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電影評介2016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評介2016

發布時間: 2023-05-22 21:53:45

A. 有哪些電影評價和賞析的視屏節目,通過電影看出導演的心思和思路

1、今日影評(綜藝)

2012年1月2日,國內首檔以揭秘「電影里的生活,生活里的電影」為主題的漫談式電視脫口秀日播欄目——《老梁看電影》在甘肅衛視正式開播。《老梁看電影》由知名電視主持人梁宏達坐鎮主持,節目以電影為素材,以普通觀眾的日常生活為參照,通過發掘、整理電影里的故事和生活細節,以梁宏達獨特的「說故事」主持風格,說說「電影里的那些事兒」。

5、電影追憶(綜藝)

電影追憶是2014年在大陸地區開播的一檔紀實類的電影剪輯、配音、短片的節目。追憶曾經觸動你心靈的電影。每期推薦三部經典電影,並以此展開討論,直戳淚點,希望能勾起你淡淡的往事回憶。

6、每周影評(綜藝)

《每周影評》是一個主要針對國內院線公映電影的電影評論節目,它誕生於2009年5月18日,每周一期,努力成為國內電影觀眾的觀影參考和電影消費指南。

7、電影解毒室(綜藝)

《電影解毒室》是由暴風影音公司自製的電影評論節目,聚焦院線大片,解析熱點事件。解說風格專業而不失趣味,深入淺出,兼顧骨灰級影迷與普通觀眾。從觀賞性、製作成本、拍攝手法、導演技巧、演員表演等方面對電影進行解讀,會態度鮮明地告訴觀眾電影的好與壞,在有態度的主觀基礎上堅持客觀原則。

8、青年電影館(綜藝)

《青年電影館》是國內全方位梳理香港電影史的權威欄目,並已擴展到世界電影、華語音樂、華語電視劇。它在很多大學電影鑒賞課上放映,並被一些地方電視台播映。它運用作者論的方法,對五星殿堂級電影人、電影和各種電影元素進行鑒賞、評比。

9、三下五除二(綜藝)

《三下五除二》是一個由楊二和蘇五共同主持的中國首檔社交影評節目,節目《三下五除二》中8-10分鍾,從不同觀點、多角度出發對熱點影片進行解讀,同時總結電影干貨(敘事風格、美術等相對專業剖析)的視頻福利就直通你的腦洞賬戶。且有不少明星將與大家一起玩耍。

B. 關於阿甘正傳論文中的引文是什麼

[1]王安迪. 電影《阿甘正傳》中後現代主義精神的呈現[J]. 戲劇之家,2018(01):83-84.
第 1 頁
[2]鄭鶴彬. 電影《阿甘正傳》與美國文化[J]. 英語廣場,2018(01):59-60.
[3]楊洋,應高峰. 目的論視角下《阿甘正傳》字幕中幽默表達的漢譯研究[J]. 名作欣賞,2018(03):168-170.
[4]沈渭菊,段慧敏. 《阿甘正傳》專有名詞典故的字幕翻譯[J].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8,37(01):125-131.
[5]朱桂生. 異質文化的共通:從儒家命運觀看《阿甘正傳》[J].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8,30(02):120-124.
[6]楊玲梅. 《阿甘正傳》中話語標記語you know的語用功能[J]. 林區教學,2015(12):64-66.
第 2 頁
[7]張秀艷,劉天碧,韓興康,王輝,王博,吳桐. 對電影《阿甘正傳》的文化解讀[J]. 綏化學院學報,2018,38(11):106-108.
[8]胡凌. 電影《阿甘正傳》對同名小說中女性人物的重塑[J].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4):56-59.
[9]王夏鳴. 分析《阿甘正傳》對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啟迪[J/OL]. 北方文學(下旬),2017(06):280-281[2019-01-15].
[10]嚴雨桐,彭在欽. 一座意識形態的浮橋--《阿甘正傳》從小說到電影[J]. 藝海,2016(10):86-87.
第 3 頁
[11]梁亞增,林玲鳳. 幻影與假面:對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的鏡像解讀[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S2):131-133.
[12]孫佳偉. 人性視角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美國夢"解讀[J]. 海外英語,2016(23):158-159.
[13]孫文君,孫良言. 基於美感經驗是自由之美在《阿甘正傳》里的藝術表現[J]. 名作欣賞,2017(06):173-174.
[14]康林. 解讀電影《阿甘正傳》中的美國文化[J]. 才智,2016(35):217.
第 4 頁
[15]陳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於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學視角下解讀電影《阿甘正傳》[J]. 名作欣賞,2017(18):56-57.
[16]於曉霞. 《阿甘正傳》:生命是一場終有盡頭的奔跑[J]. 西部廣播電視,2017(07):118.
[17]李媛媛. 淺議電影《阿甘正傳》的敘事類型[J]. 西部廣播電視,2017(08):81-82.
[18]劉珏,孔祥立.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中奔跑的象徵意義[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05):62-64.
[19]李靈枝,李綸. 美國文化的完美體現--電影《阿甘正傳》解讀[J]. 名作欣賞,2017(24):59-60.
第 5 頁
[20]陳宇. 好萊塢電影中的文化霸權--以《阿甘正傳》為例[J]. 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135.
[21]裴思彤. 淺談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阿甘正傳》為例[J]. 海外英語,2016(19):45-46+48.
[22]劉麗. 《阿甘正傳》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分析[J]. 學理論,2017(02):65-66.
[23]蘇訊. 運用《阿甘正傳》對職校學生情商教育的實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2):218-219.
[24]安在. 互聯網世界的《阿甘正傳》--訪Medium公司創始人兼CEO Ev Williams[J].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7(07):84-90.
第 6 頁
[25]李靜雯. 語境視域下《阿甘正傳》字幕翻譯研究[J]. 黑河學院學報,2017,8(10):138-139.
阿甘正傳論文參考文獻二:
[26]王勇. 從美學視角賞析電影《阿甘正傳》[J]. 電影文學,2017(21):153-154.
[27]劉晗. 從意識形態角度看《阿甘正傳》電影與原著的區別[J]. 濟寧學院學報,2015,36(05):19-22.
[28]閆文珍. 從電影《阿甘正傳》談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J]. 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5,28(04):155-156+162.
第 7 頁
[29]張東京. 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運用--《阿甘正傳》為例[J]. 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11):133-134.
[30]張臻年. 《阿甘正傳》--跑出你的人生[J]. 戲劇之家,2016(01):113.
[31]蔡彥,趙燕寧. 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角下的電影語篇分析--以《阿甘正傳》為例[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01):120-121.
[32]楊玲梅. 從關聯理論的角度分析話語標記語you know的語用功能--以《阿甘正傳》文本為例[J]. 海外英語,2015(22):247-248.
第 8 頁
[33]成敏.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之詩化風格[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2):51-54.
[34]尚海濤. 解析電影對當代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以《阿甘正傳》為例[J]. 電影評介,2015(24):81-83.
[35]侯毅霞. 美國"反智"影片《阿甘正傳》的批判價值觀[J]. 電影文學,2016(04):37-39.
[36]練繽艷,郭小麗. 勵志電影文化價值觀解析--以《阿甘正傳》為例[J]. 英語廣場,2016(04):9-10.
第 9 頁
[37]成敏. 電影《阿甘正傳》敘事藝術管窺[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5):51-52.
[38]成敏. 電影《阿甘正傳》之戲劇性風格管窺[J]. 宿州學院學報,2016,31(03):71-73.
[39]練繽艷,程樹武.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及成因探析--以《阿甘正傳》和《中國合夥人》為例[J]. 海外英語,2016(07):144-145.
[40]韓兆兆. 《阿甘正傳》中電影道具的多模態話語銜接[J]. 大眾文藝,2016(11):192.
第 10 頁
[41]左娟. 《阿甘正傳》中文化的解讀[J]. 語文建設,2016(17):53-54.
[42]王曉梅. 目的論視閾下電影《阿甘正傳》字幕翻譯研究[J]. 長治學院學報,2016,33(03):71-74.
[43]成敏.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之阿甘敘事[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9):165-166+181.
[44]楊鵬. 電影《阿甘正傳》的人物語言分析[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5):24-26.
[45]程瑋. 解讀電影《阿甘正傳》的敘事特色和語言觀[J]. 電影評介,2016(18):65-67.
第 11 頁
[46]劉雲佳. 生命詩性哲學的理性思考--對《阿甘正傳》現代意義解讀[J]. 電影評介,2016(17):58-60.
[47]宋海寧. 中國學人版《阿甘正傳》--談電影《啟功》的敘事藝術與人生哲學[J]. 電影評介,2016(18):29-31.
[48]李娜. 《阿甘正傳》回歸傳統價值觀的深層次文化解讀[J]. 文化學刊,2016(10):65-66.
[49]周洪如. 淺議美國電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傳》為例[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126-127.
第 12 頁
[50]石梅芳,馮春園. 論電影《阿甘正傳》的存在主義維度[J]. 電影文學,2014(20):25-26.
阿甘正傳論文參考文獻三:
[51]段珂. 電影《阿甘正傳》折射出的美國文化[J]. 電影文學,2014(24):80-81.
[52]宋丙昌. 美國傳統價值觀在影片《阿甘正傳》中的再現[J]. 電影文學,2014(23):155-156.
[53]峻冰,蔣峰. 勵志電影、勵志文化的敘事與言說--以比較視閾中的《中國合夥人》和《阿甘正傳》為例[J]. 中華文化論壇,2014(12):174-179.
第 13 頁
[54]郝澤軍,黃金子. 從電影《阿甘正傳》看"任性"的美國人[J]. 名作欣賞,2015(06):144-145.
[55]郭雲飛. 《阿甘正傳》:"奔跑"的奇跡[J]. 視聽,2015(01):63-64.
[56]練繽艷. 外文影視作品字幕翻譯的優化策略研究--以《阿甘正傳》為例[J]. 戲劇之家,2015(03):102.
[57]李莉,彭在欽. 解讀電影《阿甘正傳》中"愚人"阿甘的隱喻意義[J]. 文化與傳播,2014,3(04):57-60.
[58]任秀,鄧軍,段慧如. 基於建構主義的"經典英文電影"課堂有效設計--以《阿甘正傳》為例[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01):70-73.
第 14 頁
[59]盛蕾. 《阿甘正傳》對傳統價值觀的激情訴求[J]. 電影文學,2015(02):113-115.
[60]楊靜. 電影《阿甘正傳》敘事特色研究[J].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8(01):104-106.
[61]姜浩,段莉,馬瑞娟. 《阿甘正傳》蘊含的價值觀及精神依託[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03):316-319.
[62]邢朝露. 關聯理論在《阿甘正傳》字幕翻譯中的應用[J]. 新經濟,2015(14):46-47.
[63]李瀟瀟.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反映的美國文化[J]. 品牌,2015(04):124.
第 15 頁
[64]李陽. 勵志主題的英文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阿甘正傳》為例[J]. 電影評介,2015(06):92-93.
[65]岳劍英. 比較文化視角下的《硬漢》和《阿甘正傳》的主題解讀[J]. 電影評介,2015(06):62-64.
[66]李佳. 《枕頭人》與《阿甘正傳》中的悲劇原型比較[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0):178-179.
[67]馬慧. 《阿甘正傳》中的道德理想與倫理主張[J]. 電影文學,2015(09):136-138.
[68]徐全民. 轉在年輪上的經典--再看《阿甘正傳》也致平淡真實的歲月[J]. 中關村,2015(07):122.
第 16 頁
[69]屈毅博. 電影《阿甘正傳》的美國傳統文化[J]. 電影文學,2015(12):153-155.
[70]李小芹. 基於《阿甘正傳》對白看英語禮貌原則[J]. 電影評介,2015(10):57-58.
[71]劉秀玲. 《阿甘正傳》關於人性的探索[J]. 戲劇之家,2015(14):135.
[72]顧芳. "跑"出一條路--對《紅色英勇勛章》和《阿甘正傳》主人公的分析[J]. 戲劇之家,2015(15):136.
[73]周丹丹. 《電影音樂賞析》在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中的教學微探--以電影《阿甘正傳》為例[J]. 大眾文藝,2015(13):218.
第 17 頁
[74]王曉峰. 多角度分析《阿甘正傳》的字幕翻譯策略[J]. 新西部(理論版),2015(17):90+89.
[75]王培婷,高凌霄. 《阿甘正傳》的敘事技巧和語言特色[J]. 電影文學,2015(18):130-132.
阿甘正傳論文參考文獻四:
[76]蔣興君. 對比性電影語言在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運用[J]. 電影評介,2015(16):49-51.
[77]韋名忠. 解讀《阿甘正傳》的美國文化[J]. 電影文學,2015(21):142-144.

C. 探討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的沖擊

探討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的沖擊

數字技術使得電影的真實觀、敘事手法以及觀影方式都產生了的影響,對電影美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種美學沖擊。要將數字技術作為電影創作和電影美學營造的手段,而不是將其看作是電影美學創作的本質,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電影藝術創作。

摘要: 電影是一種藝腔盯術表達形式,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與藝術領域的重要結合,電影發展史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改革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當前數字技術在電影領域中的應用,給電影的各個相關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電影創作和電影美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數字技術發展時代,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認知電影美學,做好相應的電影藝術創作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基於此,本文對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產生的沖擊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電影的現代創作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數字技術;電影美學;沖擊;電影創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各個領域中都伍枝和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在電影領域中的應用,不僅對電影創作技術、電影語言和相關敘事方式產生了影響,而且還對電影美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電影創作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如何能夠正確看待數字技術下的電影美學,更好地完善數字技術與電影之間的相互融合,做好新時期電影美學的營造和傳遞。

1.新媒體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分析

計算機技術是數字技術的核心,而這一核心技術進入到電影製作領域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後期,主要是電腦成像和電腦繪畫得到的數字影響和相應的虛擬空間手段在電影創作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電影與電視、電腦和其他多媒體設備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促使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平台為中心的新型媒體的出現,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相應的電影審美文化、電影藝術表達形式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數字電影就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演變和發展起來的。縱觀數字技術在電影創作中的應用,新媒體數字技術對電影創作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電影真實觀的變化

受到技術條件的制約,傳統的電影在拍攝手段、製作方法等方面大都是以真實存在的景象作為電影影像的主要來源,觀眾通過熒幕上影像與真實景象之間的對比來評判電影的真實度,例如傳統的巴贊長鏡頭、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等都是從真實情境出發而形成的電影物體拍攝手法,電影題材的選取也都是從人們現實生活中所提取的。而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優化,電子成像技術在電影創作中的應用,使得電影中的影像可以拋棄過去必須面對實體的實際,利用計算機就能夠任意地生成相關圖像,在這種創作手法下,海嘯、空難、外太空等場景和景象能夠很容易地出現在熒幕上,而且電影題材的選取也不再局限於現實生活,由此,一種新型的電影美學——虛擬美學就誕生了,在虛擬美學思想下,電影不再是以照相為本性,而是用合成性和生成性來表現。

1.2電影敘事方式的變化

巴贊長鏡頭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是傳統電影敘事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一種線性的故事剪輯方式。而數字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則將電影敘事的方式有單一的線性剪輯方式變化為非線性的剪輯方式,這種非線性的剪輯方式能夠將電影時空進行無限、自由的轉換搭態,劇情離奇跳接、無限制復制等故事剪輯手段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影創作當中,電影開始朝著奇觀化的方向不斷發展,長鏡頭和蒙太奇開始被逐漸地忽略掉。

1.3電影觀看方式的變化

傳統觀影方式具有儀式性、集體性和暗示性的明顯特徵,這同時也是分析電影觀眾心理的主要概念范疇。但是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傳統的觀影方式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變,從錄像機、影碟機、家庭影院,到網路電視、手機APP軟體等新型播放媒體的不斷出現,傳統的觀影儀式感已經不復存在,集體性朝著個性化、隨意化的方向不斷演進,電影的觀看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在不斷地變化,這在帶來了電影創作發展機遇的同時,對電影觀看的幻覺體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正確看待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產生的沖擊和影響

2.1技術革命不等同於美學革命

數字技術雖然對電影美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技術革命並不等同於美學革命,也不是必須要通過技術革命來帶動整個電影藝術的整體革命,簡單的說,就是數字技術雖然對電影美學產生了沖擊,但是並沒有對電影的藝術本性產生影響,也沒有動搖電影美學的根基。電影美學是建立在電影藝術之上的,從審美哲學的角度來看,電影藝術仍然體現的是人們生活的實際,表達的仍然是人們的內心需求和願望,傳遞的情感和思想是真實存在的,這是數字技術所改變不了的。另外,從電影觀眾的角度來說,電影美學主要來自於觀眾的審美需要和審美情趣,而人們的審美需要是從自身內心出發的渴求,這同樣也是數字技術所改變不了的。從這些角度上來說,數字技術革命對電影美學產生的影響,主要是更新和豐富了電影美學的表達手段,但是並不能改變電影美學本身的屬性特徵,也無法遮掩電影美學的藝術本性,技術革命對電影美學的沖擊只是給電影美學創造帶來了新的問題和要求,但是並沒對電影美學產生顛覆效應。

2.2影像奇觀並不是新時期的電影藝術本性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對電影產生的最大影響還是體現在電影視覺效果的變化和發展方面,這種在數字技術支持下的電影視覺效果被稱為是“視覺奇觀”。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電影影響的視覺奇觀只是在數字技術推動下,傳統電影在視覺文化背景下的一種新型發展趨勢和視覺營造手段發展方向。這種視覺奇觀就是通過現代高科技技術手段創作出來的、具有強烈視覺吸引力的畫面和影像,這種影像能夠為大眾帶來極為強烈的感官刺激,同時也是直接服務於視覺快感的生產手段之一。視覺奇觀在現代電影中的應用層出不窮,國外的《阿凡達》《後天》,國內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等知名影片都使用了這種視覺表達手段,以此來滿足觀眾的感官震撼刺激心理。但是不論這種手段如何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表達手段,真正讓人們感興趣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仍然是這些影像手段背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意義”和“內涵”。人們對電影好壞的評價,仍然是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和傳遞的信息和內涵決定的,技術手段應用的好壞只是關繫到內容和形式和方式。講好故事仍然是電影的本質和存在價值體現。

2.3數字技術無法動搖中國電影美學

傳統中國電影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開始朝著更加高端畫面品質更佳的方向發展,但是從某些角度上來說,數字技術不能動搖中國電影的美學傳統。中國電影觀眾在電影這門藝術形式上最為關注的點,仍然是“戲”,也就是說中國電影觀眾要在電影中看到豐滿的`人物形象、流暢的故事敘事以及能夠打動人心的情感力量或者是倫理力量,電影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中國觀影者關注的根本點,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如果過分地依賴數字技術帶來的所謂視覺奇觀,是根本不可能得到中國電影觀眾的喜愛,《無極》就是這一類電影的典型代表,雖然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但是單薄的故事、不夠突出的人物刻畫仍然是電影的硬傷。另外,通過數字技術所營造和創造的奇觀電影從某個層面上來說,與我國的文化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膜,奇觀電影關注於美輪美奐的畫面、精彩絕倫的對決以及華麗堂皇的服飾等視聽奇觀,而忽略了人文關懷、人文情懷,這種電影創作方式也很難得到中國觀眾的喜愛。根據我國電影發展歷程來看,戲劇式電影更加符合我國電影觀眾的審美情趣,也更加符合我國電影觀眾對電影這門藝術的美學要求和審美要求,因此,一味地追求數字技術的應用,創造視覺奇觀的做法是無法動搖中國傳統觀影美學的,同樣也無法得到中國觀影群眾的喜愛。

3.結束語

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電影藝術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數字技術使得電影的真實觀、敘事手法以及觀影方式都產生了的影響,對電影美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種美學沖擊,認清數字技術並不是電影美學的全部,無法代表美學革命、不能改變電影藝術的本質,也無法動搖觀眾的審美情緒本性,因此在電影創作過程中,仍然要從實際出發,要將數字技術作為電影創作和電影美學營造的手段,而不是將其看作是電影美學創作的本質,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電影藝術創作。

參考文獻

[1]史可揚.數字技術對電影美學的沖擊及辨析[J].藝術百家,2012(1):84-88.

[2]梁曉萌.論數字技術對巴贊電影美學的影響[J].科技展望,2016(8):288.

[3]高琳.數字技術長鏡頭對電影美學的豐富與發展[J].美術大觀,2010(8):194-195.

[4]肖永亮,許飄,張義華.數字技術語境中電影的真實性美學——從巴贊攝影影像本體論談起[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49-154.

[5]紀麗君.論數字技術對電影假定性美學的開拓[J].電影評介,2013(9):55-57.

[6]丁楨楨.數字合成時代下的視覺感知——淺析CGI技術對電影美學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5(9):131-132.

;

D. 「不完美」的漫威電影英雄形象論文可以找哪些參考文獻

摘要:自2008年起,「漫威」開啟了全球超級英雄電影的新時代,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超級英雄形象,逐漸形成全新的類型風格,坐擁全球龐大的電影市場和廣大的受眾群體。本文以「漫威」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為研究對象,從超級英雄的形象塑造分析入手,探討「漫威」電影的成功之道。

關鍵詞:漫威 英雄角色 形象塑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0-0158-03

美國「漫威」電影改編自同名漫畫,構建了由一系列電影組成的「漫威電影宇宙」,影片內容大致講述了普通人通過擁有超能力變成超級英雄,或者天生的超能力者,對抗邪惡勢力拯救全世界的故事。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上映時,全球首日票房迅速破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首映時,影院座無虛席,連續5天單日票房破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快破20億人民幣的電影。迄今為止,每一部「漫威」電影的上映都能引起全球粉絲的觀影熱潮,其熱度在全球范圍內持續攀升。

一、英雄角色多元化

從2008年「漫威」的第一部電影《鋼鐵俠》至今,已經推出了以鋼鐵俠、美國隊長為代表的多位超級英雄,每個超級英雄都有著各自的性格和獨特的魅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需求的日益提升,「漫威」為了迎合市場的變化,打破傳統意義上超級英雄形象,創造出了一批符合觀眾觀影需求的新型超級英雄角色。本文結合已經出品的「漫威」系列電影,將其塑造的超級英雄共分為四個類別。

第一類是以鋼鐵俠為代表的普通人,在藉助外力和先進設備的輔助後成為超級英雄。鋼鐵俠是一位億萬富豪,依靠其雄厚的財力製造出鋼鐵戰衣設備,具有飛行和戰斗能力,可以及時飛向各地拯救人類;蟻人作為一個普通人,穿上由博士研發的蟻人戰衣獲取了調節身體大小的能力,可以伸縮到螞蟻那麼小的身型去執行特殊任務;蜘蛛俠是一名高中生,製造出蛛網發射器,擁有能藉助物體彈射的能力,可以幫助陷入困境的拿轎人們。

第二類是以美國隊長為代表的普通人通過改造後成為超級英雄。美國隊長通消悄肆過注射葯物,大幅加強身體性能,從而獲得了超越常人的戰斗能力;綠巨人經過科學實驗後,其身體和思維發生分化,在激動和憤怒時變身成超大體型,擁有超強的戰斗能力;驚奇隊長被宇宙能量電子炮擊中,改變其原有普通體質,具有可以飛向地球、發射能量炮的超能力等。

第三類是以雷神、洛基為代表的天生具備超能力的超級英雄,兩人皆是以北歐神話為原型的英雄。在電影中是以神的身份現身,兩人可以通過與生俱來的能力拯救宇宙,雷神有雷神之錘,後期擁有雷神戰斧,他的能力是吸引雷電;洛基有心靈權杖,依靠權杖蠱惑人心,他的能力是移形換影,可以迷惑對方。

第四類超級英雄是像浣熊、格魯特等其他生物,通過改造後具有人的思維和特徵,並具有一定超能力。此外,在「漫威」眾多超級英雄角色中,以蜘蛛俠、黑寡婦、驚奇隊長為代表的弱勢群體為原型的角色設計,體現出「漫威」電影人物形象多元化的特點。通過增加青少年和女性的角色,一改大家對傳統意義上超級英雄的定義,擴大了「漫威」電影的受眾范圍。隨著當下社會中青少年消費文化崛起,青少年作為電影的忠實消費主體,「漫威」順勢推出蜘蛛俠角色,牢牢把握住青少年觀眾的視線。影片《蜘蛛俠:英雄歸來》中的蜘蛛俠本名皮特·帕克,是一名在校高中生,通過自製的裝備蜘蛛網發射器成為蜘蛛俠。皮特?帕克擁有超能力後,面臨著來自日常生活、對抗邪惡勢力、自我認知的煩惱。皮特·帕克作為一名極其普通的青少年,他在成長過程中,既享受著同樣的校園生活經歷,也有著異於同齡人的不一樣的經歷和煩惱。影片上映後,蜘蛛俠這一英雄角色便迅速引起了觀眾的共鳴,特別是受到青少年觀眾的追捧,圓了青少年想要成為超級英雄的夢想。可以說,蜘蛛俠代表了當下處於青少年成長階段的青年人,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會產生「干一番大事業」甚至拯救世界的願運亂望,這正反映了現實生活中青春期少年們的心理狀態。皮特·帕克展現了只有青少年才有的煩惱,有暗戀不敢表白的女孩、不敢參與社交活動以及蜘蛛俠身份帶來的竊喜等。他無法兼顧拯救和求學,一時之間陷入糾結,在這樣的青少年身份下,成為超級英雄並不是一件易事。鋼鐵俠充當著「導師」的角色,幫其力挽狂瀾,引導蜘蛛俠成長為真正的超級英雄。影片整體以大事件和小生活的緊密聯系將蜘蛛俠這一形象生活化、普通化,拉近了觀眾與超級英雄的距離。

在號召女性獨立、平等權利等文化興起的當下社會,「漫威」逐漸意識到,僅僅利用女性的性感元素是無法滿足現代觀眾審美需求的,長此以往必然會被市場淘汰,故更注重對女性英雄精神層面的深入挖掘和塑造。女性角色黑寡婦本名娜塔莉,是一名神盾局特工,具有超強戰斗能力。她身為女性超級英雄形象代表,第一次出場是在影片《鋼鐵俠2》中,她的美麗、干練及性感,改變了傳統女性角色的行為風格,潛移默化中吸引了廣大男性觀眾群體的目光,娜塔莉並非需要保護的弱勢群體,而是具備超強戰鬥力的女英雄。驚奇隊長本名卡羅爾,是一名具備超強能力的女英雄,作為「漫威」電影宇宙中首部擁有獨立電影的女性超級英雄,驚奇隊長凸顯了女性的獨立。影片中卡羅爾擁有自信、叛逆、不服輸、不妥協的性格特質,並且具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飛行能力,她身為目前電影中最強能力的女英雄,將以主力姿態帶領眾人解救宇宙。與黑寡婦相比,驚奇隊長沒有漂亮的臉蛋和性感的造型,但是她卻是擁有著更強大力量的女性形象。

二、英雄角色聯盟化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與傳統英雄電影相比,最突出的創新點是英雄角色的聯盟化,即英雄集體化,這一創新使超級英雄電影不再是單一英雄電影,增加了超級英雄間的交互性,典型代表是復仇者聯盟組織。復仇者聯盟中主要成員有美國隊長、鋼鐵俠、綠巨人、雷神、鷹眼、黑寡婦等。在這個團體中,產生了許多復雜關聯,所有的聯系構成了一個整體,英雄團隊內部之間的分裂與對抗關系,英雄與反派的關系都包含其中。與此同時,這些關系又反作用於團體,使得超級英雄們的境遇也發生了變化。「漫威」採取聯盟模式的原因,不僅是出於自身電影故事的考量,更是在迎合市場,意圖符合更多觀眾的口味。另外,《銀河護衛隊》系列電影也是英雄角色聯盟化的團體表現。

當觀眾看到一部影片雲集了眾多熟悉的英雄時,如此微妙的劇情和人物互動,不僅激發了觀眾的觀影積極性,而且促進了「漫威電影宇宙」的形成。這一現象,令觀眾逐漸習慣英雄聯盟電影的模式,改變了獨立超級英雄電影的形式。但是,「漫威」並沒有滿足於英雄拯救世界的單一劇情,更是開創出英雄內部斗爭的劇情模式,影片《美國隊長3》的故事著重講述了復仇者聯盟內部間的分歧,劇情發展到高潮階段時,鋼鐵俠得知冬兵殺死了自己的父母,從而選擇復仇,而美國隊長選擇相信冬兵是無辜的,三人廝打搏鬥。此次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的對打,不是簡單斗爭,而是為了各自堅守的原則。迄今為止,這稱得上超級英雄之間最嚴重的矛盾,如此的劇情設置,一度緩和了市場上超級英雄保衛地球這種單一劇情的飽和狀態,再次牢牢抓住觀眾視線。

「漫威」電影中另一大聯盟組織為銀河護衛隊,其團隊成員並非像復仇者聯盟中成員那樣團結正義,星爵在越獄時,迫不得已與四個格格不入的人組成聯盟—一名叫火箭的浣熊、本是敵方的卡魔拉、無腦蠻力的毀滅者德拉克斯、樹人格魯特組成聯盟,並自稱銀河護衛隊。《銀河護衛隊》中勇度為了保護星爵犧牲而死,格魯特為了保護隊友犧牲而死,卡魔拉知曉星爵不顧生命危險救自己從而放下戒心,德拉克斯面對危險時仍選擇毫不猶豫救隊友,這些情節都能看到團結奉獻的意識。

三、「不完美」的英雄設置

「漫威」塑造英雄角色的核心是「缺陷成就英雄」,將超級英雄主角們設置成一個個不完美的人,即把超級英雄「當成人」,而不是「當成神」,這也是「漫威」成功原因之一。「漫威」電影中的人物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完美無瑕的超級英雄,他們僅僅是普通人,美國隊長一開始是身體羸弱,蜘蛛俠是普通高中生,甚至還有一些「劣跡斑斑」的人成為英雄,最典型的莫過於蟻人,他在影片最初身份是盜竊犯,銀河護衛隊中五人也是以偷盜為生。即便他們成為了超級英雄,本身仍存在著缺點。這些設定,使超級英雄走下「高大全化」,更多的趨於平民化。

依據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的各種原始慾望,自我是調和本我和超我,超我是符合價值觀和道德判斷的意識。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露出來有意識的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絕大部分是出於我們的無意識當中的。傳統超級英雄都是以「超我」的形象所塑造的,而「漫威」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多數屬於「自我」階段,即日常行為中能剋制住自身的原始慾望,並具有正確社會價值觀的約束,電影中超級英雄不僅具備完美正義的「超我」精神,而且帶有普通人的缺陷。就像美國隊長、雷神等超級英雄具備「超我」精神,而大部分的超級英雄,例如鋼鐵俠、蜘蛛俠、銀河護衛隊五人等處於「自我」階段。由此可見,「漫威」所塑造的人物拋棄了傳統「超我」的形象,並受到社會規章制度的教化,卻仍然保持著「自我」的層面,如此做法促使超級英雄更加真實,拉近了觀眾與超級英雄之間的感情距離。

布萊德·斯奈德在《救貓咪—電影編劇寶典》一書中具體描述了「超級英雄」型故事,即「超級英雄需要賦予高尚品德和同情心,願意為我們這類小人物解決問題。」①電影在第一幕中必須使主角博得好感,例如影片《蟻人》中斯科特是個盜竊犯,偷走蟻人戰服後並未藉此犯罪,在得到女兒的支持後接受英雄身份,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救貓咪」的場景,能讓觀眾瞬間建立起好感度,並察覺出這會是一個有善心的人,他偷竊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人物與觀眾情感牢牢建立起來,雖然他不完美,但本質善良,觀眾會從內心希望他可以改變命運,就像觀眾也在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樣。「人物要依次進入一無所有、靈魂黑暗兩個節拍」②,「漫威」電影確實是依照這一商業片常用情節模式推進故事發展的,普通人成為超級英雄之前會有黑暗時刻,擊敗困難時才會成為真正的超級英雄。影片《雷神》中雷神托爾因為驕傲自大引起兩國戰爭,同時被弟弟洛基陷害,他被迫驅逐到地球,並失去雷神之錘,這時雷神進入到一個一無所有、眾叛親離的時刻,他在面對強大敵人無法對抗時選擇犧牲,基於此頓悟後他重新獲得雷神之力,成為拯救地球的超級英雄。

正所謂「故事鴻溝越大,人物弧光越鮮明」,正因為人物需求越原始,行動越有說服力,越能引起共鳴,而「漫威」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故事鴻溝、超級英雄人物弧光的變化。在影片《復仇者聯盟3》中洛基犧牲自己並想偷襲反派滅霸時,這一舉動一改往常叛徒、反派的形象,令觀眾產生同情心,並原諒了他之前的所作所為;影片《復仇者聯盟1》中揭露黑寡婦曾叛國做內奸,傷害過不少無辜人,所以當她與復仇者成員一同戰斗時一直是以命相搏的狀態,這一舉動令觀眾接受了這位英雄;影片《蟻人》中蟻人一直游離於違法犯罪的邊緣,變成蟻人並擁有可變大小的能力後並未繼續違法犯罪,而是選擇保護女兒和地球的安全,家庭改變了蟻人的動機;影片《復仇者聯盟2》中緋紅女巫本是屬於反派角色,面對無辜人類受到生命危險時,及時脫離犯罪團伙,並施展自己的超能力解救普通人,從而使觀眾發自內心接受這位新英雄。諸如此類的故事情節都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人物弧光原理的需要,由此可見「漫威」正是牢牢把握這一點塑造了這些頗受觀眾喜愛的「不完美」的英雄形象。

四、結語

「漫威」電影在人物塑造上推陳出新,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超級英雄形象,重新定義了超級英雄。超級英雄電影作為當下美國的主流商業電影,其影響力不容小覷。以「漫威」為代表,其不僅打造出「漫威電影宇宙」,而且開創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新模式。短短數十年,「漫威」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形成了一種電影現象,甚至逐漸形成一種消費文化,引得市場和觀眾的喜愛與認可。

參考文獻:

[1]彭吉象.影視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24.

[2]李貴豐.傳統與突破—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類型化敘事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3]李希.平凡之中見偉大——漫威電影中超級英雄的平民之路[J].電影評介,2016(24):85-87.

[4]吳婧雯.漫威宇宙系列電影英雄模式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年.

[5]王悅.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英雄奇觀」研究[D].西安:陝西師范大學,2016年.

[6]張源.漫威電影:多元與統一的神話[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年.

猜你喜歡基於漫威大電影的美國文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本篇論文快速導航。題目,漫威漫畫電影中的美國文化探究第一章,漫威大電影系列的文化傳播研究緒論第二章。漫威公司發展史第三章,從情節設置角度分析「漫威大電影系列」第四章,分析「漫威大電影系列」主要人物結論/ 。基於漫威大電影的美國文化研究結論與結論

文化入侵最開始指宗教,教育領域的文化影響。現已泛指各個領域的文化交流及融合。美國好萊塢電影一直處於世界電影領域的領先地位。其輸出的電影包含很多美國思想及美國元素、漫威影業以「漫威大電影系列」為主。瘋狂的向世界輸出美國思想、其中對我們的影響已然構成了文化入侵。

當我們在羨慕鋼鐵俠的富有,沉迷黑寡婦的干練、欣賞美國隊長的冷靜。崇拜綠巨人的力量以及與美國人一同嚮往自由時。我們已經被美國文化深深地影響了。中華悠悠五千年文化早已塑造了中國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儒家中庸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腦海中,而如今文化交流越來越密集,思想的碰撞越來越激烈的年代。美國文化思想已悄悄地影響到了我們。互聯網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文化的交流只需要敲擊著鍵盤和滑鼠就可以完成、中國文化的圍城早已被美國思想攻破。各個方向向中國輻射的文化影響不得不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最容易讓觀眾接受的視聽文化藝術--電影。大量的進口好萊塢電影不斷地入侵佔有我們國內電影的市場份額。 2014年6月上映的《變形金剛4》是首部美國好萊塢電影市場份額美國境外票房大於美國境內票房的電影。這也讓好萊塢電影看到了新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更多的電影製作公司更加看重境外市場。而中國作為電影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無疑成為了美國眾多電影公司的目標。從漫威影業的「漫威大電影系列」中就不難看出、中國元素的頻繁出現、中國人物的樹立都是漫威影業拓展中國市場的手段。然而我們在對抗這種高強度高質量的進口好萊塢大片並沒有太好的對策,在電影這產業來看、國內電影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有將國產電影變強才會適時的阻擋文化入侵的腳步。正規畢業論文查重是不包括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並不在畢業論文查重范疇內。可是畢業論文查重並不能夠識別全部的參考文獻,只有符合格式的參考文獻才會被畢業論文查重識別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參考文獻的格式規范且正確的時候,畢業論文查重才會將該部分參考文獻排除出查。答:正規畢業論文查重是不包括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並不在畢業論文查重范疇內。可是畢業論文查重並不能夠識別全部的參考文獻,只有符合格式的參考文獻才會被畢業論文查重識別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參考文獻的格式規范且正確的時候,畢業論文查重才會將該部分參考文獻排除出查。答:正規畢業論文查重是不包括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並不在畢業論文查重范疇內。可是畢業論文查重並不能夠識別全部的參考文獻,只有符合格式的參考文獻才會被畢業論文查重識別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參考文獻的格式規范且正確的時候,畢業論文查重才會將該部分參考文獻排除出查。答:論文怎麼查看參考文獻?查看參考文獻它是有一定的網址的,你可以進入網址里邊兒去查看。答:正規畢業論文查重是不包括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並不在畢業論文查重范疇內。可是畢業論文查重並不能夠識別全部的參考文獻,只有符合格式的參考文獻才會被畢業論文查重識別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參考文獻的格式規范且正確的時候,畢業論文查重才會將該部分參考文獻排除出查。答: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論文,它參考的文獻都會有進行標注的,會在文章的末尾,或者是文章的開端,為著名此論文,某些地方節選了哪裡的文獻,可以根據這條線,去查詢論文參考文獻答:可以選擇去圖書館,文獻比較科學可靠,而且都是很多很多的,而且比較好找,又方便又快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採納我的回答,謝謝
問:論文主要參考文獻怎麼找
答:當然是去知網,萬方之類的論文網站還有國外的論文網站答:論文主要參考文獻的話,你可以通過中國知網,中國知網裡面有很多相類似的,然後你可以找一些屬於自己想找的一些參考文獻就可以了答:你可以上圖書館,上知網,看看你寫類的論文的這個理論涉及同類型的其他人的論文都引用了哪些文獻答: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就是你在寫作論文時候查閱的各個資料,然後將資料的題目寫個三四個兩三個。答:這個的話我建議你可以上你們學校的知網,一般都會為研究生開放的比較多,有很多的參考文獻。答:寫論文的時候,通常要求大家以後寫十篇左右的參考文獻自己離開。答:論文參考文獻你還在手動輸入嗎?利用知網直接生成期刊類參考文獻,讓你輕松應對各種參考文獻格式帶來的煩惱!
問:怎麼查論文里的參考文獻
答:查找文獻時,可以從中文文獻開始,常用的主要有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有的文獻大多數資料庫都有,有些可能只在某些資料庫有,找不到文獻的時候,換下資料庫也是一種方法(以知網為例)
進入知網後,在搜索框後找到【高級搜索】,一個搜索關鍵詞很難找到真正想要的文獻
進入高級搜索後,就可以根據篇名、關鍵詞等進行搜索了,剛開始搜索可以選擇一個與自己項目相關最核心的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看一下現在研究的發展方向。最好在篇名、關鍵詞、摘要內查找,全文的范圍太大,而且很可能和所需要的相差太大
問:畢業的參考文獻,一般都是在什麼地方查找的?
答:學校的圖書館,網上的論文網站。
在圖書館的話都是學校已經畢業出來,一些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網上的一些論文,網上的話內容比較多。答:參考文獻一般都會放在圖書館。大部分學生會進入圖書館查找需要用到的參考資料,有些學生也會在網路購買圖書。答:一般是知網、谷歌學術搜索,sci-hub,知網和sci-hub 下載不了的文獻,可以在seek68文獻館下載到。答:這種參考文獻其實一般都是在網上專門的網站進行查找的。有很多的地方都有
問:論文裡面的參考文獻在哪裡找
答:你在論文里所有的引用的參考文獻都可以在4s店裡面找,這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常用的一個網站,你可以用你自己寫的論文的關鍵詞進行搜索。答:你用seek68文獻館試試,這里哪個學科的中外文文獻都有。親測好用答:論文裡面的參考文獻都是在寫論文的時候,需要哪方面的知識,可以到參考文獻裡面去查閱,也就是查閱相關的著作。答:論文里的參考文獻當然是你在寫論文的時候,先要收集相關的研究成果,這些都可以作為你的參考文獻。答:1供我們選擇的檢索的數字資源非常多,比如知網、萬方、維普但是這些下載是要收費的,不過不用擔心,很多高校都有購買非常多的網路資源,只需要登錄校園網,或者自己學

E. 國內是否低估了李連傑的好萊塢地位

沒有低估。

李連傑巔峰時期在好萊塢屬於B+,成龍屬於A—。李連傑之前大概就是傑森斯坦森目前的位置,有一定地位和號召力,但是不是一線,票房能看的過去但最好的成績還是DVD收入,屬於走長線的。

李連傑(Jet Li),1963年4月26日生於中國北京市,祖籍遼寧省沈陽市,華語影視男演員、導演、製作人、武術運動員、商人。

1971年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從而開始武術運動員的姿輪生涯。1975年參加全運會武術套路比賽,獲得全能冠軍。1979年因傷退出武術界。198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少林寺》。

1992年憑借武俠片《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獲得更多關注。1995年獲得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大陸人士特別獎。1998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同年出演其在好萊塢的首部電影《致命武器4》。

2001年擔任動作片《變種元素》的製作人。2002年因主演武俠片《英雄》而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3年憑借動作片《宇宙追緝令》獲得第12屆MTV電影獎最佳打鬥場面提名。2008年憑借動作片《投名狀》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9年成為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會員。2010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百人榜」。2011年參與創辦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在《中華武術》三十年頒獎盛典中,獲得「中華武術30年最具武術影響力人物獎」。2016年主演古裝片《封神傳奇》。

人物評價

從天資驕人的武術天才到享譽國際的功夫演員,李連傑保持著他特有的風范。他以內斂、深沉的氣質成為李小龍之後的又一個武術大家。向來以 「大俠」、「硬漢」形象示人的李連傑塑造了很多讓觀眾稱贊的銀幕英雄形象。

他扮演的霍元甲、令狐沖、黃飛鴻、張無忌等等都成為深入人心的角色。李連傑電影的高票房讓他有了「票房靈葯」的美譽,也為他帶來了良好的口碑和許多獎項。(《大眾電影》、國際在線、網易評)

李連傑是武俠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無論是《黃飛鴻》系列電影,還是《方世玉》及其續集,他都在影片中顯示出了武打方面的表演天賦。他的功夫使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從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韌三者有機融於一體的武術美感。

李連傑的功夫滲透了中國武術文化的精神。他接受了正統的武術訓練,因而武打套路和姿勢都很標准到位。他的武術動作柔中帶剛、敏捷漂亮,招式中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哲學意境。

李連傑的功夫展現了他深受傳統中國文化熏陶的思辯,並且具有一種不露聲色的儒雅。他的一招一式華美如舞,內含豐富的中華武學精髓。(《電影文學》、《電影評介》評)

在功夫影片《少林寺》中,他充分展示了武藝才華,其清新俊朗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在《黃飛鴻》系列電影中,他全面展示了超凡的武術造詣和精湛的表演才能。他在觀眾心目中重新塑造了黃飛鴻的英雄形象,跡衫信成功刻畫了黃飛鴻在中西文明碰撞的年代中那種自卑與自傲不斷糾葛的矛盾心態。

在《精武英雄》中,李連傑把中國拳腳功夫行雲流水般的給觀眾呈現出來。他不僅精確地表達了截拳道精神,還為功夫電影貢獻了一個難以復制的視覺經典。進入好萊塢以後,他憑借硬朗的面孔和英俊矯健的身手在好萊塢擁有了一片天地。

從開始的大反派到正派,從配角到主角,他的戲份和觀眾緣同他的片酬一樣節節高升。他擺脫了好萊塢臉譜化的「反派」形象,使西方觀眾領略到一股完全不同於「李小龍時代」的功夫旋風。(《大眾電影》評)

李連傑的成功不僅源於其自身的武術技藝高強,還在於其人格上的魅力。李連傑貧寒的出身造塌判就了他堅毅剛強的性格。他在40歲之後又進入另外一種人生境界,開始擺脫小我、關心大我,積極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他在壹基金方面付出的努力人所共知。(《電影文學》、新浪網、人民網評)

F. 豆瓣評分電影

豆瓣評分電影有:《地球脈動2》、《肖申克的救贖》、《控方證人》、《天才:總決賽》、《瑪莎和熊》、《宇宙時光之旅遊》、《我們的父輩》等。

1、《地球脈動2》:《地球脈動第二季》是一部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紀錄片。由Justin Anderson、Ed Charles、Fredi Devas等人執導,大衛·艾登堡擔任解說。影片於2016年11月6日在英國首播。該片總共分為群島篇、山地篇、熱帶雨林篇、冰天雪地篇、人與動物的城市和諧生活篇等6個部分。它講述了地球上那些美麗而可愛的動物們的生存故事。

G. 福建十大明星之陳凱歌

人生之路多坎坷,摔個跟頭別難過,爬起來,彈彈土,前方就是一片樂土。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保持越挫越勇的精神。那麼接下來一起和星座明星一起來看看福建明星陳凱歌的相關經歷。
基本信息
中文名:陳凱歌。
外文名:ChenKaige。
別名:陳皚鴿。
國籍:中國。
民族:宏亂和漢族。
星座:獅子座。
出生地:北京市西城區。
出生日期:1952年8月12日。
職業:導演。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經紀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代表作品:黃土地、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搜索。
主要成就:第5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
陳凱歌,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省的長樂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導演。1984年執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87年憑借劇情片《孩子王》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1993年執導的文藝片《霸王別姬》成為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1998年執導歷史片《荊軻刺秦王》。2002年憑借劇情片《和你在一起》獲得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2005年執導的史詩片《無極》打破中國電影點映票房紀錄。2008年獲得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
2010年執導古裝片《趙氏孤兒》;同年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蔽盯獻獎。2013年擔任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代表。2015年執導劇情片《道士下山》。2016年8月執導劇情片《妖貓傳》。
個人生活
1987年陳凱歌與洪晃同居。1989年陳凱歌與洪晃在美國結婚。1991年陳凱歌與洪晃離婚;同年年底,陳凱歌與倪萍同居。1996年陳凱歌與倪萍分手;同年陳凱歌與陳紅在美國注冊結婚。
人物評價
陳凱歌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有很深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的電影詩人。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復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他的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嚮往。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電影網、《電影文學》、金鷹網評)。
陳凱歌是一個承載了中國電影文化特質的極富個性的導演,讀書的嗜好帶給他豐富的學識,不斷的思考讓他的思想變得宏大深邃,期間的特殊經歷強化了他對社會和文化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他的電影雖然有晦澀難懂的缺陷,卻體現了中國文陪隱化的特質和中國文人的精神追求。他的電影大多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有著極高的文化品格。他在電影《黃土地》中將目光投向在黃土地上生活的平凡人,這充分體現了他對於人性的深層關懷與挖掘。而在電影《霸王別姬》中,他將純粹個人的藝術風格做到了對通俗的折衷,在第五代電影浪潮走向沒落的時刻,他以適時的變化完成了風格的交替(《電影評介》、金鷹網評)。
陳凱歌的電影創作具有哲理性以及開拓性的特點。他的電影充滿了思辨色彩,在傳統的故事層面上加了象徵或隱喻,展示了特定時期的歷史的延續性和變革性。他對民族生存方式的思索已經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上,這也使得其作品對現實的審視躍入較高的哲理層次。因此,陳凱歌更像一個哲人,他的電影是優美和崇高兼優的藝術精品。此外,陳凱歌還對電影語言的開拓充滿了期待和好奇心。在他的第一部作品《黃土地》中,他把黃土作為主體,占據了一塊銀幕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人被寄放在畫框的邊緣,被壓縮的極其渺小。這是中國電影沖破理論框架,把重心放到表現力上的一個重要轉折。

H. 華中科技大學龔超結婚了嗎

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約研究員、中國傳播學會會員、湖北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員、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收藝術特長生評委專家、湖北省教育廳文藝小人才比賽評委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首屆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學業導師。新疆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學系對口支援教師。曾任北京奧運會場館播音員。主講課程:普通話語音、播音創作基礎、語言表達、廣播播音主持等。

2015年7月,中央第一巡視組副組長。

獲獎情況
1、湖北省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史組一等獎第一名,湖北省教育工會,2016年;

2、湖北青年教學能手,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教育工會,2016年;

3、華中科技大學「十佳青年教工」,華中科技大學工會委員會,2016年;

龔超

4、感動華中大「十大微人物」,共青團華中科技大學委員會、華中科技大學藝術教育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會,2016年;

5、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青年教師優秀獎」,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5年;

6、湖北省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史組第二名,湖北省教育工會,2014年;

7、湖北青年教學能手,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教育工會,2014年;

8、第五屆湖北高校普通話大賽教師組一等獎,湖北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湖北省教育廳,2013年;

9、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青年教師優秀獎」,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3年;

10、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聲優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浙江省人民政府,2013年;

11、華中科技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2、湖北省文藝小人才比賽指導教師獎,湖北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2012年;

13、全國節目主持人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2012年;

14、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青年教師優秀獎」,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2年;

15、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生產(專業)實習優秀指導教師,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6、擔任解說的專題片《月牙泉之前世今生》獲第六屆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二等獎第二名(全國第十名),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音像司,中國科教影視協會,2011年;

17、論文《播音主持藝術教學中聽覺能力培養狀況調查與實施研究》 獲湖北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湖北省教育廳,2011年;

18、美國羅德島州華人新年晚會主持榮譽證書,美國國會,2010年;

19、武漢體育學院「師德先進個人」,武漢體育學院工會委員會,2010年。

實踐經歷

(1)電視訪談嘉賓:《新聞輕松談》,湖北電視台,2013

(2)廣播訪談嘉賓:《927社會調查組》,楚天交通廣播,2012、2013
(3)導演:《燃情歲月——延安精神進校園座談會專場文藝演出》,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2012
(4)總導演:2012年第五屆武漢大學生電影節開幕式,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廣播電視台、湖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
(5)總導演、撰稿、語言指導:2012年湖北省第九屆黃鶴美育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湖北省教育廳
(6)導演、語言指導知族:湖北省2012年慶「六·一」城鄉學生手拉手活動暨第三屆「大家唱,大家跳」藝術節閉幕式,湖北省教育廳、湖北電視台
(7)主持人指導:2011年湖北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優秀文藝節目現場展演,湖北省教育廳
(8)搭御弊主持人指導、撰稿:2011「長江之濱」校園服裝藝術節,湖北省教育廳、黃石市人民政府
(9)導演、撰稿:2010年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頒獎暨十周年慶典活動,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
(10)撰稿:電視專題片《十年馨香鋪滿園》,湖北省教育廳
(11)人物專訪:《周末有約》(60分鍾),湖北人民廣播電台
(12)人物專訪:《金色年華》三集專題片,湖北電視台
(13)編導、製作:《光效》、《空間》、《綠化》、《裝飾工程》,中國教育電視台
(14)評委: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收藝術特長生考試,湖北省教育考試院、湖北省教拆襪育廳

(15)評委: 2012年湖北省文藝小人才比賽,湖北省教育廳

(16)評委:2012年湖北省第九屆黃鶴美育節現場展演,2012年

(17)評委:湖北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優秀文藝節目現場展演,2011年10月

(18)評委:2011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收藝術特長生考試,湖北省教育考試院、湖北省教育廳 (19)評委:2010年湖北省文藝小人才比賽,湖北省教育廳

(20)評委:「鳳凰溫泉杯」《新聲力量》2010襄樊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大賽 中、英文主持國際、全國性學術會議及文藝演出五十餘場,為中信銀行、蒙牛、月牙泉、名都花園、好記星等錄制廣告及有聲教材兩千餘分鍾,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武漢教育電視台電視節目中任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及出鏡記者。

播音、解說:
(1)第九屆世界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開幕式(中、英),中央電視台(直播)
(2)「好運北京」國際羽毛球邀請賽——北京奧運會場地測試賽,中央電視台(直播)
(3)2007中國羽毛球錦標賽——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中央電視台(直播)
(4)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展示大會,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
(5)電視專題片《十年馨香鋪滿園》,湖北省教育廳
(6)2011年全省教育發展與改革情況報告,湖北省教育廳
(7)電視專題片《2011我們的華中大》,華中科技大學
(8)電視專題片《月牙泉》,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地質大學
(9)2012《心中的經典》,湖北人民廣播電台
(10)《歌聲伴我成長-----湖北省「大家唱、大家跳」藝術教育巡禮》,湖北省教育廳
(11)錄音采訪:教師節特別節目,楚天音樂廣播、武漢音樂廣播,2012
(12)電視專題片《羲皇故都——河南淮陽》
(13)網易公開課《傳播的歷程》
(14)全國延安精神進校園座談會匯報專題片《延安精神育來人》,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湖北省省委高校工 委、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2012
(15)中國地質大學校慶60周年專題片《甲子沉澱 世界騰飛》,中國地質大學,2012
(16)電視專題片《2012我們的華中大》,華中科技大學,2013
(17)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服務病友公益廣播,2013
(18)《共築家園——湖北省學校後勤保障工作巡禮》,湖北省教育廳,2013
主持:
(1)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文藝晚會
(2)2011襄陽電視台創業計劃大賽總決賽
(3)國際智能計算學術會議文藝演出(中、英)
(4)水資源與城市環境國際會議演出(中、英)
(5)水文地質國際研討會專場演出(中、英)
(6)西門子(德國)新年晚會(中、英)
(7)2010美國羅德島州華人新年晚會(中、英)
(8)美國布萊恩特大學春節晚會(英)
(9)美國艾爾弗萊德大學新春聯歡會(英)
(10)美國波士頓華人新年慶祝晚會(中、英)
(11)全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專場晚會
(12)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心托起希望」啟動儀式
(13)中國傳媒大學「新苗杯」全國中學生電視節目主持大賽
(14)《高考大咨詢:探索地球的奧秘》,中央電視台
(15)湖北電視台慶祝五四運動84周年文藝晚會,湖北電視台
(16)湖北省慶祝教師節暨資助貧困學生文藝晚會,湖北電視台
(17)中國地質大學建校五十周年晚會(中、英),湖北電視台
(18)湖北省五四獎章獲得者專場報告會
(19)湖北省民盟慶祝婦女節文藝演出
(20)湖北省第七屆鄉村青年文化節
(21)湖北省第二屆普通話大賽匯報演出
(22)湖北省教育工會慶國慶文藝匯演
(23)湖北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工作會議專場晚會
(24)湖北省挑戰杯創業設計大賽頒獎典禮
(25) 2012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
(26)「風聲誰起 看我來主持」2012襄陽電視台電視主持大賽總決賽
(27)第五屆武漢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2013年
(28)華中科技大學五四表彰大會主題論壇,2013年

科研情況
科研課題 (1)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課題《基於有聲語言傳播功力的節目主持人品牌構建研究》(2)華中科技大學人才引進項目《廣播電視語體研究》(3)承擔並完成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工程項目《聽覺能力培養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價值探析》(CX20080901),經費1萬元(4)參與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於學科交叉和實踐導向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5)華中科技大學「教學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以「視聽新媒體」與「出鏡記者」為特色的廣播電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排名第二。
研究論文 (1)《淺析「以人為本」對我國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的具體要求》,《新聞與信息傳播論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09(2)《構建廣播主持人的品牌影響力》,《中國廣播》,2012.06(3) 《廣播主持人品牌影響力構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節目樣態研討會,2011.11(4)《藝考進行時的潛在商機》,《中國娛樂產業》,2011.03(5)《體育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科發展理念簡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02(6)《淺論播音主持藝術教學中聽力訓練的實施》,《藝術教育》,2009.11(7)《淺論播音主持藝術教學中聽力訓練的作用》,《電影評介》,2009.07(8)《詩歌本是有情物》,《楚天都市報》,2013.07
發表論著 編著:《走進藝術——影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副主編:《舞台與講台的對話——德藝雙馨的音樂教育家王麗君教授》,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11中、英文課件解說:《頂管和微型隧道技術》,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9

I. 梅艷芳演唱特點是什麼

梅艷芳演唱特點研究

摘橘清 要

八十年代起香港作為流行音樂的天堂,培養了許多天王級的歌手。而梅艷芳就是其中一位,梅艷芳一生獲獎無數,用自己獨特的嗓音以及純熟的演唱技巧征服了眾多的聽眾,同時也成為了香港成功的典範,這為香港以及流行音樂都樹立了典型代表,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對前人的研究和理論進行梳理和總結,為文章的書寫奠定有效的理論基礎。本文以梅艷芳演唱特點研究為題,重點分析梅艷芳的演唱特點,其中從梅艷芳的歌唱音色和歌唱咬字兩方面進行研究,分析梅艷芳女中音嗓音特色所形成的獨特歌唱風格,以及管用的粵語咬字的方式所形成的祥鏈梅艷芳演唱的獨特魅力。此外對梅艷芳表演特點以及舞台風格進行簡要分析,對梅艷芳的演唱風格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以此來總結梅艷芳演唱的風格特點,提高對梅艷芳演唱特點的了解和把握,增強對梅艷芳演唱特點的學習,提高演唱技巧的把圓宴前握和運用。同時也為今後研究梅艷芳演唱特點方面的文獻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梅艷芳;表演特點;歌唱特點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ta Mui's singing

ABSTRACT

Since 80s, Hongkong has been a popular music paradise, and has trained many heavenly kings. Anita Mui is one of them. Anita Mui has won numerous awards in his life, conquered many listeners with his unique voice and skillful singing skills. It has also become a model for Hongkong's success. This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Hongkong and pop music. It is worth studying and studying.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analysis is used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ories, laying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writing articl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ita Mui'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Anita Mui'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two aspects of Anita Mui's singing tone and singing and singing, analyzing the unique singing style formed by Anita Mui's female sings, and the unique singing style of Anita Mui, which is formed by the Cantonese style of the Cantonese. Charm. In addition, a brief analysis of Anita Mui'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ge style is carried out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nita Mui's singing style,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ita Mui's singing,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Anita Mui'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enhance the learning of Anita Mui'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grasp of singing skills and the grasp of the singing skills. Application。 It also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on Anita Mui'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Anita Mui;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目 錄
ABSTRACT II
1 緒論. 1
2 梅艷芳藝術簡介. 1
2.1 梅艷芳的成就. 2
2.2 「香港成功的典範」精神. 3
3 梅艷芳歌唱特點分析. 3
3.1 梅艷芳的歌唱音色. 3
3.2 梅艷芳的歌唱中的咬字和行腔. 4
4 梅艷芳舞台表演特點分析. 4
5 結語. 6
參考文獻. 7
致 謝. 8

1 緒論
在1982年,梅艷芳參加了香港新秀歌曲大賽一舉奪冠,從此梅艷芳正式出道,為香港歌壇增添了新的活力。之後梅艷芳就推出了自己第一張專輯《心債》,由此一炮而紅,廣受好評。梅艷芳趁熱打鐵推出了自己另一張專輯《赤色梅艷芳》,更是廣受好評,從此開始梅艷芳就成為了香港炙手可熱的女星之一,尤其是單曲《赤的誘惑》一經推出,不僅打破了當時香港對音樂的看法,同時又凸顯了梅艷芳自我的表現,極具個性,深受當時香港年輕人的喜愛。到了1986年梅艷芳舉行的個人演唱會已經多達到十五場,大大突破了香港當時個人演唱會的記錄。同年梅艷芳推出專輯《壞女孩》,另類的表現方式,個性的自我抒發,為她吸粉無數,連續五屆被評為當時香港最受歡迎女歌星。這深深地說明梅艷芳的音樂,深受大眾人們的喜愛。無論是專輯還是銷量都已經遠遠地突破了當時香港的銷售記錄,成為當時香港樂壇的佼佼者。看到梅艷芳取得如此之多的佳績,我們不禁會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深入研究梅艷芳的音樂特點。本文主要研究梅艷芳的演唱特點,首先對梅艷芳的音色以及咬字進行詳細的分析,解讀梅艷芳中音音色的運用和特點,以其獨特的粵語咬字,以此來總結梅艷芳的歌唱特點。此外,對梅艷芳的舞台表達特點進行闡述,剖析「百變梅艷芳」的舞台風格,解讀梅艷芳舞台風格的魅力。
2 梅艷芳藝術簡介
流行音樂為一種大眾文化,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逐漸興起,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也成為了流行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基石。八九十年代流行音樂更多地進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與大眾的審美相結合,展現出了流行音樂的生命力。
中國內陸樂壇在80年代由於政治的原因,流行音樂到了90年代才真正煥發出音樂的活力。但在這個時期內流行音樂更多的是以社會體裁為主。但演唱風格上卻百花齊放,既吸取了港台的流行音樂唱法以及技巧方式,也融合了西方的演唱技巧,在演唱特點上更加西方化。但80年代的香港經濟發展迅猛,娛樂業也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而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音樂更注重多元化的融合和發展,不僅採用多樣的創作體裁,同時與電影創作的形式相互嫁接,展現了不同的音樂魅力,例如電影《笑傲江湖》、《滄海一粟》中的主題曲,至今為止還是經典之作。但就演唱技巧方面發展較為緩慢,因為80年代的香港樂壇更加註重流行音樂的「快餐性」和「周期性」,所以更多的歌手依靠錄音設備和器材來達到一定水平,以此彌補自己在唱歌上的不足,所以這個時期很多歌手對於歌唱技巧的鑽研並不精進。但也有不少歌手在這個時期,堅持更新自己的演唱技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梅艷芳就是其中的重要一位。梅艷芳不僅在歌唱技巧上精益求精,同時在舞台演出風格上也更加多樣化。
2.1 梅艷芳的成就
梅艷芳一生獲獎無數,例如1983年單曲《赤的疑惑》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1985年獲得香港商台「最受歡迎女藝人」;2003年獲得香港「十年最佳女歌手」等,一生成就數不勝數。 梅艷芳代表作品繁多,雖然大部分都是粵語歌曲,內陸聽眾並不熟悉,但其中也不乏中文歌曲,深受內陸聽眾的喜愛,也讓內陸觀眾深深的感受到了梅艷芳的舞台魅力和音樂魔力,讓觀眾深深的被她的情感所打動,被她的音樂表現力所折服。
《女人花》便是梅艷芳眾多優秀作品當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內陸聽眾耳熟能詳的歌曲。歌曲由陳耀川作曲,李安修做詞,《女人花》的曲風承襲了老上海的旋律,加入了些許的民樂,使得歌曲更具特色[6]。歌曲主要表現了少女懷春,對未來愛情的憧憬和期待。表達了女性對於美好事物的暢想,但又掩蓋不住背後寂寞和空虛。情感上變化反復,思緒上絲絲入扣,然後通過梅艷芳的演唱,以低沉滄桑的嗓音重新詮釋了這首《女人花》,讓人感覺這是一個成熟的,理智的,優雅的,但又悲涼的女性,讓人忍俊不禁,甚至有些憐憫,有些心疼。梅艷芳在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豪放的抒發了情感,同時又用細微的歌曲處理來抒發內心的寂寞,以及歌曲情緒上表達的變化。這首歌極其適合梅艷芳演唱,由於她的演唱也撫慰了不少女性的心靈,成為聽眾的一劑良葯。
《一生愛你千百回》也是出自於梅艷芳,是另一首內陸聽眾熟悉的曲目,歌曲出自梅艷芳專輯《女人花》,《一生愛你千百回》由陳佳明作詞,葉良俊作曲[7]。歌曲描寫了對於愛人的思念和嚮往,即使愛已不在,人已遠去,但是對於相愛的人來說,思念還在,人還在,一生只能可能愛她一個人。無論是千山萬水,還是刀山火海都可以,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這首歌表達了對愛的嚮往,對愛的無懼。通過梅艷芳深情的演唱,使觀眾能夠深深感受到愛情的無私和愛情的堅貞。
2.2 「香港成功的典範」精神
梅艷芳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她並沒有受到八十年代香港快時尚流行音樂的影響,而是堅持自我精益求精的態度,對歌唱事業以及演唱技巧絕不鬆懈的精神,才獲得了當下的成就。此外,梅艷芳作為一代歌後,也引領了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不僅在音樂事業上嚴格要求自己,還為影視行業以及慈善工作做出了貢獻,這對於整個香港來說都是成功的典範,也是流行音樂的典範。梅艷芳這種不放任自流,堅持自我,不驕不躁,時刻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為香港娛樂界樹立了模範,這種敬業向上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更值得當下流行音樂的藝人們效仿。梅艷芳的精神是可以復制的,梅艷芳的成功也是可以復制的,但都必須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夠完成。
3 梅艷芳歌唱特點分析
3.1 梅艷芳的歌唱音色
梅艷芳是屬於中音區的女歌手,民族音樂家德德瑪老師曾經說,任何一個女中音,她都是國寶[8]。女中音的音色具有的獨特的魅力,既比女低音的聲音更加明亮,同時又比女高音的聲音暗淡一些,音色渾厚有力,獨特具有光澤感。女中音的音色不僅更具有辨識度,同時也更具有爆發力和張力,能夠充分的抒發歌曲的情感,表達歌者的內心感受,對於塑造藝術形象來說,女中音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以梅艷芳的《不了情》為例,將其特別收錄在《蔓珠莎華》專輯之中,其中中音色低沉婉轉,歌聲表達既柔情似水,又具抒發了歌曲悲涼的情緒,具有質感的中音音色如耳邊低語,回盪且悠長,為聽眾訴說著對愛情的惆悵。聽梅艷芳演唱《不了情》這首歌,不同於其她歌手,一般歌手在翻唱副歌部分時使用了假音,但是梅艷芳卻反其道而行,另闢蹊徑的使用了真聲,使得整首歌委婉道來,充分發揮了中音的音色之美,彷彿如一首故事在告訴人們演唱者的愛恨情仇,在向人們宣洩自己內心的孤獨和對愛的渴望。
以梅艷芳《壞女孩》為例,梅艷芳並沒有運用過度的高音來描繪歌曲。而是通過特有的中音來宣洩換女孩的叛逆和瀟灑,使得整首歌曲更加自由灑脫,也更具有魅力。梅艷芳區別於一般運用高音來表達歌曲的熱辣似火,讓壞女孩「壞」得更加有態度,野性卻不落俗套。這首歌曲解放思想,追求時尚,同時也凸顯了女性的嫵媚和霸氣,迎合年輕人的情感需求,通過梅艷芳的中音唱法,使得這首歌曲與女性的內心聲音相互切合,表達出女性要求解放,表達自我的沖動。
3.2 梅艷芳的歌唱中的咬字和行腔
咬字也是是評價一位歌手演唱特點和演唱技巧的重要內容,很多歌手由於其獨特的咬字和發音方式也成為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例如周傑倫含糊不清的咬字,也成為了樂壇的一朵奇葩。再如王菲的咬字使得歌曲性感、優雅和動聽。但是比起梅艷芳的吐字清婉的風格,筆者認為,還是難以媲美,尤其是在梅艷芳唱國語歌更是表現的十分明顯。梅艷芳歌曲中以粵語歌曲居多,粵語中有二十個聲母,在聲調上又分為九十六調。自古以來,粵語無論是朗誦詩歌還是演唱歌曲都是別具一番風味。粵語發音比普通話發音要多出一個調,所以粵語演唱出來的歌曲十分的婉轉動聽,旋律豐富。梅艷芳作為香港人,在粵語演唱方面具有地地道道的功力,而且通過對粵語的深刻把握,在演唱粵語歌曲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歌曲結合粵語的發音,再結合梅艷芳的獨特嗓音成為了經典。例如《心債》這首歌中,梅艷芳咬字婉轉低柔,在歌曲演唱的每一個細小轉音細節都會都能夠實現尾音的百轉千回,在氣息十足、感情十足的演繹之下咬字也顯得那麼的韻味十足。
在音韻學上有「開齊合撮」的講究,美聲唱法往往會把韻腳,做合口呼的技術處理,即一般都會落在U開頭的韻母上,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讓聲音顯得更加的飽滿,並且能夠使得氣息更加通暢和圓潤,。但是梅艷芳卻反其道而行,尤其是在《一生愛你千百回》這首歌中幾乎都是齊齒呼,這種是以i開頭的韻母,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較好的演唱功底,很容易給人一種氣息不深,咬字太淺,聲音含在口腔里發不出去的感覺。再看梅艷芳的另外兩首代表歌曲《Faithfully》和《耶利亞》,這兩首歌當中有很多字眼都處於真假聲轉換的邊界,本身的音域跨度就很大,一般人是很難唱出那種氣勢感的,但是唯獨梅艷芳在演唱時,其音壁是完全開放的,再加上其微笑狀態之下的特有口型,使得聲音深沉圓潤,質感豐富,吐字飽滿。
4 梅艷芳舞台表演特點分析
豐富的舞台表演效果,既可以更好地幫助歌手傳達歌曲的情感內涵,同時也能夠激發聽眾的興趣,與觀眾之間產生共鳴。舞台的表現力不僅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通過外界的刺激帶動觀眾的主動能動性的發揮,從而完成舞台效果的二路創作。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視覺上,還是從聽覺上,都能夠為聽眾營造共鳴,激發演唱者的創作靈感。梅艷芳被作為舞台上的精靈,被稱為「百變梅艷芳」,可見她在舞台表現上的特點十分豐富,不僅能夠根據歌曲風格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造型和舞檯布置,又能迎合歌唱的主題,幫助更好的詮釋音樂,激發聽眾的共鳴和增加聽眾的感受。
以梅艷芳的代表作品《親密愛人》為例,梅艷芳在演唱過程中身穿黑色長裙,修長又飄逸,不僅能夠隨著梅艷芳演唱的節奏而飄舞,同時帶給觀眾一種柔弱女性而又溫柔成熟的形象,對應了歌曲主題中的女性角色。而蕭敬騰則是身穿一身西裝,展現了優雅男士的風格,在與梅艷芳對唱過程中深情似火,扮演了為愛痴狂的男性角色,與梅艷芳在舞台上就像一場音樂劇,已經不單單的只是停留在歌唱方面,讓觀眾無論是從視覺還是聽覺上,都更加理解《親密愛人》的主題,也更加能夠領會到《親密愛人》的內涵,了解到愛人之間如痴如醉,生難舍難分的情感。旋律中略帶淡淡的憂傷,梅艷芳以玫瑰花為道具,低聲訴說著對愛情的渴望,對愛人的依戀。梅艷芳在演唱會上邁著矯健的步伐在舞台中踱步,略帶微笑時而溫馨,時而惆悵,洋溢著對愛情的憧憬和幸福,與歌曲相得益彰。讓聽眾既能夠感受到愛人之間親密無間,對愛情美好的描繪,同時也能夠理解歌手之間角色的互換以及音樂所表達的內心情感。最後,蕭敬騰與梅艷芳以吻別玫瑰花的方式謝幕,玫瑰花代表了愛情,兩人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示對愛情的相信與享受。可以說整首歌曲在演唱過程中,無論是演唱還是布景,都完全貼合《親密愛人》的主題,為觀眾呈現了一出視覺盛宴,可見梅艷芳在舞台表演上的功夫之深,要求之高。她要求音樂的完美呈現,無論是從視覺還是聽覺,都要求絲毫不差,這樣帶給觀眾的才是完整的音樂體驗足。
梅艷芳的舞台風格早已成為她歌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梅艷芳的經典造型數不勝數,不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又烘託了梅艷芳的演唱氣氛和演唱效果。2002年梅艷芳在自己極夢幻演唱會上身穿亮片旗袍,凸顯了梅艷芳婀娜的身態,同時又與梅艷芳極具現代的發型和發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可謂是中西合璧中西碰撞,給觀眾留下震撼的視覺效果,同時也記住了梅艷芳的經典造型。在2003年在梅艷芳最後一次演唱會上身穿婚紗長裙,那一刻可以說留給了所有人對梅艷芳的最後印象,也深深的烙印在了所有觀眾中的心目中。一方面梅艷芳的婚紗之夢圓夢舞台,另一方面更讓人記住這個善良,堅強而又自強不息的「百變天後」。
5 結語
梅艷芳是香港八九十年代的代表性歌手,她運用自己獨特的嗓音,演唱了不少經典之作,同時也征服了不少的聽眾,她的音樂也成為了聽眾情感上的一劑良葯。梅艷芳運用自己獨特的演唱技巧和舞台風格,征服了無數歌迷和聽眾,在她的音樂當中我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音樂魅力,在她看似柔弱實則堅強的聲音後面,我們能夠體會到梅艷芳的傳奇人生,以及她對於音樂的熱愛和執著。通過對梅艷芳演唱特點的分析,以及梅艷芳的舞台特點做一個深入的剖析,增強對於梅艷芳演唱技巧的學習,提高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演唱水平,同時也為其他音樂愛好者以及喜歡梅艷芳的朋友們,加深對於梅艷芳演唱特點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劉建偉.香港的奇跡——梅艷芳[J].上海戲劇,2013,(7).
[2] 楓彌.共醉花月夜——「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Life+下拉OK」3DVD終極版[J]電影評介.2014,(2).
[3] 羅宇.《床前明月光》唱砸梅艷芳潸然淚下[J].雲嶺歌聲,2013.
[4] 田紅紅.舞鞋伴隨的人生——記梅艷芳[J].電影新作,2013.
[5] 聞玉.身家2億七段戀情梅艷芳誓不言死[D].山東師范大學,2013.
[6] 山野小子.復出歌壇,梅艷芳再造輝煌[J].音樂天地.2016,(2).
[7] 齊皓; 張俏梅. 生活的顯現,藝術的演繹——評《梅艷芳菲》的收視「看點」[J].電影評介,2015,(10).
[8] 山野小子.復出歌壇,梅艷芳再造輝煌[J].音樂天地.2014,(2).
[9] 張露.歌曲藝術分析[M].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2014.
[10] 羅宇.《床前明月光》唱砸梅艷芳潸然淚下[J].雲嶺歌聲,2014.

致 謝

轉眼,大學的學習階段將要過去了,期間有學習的快樂、選題的苦惱、調研的辛苦、寫作的困惑、答辯的焦慮,在論文完成的時刻,我首先要感謝敬愛的導師,這篇文章從選題、大綱、初稿、二稿和定稿寫作直到最後成文,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導師的悉心指導。同時我還要感謝導師精心指導和悉心培育,導師的豁達胸懷和正直的品格讓我進一步讀懂了人生;嚴謹的治學態度與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在學海里艱苦前行,在未來的人生歲月里,唯有繼續努力,辛勤耕耘,才能報答您的培育之恩。
在這段學習生活當中,我還要感謝每一位教過我的,給過我幫助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是你們的存在,使我能夠踏踏實實的完成兩年的學習。最後,我要感謝我親愛的父母,她們默默為我付出、無私地奉獻,並堅定地支持我走到了今天,我願她們健康快樂!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文中疏漏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