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香港電影設備展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8香港電影設備展

發布時間: 2022-06-16 19:51:47

㈠ 什麼是「廣博會」,詳細資料

全稱叫廣州博覽會,是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由廣州市人民 政府和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聯合舉辦的、每年舉辦一屆內外經貿結合的大型博覽會,時間在7月份,展場設在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覽大廳1-5號館 一、二樓兩層。從1993年舉辦以來,以規模大、檔次高、功能多、效果好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是國內連年舉辦的大型的、成功的一個展覽會。

(一)宗旨

廣州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的南大門,是廣東省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對外交往的重要門戶。為更好地發揮這個門戶的對內對外輻射作用。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每年在廣州市舉辦一屆廣州博覽會。廣州博覽會是一個大型綜合性展會,通過展會加強廣州與國內外的經貿聯系與合作。廣州博覽會的宗旨是按照當代經濟社會大流通,大市場的特點和要求,抓住我國進入WTO的機遇,為國內外各地區、企業創造經濟合作和貿易的各種機會,為國內外地區經濟繁榮和國內外企業經濟的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提供良好的服務。

(二)參展地區

廣州博覽會分設國外展區、國內展區、廣州市 展區三大部分。參展范圍廣,國外參區有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 、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阿聯酋、瑞士、紐西蘭、台 灣、香港、澳門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先後來參展;國內參區先後包括全國34個省(區)市都有企業來過參展;廣州市展區主要由市直屬各委辦、 區、縣、單位的企業參展,包括國營、中外合資、私營企業組成。

(三)展覽內容

廣州博覽會每一屆都有相當規模,展場寬敞, 精心布展,展品豐富,展覽檔次有一定水平。展品包括有電子、機械、建材 、紡織、醫葯、服裝、皮革、五金、化妝品、食品、陶瓷、汽車等12大類400 0多個品種。參展的海外廠商、國內企業和本市企業都推出了許多名牌產品、高技術產品以及地區特色產品,琳琅滿目,爭妍斗艷。

(四)交流活動

廣州博覽會展場內外充滿商機,貿易和洽談十分活躍。圍繞著促銷產品,招商引資,加強聯系,擴大合作的交流活動,不但在展場 內熱烈進行,而且還常常延伸到展場周邊的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流花賓館、廣東迎賓館等場所。在過去九屆博覽會中比較大的交流活動有:廣州工業 招商會、廣州城鄉聯合洽談會、中外經貿合作洽談會、工商貿易洽談會、穗港百貨貿易洽談會、穗港時裝貿易洽談會、黑龍江省新聞發展會、河北省新 聞發布會、廣西區新聞發布會、香港貿發局新聞發布會、蘭州市新聞發布會、玉林市新聞發布會等等,還有數字化中國---'99廣州電子商務實踐論壇等 。這些交流活動反映良好,效果不錯,體現了廣州博覽會為國內外客商和來賓提供熱忱服務和周到的安排。

廣州博覽會的主要特色

(一)展覽規模大

九屆共開通室內展場面積18.7萬平方米,平均每屆為2 萬平方米;開設展位共8171個,平均每屆為908個,其中最多一屆達1200個,最少一屆為747個。廣州博覽會的展覽規模較大而且年年比較穩定。

(二)參展地域廣

廣州博覽會是在廣州舉辦的面向全國和世界各 地的博覽會,參展企業的地域甚廣,國外包括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1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包括全國34個省(區)市。

廣州博覽會是在廣州舉辦的面向全國和世界各 地的博覽會,參展企業的地域甚廣,國外包括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1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包括全國34個省(區)市。

(三)展覽檔次高

廣州博覽會優勢在於規模大,展場好,設施一流,布 展考究,名、優、特、新產品多,是全國同類展覽業屬於檔次高之一。在過去九屆博覽會中每天進館近2萬人次以上,原因是展品特色新、檔次較高,為中外商品精華之集散地格外引人注目,各類參展產品深受與會客商歡迎,為廣州博覽會增添不少光彩。

(四)專館特色新

九屆博覽會開設的專館逐年增多而且很有特色。專館注重產品和企業的形象宣傳,如韓國館、香港館、黑龍江館、廣西館、河北 館、安徽館、杭州館、玉林館等等;由國內外行業協會、商會組織的專業性(行業性)專館,展品成系列,銷售服務周到,適合市場需求,承諾特色鮮 明。

(五)經貿同步

經貿結合是廣州博覽會最顯著的特色,九屆廣州博覽會不僅有產品展示展銷的市場交易,又有經濟技術合作,招商引資的洽談。 在每屆博覽會中都雲集眾多的采購商、貿易商、廠商、製造商、投資商,既來參觀和開展貿易洽談,又來尋求投資合作,尋找商機,因此在廣州博覽會開幕期間,經貿洽談非常活躍,經濟貿易與經濟技術合作兩翼齊飛,從九屆博覽會經貿成交情況分析,平均每屆貿易總額達14.12億元,簽定經濟技術協 作項目110.22項,計劃投資額70.71億元。

(六)網上促交易

1999年,廣州博覽會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運用互聯網介紹廣州博覽會和參展企業,發布經貿消息、圖片、推介最新招商項目,還為參展企業免費製作網頁,並運用互聯網嘗試網路交易,使國內外企業可通過網路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和招商。促進網上貿易的發展。

㈡ 與電影相關的展會有哪些

今年在上海有一場國內唯一專業的電影展會 2012中國(上海)國際電影技術展覽會 11月份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行。

㈢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公司

1、寰亞電影

寰亞電影1994年由七位香港電影人士創辦,第一部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便先聲奪人,奪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劇本」。其後9年,寰亞電影不單票房成績優異,還贏得了80個國際電影節獎項。

2、英皇電影

英皇電影為香港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娛樂媒體投資公司之一。得獎或口碑佳作包括:2018年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庄文強執導,周潤發、郭富城領銜主演的《無雙》;饒曉志執導的《無名之輩》。



3、中國星集團

中國星集團由香港影業協會副會長向華強先生一手創辦的上市集團,擁有永盛娛樂製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業香港有限公司製作的電影及電視劇集的全球獨家發行權,及多間獨立製作公司的代理發行權。

4、銀河映像

銀河映像的主要業務是向各電影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電影製作服務,包括前期製作、拍攝工作及後期製作等。

5、澤東電影

澤東電影有限公司(Jet Tone Film proction)由知名導演王家衛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於生產具有國際水平的高質量影片。

㈣ girtv2016第三屆廣州國際廣播影視設備展覽會 明年在什麼地方舉辦

girtv2016第三屆廣州國際廣播影視設備展覽會‌‌
展覽時間:2016年3月3-5日(星期四-星期六)
展覽地點:廣州琶洲.國際采購中心展館(廣交會展館東側)
主辦單位: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協會
廣東省影視節目製作行業協會

㈤ 2018年有什麼機器人展會推薦嗎日本機器人展德國機器人展呢法國機器人展

2018年01月05-08日 美國拉斯1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
2018年02月8-10日 印度國際通信通訊博覽會
2018年02月14-16日 美國國際線路板及電子組裝技術展覽會IPC
2018年02月27-3月2日 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2018年03月20-24日 德國漢諾威國際信息及通訊技術博覽會CeBIT
2018年04月13-16日 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覽會
2018年04月20-23日 俄羅斯莫斯科消費電子展覽會
2018年04月25-27日 俄羅斯國際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展覽會
2017年04月25-28日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通信展
2018年5月30-6月3日 台北電腦展覽會
2017年07月17-20日 巴西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
2017年09月14-16日 印度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展
2017年09月01-06日 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展覽會IFA
2017年09月12-14日 美國世界移動大會MWC Americas
2017年10月13-16日 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覽會
2017年10月16-20日 中東迪拜電腦通訊電子展GITEX
2018年11月13-16日 德國慕尼黑電子元器件展

㈥ 如何帶孩子玩轉香港書展

Top10、淺水灣
想一嘗海中暢泳的滋味,可以到水清沙細的淺水灣。海灘背後是影灣園,前身為淺水灣酒店,歐陸式的建築風格極富殖民地色彩。向海灘的東面走,可以見到充滿中國古典色彩的鎮海樓公園,十多米高的天後娘娘及觀世音神像矗立門前,庄嚴宏偉。
交通指引:於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港鐵香港站D出口) 乘6、6A、6X、66或260線巴士。
Top9、金紫荊廣場
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金紫荊廣場上矗立著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即「金紫荊」),是中央政府代表全國人民送給香港作為特區政府成立的禮物,也是旅客留影的熱點。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更是香港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及展覽舉辦地點,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及動漫展也是在此舉行的。金紫荊廣場每天早上7:50有升旗儀式,每月1日提早於早上7:45開始,更有警察樂隊同場演奏國歌及背景音樂,警察風笛隊也會於升旗禮後進行10分鍾表演。
交通指引:港鐵灣仔站A5出口,按指示沿有蓋天橋步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步程約15分鍾。
Top8、博物館
香港有超過20所不同主題的博物館。若你想了解更多香港的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可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去,那裡的常設展覽「香港故事」透過逾4,000件展品、立體造景及多媒體劇場,帶你走進時光隧道,回到昔日的香港;若你想登上太空,了解太空科學知識,可到香港太空館,內設太空科學展覽廳和天文展覽廳,另有新近全面提升設備的何鴻燊天象廳,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航天科技發展,探索太空奧秘;若你要增加科學知識,香港科學館的500多件展品肯定可以滿足你,其中約七成展品更可觸摸操作,例如弄弄肥皂泡、接連電路、檢視家庭電器等,館內的能量穿梭機高22米,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件同類展品。
要參觀香港的博物館,購買「博物館周票」就更劃算。憑票可於一星期內,不限次數參觀七所博物館(除以上介紹的博物館外,還有孫中山紀念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票價港幣$30,在有關的博物館有售,讓你不停的去去去,去到變博士!這七所博物館逢星期三都免費入場啊!
香港太空館
交通指引:港鐵尖東站J出口,或由中環或灣仔乘天星小輪至尖沙咀,步行約10分鍾。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9:00 (星期一至五); 上午10:00至晚上9: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逢星期二休館 (公眾假期除外)
香港科學館
交通指引:港鐵尖沙咀站B2出口,沿金馬倫道向尖沙咀東部方向步行,至漆咸道南左轉,約10分鍾到達。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9:00 (星期一至五); 上午10:00至晚上9: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逢星期四休館 (公眾假期除外)
香港歷史博物館
交通指引:港鐵尖沙咀站B2出口,沿金馬倫道向尖沙咀東部方向步行,至漆咸道南左轉,約10分鍾到達。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星期一至六); 上午10:00至晚上7: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逢星期二休館 (公眾假期除外)
Top7、馬灣公園挪亞方舟
全球唯一根據遠古記載原大體積而建的挪亞方舟,是一個集親子活動、娛樂與教育於一體的景點。要走進方舟,先要通過方舟花園,那裡擺放了67對野生動物雕塑,部分為稀有及瀕危物種,造形栩栩如生。除了與「它們」合照外,別忘了看看「它們」身邊的牌子,上面寫著動物的特徵和個性,同時增進你的課外知識。
在方舟生命教育館內,有不同主題的互動游戲,你可從中學習關愛與和諧的訊息;方舟多媒體教育館的180度環形影院,讓你親歷大洪水的威力,同時明白地球面對的挑戰。不可錯過的當然還有珍愛地球館,15個展覽區提供各式各樣富趣味的互動學習活動,把多元智能融入各種觀察、思索和實踐活動中,你可從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一家大小更可以入住挪亞方舟的度假酒店,享受馬灣的美麗時光。
交通指引:搭乘渡輪,由中環二號碼頭 (港鐵香港站E1出口,穿過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往珀麗灣,需時約20分鍾;或由荃灣渡輪碼頭 (港鐵荃灣西站D出口)往珀麗灣,需時約10分鍾;也可在旺角新世紀廣場搭乘直通巴士,需時20分鍾,雙程港幣$38。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每月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三休息,公眾假期除外)
費用:港幣$55-$100 (星期一至五); 港幣$65-$1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Top6、香港濕地公園
你想看看雀鳥追逐嬉水、小白鷺覓食和一大群雀鳥從草叢中飛出來的壯觀場面嗎?那麼,到香港濕地公園一定不會令你失望。這個集自然護理、教育及旅遊於一體的世界級生態旅遊設施,擁有一片面積約60公頃的濕地保護區,大片淡水沼澤和泥灘,為雀鳥提供食物和理想的居住環境。觀賞雀鳥是樂事,記得只可遠觀,千萬不要直接觸摸鳥兒啊!
濕地公園內建了一個室內訪客中心 - 濕地互動世界。那裡設有五個主題展覽廊、放映室、禮品店、室內游戲區(沼澤歷奇)和資源中心,你可從互動世界中學習更多有關濕地及生態的知識。而濕地保護區是一個特別為水禽和其他野生動植物棲息而建造的人造濕地,包括淡水沼澤、紅樹林、河溪、泥灘等多個濕地生境。園內有雀鳥、蜻蜓、蝴蝶、兩棲生物、爬蟲類、魚類及兩棲類動物,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不同的生境,尋訪各式各樣的有趣生物。
交通指引:港鐵天水圍站E出口轉乘輕鐵705或706線,於濕地公園站下車。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 (下午4:00停止售票);星期二休息 (公眾假期除外)
費用:成人港幣$30、兒童/學生/長者半價
Top5、昂坪360
要騰雲駕霧,不一定要練成輕功,坐上昂坪360的全新水晶車,可以360度鳥瞰腳下全無遮擋的廣闊景緻。全新水晶車的車底是透明的,置身車廂就如在天空中飛翔一般,刺激無比。
在東涌登上纜車,25分鍾的路程中,沿途可眺望香港國際機場、南中國海、天壇大佛及北大嶼山郊野公園的自然美景,聊聊天、看看風景,輕輕鬆鬆便抵達古色古香的昂坪市集。市集內匯集各樣餐飲及購物設施,還有講解釋迦牟尼成佛歷程的多媒體節目「與佛同行」及老少皆宜的影像節目「靈猴影院」。這兩個主題景點,讓你更了解中國文化。
想歇一歇的話,可到附近的寶蓮禪寺嘗嘗菜根香,品嘗寺廟素菜。然後要考考你的腳力,踏上200多級台階來到雄偉庄嚴的戶外青銅坐佛天壇大佛前,欣賞它的氣勢。此外,還要到附近的心經簡林參觀,簡林是由38條花梨木柱組成的戶外木刻佛經,巨木柱屹立山上,與大自然景色融為一體。
想知道大嶼山這里有什麼天然景觀嗎,生態又怎樣的多樣化,就要來看看昂坪自然中心。你還可以參加「昂坪活動教室系列」的特別活動,坐纜車去觀賞昂坪的自然生態,了解一下大嶼山的本土文化。
昂坪360會定期推出不同優惠套餐和推廣活動,如港鐵旅遊票尊享昂坪纜車折扣、來回纜車和4D立體電影套票。
交通指引:港鐵東涌站B出口,步行約5分鍾往東涌纜車站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星期一至五)上午9:00至下午6:3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費用:標准車廂 (來回)成人港幣$107、3至11歲兒童港幣$54
費用:水晶車廂 (來回)成人港幣$157、3至11歲兒童港幣$104
Top4、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是東南亞最大的水族及主題公園之一,由開幕至今,不斷注入新元素,深受大人及小朋友歡迎。從前,我們都要乘登山纜車,往返山上的高峰樂園和山下的海濱樂園,最新的海洋列車讓你更快來回兩個游樂區,同時在車內欣賞以海洋世界為主題的多媒體動畫。
登上海洋列車前,先來到集教育與娛樂於一身的亞洲動物天地參觀吧!它剛於去年開幕,是世界上首個融合室內外環境及集合多個亞洲動物品種的綜合展館,你可同一次探望大熊貓、小熊貓、娃娃魚、小爪水獺和揚子鱷等等。
走進海底世界的海洋館、海獅和海豹居住的太平洋海岸、色彩繽紛的水母萬花筒、精采絕倫的海洋劇場,都是叫人難忘的景點和表演。想與動物再親近一些,參加豚聚一刻和幕後之旅吧,前者可讓你於水中抱抱可愛活潑的海豚,一同嬉戲,而後者則會展示大熊貓、小熊貓、小爪水獺、水母等生物鮮為人知的一面。記得入場前,到正門票務處預先報名及付費啊!
交通指引:於港鐵金鍾站B出口搭乘城巴629線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費用:成人港幣$250、3至11歲兒童港幣$125
Top3、香港迪士尼樂園
香港迪士尼樂園分為7個主題園區,分別是美國小鎮大街、幻想世界、探險世界和明日世界等等,還設有兩家迪士尼主題酒店,怕一整天不足以玩遍整個樂園,就在這里度過一個愉快的晚上吧!
追蹤迪士尼朋友是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觀看迪士尼巡遊表演,可以一次與眾多迪士尼朋友見面;唐老鴨就會在3D的米奇幻想曲出現,引領你和爸媽進入迪士尼動畫世界的經典場面;百老匯歌舞劇形式的米奇金獎音樂劇,由眾多迪士尼朋友載歌載舞演出;米奇、米妮和高飛還會隨時現身夢想花園,與你近距離會面。當然,不要忘記隨身攜帶相機和簽名冊。
還未滿足?那就走入巴斯光年星際歷險世界,與巴斯光年一起並肩對抗外星人;登上探險船,展開驚險刺激的森林河流之旅!在小小世界裡,與過百個民族木偶和迪士尼朋友木偶見面,欣賞色彩繽紛的世界景觀。
累了就跳上迪士尼樂園鐵路,悠閑飽覽迪士尼樂園美景吧!還可以跟迪士尼動畫師,在動畫藝術教室繪畫米奇老鼠及其他迪士尼朋友的畫像。晚上還有璀璨的星夢奇緣煙花表演。
除了樂園,你更可以入住迪士尼主題酒店,與迪士尼朋友共進自助餐,甚至在泳池與高飛一同暢游。這個假期,就把這個奇妙之旅寫在你的行程計劃上吧!
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玩意多,想節省輪候時間,有妙計!先往提供「快速通行卡」服務的游樂設施,將入場門票插入「快速通行卡」印票機,領取「快速通行卡(fast pass)」。之後,你可繼續享用樂園內的其他設施及服務。別忘了在卡上註明的時間返回該游樂設施。這樣就無須花時間排隊啦!
交通指引:港鐵迪士尼站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樂園開放時間只供參考,入場前請瀏覽香港迪士尼樂園網站。)
費用:成人港幣$350、3至11歲兒童港幣$250、65歲或以上長者港幣$170如欲預訂酒店房間,請致電訂房中心熱線 +852 1 830 830 (每日上午9:00至晚上8:00)
Top2、太平山頂
來到香港,豈有不到太平山頂的道理呢!搭乘山頂纜車,更是一趟刺激、好玩的體驗!整條鐵路以鋼索拖行,列車依著山坡斜斜地攀升373米(約1,200尺),沿途看著高樓大廈逐漸傾斜,置身車廂之中的你,身體也會不由得向後傾,部分路段傾斜度更達一比二。到達後,相信你會馬上被建築外形獨特的凌霄閣所吸引,裡面有不少商店及餐廳,要買紀念品或用餐都非常方便。
山頂凌霄閣
沿著山頂環回步行徑漫步,你可在不同的位置俯瞰腳下的香港美景:在盧吉道觀景點放眼遠望,沿途是翠綠的山峰,是意想不到的美麗;獅子亭、山頂廣場觀景台及凌霄閣摩天台,更是拍攝全家福的最佳位置,還有大片維港風光作背景;也要到太平山餐廳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客咨詢中心,它們都是古跡,前者原是山頂纜車建設工程的工作間,後者就是一個具有超過50年歷史的全金屬纜車車廂,都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旅客在中環花園道山下纜車站搭乘山頂纜車登山,可以免費參觀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如果想玩得盡情一點呢,不如購買山頂纜車摩天套票吧!一張票(成人港幣$56、3至11歲兒童港幣$26)就包括了山頂纜車來回車票和凌霄閣摩天台的入場票,又劃算又方便啊!
交通指引:
1、由港鐵中環站J2出口步行至花園道山下纜車站,再乘纜車前往;
2、於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港鐵香港站D出口)乘15線巴士經迂迴山路登山。
3、上午10:00至晚上11:00 (星期一至五);上午8:00至晚上11: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來到山頂,別忘了去和你心愛的巨星偶像見面和合照,甚至與世界歷史及政治人物並肩而立。位於凌霄閣的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佔地三層,五個主題展區「魅力香江」、「樂壇巨星」、「風雲人物」、「世界首映」和「體壇猛將」分別展出100多個國際及本地名人的蠟像,每個造型栩栩如生,幾可亂真!難得的巨星之旅,別忘了准備照相機啊!
電話:+852 2849 6966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費用:成人港幣$160、3至11歲兒童港幣$90
Top1、維多利亞港
為甚麼香港會被譽為「東方之珠」呢?來到維多利亞港,你就會找到答案。維多利亞港原來早在1999年就被《國家地理旅遊雜志》列為「人生五十個必到景點」之一。要欣賞維多利亞港的風光,除了可以沿著尖沙咀海濱花園上的星光大道或灣仔的金紫荊廣場逛逛外,還可以登上太平山頂,甚至搭乘天星小輪。這一幅360度立體的風景畫,從哪個角度欣賞都一樣美麗!
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被稱為「東方好萊塢」,在星光大道,你就可以一睹這個夢工場的風采,這里處處星光閃閃,走在大道上,腳下就是成龍、劉德華、李連傑等顆顆巨星的手印,沿途更有牌匾簡介香港電影的歷史,遠遠還有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的銅像,赤膊上陣的他很威風呢!
幻彩詠香江
晚上8:00,還可以和爸媽站在海旁的最佳位置,欣賞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幻彩詠香江,在音響效果和旁白下,看著燈光在兩岸超過40幢建築物飛舞跳躍。
最佳觀賞地點:由星光大道至香港文化中心外的尖沙咀海旁、灣仔金紫荊廣場,或維多利亞港內的觀光渡輪。
天星小輪
你更可以搭乘天星小輪,置身於維港之中,欣賞維港夜景,一家人一起感受最超值的觀光旅程。
11 6 評論(1) 分享 舉報
takemyhandyeah
來自網路知道認證團隊 2018-03-30
首推香港迪士尼樂園,還有香港科技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馬灣公園挪亞方舟等。
景點介紹:
1,香港迪士尼樂園,坐落於香港新界大嶼山,於2005年9月12日開園。它是全球第5個以迪士尼樂園模式興建、迪士尼全球的第11個主題樂園,以及首個根據加州迪士尼樂園為藍本的主題樂園。樂園佔地面積40多公頃,是全球面積最小的迪士尼樂園。除了迪士尼經典故事及游樂設施外,香港迪士尼樂園將配合香港的文化特色,配備一些專為香港而設的游樂設施、娛樂表演等。
2,香港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內S61~S62座。香港博物館總面積達28,500平方米。香港博物館前身為"香港博物美術館",後分為"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博物館",博物館於1975年對外開放。香港博物館經常舉辦專題講座,介紹本地的考古、民俗和自然歷史,以提高觀眾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欣賞品位。
3,香港科學館於1992年開幕,位於尖沙咀科學館道,樓高三層,外形極具科幻感,毗鄰香港歷史博物館,共分4層,18個展區,約有500件展品,題材廣泛。
館中展品分布在五個主要展覽廳,即展覽簡介、科學、生命科學、科技及為三歲至七歲兒童設計的兒童天地。其中80%的展品可讓觀眾觸摸及操作,因此,參觀者可一家大小,親身體驗科技對社會所產生的作用。 其間大型展品包括:一架懸於天花板的國泰航空退役DC3飛機;一個高22米的能量穿梭機(以磙球展現勢能-動能轉化的機器)。
4,全球唯一根據遠古記載原大體積而建的馬灣公園諾亞方舟,由新鴻基地產發展及五個非政府機構攜手呈現。諾亞方舟也是全港獨一無二,宣揚愛與和諧,愛生命、愛家庭、愛地球,建立社會正面價值觀的旅遊景點。
方舟設施各有主題,包括動物雕塑花園、跨越奇圍、方舟多媒體博覽館、珍愛地球館、方舟生命教育館、海景度假酒店、宴會廳以及臨海餐廳。方舟多元化的設施及活動,教育娛樂並重,可從中體會生命意義以及愛惜地球,帶來不一樣的旅遊新體驗,也是一家人共享天倫樂的好地方。

㈦ 香港拍電影基地在那裡

香港拍電影的基地(香港影城、邵氏影城)位於新界將軍澳工業園(將軍澳市地段第67號),面積佔地為523,000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為1,100,000平方英尺。

由行政大樓、電影院、後期製作中心、展覽廳及五間錄影廠組成。影城建於2006年7月(當時只開始局部運作),其餘的作內部裝修;於2008年9月全面投入運作。

(7)2018香港電影設備展擴展閱讀

中國其他影視基地介紹

1、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位於浙江東陽市,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建成了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28個大型實景基地和10座大型室內攝影棚。

2、上海影視樂園

上海影視樂園,又稱「車墩影視基地」,是上海風情實景,30年代燈紅酒綠的舊上海,黃包車、有軌電車、老爺車穿梭於街道,還有外白渡橋、黃浦江、天主教堂等。

3、長影世紀城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總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以影視文化為主題,設有 3D 巨幕、4D特效、世界首家的5D影院。

㈧ 急急急急急急!!! 需要香港藝術電影的歷史背景,發展以及一切資料,包括著名導演什麼的,謝謝!好的話

[2]香港電影史的發展應該從電影傳入香港開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法國巴黎公映了《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這一天,被世界各國電影界公認為「電影時代的開始」。 1896年初,路易·盧米埃爾的助手來了香港放映這些影片,而電影就是這樣傳入香港。自他離開後,香港電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動。當年,美國湯默斯·愛迪生公司派出一位電影攝影師到香港拍了一批紀錄片:名為《香港街景》、《香港總督府》、《香港碼頭》、《香港商團》和《鍚克炮兵團》。 這幾部有新聞紀錄的電影雖然不是香港電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們是在香港拍攝的,內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們稱為「香港電影」。 盧米埃爾兄弟
從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過一些很短的紀錄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關報導是這樣的:「現在中環街市對面,即同記辦館面前,准十五晚開演『成套戲本』(即整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法國導演下·齊卡當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難》。 1907年,香港有不少電影院紛紛開辦,而且公映的次數和數量都較以往為多,因此被視為香港電影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燒鴨》,是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在香港拍攝的一部默片諧劇。該片的導演梁少坡同為該片的主角,故事講述一個小偷(由梁少坡飾演)想偷燒鴨,卻被警察捉住了。劇情十分簡單,但不乏詼諧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燒鴨》雖在香港攝制,卻並非香港電影公司的作品。該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後來結束了他在上海的電影事業,回美國路經香港時,和黎民偉合作製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並因而催生了香港電影事業,而黎民偉更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這部電影的出現,象徵香港電影史啟蒙期的終結,萌芽期正式開始。
萌芽時代
[2]據《中國電影發展史》記載,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在1913年出產,編導是黎民偉、攝影師是羅永祥,主要演員是黎民偉和嚴珊珊。 黎民偉原為劇社的主持人,又怎樣開始拍起電影來?原來他對電影一向很有興趣,於是透過羅永祥的介紹,認識了路經香港的布拉斯基,他們商談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設備和基金,利用劇社的布景和演員,以「華美影片公司」的名義製片和發行,拍成了《莊子試妻》一片。 《莊子試妻》改編自當時的粵劇《莊周蝴蝶夢》,取材於其中「扇墳」一段。劇情大意是:莊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為了討好新歡,她不惜擾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墳墓。而這個新歡實則是莊子扮的,他只是詐死來考驗他的妻子對他是否忠貞。 《莊子試妻》片的主角是莊子之妻,由黎民偉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飾演。嚴不僅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個電影女演員,還是中國第一個電影女演員。 《莊子試妻》片利用陽光露天拍攝,香港實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裝。本片更使用攝影特技,把莊子的鬼魂拍得忽隱忽現,加強戲劇效果。 這部電影創下不少香港電影紀錄: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國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電影女演員參演的香港電影; (四) 也同時是第一部有特技攝影的香港電影。 黎民偉及其兄長海山、北海於1923年創辦了香港第一間全由香港人投資創辦的電影製片公司「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他們並非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動香港,以至全中國的電影工業。 民新的成立為香港電影業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聞紀錄片《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又在1924年在廣州成立了香港第一個演員培訓所民新演員養成所,發掘有演戲潛質的人。 此外,民新還攝制了香港出產的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於1924年,珍貴的新聞紀錄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大會》、《孫大元帥檢閱軍團警會操》以及1925年出產的《孫大總統東較場閱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實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電影事業已漸漸成長,可是由於黎民偉具有同盟會的背景,港英政府禁止民新於香港開設攝影場,香港電影發展被迫中止了。
崢嶸時代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無理殘殺中國人民,中國各地紛紛罷工、罷課,以示抗議。同年6月,內地的罷工熱潮擴展到香港。香港大罷工期間,每天都有商店倒閉,百業凋零,所有娛樂活動,包括電影放映一律停止。這個現象令剛萌芽的香港電影事業夭折。 1926年10月罷工結束,但香港電影事業仍然未能 復甦起來,因為有實力的電影工作者都去了廣州或上海發展。雖然期間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員,但這都是有名無實,直至1929年末,仍沒有一部香港電影生產過。 1930年初,黎北海等創辦了香港影片公司,製作出創業作《左慈戲曹》,然後香港才陸陸續續再有電影製片公司的成立,香港電影事業才見起色,得以復甦。 1930年,香港的電影業隨著黎北海(黎民偉兄長)創建香港影片公司而開始復甦。不過,真正令香港電影業站穩住腳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偉的上海民新與其他幾間電影公司合並而成的「聯華影業公司」。「聯華」可以說是為香港電影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是戰前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之一。 為了培養人才,聯華在1931年4月開辦演員養成所,教授的課程包括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等,堪稱一間電影全科學校。它培訓了一批傑出的粵語片導演,如李鐵、黃岱等,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 「聯華」香港分廠一向都是拍默片,雖然當時有聲電影興起,創辦人卻不敢冒險。於是,第一部粵語有聲片就由上海天一電影廠的湯曉丹執導拍成,就是《白金龍》。 有聲電影問世後,香港的電影公司紛紛拍攝有聲片。1934年「聯華」香港分廠解體,黎北海另創了香港第一家有聲電影製片廠「中華」,並導演了一部局部有聲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聲片《傻仔洞房》(1934)。 進入1935年,香港電影正式步進有聲時代。 從1935年開始,香港的粵語片產量每年遞增,從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過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熱潮的影響,香港生產了多部愛國電影,其中包括大觀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線》。 1936年,社會教育片成了香港電影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愛國片在同年增多了產量。當然,故事片在香港電影史上從來也並未受過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編導的《兒女債》。 1937年到1938年,由於「七七事變」的發生,香港抗日氣氛高昂,因此電影工作者也紛紛開拍抗日愛國片,頓時間,愛國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產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為愛國片。 1939年秋,受到歐洲國家的戰爭所影響,1940年的港產片產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電影業陷入低潮。大觀電影廠及其他電影設施被炸,大量的香港電影拷貝和底片也被燒毀或遺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殘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狀態,在這期間,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幾部由日本電影公司拍攝的紀錄片問世。 戰後初期,電影製片廠的數目較戰前為少,大中華是其中一個較有規模的,因為它擁有李麗華、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導演朱石麟和吳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華生產了34部國語片和8部粵語片,可惜到了1949年,產量卻愈來愈少,被迫關門。 總括來說,日本入侵對香港電影業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香港電影經歷了四年的停產,才在1946年上映了戰後首部港產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電影界很多左派人士為了逃避國民黨的政治壓力,或中國內地通貨膨脹的影響,紛紛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國語電影業便愈來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達至高峰。
成熟時代
香港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內地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電影,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沖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成熟的雛型。 20世紀50-60年代是國、粵語片起飛的時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粵語片的盛產期。這段黃金時期粵語片有以下幾個主流: 粵語片 1:粵劇戲曲片 據估計,在20世紀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粵劇戲曲片問世,差不多每三部粵語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粵劇片,而在1958年更達到了高峰,這一年的160部電影中,粵劇佔了一半。 舞台式的粵劇片基本上製作費不高,電影技巧也不特別考究,因為大部份都沿用粵劇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節,其餘的排場做手都不嚴格。因此,這類戲曲大多被揶揄為「五日鮮」、「七日鮮」。當然其中也不乏製作認真,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朽經典,如《帝女花》(1959)、《紫釵記》(1959)、《李後主》(1968)等。而戲曲片的演員亦有不少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劍輝、白雪仙、新馬師曾、薛覺先和林家聲等等。 至於粵劇戲曲片為何會在20世紀50年代大受歡迎呢?這是因為戰後粵劇發展蓬勃,進棚看戲成為上流社會的消費享受。至於一般市民只好聽電台話劇或聽粵曲,有見及此,電影公司便把大量經典粵劇拍成電影,讓戲迷可以以低廉的戲票欣賞傳統的粵劇戲曲。 2:文藝片 這時期的文藝片背景多為民國或當代,講求戲劇結構,又或改編自中外文學、流行小說,或襲取好萊塢通俗劇的故事模式。而提到這類環繞家庭倫理、男女之愛的文藝片,就不得不提粵語片電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聯合電影有限公司「中聯」。 中聯創建於1952年,共生產了44部電影,出品了不少粵語片中的經典,如李鐵的《危樓春曉》(1953)、《天長地久》(1955)、楚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傳戶曉的作品。 中聯的21位精英,有見於影藝界充斥著粗製濫造之歪風,遂以認真的拍攝態度、主題健康的電影信念為大前提,創辦中聯以抗衡媚俗投機而質素低劣的七日鮮貨色。這批電影界精英包括導演李鐵、吳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員:吳楚帆、張鍈、張活游、白燕、黃曼梨、紫羅蓮等等。 中聯電影每每針對香港社會種種問題,批判上流大亨的偽善丑惡,帶有濃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國電影的美學層次。大概是因為過分執著於傳統道德使命,中聯漸漸跟時代脫節。到1967年,它也隨著粵語片的息微而關閉,但其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是絕不容忽視的。 3:古裝武俠片 20世紀50年代的古裝武俠片大多以民間熟悉的俠義神怪故事為骨幹,但武打場面並不講求真實感,發展至後期(20世紀60年代初、中期)日漸注重動作場面設計,大量加進了特技花款(如怪獸、怪人裝扮和模型特技)、曹達華和於素秋就演了不少這類古裝武俠片,如《如來神掌》系列。 嘉禾公司創始人:鄒文懷
4:喜鬧劇 這類電影大多以詼諧搞笑的喜劇演員掛帥,橋段不外乎「大鄉里出城」、「癩蛤蟆想食天鵝肉」之類的故事,如新馬師曾、鄧寄塵主演的「兩傻系列」。 以上各類型的粵語片雖然在電影美學角度上來說,藝術感略嫌粗糙,但論到能否帶給觀眾共鳴,則可謂綽綽有餘,難怪這段時期,粵語片的產量可觀,令粵劇片達至高峰期。 5。國語片 事實上,從1967至1969年,粵語片的產量仍高於國語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況才開始扭轉。 國語片由低沉轉盛的轉折點,是五十年代中期國際發行公司」與邵氏父子改組,分別成為電影懋業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電懋資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組後銳意在香港電影業大展拳腳。它們不但全力推動國語片,還建立完善的發行網來開拓海市場。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製作大量高質電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不了情》,達到前所未有的以十萬為單位的票房成績。邵氏電影製作豪華瑰麗,粵語片中的爛衫戲可謂相形見絀,加上製作重質不重量,鮮有七日鮮的電影出現。 國語片的熱潮不獨使國內興起的黃梅調電影帶到香港並使之流行起來,更創作了新派武俠片,包括改編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俠作品:胡鵬導演的《射鵰英雄傳》(1959)。單在1963年,武俠片的產量已高達61部,而武俠片之中的代表作則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66)及張徹的《獨臂刀》(1967)。 邵逸夫、方逸華夫婦
狄龍和姜大衛、王羽這些武打明星的出現,亦可視為70年代李小龍冒起的前奏。 事實上,從20世紀50年代起,國、粵語片的確並存,雖然兩者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相容的。可是,隨著國語片從1970年迅速發展,加上粵語片青黃不接,於1970-1971年間,國語片的產量多達116部,而粵語片只有22部;於71-72年間,國語片數量依然上升,反觀粵語片卻只剩一部,那是由鄧麗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後的數年,國語片一直領導著香港電影市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粵語片面對著國語片雄霸市場的威脅,但仍力求在戲種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順勢興起,並造就了兩位當時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蕭芳芳和陳寶珠,電影界追捧偶像的熱潮可說是由她們而起。
黃金時代
七十年代 20世紀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而香港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以致7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厲氣勢,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電影業占著領導的地位,擁有東南亞電影王國的美譽,出品了大量國語武打片,大導演包括李翰祥、張徹及劉家良等等。他們都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電影世界裡都是強烈的陽剛味,其中張徹的電影更造就了偶像級武打明星,如王 李小龍
羽、狄龍、傅聲等。1970年的《龍虎門》就是當年邵氏最賣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類古裝刀劍片的鋒芒其實以較在60年代遜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龍的出現。 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運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 1973年李小龍驟然暴瘁,令功夫片熱潮未能延續。而隨著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觀眾對遠離現實的功夫片漸漸失去興趣,反而對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諷刺現實的電影加以青睞,這就解釋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為最賣座電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員,如鄭少秋、沈殿霞都是當時的電視藝員,而由於電視已成為當時的重要媒體,因此他們對觀眾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這部電影的成功,不但為以後的新電影類型作了開端,更令粵語片得到重新振興。 自此,很多電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風格,演員的演繹亦帶有嘻笑怒罵的味道。從電視跳到電影的許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由於從70年代中期開始,大家的主導閱讀方式是電視模式,很多粵語片的題材或靈感都是來自電視內容,如《阿福正傳》(1974)、《大鄉里》(1974)、《新啼笑姻緣》(1975)。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也跳出了電視趣劇的框框,走上大銀幕,以其獨有的笑話公式拍攝了一系列非常賣座的喜劇 :《鬼馬雙星》(1974)、《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等。這些電影不但令喜劇在香港電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更促使了後來功夫喜劇的誕生。 1978年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功夫喜劇離開電視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設計及諧趣的雜耍風格吸引觀眾;可以說是揉合了傳統功夫片及許氏兄弟式的喜劇精粹。演員方面,成龍,洪金寶等也擺脫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 許冠傑
以反叛貪玩的形象來親近觀眾。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種,提到70年代的香港電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導演李翰祥從台灣返回香港東山再起,大拍風月綽頭及騙術奇觀電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騙術奇譚》,不但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新的一頁,也象徵著70年代香港電影意識的轉變-金錢至上、綽頭化的風格抬頭,這個影響一直延續到80年代。不過,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富神采而短暫的變奏。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許鞍華執導)、《蝶變》(徐克執導)、《點指兵兵》(章國明執導)。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輕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2)、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數十部作品,都很能表達這些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 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許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克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平作風朴實,真實感濃厚;嚴浩浪盪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間;譚家明走中產美學;章國明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志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中國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背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系。 此外,這時期的電影都棄用大明星,製作成本亦減至最低,跟後來的港產片標榜卡士明星,動輒千萬製作的營運模式可謂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電影界從來都是以商業掛帥,新浪潮電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難免被淘汰的厄運。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周潤發擔綱的《英雄本色》、《龍虎風雲》等。除新藝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時的電影公司還有德寶電影公司。德寶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劇(《雙龍》系列、《富貴逼人》、一方面也拍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或者都市優皮小品路線 (《三人世界》、《單身貴族》),務求達到片種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電影公司則繼續以成龍作頭牌,讓他從《師弟出馬》、《龍少爺》的功夫小子形像 《英雄本色》小馬哥深入人心
,漸漸成為《A計劃》中穩打穩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跡》,更是成龍的顛峰之作。 同樣是武師出身的德寶明星洪金寶卻憑《鬼打鬼》(1987) 開創了靈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屍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風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謀妙計五福星》以至《運財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 據統計,80年代的十大賣座香港電影之中,新藝城佔了四部,嘉禾佔了五部,再加上多產量的德寶(1984至1989的五年間,拍制了47部電影)整個八十年代可稱為三雄各據的時期。 跟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我們會發現到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於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星包裝,因此電影類型單向化,更遑論什麼作者論了。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1989年經濟、影帶市道不發達等種種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 成龍洪金寶
電影市道滑落。盡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投資者的態度,說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影屬飛黃騰達的時期實在不為過。
如今歲月(危機時代)
綜觀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基本上仍可稱之為百花齊放,我們不但有從80年代順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張婉婷(《秋天的童話》)、王家衛(《旺角卡門》)、關錦鵬(《胭脂扣》)、陳嘉上(《小男人周記》)等等,還有90年代的奇跡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梁朝偉以及幾個國際知名的名字:張曼玉、周潤發、李連傑、成龍等等。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於20世紀80年代電影公司大灑金錢,演員一天九組戲的好景日子來說,9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確危機重重,陰霾滿布。 首先是90年代初盛行武俠動作片,《黃飛鴻》和《東方不敗》相繼掀起打風熱潮,一時間李連傑、林青霞成為賣埠保證。可是,依照香港電影的傳統,賣座的片種總有跟風者,而當跟風者眾、水準參差的時候,亦即該電影類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俠動作片熱潮如是,賭片熱潮及後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沒有例外。同年,周星馳以《賭聖》崛起,整個90年代前期基本是周星馳的天下(雖然94年周潤發以賭神2佔領冠軍) 到了90年代中期,港產片票房連續下挫,西片逐步抬頭。《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創下六千萬元票房佳績,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更以一億一千萬元攀上頂峰,這部映了195天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還佔了「本世紀百部賣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壓倒了在80年代威風一時的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擋》系列。 周星馳
另一個令90年代香港電影褪色的原因是盜版問題。80年代錄影帶市場興起已經令電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後期,盜版VCD更為香港電影市道帶來了重擊。不少電影在午夜場或首映過後便出現盜版,海關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責任,後來香港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海關逐漸加強掃盪,才使盜版VCD活動略為收斂。 香港電影界曾多次組團訪京,與港澳辦及電影局商討創作自由、版權問題等,亦促請中央政府開放市場。1997年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董建華先生首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到香港電影,並撥出一億港元開發電影科技及接受資助申請,令香港電影人略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搞得有聲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電影人揚威國際,張曼玉、蕭芳芳、王家衛先後在柏林、戛納等國際影展中獲獎,香港電影漸受國際影壇重視。可惜的是,這也導致影圈人才外流,吳宇森、唐季禮、袁和平、林嶺東等著名導演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周潤發、成龍、李連傑及楊紫瓊等巨星級演員亦被好萊塢羅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電影人在亞洲區尋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績最突出的是在台灣一脫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轉型,由脫星變性格演技派,成績斐然。還有90年代中期之後,香港掀起日本電視劇熱潮,連帶電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員參與港產片,其中又以女星為主,包括《星月童話》、《東京攻略》和《阿虎》,當然亦少不得成龍電影里插科打諢的一眾日本美女。 20世紀90年代的賣座保證是「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周星馳獨有的「無厘頭」喜劇深得民心,有人認為他的「無厘頭」文化和"XX"後港人逃避現實的心態相通,他的作品如《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劇經典。近年,周星馳明顯減產,一邊休養生息,一邊走上幕後之路。 周潤發在80年代中後期憑《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壇至尊無上的地位,之後拍了一連串英雄片、動作片,雖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觀眾緣。近年進軍好萊塢,除拍一貫的動作片(如《血仍未冷》) ,還嘗試拍如《安娜與國王》這類文藝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歸拍港產片之意。 至於成龍則大致維持一年一部大製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對於80年代的成績,近年成龍作品已不算大賣),惜在電影風格上難求突破。 導演方面,「雙王」王晶和王家衛可謂雙映成趣,一個擅拍商業味道極重的電影,更被揶揄為「屎尿屁」導演;一個專挑大明星合並,產量少、藝術味濃,往往得到國際影展的垂青,兩人電影風格回異,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創將之一杜琪峰近年頗受矚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來愈有個人風格。還有憑《香港製造》打出名堂的陳果亦成功地從獨立電影導演變為香港主流電影導演之一。

㈨ 都說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死,您認為致使電影界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您認為這樣的局面還會持續多久

人才技術設備,移民了一部分,香港人的口味發生了變化,隨著時間的發展推移,新新技術從事和融入社會,使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轉變, 不在以什麼,圍什麼,什麼原因導致了香港人生活步伐的加快,這是問題之一,人們又在這個社會社會時間專注什麼, 這些社會背景的發生, 能夠看到什麼在變化,促使這些發生的原因,無外乎是幾種原因,能夠看到什麼是主流,可以反饋到香港不是世界的主流……,第二,看到社會的穩定性,整體綜合的發展,香港整體產業要好,社會人的心心情也會不一樣,這和國際市場有關系,不是香港島能夠左右的,世界中整體

㈩ 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哪個台電視直播

鏈接:

提取碼:5bfz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的劇情簡介······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為表彰表揚2018年度傑出電影所頒發的獎項,表揚電影從業員的成就,促進專業發展和推動電影文化,頒獎典禮訂預於2019年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由方力申及鄧麗欣擔任主持人。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2019年2月下午在香港文化中心四樓舉行記者招待會,由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古天樂及最佳男配角姜皓文揭曉本年度入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