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姊妹易嫁吕剧老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姊妹易嫁吕剧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9-18 04:28:02

A. 吕剧传统剧目有哪些

吕剧传统剧目也是多根据山东琴书整理改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剧种中移植过来的。它的剧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一种是连台本戏。
小戏和单中出戏,是相对于大戏而言,是指小型的、单出的折子戏。连台本戏是我国戏曲剧目中的一种,是指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起源于民间的节庆演出。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吕剧中的小戏,有90多出剧目。小戏是吕剧传统戏中的基本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历史小说的片断,以反映惩恶扬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男女爱情等为基本内容,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
这些戏的故事情节紧凑,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生动质朴。大多数剧目主题思想积极鲜明,表达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婚姻自主、家庭和睦的强烈愿望和美好理想。
如《蓝桥会》、《梁祝下山》、《老少换妻》和《白蛇传》等剧目,批判和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反映人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思想愿望。
《打关西》、《退婚记》和《打蛮船》等剧目,反映了穷苦人民反抗压力,揭露和鞭挞恶霸豪强的思想感情。《姊妹易嫁》和《空棺计》等剧目,讽刺和鞭笞了嫌贫爱富、为富不仁的势利小人。
《小姑贤》、《三打四劝》和《后娘打孩子》等剧目,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美好愿望。
还有一些描写民间风趣故事的传统小戏,如《王小赶脚》等,也具有较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王小赶脚》故事说的是一位小媳妇回娘家,和赶毛驴的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孩王小一路说笑、逗乐、打情骂俏的故事。
有时候王小很明白地说一些“坏话”,可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实质的攻击性,因此小媳妇乐意和这种人交流。
一开场,半大不小的毛孩子王小即开始夸耀他的小毛驴多么可爱,而后说了几句定场诗:
为人别赶脚,赶脚受辛劳。
人家骑着驴,我得跟着跑。
赶脚者,脚夫也。
话的意思是,王小的那头小毛驴不是他的,他只是为掌柜的打工而已。于是,小媳妇一出场便唱了一大段《二姑娘要回娘家住几天》。这个唱段应该是全剧的精华所在,十分好听,也很有特色,如:
六月三伏好热的天,
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
俺婆家住在了二十里堡,
俺娘家住在了张家湾。
俺在婆门得了一场病,
阴阴阳阳的七八天。
大口吃姜不觉得辣,
大碗地喝醋不觉得酸,
人人都说俺是那个样儿的病,
俺不是价,怎么浑身发酸不爱动弹?
二姐今年才二十二,
嫁了个丈夫他三十三。
二十二、三十三,
他比我大着那十一年。
人人都说俺女婿大,
嗨,大不大的俺可不嫌,他知道疼俺。
今天我要回俺娘家去,
俺丈夫一把拉我到床跟前。
我问他还有什么话,
他偷偷地递给俺二百钱。
他说道,这一百给你雇毛驴,
那一百饿了你打打尖……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媳妇,话里话外地透着夫妻恩爱、怀孕初始的某种幸福感。这样的农村小媳妇跟半大不小的毛孩子一碰面,少不得在买卖中讨价还价。
于是,王小却趁机要占她的便宜,他要跟她攥攥手。他这个攥手,也有他的道理,牲口市上的生意都是通过攥手伸手指头成交的。
二姑娘不同意,要跟他明着来,待讲到160个钱,二姑娘再也不添了,王小就又开始使坏了,连着问了几遍你不添了?你这一辈子也不添了?这里是王小暗指她“添孩子”。
上路不久,二姑娘突然有不适之感。王小知她有病之后让她下来歇一歇。二姑娘这才才告诉他,她这病死不了人,只是“大口吃姜不觉得辣,大口喝醋不觉得酸”。王小就又说:“你这个病,不说我也知道……”
这出剧情节细致生动,群众语汇丰富,表演朴实自然,非常具有生活化。因此,在广大农村极有观众缘。而吕剧又恰恰适合演这些生活化的小场景,小情趣。
另外,这一剧目的还有其他特点:一是唱腔非常好听,舒服流畅,味道独特,酸酸甜甜;二是剧本非常好,生动活泼,文字有民间特色;三是演员表演绝妙,配合默契,做工表情生动,例如,王小的憨直和二姑娘的有些飞媚眼、勾下巴、偷笑的动作,显得质朴健康,又独具乡土风格。
吕剧的基本剧目取材于民间现实生活,能准确贴切地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思想感情,它表现其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男女爱情、讽刺时弊、惩恶扬善,其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朴实、幽默风趣、真切感人。

B. 求山东吕剧电影姊妹易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Mzk3MDky.html

山东吕剧电影,85版经典姊妹易嫁

C. 姊妹易嫁毛娃原型

姊妹易嫁毛娃原型是毛纪
《姊妹易嫁》是一部吕剧。主要人物是毛纪、张有望。简要剧情素花、素梅是姊妹俩,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长大后,因嫌毛纪贫穷,竟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前去完婚。

D. 姊妹易嫁的故事传承

《姊妹易嫁》的故事先是被清代的蒲松龄载入文学名着《聊斋志异》,后来,与蒲氏同处一朝的清代阳湖居士张烺曾将这篇小说填词改编成一出传奇戏,名曰《错姻缘》。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重点剧目研究会将其改编成一现代剧目,从内容到形式已有创新。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又由李公绰执笔将其作进一步改编,从而形成了今天流传甚广的这部吕剧重点曲目《姊妹易嫁》,至今传唱不衰。如今,《姊妹易嫁》已进入莱州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小说到戏剧,枝节删除了大半,整个故事浓缩到一天,场景几乎尽取张府一地,矛盾更全集中于娶亲一事,虽然内容简单,却紧凑规整,引人入胜。
《姊妹易嫁》的故事自古至今,期间经过民间的传承、孕育和发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得以继承和发展。《姊妹易嫁》故事与其他民间故事一样具有深厚的群众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智慧、文明的结晶,得以长期流传的人类文化成果。它有着坚实的根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及价值。姊妹易嫁反映了当地人们的时代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它用简朴的口头语言刻画出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歌颂了张有旺诚信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触动着人们的情感,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为文化艺术创造了素材。它以历史政治名人毛纪为主人公,使故事增添了传奇的色彩和文化底蕴。

E. 求吕剧 小姑贤 李二嫂改嫁 姊妹易嫁 借年 王定保借当 逼婚记 墙头记等戏曲的MP3格式,越多越好,谢谢了。

我 发 你,希 望 选 为 满 意 回 答

邮 箱 人 人 有,我 直 接 将 我 QQ 邮 箱 的 吕剧戏曲,mp3 格 式 的 全 剧 压 缩 包。发 送 到 你 电 脑 邮 箱 里,你 要 的 戏 曲 在 我 发 你 的 压 缩 包 里 。
我 发 给 你 的 戏 曲,可 以 直 接 下 载 到 你 的 硬 盘 里。
再 复 制 到 你 内 存 卡 上,就 可 以 在 手 机,插 卡收 音 机 里 播 放,下 载 完 成 以 后。

希 望 在 百 度 提 问:选 为 满 意 回 答。

我 的 百 度 号;z 8 3 3 2 1 9 8 2

F. 吕剧的代表作是什么

李二嫂改嫁呀,中国吕剧作品。作者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1954年由山东省吕剧团首演。据王安友同 李二嫂改嫁
名小说改编。描写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农村年轻寡妇李二嫂,爱上了本村农民张小六,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嘲讽和婆婆的阻挠。经妇女会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终于改嫁,与小六结为终身伴侣。通过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会激发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出传统礼教给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在观众心灵里引起激荡。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一等奖。1957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吕剧剧目。1954年刘梅村、刘奇英等据王安友同名小说改编。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某村寡妇李二嫂与农民张小六相爱,遭到婆婆“天不怕”和部分村民反对。李二嫂在妇女会主任等人帮助下,冲破旧的习惯势力阻挠,与小六结婚演员 主要演员 郎咸芬……李二嫂 杨瑞卿……张小六 武 韬……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妇女主任 李岱江……妇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张大娘 郭丽华……小青 林健华……刘大娘 电影 李二嫂改嫁 吕剧老电影:李二嫂改嫁(1957版) 片种:吕剧戏曲片 色别:黑白 出品年代:1957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舞台编剧:刘梅村、张斌、王照声、靳惠新、刘奇英 电影剧本:刘梅村、张斌、刘国权 导演: 刘国权 摄影: 郭镇铤 美术: 刘金鼐 编曲: 张禹田、张斌 录音: 黄力加 剧务主任:牛景纯 演出: 山东省吕剧团 舞台导演:尚之四 音乐伴奏: 山东省吕剧团乐队 主要演员 郎咸芬……李二嫂 杨瑞卿……张小六 武 韬……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妇女主任 李岱江……妇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张大娘 郭丽华……小青 林健华……刘大娘

G. 吕剧传统剧目有哪些

吕剧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首拍成电影,影响遍及全国。

(1)特色介绍:吕剧,是山东省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她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吕剧艺术的迅速发展,使吕剧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声望日高,在全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省其他各地、市、县的吕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至1960年,全省已有专业吕剧艺术表演团体29个;在国内其他地方如新疆、大连、哈尔滨、锦州等地市也相继成立了吕剧团。1983年以来,省“音协”多次主持召开了吕剧音乐研讨会,其中一次吕剧音乐集成研讨会于1985年在吕剧故乡东营市召开,1986年,山东省文化厅举办了全省吕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吕剧艺术事业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吕剧艺术之花将会在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更加芬芳多姿。
(2)历史介绍:吕剧发源于原乐安县时家村(今东营区牛庄镇)一带。吕剧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纵观吕剧艺术的整个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是循“山东琴书(说唱扬琴)——化装琴书(又称化装扬琴)——定名为吕剧”之脉沿革和发展的。
山东琴书始称“小曲子”,后因其伴奏乐器主要是扬琴(早期称“洋琴”),故又被群众称为“唱扬琴的”。山东琴书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最早流行于鲁西南一带地区,其产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说唱琴书的民间艺人进入较大的城市或到外省演唱,曾称为“文明琴书”、“山东琴书”等。山东琴书演唱时两人搭挡对口,对唱和说为主,以表演为辅,唱说和表演紧密结合;演唱时以扬琴、坠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者同时也是伴奏者,典型地体现了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这种唱、说和表演浑然一体的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是山东琴书由说唱艺术形式发展成为戏曲艺术的基础条件。
根据《黄河志》记载,在1884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当时为乐安县)北部和利津东部并无防洪大堤,每到洪水季节,黄河常常泛滥成灾,这一带的穷苦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荒要饭谋生。于是,以演唱当时民间流行“小曲”形式进行乞讨的难民逐渐增多。以“唱曲”讨饭遂成为有些人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活动区域也不断扩大。
此间,牛庄、油郭一带以演唱民间曲艺为职业的艺人越来越多。在众多的民间节人中,时家村艺人时殿元(外号时丫兰)、油郭乡东寨村艺人张兰田、张志田兄弟和油郭乡西商村的四平调艺人商秀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群众所说的“大角”。
1880年,山东琴书流传至乐安北部地区后,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在牛庄、油郭一带,学唱山东琴书者不计其数。每逢农闲节日,或三五搭挡,或结帮成伙,就地拉摊演唱琴书者处处可见,真可谓“村村听扬琴、妇孺皆会唱”。
被当地群众称为“大角”的时殿元,是今东营区(原广饶县)牛庄镇时家村人,以演唱琴书和民间小调而着名。约在1887年前后,时殿元远走河南边学艺边卖艺达半年之久。从河南回来不久,便开始传艺授徒,并经常搭伙到各地演唱。在艺术实践中他独辟新路而将山东琴书改进发展成为“化装扬琴”,成为首创吕剧艺术的主要艺人。
1900年前后,由时殿元首倡,崔心悦、崔心庆、谭明伦等人响应,开始对坐唱扬琴进行创造性的革新。他们根据自己多年演唱琴书的实践经验,吸收了京剧、五音戏、东路梆子等剧种中可用的艺术表演程式,直接化用了“跑驴”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演出时,他们用竹篾、纸、布等材料扎成驴形,并加以彩绘,使之栩栩如生;由崔心悦以青衣应功扮演二姑娘,手提包袱,身缚以驴形,做骑驴之形态;时殿元扮脚夫王小,头戴毡帽,腰系围裙,执鞭撵驴;琴师武春田等人伴奏。随着音乐二人载歌载舞,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唱腔优美悦耳,语言幽默朴实,妙趣横生,使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闭口静听。整个演出,声、情、做、唱并茂,观众交口称赞。初步尝试便获极大成功。于是,一个新的独具艺术风格的地方戏曲形式——吕剧便由此而产生了。
在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获得成功、赢得赞誉以后,时殿元等人更是孜孜以求,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他们根据首次演出的经验,又陆续将琴书中人物较少的书目如《兰瑞莲打水》、《王汉喜借年》等改为化装演出。继而又将角色较多、情节较复杂的《双换亲》、《白蛇传》等书目改为化装扬琴演出。化装扬琴的出现,是吕剧艺术形成的开端,为现代吕剧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吕剧”这一称谓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说法是因首演化装扬琴戏《王小赶脚》时以纸糊驴为道具演唱,故被当时的群众称之为“唱驴戏的”,或直称为“驴戏”,“驴”字有失大雅。因“驴”与“吕”谐音,遂演变为“吕剧”。虽然“吕剧”这一称谓的由来说法众多,但在解放前,“吕剧”这一名称却从来没有被正式确定。艺人们一般将自己演唱戏称为“化装扬琴戏”,大多数群众也以“化装扬琴”或“扬琴戏”称之。
1952年以后,在对化装扬琴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以原“山东省歌剧团”为基础正式成立了“山东省吕剧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也正式定名为“济南市吕剧团”。至此,吕剧这一名称被正式确定。
新中国的成立,使吕剧发源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吕剧再也不是民间艺人求生乞讨的方式和手段,而作为一种真正的舞台表演艺术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及广大群众的热爱。以吕剧创始人时殿元的家乡时家村为中心的谭家、牛庄、陈官、斜里、斗柯、花官、大小宋等村镇纷纷成立了业余吕剧团。每逢春节和丰收之后,这些业余的吕剧团都以演唱吕剧相庆贺,此俗延至今日而不衰。1956年成立了广饶县第一个属民办公助的专业吕剧团。1959年12月成立了广饶县吕剧团,该团成立后曾多次赴淄博、济南、河北等省市演出,为吕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79年在原垦利县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垦利县吕剧团。1986年演出的小吕剧《考丈人》曾被山东电视台拍成艺术片在全省播放,并在全国电视艺术片评奖活动中获三等奖。1988年,利津县京剧团也根据群众的要求改为利津县吕剧团。
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李二嫂改嫁》的改编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使山东吕剧在全国驰名,这是吕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批新的优秀剧目如《姊妹易嫁》、传统戏《王定保借当》、《光明大道》分别获得了剧本奖、演员奖和音乐奖。《李二嫂改嫁》和其它剧目曾多次晋京汇报演出,剧团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前后,《李二嫂改嫁》、《两垄地》、《姊妹易嫁》、《王汉喜借年》、《逼婚记》等剧目先后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乃至国外放映,在此期间,一大批着名吕剧演员如林建华、郎咸芬、李岱江、李同庆等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拥戴。
(3)旅游指南:有大型旅游团来东营旅游,可组织专场吕剧表演,每场一般在500元左右。

H. 吕剧《姊妹易嫁》mp3 发给我一份吧

正在发送,请查收采纳。衷心祝愿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直接将我115网盘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大鼓书、绍剧、绍兴莲花落、淮剧、扬剧、越调、老调、沪剧、楚剧、锡剧、琴书、扬琴戏、柳琴戏、泗州戏、二人转、吕剧、花鼓戏、秦腔、88首适合老人听的歌曲等),你会收到名为115点com的邮件,打开邮件,就可以接收我网盘上的戏曲
请大家不要通过加网盘好友的方式来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过了1150人的上限。但通过上面的方法,照样可以让你接收我的戏曲资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钟搞定,这种事情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成功后,一分钟就能把我发给你的存到你的网盘上,永远成为你的东西了

邮箱附件戏曲和115网盘戏曲分享权已发到你邮箱。如果没有收到,请检查邮箱名是否错误,检查邮箱名后缀,检查邮箱垃圾箱,检查订阅邮箱。

如觉得好,请及时下载,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进你的知道,进你的提问,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钟搞定。谢谢

朋友,你一点分都没有,就请先采纳吧。采纳后一定给你发。不勉强,如果不愿意,请其他网友帮忙

I. 80年代古装戏曲电影

<姐妹易嫁>

不过,很多剧种都有这出戏,不知你看的是哪个剧种.我看的是吕剧,《姐妹易嫁》是吕剧一出很有名的戏。故事讲的是:姐妹二人,姐姐从小与放牛娃定亲,嫌对方贫穷,想要悔婚。后来放牛娃发愤读书,考中了状元,还装成穷样子来迎亲,姐姐素花说什么也不肯上轿。妹妹素梅一直在心里喜欢放牛娃勤奋诚实,代替姐姐出嫁,等到姐姐知道真相,后悔也晚了。

这是吕剧的一出常演不衰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