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暑期檔好看又精彩的電影,都是扎堆上映
拍電影要上映,首要目的就是多賣票,而暑假群體會增加好大一批。對於大部分的上班族來說,暑假和平常沒什麼區別作息時間不會有太大變化。而學生及其工作單位在學校的工作人員會有暑假和上班時間的區別。這樣的受眾群體是很龐大的,尤其是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結束後,可以放鬆一下。大部分人都會去挑選一些電影去看,去看電影可以增進兩人的感情,不論是愛情,親情同學之間還可以增進友誼,是一個很好的調劑品。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電影的大部分觀眾就是十幾歲到二十八九歲之間;而暑假這是非常好的時期。推薦一些經典的電影《肖生克的救贖》真的值得一看「get busy living,orget busy dying」人活著本就不易還是好好珍惜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暖心的片子,可以在忙碌的一天結束後緩解疲勞!!
Ⅱ 2017年度票房前十的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芳華》不想頌揚或者批判什麼,她只是想呈現一份特定的年代記憶。 這份記憶就好比那些舊相片,曾經鮮艷奪目、絢麗多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最終還是漸漸褪色泛黃了……但無論如何,相片上的輪廓和一張張面孔永遠不會隨著顏色褪去。
我喜歡《芳華》的原因是影片品質好,不用多說,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能夠感動到人是能夠體現影片品質的第一屬性,《芳華》無疑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所有購票和社區平台均給了這部影片鋪天蓋地的好評,電影好看且能把很多人看哭,影院里哭的稀里嘩啦的畫面太多,這里就不細說了。其次影片的宣發做的很到位,這個其實很重要,但是被很多非電影行業的普通觀眾忽略,如影片兩次上映前一輪又一輪的看片、馮小剛帶著一大幫人跑路演、馮小剛參加各種綜藝、訪談節目、國慶前後影片宣傳策略的調整。
Ⅲ 這個暑期檔靜悄悄,電影行業為何越來越不行了
這個暑期檔靜悄悄的,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電影行業的發展也不是很好。並且現在也沒有出色的電影。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現在的電影行業發展是越來越不行了,而這個也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因為我們要看到現在整體經濟發展還是相當於不錯的,而電影行業發展不好其實也是因為現在電影的質量不好。
而我認為電影行業在現在的發展中也沒有去進行創新的,因此這個也有著非常大的原因。並且我認為導演以及編制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原因。而這個也同樣影響著電影行業的發展,而我認為在電影行業中導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好的導演是可以去拍出好的作品的,並且現在大家對於電影的要求也同樣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認為這個也是導致電影行業發展不好的原因。
我認為演員演技不好同時也影響著電影行業的發展。因為演員是在詮釋著劇本的,所以演員對於電影的發展也是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現在很少有演技好的演員了。因此我認為這個也同樣影響著電影行業的發展。
Ⅳ 2017暑期檔全國影院票房有多少
據報道,為期3個月的暑期檔正式落下帷幕,廣電總局電影局提供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全國城市影院票房163.35億元;觀影人次4.74億,比去年3.74億增長26.7%。
此外,《戰狼2》上映首日便有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票房在5000多萬元徘徊的時候,二線城市的票房已經達到了1.1億元,三四線城市票房加起來也超過了1億元,今年暑期檔二、三、四線城市觀眾的票房貢獻率頗為引人注目。
希望中國電影事業可以快速茁壯的發展下去!
Ⅳ 騰訊融資貓眼是為了什麼
近日,貓眼電影確認,獲得騰訊10億元融資,貓眼電影的最新估值已經超過200億元。騰訊曾是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並的幕後推手,隨著兩方達成戰略合作組建新公司「貓眼微影」,騰訊又從幕後走向台前,追加投資,足以說明騰訊對貓眼的看重。
Ⅵ 繼《少年的你》撤檔後,彭昱暢《小小的願望》也撤檔,為什麼今年暑假檔電影撤檔這么多
《少年的你》被撤檔是因為題材過於真實,是屬於製作方面的原因。
同樣遭遇這樣情況的還有彭昱暢,魏大勛和王大陸主演的小小的願望,有不少網友知道這部電影要上映,應該都是通過嚮往的生活這部綜藝吧,幾個人來到這檔節目中宣傳,本來是叫偉大的願望,後期改成了小小的願望,並且原定的7月18號上映的也正是撤檔,這讓這些主創們的心血也都付諸東流。
Ⅶ 暑期檔動畫電影觀察:國產動畫如何走出瓶頸期
冷靜對待「國漫崛起」 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檔動畫基本呈現為一片獨大的局面——7月上映的《神偷奶爸3》在沒有其他好萊塢動畫競爭的背景下,票房輕松過10億元,相比之下《大護法》的0.8億元就顯得不夠「成功」;6月上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延續了這一超級IP的佳績,收獲1.4億元:除此之外的其他動畫片則幾乎陷入了「無聲」的狀態。《玩偶奇兵》《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豆福傳》和《阿唐奇遇》均沒有超過5000萬元,《牧野傳奇》和《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更顯慘淡。8月檔的最大看點是正在上映的《賽爾號大電影6》和《十萬個冷笑話2》。截至8月24日,《賽爾號大電影6》的票房為約8634萬元,《十萬個冷笑話2》票房為約9657萬元,均沒有改變暑期動畫檔整個大盤的可能。 「最差」所參照的顯然是「三大」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為國產動畫崛起代表作的強勢「黑馬」《大聖歸來》,讓人們不自覺地就將它劃定為國產動畫的生產標准和產出要求,似乎一定要像「大聖」那樣成功才算成功。客觀地說,《大聖歸來》的「自來水」票房奇跡幾乎不可復制,否則同樣飽含情懷的《大魚海棠》和口碑甚佳的《大護法》就不應該在票房上相距如此之大。因此,面對國產動畫的瓶頸,我們更應該做的正是走出「黑馬」迷思,冷靜對待「國漫崛起」。 在「三大」系列傲人的票房戰績背後,還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數據,比如近5年大約2/3的國產動畫片都沒能取得超過2000萬元的票房,又如《魁拔》系列前3部總投資過億元,但票房卻不足6000萬元。也就是說,與其以《大聖歸來》為標桿,將2017暑期檔看作是嚴重退步,不如將其視作一個提醒:我們的國產動畫崛起之路還很艱苦,「大聖」更適合看做一個階段性成果。 再來看一組更有說服力的數據:2016年暑期檔的25部動畫總共斬獲24億元票房,其中6部——《憤怒的小鳥》(票房5.1億元)《海底總動員2》(票房2.5億元)《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票房1.1億元)《大魚海棠》(票房5.6億元)《愛寵大機密》(票房3.8億元)《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票房4.4億元)——就貢獻了22.5億元,也就是說剩下的19部平均票房不足800萬,而這才是國產動畫的真實處境。從這個角度來看,2017暑期檔動畫並非真的是質量銳減導致「最差」,而是在沒有大量引進國外動畫和缺少國產「黑馬」背景下的總量下跌。 精心打磨內容 探索國產動畫類型化 當然,即便我們不對2017暑期檔動畫過分苛責,也不能就此迴避國產動畫電影在一波高潮之後遭遇的瓶頸問題。「三大」系列的票房走低再一次向我們驗證了口碑不是保證,影片自身才是,更准確地說,合理的類型化才是。以日和風格的《十萬個冷笑話》和美漫風格的《大聖歸來》為例,合理的類型化是基礎,在框架之下完善敘事、打磨細節是根本保證。在這個基礎上,前者調用了近年來流行的糗文化/吐槽文化,在TV版劇集中培養了大批粉絲,後者則激活了《西遊記》這個傳統經典。換句話說,這兩部電影的成功絕不是國漫精神的顯靈,而是創作者的成功。 在類型化的基礎上還要對故事進行耐心的打磨,製作技術提升的基礎上,劇本仍然是關鍵。針對兒童的低幼動畫通常需要觀眾的前期培養,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賽爾號》《大耳朵圖圖》等,在電視劇版的播放中就累積了一批小觀眾。而全年齡段的非低幼動畫則對劇本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眾多好萊塢動畫的培養下,觀眾對故事的要求已經逐漸提高,僅憑支持國產漫畫的口號並不能走太遠,更重要的還是如何用類型來激活自己的文化。以「中國的皮克斯」為目標的追光動畫,連續兩部作品《小門神》和《阿唐奇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應該說,注重技術的追光動畫的確提升了國產動畫的製作水平,但劇本的平庸顯然才是其失利的關鍵原因。《小門神》將故事分為天上和人間兩條線,試圖在二者交匯之下激活即將失落的傳統文化,然而事實卻是,門神這條線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不夠充分,人間的故事又過於說教。比起《小門神》來,《阿唐奇遇》的好萊塢化更明顯,看起來像是一部中國版的《玩具總動員》。然而問題也還是出在劇本,成人觀眾認為敘事過於簡單,華麗的技術流於中國元素的堆砌,低幼觀眾則又覺得不夠有趣,於是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類型化問題。定位不準和劇本粗糙是追光動畫遭遇失敗的根本原因。 總之,對待國產動畫,我們既應當有更高的要求,也應當有更多的耐心。我們一方面要明白,在日式漫畫和美式漫畫的夾縫中,要想走出自己的風格仍舊是艱難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國產動畫市場的拓展還有著很大的空間。盡管今年暑期檔動畫顯得戰鬥力不足,但整個國產動漫的確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各大眾籌平台源源不斷的原創動畫項目,還是Bilibili網站的大力推介,整個產出環境已經開始好轉,一批又一批的潛在觀眾正在培養中。只要我們能講出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未來一定能激活更多的觀眾。
Ⅷ 電影行業,電影市場在中國未來二十年的發展會是怎樣
在未來,在線電影票務平台成為產業鏈重要參與者和變革者,是電影宣傳、發行和售票的重要入口。
(1)售票環節:
線上選座購票產品標准化、與交易環節零距離、規模能快速擴張,降低信息不對稱和購票時間成本,並沉澱交易數據、掌握用戶流量;
2017 年暑期檔,貓眼微影合並口徑市場份額達51.5%,CR4 集中度92.2%。,在線電影票務行業已進入寡頭競爭、差異發展階段。
Ⅸ 盤點這幾年暑期檔高口碑,高票房的電影,你都看過嗎
在每年的炎炎夏日就是電影圈最火的暑期檔的電影已然悄悄來到,每年的這個時間點都會有高口碑、高票房的電影讓大家喜歡。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年暑期檔高口碑、高票房的電影:
第一部《戰狼2》
《我不是葯神》是今年暑假檔的最好贏家,這部電影改編自慢性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葯的真實實例。這部電影中所流露的真實人性以及生活的艱難值得我們去反思這樣的事情。因此小編也推薦大家去看看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