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花月仙的艺术成就
专长评剧青衣、老旦,几十年的舞台实践创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广大观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她表演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善于从人物出发,体会角色深刻。她的演唱功夫深、底子厚,嗓子高亢圆润、宽厚有力,尤其是她的快板和垛板更是脍炙人口,形成了花派演唱艺术独特的风格。她的代表剧目有:《桃花庵》、《杨八姐游春》、《唐知县审诰命》等。1954年北京举行的文艺汇演时,她在《白洋淀春天》中扮演沈惠珍荣获演员一等奖。
在中国评剧院演出的现代戏《夺印》、《向阳商店》、《南海长城》中她都担任重要角色。在《夺印》、《向阳商店》、《第二次握手》、《故都春晓》、《钟离剑》、《无双传》、《卷席筒》等剧目中参加唱腔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唱段。她坚持对音乐的革新,如:《钟离剑》中越王的反调慢板,《向阳商店》中的老奶奶和《夺印》中烂菜花的唱腔,都是她自己创作自己演唱,颇受广大观众欢迎。在她年近六旬时,为了提高和丰富评剧唱腔,她经常观摩录听其他剧种的音乐,借鉴学习,以充实自己,弥补评剧音乐的不足。
花月仙善于吸收其他剧种的优长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唱艺术,她掌握了京韵大鼓、单弦等多种曲艺的唱法和曲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演唱艺术。在荟萃了众多名家的中国评剧院,她被老院长胡沙称为中国评剧院“五大名旦”之一。至今,她在《庵堂认母》中塑造的王素珍、《无双传》中塑造的娘娘、《杨八姐游春》中塑造的佘太君以及在现代戏《李双双》中塑造的孙有婆、《向阳商店》中塑造的街道主任、《高山下的花环》中塑造的梁大娘等人物形象,依然留在观众心中。
在培养青年方面,她更是不遗余力,对评剧艺术因“文革”荒废十年后继乏人的现状心急如焚,非常关心剧院中、青年演员的成长。她毫无保留地、热心诚恳地把自己的艺术积累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她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在剧院中、青年演员有较大影响。为了让青年更快的成长,在《包公赔情》一剧中,由青年演员李惟铨扮演花脸包拯,自己陪青年扮演老旦,演出颇为成功,受到院内外一致好评。她还在现代戏《野马》中出演陈母一角,全力辅佐两个青年演员李惟铨和恒红完成了角色的创造。她的弟子张淑桂、刘淑萍以及恒红都是北京评剧界有影响的好演员。

Ⅱ 战上海里的刘义的扮演者
刘义 饰演者 刘季云

角色简介: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本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代理部长、赣南战地特别法庭主席、红五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营长,三八五旅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供给部部长,湖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剧情简介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了上海,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们不甘心灭亡,蒋介石命令京沪杭警备司令汤云甫固守顽抗,准备与共产党解放军对抗到底。我军某部挺进到上海外围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制订了既要解放上海,又要保全城市的周密作战计划。
演员基础信息
中文名
刘季云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0年6月12日
职业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主要成就
被授予中校军衔
代表作品
秘密图纸,夺印
Ⅲ 电影<夺印>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江苏省高邮市川青乡董家团;现在叫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川青社区董潭村
Ⅳ 夺印和箭杆河边是一个电影吗
不是,只是表达的是,同一类战争类型的片子。
电影简介,陈瘸子是《夺印》剧中一号反派人物,是个阴险毒辣的坏分子,他耍阴谋,篡夺了村的行政权力,在盗窃集体稻种时摔坏了腿,却要伪装成为保护集体财产而受伤。后来在上级派来的何书记带领群众与他展开激烈斗争,粉碎了他种种阴谋,夺回了被他纂取的权力,在面临失败下,陈瘸子企图制造沉船杀人,被群众擒获。
寨头村演出《箭杆河边》,其他演员包括扮演妄图变天的地主佟善田的演员,都没被起上外号,唯独扮演二流子的演员大刘,在演完戏后,摊上了外号。
农村人演戏,凡扮演地主狗腿子、小特务之类的丑角,在舞台上都爱夸张丑态,以博观众眼球,大刘也不例外。他饰演被地主蒙蔽利用的游手好闲的二赖子,剧中他的戏份不大,仅出场两次,总共四、五分钟,可是在短暂的表演中,他大耍噱头,丑态百出,十分卖力。
所以表达的不是一个电影。
Ⅳ 跪求评剧全本《秦香莲》《刘巧儿》《包公赔情》《夺印》《对花枪》《干坤带》《三看御妹》全剧 要mp3格式
正在发送,请查收采纳。衷心祝愿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直接将我115网盘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大鼓书、绍剧、绍兴莲花落、淮剧、扬剧、越调、老调、沪剧、楚剧、锡剧、琴书、扬琴戏、柳琴戏、二人转、吕剧、花鼓戏、秦腔、88首适合老人听的歌曲等),你会收到名为115点com的邮件,打开邮件,就可以接收我网盘上的戏曲
请大家不要通过加网盘好友的方式来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过了1150人的上限。但通过上面的方法,照样可以让你接收我的戏曲资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钟搞定,这种事情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成功后,一分钟就能把我发给你的存到你的网盘上,永远成为你的东西了
邮箱附件戏曲和115网盘戏曲分享权已发到你邮箱。如果没有收到,请检查邮箱名是否错误,检查邮箱名后缀,检查邮箱垃圾箱,检查订阅邮箱。
如觉得好,请及时下载,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进你的知道,进你的提问,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钟搞定。谢谢
朋友,你一点分都没有,就请先采纳吧。采纳后一定给你发。不勉强,如果不愿意,请其他网友帮忙
给邮箱
Ⅵ 找一部老电影名:地主用秤砣打晕解放军后逃跑
《夺印》
Ⅶ 余红仙的艺术人生
余红仙生在上海,小时候常随父母到天蟾观看麒麟童、盖叫天等的演出,还常从电台收听越剧、沪剧、滑稽戏等节目。由于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十来岁就开始学演学唱。她有位邻居是沪剧名家石筱英的妹妹,余红仙很想跟石筱英学沪剧,石筱英也看中了她。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建议她学评弹,因为说书不需要多少行头。就这样,12岁的余红仙在1952年拜了评弹老艺人醉霓裳为师。
醉霓裳先以蒋调《战长沙》为她开蒙。余红仙学得认真,唱得也动听,老师这才正式收下了她。年过半百的醉霓裳擅长说唱弹词《双珠凤》。
1954年起先后与醉霓裳、郑天仙、侯九霞、王再香等拼档弹唱《双珠凤》、《珍珠塔》、《钗头凤》、《贩马记》等。1959年入上海长征评弹团,与李伯康合作弹唱《杨乃武与小白菜》。1960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团。 先与陈希安拼档弹唱现代长篇《党的女儿》,后与徐丽仙合说《双珠凤》。
1963至1965年间,又与蒋月泉拼档弹唱现代长篇《夺印》,1978年后与杨振言拼档合说《描金凤》,均任下手。后翻上手,与沈世华弹唱《双珠凤》。历年来还曾参加中篇评弹《人强马壮》、《战地之花》、《红梅赞》、《夺印》、《晴雯》、《点秋香》、《三盗芭蕉扇》的演出。天赋佳嗓,长于弹唱。音色明亮,高低裕如,擅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
余红仙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在1958年。当时她所在的红旗评弹队商量如何用弹词曲调来谱唱毛主席诗词,赵开生执笔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由她在西藏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新作融化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虽不太成熟,但听众非常欢迎。1960年夏季集训后,他们在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前辈帮助下,对《蝶恋花》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
当时正逢中央领导在上海开会,余红仙去锦江小礼堂演唱了《蝶恋花》,陈云听后非常赞赏,刘少奇也在演出后与她亲切握手;周总理更是多次听她演唱《蝶恋花》,并称赞曲子谱得好,唱得不错,还鼓励她多谱唱毛主席诗词。有一次,总理听她演唱的《十六字令三首》,很高兴,并提出配乐单调要再加工的要求。1961年1月22日,经过音乐家黄贻钧、司徒汉等人的精心编配,弹词《蝶恋花》被搬上了交响合唱舞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上海合唱团数百人的伴唱下,由余红仙独唱,《蝶恋花》就此享誉全国。
1960年12月,余红仙参加了上海人民评弹团,这成了她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人民评弹团名家云集,余红仙如鱼得水,先是与陈希安拼档《党的女儿》,继而与徐丽仙合作《双珠凤》,接着又与蒋月泉拼档现代长篇《夺印》,还参加了《人强马壮》《红梅赞》《晴雯》《点秋香》等多部中篇评弹的演出。在名家指点下,她的演唱艺术日趋成熟。如《夺印·夜访》一回,开始她唱来高亢有余、神韵不足,蒋月泉提醒她不要因天赋好而尽向高音区发挥,一席话使她茅塞顿开,懂得了正确处理演唱与书情、人物间关系的重要。丽调创始人徐丽仙则教她如何谱曲,如何铺排曲词,如何将各种戏曲曲艺提炼并溶化成评弹。
此外,余红仙还向朱雪琴学过琴词和《珍珠塔》折子,向郭彬卿学过琵琶。长期的磨砺,“金嗓子”崭露头角。余红仙的弹唱既有蒋调的雍容醇厚,又有丽调的委婉柔美;既有琴调的欢快跳跃,又有俞调的一波三折,且熔铸成自己独有的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
粉碎“四人帮”后,评弹重新迎来了春天。劫后的余红仙参加了中篇评弹《丹心谱》《开慧颂》《冤案》等的演出。她再唱的《蝶恋花》被摄入影片《春天》,进一步扩大了评弹的影响。她与杨振言拼档弹唱的长篇弹词《描金凤》,受到了海内外听众的广泛好评。
余红仙人到中年,越来越觉得评弹急需年轻人来接班。1979年,卢娜成了她的第一位学生。有一次她的个人演唱会,还让卢娜压台,自己唱中轴,大家都很感动。她说:“我捧学生,是为了评弹事业啊!”1989年,她又收常州潘瑛为徒,接着在1992年又收了周红。余红仙择徒严格是出了名的,她收王惠凤整整考验了两年。王惠凤曾受徐丽仙指点,演唱《真情假意》《望金门》还得过奖。1993年,余红仙提议周红、王惠凤拼双档,由她教《双珠凤》。王惠凤崇拜余红仙的艺术,所以对老师说:“您考验我,认为合格了,就收我。”余红仙让这对女青年在自己家里跟着学,从听录音起步,然后一丝不苟为她们讲解、排书、教唱篇,还让两人轮流担任上手与下手。当时,家在苏州的周红吃住在老师家,周红要交伙食费,她硬是分文不收。就这样,这对全新的女双档不但把书“吃”了下来,还演到哪里,红到哪里。
1997年,余红仙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出任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在为评弹今天和未来倾注精力的同时,年逾花甲的余红仙也讲起了养生之道。余红仙笑道,她以前是个工作狂,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
余红仙从艺55周年专场演出2007年11月24日下午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
2011年5月8日,余红仙先生在吴江松陵饭店举行收徒仪式,这次招收的徒弟是吴江市曲艺家会员周洪生,也是余先生首次收男徒弟。

Ⅷ 八一电影制片厂着名演员王晓棠与丈夫言小朋简介
1、王晓棠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1955年,王晓棠出演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凭借主演的电影《边寨烽火》获得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剧武生,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京剧言派艺术创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岁即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剧、话剧团体中参加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京剧团、话剧团中当演员。

(8)老电影夺印全集播放扩展阅读
1、王晓棠,2001年,王晓棠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芬芳誓言》获得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5年,王晓棠被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9年8月6日,王晓棠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言小朋,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岭》中饰地主阎万山,《战上海》中饰巴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苗先生,《雷锋》中饰大个子,《夺印》中饰富裕中农,《南海风云》中饰越南大副,《奸细》中饰地下交通员老明。
Ⅸ 电影《暴风骤雨》的老演员们近况如何
1961年,一部反映土改斗争故事片《暴风骤雨》在全国上映,这是由着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元茂屯为背景,讲述了1946年至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土改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从导演到演员可谓明星荟萃,知名的导演谢铁骊操刀。着名演员于洋、高保成、葛存壮,赵子岳、鲁非等在这里都有精彩表现。近六十年过去,观众仍然不能忘记他们,大家都非常关注其中的演员他们的近况如何?
韩老六扮演者刘季云
刘季云,幼年就师从于着名京剧演员龚云甫学习老旦。他是一个1938年参军的抗日干部,参加过着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刘季云入党。1953年总政文工团话剧团担任演员,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刘季云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他饰演过《冲过黎明前的黑暗》的歪脖李、《战上海》中的刘毅将军、《林海雪原》中的老道、《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夺印》中的陈景宜、《秘密图纸》中的潜伏特务古仲儒等角色。
刘季云对表演艺术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表演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深度。刘季云以塑造反派见长,他所饰演的韩老六凶残狡诈,潜伏特务古仲儒老谋深算。受到观众的认可。刘季云在文革期间屡遭迫害,身患多种疾病,1971年刚满60岁的刘季云因病逝世。
赵玉林【赵光腚】的饰演者高保成
高保成12岁就参加八路军,只念了一年小学的高保成,在部队担任过勤务兵、护理员。后来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演员,1956年主演电影《上甘岭》中坚守上甘岭的我志愿军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先后在《渡江探险》《狼牙山五壮士》有精彩表现,1961年在《暴风骤雨》演赵玉林。1974年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宋大爹。无论是扮演农民还是军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极大地热情,凭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实感人,自然逼真。2004年78岁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赵子岳——老孙头的扮演者
《暴风骤雨》中善良淳朴、诙谐幽默的老孙头,就是由着名表演艺术家赵子岳饰演的。赵子岳把胆小怕事、对土改即拥护又有顾虑的老孙头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在影片《青春之歌》中赵子岳扮演的老地主,在发现农民割走了他的麦子,就一句台词‘我的麦子’,托着哭腔的赵子岳把老地主贪婪的本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影片中,赵子岳一辈子也没演上男一号,都是小人物,小配角,但岗位上赵子岳是1937年就参加革命的老领导,他在太行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任团长等职。曾经担任山西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1981年,他将积攒的1万元捐献出来用于‘北影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以培养奖励青年演员。他无论演戏还是做人都保持一个老革命的本色。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
1997年3月25日这位演过几十位小配角的大明星,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他把栩栩如生的的银幕形象永远留给了广大观众。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 历史 ”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 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团长,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1945年长春市文化中学肄业。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主演《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转任导演,拍摄《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等影片,并导演《哪儿是我的家》等电视连续剧。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第19届金鸡百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
1961年,一部反映土改斗争故事片《暴风骤雨》在全国上映,这是由着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元茂屯为背景,讲述了1946年至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土改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从导演到演员可谓明星荟萃,知名的导演谢铁骊操刀。着名演员于洋、高保成、葛存壮,赵子岳、鲁非等在这里都有精彩表现。近六十年过去,观众仍然不能忘记他们,大家都非常关注其中的演员他们的近况如何?
韩老六扮演者刘季云 刘季云,幼年就师从于着名京剧演员龚云甫学习老旦。他是一个1938年参军的抗日干部,参加过着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刘季云入党。1953年总政文工团话剧团担任演员,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刘季云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他饰演过《冲过黎明前的黑暗》的歪脖李、《战上海》中的刘毅将军、《林海雪原》中的老道、《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夺印》中的陈景宜、《秘密图纸》中的潜伏特务古仲儒等角色。 刘季云对表演艺术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表演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深度。刘季云以塑造反派见长,他所饰演的韩老六凶残狡诈,潜伏特务古仲儒老谋深算。受到观众的认可。刘季云在文革期间屡遭迫害,身患多种疾病,1971年刚满60岁的刘季云因病逝世。
赵玉林【赵光腚】的饰演者高保成 高保成12岁就参加八路军,只念了一年小学的高保成,在部队担任过勤务兵、护理员。后来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演员,1956年主演电影《上甘岭》中坚守上甘岭的我志愿军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先后在《渡江侦察记》《狼牙山五壮士》有精彩表现,1961年在《暴风骤雨》演赵玉林。1974年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宋大爹。无论是扮演农民还是军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极大地热情,凭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实感人,自然逼真。2004年78岁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赵子岳——老孙头的扮演者 《暴风骤雨》中善良淳朴、诙谐幽默的老孙头,就是由着名表演艺术家赵子岳饰演的。赵子岳把胆小怕事、对土改即拥护又有顾虑的老孙头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在影片《青春之歌》中赵子岳扮演的老地主,在发现农民割走了他的麦子,就一句台词‘我的麦子’,托着哭腔的赵子岳把老地主贪婪的本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影片中,赵子岳一辈子也没演上男一号,都是小人物,小配角,但岗位上赵子岳是1937年就参加革命的老领导,他在太行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任团长等职。曾经担任山西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1981年,他将积攒的1万元捐献出来用于‘北影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以培养奖励青年演员。他无论演戏还是做人都保持一个老革命的本色。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 1997年3月25日这位演过几十位小配角的大明星,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他把栩栩如生的的银幕形象永远留给了广大观众。
老人们好![捂脸]
Ⅹ 集60-80年代老电影名
1 老电影你记得的还有多少? Z
看朋友们评价外国电影,自己也突然兴致勃发,不过是回忆起过去的流金岁月,那些看过,难以忘怀的国产老电影。很多老电影,都是经典,百看不厌。至今回味还是那么的亲切,激动,因为它伴我成长。先就能想起名字的,看过的电影,串连成串。不知道,你记得多少?看过多少?
为了“打击侵略者”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咱们的牛百穗” 带领无数“英雄儿女” 组成“平原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 ,“红湖赤卫队” 和“回民之队”,“南征北战”展开了坚苦卓绝的“地雷战” 和“地道战” 。“红孩子” 和“小兵张嘎” 学“半夜鸡叫” 传送“鸡毛信” ,“智取华山”,“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并攻克了“上甘岭” ,战报频传。我们的“侦察兵” “英雄虎胆” “三进山城” 打入敌人的后方“野火春风斗古城”,化名“苦菜花”写下了“渡江侦察记” 发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为“兵临城下” “战上海” 写下了不朽的“青春之歌” 。“车轮滚滚”“大浪淘沙”,无数“风云儿女”在“烈火中永生”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和“平津战役” 奠定了“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大地上冉冉升起了“红日” 。
“和平年代”,艰苦“创业” 。为保卫胜利果实,”党的女儿”“红色娘子军” 改编成了“霓虹灯下的哨兵” , “闪闪的红星” 辉映在这”不夜城”的“十字街头”。此时,敌特活动仍然猖獗,突闻“保密局的枪声”,发生了“405谋杀案”,丢失了“兰盾保险箱” 里的“猎字99号”“秘密图纸”。 “大李小李和老李” 奉命追查这“蓝色档案” 。启动了“羊城暗哨”,民兵“海霞” 带领“李双双” 和“刘三姐”协助查访了“沙家浜” 的“林家铺子” 里的“72家房客” 。 “雾都茫茫”,“马路天使” 在“大桥下面” 发现了神秘的“黑三角”,直指“芙蓉镇” 的“神秘的大佛” 。在“花园街5号” “舞台姐妹” 正上演的“红灯记” 的剧场里,发现了可疑的“冰山上的来客”,于是“跟踪追击”“8千里路云和月” ,终于在“林海雪原” 发现了“熊迹” 。“钢铁战士” 驾驶“铁甲008” 经过“大决战” 的”生死搏斗”,揭开了伪装的“斗鲨” “画皮” ,终于在“国庆10点钟” 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庆祝的鸣放了“索伦河谷的枪声” ,惊起了“乌鸦与麻雀” 。
“祖国的花朵” 在茁壮成长,然而“早春二月” 的一场“夺印” 风波,使多少家庭“决裂” 。“恶梦醒来是早晨” ,亲人成了“戴手铐的旅客”,远配“青松岭” 下。这里也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有着多少“苦恼人的笑” ,“牧马人” 弹起了“生活的颤音”,写下了一代辛酸的“天云山传奇” 。
“好事多磨”, “十月风云” 粉碎了“四人帮”。“人到中年” 的“他俩和她俩” “归心似箭” 。在“本命年” 的“巴山夜雨” 中“第二次握手” ,”苦恋”的”知音”终于缘了“柳堡的故事” 的梦。改革开放,人们精神焕发。瞧,“白毛女,春苗,小花,阿诗玛,孔雀公主”,这“小字辈”的“五朵金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穿上“街上流行红裙子”,戴着“高山下的花环”,和心爱的人”巴士奇遇结良缘”,展开了“庐山恋” ,去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沙鸥”翱翔,真是“天仙配” 。””雷锋的故事”感染了社会大众, “女蓝五号,女跳水队员,女理发师”虽”今天我休息”,还要主动到”女大学生宿舍”义务服务. 我们的田野”上”玉色蝴蝶”在”长空比翼”,”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回忆着那”子夜”“ 残雪”过后的“城南旧事”.
“今夜星光灿烂” ,远处传来阵阵“月亮湾的笑声”,“瞧这一家子”!我“乔老爷上轿” 赶快去献上“十五贯”,“祝福” 他们“甜蜜的事业” ,“锦上添花”!
作者: 男丁 2005-10-3 22:38 回复此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