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放老电影大浪淘沙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放老电影大浪淘沙

发布时间: 2022-09-22 08:04:43

1. 红船劈波初心不忘,《大浪淘沙》用细节让人物饱满,你会去看这部电影吗

引言:《大浪淘沙》这部电影塑造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的青年群像,从人物的命运来折射出历史进程。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不仅贴近生活,更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当下的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历史,热血沸腾,令人印象深刻,堪称是一部好剧。

《大浪淘沙》故事情节

在建党10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作为献礼剧的《大浪淘沙》为当下的年轻人弘扬了时代精神,该剧是由王雯那、孙立石主演,在2021年的5月11日,正式与观众们见面。作为理想照耀中国的重点剧目,该电影自启动以来就颇受观众们的关注。该部影片以陈启航的视角还原1919年到1945年,这整整20多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小到大,从初创走到成熟的辛苦历程。以人物命运为主线,深刻的呈现了期间每个关节点和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七大召开等等。

向百年风华致敬

《大浪淘沙》除了在塑造人物上费了心思,此次作品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以当下祖国未来的审美方式来讲述历史。不仅能够拉近了当下年轻人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也深刻的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历史的同时,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思考,而这也是当下历史题材系列的影视作品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 有部老电影是3个结拜的兄弟最后老三变坏了请为是什么电影

《大浪淘沙》,是四兄弟。

3. 电影《大浪淘沙》中的主演们近况如何

电影《大浪淘沙》是由着名导演伊林执导,由于洋、王蓓、史进、刘冠雄等人联合主演的一部革命题材的故事片。它反映的是在革命大潮的初期,一群知识青年,由于不同的原因,走出家庭,走向 社会 ,寻找人生的未来。在革命潮流的冲击下,在血雨腥风的洗礼下,这些青年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参加了中共,为革命的理想而奋斗;有的经受不了严峻的考验,意志薄弱,当了逃兵;有的加入了国民党,镇压革命,成为 历史 前进的拦路石。经过大浪淘沙,沉淀和滤去的是泥沙,留下的才是真金。

于洋——饰演勒恭绶

勒恭绶的扮演者于洋,原名叫于延江,是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着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洋曾是解放军炮兵部队的文化教员,后加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89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厂长。于洋先后在《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等数十部片中担任主要角色。曾获得过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简瑞超——饰演顾达明

顾达明的扮演者简瑞超,着名电影演员,曾在《跟踪追击》《海外赤子》《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多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简瑞超九十年代移居香港,2004年去世,享年84岁。

杜熊文——饰演杨如宽

杨如宽的扮演者杜熊文,曾是运动员出身,后到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学习,1963年初登银幕,先后在《山乡风云》《海外赤子》《客从何来》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刘冠雄——饰演于宏奎

于宏奎的扮演者刘冠雄,从艺五十余年,曾在《特殊身份的警官》《第三个被谋杀者》《廖仲凯》等二十多部电影及近千部(集)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刘冠雄不仅是影视演员,还是着名导演,曾任中国电影艺术学会副会长。

王蓓——饰演谢辉

谢辉的扮演者王蓓,南京师范学校毕业生,后加入到昆仑影业公司,先后在《武训传》《乌鸦与麻雀》《马兰花》等多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王蓓曾获得过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史进——饰演赵锦章

赵锦章的扮演者史进,曾是话剧演员,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二十余年。史进1960年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先后在《跟踪追击》《雾都茫茫》《斗鲨》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史进曾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有“南国影星”之美誉。史进2018年病逝,享年95岁。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 历史 ”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4. 大浪淘沙电影观后感

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是以前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大浪淘沙》,电影里的主人公叫靳恭绶,是民国时山东的一个农民青年。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正是他逃命在外之日。

原来他的父亲和当地的地主有某种债务纠纷,因他父亲到期未还,和地主发生了争执,也许是地主要债要得急了点,也许是靳老爹心路窄了点,到了晚上靳老爹居然上吊死了。气得靳恭绶抚尸大哭。

“我也不是好惹的!”电影里靳恭绶向朋友们回忆往事时咬牙切齿地说道:“当晚我就去地主家放了一把火,还把地主一家给杀了。”

从此他浪迹江湖,结识了几个类似的江湖朋友,悠闲之中还认识了谢晖、刘芬等漂亮MM。经谢晖介绍,几兄弟一同去济南报考了军阀张宗昌的公费师范学校。张宗昌虽说是大字不识的军阀,却对知识分子格外敬重,学费全免外,还全额资助师范生读书。说来也怪,这种学校不仅连我们现在政治审查都没有,连身份证都不看,根本不管考生是不是在逃杀人犯就录取了这些人。

按说靳恭绶等杀人犯被张宗昌收留,有吃有喝有钱花,摆脱了流浪生活,总该对人家感恩戴德了吧。可是恰恰相反,靳恭绶业余时间除了和漂亮MM谢晖谈情说爱——“谈人生,谈理想,谈宇宙”以外,都花在各种反对军阀的政治活动上,甚至多次组织参与反对当局的油行四威,每当与前来驱散“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警察搏斗的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最后这几个人还嫌闹得不解气,干脆一跺脚去了湖南报考军校,穿上军装扛起枪,痛痛快快地干起了大事业,直到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岗山。

影片从未对靳恭绶因债务纠纷杀人的事情有过任何指责和歧视,也不提倡什么“杀人偿命”、“依法治国”、“普法教育”,更未象现在某些自以为自己多么理性网友那样,动不动就很麻木地样子说什么:“凡是生命都应该珍惜”,“为什么不去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啊?”要求被压迫者单方面去体谅压迫者,以换取所谓的“和谐”。相反,这部影片却用这样一个个情节证明了一个伟大的道理并大为赞扬,那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此说明靳恭绶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天生觉悟就那么高,用刀子去处理债务纠纷,去报仇,处理得很对!

除了他的结义三弟余鸿奎而外,影片中几乎所有角色都接受靳恭绶这么做,认为这么做“很正常啊”。只有那被塑为反面角色的三弟余鸿奎在和靳恭绶吵架时,忍不住骂了他一句:“杀人犯”。而靳恭绶被骂时不仅不忏悔,反而觉得受了污辱,反而觉得自己理直气壮,气得凶相毕露,动手打了余鸿奎一拳。最后这个反对报私仇的余鸿奎在影片当了叛徒,被兄弟们打死,而当过杀人犯的靳恭绶从未为那些被他杀掉的人去抵命,因为他后来已经从政了,刑事责任一笔勾销。

靳恭绶在影片中被塑为英雄,可见,因一些小事去杀人放火报私仇,起码在旧社会,乃至在拍摄该影片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是广为传颂并广为提倡的,是一种英雄的象征。我就不知道这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在,民间和官方是怎么看的?是否也一致认为,在受到冤屈时可以不经法律途径自己杀人解决,或者在寻求法律要求赔偿而不能如愿后提倡这样去自我解决呢?

我不知道人类的观念在短短时间里怎么会变得这么快?反正我是很羡慕以前的那种生活的,你看,江湖有那么多供各路好汉的容身之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看,国家有那么多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不需户口不需身份证,更没听说过暂住证,流窜犯也可以报考大学甚至军校,由国家花钱供流窜犯读书,流窜犯还可以随时携枪潜逃去“起义”。这在我们现在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时是那样的简单……

而现在的青年人呢?好象生活在笼子里,办任何事情都要先办好无数的证件,得被人审查无数遍才能考试,就是考上了还不一定有钱去读,只好在家当“宅男宅女”。要是发生流窜犯考取大学隐藏起来的事情,会被当成奇闻登在新浪搜狐网易的首页。

想到这些,我越发感到困惑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在前进呢?还是正好相反呢?难道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才算是发展吗?难道自由越来越少是前进吗?难道法律越来越多,多得律师也记不住,一不小心就算犯了法才算是进步吗?难道受了冤枉,法律解决不了,还不允许采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公正,才算是文明吗?

5. 求老电影《大浪淘沙》、《冰山上的来客》有效下载地址,迅雷的最好,优蛋也行。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该片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6. 电影大浪淘沙主题曲

电影《大浪淘沙》主题曲是《大江东去浪淘沙》。

歌曲:《大江东去浪淘沙》
编曲:车明
演唱:罗荣巨、广州乐团合唱队
歌词:
大江东去浪淘沙
革命的洪流冲天下
打碎镣铐和锁链
建设富强新国家
同志们哎
拿起枪 冲向那旧世界
勇猛冲杀
嘿 勇猛冲杀

大江东去浪淘沙
千回万转势更大
历史的渣滓沉水底
英雄成长在红旗下
同志们哎 握紧枪
誓把那旧世界彻底打垮
嘿 彻底打垮

7. 1966年上映的电影《大浪淘沙》有这样一个情节:上个世纪20年代,老师和学生一起上街,学生给了一个

就是说要努力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来贡献社会,回馈社会,这才能报答国家贡献祖国。

8.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电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谢辉的扮演者是王蓓

1、角色简介:
王蓓饰谢辉
正直,爱国,崇仰真理而充满激情的女学生,1925年在山东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参与革命活动。声援北伐。后来。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坚决走上革命道路。
2、演员简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贞,1948年毕业于南京市师范学校,1931年生于南京,影视演员,出演过《乌鸦与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树》、《纺花曲》等。
3、电影简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伊林导演的一部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的电影。主要演员有王蓓、史进、刘冠雄等。

9. 大浪淘沙的电影背景

电影《大浪淘沙》是根据朱道南(1902――1985)的个人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于1962年改编为电影剧本。 剧中的主人公之一顾达明的原型就是朱道南本人。电影中其他主要人物俱是朱道南的山东省立一师同学。朱道南是山东枣庄峄县人,山东省立一师学生,1926年冬由青岛转道上海再去武汉,考取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六期)。1927年2月又考入湖南长沙黄埔第三分校。马日事变后撤回武汉,返回中央军事学校学习。1927年7月,武汉中央军校的学生被编入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1927年11月,随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朱道南随广州起义余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任第十团排长,参加海陆丰地区苏维埃土地革命。1932年夏天,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朱道南回到了家乡──山东峄县任小学教师。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政委、峄县抗日民主政权县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行署渤海留守处主任;1948年6月,任鲁中南行政公署秘书长。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公署撤销,朱道南调到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任省府办公厅行政处长、省干校党委书记、省府办公厅副厅长等职。1950年9月,朱道南调往上海,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兼副局长等职。1984年经中央组织部批准“按上海市副市长级待遇”离休。
《大浪淘沙》1966年已经被定调为“严重歪曲革命史实”的“反革命”影片和“十大毒草”影片之一,被迅速查封,不准公开放映。导演伊琳被剧组某些风派人物揭发批判,其实这部与陶铸本人丝毫没有关联的影片,却硬被说成是为陶铸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导演硬被说成是陶铸暗授机宜的内线人物,惨遭批斗。“文革”运动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开始后,身体瘦削羸弱的伊琳卧病在床,他当时受到的严重打击,使他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体重还不到一百斤。可是,当权领导和造反派却全然不顾,冷酷无情地把骨瘦如柴的伊琳,还是赶到了英德劳改茶场,去接受重体力的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的秋天,伊琳才得以返回厂里,但厂里坚决拒绝接收组织关系,其档案只好暂时放在省文化厅。情形有所好转后,伊琳强烈地表示在厂工作的愿望,并亲自主抓了描写叶挺的《白马将军》和《革命母亲李丽英》、《横空出世》等剧本,都因各方面的排斥,而未能搬上银幕。但他还是壮心不已,帮助导演刘欣拍摄了根据《渔岛之子》改编的儿童故事片《小螺号》、指导于得水导演了粤剧戏曲片《沙家浜》等。1979年,蔡辉厂长传达上级的命令,任命伊琳担任珠影厂副厂长,此时,已经64岁的伊琳已在“文革”中折磨得身体难以支撑,当罗戈东副厂长前去看望重病在床的伊琳时,他激动地抓住罗厂长的手说:“我们曾经去上海找朱道南、于炳坤,修改《大浪淘沙》的剧本,现在总算有了结果,我们再来一次合作,再拍一部故事片。”这是伊琳投入工作激情的自然迸发,也是他的临终遗愿。当年11月27日,瘦弱的伊琳便告别了人世,姗姗来迟的任命,最终使伊琳抱憾而去。 一部《大浪淘沙》,一段中国电影在残酷年代中的曲折史。然而,电影艺术的步履,却永远是那么的匆忙而奋进!

10. 一部国产革命老电影

是《大浪淘沙》。
主演:于洋 简瑞超 杜熊文 刘冠雄 史进 王蓓
剧情简介:
1925年,知识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寻求出路。途中他们救起逃婚的余宏奎,四人结盟为兄弟,来到济南进了山东第一师范学校。靳恭绶认识了共产党员赵锦章老师,而余宏奎得到了国民党员薛健白老师的赏识。他们四人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时常秘密在一起,读进步书籍,谈革命道理,开始接触革命活动。在这期间,他们还结识了两个女学生:谢辉和刘芬。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赵锦章同他的爱人、共产党员宋珠萍一起转移南方,参加了北伐军。靳恭绶等六位同学在济南积极声援北伐。一次在与反动军警的搏斗中,靳恭绶表现得很勇敢,余宏奎则十分怯懦。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六位青年怀着激情赶到武昌。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由于出身、经历和志向不同,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余宏奎投靠了在35军当参谋的薛健白,杨如宽为了个人的艺术爱好,参加了北伐宣传队,靳恭绶、顾达明、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靳恭绶、顾达明被分派到长沙军分校受训,与他们的老师,现任军分校教官的赵锦章重逢。1927年5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乌云刮到长沙、武汉,一贯伪装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薛健白带着余宏奎等潜往长沙策反。一天,余宏奎遇到顾达明、靳恭绶,他想利用顾的忠厚,摸清军分校共产党的情况,遭到了对方的斥责。顾达明和靳恭绶立即将情况报告赵锦章。赵预感到反革命将有行动,一再向领导提出积极防御的建议,都遭到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反对。反革命叛乱的马日事变终于在长沙发生了。反动分子也在军分校制造事端,企图清洗军分校的革命力量,他们大肆搜捕军分校的共产党员。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顾达明奋不顾身救出赵老师。他们牢记赵锦章临死时的嘱咐,怀着满腔悲愤回到武昌,通过宋珠萍找到了党组织,与谢辉、刘芬一起,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杨如宽在北伐失败以后,于悲观失望中当了逃兵。1927年7月,武汉反革命叛乱的前夕,汇集在武汉的革命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转移农村,消灭了拦路截击的反动武装。靳恭绶、顾达明枪决了叛徒余宏奎,跟随革命队伍,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的风浪中继锻炼成长。
观看地址http://www.56.com/u74/v_NDczMjc4N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