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金屋藏嬌」到被廢後,歷史上的陳阿嬌為何敵不過衛子夫
陳阿嬌之所以敵不過衛子夫,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三是因為陳阿嬌行巫蠱之術。公元130年,陳阿嬌行巫蠱之術,被漢武帝察覺,漢武帝大怒,當即將陳阿嬌廢黜,沒多久,陳阿嬌便憂郁而死。
也正因為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陳阿嬌才最終被漢武帝廢黜。
『貳』 求 墨寶非寶的 一厘米的陽光 百度雲!
《一厘米的陽光》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VRRMpF9RrVvg31S2fCvd3Q
《一厘米的陽光》是2015年1月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都市言情類小說。[1]作者是墨寶非寶。該書講述了季成陽和紀憶從小到大在一起的愛情故事。
『叄』 金屋藏嬌中的「嬌」是誰
說的是漢武帝和陳阿嬌的故事。
「金屋藏嬌」典故的核心人物是兩個:一個是『想要藏嬌』的漢武帝劉徹,另一個是『被藏嬌的陳阿嬌』。
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是赫赫有名;『嬌』就是指陳氏,漢武帝劉徹的原配妻子,大漢孝武陳皇後。
陳氏的小名叫『阿嬌』,世人喜稱之為陳阿嬌或者陳嬌。她父親是堂邑侯陳午,堂邑侯府是漢朝開國功勛貴族之家;母親是漢景帝劉啟唯一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是當時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陳阿嬌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漢景帝之母竇太後的寵愛。
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有後宮美人王娡生子劉彘(後改名劉徹),排行第十。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其中寵妃栗姬生子最多且生育了皇長子——劉榮。景帝把無出的薄皇後廢黜後,最初立長子劉榮為太子。
館陶長公主打算將女兒陳阿嬌許配太子劉榮,以期日後成為皇後。她使人問栗姬的意思,誰知栗姬惱怒長公主經常向景帝進薦美女分寵,竟然斷然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
此時,後宮美人王娡發現有機可乘,於是屈意迎合、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劉徹(當時只是膠東王)謀劃奪取太子寶座。
一日,館陶長公主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此典故載於 漢·班固《漢武故事》。
館陶長公主見阿嬌和劉徹年紀相當,從小相處和睦、感情也融洽,就同意陳阿嬌和劉徹這對姑表姐弟正式訂立婚約。兩人成年後便舉行大婚,結發成夫妻。
『金屋藏嬌』是一個傳誦千年的婚姻傳奇,是一個男子 對自己之原配正妻 許下的承諾。
『金屋藏嬌』婚姻的締結是當時漢朝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因為陳阿嬌和劉徹的定婚,館陶長公主轉而全面支持劉徹,朝廷局勢大變。
長公主向弟弟景帝進言:栗姬崇信邪術,日夜詛咒其他妃嬪;每與其他妃子遇見,往往唾別人的背後,肚量十分狹隘;恐怕一旦為後,呂後人彘的慘劇就會重演!
景帝聞後打算試探栗姬,於是有一天問她:「我百年後,後宮諸姬,皆已生子,你應善待她們,千萬別忘記了。」一面說,一面暗中看栗姬的反應。誰知栗姬臉色忽紫忽青,半天不發一言,並且轉過臉不看景帝。景帝暗中嘆氣,易儲之心遂定。
經過長公主一番經營,景帝找借口廢太子榮為臨江王。栗姬失寵,貶入冷宮,以憂死。
這里要指出:中國的繼承傳統一直是『立嫡立長』。就是說:正妻有兒子的,立正妻的兒子;正妻沒有兒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兒子中立最年長的那個。劉徹是嬪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長』;他是憑借著妻子娘家的勢力才得以青雲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
漢景帝去世後,劉徹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陳氏為皇後。
在漢武帝執政初期,由於政見上和祖母竇太皇太後有分歧,劉徹幾乎失位。武帝當時沒有力量和竇氏較量,竇太皇太後逼迫武帝廢除了剛剛實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罷免,甚至有大臣被逼死獄中。當時劉徹的母親王太後就經常警告他: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後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
漢武帝轉而採取韜光養晦政策,從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間,他四處游浪射獵,不問大政方針。有賴於皇後陳阿嬌作為唯一的外孫女極受竇太皇太後寵愛,再加上陳家以及館陶長公主的全力支持,才使漢武帝有驚無險保住帝位。
直到此時,『金屋藏嬌』就象當年人們預想的那樣,是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羨慕不已的婚姻傳奇——年輕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諧、患難與共。
祖母竇太皇太後去世後,漢武帝親政,終於得以大權獨攬,徹底走出了危機。可嘆的是,『苦盡』後卻未有『甘來』,能『同患難』的夫妻卻不能『共富貴』。
陳皇後出身顯貴,自幼榮寵至極,難免嬌驕率真;且有恩於武帝,不肯逢迎屈就;與漢武帝漸漸產生裂痕。兼歲月流逝,卻無生育;武帝喜新厭舊,愛弛。
漢武帝喜好女色,多內寵,後宮無數:元朔中,上起明光宮,發燕趙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滿三十者出嫁之。掖庭總籍,凡諸宮美女萬有八千。
建章、未央、長安三宮,皆輦道相屬。幸使宦者、婦人分屬,或以為僕射,大者領四五百,小者領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輒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宮人既多,亟被幸者數年一再遇。挾婦人媚術者甚眾。
選三百人常從幸郡、囿,載之後車,車上同輦者十六人,充數恆使滿,皆自然美麗,不假粉白黛綠。侍尚衣軒者亦如之。嘗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
後宮中,漢武帝同母姐平陽公主進獻的女奴衛子夫最先為漢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時,漢朝宮廷里發生一件真相莫測的『巫蠱』案,矛頭直指被漢武帝冷落已久的陳皇後。
巫蠱,是古代信仰民俗;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是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巫蠱起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由於古人迷信,對巫蠱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蠱』自古是宮廷大忌;又因為操作簡便,說不清道不明,被懷疑者根本無法自辯,一直是栽贓陷害對手的絕好伎倆。
綜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無數後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這兩個字上。
劉徹二十七歲時候,以『巫蠱』的罪名頒下廢後詔書:「皇後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自此,漢武帝把陳皇後幽禁於 別宮長門宮內,衣食用度皇後待遇不變。
到這一刻,金屋崩塌,恩情皆負。於此,『金屋藏嬌』與同時代的『鳳求凰』以及後來的『青梅竹馬』一起,都成為了關於『承諾』和『背信』、『愛情』和『婚姻』的笑話。
陳皇後數年後病逝,最後以翁主之禮與其母館陶大長公主劉嫖一起葬於竇太後陵墓側,即陪葬於漢文帝的霸陵。天可憐見,她最後是和疼愛自己的母親、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埋在『妃園』。
此時,『金屋藏嬌』的故事徹底落幕。留給人們的是長長的嘆息,留給歷史的是無盡的遺憾和悠遠的回響。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的詩句隨著『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至今,寄託後世無數俊傑對這位美麗高貴皇後的充分理解和無限同情。
陳皇後的被廢,明面的罪名是『巫蠱』。但陳後之『巫蠱』一說,後世多認為推敲起來破綻百出,總體上匪夷所思。
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武帝廢後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綜觀漢武帝的一生,一直和外戚權勢纏斗,制衡、打壓、剪除和利用等等手段更是輪番使用:
得帝位是因為外戚(館陶長公主和堂邑侯陳府),幾乎失帝位也是因為外戚(祖母竇太皇太後和竇家);
執政前期對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後和舅舅田蚡),中後期是打壓平衡外戚軍權(衛子夫衛青家族集團,李夫人李廣利家族),晚期更是為了防止外戚對下一任皇帝的干擾而直接冤殺了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
從後宮朝堂爭斗中勝出的漢武帝深刻了解外戚勢力的難纏和厲害。所以,當劉徹掌握實權後,陳家的財勢立刻從陳皇後的優點變成了她不可寬待的錯誤。
為了皇權能獨霸天下,為了避免陳家成為繼竇家之後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勢力,漢武帝剝奪陳皇後的後位以打擊陳氏是完全符合邏輯的。「皇後之位」的得與失,本質上永遠是政治斡旋的結果。
陳阿嬌的母親館陶長公主在女兒失位後,為女兒花千金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這就是所謂「千金買賦」。《長門賦》是西漢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漢武帝僅僅對《長門賦》表示了稱贊。
陳皇後被廢後兩年,因為生皇長子劉據,且異父弟弟衛青有軍功,衛子夫被立為皇後。
『肆』 發生在漢朝時的金屋藏嬌事件最後怎麼樣了
我們知道之前館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栗姬的兒子劉榮,無奈遭到了他母親栗姬的斷然拒絕。於是竭力擁護王美人的兒子劉徹為太子,在各種因素的促和下,最終他如願以償當上了太子。長公主的女兒阿嬌也如願嫁給了當朝太子,劉徹登基之後,阿嬌自然就成為了皇後。可以說劉徹之所以能登基,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應該有一份功勞。可是根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阿嬌不但沒有受到漢武帝的寵幸,反而最後皇後的位子被廢。
第一:元光五年發生的兩件大事,阿嬌被廢自己有責任,導致抑鬱而終1:漢武帝元光五年,漢朝中央政府里發生了兩件大事,無形之中聯合在一起
阿嬌的失勢最後被廢漢武帝劉徹的責任非常大,因為最後廢後的決定是他做出來的。之所以廢她有兩點理由,第一個是沒有子嗣,再一個就是巫蠱之禍。單單說沒有兒子這一項,足可以把她廢掉。巫蠱歷朝歷代都非常忌諱,嚴重的要殺頭。我們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巫蠱之禍,單憑沒有子嗣這一條劉徹早晚要把她廢掉。阿嬌最後走上這個道路,作為一個小女人來說,她還是愛漢武帝的。她的錯誤在於路選錯了,皇帝一生有很多女人,她只不過是一個犧牲品而已。
『伍』 宮廷菜金屋藏嬌是怎麼做的
原料:
水燕窩50克,水竹蓀身10條
輔料:
上湯500克,精鹽、紹酒、水澱粉、雞油各少許
做法:
1.將燕窩放入瓷體,添上湯,上籠蒸20分鍾。起鍋上火,加入上湯,放入洗凈的水竹蓀,加精鹽、炒酒煨3分鍾。
2.將燕窩潷去湯後瓤入竹蓀身中,上籠蒸3分鍾後裝盤。
3.起鍋上火,加入上湯,調入精鹽、紹酒,勾明芡,澆於竹蓀上即可。
『陸』 從「金屋藏嬌」到長門冷宮,漢武帝為何對原配陳阿嬌過河拆橋
從「金屋藏嬌」到冷居長門宮,陳皇後阿嬌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滑落,對此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有詩《妾薄命》感嘆了一番: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4
陳阿嬌也想東山再起,打聽到頂級文人司馬相如名氣很大,就「奉黃金百斤」買司馬相如、卓文君的酒,司馬相如為陳阿嬌重新得幸作有《長門賦》。不過「徒使費百金,君王終不顧」,當然也有一說是「陳皇後遂得復被寵遇」,但這種可能性很小。
3、陳阿嬌有個不靠譜的老媽
在老媽劉嫖運作下,陳阿嬌成功上位為皇後。此後,這個老媽就開啟了不靠譜節奏。漢武帝繼位有劉嫖的大功,因此她把有恩於帝的信息傳遞給阿嬌,導致陳皇後十分驕橫高傲(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後驕貴)。
以漢武帝的脾氣,當然不能容忍一個不能生育的女人如此傲嬌。劉嫖就找到給漢武帝進獻衛子夫的平陽公主:「沒我的努力,劉徹哪能即位。現在當了皇帝,竟拋棄我女兒,這么心裡沒數呢?太不自愛了吧!」
以這種口氣向皇帝姐姐討說法,只能說明真把自己這個丈母娘當回事了。於是平陽公主無奈回答:「這是阿嬌生不出兒子的原因」(用無子故廢耳)。其實這完全是次要的原因,劉嫖卻當真了,給女兒花9000萬之巨治療不孕不育,全打了水漂。
當劉嫖質問「我有恩於皇帝,怎麼竟然拋棄我女兒」時,已註定陳阿嬌永世得不到再次寵幸了。用恩情、人情向漢武帝邀寵,漢武帝會被道德綁架嗎?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會顧忌這些虛名的。
『柒』 金屋藏嬌的上映
美國 USA 1949年11月18日 瑞典 Sweden 1950年6月12日 法國 France 1950年11月3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50年11月14日 芬蘭 Finland 1950年12月8日 丹麥 Denmark 1951年6月8日 奧地利 Austria 1952年 西德 West Germany 1952年3月18日 法國 France 2001年5月9日......(re-release)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Australia:PG/ Australia:G/ USA:Approved
版權所有:Loew's Incorporated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捌』 金屋藏嬌的故事與以下哪位皇帝有關啊1漢武帝2唐太宗3唐明皇
與漢武帝劉徹有關
衛皇後(?~前91年)即衛夫子。河東平陽(金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武帝皇後。初為平陽公主家歌女,後為武帝所悅,入宮。元朔元年(前128年),生劉據,被立為皇後。巫蠱之禍起,劉據舉兵誅江充,兵敗自殺,她為武帝所廢,亦自殺。
漢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生子劉徹。這時景帝已有好幾個兒子,其中栗姬生子最多,景帝以前本來最寵愛栗姬,曾與她私下訂約,將栗姬生的長子劉榮立為儲君。如今景帝寵愛王美人,王美人又生下一子,傳說王美人懷孕時夢見了太陽鑽入懷中,漢景帝很高興,認為是個吉利的夢,預示著小孩子將來會有大作為。栗姬聽到後自然是非常生氣。
館陶長公主是景帝胞姊,生有一女,芳名叫阿嬌。長公主打算將女兒許配太子,異日就是皇後。使人問栗姬的意思,她以為門當戶對,一說便成。誰知栗姬不願聯姻,竟然一口回絕。原來長公主與景帝姐弟關系很好,許多後宮妃子為得寵幸,都奉承長公主。長公主也不忍卻情,時常代為薦引。栗姬素來妒忌,對此事耿耿於懷,加上見識又短,因此當長公主為女議婚,便不顧情誼,隨口謝絕。長公主這一氣,非同小可,遂與栗姬結下冤讎。
王美人聽說這件事,趁此機會,勸慰長公主。長公主說及栗姬,尚有恨聲。長公主隨口接說:"彼既不識抬舉,我將阿嬌配與徹兒,也是一樣。"王美人心中自然暗喜,但嘴上謙遜道:"徹非太子,怎敢有屈阿嬌。"惹得長公主聳眉張目,且笑且恨道:"栗氏以為己子立儲,將來定得為皇太後,千穩萬當,哪知還有我在,管教她兒子立儲不成!廢立常事,且看我的手段如何。"王美人又假裝勸慰,長公主憤然道:"她既無情,我也無暇多顧了!"王美人善於以退為進,最後激長公主與她暗訂了婚約。
王美人見了景帝,就說起長公主願結兒女姻親。景帝以阿嬌長劉徹數歲,似乎不合適,所以沒有遽然答應。王美人又將長公主請至,想她去向景帝求親。長公主索性帶同女兒一起入宮。長公主順手攜住劉徹,擁置膝上,就頂撫摩,戲言相問道:"兒願娶婦否?"劉徹生性聰明,對著長公主嬉笑無言。長公主故意指示宮女:"此等人為汝做婦,可合意否?"劉徹並皆搖首不悅。至長公主指及阿嬌道:"阿嬌可好么?"劉徹獨笑著道:"若得阿嬌為婦,當以金屋貯之。"此言一出,非但長公主、王美人聽了笑不可抑,連景帝也笑罵說:"小孩子臉皮也太厚了!"景帝想他小小年紀,惟獨喜歡阿嬌,大概是前生註定姻緣,不如順便允許,成就兒女終身大事,於是就認定了這門婚約。長公主與王美人,彼此更加情好關系深,兩人就私下計議,怎樣把栗姬母子除去。成語"金屋藏嬌"就是這樣來的。
雖然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頗費周折,但景帝鑒於歷代廢長立幼的動亂教訓,最終下決心立栗姬的兒子榮為太子,這樣栗姬就成了皇後。長公主連忙進讒言,說栗姬崇信邪術,與人合不來,日夜詛咒其他妃嬪,每次與其他妃子遇見,往往唾別人的背後,肚量十分狹隘,恐怕一旦為後,又要重演呂後人彘的慘劇了!景帝聽到"人彘"二字,出了一身冷汗,他打算試探栗姬的內心到底如何。於是有一天他問栗姬道:"我百年後,後宮諸姬,皆已生子,你應善待她們,千萬別忘記了。"一面說,一面暗中看栗姬的反應。誰知栗姬的臉色一會兒紫一會兒青,半天不發一言。待了多時,栗姬仍然無語,並且轉過臉不看景帝。景帝不禁暗中嘆氣,遂決意廢去栗姬。他剛出宮門,就聽見裡面有栗姬的哭罵聲,隱約有老狗二字。景帝忍氣而去。
隔日長公主與與景帝閑聊,乘機猛誇劉徹如何聰毅仁孝,若立為太子,必能纘承大統。景帝也動了心,於是找借口廢太子榮為臨江王。栗姬從此失寵,被貶入冷宮,連見景帝一面也難,不久一病而亡。
太子劉徹即皇帝位時是16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武帝。中國歷史上的年號就是武帝始創的。因為他未即位時,已娶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為妃,此時尊為天子,當然就立陳氏為皇後。當初年少的武帝看中陳阿嬌固然有好感的因素在內,但這一婚姻更多地有政治的成分,加上武帝好色成性,必然導致了阿嬌的悲劇命運。
起初武帝與陳後的感情尚好,但久未生育,不過武帝很尊敬她,很大原因在於長公主的家族勢力足以左右朝政。
一天,武帝路過平陽公主家,公主盛筵相待。並召出十餘年輕美貌的女子勸酒奉觴。武帝本好色,此時左右四顧,卻沒有一個中意的。平陽公主見如此,便將准備好的一個女子召入。武帝大驚,不由得看呆了。她低眉斂翠,暈臉生紅,斜著一雙俏眼,屢向武帝飄去,所彈唱的歌曲無比柔靡,令武帝魂馳魄盪,目動神迷。他問平陽公主這女子是何人。原來她名叫衛子夫。武帝佯稱天氣熱,要去裡面更衣。公主體會到武帝的意思,命衛子夫隨侍武帝。武帝更衣卻半天才出來,衛子夫星眼微惺,雲鬟凌亂,含羞俯首,手捏衣帶無言。公主順勢將衛子夫送與武帝。武帝十分高興,便攜美女同歸。
天已黃昏,武帝帶著衛子夫入宮,滿打算夜間再續雲雨之樂。誰知陳後恰在宮中等候,此時碰了個對面。她豎起柳眉,臉色鐵青,恨恨道:"好!好!"說畢回頭就走。武帝自思,皇後一家權勢龐大,自己能夠繼承皇位也多虧人家扶持,況且金屋貯嬌的誓言,怎好遽然拋棄。於是無奈地把衛子夫安頓在別室。陳皇後經武帝一再溫存,才與武帝訂約,把衛子夫錮置冷宮,不準私見一面。從此子夫在深似海的後宮中,幾有一年余不見天顏,似罪犯下獄,出入俱受人管束。因為宮女甚多,武帝也漸漸將她忘記了。
一天武帝偶翻宮人名冊,看到衛子夫三字,不由地觸起前情,命內侍召入。衛子夫顯得清瘦了許多,她亭亭下拜,嗚咽幾句便淚流滿面。武帝攬她入懷,重敘一年的離情別緒。衛子夫故道:"臣妾不應再近陛下,倘被皇後得知,妾死不足惜,恐陛下亦有許多不便!"武帝道:"我在此處召卿,與正宮相離頗遠,不致被聞。況我昨得一夢,見卿立處,旁有梓樹數株,梓與子聲音相通,我尚無子,莫非應在卿身,應該替我生子么?"說著與子夫攜手入床,一宵歡夢。不料衛子夫此夜竟然懷孕。
這件事被陳後察覺,她恚恨異常,立即往見武帝,與他爭論。武帝卻不肯再相讓,反責備陳後無子,不能不另幸衛氏。陳後無詞可駁,憤然退去。一面出重金求醫,希望自己也得子嗣。但不論她如何著急,喝了無數葯,始終沒有成效。
陳後氣悶非常,日日想除去衛子夫,偏偏衛子夫甚得專寵,每天與武帝在一起,根本沒機會下手。陳後不得生男,又復奇妒,自與衛子夫爭寵後,竟漸失武帝的歡心。她窮極無聊,就召入一個名叫楚服的女巫,要她設法祈禳,以挽回武帝的心意。楚服設壇齋醮,每日入宮一二次,但好幾月不見應驗。武帝聽說這件事,怒不可遏,當下徹底查究,立將楚服拿下,飭吏訊鞫後梟斬。陳後宮中的女使太監三百餘人,一概處死。陳後嚇得魂不附體,數夜不曾合眼,最後冊書被收,璽綬被奪,廢徙於長門宮。
陳後自從入居長門宮中,終日以淚洗面,遂輾轉想出一法,命一個心腹內監,攜了黃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賦,請他寫自己深居長門的閨怨。司馬相如得悉原因,揮毫落墨,落筆千言。這賦叫作《長門賦》,訴說一深宮永巷女子愁悶悲思,寫得委宛凄楚:"……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陳後欲借文人筆墨,感悟主心,她命宮人日日傳誦,希望為武帝所聽到而回心轉意。但"長門賦"雖是千古佳文,卻終挽不轉武帝的舊情。到了其母竇太公主死後,陳氏寥落悲鬱異常,不久也魂歸黃泉。人無十年好,花無百日紅。衛子夫取代了陳阿嬌,貴為皇後。但她也有年老色衰的時候,衛皇後不久也步陳皇後的後塵受到冷落。最後在宮廷斗爭中被漢武帝削去皇後之稱,懸梁自盡了。
"君思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這兩句詩概括地揭示出"君恩無常"是古代宮女憂怨之情產生的根本原因。後妃之間為爭寵奪愛而發生的拚鬥,不僅表現在生育皇子方面,還表現在妃嬪的姿色上。沒有幾個皇帝不是喜新厭舊的好色之徒。他擁有美女如雲的後宮,對任何一個人的專寵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邊總有新的美女取代昔日寵極一時的佳人。一旦失寵,別說普通的宮女,就是皇後也無可奈何,只能默默的咀嚼"紅顏未老恩先斷"的苦果。
一部中國歷史,怨婦車載斗量。封建帝王與後妃之間,不用說愛情,連一般的感情也微薄如紙。後妃和無數的宮女只是他們淫樂的對象,喜則施以富貴,厭則棄如敝屣。朝三暮四,喜新厭舊,今日備加寵愛,貯以金屋,明日則翻臉無情,刀劍加身。漢武帝就是一個風流放盪的皇帝。"元朔中,上起明光宮,發燕趙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滿三十者出嫁之。掖庭總籍,凡諸宮美女萬有八千。建章、未央、長安三宮,皆輦道相屬。幸使宦者、婦人分屬,或以為僕射,大者領四五百,小者領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輒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宮人既多,亟被幸者數年一再遇。挾婦人媚術者甚眾。選三百人常從幸郡、囿,載之後車,車上同輦者十六人,充數恆使滿,皆自然美麗,不假粉白黛綠。侍尚衣軒者亦如之。嘗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以漢武帝來說,被他玩弄過的宮中女子,其姓名不彰者,大概絕不在少數,僅見於史籍的美人,就有陳阿嬌、衛子夫、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趙鉤弋,就像走馬燈一樣地替換。直到年近六十時,還迷戀上了十七歲的趙鉤弋,以滿足其難填的欲壑。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為他生了個兒子,漢武帝對此很高興,因為傳說古聖人堯,就是在娘胎十四個月才生出來的。武帝盛愛之下,決定立為太子,又擔心這個小太子將來管不了他年輕聰明的母親,就找借口指責鉤弋,鉤弋委屈而莫能申辯,叩頭謝罪,但武帝主意已定,下令處死。翻臉無情,笑語溫存一變而為屠刀相向。
其實陳皇後的悲劇遭遇還有政治的因素。當初武帝被立為太子,靠的是其姑母長公主劉嫖。條件是劉徹娶長公主獨女陳阿嬌為妻。長公主自恃擁立皇帝有功,而武帝深患之。而陳皇後也極為驕悍,於是劉徹疏遠阿嬌。而劉徹的母親王太後立即警告他說: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為改制,太皇太後已怒。現"又忤怒長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所謂"大臣未服",即指公卿權貴中反對劉徹的暗流。所謂"必重得罪",就是皇帝要當不成了。武帝此時還沒有力量和竇氏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趙綰提出竇氏不應再干涉朝政時,惹惱了竇氏。竇氏逼迫武帝廢除了剛剛實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罷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獄中。而劉徹是極其聰明之人,馬上轉而恩禮長公主、陳皇後。從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間,他四處游浪射獵,不再過問大政方針。由於長公主的保護與劉徹的韜光養晦,才使他的帝位得以保全。
從人性來說,對武帝與陳皇後的評價也不能就事論事。一方面女人不是天生毒辣善妒,是後天形成的。在後宮那樣的環境,不鬥爭就滅亡,李白對此大為感嘆:"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另一方面武帝也不是一介蠻夫,他很有文華辭藻的雅緻。他的宮廷里,既有正派的儒生如董仲舒,也有詼諧人物如東方朔,更有名士如司馬相如。我們再看他悼李夫人的賦,"秋氣潛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而且他又似乎看見李夫人的形影,做詩:"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則又可以想像他不是沒有情感的人物。但愛情的純粹必須遠離權力這個要素,一旦加入了權力,情就成了大千世界的一粒塵埃。王安石曰:"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金屋與冷宮又豈是宮廷里的弱女子所可預料?
『玖』 金屋藏嬌這道菜要怎麼做呢
金屋藏嬌這個菜名易引起誤會,因這個菜是選用了番茄、豬肉滑做主打,豬肉滑釀番茄。番茄金紅,豬肉滑釀在番茄中因酸性原因特別嫰滑,所以此名並非引人想入非非!
粵式私房菜式的特點是取材易,用料可粗可精而製作要求精緻。給大家介紹的金屋藏嬌的製法簡單又美味可口。
用料:番茄10~12隻,豬肉滑200克、蝦米50克。
輔料:龍口粉絲75克、白芝麻30克,香蔥二條。
製法:
1, 粉絲用溫鹽水泡軟;
2, 白芝麻用微波爐加熱90秒左右(或下鍋炒香也可),蝦米泡洗幾次鍾後與白芝麻一起倒入豬肉滑內拌好備用;
3, 香蔥切花,香菜洗凈原條;
4, 番茄原個在約4/5處切開,將裡面的肉除凈放入另一個碗內備用。上蓋須蓋好不能弄亂。
5, 將粉絲鋪好在碟內,然後將番茄釀上豬肉滑後在碟內排放好;
6, 大火下鍋蒸7~8分鍾後,灑蔥花,將小碗內的番茄水加糖、鹽、雞精勾薄芡淋在番茄上;
7, 出品前用開水略燙熟番茄上蓋蓋好形成完整之「金屋」,一個充滿幻想的金屋藏嬌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