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幾乎和中國所有明星合作過曾輝煌一時的傳奇電影公司,為何事到如今卻跌落神壇
一個傳奇的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八佰》這部電影是華誼兄弟想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的願望,但是在在期待了許久之後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映,這直接導致了華誼兄弟的翻身失敗。在中國電影的初步階段,絕大多數人都是看著這個電影公司的電影長大的。它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令人留戀忘返的電影,但是曾經是神級的塔二為何會跌落神壇呢?我們來分析分析。
在華誼兄弟的新一代力量中,沒有實力過硬的導演,一直在吃著上一代的老本,在新未來的電影市場中存在不下去。阿里巴巴的馬雲還說過:「王中軍是他見過最懶的CEO」,正所謂懶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當一家集體公司放鬆下來的時候,不為危機感而感到緊迫,那麼危機就會悄然而來了。華誼兄弟正是因為沒有了對危機感的敏銳,所以在新興的對手中泯然於世人。
❷ 電影市場有多大的利潤,這么多人都參加進來進行投資
影視投資的收益是所有人都看好的,因為它的收益巨大,而且不是固定收益!影片的收益基本上出於票房收益和網路版權收益!票房越高,收益自然越高!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去年12月底上映的喜劇電影《來電狂想》不知道大家看過了沒有,這部電影上映2天就拿下了3億票房,到現在更是拿到了5.58億票房。就目前來看片方已經可以得到了1.94億的收益,與這部電影3000萬的成本相比,片方已經獲得了6倍左右的收益,而且電影預期票房在7億左右,如果可以達到,那麼片方可以收獲到2.6億的收益,這是近9倍的收益。
❸ 電影公司一年可以掙多少錢,為什麼一個資產1億的公司一年可以投資10億,怎麼個掙錢模式。
一年掙多少不好說,有掙幾百萬的,有掙幾千萬的,還有賠錢的,資產1億投資10億的可能銀行貸款,可能是股東注資,可能是別的風投商注資
❹ 投資一個象樣的電影院需要多少錢成本和利潤如何
設備(如放映機、音響等)的話前期投入差不多在八萬以上。
場地租金(小型400到800平方,一般要選擇在鬧區)一月的話差不多在兩以上。一年就是24W,一般都要付半年的租金也就是12W
人員工資:月800到1000,一般你要請三到四個人,也就是48000,這個可以先不算。
還有一些打關系,找資源等,也要花個四五萬。
工商管理,稅務登記、衛生費等,年估計在三十到四十萬。
也就是說你開小型的影院,前期硬體投入要在25W
然後:你一天24小時全天放映:每場放映時間2。5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天可以放映八場。小型放映廳里有200個座位。
如果你每張票收費在五塊錢,而且每場至少有百份之五十以上的人觀看的話,你每天的可收4000RMB。一個月就是120000RMB,一年就是144W。
當然,你不要被這數字給迷惑了,以為很高。我們再算一比帳:你每天絕對會有大小場之分吧,而且不可能每場都有那麼多人,更不可能每個月里的每一天都是那樣子。另外你還要交稅,交管理費,等等四十萬,扣除人員工資5W,硬體維護:5W,扣除其他額外開支:10W,扣除你的前期投入:25W,樂觀的話,你一年的支出也就85W。
當然,著85W的前提也就是你一年都需要這樣子。那麼,你可以賺40-50W。
但是,做生意不可能這么順利,實際一點的話,你能夠搞個20W。
但是如果你那邊是小地方的話,票價不可能太高,要是訂一張3塊錢的話,那你就慘了,一年下來還有可能要賠!
我這樣子算比較亂。講講我自己02年在廣州開影院時候的數字吧。
第一年,我投了三十萬,每張票五塊錢,第一年,我賺了十幾萬,
第二年,我繼續投了十萬,每張票三塊錢,第二年,我賺了八萬。
第三年,生意不好做,我一分錢都沒投,一張票還是三塊,結果我只賺了五萬。
第四年,關門。競爭對手太多了。
❺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❻ 關於電影院和電影公司的利潤!
你要再次知道一件事 就是阿凡達是剛剛上映的電影 DVD和藍光是沒有那麼快就發行的 如果這么快就發行 那豈不是跟錢過不去(沒人去影院看了)
至於於分成 普遍說法是 發行方拿到院方票房的40%左右 美國周邊產品是非一般的強大(你太看小這個了) 多數電影利潤就是靠這周邊 其中DVD和藍光貢獻非常大
投資商要的不是票房 而是電影的後續利潤 比如廣告 專利 DVD等 所以他很賺
剩下的票房演員 導演 場記 跑龍套等去分 所以票房好的話 每人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