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诗中有一句绣女不知什么愁
老电影《梅花巾》插曲
孤单绣女坐绣楼,为人做嫁几时休几时休,
抽尽心丝红颜老,世人谁知绣女愁谁知绣女愁。
抽尽心丝红颜老,世人谁知绣女愁谁知绣女愁。
孤单绣女坐绣楼,为人做嫁几时休几时休,
抽尽心丝红颜老,世人谁知绣女愁谁知绣女愁。
抽尽心丝红颜老,世人谁知绣女愁谁知绣女愁。
世人谁知绣女愁谁知绣女愁。
⑵ 演员奇梦石的妻子
奇梦石
编辑
奇梦石(1924.8~2002.11.1),中国影视演员。 1924年8月生于上海。1942年肄业于上海正风中学。曾在上海中流剧社任演员。1946年入联华影艺社,1947年转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2002年11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
中文名
奇梦石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24.8
逝世日期
2002.11.1
职 业
中国影视演员
毕业院校
上海正风中学
目录
1 简介
2 电影作品
3 电视作品
4 获奖记录
5 部分饰演角色
简介
编辑
曾在上海中流剧社任演员。1946年入联华影艺社,1947年转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参与演出《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等影片。1952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主演《水乡的春天》、《剑归》、《龙云与蒋介石》、《亚运魂》等影片,并在《梅花巾》、《投奔怒海》、《大桥下面》、《流亡大学》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演出电视剧《上海滩绑票奇案》、《传奇夫人》、《家教》、《上海的早晨》等。其中因在《上海的早晨》中扮演梅佐贤,1990年获第八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2002年11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
电影作品
编辑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希望在人间》
《乌鸦与麻雀》
1953年《纺花曲》
1955年《水乡的春天》
1980年《梅花巾》
1981年《海望》
1982年《投奔怒海》
1982年《牧马人》
1983年《剑归》
1983年《大桥下面》
1984年《四等小站》
1984年《街上流行红裙子》
1985年《少年犯》
1985年《流亡大学》
1986年《魔窟中的幻想》
1986年《拦灵车的人》
1986年《加州来客》
1989年《龙云和蒋介石》
1991年《千里寻梦》
1992年《魔窟生死恋》
1992年《沧海雄风》
1993年《仇恋》
1993年《王先生之欲火焚身》饰沈会长
1994年《乔迁之喜》
1995年《跨国劫杀》
电视作品
编辑
《上海滩绑票奇案》
《传奇夫人》
《紫藤花园》
1988年《家教》
1989年《上海的早晨》饰梅佐贤
1996年《儿女情长》饰童福昌
1993年《儒商》
1997年《丁香》饰 卓逸清
获奖记录
编辑
荣誉奖项
▪ 1997 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 儿女情长 (获奖)
▪ 1990 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 龙云与蒋介石 (提名)
▪ 1990 第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 上海的早晨 (获奖)
▪ 1989 第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2] 上海滩绑票案 (获奖)
部分饰演角色
编辑
乔迁之喜 (1994) .... 李医生
感光时代 (1994) .... 许老头
仇恋 (1993) .... 柒元济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1993) .... 沈会长
千里寻梦 (1991) .... 刘振华
燃烧的婚纱 (1990) .... 夏元善
龙云和蒋介石 (1989) .... 龙云
魔窟中的幻想 (1986) .... 疯子
拦灵车的人 (1986) .... 吴局长
流亡大学 (1985) .... 裴时初
少年犯 (1985) .... 方刚父
街上流行红裙子 (1984) .... 陶父
四等小站 (1984) .... 徐主任
大桥下面 (1983) .... 秦父
剑归 (1983) .... 雷振华
牧马人 (1982) .... 谢文清
海望 (1981) .... 白永清
水乡的春天 (1955) .... 吉春林
宋景诗 (1955) .... 宋景礼
为孩子们祝福 (1953) .... 校长
纺花曲 (1953) .... 孟兆南
奇婚记 (1953) .... (配音)
劳动花开 (1952) .... 陈石海
人民的巨掌 (1950) .... 孙潜
武训传 (1950) .... 魏俊
⑶ 老电影以苏绣为主题叫什么名
老电影以苏绣为主题叫《梅花巾》。
《梅花巾》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张良执导的剧情片,由王琴宝主演,于1980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苏州评弹艺人郭月庭一家因受恶霸丘龙迫害而家破人亡,父女分离,多年后,苏州解放,一家三口终于重新团聚的故事
老华侨郭月庭漫步在苏州园林里。明媚的春光,幸福的游人,牵动起他的万端思绪,回忆,又把他带到了40年前。那时,他是一名评弹艺人,妻子美玉是刺绣能手。夫妇俩守着一对孪生女儿,相依为命地苦度时日。不料恶霸丘龙妄图强占美玉,月庭劈伤丘龙,把妻女托咐给师兄夏月清,带着一角梅花巾远走异乡。而今,他满头白发回到了祖国,不禁更加情怀激荡。郭月庭应邀观赏评弹《梅花巾》的演出。台上亲切动人的演唱,述说的正是自己一家在旧社会的悲惨经历。
⑷ 为人作嫁几时休
《贫女》
秦韬玉晚唐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释意: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4)老电影梅花巾中男一号是谁扩展阅读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⑸ 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
1935年 《渔光曲》在前苏联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举办的电影节上获“荣誉奖”,并获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获“纪录片名誉奖”。《踏上生路》获“短片名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1951年 《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中国民族大团结》获“报道片奖”、《新儿女英雄传》获“导演特别荣誉奖”、《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获“一等斯大林奖金”。
1952年 《人民的战士》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战的越南》获“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获“电影编剧奖”、《翠岗红旗》获“摄影工作奖”。
1954年 《智取华山》获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音乐片奖”。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鸡毛信》获“优胜奖”。
1956年 《水土保持》获“威尼斯第一届科教片电影节荣誉奖”。
《桂林山水》获大马土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铜质第二奖章。
《欢乐的歌舞》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短纪录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获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报道纪录片奖。
《神笔》获“大马士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第一奖章、威尼斯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1957年 《神笔》获华沙第二届国际儿童娱乐片比赛大会特别优秀奖。
《女篮五号》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祝福》获卡罗维发利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 《边寨烽火》获卡罗维发利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乘风破浪过长江》获第五届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
《机智的山羊》获罗马尼亚木偶片国际电影节奖状。
《祝福》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纪录片和短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中国的木偶艺术》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纪录和短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1959年 《海魂》获捷克斯洛伐克工人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小鲤鱼跳龙门》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章。
1960年 《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聂耳》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传记片奖。
《女篮五号》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萝卜回来了》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砍柴姑娘》、《一幅僮锦》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1961年 《革命家庭》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非洲之角》获第四届国际非洲电影节最高奖—非洲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62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美术电影节儿童影片奖。
《大闹天宫(上集)》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4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国际电影戛纳斯电影节荣誉奖。
《金色的海螺》获印尼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
《掌中戏》获澳大利亚第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优秀奖状。
《差不多》获法国第十届图尔国际短片电影日青年奖。
《红色娘子军》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第三名。
1974年 《小号手》、《东海小哨兵》获南斯拉夫第二届国际美术电影节奖状。
《地雷战》获奥地利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中国影片《边城》在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获奖。
1978年: 《大闹天宫》(上下集)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袁霞获南斯拉夫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79年 《人参娃娃》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头像奖。
《牧笛》获在着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丹麦登塞城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1980年 《狐狸打猎人》获南斯拉夫萨格拉布第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奖。
《小花》中的女主角陈冲获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舞台姐妹》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协会的年度奖。
1981年 《舞台姐妹》、《农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梅花巾》获菲律宾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82年 《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四个小伙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
《阿诗玛》获桑德坦尔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
《阿Q正传》中的男主角严顺开获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漓江画童》获哥伦比亚萨拉曼卡短片电影节二等奖。
《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奖。
《猴子捞月》获第4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美在运动中》获意大利科尔蒂纳电影节特别极奖。
《中国冰川》获“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科技片荣誉奖。
《蓝色的血液》获第12届西柏林绿色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1983年 《城南旧事》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
《孔雀公主》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陌生的朋友》获第三十三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泉水叮咚》获第13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第3届印度国际新青年电影节最高奖—金像奖、各族儿童评委会最佳奖、最佳儿童女演员二等奖。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第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
《笔中情》获法国鲁瓦扬电影节外国影片奖。
《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甲午风云》、《阿Q正传》、《早春二月》、《林家铺子》、《舞台姐妹》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四个小伙伴》获法国郎市青年观众电影节青年观众奖。
《中国水城》获第17届法国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和音乐奖。
《中国旅行》获第17届法国国际旅游电影节公众奖,同时获音乐二等奖。
《自古华山一条路》获特兰托第31届国际高山探险电影节卡洛、阿贝尔·基耶萨特别奖。
《飞毽》获波兰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誉奖、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誉奖。
《内蒙古草原》、《江苏秀色》获法国塔布市第17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音乐奖。
《遗传工程初探》获法国第36届国际科学电影协会年会荣誉奖状。
《鹿铃》获第1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 《河南寻古》、《江苏秀色》获法国蓬沙拉国际旅游电影节最高金奖。
《贵州风情》、《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中国人参之乡》、《北京之游》获第1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
《西藏—西藏》获法国塔布国际旅游电影节旅游片冠军—金比利蕾娜奖。
《青春万岁》获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泉水叮咚》获第5届托马尔青少年国际电影节小演员表演奖。
《城南旧事》获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女大学生宿舍》的导演史蜀君获第2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比赛奖。
《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夏威夷第4届国际电影节东西方中心奖。(最佳影片奖和柯达奖)
《鹬蚌相争》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
《水面庄稼》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业组织奖。
《民族体育盛会》获突尼斯第4届国际运动电影节奖牌1枚。
1985年 《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边城》获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国际评奖团授予金像奖和儿童评奖团授予的金牌。
《腾飞吧,中华健儿》获意大利第14届都灵国际体育电影节二等奖。
《九寨沟梦幻曲》获波兰第22届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铜龙作曲奖。
《锦绣中华》获第1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和苏联国家旅游委员会积极宣传旅游,巩固和平与友谊奖。
《体育盛会》获第8届匈牙利国际体育电影节匈牙利电影总局奖。
《灰喜鹊》获葡萄牙第11届圣塔伦农业环境国际电影节环境短片组科教片一等奖—金葡萄奖。
《昆虫世界》获第11届国际技术电影节纪录片一等奖。
《不当演员的姑娘》获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孔雀公主》获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届儿童电影节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邮缘》、《乌鸦与麻雀》获“法国第1届科罗朱埃国际消遣片电影节青年观众奖。
《飞来的仙鹤》获法国阿朗松国际儿童电影节农业信贷银行奖。
《四个小伙伴》获伊朗第16届国际教育电影节荣誉奖。
《流浪汉与天鹅》中的吴丹获苏联第9届塔什干国际电影节主角奖。
《良家妇女》获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奖、安达鲁西亚电影作家协会评论奖、西班牙电影俱乐部联合电影俱乐部奖、比利时皇家电影博物馆皇家电影资料馆发掘新电影奖。
《少年彭德怀》获“葡萄牙第15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儿童片奖。
《绝响》获意大利第四届都灵国际青年电影节特别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美国第8届洛杉矶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外国家庭电影优秀奖。
《野山》获法国第8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
《移核鱼》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捷克斯洛伐克第3届尼特莱国际农业电影节A类一等奖和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埃及农业神奖。
《防治沙漠化》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森林与我们》获银穗奖、《笼养苍蝇》获铜穗奖。
《三峡情趣》获法国第20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银比雷娜奖和公众奖。
《浙江山水情》获法国第20届国际旅游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鱼桑争秋》获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第13届国际环境保护电影节一项主奖。
《红蚁树》获波兰克拉科夫第23届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片奖。
《中国西南行》获第19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旅游电影节金花奖大奖。
《长江截流》获第1届瑞士洛桑国际能源电影节特别奖第一名。
《猫头鹰》获列宁格勒第38届国际科学影片协会荣誉证书。
《三十六个字》获南斯拉夫第7届萨格勒布国际画片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
1987年 《回声》获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届环境保护电影电视节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部奖。
《猴子捞月》获保加利亚卡布洛沃第4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草人》获第2届广岛国际动画片电影节C组一等奖。
《超级肥皂》获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片电影节D组二等奖。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以螨治螨》、《蝴蝶》获圣塔林第14届国际农业与环境电影节特别奖。
《五虎将》获第17届德黑兰国际科教片节金像奖、《灰喜鹊》获银像奖、《瀑布》获荣誉奖。
1988年 《山水情》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不射之射》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盗马贼》获第4届第三世界电影节头奖。
《褐马鸡》、《中国珍稀动物》、《不能消失的颜色》获第2届国家公园纪录片国际影视节优秀影片奖。
《井》获意大利第29届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银质奖;女主角潘红获演员银质奖。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老井》获意大利第11届大沙尔索国际新电影节一等奖。
《中国造船》获米兰第27届国际海洋纪录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南北少林》获都灵第43届国际体育电影节一等奖——都灵头奖。
《植物内生菌》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一人一亩地》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铜穗奖。
《远离战争的年代》获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第10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霍贾·纳斯列金奖。
《化石宝库》获“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科教片电影节金奖。
《生命的能源》获第2届洛桑能源电影节金奖。
《人鬼情》获巴西第5届国际影视录像电影节
1989年 《大小夫人》获保加利亚第5届幽默与讽刺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红高梁》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21电台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获瑞士能源博士后研究人员协会特别奖。
《少年犯》获伊朗第7届曙光旬国际电影节少儿影片国际赛类最佳演员奖。
1990-2008《红河谷》《永乐大钟》《一个都不能少》《一声叹息》《苏州河》《站台》《月蚀》《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霸王别姬》《戏梦人生》《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春光乍泄》《鬼子来了》《花样年华》《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红粉》《太阳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爱情万岁》《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过年回家》《可可西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立春》《西干道》《左右》
参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
⑹ 电影《上甘岭》中通讯员小杨是谁扮演的
张良
中国影视演员、导演。原名张庆铸。生于辽宁本溪。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卫士剧团演员。1949年随部队至北京,在卫戍师宣传队任演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战地宣传队任演员。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1955年主演影片《董存瑞》,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1956年在话剧《战斗里成长》中饰演角色,在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文化部优秀演员三等奖。195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后相继在《林海雪原》、《三八线上》、《碧空雄师》中饰演角色。1962年在影片《哥俩好》中饰演孪生兄弟陈大虎与陈二虎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文化大革命"后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梅花巾》于1983年获第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雅马哈鱼档》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少年犯》于1986年获第九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特区打工妹》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1987年导演九集电视连续剧《破烂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
⑺ 请教一部老电影名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梅花巾》,我的印象也很深。
当时这两个女孩白梅和红梅,一个被一家绣花的人家收养,另一个被卖唱的人家收养,结果绣花女在一个大户人家绣花的时候与少爷相爱,少爷叫石磊,是画画的,呵呵。家里人坚决反对;卖唱女忘记为什么得罪了权贵,也要抓她,结果阴错阳差,绣花女伤了手,卖唱女被骗喝了哑药,当时也是把我看得伤心得不得了。但电影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后来她们的父亲回国来寻找她们的时候,三人相认了。
这个地址是一个博客里的视频,也许是完整的,我不太清楚
http://hi..com/%B3%C2%C6%BC9611/blog/item/44335407fe2728c97b89479f.html
这个地址是网络的视频们,一段一段的,你选着看吧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5%E7%D3%B0%C3%B7%BB%A8%BD%ED
里面的插曲也很经典。
而且,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一人分饰两角并同时出现在银幕上的电影,代表了当时的电影技术呢。
这是我查到的电影信息
导演:
张良 Liang Zhang
主演:
华峰 Feng Hua
张怀志 Huai Zhang
罗雪英 Xueying Luo ...
40年前,评弹艺人郭月庭与擅长刺绣的妻子美玉共同养育一对孪生女儿。恶霸丘龙妄图强占美玉,郭月庭将其劈伤,随后将妻女托付给师兄夏月清,带着一角梅花巾远走异乡。40年后,满头白发的他回到祖国,应邀观赏评弹《梅花巾》,而台上述说的却正是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郭月庭逃离后,美玉携两个女儿与夏月清夫妇一起逃难,夏妻在战乱中死去,孪生姐妹白梅与红梅失散,美玉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跳崖身亡。白梅被芬妈收养,二人刺绣为生,夏月清带着红梅四处卖艺糊口,两人渐渐长大成人。随后,一段离奇曲折的遭遇使二人一个手指被踩伤、一个喉咙被毒哑,却相遇于牢房中,了解到身世彼此相认。正当二人以为才相认却要诀别的时候,苏州解放,姐妹获救,伤残也被治好。白梅与恋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声声演唱,令郭月庭不能自已。他掏出一直珍藏的一角梅花巾,观看演出的白梅也与姐姐一起拿出另一角梅花巾,一家人终于团圆。
这是梅花巾的影吧,介绍得挺详细,还有海报呢
http://www.mtime.com/movie/42428/
⑻ 跪求好心人分享梅花巾(1980)王琴宝主演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求免费分享谢谢
《梅花巾》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O_MEO7bMfg2qWDcF6qSvWg
苏州评弹艺人郭月庭与妻子美玉以及孪生女儿白梅和红梅过着清贫、和睦的生活。不料祸从天降,恶霸丘龙欲强占美玉,搏斗中将美玉所绣“梅花巾”撕破。郭月庭盛怒之下,挥刀劈伤丘龙,怀揣一角梅花巾逃往海外。美玉携女儿随丈夫的师兄夏月清逃奔上海,又因战乱同月清与红梅失散。后美玉精神失常跳崖身亡。白梅被善良的农村绣花女芬妈收养,学会了刺绣;红梅则随夏月清以卖艺为生。两姐妹辗转流离,又相继回到故乡。白梅在绣庄杜经理家当绣娘时,与杜家少爷、青年画家石磊相爱。不料她为石磊精心绘绣的《梅竹图》却被杜妻窃为己有,送到国际博览会上得了金奖。白梅说出真情,反遭杜家监禁。与此同时,红梅于卖唱时遭恶霸丘龙调戏,夏月清与丘龙搏斗而惨遭毒手,红梅夺枪将丘龙打死。

⑼ 少年犯电影1985年版方刚的父亲是谁饰
是电影老演员奇梦石
奇梦石(1924.8~2002.11.1),中国影视演员。 1924年8月生于上海。1942年肄业于上海正风中学。曾在上海中流剧社任演员。1946年入联华影艺社,1947年转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2002年11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
简介
曾在上海中流剧社任演员。1946年入联华影艺社,1947年转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参与演出《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等影片。1952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主演《水乡的春天》、《剑归》、《龙云与蒋介石》、《亚运魂》等影片,并在《梅花巾》、《投奔怒海》、《大桥下面》、《流亡大学》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演出电视剧《上海滩绑票奇案》、《传奇夫人》、《家教》、《上海的早晨》等。其中因在《上海的早晨》中扮演梅佐贤,1990年获第八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

中文名
少年犯
出品公司
深圳影片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演
张良、王静珠
编剧
王静珠、张良
类型
故事片
片长
100分钟
上映时间
1985年
色彩
彩色片
目录
演职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谢洁心 朱曼芳 ----
方刚 陆斌 ----
杨雄 杨涛 ----
沈金明 王劫 ----
暴连星 胡晓 ----
高翠翠 邬旭峰 ----
肖佛 蒋健 ----
赵所长 赵汝平 ----
方刚母 洪融 ----
方刚父 奇梦石
方小妹 杜炯
职员表
制片人:郭衡宝
导演:张良、王静珠
编剧:王静珠、张良
摄影:阎序中
美术:王玫芳
音乐:杨绍吕
剧情简介
少年犯方刚、肖佛、沈金明等被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囚车上还坐着一位40多岁的女记者,她是《社会与家庭》杂志的记者谢洁心,出于社会责任感,她正在进行一次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调查。
16岁的方刚因持刀杀人被判刑5年,他来到少管所以后恶习不改,经常打人,还顶撞管教人员。犯人暴连星欺负方刚是新进来的,在一次吃干饭时给他分了很少的菜,两个人当场打了起来。管教队长冯志学关了方刚的禁闭。赵所长通过调查,弄清了事情的起因,让冯队长把方刚放了出来,同时撤了暴连星分菜掌勺的职务。
不久,方刚又在暴的煽动下,在课堂上打人闹事,还奚落劝阻他的冯队长,冯一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赵所长批评冯队长不该打人。方刚想乘机逃跑,便谎称自己吞进了一把折叠小刀。冯队长等人信以为真,千方百计组织抢救,使方刚良心受到责备,坦白了自己的错误。赵所长为了更好地教育他,没有进行处罚,这对他教育和触动很大。几进几出少管所的惯窃犯肖佛,看上去什么都不在乎,经常偷偷摸摸,惹事生非。
谢洁心在和他接触中感到他机灵、聪明,又讲义气,很为他痛心。这天晚上,她找肖佛谈心,肖佛讲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原来他先后有过三个父母,他们全都把他当成负担而遗弃他。他从7岁起流落街头,慢慢地堕落成惯窃。肖佛变坏的过程引起谢洁心的深思,她连夜写稿,向社会、向所有的父母呼吁,要关心孩子们的教育。方刚痛苦地吞下了折叠剪刀,所领导立即进行抢救,终于将他救活。谢洁心和冯队长又说服方刚的父亲到医院来看望儿子。
方刚看到所领导这样爱护他,父母也做了自我批评,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重新做人。肖佛的父亲执意不认儿子,还痛骂前来找他的冯队长和谢记者。冯队长对他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批评。沈金明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幼稚、单纯,但求知欲很强。他因为受黄色手抄本的毒害而犯了奸淫幼女罪。来到少管所以后,他受到领导和老师的教育,逐渐悔悟,并发奋读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谢洁心从他的事例受到启发,写了评论文章,呼吁对失足青少年不要歧视,更不要嫌弃。文章发表后在少年犯中引起强烈反响。可她万万没想到,就在此时,她自己的儿子却因流氓罪被捕。她由于忙于社会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吞食了这个苦果,更加痛切地感到肩负挽救失足青少年的重大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