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像摄影经典用光技巧
导语: 按照经典布光法,不同的布光,即使看似简单的效果,往往也是需要多灯配合来实现的。其中,每一支灯的位置、作用,都有严格的要求,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被认为是用光大忌。
主光
在画面上起最主要作用的光就是主光。在人像布光时,主光是需要最先考虑的,它的位置基本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效果——高调或是低调,顺光还是逆光。光比主光和辅助光之间的光强度的比例就是光比,画面的总体反差通常是由光比来决定的。辅光画面上起辅助作用的光被称为辅助光或辅光,画面上人像的各部分的细节层次的多少是通过辅光来控制的。
阳辅光与阴辅光
辅光又分为阳辅光和阴辅光。阳辅光的作用是在亮部和暗部之间明暗交界线之间增加过渡层次;阴辅光的作用是给暗部增加层次细节。
包括相当多的影楼摄影师在内,许多人都弄不清阳辅光和阴辅光的区分。为什么不能只用一种辅光呢?原因是在拍摄低调人像时,如果只用一支辅光来解决明暗交界线和暗部的层次问题,那么整个暗部就可能成为整片的灰色,造型的立体感就会被严重破坏。
拍摄低调人像,如果想减少一支灯的话,那么只能减少阴辅光而不能减去阳辅光。在实际拍摄时,阴辅光也经常可以用反光板来代替。
大师的作品常常是最好的人像用光范例。在此我们结合尤素福? 卡什为电影明星亨弗莱?鲍嘉拍摄的肖像来演示一下各种光的作用。拍摄时使用的主光是位置较高的侧光,主光打亮了额头、鼻翼的侧面,并且在眼窝、鼻下形成了大面积的阴影。与卡什的多数作品一样,这张照片主光使用的是未经任何柔化的硬光。
阳辅光处于人物左侧的前侧光位,它适当冲淡了主光留下的阴影。该照片反差比较大,阳辅光与主光的光比应为1 ∶ 4。
阴辅光位于人物右侧的前侧光的位置,它给人物面部最暗的部分和手部增添了部分细节层次。阴辅光与主光光比为1 ∶ 8 或1 ∶ 16。轮廓光是来自人物右后方的侧逆光,它打亮了头发、耳部的轮廓,也给脸颊和额角增添了突出的'亮色。轮廓光与主光光比为1 ∶ 2。
亨弗莱?鲍嘉 尤素福. 卡什 摄
最后,由一盏与阴辅光角度接近但更高更远的点光源,给人物带来了突出的眼神光。
TIPS:经典布光法的几条“铁律”
经典用光法是一套非常严格的系统,其中的许多规矩很可能让当下的摄影师感觉匪夷所思:拍照怎么能如此“教条”?
尽管当下的多数人像摄影师已经不再遵守、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些“规矩”的存在,但是了解它们并没有坏处——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带来什么益处。1.“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是老师傅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布光中主光必须鲜明突出,“双主光”之类的做法在传统标准来看完全是胡闹。
2. 眼神光只能有一个!传统用光对于眼神光要求非常严格,即使画面整体效果看上去还不错,但如果出现了两点眼神光,还是会被无情地判为失败之作。在没有Photoshop 的时代,摄影师们只能靠小心地控制灯光的位置和在底片上小心翼翼地修版来避免多个眼神光的出现。
3“. 你到底在打什么光?”经典布光法,单灯的灯位是有严格限制的——正面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再加上顶光和底光,只有这些位置是“正确”的。任何模棱两可的灯位都可能带来多余的阴影或光斑,在没有数码后期支持的时代,这些都是后期手段无法弥补的。
“蝴蝶光”与“伦勃朗布光法”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提炼,传统布光法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用光方式,“蝴蝶光”和“伦勃朗布光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例。
即使没有接触过影室布光的人,也可能听说过“蝴蝶光”和“伦勃朗布光法”。不明就里的人可能误以为这是两种特殊的用光技巧,其实,二者都是传统影室布光中 两种用光组合的别称。在胶片时代,影室布光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用光线来提升被摄者形象,修补、弱化形象上的缺陷;进入数码时代以后,用光方面则更重视对画面 气氛、人物气质的作用,改善形象的任务很多已经转至后期通过电子暗房来完成了。
“蝴蝶光”通常指的就是来自较高正面光位的布光效果——因为在鼻底留下“蝴蝶形”的投影而得名。“蝴蝶光”会在眼窝、鼻底和唇线下和两颊留下淡淡的投影, 可以使人的面部富有立体感,投影同时还具有改善人的脸型的作用。“蝴蝶光”非常适合表现女性的形象,因此又被称为“美女光”。
“伦勃朗布光法”因为光效接近荷兰油画大师伦勃朗的经典男性肖像而得名,是传统布光法中拍摄男性形象最经典的布光方式。“伦勃朗布光法”主光位于前侧光光 位,因为在被摄者另一侧脸上留下三角形的亮区,又被称为三角光;阳辅光一般位于正面光光位;标准的伦勃朗布光光效还包括提亮暗部细节的阴辅光和提亮轮廓的 发型光,在现代用光中这两种光也经常被省略。
人像拍摄的风格,素来与时代潮流、流行趣味关系密切。今天,我们审视一张几十年前的人像照片,即使不甚了解相关背景也能大致判断出照片拍摄的年代。这固然与当年的服饰、化妆风格有关,也和拍摄的用光风格具有很直接的关系。
经历了几十年强调完美的经典用光之后,人像拍摄的用光开始变得日趋简洁、直接和另类。夸张另类的风格甚至成为当今影视、广告拍摄的主流风格,这些也必然对社会的普遍流行带来直接影响。
上面的图片出自一个着名的拍摄用光案例:人像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受邀为德国军火大王克虏伯的拍摄作品。阿诺德?纽曼对垄断资本控制下军火工业的嗜血、贪 婪、残酷感到非常憎恶,拍摄时有意使用了双侧光灯位——形成了强烈的“夹板光”,让这位军火大王看上去与他的生意一样恐怖、阴森。阿诺德?纽曼的做法虽然 违背了摄影师的职业准则,却保留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良知。照片问世后,克虏伯宣布阿诺德. 纽曼为“不受德国欢迎的人”;纽曼表现出的良知和勇气却受到世人的赞叹。在日常拍摄中,某些特殊的光效——例如,强烈的底光和这两个拍摄案例中使用的“夹板光”、“骷髅光”,是会产生强烈的丑化作用的。不仅拍摄时必须慎用,而且应小心避免由不经意的失误而产生类似的光效。布光造型与人物形象刻画用光给人物形象气质带来的变化,丝毫不亚于化妆造型和服饰的作用。
亨弗莱. 鲍嘉的两张肖像,上边的一张是尤素福?卡什拍摄的经典作品,突出表现的是坚毅、睿智的气质;下面的一张则接近鲍嘉经常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黑帮分子。拍 摄时使用了来自后方的强烈顶光,前方较低光位的前侧光作为辅光,与主光发生了“对冲”,鼻梁背光一侧明显的阴影进一步强化了不周正的视觉效果。
上方的肖像拍摄的都是素有“千面女郎”之称的美国影星玛丽莲. 梦露。第一张明亮的正面光突出的是青春、性感;第二张图片上传统的低调用光带来的是更古典、淑女化的效果;最下面图片强烈、单纯的侧光则突出了神秘、忧郁 的悲剧性气质……用光对于形象气质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❷ 我们看的热播剧布光有啥门道和技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想看看热播的用光门道?我们以现在热播的醉玲珑为例,再对比一下美剧的布光?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 大平光
大平光可以让人物脸部没有任何阴影,脸部皮肤细腻,但过于平淡,缺少立体感,醉玲珑中运用大平光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下;侧光
侧光即光从人物的一侧打过来,让人物的脸上一半有光一半没有光,明暗对比,突显立体感,是非常常用和好用的光线,侧光也是醉玲珑中大量使用的一种;
看看美剧中的侧光: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上图和下图的区别是什么?对的,光的强度不同,也就是我们说的硬光和柔光;我们再来看两个硬光的剧照:氛围感十足,大片即视感,上一张从窗外透过来的光在地上和墙上形成了一条条明暗的光带,冲击感十足;而下一张的逆光在他的头发上形成的发丝光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也使得这张照片氛围感和冲击感十足;

用好自然光,拍好普通人。
❸ 摄影基础(9)
2021年1月26日 周二 深圳 晴 477/1000
【主题】摄影基础—“摄影用光”
【字数】1295
关于摄影中用光的内容,及 “摄影用光” 的主题,前面给大家分享了2个部分。
第一部分:摄影用 光的作用 ,分别有4个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1、 表现物体的形状、色彩、质感。
2、 表达立体感和空间感。
3、 营造气氛 。
4、 制造特殊的光影效果 。
第二部分: 光线的特性 。昨天的中分享了光的分类和光的发散性质。
1、光的分类: 自然光、人造光、混合光 。
2、光的发散: 直射光 (自然或人造光,物体轮廓边缘清晰,阴影明显)、 完全漫射光 (一般阴天时的表现,阴影不明显)、 方向性漫射光 (部分方向光源明确,有模糊的阴影,但不清晰)
昨天分享聚光灯的直射光,光束很强,阴影浓重,轮廓分明,是为了表现一定效果所用。
今天补充人造光源的另外两种:
一种是 连续发光的光源 ,比如,普通灯管、吸顶灯等都是为了弥补光线不足而人为设计;室内摄影时还会用到泛光灯,就是补充室内摄影是光线不足而设计。
另外一种是 瞬间发光的光源,比如闪光灯 。拍证件照时,摄影师会说:看这里,看这里,然后咔,闪光灯亮起,拍摄完成。那一瞬间亮起的光源,就是瞬间光源。
今天继续分享第三部分: 光线的角度 。
1、光线的角度分类
共分为5种:顺光、逆光、侧光、 顶光、底光,分别解释如下:
顺光: 光线射过来的方向与拍摄的方向一致。
逆光 :光线来自于被拍摄物体或人物的后面。为了达到某种艺术化的效果,有时候需要补光。比如拍摄某种剪影时,一般会采用逆光拍摄。
侧光 :光线来自拍摄物体或人物的侧面,也就是相机的侧面,也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进行的侧光拍摄。测光又细分为:前侧光、侧逆光、90度侧光。
顶光 :顾名思义,顶光来自拍摄的景物或人物的上方。
底光 :底光来自拍摄的景物或人物的下方,这时候无论是拍摄人还是物体都会给人造成一种紧张、害怕的感觉。拍摄恐怖影片一般会采用底光来增加画面的恐惧感。
2、五种光线的特点
顺光光线的特点: 用顺光拍摄物体或者人物是,被拍摄者的正面没有明显阴影,这样的照片立体感很差,因为没有阴影的投射,会给人感觉物体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无论是远处的景物还是近处的景物,他们的亮度都接近(行话为相近)。这种顺光光线拍摄出来的作品不足是:不利于表现空间感;优点是:颜色很鲜艳。
逆光光线的特点: 由于逆光拍摄的原因,被拍摄的人物或景物大部分处于阴影中,因此明暗反差比较大,突出体现了被拍摄物体线条的光线,且轮廓十分突出,对空间透视是一种很好的诠释。这样的照片,充满生气,光影迷人。
侧光光线的特点: 侧光拍摄出来的景物或者人物,明暗反差更加加大,从被拍摄的主体中提炼、萃取了拍摄主体的线条,质感很明显。画面的基调很丰富,更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顶光光线的特点 :顶光光线拍摄出来的人物,把人像的头部集中凸显出来,表现出或压抑或严肃或喜悦或神圣的感觉。一般表达喜悦时,画面充满了热情和欢乐。
底光光线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不单独使用底光拍摄。但为了表达一些特定的效果,比如,电影电视剧中对人物进行丑化所用底光拍摄。底光常常会和主灯上下配合形成蝴蝶光或高光、低光照射人物。这样可以起到消除被摄人物下巴的阴影、笑纹、眼袋的作用,同时突出了眼神所发出的光的作用。
明天继续分享吧。
❹ 什么电影的侧面光,顶光,逆光,面光,侧光
(一).顺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人物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使被摄体亮度均匀柔和,也更容易遮挡皮肤瑕疵,而与此同时也会缺乏立体感和塑形感,容易拍成俗话说的“大饼脸”。
优点:成像清晰,色彩、线条、形态、气氛都能得到真实的还原。
缺点:呆板,立体感弱,缺少纵深。
(二).逆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主体人物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画面有明显的明暗反差。逆光又被称为“轮廓照明”, 是人像摄影中最讲究的一种用光方式,画面效果十分生动,且富有造型特点。
优点:逆光具有很强的塑形感,有利于勾勒轮郭,表现空间层次和营造气氛。
缺点:因照度极其不均,所以在曝光上很难把握。
(三).侧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的夹角关系。主体人物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光线的方向和明暗关系十分明确。侧光使被摄人物有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被称为“质感照明”。
优点:被摄主体一侧受光便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形态、线条、质感得以突出。
缺点:侧光运用在人像摄影中,容易暴露皮肤的瑕疵,形成明暗过渡不均的“阴阳脸”。
(四).侧顺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锐角夹角关系。侧顺光兼具顺光与侧光两种光线的特征,它既保证了被摄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很好的塑形效果。侧顺光是最常见的外景婚纱用光,也是单光源补光较理想的光线。
优点:侧顺光拍摄出的画面中有丰富的影调和层次,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造型,还可以突出立体感。
缺点:亮部和阴影部分的光比以及面积比例掌控很关键。
(五).侧逆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成钝角夹角关系。侧逆光兼具逆光与侧光两种光线的特征,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人物的一侧有明显的轮廓光,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层次丰富。侧逆光拍摄出的画面易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
优点:侧逆光具有很强空间感,画面层次丰富且生动活泼。
缺点:容易因测光不准确而使画面曝光过度或不足。
(六).顶光、底光
顶光顾名思义就是从头顶上照射下来的光线,又叫骷髅光。最具代表性的顶光就是正午的阳光,这种光线使凸出来的部分更明亮、凹进去的部分更阴暗,它会使人物的眼睛、鼻子下方出现难看的阴影。在外景婚纱拍摄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顶光,如无法避免,则可以将反光板放置在人脸下放,消除阴影。
底光是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它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显得残暴,纯粹的底光容易形成阴险、恐怖、刻板的效果。底光更多出现在舞台戏剧照明中,而在外景婚纱拍摄中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广场的地灯、桥下水流的反光等也带有底光的性质。
❺ 英语电影术语
关于电影的类型:documentary (film) 记录片,文献片、literary film 文艺片、musicals 音乐片、comedy 喜剧片、dracula movie 恐怖片
documentary (film) 记录片,文献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literary film 文艺片: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区别于商业电影。
musicals 音乐片:音乐片是类型片的一种,指以音乐生活为题材或音乐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影片。
comedy 喜剧片:喜剧片指以笑激发观众爱憎的影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恐怖片”是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
(5)电影经典顶光底光扩展阅读:
演职人员名称:assistant cameraman 摄影助理、property manager/propsman 道具员、art director 布景师、stagehand 化装师、lighting engineer 灯光师、film cutter 剪辑师、sound engineer/recording director 录音师、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剧作家、direction 导演、distributor 发行人
❻ 推荐几部电影,要里面的顶光和脚光用的比较好的那种
电影厨神,周星驰拍的
❼ 我们看的热播剧布光有啥门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想看看热播的用光门道?我们以现在热播的醉玲珑为例,再对比一下美剧的布光?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 大平光
大平光可以让人物脸部没有任何阴影,脸部皮肤细腻,但过于平淡,缺少立体感,醉玲珑中运用大平光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下;侧光
侧光即光从人物的一侧打过来,让人物的脸上一半有光一半没有光,明暗对比,突显立体感,是非常常用和好用的光线,侧光也是醉玲珑中大量使用的一种;
看看美剧中的侧光: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上图和下图的区别是什么?对的,光的强度不同,也就是我们说的硬光和柔光;我们再来看两个硬光的剧照:氛围感十足,大片即视感,上一张从窗外透过来的光在地上和墙上形成了一条条明暗的光带,冲击感十足;而下一张的逆光在他的头发上形成的发丝光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也使得这张照片氛围感和冲击感十足;

用好自然光,拍好普通人。
❽ 电影里的顶光有何作用,表达什么情感
顶光:来自被摄体上方的光线照明。在顶光照明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景物的亮度间距大,缺乏中间层次。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的、奇特的效果,如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如果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形成小光比,也可获得较好的造型。在风光摄影中,拍摄位置恰当也可获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有包括顺顶光、顶光、顶逆光,前两者照明效果相似,后者与逆光效果相似。
❾ 了解摄影中五种光源的颜色
导语:在拍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光源,不同的光源呈现出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下面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摄影中五种光源的颜色。
每个光源都有一种颜色,虽然我们第一眼看时未必能将其识别出来,但是它对光环境的氛围和情感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即使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光是白色的,它在照片中也是明确可见的,有时还能够形成非常强烈的色彩失真。通过数字白平衡你在拍摄时可以随时考虑光的颜色,使之符合图像的色彩或者便于事后对其进行修正。
光源颜色
一、自然光
阳光的颜色在一天之中会发生多次变化:清晨时阳光是蓝色的,日出时阳光会变为橙黄色,之后则会变为灼热的红色。接近正午时,光线会越来越接近蓝白色;日落时,光线会从深红经橙色向深黄色过渡;太阳快落山时,光线会重新变为深蓝色,随后便会消失于暮色中。根据不同的月相,夜晚有时会笼罩着苍白的月色,有时会是一片黑暗—这在城市中是非常罕见的,因 为各种各样的人造光源会把黑暗的夜空照亮。
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内,照片会包含不同的色彩以及感情深度:所谓“蓝色时分”的蓝色光线会使照片显得昏暗、冷漠、神秘而不可接近;日出和日落时的橙色光线会改变图像的颜色,使其产生一种温暖、炙热、暖融融的效果;正午时拍摄的照片色彩非常饱满—夏天时会非常亮,冬天时则显得有些阴暗、苍白。
如果你想在日光下拍摄,除了考虑时间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主题周围的环境,因为环境可以影响或反射阳光,从而使拍摄主题的颜色发生变化。因此,穿过树叶的阳光会带有绿色、经过有色墙壁反射的光线会带有墙壁的颜色,这会使主题染上相同的颜色。即使是很小的颜色变化也能在观赏者的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
图片说明
关于日光都有哪些颜色这个问题是无法明确回答的,就像以上这几张照片所展现的那样。日光有着非常丰富的颜色,作为摄影的光源它永远都不会让人觉得单调。
绿色的树荫下拍摄
黄色的墙壁前拍摄
以上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只相差几分钟,它们为我们展示了环境是如何改变日光的:上边的照片是在绿色的树荫下拍摄的,下边的照片是在黄色的墙壁前拍摄的。
二、人工光源
照片观赏者往往会通过光色来辨别照片中的光线是人工光还是自然光。当然,通过滤色镜或者白平衡也能使人造光变自然,但是有经验的人立即就会辨认出拍摄照片时使用了人工光源。因为这些人工持续光源都有其常见的色彩:白炽灯发出的光是红色的,节能灯发出的光是白色的,此外有些人造光还会发出淡黄色或微红色的光。霓虹灯管发出的光大多是绿色的,有时也会是蓝色或黄色的。发光二极管灯(LED灯)和卤素灯会发出蓝色的光,建筑用泛光灯的光则是深红色的。
观赏者对图像中光色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像的主题,比如被染红的主题更容易让人想到日落,然而相同的光效在封闭的空间中则会令人联想到灯泡或蜡烛。
原则上是要让观赏者在照片中看到他能认出来的事物,但是作为摄影者你可以做得更多使观赏者更加确信、误导他或使其形成错误的信念。你可以自由使用不同的光源进行拍摄,比如不管拍摄时的实际情况如何,都能使最终的照片看起来像是在日光下拍摄出来的。或者你在拍摄时喜欢更多地使用人工光源,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照片与自然光发生关联,这时可以使用色彩强烈的光线,如绿光或蓝光。
人造光也有着丰富的颜色
人造光也有着丰富的颜色。然而这些颜色通常只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时才与摄影相关,因为特意用人造光拍摄往往要我们寻找或布置出大量且颜色一致的光线。
三、闪光灯
在摄影者可用的光源中,闪光灯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光源—或者以便携、灵活、移动的闪光灯形式出现,或者以摄影棚闪光灯装置的形式出现,后者能够保证室内拍摄时的最大光功率。
闪光灯发出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明亮的、定向的,它不会产生连续的照明,这已经充分说明了闪光灯的优点和缺点:第一,白色的光可以实现协调的、逼真的色彩再现;第二,通过塑光设备可以实现一定的光质,通过滤色镜也可以改变其颜色;第三,闪光灯可以提供较高功率的光;第四,闪光灯的发光时间极短。因此使用闪光灯的构图效果总是在最终图像中才能确定。通过使用持续照明的造型光,可以简化工作室中使用闪光灯的过程,在真正的闪光触发之前的瞬间,造型光会自动关闭。
由于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因此它主要适用于拍摄近距离的主题,并且当主题中只有一个图像层面被照亮时,图像很快就会形成平面化的效果—前面和后面的图像元素的成像会过亮或过暗。为了尽量减少照片带给人的平面印象,可以使用多个闪光灯进行平行闪光,或者(最好)灵活地从侧面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主要适用于拍摄近距离的主题
如果你认为闪光灯就只有便携相机的内置闪光灯这一种,并由此认定它们对于非常暗的主题的照明效果很差,那么你就低估了这种光源在构图上无法估量的空间:无论是在工作室中使用塑光设备对闪光灯的光线进行随意控制,还是在户外、在路途中使用滤光镜改变闪光灯的颜色,抑或毫无改变地直接使用它。使用闪光灯可以导演出几乎所有的光线效果,而且它还能模拟每一种光源。
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
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这意味着主题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增加一倍时,相机接受的闪光量就会降低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简略图中的两个人中只有前面的人是准确曝光的(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要么使用离机闪光移动闪光灯使两人处于同一平面上(中),要么使用两个闪光灯,分别对每个人进行合适的照明(右)。
四、白平衡
拍摄时不要忘记根据你所选择的光源调整相机的白平衡。白平衡会根据固定的参数定义白色并根据白色定向描述其他的`颜色,根据需要,这个过程对每张照片来说都是单独的。一般情况下有一些以常见光源为标准的白平衡选项可供选择。虽然很多时候自动白平衡是可用的,但在拍摄时我们还是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谨慎使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图像中最亮的区域会被定义为白色—即使该部分原本有其他的颜色。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手动白平衡时,为了准确起见,都要在选择某个光源做参照物时考虑到光源本身细微的颜色波动。这样真正白色的物体才会被定义为白色。
通常来说,白平衡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的色调,而选择错误的白平衡或者调整图像编辑程序中的色温,直到获得你满意的结果,无疑是对这一工具更具创造性的应用。通过改变色温,整个图像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要么极为人工化、极具艺术性,要么能让观赏者相信照片就是在这种光环境下拍摄的。
白平衡对比
白炽灯的白平衡(左)与日光的白平衡(中)有很大的区别。依靠自动白平衡(右)并不总能产生最好的图像结果,因为图像中最亮的区域无论是什么颜色都会被定义为纯白色。
使用RAW格式,你就可以在事后调整照片的白平衡,或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白平衡。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格式则需要在拍摄前就对白平衡进行确定。
日光与人造光的结合可以在图像中形成明显的色彩偏差
日光与人造光的结合可以在图像中形成明显的色彩偏差,摄影者进行这一处理是有意识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这种色彩偏差的,但是它能够对最终的图像产生干扰作用。
五、混合光
如果我们将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源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所谓的混合光,其表现形式就是图像中除了自然色调外还有其他的色彩偏差。由于白平衡只能对准光源,所以只有一部分主题的颜色可以真实再现。光源的选择完全由你来决定,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真实再现人物的肤色。因为这里的色彩偏差常常是极具干扰性的。
混合光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
无论如何混合光都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因为它既能使光的色彩部分清晰可见,又不会主导整张照片。
破晓时拍摄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混合光
如果在破晓时拍摄,人造光会在图像中占据更多的主导,而日光则会变得不那么明显。其结果就是照片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混合光,它可以赋予照片一种人工化和艺术化的效果。
摄影常用的光位
1、顺光
顺光是摄影时最常使用的采光手法,是从被摄体正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的特点是能把被摄体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得非常到位。因此,顺光最常被使用在风景摄影领域,不仅可充分展现地形、地貌,顺光下湛蓝、饱满的天空也是衬托各种风景的最佳背景。
但顺光拍摄时,被摄体侧面不容易产生阴影,缺乏立体感,画面会显得平淡,缺乏艺术性。在使用顺光拍摄人像时,应尽量寻找深色背景或能突出主体的表现形式,有时候为了表现出人物背景天空的湛蓝色或细节,也会采用顺光。
2、侧光
拍照时,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侧光千变万化,只要在拍摄时稍微改变光源角度,就能为整张照片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戏剧性。此外,侧光能够依据被摄物的型态特征,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摄影领域中应用甚广。
一般来说,侧光适合应用在表现被摄物的质感、轮廓、形状和纹理,或是用来强调甚至夸大被摄物的立体感,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同时,拍摄男子肖像多采用侧光,给人以硬朗的感觉。
3、逆光
逆光即是从被摄体后方照射过来的光线。从被摄体正面看,被摄体轮廓光显得非常明亮,闪烁的光辉很漂亮。这是最具戏剧张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创造富有戏剧感或意境的影像,却也可能让被摄主体的面貌与细节完全看不清,拍摄时要特别注意。然而,如果能妥善运用逆光,可以为被摄主体增添更多细节,例如表现模特儿轻柔的发丝、昆虫身上的纤毛,甚至是空气中飘扬着的尘埃。
逆光拍摄人物时,由于人的正面处于阴影中会显得很暗,因此,要做的是尽量让脸部曝光准确,这样的效果或许会让背景曝光过度,光晕严重,但如果控制得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还可以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正面补光,平衡画面曝光,或者用逆光表现剪影的效果。
4、顶光
顶光即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在顶光的条件下拍摄,人物的鼻下人中处和脖子处容易产生阴影,甚至很容易产生黑眼袋,显得模特不怎么好看,一般来说,运用顶光是不容易进行拍摄的,但使用得当一样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比如让模特抬头来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
而在拍摄风景时,顶光却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营造明朗、活泼、热情的气氛。
5、底光
底光和顶光正好相反,它是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显得阴森、恐怖和刻板。底光更多出现在舞台戏剧照明中,而在人像拍摄中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广场的地灯、地面的反光等也带有底光的性质,可作为补光效果。
6、伦勃朗光
伦勃朗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其中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亮区,因此也被称为三角光。伦勃朗光塑造出来的脸部,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7、蝴蝶光
蝴蝶光也叫派拉蒙光,由于鼻下所呈现出的影子为蝴蝶形,因此被称为蝴蝶光。它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早期在影片或剧照中拍美女、影星惯用的布光法。蝴蝶光的光源设定在人脸的正斜上方,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需要使用反光板在人脸底下补光,消除掉较重的阴影。
8、分割光
分割布光就是将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使人脸表现出一面亮、一面暗的效果。这种布光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或气质。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也常常被用来拍摄男性以表现出硬朗的感觉。同时,用黑白画面来表现,明暗对比会显得更强烈,能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9、环形光
环形布光是在蝴蝶光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的,非常适合拍摄常见的椭圆形面孔。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用环形采光布光法时,主要强调人物轮廓和立体感。
❿ 电影光线名词解释
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传递的就是一组连续的活动影像信息,而这一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线传递给人的视觉感官神经系统的过程。
基本介绍
1、电影光线
电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种。
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
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
按光的方向分,可分为前置光(光源在前)、侧光(光源在侧)、背光(光源在后)、底光(光源在下)。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按光调分,可分为低调光与高调光。
2、电影光线的功能
Ø 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
Ø 控制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
Ø 决定场景气氛效果
Ø 突出、强调被摄体的造型特点
Ø 为影片确定视觉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