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喬懷特2016拍攝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喬懷特2016拍攝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2-05 19:10:16

1. 導演喬懷特

英國人喬.懷特,他的處女作是改編英國經典名作《傲慢與偏見》,並憑著此部影片在年輕導演中脫穎而出。

2007年,作品《贖罪》入圍威尼斯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喬?懷特因此而成為歷史上入圍該電影節的最年輕的導演

作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種子選手NO.1,影片《贖罪》是一個關於謊言、邪惡、懺悔、救贖與寬恕的故事,這也是西方文化中一個永恆的主題。

在第65屆金球獎中,具有濃濃英倫味的《贖罪》獲得了7項提名,並最終斬獲了劇情類最佳影片獎。在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它作為開幕影片贏得了廣泛的關注。

這部具有英國氣質的影片在美國的票房並不高,但是卻獲得了評論界的普遍好評。甚至有《新聞周刊》、《滾石》、《綜藝》等11家大媒體給該片打了滿分。還有人把《贖罪》和當年的愛情史詩《英國病人》相提並論,認為是由「完美的原著衍生出完美的電影」。而《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唯一獲得普利策獎的影評人,甚至曾直言:「這是2007 年最好的電影!」

喬.懷特是一位很擅長把握英國風韻的導演,從平凡的農家到華貴的古堡,《傲慢與偏見》的畫面總能使觀眾感到19世紀初島國上的清新空氣。

2. 贖罪電影劇情介紹

《贖罪》是一部由環球影業製作發行的123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喬懷特執導,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曾獲得第65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第6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等。

該片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一個英國庄園里發生的一場改變3名年輕人命運的故事。該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歷史背景,通過"愛情"這個永恆話題同時輔以導演獨特的電影語言,將故事中人性的糾葛面詮釋得淋漓盡致。

喬懷特的鏡頭,總是自然而然地透露出詩情畫意的復古氣質。塞西莉亞拿著鮮花穿梭在森林中,跟拍鏡頭創造出畫面的朦朧美感,就像是一幅幅色韻豐富的油畫,讓觀眾跳入了那個清新明媚的午後。

其實類似的電影鏡頭有很多,像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語》,卯月在綠草地里騎車閱讀;又或者《生命之樹》中,全家人一起栽樹戲耍那一幕,導演都在試圖用一大片相同的綠色色調去體現油畫的質感。

3. 有哪些以美國小城鎮為背景的好看電影

我很喜歡看湯唯的電影,之前她跟吳秀波演了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圖》,講的就是一美國小城鎮為背景的愛情電影。還有《紐約,我愛你》,裡面不止是紐約的繁華,還有小鎮的風情。

4. 看這些電影只為截圖做壁紙

《傲慢與偏見》(2005年,喬懷特)

看過此片,就有自己也談了一場戀愛的感覺,幸福感和感動油然而生。

《墜入》:導演歷經千山萬水,跑遍全世界,將各色風景和各種繪畫大師的風格一並柔和在本片。(莫奈、達利等等) 加上美貌度數可以申請世界第九大奇跡的lee pace 擔任主演,治癒系的故事加上美的藝術。喜歡西方繪畫藝術史、旅行、自我救贖的故事以及外貌協會成員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必多說,每一幀都是精雕細琢。李安這一次在該片中對鏡頭和構圖的運用達到了極致。

《怦然心動》 :樹上的風景。韓寒的那句台詞翻譯就不用我多說了。除了美麗的樹上的風景,還有初戀美、正太美、蘿莉美。

《白日夢想家》:說走就走的旅行,看過之後簡直對冰島不能更嚮往。

電影中有一段話,拿出來和大家共勉:

開拓視野、沖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千與千尋》:油屋是真的有實體的,海上列車、海上升明月、夜晚魅惑的虛幻城市。

《龍貓》:很多都是取景真實的地點。這是一個淳樸的童年故事,沒有跌但起伏、沒有憂愁、沒有哀傷。全片貫穿了鄉村的恬靜與淡然。配樂很有夏天的感覺,心情不好翻出來看看吧。

《飛屋環游記》:片中的天堂瀑布就是委內瑞拉的天使瀑布。

《霍比特人1 2 3》《指環王1 2 3》史詩的劇卷,風景的典範。不論是現實的紐西蘭還是想像中的精靈森林,感謝PJ大神還原一個令人稱奇的中土世界。

最後一個說名字就代表一切了:BBC

5. 為什麼喬懷特的電影好看

額,一般般吧。他不錯的電影也就三部。而他的年齡……科波拉在33歲的時候就拍出了《教父》。。。

好吧其實是我吹毛求疵了,他其實挺不錯的~

6. 有關電影《傲慢與偏見》

新悲慘世界——(法國導演賴盧許根據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改編)
新悲慘世界——(丹麥導演比爾?奧古斯特根據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改編)
基督山伯爵——(美國導演Kevin Reynolds根據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
三個火槍手——(英國導演萊斯特根據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
茶花女——(美國導演George Cukor根據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
鄉村一角落——(法國導演雷諾阿根據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
卡門——(西班牙導演紹拉根據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
卡門——(西班牙導演DE VICINTE ARANDA根據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
卡門——(義大利導演羅西根據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
金馬車——(法國導演雷諾阿根據法國作家梅里美的戲劇作品改編)
洗衣女的一生——(酒店)(法國導演克萊蒙特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小酒店》改編)
衣冠禽獸——(法國導演雷諾阿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同名小說改編)
追憶逝水年華——(法國導演RAOUL RUIZ根據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追憶逝水年華——(智利導演ALFONSO ARAU根據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追憶逝水年華——(德國導演斯隆多夫根據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田園交響樂——( 法國導演Jean Delannoy根據法國作家紀德的同名小說改編)
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法國導演布列松根據法國作家貝爾納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莫謝特——(法國導演布列松根據法國作家貝爾納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撒旦的陽光下——(法國導演彼亞拉根據法國作家貝爾納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肉體的惡魔——(義大利導演貝洛切奧根據法國詩人雷蒙德?哈第蓋Raymond Radiguet的同名小說改編)
弗洛萊特的若望——(法國導演貝里根據法國作家馬塞爾?帕尼奧爾的小說《山泉》改編)
甘泉瑪儂——(法國導演貝里根據法國作家馬塞爾?帕尼奧爾的小說《山泉》改編)
我父親的榮譽——(法國導演Yves Robert根據法國作家馬塞爾?帕尼奧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我母親的城堡——(法國導演Yves Robert根據法國作家馬塞爾?帕尼奧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母親,愛情的限度——(法國導演Christophe Honoré根據法國作家巴塔耶的小說改編)
朱爾與吉姆——(法國導演特呂弗根據法國作家昂利-皮埃爾?羅歇的同名小說改編)
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法國導演特呂弗根據法國作家昂利-皮埃爾?羅歇的小說改編)
地下鐵的莎姬——(法國導演路易?馬勒根據法國作家雷蒙?格諾的小說《地鐵姑娘扎姬》改編)
屋頂上的輕騎兵——(法國導演Jean-Paul Rappeneau根據法國作家季奧諾的同名小說改編)
死刑——(德國導演斯隆多夫根據法國作家尤瑟娜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情人——(法國導演阿諾根據法國作家杜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廣島之戀——(法國導演雷乃根據法國作家杜拉斯的劇本改編)
去年在馬里安巴——(法國導演雷乃根據法國作家羅布?格里耶的同名小說改編)
37°2/巴黎野玫瑰——(法國導演貝納克斯根據法國作家菲利普?迪昂的同名小說改編)

坎特伯雷故事集——(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根據英國作家喬叟的同名長詩改編)
暴風雨——(英國導演賈曼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理查三世——(英國導演Laurence Oliver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威尼斯商人——(英國導演MICHAEL RADJORD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仲夏夜之夢——(美國導演Michael Hoffma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羅密歐與茱麗葉——(義大利導演Renato Castellani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羅密歐與茱麗葉——(美國導演PHILP KAUFMA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喜劇改編)
羅蜜歐與朱麗葉——(澳大利亞導演Baz Luhrman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殉情記——(義大利導演柴伐里尼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羅蜜歐與茱麗葉》改編)
哈姆雷特——(義大利導演柴伐里尼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哈姆雷特——(英國導演Laurence Oliver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王子復仇記——(冰島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改編)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英國導演TOM STOPPARD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改編)
德克薩斯旺——(德國導演Uli Edel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改編)
亂——(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改編)
麥克白——(英國導演Jeremy Freesto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麥克白——(波蘭導演波蘭斯基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
蜘蛛巢城——(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改編)
亨利五世——(英國導演Laurence Olivier根據莎士比亞同名戲劇改編)
亨利五世——(英國導演Kenneth Branagh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個情人——(英國導演Naomi Capon,John Glenister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八世》改編)
都是男人惹的禍——(英國導演Kenneth Branagh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名劇《無事生非》改編)
魯賓遜漂流記——(美國作家GEORGE MILLER根據英國作家笛福的同名小說改編)
湯姆.瓊斯——(英國導演Tony Richardson根據英國作家菲爾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克拉麗莎——(英國導演Robert Bierma根據英國作家理查森的同名小說改編)
小人國歷險記——(英國導演CHARLES STURRIDGE根據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說《格列佛流記》改編)
傲慢與偏見——(英國導演Simon Langton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傲慢與偏見——(英國導演Joe Wright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傲慢與偏見——(美國導演Robert Z. Leonard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理智與情感——(台灣導演李安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愛瑪——(美國導演Douglas McGrath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勸導——(英國導演ROGER MICHLL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曼斯菲爾庄園——(英國導演Patricia Rozema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驚情四百年——(美國導演科波拉根據英國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改編)
霧都孤兒——(英國導演大衛?里恩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霧都孤兒——(波蘭導演波蘭斯基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尼古拉斯.尼克爾貝——(英國導演Stephen Whittaker根據英國作家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尼古拉斯.尼克爾貝——(少爺返鄉)(美國導演Douglas McGrath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新聖誕頌歌——(英國導演DAVID JONES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聖誕歡歌》改編)

7.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1

花了兩小時把電影《安娜。卡列尼娜》看完,整體上來說,電影拍得不錯,就是節奏快了點兒,以兩小時來概括安娜的一生顯得如此倉促,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不能夠精妙的把握住安娜的個性。安娜的一生是精彩紛呈,大起大落,要想像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那樣表到達位的話,電影顯得有點空洞蒼白無力了。然而,電影也足以把整個小說人物的特徵反映出來,因為抓住了精華所在。

電影以人物康斯但丁列文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康斯但丁列文的真實身份是列夫。托爾斯泰,然而他僅僅是一個講述者,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伏倫斯基、卡列寧——三個生存在同樣社會上不一樣性格的人。

安娜給予我的感觸最多,讓我從根本上改變了對一個人的看法。「死時還沒懂得愛的真諦,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剛開始的這句話我是一向不能理解,或許是因為這話我本身並不曾體會過,然而,俯觀了安娜的一生,看著她走過的日子,感受過她的內心想法,到之後完全懂了這句話的含義:這是一種對愛的追求的精神,這是一股為愛犧牲一切的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精神促使了安娜的死亡。

到結局我始終不肯相信安娜會死去,而且是自殺,因為這種做法對一個明智的人來說本身是愚昧的,但是當時的社會卻逼得她去死,安娜實在是太可憐了。

可憐的安娜是個很真誠勇敢的人,但只能從她追求感情方面來衡量,正如安娜本人說:她不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我並不想抨擊安娜的出格,但是她相愛的方式確實很另類,所以難以避開世俗眼光的看法。

我覺得在追求感情這個問題上,一切隨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呆在一個自我不喜歡的人身邊過日子,心裡卻在想著另外一個人,這樣的日子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讓我理解,當然,安娜也不會理解,所以她選取了一個正確的感情。關鍵是她選對了,卻沒有做對,她是以一個十分愚昧的做法開始她新的感情,當了別人的情婦,紅杏出牆,那她的死很有可能就是因果報應了。何況安娜本身太執著了,對感情的追求蒙蔽了她的眼睛,使得她不但拋夫棄子,甚至懷疑自我的情人,跟伏倫斯基沒有很好的溝通,便斷絕了自我的出路。

總體上來說,安娜是一個可敬又可憐、勇敢有沖動的女人,她的性格註定了她悲慘的一生命運。

伏倫斯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男人,古語說,愛江山更愛美人,伏倫斯基的一生證實了這句話。一個英俊瀟灑、事業有成的男人,一旦為了一個有夫之婦夜夜不能眠,這種狀況確實很容易斷送他的一生。然而,伏倫斯基豁了出去,為了安娜,他確實以前放下一切。伏倫斯基本來就是很聰明的人,他的想法並不像安娜那樣單純,他想擁有安娜,也想擁有自我的事業和生活,跟安娜僅僅擁有感情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他跟安娜私奔後再次回到聖彼得堡去以法律手段來解決安娜的婚姻問題。

伏倫斯基給了我期望,我一向以為結局會很完滿,只要安娜等著離婚的消息就行了,多簡單一切就柳暗花明,轉機但是存在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前提是安娜不死的話。但是安娜卻斷掉了我的期望,也斷送了伏倫斯基的一生。伏倫斯基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好的男人,我認為安娜真愛他就不就應懷疑他,真愛他就就應在背後默默支持他,而不是盲目去佔有他,所謂物極必反正是安娜的做法體現。用伏倫斯基的話來說,安娜確實不可理喻。

我想,安娜是一個好女人,我卻不會愛上這種女人,人生活在世上本就應快快樂樂的,而安娜卻追求爛漫和曇花一現,甚至為此犧牲性命,實在是太無知了。你看,以安娜的做法應對人生,身邊的人都得到了些什麼,丈夫沒了妻子,孩子沒了母親,情人沒有了活著好處,那豈是她一個人的事,一死了之還真是自私。安娜常常讓我惋惜,伏倫斯基卻一向讓我感動,做男人就得像他一樣。

卡列寧這個人一看就明白是很傳統的人,腳踏實地,事業有成,就應是個好男人。然而,越是深入了解我就越懷疑這個人,可能是日久見人心吧。我在想,也許是他偽裝得太好的緣故,所以身邊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好人,事實並非如此。一個好人會不讓一個想見孩子想得痛徹心扉的母親見見自我的孩子?一個好人會讓一個自我愛著的女人得不到自我的幸福?答案是,不會。

所以,由此至終,卡列寧把自我包裝起來,滿口經文信仰,在基督信徒的偽裝面具下展開他劣質的行為,他內心本來就是一個小人。他自大,所以要佔有一切,他自私,所以容不得別人幸福;他無情,所以折磨妻子,他無義,所以不理睬孩子。我一向搞不懂卡列寧到底有什麼追求,看得出他並不愛享受生活,難道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嗎?真為這樣的人感到可悲。

看完電影我才發覺生活中我們也有他們的影子,為人處事存在他們的痕跡,我只期望不要有人重復他們走過的路,快快樂樂活在當下不是更好嗎?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2

看完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與丈夫卡列寧和年輕軍官弗倫斯伯爵的三角戀情在當時的社會形式下就是一個杯具。當時的貴族們在舞會、晚會等公共場合閑聊的最多的就是某某的緋聞,第三者是他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弗倫斯跟安娜是在一個舞會上認識的,兩個人一見鍾情,起初安娜極力迴避弗倫斯的愛意,但是弗倫斯仍堅持不懈地追求安娜。最終安娜與丈夫離婚,兩個人生活在一齊,在一齊是卻有不停的矛盾、爭吵、流淚。安娜的丈夫卡列寧,當時俄國的政府官員,是一個唯利是圖,貪圖勛章和官爵的俄國貴族形象,是一個只會活在自我世界裡的虛偽小人。在聽到外面關於自我妻子的閑言閑語後,自我的第一反應責備妻子行為有失檢點,沒有夫妻間最起碼的尊重和信任。要她注意社會性的輿論,明白結婚的宗教好處,以及對兒女的職責。他並不在乎妻子和別人相好,「而是別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安娜對於丈夫的質問也不做任何解釋,她可能也明白自我越解釋丈夫越懷疑、越不相信。就讓時間來化解這一切。

兩人關系的進一步惡化是在一次賽馬場後,賽場中一向領先的弗倫斯的意外摔倒讓安娜頗為緊張,直為他擔心。因為這件事安娜也被丈夫提前帶回家。最後兩人攤牌,為了自我的榮譽與地位,兩人分居,維持表面的夫妻關系。兒子歸自我養,安娜則凈身出戶。在一番爭論無果的狀況下。最後安娜投入了弗倫斯伯爵的懷抱。伯爵也因為她願意提前結束在軍隊的生涯,放下曾今手握的大權。在之後安娜出入於公共場合中人們總會對她投來異樣的目光,背後對她議論紛紛,讓她渾身不自在。眾人的不理解和對兒子無止盡的思念讓安娜成日以淚洗臉,在懷了弗倫斯的孩子以後分娩時染上了重病。卡列寧來看她。一番勸導以後讓她又有了重新回到以前的念頭。伯爵也因為輿論和之前各種社交的慾望做出了持槍自殺輕生,後被搶救回來。

當然,之前那個家安娜是回不去了,其前夫甚至騙她的兒子他的母親已經生病死了。這也讓安娜毅然的離去。她又應對不了跟伯爵在一齊時貴族們一樣的目光,最後選取了坐火車獨自出走,也不明白何處才是自我的安身之地。最後安娜也悟出了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多變。讓她最終倒向鐵軌自殺了。

其實《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國的《水滸傳》中一章西門慶和潘金蓮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心的復雜。安娜是鐵了心不要名譽、不要富貴、拋夫棄子;弗倫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門當戶對,最終兩個人生活了在一齊,但在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下兩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終彼此傷害,彼此誤會,彼此厭惡。他們可能都後悔了,也許只有感情是沒有用的。生活除了感情,除了他們兩個。還需要有親情、友情、人間真情…生活中還有各種誘惑、各種慾望。也許它們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些都生活所必需的。

可能在生活中感情與職責並不是一致的,雖然安娜和伯爵有感情,但是安娜還有兒子,還有丈夫,一個屬於自我的家。不可能為了感情拋棄了職責,有了感情就不要其它了。也許生活就是由很多很小的事情組成的,有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是你不能夠沒有它。許多小事情的完好,才有有一個人生活的完好,生活是精彩的,也是多姿的!!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還會不斷演繹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杯具,我們能夠把它當作一種借鑒,用它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要有一種好好活在當下的信念。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3

對於托爾斯泰的`印象一直只停留在《戰爭與和平》中,因為總覺得他的小說太過無趣,昨天偶然間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電影,只是出於無聊才看了一下,但是似乎一下子就被這部電影吸引住了,也是女主角太過漂亮,男主角過於帥氣。但是看完後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不容錯過。

這部電影主要是講,年輕的軍官伏倫斯基在一次舞會上與有夫之婦安娜相識,兩人一見鍾情,起初安娜極力想要斬斷兩人之間的愛情,可是伏倫斯卻堅持不懈的去追求安娜。安娜決定離婚與伏倫斯在一起,可是當兩人在一起時,卻因為種種矛盾不停地吵架,最後伏倫斯決定離開安娜去母親那裡,安娜獨自走在街上看到人們的種種神態,想到自己的生活心情很是悲痛,一念之下我軌自殺。伏倫斯在安娜走後,才有意識到他是如此的愛安娜,如此的後悔。恰好此時俄國戰爭,伏倫斯決定參軍打仗,以了解自己殘缺的一生。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我的感慨有很多,首先是,任何人任何時候一定要懂得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而余留半生的後悔。伏倫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安娜的愛,而是安娜走向了死的深淵,事後他是意識到了,但是又有何用呢?如果他能早點懂得,早點去珍惜,去站在安娜的角度的去想,又怎麼會有這樣的慘劇發生呢?不僅僅是愛情上,我們生活中的每個方面都應當是如此,認清你所真正需要的,真正珍惜的,並且付諸於行動,好好去做去愛,以免以後去後悔。

其次,這部電影還讓我增加了一些對愛情的認識。愛情和責任有時候並不是一致的,安娜和伏倫斯是有愛情,可她還有兒子有丈夫,有她屬於家庭的責任,可是她沒有清楚地考慮到自己的處境,為了愛情而拋棄了責任,同樣也造成了她最終的悲劇。

我覺得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不僅僅只有這些,此外每個人的感慨也不盡相同,如果大家有興趣也不妨去看一看,我覺得這部電影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4

在觀看的兩個小時內,心裡一直潮潮的,有心疼,有不舍,更多的是為安娜惋惜,惋惜她成為一個時代的犧牲品。

我想,如果有灰色地帶,她一定會幸福。

安娜是一個勇於追求幸福的女人,她忠於自己的內心,敢於與惡勢力作斗爭,然而這個過於追求純凈和至高無上愛情的女人最終敗給了現實,成為鐵軌上的一抹鮮紅。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無非是整部劇的小丑,讓人感覺是一隻蒼蠅,討厭可又擺脫不掉,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這么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後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實卑劣的,為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念的愛情。他和安娜的結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愛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後才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因為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愛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像復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愛情,到最後可以說只是單行線。

因為社會的使然,因為弗龍斯基自身對社會的妥協,他們最終成為舊社會的犧牲品。

確實安娜性格自身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後,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麼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愛的超越自我,愛得忘乎所以,所以悲劇。

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可是後來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她內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沖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後,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託所有的愛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後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水滿則溢」這句話對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女性仍然具有深刻的意義,作為女性,只有先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愛情是生活的附庸品,只有好好的活著,愛情才會絢麗;當愛情遇見現實,一定要好好權衡,因為愛情存在於現實之上。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5

今天,去影院看了喬懷特的新片《安娜卡列尼娜》,以前已經看過喬懷特的《傲慢與偏見》與《贖罪》,一直覺得他是位極有才華的導演,也很喜歡凱拉奈特麗和詹姆斯麥卡沃伊兩位頗有實力的演員,雖然此次詹姆斯麥卡沃伊沒有出演。

在看電影前,看了一些影評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部舞台劇,很多觀眾也覺得這部作品有失喬懷特以往的水準,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

我覺得,喬懷特反而是使用了一種大膽的拍攝手法,而突破了以往的拍攝。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大家都知道這是列夫托爾斯泰講述沙皇俄國時期的一部電影,影片的很大一部分實際都在講述上流社會的故事,而在講述上流社會故事的過程中,喬懷特大量使用了類似舞台劇的手法,可是當講述農一奴一的故事時,又大量採用實景拍攝。當時的沙皇俄國,上流社會的每一個人無不重視別人的看法,因為他們有一套自己不能逾越的規則,誰逾越了,誰就要受到其他人,甚至整個上流社會的排斥,所以每一個人出現在別人面前時,只是在做別人希望自己成為的人,上流社會希望自己成為的人,是的,他們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無不在表演,而我們便成了觀眾,而農民是不同的,在托爾斯泰看來,他們質朴、辛勞,他們理應出現在大自然中,而不是一出表演給人看的戲劇中,因為他們無需表演。另外,讓我們再來看看上流社會逾越規則之後的結果有什麼不同吧,安娜的哥哥與家庭教師偷一情,安娜勸自己的嫂子原諒自己的哥哥,因為如果他們離婚,盡管女方沒有做錯,可是卻要承擔事件的結果。安娜作為一名女一性一,卻受到了來自整個上流社會的職責,最終經受不了重壓,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而在影片將近結尾時,我們看到她的哥哥站在大雪紛飛、黑漆漆的屋外,他的妻子、孩子和客人坐在燈光一溫一暖的屋內,從這個鏡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他們沒有離婚,但感情已名存實亡。

另外,有一些小的地方,我認為導演處理的非常好,使整部劇結構緊湊,極具戲劇張力。

例如:安娜和沃倫斯基第一次跳舞時,隨著舞蹈的進行,音樂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而一旁的公主也不斷的看著他們,內心焦急,安娜與沃倫斯基則越來越深深的陷入愛情而不可自拔,這段音樂和鏡頭之間處理的非常巧妙,極具節奏感,同時也突出了三位主人公內心的各自感受。

還 有一些轉場,我認為處理的非常巧妙,例如:安娜看沃倫斯基賽一馬,沃倫斯基還 未出場前,安娜一直不停的扇扇子,扇子越扇越快聲音越來越大,接著,馬蹄聲融入扇子聲,馬蹄聲越來越大,下一個鏡頭中,我們看到沃倫斯基騎馬出場。sound bridge聲音橋的鏡頭連接手法十分巧妙。

還 有一個例子,第一個鏡頭中,我們看到宏偉建築的圓形屋頂,第二個鏡頭,我們看到同樣為圓形的火車輪子,類似的轉場很多,亦十分巧妙。

對於一些時間的過渡,或者地點的過渡,喬懷特也使用了一些很巧妙的方式。而且這部作品讓我覺得他在顏色上的運用也特別好,體現了沙皇時期上流社會的奢華,也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安娜和沃倫斯基躺在草地上,我們看到他們身著白衣,白色暗示著他們二人真心相一愛一,他們的一愛一是純潔的。而在影片的最後,安娜著一身紅衣,一方面暗示了安娜的選擇付出了「血一般的代價「,一方面暗示了安娜的死亡結局。

最後,我認為橋懷特在影片中融入了魔幻現實手法,使影片更具一絲神秘意味,總之,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確實突破了以往的古典名著電影創作手法,開創了一個深刻表達思想的新手法。

安娜卡列尼娜觀後感6

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一百年以來,被搬上銀幕演繹已經超過十次了。在此,我想說的是1935年葛麗泰?嘉寶主演的好萊塢版,1948年費雯麗主演的英國版,1968年塔吉婭娜·薩莫伊洛娃主演的蘇聯版和1997年蘇菲?瑪索主演的美國版。

我關注的是服飾。托爾斯泰原著中的安娜是一個深具審美品味的女人,「她的衣服在她身上絕不會惹人注目」。安娜很會打扮,擅長讓自己蓋過服裝,而不是讓服裝的美勝過人本身。書中描寫安娜的衣服看起來總是很樸素,然而這卻是一種非常昂貴的樸素。這種風格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風靡全球,俗稱「低調」。1935年的好萊塢顯然還不具備低調這種貴族氣質。因此,它的古裝片只會一味追求華美——而這種華美,也只是好萊塢自己所以為的華美。在電影里,嘉寶版安娜穿得很啰嗦——領口、袖口、裙擺,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荷葉邊。裙子和帽子點綴著一堆一堆紗做的花朵。當時的好萊塢對古裝片的歷史逼真性,還沒有什麼認識,因此仿古仿得粗枝大葉。在這個版本里,設計師設計的是自己想像中的歷史服裝,甚至沒有想到應該翻一翻俄羅斯19世紀的肖像油畫。

費雯麗版安娜的每一套服裝都與首飾配套。影片中的項鏈令人印象深刻。不僅安娜的項鏈令人過目不忘,其他女配角的項鏈也設計得很別致。設計師特別注重紗的運用,令費雯麗的造型非常華美——好萊塢同行在10多年前未遂的追求,終於在此得到了實現。不管怎樣,製片商肯在服裝上花錢,並且是花大價錢——這對電影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蘇聯塔吉婭娜版安娜,在造型上深得原著精髓。影片中安娜的服裝樣式看起來很簡單,然而卻非常優美動人,令人有模仿的慾望。片中,除了舞會上那件著名的黑色晚禮服裙擺拖地以外,安娜的其它裙子不再有長長的裙擺。並且片中的大部分裙子都使用了淺色系,看起來很輕盈。安娜與渥倫斯基在歐洲旅行那一段,她穿的幾件連衣裙線條簡潔優美,衣領和袖子的設計都很特別。

蘇菲·瑪索版的服裝,裙擺後有一個翹起的裙撐。這個裙撐在設計上跟整體服裝結合得很好,顯得相當優雅,尤其是在舞會中跳舞,需要把裙擺提起的時候——女人在這個時候顯得婀娜多姿。片中安娜的裙擺設計明顯模仿了費雯麗版。但費雯麗版在跳舞時沒有體現出那種婀娜的感覺。當然,這也跟舞蹈動作的設計有關。我一向不反對電影造型在尊重歷史真實的情況下,稍微脫離現實。我只要求這種脫離現實能帶來一個美的結果。在視覺盛宴里,美麗是永遠的王道。

8. 國內和國際導演中,拍攝文藝片水準和造詣較高的有哪些以及其代表作~

武仕賢《獨自等待》、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陽光燦爛的日子》、張元《看上去很美》田壯壯《藍風箏》、還有誰的《我們倆》,我個人很喜歡顧長衛的攝影風格,特別是他和張藝謀,陳凱歌早期合作的電影,另外我也喜歡張黎的風格,特別是《人間正道是滄桑》…

9. 2011年的電影漢娜的全球票房有多少

6530萬美元。根據查詢電影漢娜相關資料得知,2011年的電影漢娜的全球票房有6530萬美元。《漢娜》由英國導演喬懷特為焦點公司拍攝。塞特·洛克海德/大衛·法爾編劇,西爾莎·羅南、凱特·布蘭切特、艾瑞克·巴納等主演的動作冒險片。

10. 64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由喬·懷特導的第《贖罪》裡面的女主角是誰演的啊

凱拉奈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