的归我,可这是什么钱呢,创意费?监制费?无论如何,它结算不了我的感情。
感情无价。
比如,我对老电影的感情。昨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遍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在片尾,德国党卫军少校“汉死疯死多死”(译音)对被俘的漂亮的姑娘米拉说:“生活是美好的,姑娘。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外面阳光明媚,人们享受着生活的无穷乐趣,可你呢,却在女牢房里受难,你会死去。”美丽的米拉留恋地张望着美丽的城市,然后,她选择了死去。歌声这时响起来了:“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加入了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的祖国将要赢得自由解放……”我就是看这部电影时决定的,为了理想,我可以死去,但要宁死不屈。

❻ 宁死不屈的专辑背景
宁死不屈一个影迷的回忆(《北京晨报》)
1991年底,一盘《红太阳---毛泽东颂歌新节奏联唱》的盒带轰动全国,短短一年便创下五百万盒的最高发行量。1992年夏天,29岁的崔永元提出来一个大胆的设想:“录制一盘老电影歌曲的联唱磁带,让它火遍中国。”于是崔永元找到了朋友魏伟,在崔永元的鼓吹下,魏伟拿出3万元制作费。就这样,崔永元开始了自己第一张电影音乐专辑的制作。
所有歌都是崔永元自己选的--其实就是在自己家里的电影歌曲歌本上画勾。最终入选的有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朝鲜的《卖花姑娘》等近40首电影歌曲。但在录音棚里熬了一周后发现始终弄不明白如何录音,白花了5000元。崔永元又找到了着名的孟卫东老师帮忙编曲和录音,这次包括编曲、录音乐和录人声及最后的合成,总共只用了2.5万元,却请来了宋祖英、张也、胡晓晴、阎维文等着名歌手。按崔永元的说法,一是“只有孟卫东能用这点钱办这么大的事”;二是歌手们都太喜欢这些歌了:宋祖英从外地一回来便赶进录音棚唱《书记带咱向前走》;胡晓晴的二声部都是自己唱的……崔永元更是自己参与了录音过程,专辑中齐步走的声音就是崔永元和孟卫东同时拍腿的声音……
就这样兴奋地忙了十多天,作完了母带,结果发现原先有意向发行的几家音像发行公司都反悔了。崔永元只好刻了两盘CD,一张给了出钱的魏伟,一张自己拿走,“我把母带当命保护了起来,搬了四次家,都没丢。”12年后,因为《电影传奇》的合作,崔永元与京文唱片的老板许钟民提到此事,许钟民和崔永元一样兴奋:“棒极了,我给你出版了吧!”
毕竟12年了,连崔永元本人都不大记得当时专辑制作过程中的情况,确认参与《宁死不屈》专辑演唱的歌手及专辑中每首歌曲选自哪部电影、作词作曲是谁,成了京文唱片后期制作的最大难题。如果能顺利找到所有资料,京文唱片将于4月以“一个影迷的回忆”为副标题发行这张《宁死不屈》。
其实崔永元也有不少音乐才华,去年在刘欢新专辑《六十年代生人》的发片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崔永元更是过足歌瘾,先是清唱一首《爸爸的祝福》;2001年年末,崔永元担当《实话实说》栏目中电声小乐队首张专辑的监制,与京文唱片合作推出乐队的同名专辑《实话实说》;而把《卖花姑娘》主题曲的前奏加长,也是来自他的非专业意见……在几年前制作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官方网站上,这样写着崔永元的第一业余爱好:“喜好演奏小提琴、扬琴、吉他,但不喜欢当众表演。”
崔永元透露,唱片《宁死不屈》的部分歌曲翻、演唱者和词曲作者的名字因无据可考,在4月底首次发行的版本上只能以“佚名”处理。
曾放言“《红太阳》(革命歌曲大联唱)发行了500万张,我的《宁死不屈》怎么着也能突破400万张”的崔永元,这回算是抓了瞎。《宁死不屈》的母带灌录于12年前,目前该专辑正处于盘片封套、内页的图文设计和报版阶段,总计31首曲目中,尚有3首不知道翻、演唱者是谁,有14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不详。
12年前崔永元个人投资录制《宁死不屈》,12年后专辑中已经确认的名字还是他费力回忆的。“小崔”在郁闷之余还不忘自己一贯的调侃:“我的脑袋要是电脑就好了。”确认专辑中每首歌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的确是后期制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为此,崔永元找来了音乐界“活字典”着名作曲家钟立民帮忙。钟先生依靠听力为崔永元确认了5首歌曲,但当年负责《宁死不屈》编曲及录音的孟卫东却对钟立民查证的结果提出质疑,这令“小崔”左右为难。
如电影《青松岭》的主题歌《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向前》,孟卫东就否认了演唱者是宋祖英的说法。而孙佳星也表示,她实在无法分辨《宁死不屈》中是否有自己的声音,因为时间太久,她那时候录制的专辑也太多了。几位专家在试听电影《南海长城》的主题歌《永远不能忘》、《金姬和银姬》的主题歌《爸爸的祝福》和《万紫千红》的主题歌《友谊的花儿遍地开》后,都无法辨认出翻、演唱者是谁。
十二年前,崔永元因为制作老电影歌曲联唱专辑而第一次走进录音棚,十二年后,为了自己尘封已久的专辑能早日上市,崔永元再次走进录音棚,为自己的首张电影音乐专辑“实话实说”录制名为《宁死不屈》的专辑序言。
《宁死不屈》是崔永元在京文唱片决定发行老电影歌曲联唱专辑后为专辑而写的序言,取名自专辑的第一首歌———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宁死不屈》的主题曲,专辑也以此为名,副标题是“一个影迷的回忆”。这样,在崔永元的首张专辑里,也可以听到崔永元的声音了。
在录音棚里,深夜闻讯而来的媒体也首次看到了《宁死不屈》的封面和宣传画———崔永元在《电影传奇》中饰演《英雄儿女》男主人公“王成”在战火中的剧照。
在孟卫东老师和号称中国现当代音乐的“活字典”———着名作曲家钟立民老师的帮忙下,专辑的31首歌曲中仍有8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不详,而由于民歌唱法的特殊性,电影《南海长城》的主题歌《永远不能忘》、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的主题歌《爸爸的祝福》和电影《万紫千红》的主题歌《友谊的花儿遍地开》等三首歌在几位专家的试听后仍无法辨认出演唱者附:《宁死不屈》 (崔永元)

❼ 卖花姑娘——想起一部老电影txt全集下载
卖花姑娘——想起一部老电影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要跑十几里路,回到村里已经是月明星稀了。那时候国产片很少,记住的几乎都是外国电影,比如阿尔巴尼亚的《海岸风雷》、《宁死不屈》,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朝鲜电影尤其多,比如《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在那个物质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能看的电影实在太少了,在我们下乡的地方,要是放电影就像过节一样。特别是村里的孩子们知道放电影更是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太阳还没有下山就慌着推我到放映地去。有时候为了看一部电影孩子们要推着我的木轮椅
要跑十几里路,回到村里已经是月明星稀了。那时候国产片很少,记住的几乎都是外国电影,比如阿尔巴尼亚的《海岸风雷》、《宁死不屈》,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朝鲜电影尤其多,比如《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在那个物质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能看的电影实在太少了,在我们下乡的地方,要是放电影就像过节一样。特别是……
请采纳
❽ 谁有南斯拉夫电影制片厂还有阿尔巴尼亚二战的电影吗不要在线播放的,最好是可以下载来看的
与你老爸一样,我也有这情结。我们年轻时可怜啊!只有这些外国片看。印象特别深刻。那时那些比较低俗的喜欢看朝鲜电影。哭哭啼啼的。像你老爸这样有点水平的就比较喜欢看阿尔巴尼亚的(南斯拉夫是后来了)。也总算是欧洲了。
这些薯仔上都有。薯仔视频都可以下载(要先下载个itudou)。而且下载非常快,比迅雷快得多。
这是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 http://www.tudou.com/albumplay/1AY5RVcOSsE/kdo8TKIFUE8.html?tpa=
还有《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等;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都有。你自己找起来很方便。就不一一替你找了。这些都是配音的。要找原版配字幕的还没有。呵呵~
就是片子都很旧了。毕竟近四五十年啦!人都不像样了。。。
❾ 求一部好像是韩国的电影 是关于一个修女最后变成妓女
《春香传》。
《春香传》是由林权泽执导,曹承佑、李孝贞主演的爱情电影,于2000年1月29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18世纪后期朝鲜淑宗时代,妓女月梅之女成春香一心等待着心上人李梦龙殿试归来的故事。

剧情:
18世纪后期朝鲜淑宗时代,前院副使公子李梦龙(曹承佑饰)在端午节那天遇到了成春香(李孝贞饰),一个母亲曾是妓女的美丽少女。娇俏的春香留下句谜语给他,“大雁随鱼飞,蝴蝶随花舞,小蟹随贝居”。
梦龙左思右想,终于猜到谜底,晚上前去拜会春香。尽管地位悬殊,俩人的感情日益加深。
然而,好梦不长,梦龙父亲因为政绩显着,升迁至大内,梦龙必须离开南原赶赴汉城,他许诺等他通过了殿试,必将把春香接到汉城作为合法妻子。
南原御使卞学道(李政宪饰)看中春香美貌,搬出法律条文“一入娼门则永世为妓”诬陷春香是妓女。春香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御使毒打她,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她投入牢狱。
春香唯一的依靠就是她的信念和梦龙的誓言。幸好此时梦龙已中状元,成为钦差大臣来到当地,他拯救出春香并惩罚了御史的恶行。❿ 谁能介绍一些越南,朝鲜,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经典老电影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说的是朝鲜影片,不管哪一部,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定是在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受尽地主残酷剥削,暗地里抱头痛哭。接着就是解放了,在金日成主席——“慈父般的领袖”的领导下,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个开怀大笑。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其时我国正在支援越南进行抗美卫国战争,每一部影片总少不了越南大炮在怒吼和美国飞机在轰炸,大地到处是一片火海焦土。
“阿尔巴尼亚电影没头没脑”,说的是这个国家的电影常常让人看不懂。不知道是因为两国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以及地理位置不同的缘故,还是官方在审查阿片时删除、剪辑得太厉害,造成上下衔接脱节、前后故事不对,导致观众看起来感觉莫名其妙。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指的是当时所有外国片中,就数罗马尼亚电影在男女关系上最为大胆暴露——充其量也就是敢于让男女主角搂抱在一起。但这在中国当时极端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已经是破天荒,看得人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下面介绍几部代表电影:
朝鲜 《卖花姑娘》《在灿烂的阳光下》《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看不见的战线》
越南 《回故乡之路》《琛姑娘的松林》《阿福》
阿尔巴尼亚 《贝尼自己走》《宁死不屈》《海岸风雷》《战斗的早晨》
罗马尼亚 《初春》《多瑙河之波》《斯特凡大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