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雷战》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地雷战》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1
为保护自己,打击敌人,武区委雷主任组织赵家庄等村庄进行民兵联防。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发动群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沉重打击。日军中队长中野从青岛搬来工兵,破坏民兵的地雷阵,并攻人赵家庄烧杀抢掠。赵总结失败的教训,进一步改进地雷技术,制造土化学雷,再一次重创日寇。
麦收时节,日军乘民兵农忙偷袭赵家庄,掳走村民,还让这些村民在前面膛地雷,迫使民兵放下武器。赵虎将计就计,巧设雷阵,在八路军支援下经过激烈战斗,解救了群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我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就会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我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高喊:“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当我看完《地雷战》后,我非常感动,也为我们国家感到骄傲!电影里,八路军为了保护国家,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其他国家侵略我们国家!于是,我们用铁雷来炸敌人!可铁雷用得差不多了,八路军便自己造石雷,有很多种类,有:天雷、水土雷、连雷、头发丝雷、飞雷等!这些雷炸得敌人落花流水、落荒而逃。连日本鬼子龟田吓得拔腿就跑,还是被我们炸死了!其他日本鬼子都被我们赶回日本了!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在学习当中,要向八路军那样克服一切困难,在生活中,要像八路军一样自强不息,在做一件事时,要像八路军一样自信十足,说到做到!
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2
今天中午,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新地雷战--神勇小子》,我觉得非常感人。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麦包和中国人一起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故事。村民用地雷炸鬼子,把鬼子炸的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最终,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了解了抗日战争,那些勇敢的战士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来保卫我们的家园。他们不仅勇敢,而且很聪明,我也要多动脑筋,大胆发挥想象,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作为小学生,一定要发奋图强,勤奋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3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神勇小子》,里面的角色有:麦包、三东、麦爸爸、麦爷爷、麦米、蔡丁、鬼子军官王八、汉奸萧春。故事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侵犯我国后,气焰嚣张,得意忘形,大肆宣传大日本必胜。
鬼子军官王八原以为小小的麦家村面对大量日军应该会束手就擒。可是,日军想错了!麦包的父亲已经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麦包知道了这个情况也想参加,可是他爸说麦包年龄小,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在麦包的爷爷去梁城演出的时候,麦包也偷偷跟去了,但不辛被日本鬼子所抓。有个叫三东的共产党员卧底,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去营救,在三东的安排下,麦包听从党的安排,成了一个小小的卧底,经常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但是被他爷爷误会了。看了这部影片,我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一面因为看到日本鬼子的愚蠢而好笑,同时也为日本鬼子的行为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也因为麦包的机智勇敢而佩服。虽然到最后麦家村毁了,但与麦家村一同消失的也有日本鬼子。
所以我再次呼吁大家向神勇小子学习。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4
“炸得好,炸得妙,炸得鬼子呱呱叫 ! ”今天我看了《地雷战》,下面我来给你们讲讲吧。这个故事发生在 1942 年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黄村,把那边变成了他们的根据地。八路军组织民兵团狠狠地反击小鬼子,他们用地雷炸得鬼子胆战心惊,仓皇而逃。但是因为当时地雷太少,他们就想方设法地制造“土地雷”——石雷、天雷、臭雷、子母雷、蝎子雷、夹子雷、土水雷、连环雷...... 其中最厉害的要数 “ 天女散花 ” 了,其实就是碎石雷。 民兵们把这些土地雷藏在锅里、井里、水里、还有凳子下面、树上面。鬼子一进村就等于进了地雷阵,鬼子被炸得抱头鼠窜,鸡飞狗跳。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幕:鬼子用金属探测器测出民兵们精心埋藏的地雷。鬼子们顺利进村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抓走了很多乡亲们。民兵们又随机应变地发明了头发丝雷和长藤雷,布下了天罗地网,请鬼子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地雷宴”,炸得小鬼子们鬼哭狼嚎,魂飞魄散。特别是鬼子军官龟田看到一块写着“侵略者之墓”的牌子,奋力一砍,轰!一下子炸上了西天。最后鬼子全军覆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当年战争的艰苦,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我祈求战争不再发生,让和平的光芒照亮大地。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5
9 月3 日,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日那天,妈妈特地给我买了电影《地雷战》的VCD 光盘。一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放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我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屏幕。电影里那激烈紧张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夜已经很深了,我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的思绪,仍沉浸在电影的场景中。眼前,浮现出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身边仿佛有村民们在高喊着:“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又仿佛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地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鬼子。
虽然鬼子们一次次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先用“探雷器”去探,然后再把雷起出来。可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又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看了这部电影,我更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从现在起,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国家。我们决不能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要把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6
上周四,我和同学们在学校看了一部名为《地雷战》的影片。
这部影片非常好看,讲的是八路军和老百姓军民团结共同对抗日寇,并且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的故事。他们用他们的智慧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地雷,埋在水里、树上、路上,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以及中国人民的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看完这部影片以后,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7
《地雷战》这部电影,讲了一群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明地雷与日本鬼子对抗的故事。
他们实验了很多次终于做出了地雷。最好玩的地方是,好人躲在树丛里,日本鬼子排雷的时候挖出一个,地雷却不响。一个小孩说,“那是我的雷,响了响了,轰!”别人都说,你的雷不响啊,结果小孩说,“那是臭粑粑雷!”果然,那里面装的都是便便。
我姥爷告诉我说,拍这个电影的时候,用的外景就是他们当年部队的营房。电影里那个日本鬼子挖了一颗地雷回去研究,地雷爆了震碎玻璃的镜头就是在他们部队拍的。还有电影里那个给人理发的群众演员还是他的战友呢。
我要学习他们能够研究发明的本领和保家卫国的精神。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8
地雷战是一部乐观的爱国主义电影。这部电影把我们中国人聪明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我们的军队没有足够的武器,就发明了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地雷,但是日本鬼子用探铁器发现了我们的地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我们中国人又冥思苦想了几天几夜,发明出了头发丝雷。这样,日本鬼子就发现不了我们的新式地雷了,结果被各种地雷炸得晕头转向。电影中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发明了一种“地雷”,他先挖了一个洞。在里面放上牛粪,再放上一根铁丝,日本鬼子用探铁器发现了,以为真的是一棵地雷,就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挖,结果弄得满手都是牛粪,真正臭死了。
你们看,我们中国人多么聪明能干,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9
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地雷战》。八路军战士利用各材料研制自己的武器,先后研制出了地雷、水雷、蝎子雷、延时雷很多很多种。其中一种雷,最厉害了,看《地雷战》有感——阎可心八路军战士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 “天女散花”,因为这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碎石满天飞,落下来准会砸死鬼子。就连石头都可以用来做成假地雷来迷惑日本鬼子。
八路军用地雷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底下布下天罗地网,让鬼子有来无回。
电影中女八路军战士表现得也很棒,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机灵。能够巧妙地躲过地雷把日本鬼子引到地雷阵中,把鬼子炸得人仰马翻。
我长大后也要向八路军学习,学习他们的聪明机智。
《地雷战》观后感范文10
几天前,我看了一部名为《地雷战》的爱国主义电影。
抗日时期,民兵费尽心思节约上级发下来的‘’铁地雷“,可是由于敌人数量太多,地雷缺稀,怎么办呢?石大爷联想到地雷爆炸时,石头被炸飞起来,也能伤到人,灵机一动:制造用石头做的地雷!这样的话,既可以伪装,制造地雷原料又充足,敌人一过来满山的石头都会开了花!他们干得热火朝天,都在为保卫国家尽一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验,终于造成了用石头制成的地雷。此外,地雷的种类越来越多,埋雷的方法也越来越巧,有子母雷,有连环雷,还有‘’天女散花‘’,这些雷适合在各种地形作战。看到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与敌人搏斗,一个个日本鬼子被布置得精妙绝伦的地雷吓得屁滚尿流,炸上了天,如惊弓之鸟般,我不禁心潮澎湃……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还沉浸在电影之中,沉浸在抗日民兵与敌人开战的过程中,沉浸在日本鬼子被地雷弄得防不胜防的场面中。我感受到了当时抗日英雄的创造力,智慧与毅力的超群:日本人晕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头破血流,仓皇而逃。他们打日本,保卫自己的国家,不管形势多么严峻,他们总会团结一心,不怕艰苦也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这种高尚的品质精神,真令人敬佩!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在一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坚实的城墙,阻挡侵略者的脚步,这些抗日英雄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的行动,赴汤蹈火,奋斗着,顽强抗敌,赶跑日本侵略者,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未来!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些英雄创造出的好条件,应该好好珍惜,奋发向上,首先要学的,便是这些英雄们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㈡ 地雷战简介(100字左右)不能太多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戏《地雷战》也是一部精品游戏。
军民埋地雷抗击侵略者
地雷战的兴起。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并非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阳民兵却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海阳的地雷战在山东却是最有名气的,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战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端口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端口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 “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动。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根据地制作的地雷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民兵埋了70余颗石雷,全部“开花”,一次炸死敌人17个。县区武委会总结推广其经验后,全县民兵普遍学习造石雷。
自从开展地雷战以来,出来“扫荡”的敌人屡受挫折,不敢轻举妄动。各级党组织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切断敌人的供养之源,使敌人据点里粮断草尽。被困的敌人又恶虎般地窜出来“扫荡”。盆子山区的民兵就联合起来跟敌人进行斗争。
赵疃、文山后、小滩村适宜打游击战,这三个村地雷战也开展的最为活跃。敌人几次要到内地“扫荡”,都被他们掐住了喉咙,打得狼狈不堪。三个村因此而被胶东军区誉为“特等模范爆炸村”。当时,赵疃的赵同伦、赵守福,文山后的于化虎、李树梓,小滩村的孙玉敏最为有名。孙玉敏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却是一员杀敌虎将。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庄去送情报,还只身深入虎穴,瓦解出当汉奸的舅父张贤斌。她曾教会了四十多名妇女埋雷、造雷。他们在雷坑里埋上一些石子、铜钱、碎锅铁之类的东西,使地雷的杀伤力倍增。赵疃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炸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这样,不仅打了“蛇头”,还对瓦解伪军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整个盆子山区成了广大民兵开展麻雀战和地雷战的用武之地。敌人每次出动都以大批的伤亡而败退。
民兵在铁路上埋地雷
海阳地雷战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运用灵活的地雷战,配合八路军作战,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争夺,使日军防不胜防,闻雷丧胆,海阳民兵因此而名声大震,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1943年冬,300多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闻讯后,便埋伏于附近的仗子山上,并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敌人走到离赵疃二三里远时,突然向西转去。这时,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队长赵同伦果断命令“麻雀组打枪,土炮手点炮,把敌人引过来!”顿时,枪炮齐鸣,人人喊杀。日伪军立即向民兵扑去。民兵们机警地转到雷区方向,继续打冷枪,敌人又朝民兵扑过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5人。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勾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我们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们就研究出“拉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的走,他们就实施“飞行爆炸”。在不断的实践中,他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那时,赵疃、文山后、小滩是开展地雷战最活跃的村庄,是胶东军区有名的“特等模范爆炸村”。他们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敌人的交通线和进攻地段上,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也难逃挨炸。有一次,敌人出洞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着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钓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钓却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为了对付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迹,把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设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的标语,敌人一见,必然气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为了麻疲敌人,民兵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日伪军走到那里,地雷就响在那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的鬼子开了花。”
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手段,这就是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尾随在后面。为了不伤害无故的群众,民兵发明了一种“长藤雷”,等前面的群众走过以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扯动长线,随着几声巨响,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而老百姓却安然无恙。
由于敌人连遭打击,兵力损伤很大。为了苟延残喘,便将其外围的日伪军全部集中在行村据点内,强迫周围的群众往里面给养。赵守福、于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东山、鹏化庄、南泊子等村,发动群众掐断敌人的供给,并组织他们建立武装,学习埋雷技术。据点里的敌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车从青岛往这边运输。我民兵就在敌人汽车经过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毁了跑在前面的一辆汽车,其余三辆汽车慌忙掉头逃走。民兵们一拥而上,从车上卸下许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缴了区委会。
敌人陆路运粮失败,又改从海上运粮。轮船开到何家村以南,那儿没有码头,船靠不上岸,日军便叫伪军下水扛粮。赵守福、于化虎等通过调查,摸请了敌人下水扛粮的往返路线,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敌人往返的路上,等敌人扛着粮食靠近岸边时,水下的连环雷一齐爆炸,敌人大批倒毙在水中,民兵们趁机把粮食抢走了。以后敌人改用飞机运粮,但狼多肉少,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军那边丢。但飞机飞的太低要挨打,飞的太高又投的不准,投了三次东西,结果只丢进“西寺”一包罐头,其余的全掉在围墙外边,倒成了民兵们的慰劳品。被困守的敌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扰“五虎村”,陷入地雷阵,五小时走了不足五华里,踏响地雷20多颗,炸死30多人。同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村”光荣称号。
1945年5月,日伪军2000余人占据了盆子山区。海阳民兵对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5月18日,行村据点的敌人偷袭赵疃。赵同伦、赵守福等预先获取了这一情报,即率民兵在村里摆下地雷阵。敌人闯进村北的树林里,碰响了绊雷;转而扑向十字街口,又踏响“箱子雷”,共毙伤日伪军16名,炸死战马1匹。同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入“五虎村”,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走了还不足5里路,踏响地雷20多颗。26日下午,索格庄据点日伪军600余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爆炸组速摆地雷阻敌。伪军200余人先抵村西,接连踏响三颗地雷,不敢挪步。日军200余人随后赶到,在村西北头踏响一颗地雷,在河边踏响连环雷,死伤甚重。敌军四周皆布有地雷,进退两难,只得抬着40多个死伤者绕路逃到夼里、孙家夼村据点。5月下旬,日伪军在孙家夼村、夼里村安设据点,对民兵活动和群众安全威胁很大。大山区作战指挥部抽调叶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几名爆炸能手,由区武委会主任于东山率领,夜间摸上黄山顶埋设地雷。此后,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设地雷,敌人天天挨炸,死伤累累。
日伪军在多次挨炸后,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这倒是使鬼子减少了挨炸的机会,但这条经验很快就失效,民兵们在小路、水路上也埋上了地雷,鬼子照样挨炸。小滩村南有一条河,是行村日伪军到莱阳穴坊庄据点的必经之地。敌人为避地雷,便在水中走。小滩村民兵孙藻训、孙玉敏、孙春旭等,做了九颗水雷,瞅准敌人将到时,迅速将雷埋在河中里。日伪军涉水过河,九颗水雷全部爆炸。6月初,孙家夼据点300多日伪军到行村搬运物资,行至赵疃村东集前端口嘴下,陷入赵疃民兵布下的“长蛇雷阵”,在长达二里的路上,地雷连续轰鸣,敌人左躲右闪,也未能躲开雷阵,被毙伤30多人。
6月的一天中午,日伪军集中一个营的兵力袭击了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队报告,一面指挥民兵用土枪土炮把敌人诱进河套的地雷区,炸得敌人蒙头转向,扭头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没想到被埋伏在那里的我军主力十六团所狙击,敌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县独立营的袭击,向东北逃窜,被埋伏在那里的文山西巷民兵打了回来。当敌人第二次被挤进河套时,地雷接连不断地开了花,日伪军死伤70多人,俘虏30多人。
在盆子山区人民开展反“扫荡”的105天中,海阳民兵共配合部队埋雷2500多颗,炸死炸伤日伪军200多人。7月,胶东武委会在海阳县高家召开反“扫荡”斗争经验总结大会。大会总结推广了海阳县“五虎村”、盆子山区人民联防抗敌的斗争经验。同时,授予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于晋江、赵同伦、纪常胜、纪中胜、陈桂香、纪彦、纪洪福、栾恒悦、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为胶东民兵英雄。
海阳地雷战有力地支援了胶东其它地区的抗战。海阳民兵不仅在海阳境内大显身手,而且还奉上级武委会之命,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到周边县配合当地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关地区的抗战,从而推动了整个胶东地区的抗战,为胶东地区的抗战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3年冬,赵守福、于化虎、赵同伦、栾恒月等60余人,组成胶东爆炸队,开赴莱阳,在莱阳城外布下地雷,日伪军被封锁的不敢出动。同年,县武委会主任栾晋阶等在小纪区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莱阳五尺渡,袭击了赵保原的联络点,俘敌6人。撤离时布下地雷,被敌人全部踏响。1945年5月6日,各路日伪军集结莱阳城,赵守福奉命带领远征爆炸队奔赴莱阳城及东漩河一带,埋设地雷20颗,毙伤敌人20余名。
1944年10月,胶东军区调文山后村民兵队长、爆炸大王于化虎5名爆炸队员,到烟潍线开展地雷战,历时四个多月。他们在黄县(今龙口市)、蓬莱一带,教给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术。一次,于化虎等在蓬莱城附近埋雷20多颗,毙伤日伪军28人。1945年1月,胶东区武委会派于凤鸣带领4人爆炸组,再赴蓬莱执行任务。在十余天中,于凤鸣等教部队民兵600多人学习爆炸技术,并布雷封锁大辛店据点,毙伤敌人40多人,受到胶东武委会的通令嘉奖。
1945年5月初,赵同伦受胶东军区委派,带领赵炳昆等5名爆炸队员,扛着胶东军区授予的“胶东远征爆炸队”的大旗,到胶济铁路沿线的蓝村一带,配合西海独立团作战,并向部队干部、战士传授爆炸技术。同部队一起实验用地雷加炸药,爆破敌人铁路3次,炸毁铁路50多米,致使敌人的铁路运输长期中断。
由于海阳民兵工作突出,特别是地雷战战果辉煌,因而获得了不少殊荣。1943年冬,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予海阳“民兵工作模范县”光荣称号。1945年6月,胶东区武委会授予海阳县“战斗模范县”光荣称号。
㈢ 老电影战争片1000部老电影国产
1、《地道战》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剧情片,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在中国上映。
2021年9月21日,该片4K彩色修复版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10月6日,修复版在全国公映。
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㈣ 求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高清版下载,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链接:
提取码:d4tj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㈤ 电影地雷战演员表
《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该片是一部军事教学片,所以这部片子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虽然有些欠缺,但从资料性的角度来说却有极高价值。

评价
影片剧情的组织生动、感人,导演以黄村民兵在威震敌胆的地雷战中大显身手的史实为素材,处理得质朴而灵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挠与日寇的狡诈、凶险和残酷形成尖锐的对峙,并在反复较量中展现出各自的形象特征。
该片还较好地烘托了胶东农村的地方风貌,不仅带来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对体现人民战争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㈥ 红色影片《地雷战》观后感作文5篇
《地雷战》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夏天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 故事 。那么关于地雷战 观后感 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红色影片《地雷战》观后感 作文 5篇_《地雷战》观后感 作文大全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在家观看了一部具有 教育 意义的电影—《地雷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军民英勇顽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地雷打击敌人的 经验 。在赵家村,自从日本鬼子袭击了乡亲们的居处后,人心惶惶,所有村民只能躲到了山里。在这种情况下,县大队参谋来到了赵家村,他让乡亲们联合其他村子的村民共同抗击敌人,并用从敌人处缴获的枪支来武装自己。县大队发了一些铁雷,但远远不够用,军民们就想方设法研造出了土地雷,采取灵活的地雷战术和敌人作战。
虽然,老百姓连着几次用自制的土雷把鬼子炸得落花流水,但日军用金属探测器,很快的摸清了地雷的放置地点,使大家的计划失败。于是,军民们又造出了头发丝雷和真假雷,果然再一次重挫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谁知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诡计,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尾随在后面。为了不伤害无故的群众,民兵又发明了一种“长藤雷”,等前面的群众走过以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扯动长线,随着几声巨响,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而老百姓却安然无恙。从此以后,日军天天被炸,死伤无数。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军民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民兵们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日军民取得了重大胜利。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感悟很深。当时的条件是那么艰苦,百姓们都可以造出多种不同的地雷来打击敌人,可现在呢?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和谐,有些人却不珍惜今日的生活,我为他们感到惭愧和难过。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将举行大型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综合国力。我们要记住日本侵略者带给我们的伤痛,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所以现在,我们要做到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在祖国今后的建设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地雷战》中,在地下埋置的不只是地雷,更是百姓们反对侵略者的决心。胜利,永远属于正义、 爱好 和平的人。
篇二:《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一天我和妈妈闲聊时,问起她小时候最爱看的电影是什么,妈妈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地雷战》。带着一份好奇心,我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夏天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故事。当时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通过学来的使用地雷的本领,带领大家使用自制的土制地雷,组成地雷阵,封锁附近日寇据点,使日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日军为了对付地雷阵,搬来工兵探雷,挖出地雷后攻入了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民兵们不气馁,及时 总结 经验,吸取教训。结合大家的智慧不断改进制雷技术和布雷 方法 ,让日军防不胜防。在进入麦收季节时,日军又来抢麦子。民兵们巧妙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全歼了进犯的敌人。
在观看影片时,我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变幻不定。看到大家齐心合力制作地雷的热火场面让人精神振奋。听到“不见鬼子,不拉弦”,让人会心一笑。目睹日本侵略者挖出地雷冲进村里烧杀抢掠的场景,我的心好痛,恨不得手上有把枪,将他们都杀光。看到赵虎为了对付工兵研究出“头发丝雷”,又让我精神焕发。在看到日军被我们的地雷炸的魂飞胆丧,晕头转向,最后全被歼灭时,我忍不住拍手叫好,真是大快人心。
看完这部影片,我知道了在那些艰难困苦岁月里,老一辈革命先烈们,是怎样在缺少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大家不等不靠,团结一心,不怕牺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武器,最后将侵略者消灭,保卫了我们的家园。
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战争也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能在精神上松懈,要将先辈们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传递下去。我们只有好好学习,用所学的知识,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让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篇三:《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那就是《地雷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时期最艰苦的年月,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强盗斗争的故事。
那一年赵家庄的民兵赵队长刚学会了使用地雷的本领,当时的黄村还是鬼子一个重要的据点,鬼子还在黄村的周围设了很多据点。弄得赵家庄人心惶惶,都逃进山里了。
“我们”准备用地雷和敌人作战,并准备抢敌人的枪。赵家庄联合其他村子用地雷和鬼子作斗争,并趁敌人被地雷炸的时候趁其不备抢了敌人的枪。这时,“我们”的地雷不够用了,上级发了一些铁雷,“我们”还造了石雷…,又给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连环雷、碎石雷…赵队长还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日军调集工兵用了金属探测器,“我们”绞尽脑汁又发明了一种专门对付金属探测器的雷,这种雷十分敏感,只要日军一碰马上爆炸。有一次日军来了,“我们”用了新发明的雷:头发丝雷。“我们”果然再一次炸了日军。后来,日军来偷雷,想搞清雷的结构。“我们”特意给了他们一个延迟爆炸的雷。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手段,这就是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跟在后面。为了不伤害群众,“我们”发明了“长藤雷”,前面的群众走后,埋伏的民兵迅速引爆地雷,就这样,敌人被炸,老百姓却安然无恙。“我们”又让其他村的老百姓掐断敌人供给,并教他们埋地雷。
就这样,敌人陆地运粮被地雷炸。海上运粮被民兵发现,民兵又用水雷炸。空中运粮矮了怕被攻击,高了又不能运,运来的大部分都投到民兵那里去了。从此以后,日军天天被炸,死伤无数。最后,民兵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这时,电影结束了,可我还未缓过神来,依旧沉醉在民兵用地雷炸鬼子的场面上。《地雷战》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是他们使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我也特别佩服他们,因为他们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免受其他国家的欺凌,才能有我们现在美好的日子。
篇四:《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在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抗日战争的影片,名字叫《地雷战》。在这部红色影片中,红军和民兵们的智慧让我感慨万千。
1942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年月。那时候,我们敌后的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日本强盗进行了阴阳的斗争。
当年赵家庄经常遭到敌人的袭击,赵家庄为了抗击敌人,组织了一个民兵连。当时的炮弹紧张。民兵们想出用地雷对付敌人。民兵们用智慧造出各式各样的地雷,有踏雷、绊雷、飞雷、子母雷、碎石雷、头发丝雷等等。而敌人为了防地雷阵,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用探雷器探雷,于是他们顺利的攻入赵家庄。民兵不断改进地雷,使敌军无法取雷。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消灭了敌军。
看了《地雷战》,我觉得民兵非常聪明,能造出这么多的地雷。为了使敌人无法取雷,赵虎同志特地研究出了头发丝雷,把假雷与真雷的导火索用头发丝连接起来。这样,敌军只要拔出假雷,真雷就会爆炸。这让日军胆颤心惊,怕随时随地怕有地雷爆炸。
通过民兵用智慧造出各种不同的地雷对付日军,从中我也懂得了,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用智慧去战胜它,消灭它。
篇五:《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抗日硝烟满天飞,苦尽甘来终是甜。这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一个神出鬼没的地雷战场,这还是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最好的见证。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饱受日寇袭击和扫荡。为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区委雷主任组织赵家庄等村庄进行民兵联防。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发动群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沉重打击。
刚开始的铁雷、石雷、绊雷,让我们拍手称赞。到了后来发明了“天女散花”、蝎子雷。还有那头发丝雷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小的粑粑雷最为有趣。地面下有个地雷,小朋友们在地雷上拉了一坨粑粑。敌人探测到了地雷,在拆地雷时,却抹了一手的粑粑,敌人暴跳如雷。以为这是个假地雷,就踩了上去,真的地雷就引爆了,把日本鬼子炸的满天飞。这个主意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想出来的,当时的小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后来,可恶的鬼子被我们的地雷吓怕了,想出了更恶毒的手段,竟抓了村里的老老少少近二十口人,让他们走在前面替鬼子踩雷。不过,心狠手辣的鬼子没有想到,他们踩着的是蝎子雷,前面踩,后面炸。“砰”这声音惊天动地,响彻云霄。有的鬼子被炸死了,有的鬼子被吓死了,无一幸免,而乡亲们都安然无恙。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当我看到日本鬼子被我们的地雷炸的血肉横飞时,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痛快。我努力保持清醒,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我们赢了!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打倒了日本侵略者!”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她有那万里长城的壮丽,还有那无限宽广的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的民族,先辈们用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史诗。
看了《地雷战》,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生长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我们的勤劳智慧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强大!侵略者已被我们赶了出去,历史终将成为过去,电影也已落下帷幕,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红色影片《地雷战》观后感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 《地雷战》观后感作文5篇
★ 爱国主义影片《地雷战》观后感范文5篇
★ 地雷战观后感5篇
★ 地雷战观后心得体会5篇
★ 地雷战观后感作文
★ 地雷战观后心得感想5篇范文
★ 地雷战观后心得范文5篇
★ 地雷战观后感精选6篇500字
★ 地雷战电影观后感作文心得体会
★ 电影地雷战观后感作文600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㈦ 《地雷战》主要内容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小学 记叙文 435字
地雷战》是我最喜欢看的革命影视作品之一,虽然它不像现在的影视大片那样有华丽的画面效果,有各种炫酷的影视特效,但是他却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百看不厌,越看越喜欢。
《地雷战》是我国早期拍摄的一部描写中华民族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行地雷作战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的年代比较老,虽然还是黑白电影,但是却是一部非常优秀,非常有内涵的一部革命影视作品。电影中朴实的刻画出勤劳的中国人民,在装备极差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智慧,利用和发明各式各样的地雷来让鬼子受到很大的打击,朴实的画面,朴实的语言,不是的人物性格,更加让这部电影给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映像。当然还有在看到鬼子受到各种打击,反抗后滑稽的样子,更是给严肃的革命电影增添了一份笑料。这部电影充分的展示出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智慧和抵抗侵略者的决心。
喜爱《地道战》这个革命影视作品,喜欢看到鬼子被作弄的样子,喜爱看到《地道战》中人民发明的各式地雷,这个电影业让我更加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促使我更加努力的用功学习。
㈧ 经典中国老战争电影
下面这60部最经典的革命老电影,你看过几部,又还记得几部呢?
01.《铁道游击队》
电影《铁道游击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路沿线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02.《地道战》
《地道战》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至今为止,《地道战》已创造出共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03.《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作品,是一部表现我党地下斗争生活的影片。着名演员孙道临在片中扮演的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
04.《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1974年上映。该影片讲述了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05.《鸡毛信》
电影《鸡毛信》,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4年。
主要剧情为: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
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06.《冰山上的来客》
该片1963年上映,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
07.《地雷战》
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在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08.《小兵张嘎》
196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着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
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09.《红色娘子军》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着名导演谢晋执导。
影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
㈨ 《地雷战》“偷地雷”彩色清晰照曝光,你了解演“渡边”的演员吗
《地雷战》,称为国民IP也不为过,少的几遍,多得十几遍,有些情节早已印刻在脑子里,翻拍无疑是自取其辱。曾有人评价《地雷战》是一部“科幻片”,但这并不能影响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毕竟这部经典只属于我们的童年,豆瓣8.0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地雷战》作为教学片,在短短的74分钟里,不仅将各种地雷的埋法生动详细地介绍出来,而且有效地传播了乐观、积极的斗争精神。如今参演《地雷战》的很多艺术家已离开,但他们的经典银幕形象永留我们心中,最后也希望《地雷战》是一种记忆,一种再也不会发生的记忆。
㈩ 电影地雷战
电影《地雷战》最开始是军教片!就是在军队内部放映的用来对部队军人进行战略战术以及思想意识的教育片。剧情内容是在抗日战斗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群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沉重打击的故事。影片的主要意图还是一方面表现了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利用智慧打击侵略者,一方面表达了共产党团结最底层群众战争必胜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