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康乐斋典故讨源】“桑间濮上”及“桑中之约”丶“桑濮之行”
在香艳诗文中,常出现 “桑间濮上” 这一用典,多用来表示男女相会、幽会及淫奔之地。现举实例以证之:
【桑间濮上】晋•阮籍《东平赋》:“西则首仰阿甄,旁通戚蒲,桑间濮上,淫荒所庐。”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五:“才是真正见色不迷,盘古到今,只有此二人。若是柳下惠坐怀不乱,就写不得包票了。其他钻穴逾墙,桑间濮上,不计其数。”又“桑间濮上事堪羞,却认鹑奔作好逑。”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二六出:“为甚的云髻上点新妆,倒失落在路傍,好教我急煎煎迸断刚肠,说出这行藏,料应是桑间濮上。”清•俞达《青楼梦》第十回:“小素听了,方知是挹香,乃道:‘金公子不可如此造次,小婢虽则小家,稍知礼义,桑间濮上,究非君子所为。还望珍重’。挹香见小素言语温柔,谅情许可,乃笑说道:‘姐姐所言桑间濮上,非君子所为,如今锦衾罗褥,岂非为所当为?’”清•沈起凤《文星榜》第十出:“妾望郎君,明谐婚配,桑间濮上,断断不能从命。”清•钱泳《履园丛话•〈鬼神•陈三姑娘〉》:“年十六七,美丽自命,有桑间濮上之行,其父觉之,遂沉诸湖。”清•渭滨笠夫《孤山再梦》第六回:“且六礼未行,媒妁未通,若跟他去,不说夙世有缘,反是桑间濮上了。”清•李修行《梦中缘》第八回:“往往因爱慕之私,动钻穴逾墙之想,以致好逑之愿,流为桑间,化为濮上。”清•李修行《梦中缘》第四回:“若欲贪目前之快乐,妾与郎君即下楼一会,既会之后,君必悔偷香之可愧,妾亦觉荐枕这足羞,是使关睢河洲之美流为桑间濮之上咏。”清•黄治《蝶归楼》第七出:“(旦)郎君今日之盟,事出从权,已为可耻,若从尊意,便是桑间濮上之行,异日相见,更有何颜?请郎君细思。”清•吴航野客《驻春园小史》第十三回:“小姐因愁致病,不过欲得面晤,两下相订终身。岂效桑间濮上,徒作终身丑态!若令小姐知公子女此轻狂,岂不看轻了公子!”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六集卷三《戏拟青年上政府请弛禁早婚书》:“倘或迟之又久,始准成婚,窃恐电力既足之余,无所泄发,其愿违礼教者,将如桑间濮上矣!”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桑间濮上如何情行?自由恋爱怎样态度?”魏明伦《易胆大》第六场:“一条路绿油油桑间濮上,一条路黑沉沉监狱公堂。”
但引用时又作“桑中濮上”、“濮上桑间”、“濮上桑林”,省作“桑中”、“桑间”、“桑濮”、“桑林”、“濮上”、“桑濮上”,
【桑中濮上】明•佚名《荔镜记》第二七出:“(贴)共伊断约为荔枝,桑中濮上不负伊。”
【濮上桑间】唐•王虚中《玉树曲》诗:“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制。”清•邗蒙上人《风月梦》第一回:“更有那种不识羞耻的下贱人,他说丈夫在外玩得,他在家也玩得,背着丈夫做下了许多濮上桑间的伤风败俗的事来。”清•青心才人《金云翘传》第十回:“良家女子,深闺寡妇,星前月下,濮上桑间,求一行乐而不可得。”
【濮上桑林】清•吕阳《江城梅花引·闺情》词:“聊束残妆,归濮上桑林,喜下蔡、仙郎至止,尸上服,解芳襟,语素枕。”
【濮间】清•周日灏《咏朱淑真》诗:“奈何柳梢月,化作濮间露。”
【桑间】清•江南随园主人《绣戈袍》第四回:“一朝瓦解无留步,十亩桑间转乐天。”
【桑中】《左传•成公二年》:“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杨伯峻注:“此借用 ‘桑中’ 一词暗指巫臣与夏姬私约。”南朝•梁•刘孝标《淇上戏荡子妇示行事》诗:“桑中始栾栾,淇上未汤汤。”《艺文类聚》卷一八《人部·美妇人》引汉•司马相如《美人赋》:“闻大王之高义,命驾来东,途出郑卫,道由桑中,朝发溱洧,暮宿上宫。上宫闲馆,寂寞重虚。”明•屠隆《昙花记》第十五出:“(小旦上):亭亭秋水照芙蓉,心许题红,心愧题红,栏杆花影月朦胧,欲赴桑中,怕赴桑中。”清•章炳麟《东夷》诗:“匪寇求婚姻,和亲亦良愿。拜赐待三年,桑中会相见。”清•陈森《品花宝鉴》第五三回:“听得那女郎低低说道:‘良宵风月,千里姻缘。妾家不远,长板桥头,青楼第二门便是。君如不弃,愿订绸缪。’ 子玉大骇,心跳了一会,说:‘桑中陌上,素所未经,此言何其轻出,一入人耳,力不能拔。知卿虽是戏言,但仆不愿闻此’。”
【桑濮】晋•潘岳《笙赋》:“偿所以移风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恶,故丝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宋•刘黻《太玉洞吸琴》诗:“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桑濮之秽德以加主母,帷薄之丑行以激夫君。”又第七二回:“习来桑濮行藏,关盼盼有惭此日薄西山。”清•任绳隗《清平乐•索琴》词:“非桑非濮,弦断须君续。”清•朱素臣《十五贯》第二十出:“萍水相逢,钱贯便作恶贯;桑濮无据,高桥诬作蓝桥。”清•碧圃老人《歧路灯•序》:“以视王实甫《西厢》、阮圆海《燕子笺》等出,皆桑濮也,讵可暂注目哉!”清•张梁《弹琴》诗:“岂徒桑与濮,六代趋荒淫。”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六回:“如鲁文姜、卫宣姜辈,为诸侯夫人,且宣淫无忌,在位之臣,相窃妻姜,溱、洧、桑濮之民,以淫奔为常事。”清•青心才人《金云翘传》第三回:“久慕乍逢,岂不思窃取芳香。今闻正教,只觉桑濮化作河洲,钻窥皆成反侧,令人不敢生爱而生敬,虽然多情而无愧也。今既承说明,断不敢复萌邪念。”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六集卷一《苗妓诗》:“前人谓夜郎之桑濮,在黄丝驿以东归化营,风俗淫谬,固亦不减古所云也。”
【桑林】《中国古代禁书•〈国色天香•龙会兰池录〉》:“风流才子,桑林绝处,奴家作靠。”
【濮上】晋•阮籍《咏怀》诗:“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淫音噪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濮上北里,迭奏迭起,或号或呼。”明•王𨱋《春芜记•巧诋》:“他监梅自是商家佐,岂向花柳宁甘濮上嘲。”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二一出:“遥看画鹢如风走,这分明濮上私游,管取沿湖细访求。”明•王廷讷《种玉记》第二八出:“非桑间暗与期,濮上私相配,结就朱陈,是慈母殷勤意,乘龙女壻招。”明•徐复祚《投梭记》第七出:“如云女,如云女,颜如孟姜;秦淮里,秦淮里,宛同濮上。”清•车万育《声律启蒙》卷上:“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犬奸》:“会于濮上,古所交讥;约于桑中,人且不齿。”清•元龙《秋胡行》诗:“君意在桑间,妾情非濮上。”清•西冷散人《熙朝快史》第十回:“使无外心,而濮上之淫愈炽。”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二十集卷四《春闺杂咏用上下平韵·秀华绩咏序》:“盖自房中乐奏,首吟淑女之章;濮上诗成,细咏硕人之句。”
【桑濮上】明•屠隆《昙花记》第十六出:“逞风骚,美姿色多才调,桑濮上目挑心招,月下花前、月下花前,偷韩窥宋,荒淫不道。”
而称男女幽会、密约和私奔、淫佚的行为为“桑中之约”或“桑中之期”、“桑濮淫奔”、“桑间濮上之行”等等,
【桑中之期】明•詹詹外史《情史•符丽卿》:“女忽回顾而微哂曰:‘初无桑中之期,乃有月下之遇,事非偶然也’。”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一七集卷三《吴门画舫续录外编》:“旧与素月有桑中之期,后重游吴下,访素月至再,素月拒之,谢曰:‘此足累公声望也,愿勿复来’。青楼中素有相轻之习,惟素月于同时姊妹,靡不交口誉之,蛾眉能让,岂巾帼中绝无而仅有者哉!”
【桑中之约】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九回:“只是多了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约;眉眉靥生,月下之期难定。”清•唐仲冕《六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中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促之曰:‘桑中之约,不可长也,日在帡幪帐之下,倘肯赐以姻好,父母必以为荣,当无不谐,宜速为计’。”又《陈云栖》:“果相见爱,当以十二金赎妾身,妾候君三年,如望为桑中之约,所不能也。”清•王韬《后聊斋志异•郑芷仙》:“渠今夕往戚串家张筵赏月,作长夜饮,恐无暇桑中之约也,明夕当偕之来。”清•心远主人《二刻醒世恒言》卷一二:“两人情重,所以见之梦寐,岂非五百年前结下之缘乎?又何言桑中之约耶?”清•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三回:“今夕奴家特来相会,以求公子日后照拂我母女,别无他意,望祈正眼相看,勿为桑中之约,目作淫奔之女。”清•西冷散人《熙朝快史》第三回:“最可恶者,青年少妇,不知男女之嫌,当一榻横陈而私语往来,借以结桑中之约,则烟固为奸邪之媒也。”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四集卷三《闺律•兵律凡六条》:“或因金锁偷开,巧赴桑中之约。”《中国公案小说•〈包公案〉卷一〈招贴收去〉》:“审得方氏,水性漂流,风情淫荡,常赴桑中之约,屡经濮上之行。”
【桑间淫奔】清•心远主人《二刻醒世恒言》卷十二:“女子大怒道:‘以吾深闺守礼之女,几同桑间淫奔之妇,幸尔败露’。”
【桑濮淫奔】清•梁溪司香旧尉《海上尘天影》第一八回:“若夫五伦之中,均须以情字维系。仅把男女之爱,当作情字,虽亦包括在里头,然犹见其小至于桑濮淫奔,草田邂逅可谓之邪,不可谓之情。”
【桑中之奔】明•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七:“两人同心,誓不殊改,岂同不知桑中之奔为女子所耻,不告而娶为男子之非乎?”清•心远主人《二刻醒世恒言》卷十二:“今伺父母睡熟,乘夜至此,欲与郎君夜话,又念桑中之奔,有玷于闺门。”
【桑间濮上之行】清•白云道人《赛花铃》第七回:“但妾今夜潜来会君者,非敢效桑间濮上之行,实因慕君才貌,不耻自媒。倘君不弃葑菲,愿作丝萝之托。”
【桑濮之行】清•胡薇元《岁寒居词话》:“传乃因误入欧阳叔《生查子》一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云云,遂诬以桑濮之行,指为白璧为暇。”清•佚名《列女惊魂传》第三回:“小女虽属绿窗贱质,以礼自持,桑濮之行,素所鄙斥。”《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杨慎升庵《词品》载其《生查子》一阕,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语,晋跋遂称 ‘白璧微暇’。然此词今载欧阳修《庐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窜入淑真集中,诬以桑濮之行。”
以上诸引典, 均离不开 “桑间”丶“濮上” 这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成为典故引用,当是由《汉书》中记卫地中一段话语影响而来的。
《汉书•〈地理志〉下》记卫地曰:“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相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之记 “桑间濮上”,属春秋时卫国境内的一个小地名。但细推此记之由来,当受《诗经•〈鄘•桑中〉》诗影响而来的。诗的内容是述写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桑中自由恋爱的幸福情景,其中有诗句云:
“期我乎桑中,要 (同“邀”) 我乎上宫 (卫国的小地名) ,送我乎淇 (卫地之一河水名,在今河南北部) 之上矣。”
虽然《桑中》诗在今本《诗经》中列在《鄘》中而不在《卫风》中。表面上看来是鄘地中的一个小地名,但实际上这首诗也出自卫国。何以言之?有三个理由足以证此:
①桑中此诗中有 “淇” “沫” 二水名,古春秋此时二水均在卫国境内,即在今河南省北部。
②今本《诗经》中《邶》十九篇、《鄘》十篇、《卫》十篇合计三十九篇诗的分法,当系汉代学者随意分的,春秋时将此三十九篇诗都混在一起,认为都是卫国的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是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邶》、《鄘》、《卫》,曰:‘是其卫风乎?’”又《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记有卫北宫文子引《邶风》,亦称为卫诗,这些都是明证。
③按卫国当时的疆域,鄘也是卫境。卫国的疆域在今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西周初年,成王封他的叔父姬封于卫,称卫康叔或康叔封,都朝歌(即今河南淇县东北的朝歌城)。春秋时卫文公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西南的颛顼城)。旧说邶在朝歌北(今河南汤阴县东南的邶城镇即古代邶城),鄘在朝歌南(今河南新乡县西南的鄘城即古代鄘城)。
由此可见,《诗经》中的 “桑中”,是卫国的一个小地名,那里有一片桑林,适合男女约会。但具体在哪儿?《诗经》中未曾道出,而《汉书•<地理志>》下》卫地志中与 “濮” 牵合在一起,说是在濮水(即今濮渠水,当时在卫国境内)之上,只不过将原来的 “男妇约会恋爱的场所” 的桑中变为男女私奔之地之称。另外,汉代郑玄替《礼记〉作注,也认定 “桑间”是濮水中的一个小地名。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
但这种说法,细朔其源还是始于《桑中》诗,因诗中乃是写男女青年相会于桑中自由恋爱的情景,这种现象在礼教极为严酷的社会里,是严加禁绝的!自由恋爱、男女相聚,往往被诉为淫佚行为。《左传•成公二年》:“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就已开始歪曲《桑中》诗中之 “桑中” 的原意,变为男女私奔之所,故《汉书》及郑玄均承之。
⑵ 68岁濮存昕罕见露面,在北京送别恩师蓝天野,他们之间曾发生过哪些故事
近日,95岁的老艺术家蓝天野先生离世,蓝天野先生生前曾是“七一勋章”的获得者,蓝天野先生的离世让不少人感到惋惜,不少圈内人到北京送别蓝天野,这其中包括蓝天野先生的徒弟濮存昕,濮存昕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老师蓝天野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就好像一台戏一样,现在他在自己的睡梦中去世,也算是挺圆满的。”根据濮存昕回忆自己最后一次与恩师蓝天野见面的时候还曾为他理发。濮存昕与蓝天野师徒情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你知道他们之间发生过哪些事吗?

⑶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到底有多牛从这里走出来的老艺术家有哪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6月12日院庆日前后,北京人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出一系列活动。70年来,北京人艺上演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300多部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留下了北京人艺的创作精神,打造了一部部经典,滋养了一代代观众。

⑷ 大神有朗读者第一季(2017)主演董卿,濮存昕的电影免费百度网盘资源链接
《朗读者第一季》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导演:刘欣/田梅
主演:董卿/濮存昕/李敬泽/蒋励/姚谦/
类型: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首播:2017-02-18(中国大陆)
季数:1
集数:12
单集片长:90分钟
又名:Reader
该剧讲述了在日趋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行色匆匆,步履不停,日夜为生计奔波,心灵的家园日渐干涸。我们似乎忘记了书本带给我们的滋养、喜悦与感动,相对于光影乐音的狂轰滥炸,毫无功利的阅读成为一种奢望。值此之时,一档品味阅读的栏目应运而生。在最新一期诗词大会中有着卓越表现的央视主持人董卿,以制作人的身份打造了一档酝酿多年的全新节目《朗读者》。节目邀请了郑渊洁、柳传志、濮存昕、王千源、徐静蕾、曹文轩、李立群等名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平凡百姓,在镜头前,在舞台上,饱含深情朗诵那些直抵世人心灵深处的文字。

⑸ 求证濮存昕主演的一部老片,好像叫《凌晨两点钟》
电影《午夜两点》,主演是王诗槐。
⑹ 濮存昕拍过的电影 和一个女孩子看着看着电视 就接吻了 他是一个大夫 给女孩按摩了一下脖子
《与往事干杯》!濮存昕饰演一名医生,按摩脖子是因为知道脖子后面有穴位,按摩可以减压。
电影名:与往事干杯
导 演:夏钢
编 剧:孟朱
主 演:刘岩、邵兵、濮存昕、郭元、李军
上 映:199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根据陈染的同名小说改编,曾经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 少女蒙蒙自幼生活在性格暴躁的父亲的阴影下。父母的无休止的争吵,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父母离异后,中学生蒙蒙和母亲一起搬出了原来的家,在母亲单位的一间破旧的仓库里过起了清贫而宁静的日子。这里还住着唯一的邻居,是一对重新组合的中年夫妇,男的是宋医生,女的是工人,吵架是他们家的常事。母亲首先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和一位历经坎坷的早年同学开始了甜蜜的迟暮之恋。接着,蒙蒙的同学佳妮因高考的失败和家庭的沉重压力而轻生,使蒙蒙更加孤独和忧郁。她们唯一的邻居宋医生关心她、爱护她,冲淡了她心中的阴云,顺利地通过了高考。自此,一直生活在孤独和自卑中的蒙蒙对年长的宋医生产生了一种隐密的暗恋之情,视他为唯一的知已。
但这恋情随着蒙蒙的入学和搬家很快淡漠了。大学毕业的蒙蒙在一次海滨旅游时,邂逅了年轻的“老巴”,一位在海外长大的华人青年。两人同时坠入情网,并在随后一直鸿雁往还。两年后,“老巴”接蒙蒙到洛杉矾举行婚礼。然而就在婚礼即将举行时,蒙蒙偶然翻看“老巴”的旧相册,原来自己暗恋的宋医生竟是“老巴”的父亲,于是,引起了她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她发现往事是不能割断的。美国虽然好,但并不属于自己。她发现,许多年来,宋医生的影子一直悄悄地藏在自己心灵深处。这对于“老巴”是不公平的。于是,她毅然脱离了“老巴”的怀抱,回到了中国。 当蒙蒙准备写信向“老巴”说明一切时。大洋彼岸却传来了“老巴”送别她返家途中车祸身亡的消息。从此,蒙蒙眼前无数次闪现出“老巴”远道而来的幻觉,驱之不散。或许,只有这样的记忆和思念,还有这样的负疚和伤痛伴她今生。
⑺ 杭州濮家新村附近便宜的出租房有吗
租房的具体要求都没写啊像什么样的户型啊!几个人住的喜欢合租吗!你可以去口碑上去看看!租房的话,口碑网效果还是不错的不想通过中介的话!就直接点房东那栏!
⑻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