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老电影的名字
80年代经典看电影
《自豪吧母亲》
《他爱谁》
《他们在相爱》
《海之恋》
《第二次握手》
《最后八个人》
《丹凤朝阳》
《戴手铐的旅客》
《白莲花》
《奸细》《残雪》
《不是为了爱情》《枫》《丹心谱》
《白蛇传》《名剑》《诸葛亮吊孝》《越剧胭脂》
《元帅之死》《雪花和栗子球》
《舞厅》
《透过云层的霞光》《山狗》(《塞外夺宝》《亲缘》(下)《亲缘》(上)《见面礼》
② 唐国强主演的《高山下的花环》你看过吗
先贴一张豆瓣的图9.3分,冷门佳作战争片榜No.2,3.6万人看过,2.4万人想看。如何看待打分、榜单排名和看过、想看这两个数据呢?再来看一张截图。这是豆瓣高分经典战争片榜的前两名,《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打分均为9.5分。两部电影的看过和想看的数据分别是:166.2万、53.4万,143.8万、46.9万。同为战争片,仅仅相差“冷门”两个字,打分相差不大,但是看过和想看的数据相差太大了。《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片真的对得起冷门两个字啊!这部上映于1985年的电影讲述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通过唐国强饰演的高干子弟参军入伍到参加战斗再到取胜回来三个阶段人生观和为人处事的巨大转变,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的惨烈、卫国戍边军人的英勇和悲壮。电影还原和保留了很多原着中的细节,这也得益于导演谢晋的坚持和果断。近几年,很多自媒体成为了这部电影的“自来水”,纷纷在各自的账号上解说、评论这部电影,而且是不吝夸赞的解说和评论。这也让很多人在视频网站上重温了这部经典之作。如果题主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建议题主找一个夜晚独自一人慢慢观赏。这部电影值得花时间去细品!
③ 《高山下的花环》讲的什么故事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大致故事情节如下: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
中国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黑白剧照图片
图册 13张
吴爽不顾军情紧急,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强烈谴责甚至责骂。九连担任穿插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躯,雷军长唯一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靳开来英勇杀敌,为给饥渴的战友搞“战斗力”不慎踩响了地雷壮烈牺牲;战斗临近结束之时,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包括吴爽、雷军长、赵蒙生以及战士的心灵;临别之际,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④ 求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高清,在香港上影叫《卫国军魂》。
《高山下的花环》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高山下的花环》是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出演的一部影片。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

⑤ 关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卫国军魂)
《高山下的花环》又名;卫国军魂 对越自卫还击战经典老电影
导演:谢晋 演员:吕晓禾.....梁三喜 唐国强.....赵蒙生 何伟.....靳开来 童超.....雷震 盖克.....韩玉秀 王玉梅.....梁大娘 刘燕生.....吴爽 斯琴高娃..杨改花 倪大宏.....段雨国 何毅.....金小柱 石磊.....雷凯华 贾雨岚.....柳岚李丹军....炊事班长 管宗祥.....金彦中 李振平.....一班长 胡宗琪.....高干事 洪军.....一排长上映日期:1984年 影片类型:剧情 / 战争
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
剧情;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吴爽不顾军情紧急,竟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谴责。九连担任穿插任务。鏖战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驱,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获奖记录
本片于1985年获第五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剪辑奖(周鼎文), 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吕晓禾)、最佳男配角奖(何伟)、最佳女配角奖(王玉梅) , 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⑥ 八十年代老电影有哪些
1,《末代皇帝》,上映日期:1987年10月23日。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

2,《红高粱》,上映日期:1988年2月(柏林电影节)。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3,《吉屋藏娇》,上映日期:1988年04月14日。
《吉屋藏娇》是香港喜剧电影,由陆剑明执导,尔冬升等主演。《吉屋藏娇》讲述了郑裕玲和尔冬升是一对准备结婚之同居男女,但由于某种原因,其原有之新居未能入住,因此便租住其好友郑丹瑞祖父之古老大屋内。
利智及唐丽球本是郑丹瑞祖父卢海鹏之黑市夫人及侍婢,当二人死后其鬼魂仍留在大屋内等待卢之回来。人,鬼住在一起,便发生连串笑话。
4,《碧海蓝天》,上映日期:1988年5月11日。
《碧海蓝天》是一部法国爱情电影,由吕克·贝松执导,让-马克·巴尔、让·雷诺主演,于1988年5月11日法国上映。电影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着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
5,《雨人》,上映日期:1988年12月12日。
《雨人》是巴瑞·莱文森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达斯汀·霍夫曼、汤姆·克鲁斯、瓦莱莉·高利诺、迈克尔·D·罗伯茨、邦尼·亨特、贝丝·格兰特主演。
影片中,查理发现父亲将遗产留给了患自闭症的哥哥雷蒙,便想骗取这笔财富,并计划利用哥哥超强的记忆力去赌博赚钱。但在此过程中,血缘的亲情打破了原有的疏离,真挚动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⑦ 《高山下的花环》:建议重播!这是最震撼人心的电影,如今被遗忘
高山肃立,英雄长眠于此!
天空呜咽,秋风萧瑟袭人,仿佛在诉说着烈士的壮怀激烈。他们正值芳华岁月,却把一腔热血洒在这祖国的边陲,只有那一片片洁白无声的花环做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一部好电影的标准,说复杂点,就是具备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折射出复杂多变的人性,让人性在剧情冲突中得到净化,最终殊途同归——人性的纯粹。
进一步来说,就是能够直击观众心底最柔软的神经,进而穿透人们的灵魂,让每个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强烈的共情和共鸣。
再进一步,就是你看电影的时间再长也感觉很短,你感觉再累也会愿意支撑着看完,你常常自吹泪点很高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就是经典电影的力量。
而《高山下的花环》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电影,它具备上述经典标准的所有元素,以至于让我在不同年龄段看到它时,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20岁看它的时候会拍案而起,30岁看它的时候会默默流泪,40岁看它的时候会陷入长久的沉思。相信等到我50岁60岁时,再看它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看到油头粉面的赵蒙生就心生厌恶,得知他去前线的目的是镀金,在战争到来时他的妈妈又搞曲线调动,国家危机时刻他拿着调令就要回后方时,我胸中的怒火伴随着梁三喜的一句话而燃烧: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是啊,这个国家不光是我们的,可也是你们高干子弟的,倘若在国家危难时刻都选择退缩,都想当逃兵,都只顾着自己,那国家该由谁来保卫?
难道还真像靳开来所说的那样,“打起仗来,还得靠我们这些庄户孙”吗?
当爱发牢骚的靳开来临危受命,在战争打响前从一个老排长提拔为副连长,就预感着他身上会充满悲剧色彩。
可是当看到他痛骂当逃兵的赵蒙生时,又感觉特别过瘾,特别解气,特别舒服。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就仿佛是自己走进剧中大骂赵蒙生是个胆小鬼一样。
当攻克敌人阵地,在越军掩体里看到一袋袋写着“中国大米”的粮食,想想我们自己勒紧裤腰带、从嘴里一点一点省下吃的来救济他们,而这个喂不熟的白眼狼却恩将仇报反咬一口时,正处在20岁血气方刚年龄的我,又怎么可能不拍案而起?!
是的,刚开始看不惯靳开来发牢骚,可是又知道他发的有道理,更知道他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在这方面大多数人选择了隐忍、含蓄,只有这个血气方刚的靳开来更像个钢铁汉子。
电影中用性格制造冲突,让我感觉像靳开来这样的人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家所在的村里、胡同里,就在大街上的吆喝声和街头巷尾的人群里……
二百亿换不来他一捆甘蔗?!
当靳开来说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我感觉他是替即将被渴死的全连官兵说的,替我和观众们说的,替全国老百姓说的。
砍几捆甘蔗,这是多么理所应当的事!
可是,当靳开来在回来的路上踩响了地雷,我的心中一阵酸楚,感觉他就是那个敢于担当的大英雄,他是为了全连官兵而牺牲的,就应该是国家的大英雄!
这个想法,自认为没有疑问。
令人震惊的是,战后评功受奖的时候,连里给靳开来上报的三等功没有批,原因是他的牺牲是因为砍甘蔗,而砍甘蔗就是违反了群众纪律,违反纪律就不能立功。
当赵蒙生在电话里和上级据理力争,当雷军长说出“ 不给靳副连长立功,天理难容 ”这句话,当全连干部战士都在为靳开来遭受的不公平而气愤填膺,我也会和这些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还有“小北京”因臭弹而牺牲,当看到臭弹箱子上的生产日期是“1974—4”这个“特殊”年代的产品,心中又会升起一股怒火来。
20岁的我,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因此看《高山下的花环》时很少流泪,觉得当兵的就应该保家卫国,哪怕是流血牺牲也决不能后退半步。
30岁的我不一样了,有了一些 社会 阅历和跌跌撞撞,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是妻子眼中的顶梁柱,是父母眼中的未来和期望,是儿女心中的那片天。
因为懂得,所以才会泪流满面!
梁三喜牺牲后,当他的母亲和妻子为了省下几块钱车费,而步行了半夜山路才来到部队,当看到梁三喜妻子玉秀抱着年幼的女儿。我瞬间泪如雨下:
今生今世,白发苍苍的母亲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体弱多病的妻子将独自撑起一个家,年幼女儿将永远不能喊一声爸爸。
这个家,从此以后,天塌了!
当梁大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布,接着又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然后颤巍巍地拿出一叠整整齐齐的钱放在桌上,然后郑重其事地说:
“ 三喜欠下了620块钱。这是队伍上给的550块抚恤金,这是我卖了一头猪的70块,总共是620块。 ”
相信看到这一幕的您,一定会像我一样泪流满面,我们生活在这个 社会 上,还不知道世间竟然会有如此心灵纯粹的人,她的儿子为国捐躯了,她竟然要 子债母还!
她的儿子是国家的英雄,她把人生最宝贵的儿子都献给了国家,可是她老人家不但没有向部队和国家提出任何要求,而且还要卖掉一头猪去替儿子还债。
敢问世间,还有多少如此纯粹的人?
写下这些文字,我已是泪流满面。
还有靳开来的老婆孩子,她们来部队以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靳开来连个三等功也没有评上,就连那个军功章也是赵蒙生的,她们娘俩的未来又有谁来管呢?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就是因为时隔三十多年了,在当今大片云集、优秀电视剧如潮的年代里,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它,并隔一段时间就看上一遍。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导演把每个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很立体:
英雄不再脸谱化,不全是高大上;贪生怕死之辈也可以被高贵的心灵所触动;高干子弟一样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梁三喜,这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是绝对存在的,他是来自沂蒙老区的烈士后代,他爱兵如子又以身作则,他对党忠诚又深爱祖国,他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大英雄。
赵蒙生,革命家庭出身,高干子弟,养尊处优,父亲为革命牺牲,母亲身居高位还救过雷军长的命,他母亲的做法遭到了雷军长的坚决拒绝,我们应该拍手称快。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们是赵蒙生的母亲又当如何?自己的丈夫为革命牺牲了,现在唯一的儿子又将慷慨赴死,难道想把儿子留在后方的想法很可耻吗?
当然,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 社会 多元化的一面,因为任谁也不会相信部队官兵全是梁三喜那样的高大全英雄。
靳开来,这是另类英雄的代表,剧中人物冲突的杠把子、炮筒子,全团最着名的牢骚大王,因此当了多年排长的他就是提拔不了,只是在上战场前才给了一个“送死的官”——副连长。
他是剧中担当英雄的代表,是作为悲剧英雄出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心底深处感受他的不公平遭遇,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把你我的悲愤情绪彻底激发出来。
雷凯华,革命英雄主义代代相传的优秀代表,他是雷军长的独生儿子。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高干子弟慷慨赴死,他们也是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
该剧的经典之处,就是没有像以往的作品那样一味地歌功颂德,总是站在很高的道德制高点上,用近似神化的高大全英雄标准来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反之就是用一无是处和坏的透顶的方式去塑造坏人。
简单说,就是好的无可挑剔,坏的一无是处。说实话,这样的影视作品是脱离了实际的,其生命力也必定不会长久。
这也正是《高山下的花环》所刻意回避的问题,也是它的过人之处,做到这一点更弥足珍贵。因此,它才能在诸多战争题材电影中脱颖而出,经久不衰。
写作不易,欢迎留下您宝贵的足迹!
⑧ 如何评价《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这是一部表现和平时期战士的影片,将战争作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的情感,而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矛盾的承载体。在战争背景下将凝聚强烈情感指向各种矛盾,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剧中的战争是很值得的,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十月》1982年第6期 。
该小说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冲破了军事文学“无冲突论”的老套,正视并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揭示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伤痛,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内容简介
济南部队歌舞团的创作员李干事来到云南哀牢山中某步兵团三营营部,采访营指导员赵蒙生。赵蒙生出生于革命家庭,三年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过一等功。三年多来,他毫不艳羡大城市的花红柳绿,默默地战斗在云南边陲,还动员他当军医的爱人也到边疆前哨任职。
但是,他却多次拒绝接受采访,所以他的事迹一直未能见诸于报章。得知李干事是山东人而且三年前曾亲自到前线采访时,赵蒙生给他看了刚刚收到的退款单,和办公桌上方挂着的烈士梁三喜有照片。
然后,赵蒙生给李干事提了三点要求:报道要写得朴实、真实,特别不能回避赵和他母亲不光彩的表现。李干事同意后,赵蒙生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