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亞洲有哪些分量重的電影節
在2019亞洲電影展中,「亞洲經典」單元一定備受影迷矚目。
顧名思義,「亞洲經典」單元當然都是亞洲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但本單元不僅挑選了《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小鞋子》等曾斬獲國際大獎的代表性亞洲電影,還包括具有極高史學價值的奇幻片鼻祖《盤絲洞》,以及在表現手法上有突破意義的《雅馬哈魚檔》等經典作品。
先跟大家聊聊《盤絲洞》和《雅馬哈魚檔》這兩部作品。
1927年2月2日在上海中央大戲院上映的《盤絲洞》,是中國現存第一部「神怪片」。 「神怪片」源於中國神魔小說,《西遊記》、《聊齋志異》所衍生的電影都屬於這個范疇。《盤絲洞》對原著故事的還原非常大膽,妖精們造型前衛而新潮。影片在上映之初曾「實創中國影片在上海開映之新紀錄」,造就萬人空巷的傳奇。不過,《盤絲洞》的價值還不止在於「神怪片」——中國1920年代電影作品存世極少,《盤絲洞》便是其一,這部影片曾在國內失傳80餘年,2013年拷貝才在挪威國家圖書館被發現。
1984年上映的《雅馬哈魚檔》在當時也是一部轟動之作。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內容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一是廣州的風土人情,二是改革開放後的個體戶生活。導演張良將故事片的戲劇性融入進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運用了大量的偷拍、跟拍,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長鏡頭。《雅馬哈魚檔》還有一個在現在看來都不常見的創舉,那就是選用非職業演員。飾演「海仔」的是真正的個體戶黎志強,「珠珠」的飾演者則是商場售貨員楊麗儀。通過本片,既可以了解到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的故事,又可以欣賞到廣州的「市井風情畫」。
另外四部電影《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和《小鞋子》,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美譽的亞洲電影,想必影迷們一定如數家珍。
1987年上映的《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是第一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亞洲電影,也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代表作。《紅高粱》與1980年代的「尋根文學」關系緊密,拍攝的故事紮根於鄉土中國,表現出了人、民族、乃至整個中國土地的蓬勃生命力。張藝謀沉穩剛健的敘事風格,顧長衛敏銳大膽的色彩運用,鞏俐和姜文的出色演技,使本片足以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1999年上映的《那人那山那狗》也是一部在國際上斬獲不少獎項的影片。影片講的是一對鄉間郵遞員父子之間的故事,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郵路,二人的心結在路途中慢慢打開。這部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有中國傳統美學色彩,含蓄內斂,崇尚自然。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樣,片中沒有通過過多言語來表達感情,父子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敘事也如行雲流水一般,毫無刻意用力之處,卻足以感動人心。湖南綏寧的自然景觀,與這種表達敘事風格相得益彰,給了影片山水畫般的清新影像風格。
《切腹》於1962年在日本上映,次年入圍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終導演小林正樹拿下了評審團特別獎。這部57年前的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9.2,被1萬多人標記過,足見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切腹》以武士階層為主人公,講述了兩個嚴格平行對應的切腹故事,畫面明朗,敘事凜冽,頗具極簡主義風格。這部電影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在張藝謀的武俠電影《英雄》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電影領域,對於想了解武士道精神及日本美學的觀眾,同樣是不二之選。
1993年的《西便制》也是一部大師之作,導演林權澤被視為韓國電影界教父級人物,曾把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入圍了個遍。《西便制》如同一首民間藝術的輓歌,在一個父親和一對兒女的悲劇故事裡,表現出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藝術無處安放的境遇。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在影片的表達形式上也有所體現——用倒敘、插敘來打破傳統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中充滿了對傳統消亡的隱喻。這部電影是韓國電影復興的奠基石,它在當年激發了外國影片佔領韓國市場的環境中,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本片最初只在首爾的三家影院上映,最終卻破了票房紀錄,令韓國進入了百萬票房時代。
《小鞋子》是部曾感動全球觀眾的伊朗電影,1998年它不僅在美國創下伊朗電影票房紀錄,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以一雙鞋為線索,講述了一對窮苦兄妹的感人故事,充滿現實主義人文關懷,被影評人評為「近乎完美的兒童電影」,「洋溢著單純的善良和純潔」,它還影響了包括新加坡導演梁智強在內的許多電影人的創作。在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既是票房的保障,又是影片水準的保障,他的作品兼具可看性和藝術性。展映期間,馬基德·馬基迪將攜《小鞋子》親臨北京,參加活動。
說了這么多,你該知道「亞洲經典」單元有多經典了吧?作為影迷的你,趕快挑選自己心水的電影,來2019亞洲電影展「一飽眼福」吧。
B. 歷屆華表獎獲獎名單
歷屆華表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1994年度)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
優秀故事片:《彈道無痕》《步入輝煌》《留村查看》《一家兩制》《天網》《絕境逢生》《警魂》
最佳導演:張建亞(《絕境逢生》)
最佳編劇:畢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爺》)
第二屆(1995年度)
最佳故事片:《孔繁森》
優秀故事片:《贏家》《七七事變》《士兵的榮譽》《信訪辦主任》《九香》《紅櫻桃》
最佳導演:陳國星、王坪(《孔繁森》)
最佳編劇:鄭沂、沈貽煒(《信訪辦主任》)、思蕪(蘇小衛)(《贏家》)
第三屆(1996年度)
優秀故事片:《大轉折》《紅河谷》《喜蓮》《夫唱妻和》《離開雷鋒的日子》《男婚女嫁》《彝海結盟》《軍嫂》《青年劉伯承》《一棵樹》
最佳導演:韋廉(《大轉折》)、馮小寧(《紅河谷》)
最佳編劇:王興東(《離開雷鋒的日子》)、郭中束、郝國忱(《喜蓮》)
第四屆(1997年度)
優秀故事片:《鴉片戰爭》《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安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惹事生非《黑眼睛》《長征》《紅西服》《燈塔世家》、《非常愛情》
最佳導演:胡炳榴(《安居》)、楊光遠(《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最佳編劇:劉一兵(《朗朗星空》)、趙冬苓(《激情辯護》)
第五屆(1998年度)
優秀故事片:《春天的狂想》《男婦女主任》《世紀之夢》《快樂老家》《一個都不能少》《故園秋色》《不見不散》《龍飛鳳舞》《良心》《上海紀事》
最佳導演:孫沙(《快樂老家》)、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滕文驥(《春天的狂想》)
最佳編劇:張笑天(《世紀之夢》)、 張繼、何慶魁、趙德平(《男婦女主任》)
第六屆(1999年度)
優秀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國歌》《緊急迫降》《我的1919》《黃河絕戀》《我的父親母親》《女帥男兵》《沖天飛豹》《賽龍奪錦》
優秀導演獎:陳國軍(《沖天飛豹》)、吳子牛(《國歌》)、張建亞(《緊急迫降》)
優秀編劇獎:黃丹(《我的1919》) 唐婁彝(《西洋鏡》)馮小寧(《黃河絕戀》)孫曉青、繆魯(《女帥男兵》)
第七屆(2000年度)
優秀故事片:《生死抉擇》《相伴永遠》《真心》《月圓今宵》《英雄鄭成功》《毛澤東與斯諾》《彩練當空舞》《詹天佑》《走出硝煙的女神》《走過嚴冬》
優秀導演:於本正(《生死抉擇》)、陳力(《月圓今宵》)、霍建起(《藍色愛情》)
優秀編劇:賀子壯、宋繼高(《生死抉擇》)胡建新、顧保孜(《相伴永遠》)
第八屆(2001年度)
優秀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沖出亞馬遜》《背水一戰》《聲震長空》《天上草原》《法官媽媽》《荔枝紅了》《面對生命》《高原如夢》《嘎達梅林》
優秀導演獎:宋業明(《沖出亞馬遜》) 塞夫、麥麗絲(《天上草原》)
第九屆(2002年度)
優秀故事片一等獎:《驚濤駭浪》
優秀故事片二等獎:《鄧小平》《美麗的大腳》《首席執行官》
優秀故事片三等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走了》《庫爾班大叔上北京》《周恩來萬隆之行》《和你在一起》《暖春》
優秀導演獎:翟俊傑(《驚濤駭浪》)、楊亞洲(《美麗的大腳》)
第十屆(2003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台灣往事》《天地英雄》《驚心動魄》《三十八度》《疑案忠魂》《心跳墨脫》《暖》《婼瑪的十七歲》《毛澤東去安源》
優秀導演獎:鄭洞天(《台灣往事》)、霍建起(《暖》)
第十一屆(2004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一輪明月》《任長霞》《我的法蘭西歲月》《鄧小平·1928》《鄭培民》《花腰新娘》《風起雲涌》《可可西里》《沉默的遠山》《張思德》
優秀導演獎:尹力(《張思德》)、陸川(《可可西里》)
第十二屆(2005-2006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太行山上》《東京審判》《我的長征》《雲水謠》《千里走單騎》《別拿自己不當幹部》《小巷總理》《山鄉書記》《生死託付》《香巴拉信使》
優秀導演獎:尹力(《雲水謠》)、高群書(《東京審判》)
優秀編劇獎:劉恆(《雲水謠》) 陸柱國(《我的長征》、《太行山上》)
第十三屆(2007-2008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突發事件》《鐵人》《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集結號》《梅蘭芳》《大河》《我的左手》《八月一日》《袁隆平》
優秀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陳凱歌(《梅蘭芳》)
優秀編劇獎:思蕪(蘇小衛)(《沂蒙六姐妹》)、張冰(《大河》)
第十四屆電影華表獎完全獲獎名單 (2009-2010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 :《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飛天》《楊善洲》《秋之白華》《山楂樹之戀》《鋼的琴》《建黨偉業》《郭明義》《趙氏孤兒》
優秀導演獎 :王珈、沈東(《飛天》) 韓三平、黃建新(《建國大業》)
優秀編劇獎: 《老寨》《建黨偉業》
第十五屆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1-2012年度)
優秀故事影片獎:《中國合夥人》、《一九四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失戀33天》、《辛亥革命》、《忠誠與背叛》、《錢學森》、《金陵十三釵》、《搜索》、《萬箭穿心》、《警察日記》
優秀導演獎:馮小剛 《一九四二》/陳力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優秀劇作獎:原創劇作周智勇,張冀《中國合夥人》改編劇作劉震雲《一九四二》
第十六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6年度)
優秀故事片:《捉妖記》《破風》《狼圖騰》《失孤》《解救吾先生》《親愛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智取威虎山》《百團大戰》《戰狼》
優秀編劇獎:邢原平、賈茹《土地誌》
優秀導演:徐克
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8年度)
優秀故事片:《紅海行動》《戰狼2》《十八洞村》《建軍大業》《湄公河行動》《大魚海棠》《大唐玄奘》《老阿姨》《龍之戰》《明月幾時有》
優秀編劇:苗月《十八洞村》
優秀導演:林超賢《紅海行動》
(2)2018中法電影文化周擴展閱讀:中國電影華表獎(Huabiao Film Awards),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正式設立於1994年,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網路-華表獎
C. 歷屆金雞電影節舉辦地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雞獎的背景資料。
意義: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是中外電影的大交流,是中外影人的大聚會,是中國電影人向世界展示中國電影成就,是世界電影人了解中國電影現狀,是中國和世界電影界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重要而獨特的窗口。
D. 第十屆長春電影節在哪裡舉行頒獎晚會
長春五環體育館。長春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
長春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最高獎名稱為金鹿獎,下設10個獎項,與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珠海電影節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第1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於2018年9月1日至8日在長春舉行。最佳故事片頒給《紅海》《葯神》;董越憑《暴雪將至》奪最佳青年導演。
E. 北京電影學院老師有哪些
截至2018年9月,北京電影學院老師有:謝園、胡曉光、扈強、張建新、蔣斌、許曉丹、陳兵、湯旭麗、張輝、胡愛民、王勁松、姜麗芬、滴妮、周冰、國慶、高敬瑜、王春子、向能、張菁菁、張傑勇等。
截至2018年9月,學校現有教職工561人,其中專任教師336人,外教85人,學校有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兩個候選單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候選單位。
中央宣傳部和北京市「四個一批」人才,國家「高創新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和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師德先驅、長城科學百餘人。
(5)2018中法電影文化周擴展閱讀:
根據2015年12月學校官方網站信息,學校已建成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北京市2011年規劃協同創新中心、3個共建機構,並擁有中關村影視文化產業創新園和北京電影學院大學科技園,根據人才培養、藝術創新和電影產業發展的需要。
學校還設有中國電影高新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動畫研究院、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國電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中國電影音樂研究院研究所和其它機構。
F. 戛納電影節中有哪些明星是蹭紅地毯的
雖然桂皮君老師已經在前幾天,就本屆戛納電影節紅毯所發生的傳奇故事給大家做了一回課代表(課程回顧:「這位女明星,請你盡快離開紅毯!」),但是,一向「戲多」的戛納電影節紅毯,只要不到電影節結束的最後一刻,這條紅毯上所發生的「故事」則永遠不會停止。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上篇文章最後那幾張被「和諧」的圖片。
不過這種電影展映除官方邀請以外,片方也可以通過申請獲得戛納官方邀請函,像是前一陣想要帶著自己作品「逐夢戛納」的畢志飛導演便是通過第三種方式申請參與戛納電影節的。
國內這些年對於戛納電影節的關注點,逐漸從入圍作品轉移到了紅毯上的花邊新聞,比起某某某紅毯穿了什麼衣服、誰誰誰紅毯走了多長時間這類有關戛納紅毯的消息登上熱搜,又有多少人知道今年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影片的中國電影《江湖兒女 》,又有多少人知道帶著入圍作品前來的趙濤、廖凡才是這場電影節的頭等貴客。
G. 戛納電影節中國館有什麼特點
法國時間5月12日下午,坐落於戛納國際電影節國際村的戛納中國館迎來本次電影節年輕的藝術鍍金者——中國青年製片人和他們的項目。他們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通過2018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選送戛納製片人工作坊並參加中國館的青年製片人項目推介,在歐洲電影市場和國際影人面前展示青年製片人自己的努力成果。
本次在中國館與來自世界各地電影人見面的青年製片人有:青年製片人劉雯及其影片《無名狂》、青年製片人藤井樹及其影片《蕎麥瘋長》、青年製片人曹金玲及其影片《莫爾道嘎》和青年製片人閻雲飛及其影片《重返西園碼頭》。
青年製片人項目推介 戛納中國館再度見證初心
本屆戛納電影節不乏中國青年電影人的身影,入圍「一種關注」單元由畢贛執導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其製片人單佐龍是2016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選送戛納製片人工作坊的5位優秀青年製片人之一;入圍短片主競賽單元的《延邊少年》,其導演魏書鈞曾入圍2017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並獲獎,本次,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再度與一群年輕的藝術鍍金者——中國青年製片人征戰戛納,在中國館舉行青年電影製片人項目推介。
每年的戛納中國館,匯聚來自中國、歐洲乃至世界不同領域的電影人,或為了增進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了解、或為了互助合作;力邀國際製片公司及製片人、歐洲電影基金、國際媒體參加,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製片人們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互相啟發;充分展示中國電影及電影人發展現狀,提供良好中歐電影文化交流平台,也成為中國青年電影人與海外電影文化、政策、資金等展現自我之地。
遇見這些年輕的鍍金者,與他們在國際電影節一起成長,為世界展示更多中國電影人尤其是青年電影人的才華和成長、熱情與努力,是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2018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的初衷,也是基金會不斷攜手戛納電影國際市場設立中國館、輸送更多青年製片人才的初衷。
H. 近三年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第五十九屆(2006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風吹稻浪》英國
評委會大獎:《弗朗德勒》法國
評審團獎:《紅色之路》英國
最佳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巴別塔》美國
最佳男演員:《光榮之路》(法國)5位男演員
Jamel Debbouze、Sami Bouajila、Roschdy Zem、Samy Naceri、Bernard Blancan
最佳女演員:《回歸》(西班牙)6位女演員
Penélope Cruz、Carmen Maura、Lola Duenas、Blanca Portillo、Yohana Cobo、Chus Lampreave
最佳編劇:阿爾莫多瓦《回歸》西班牙
金攝影機:《布達佩斯島》
最佳短片金棕櫚: 《sniffer》導演:Bobbie Peers 挪威
費比西獎:《氣候》/土耳其 《巴拉圭樹吊床》/巴拉圭 《BUG》/英國
關注單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導演:王超 中國
第六十屆(2007年)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Cristian Mungiu《四月三周兩天》羅馬尼亞
評委會大獎:河瀨直美《殯之森》日本
60周年特別獎: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園》美國
最佳導演: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鍾和蝴蝶》法國/美國
最佳編劇:費斯·阿金《在人生另一邊》土耳其/德國
最佳男主角:康斯坦丁·拉朗尼柯《驅逐》俄羅斯
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韓國
金攝影機獎:Shira Geffen/Etgar Keret《MEDUZOT》以色列
金攝影機特別獎:Anton Corbijn《Control》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Elisa Miller《VER LLOVER》墨西哥
最佳短片評委會獎:安東尼·陳《Ahma》 Mark Albiston《RUN》 新加坡
評委會獎:瑪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我在伊朗長大》法國/美國
評委會獎:卡洛斯·雷加達斯《沉默的陽光》墨西哥/法國/荷蘭
關注單元最佳影片:Crisitan Nemescu《加州之夢》羅馬尼亞
第六十一屆(2008年)
金棕櫚大獎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國)
評委會大獎 《格莫拉》Gomorra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 凱瑟琳·德納芙 (法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美國)
評審團獎 《大牌明星》Divo, Il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獎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巴西)
最佳編劇獎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飢餓》Hunger (英國)
金攝影機特別獎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俄羅斯)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盤封管》 megatron (羅馬尼亞)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I. 世界著名的電影獎項有哪些
戛納電影節(坎城電影節)金棕櫚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J. 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以什麼為主題
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以「絲路連接世界、電影和合文明」為主題。
本屆電影節著力彰顯「一帶一路」特色,設置歡迎活動、影片特別推薦、電影展映、電影論壇、電影市場、陝閩交接活動6大主體活動和電影嘉年華配套活動,將從全球徵集的3500多部中外優秀影片中遴選出17部優秀影片與觀眾見面。
(10)2018中法電影文化周擴展閱讀:
本屆絲路國際電影節設置歡迎活動、影片特別推薦、電影展映、電影論壇、電影市場、陝閩交接活動6大主體活動和電影嘉年華配套活動,旨在打造專業化、國際化電影盛會,展示陝西新時代新擔當新形象。
17部影片入選特別推薦影片單元。本屆絲路國際電影節依照國際A類電影節標准,組建國際邀片人團隊全球選片進行特別推薦,面向全球徵集優秀影片3500餘部,其中90%為國際影片。17部影片將於10月11日在電影節歡迎活動上揭曉。
101部電影進商業影院展映。本屆絲路國際電影節通過影院展映、戶外展映、線上展映3大板塊,集中展映500餘部國內外優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