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林海雪原》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林海雪原》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林海雪原》讀後感1
就是正因在不經意中看電視時發現了《林海雪原》故事片,可惜就是不知道具體的細節和故事梗概,於是就毅然決定非得把它的故事詳細看完為快,畢竟在我心裡認為只要別人知道的知識我務必立馬知道才感覺到痛快,不然就總以為生活中失去了什麼似的。因此,及時的借到了書,也及時的展開了閱讀。然而這本書確實資料量很大,一時半刻無法閱讀完,因此直到這天才算有了一個結。掩卷沉思,收獲不少:
一、坐山雕和刁得一並不是一本書里的人物,而是分別屬於《林海雪原》和《沙家浜》。
二、關於楊子榮這個人物,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向是個英雄,而且是書中最主要的人物,然而透過閱讀才發現他僅僅是屬於第二人物來敘寫的,原來我又由於自己的不得知而與東北抗日英雄楊振寧相混淆,錯誤的把他倆的事跡顛倒代替。
三、本書的主要人物是描述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少劍波,書中詳細刻寫了他沉著冷靜、不驕不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成長歷程以及簡單過度的感情故事,更為主要的可能就是作者本人的縮影。
四、了解了當時東北人民的具體生活場景和現狀,土豪劣紳強權、日軍殘忍屠殺的陰影都一一浮現,給歷史和老百姓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記憶。
五、能把英烈的事跡昭示於天下而不至於林海雪原,確實作者不僅僅能夠安慰,更能夠安慰亡靈的寄託與希冀。
六、能夠寫出那麼大的氣勢來自然是了不起的,但是卻發現所有的情節都過於簡單,尤其是最重要的智取威虎山的過程都單調乏味,顯得呆板雷同,不夠新穎別致。
總之,能夠又參與到閱讀中自然是件好事,而且還在不自覺中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自己的閱讀欣賞水平,確實不枉於一讀嗎。畢竟我已經有好長時刻沒有來得及閱讀了,就得繼續多方尋找時機加強更廣泛的閱讀。
《林海雪原》讀後感2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著作,描寫在解放戰爭初期,楊子榮、少劍波等帶領的一支東北民主聯軍小分隊,在茫茫林海雪原中與殘匪鬥智斗勇,勝任完成剿匪任務的故事,。小說既有鬥智鬥力的「槽頭炸馬」、「奶頭山圍殲戰」,又有鬥智斗計的「調虎離山」、「智取威虎山」等的故事情節;既刻畫了楊子榮等不顧自己安危,深入虎穴,與敵人巧妙周旋,最後智擒座山雕的英雄形象,又刻畫了解放軍不畏嚴寒,無懼犧牲,在遼闊的雪原縱橫馳騁,最終殲敵的群體形象。
書看完了,我覺得書中「集體」、「信念」兩個詞最最「給力」了。面對冰冷刺骨的'狂風驟雪,面對敵人兇狠密集的槍林彈雨和陰謀詭計,戰士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消滅敵人,真正解放人民。憑借著這種頑強的信念和集體作戰精神,他們不怕流血,不畏犧牲,最終完成了任務。而我在「集體」、「信念」面前,顯現得那麼蒼白……在班上不敢主動承擔責任,為老師和同學分憂,遇到困難首先就會想到找人幫忙,而不是嘗試自己獨立解決。雖然老師和爸爸都與我談過,但我都沒有意識到,也許,現在是到改變的時候了……
《林海雪原》讀後感3
讀完《林海雪原》這本書後,我深深的被裡面的故事所感染了。
這本書把人物描繪的淋漓盡致。如:楊子榮,高波。楊子榮同志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大智大勇都是靠自己的頑強的拼搏精神努力得來的,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人人做事都要有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去參加演講比賽。我坐在下面看著人家在上面表演都很勇敢,不害怕無論是怎麼樣的做動作,都沒有一絲害怕的感覺,輪到我了,我站在台上給自己加油打氣心想不要害怕,要勇敢的面對,要知道勝利是屬於勇敢的人的。我站在台上繪聲繪色的講著,看到老師非常的高興,我的心裡也美滋滋的。講完了主持人說的我的得分結果:9.443是第六名。老師對我說:「我自愛下面為你緊張。可你去表現的非常的棒。我的臉上露出了笑臉。
《林海雪原》這一本書告訴我們,做人不僅要有勇氣,還要靈活的使用頭腦。不能一定的硬斗,也許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被弄得復雜起來。
《林海雪原》讀後感4
《林海雪原》是根據曲波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一問世,在當時的社會上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故事講述了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小分隊設下埋伏,繳獲了敵匪的地下先遣軍聯絡圖,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幫的情況,偵察英雄楊子榮提出打進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配合小分隊里應外合全殲座山雕匪幫。楊子榮化裝成已被消滅的另一夥土匪許大馬棒的飼馬副官胡彪,隻身來到威虎山,並被封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團副。
年三十,威虎山要擺「百雞宴,楊子榮在「百雞宴」上八面威風,巧施安排,匪徒們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東倒西歪。小分隊及時趕到,楊子榮和戰友們,一舉全殲威虎山的這伙頑匪,戰斗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在《林海雪原》的無數英雄中,我最佩服的人非楊子榮莫屬。因為他年紀輕輕,卻深謀遠慮,屢次立功:楊子榮智識小爐匠。楊子榮獻禮。楊子榮盛布酒肉兵。活捉匪首座山雕等事例,都體現出了楊子榮的足智多謀。楊子榮也非常英勇,任何龍潭虎穴,他都敢去闖一闖;遇到危險時,他能隨機應變,想辦法脫離困境。但是,楊子榮在林海雪原最後的斗爭里,在捕捉四大部長的戰斗中,中了匪徒的無聲槍而光榮犧牲了。楊子榮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怕苦,與他相比,自己真是慚愧。學習中,一遇到稍難的數學題,心裡就叫苦,努力了幾次,沒有結果後,我更是著急,腦子里一片混亂,只能胡思亂想,瞎蒙。瞎猜。有時,我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了,別人一下子就能迎刃而解的問題,但我卻感到那麼費勁。現在想想是自己還不夠吃苦,缺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林海雪原》讀後感5
閱讀這本書的初衷是電視劇《林海雪原》播出,我幾乎一集不拉地看了,感覺很不錯,但是很多評論說和原著如何不符,所以就想看看原著了。書很厚,所以一直沒翻開,直到前兩天很閑,隨手就打開看了。
自然楊子榮是。《智取威虎山》讓人記住了這個有勇有謀的偵察排長。其實他在其他戰斗中也表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不過,威虎山是一個最完美的體現。書中描述了他的心理細節,驚慌、調整、更加冷靜,王洛勇在表演的時候我認為這段特別成功。
也就是少劍波,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指揮者。帶領著小分隊,周旋在林海雪原,圍剿殘匪。他肯定是被美化的,實在太神了。幾次下了險棋,對他的戰友的要求極高,時間、體力、智力,當然成功了。這也凸現了他的認人之術了。
其他的還有很多,孫達得(長腿),印象很深刻,因為他的長腿,傳送信息的任務就落在他身上,奔波啊,在威虎山一戰中,我認為他的作用僅次於楊子榮。
姜青山這個人物,並不是很起眼,但是從出場就很有英雄氣概。他打過日本鬼子,在馬希山的土匪窩里呆了很長時間,土匪是因為他武藝高強,想利用他,所以把他的狗賽虎關起來,雖然在土匪窩,卻沒有對老百姓開過一槍,任是怎麼樣都不屈服。活脫脫一個草莽英雄。
小白鴿,女中英豪。她身材嬌小,卻能在一次戰斗中搶救13個人,跟隨小分隊在雪海中從來就沒有拉過後腿,搶救起人來自不必說,後來更是承擔了203秘書的工作。她並不把自己當成女孩子,甚至對於姜青山讓三妹帶路的想法「那怎麼行,她可是個女的」,渾然沒有想起自己亦是。
還有許多,鞠縣長、坦克劉勛蒼、猴登欒超家,個頂個棒!
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許大馬、座山雕、九彪、馬希山、定河老道,依次剿滅。每一場都是布置的十分緊張,容不得一點失誤,所以,心也提到了作者的筆上,經常是幾路同時進行,出點岔子就完了。所以,一直都覺得緊張。
我喜歡林海雪原,更喜歡故事情節!
《林海雪原》讀後感6
懷著—股澎湃的激情讀完了全書,輕輕合上,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似乎是由火熱的血所凝成的,襯著封面上的皚皚白雪,顯得更加地艷,更加紅了。在那上面,我彷彿看到了一位位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士,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共產主義事業,在深山老林中奮斗的身影。此時的學似乎已同他們的笑容與靈魂,融為聖潔的一體。
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它鑒證了一個個赤子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鬱郁蔥蔥的老林里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把火,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拚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絕頂》中的肖頓河,都為著自己心愛的理想而前進,雖然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都只在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幾行輕輕的痕跡,但在任何人眼裡,他們在 精神上永遠是無法擊倒的。
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若表面不是,在內心深處也是脆弱的,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更因為他們毫不明白傾盡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覺,也更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氣魄,沒有這種理想。鄧小平也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便對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許,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若沒有理想,萊特兄弟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若沒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養殖出雜交水稻,解決 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若沒有理想,又哪來 中國幾千年的悠遠文化;若沒有理想, 中國不會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奪回自己的領土……
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時為了它,歷經幾多滄桑幾多歲月。
《林海雪原》讀後感7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林海雪原》這部紅色經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講的故事是:1946年冬天,年輕的團參謀長少劍波奉命帶領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進行剿匪任務。這股土匪是國民黨的敗兵,轉移到了解放軍後方。土匪血洗了寨子,少劍波也因此失去了最親近的姐姐,戰士們咽不下這口氣,更加奮勇拼搏。其中楊子榮與座山雕鬥智斗勇最為精彩:楊子榮扮演了被小分隊消滅的九彪,騙過了座山雕犀利的眼睛,成功潛入敵人內部。他和小分隊里應外合,成功拿下座山雕。經過小分隊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終於全部消滅了這幫無惡不作的土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小白鴿」——白茹,她活潑開朗,美麗動人。蘑菇老人稱她是「靈芝」;夾皮叔叔譽她是「女俠」。在包圍座山雕的時候,戰士們的腳出現大片凍傷,白茹為了照顧戰友們,一宿沒睡。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捕捉妖道時,戰士們發現土匪「小爐匠」的老婆被人在雪地里刺傷,眼看就要不行了。白茹立馬實施搶救。因為她知道,這個受重傷的女人是善良的,不像土匪那樣可惡。最終,這個女人被救活了,從中我看出白茹心中寶貴的善良。
《林海雪原》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紅色傳奇,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革命戰友之間的生死情誼。
《林海雪原》讀後感8
《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而成的。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支驍勇善戰的東北民主聯軍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志斗勇的故事。
小分隊的主要人物———楊子榮機智、大膽,他成功打入敵人———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並被封為威虎山上的老九。接下來,楊子榮在「百雞宴」上巧施安排,匪徒們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最終我方一舉殲滅了威虎山上的這伙土匪,使小分隊取得了成功。
再瞧瞧我自己,記得上次我去參加二胡比賽,坐在舞台上,望著那麼多雙眼睛,我緊張極了,比賽開始,當我看到評委一邊看著我一邊互相議論時,我心想:「評委會不會覺得我拉得不好呢?」一想到這兒,我的手心裡全是汗,一不小心拉錯了一個音。
再想想楊子榮面對那麼危險的敵人都不害怕,鎮定自如,我為什麼還要害怕呢?
書中還有一個英勇的小戰士———年僅十八歲的高波,在戰斗中,他犧牲了。但是現在的十八歲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還正在校園里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呢!是啊,如果沒有這些先烈們的鮮血,沒有他們的犧牲,怎麼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呢?
讓我們一起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貳』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林海雪原》這部紅色經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講的故事是:1946年冬天,年輕的團參謀長少劍波奉命帶領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進行剿匪任務。這股土匪是國民黨的敗兵,轉移到了解放軍後方。土匪血洗了寨子,少劍波也因此失去了最親近的姐姐,戰士們咽不下這口氣,更加奮勇拼搏。其中楊子榮與座山雕鬥智斗勇最為精彩:楊子榮扮演了被小分隊消滅的九彪,騙過了座山雕犀利的眼睛,成功潛入敵人內部。他和小分隊里應外合,成功拿下座山雕。經過小分隊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終於全部消滅了這幫無惡不作的土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小白鴿」——白茹,她活潑開朗,美麗動人。蘑菇老人稱她是「靈芝」;夾皮叔叔譽她是「女俠」。在包圍座山雕的時候,戰士們的腳出現大片凍傷,白茹為了照顧戰友們,一宿沒睡。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捕捉妖道時,戰士們發現土匪「小爐匠」的老婆被人在雪地里刺傷,眼看就要不行了。白茹立馬實施搶救。因為她知道,這個受重傷的女人是善良的,不像土匪那樣可惡。最終,這個女人被救活了,從中我看出白茹心中寶貴的善良。
《林海雪原》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紅色傳奇,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革命戰友之間的生死情誼。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2
懷著—股澎湃的激情讀完了全書,輕輕合上,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似乎是由火熱的血所凝成的,襯著封面上的皚皚白雪,顯得更加地艷,更加紅了。在那上面,我彷彿看到了一位位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士,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共產主義事業,在深山老林中奮斗的身影。此時的學似乎已同他們的笑容與靈魂,融為聖潔的一體。
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它鑒證了一個個赤子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鬱郁蔥蔥的老林里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把火,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拚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絕頂》中的肖頓河,都為著自己心愛的理想而前進,雖然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都只在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幾行輕輕的痕跡,但在任何人眼裡,他們在 精神上永遠是無法擊倒的。
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若表面不是,在內心深處也是脆弱的,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更因為他們毫不明白傾盡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覺,也更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氣魄,沒有這種理想。鄧小平也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便對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許,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若沒有理想,萊特兄弟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若沒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養殖出雜交水稻,解決 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若沒有理想,又哪來 中國幾千年的悠遠文化;若沒有理想, 中國不會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奪回自己的領土……
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時為了它,歷經幾多滄桑幾多歲月。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3
深夜,我合上了剛剛讀完的《林海雪原》,不由得心潮澎湃。望著林海雪原這四個大字,我彷彿看見了一個勇敢而機敏的解放軍戰士在深山老林里與敵人周旋,在槍林炮火之中英勇地前行……。在皚皚白雪的襯托之下,他的身材顯得格外的高大,就好像她的身軀與靈魂都與這白雪熔成了聖潔的一體。那情景,久久地在我腦海當中環繞,閃現著。
在與土匪的斗爭當中,戰士們常常會面臨艱苦的環境,有時候甚至是生命的威脅。但是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炮火,都嚇不倒他們,嚇不退他們,因為他們的心中有能夠融化一切的烈火,那就是他們的信念,一個要將全中國解放的信念。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這種堅定信念的鼓勵和支持,使得他們有了戰勝一切的勇氣,不管面臨著什麼樣的危險和困難,也絕不會退縮,即使經歷跌倒,也會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堅信只要他們的信念在,就算他們的肉體被毀滅,他們精神上也不會被敵人打敗。正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老人所說的:一個人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你進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追求自己的理想,盡管他失敗了,可在我們的眼中,他就是不敗的英雄。
從腐朽的封建王朝,到新中國的建立,再到如今繁榮昌盛,國力強盛的中國,這些巨大的蛻變,都離不開革命先輩的拋頭顱散熱血。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才換取了我們今天的良好環境。而他們之所以能日復一日的堅持自己的信仰,就在於他們具有追求理想,完善人格的上進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追求理想,完善人格為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看作實現自我需求的最高精神。革命先輩尚有如此精神,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才對。可現如今,我們的一些學生,祖國的未來的希望,卻絲毫沒有在自己的心中樹立理想,整天渾渾噩噩地過著,每天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便萬事大吉了,其他時間便沉迷在電視劇及電腦游戲,絲毫不為自己未來的理想而做准備。這樣的祖國的花朵,能為我們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嗎?能把我們祖國帶上更加繁榮昌盛的道路嗎?鄧小平常說道:「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是啊,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會對自己未來,走什麼樣的路,未來要做什麼都會感到迷茫,像只迷途的羔羊一樣,漸漸地越走越遠,直到走向消亡。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唯有它,才讓生命的存在變得有意義。
團結互助,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形成團結合作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進步與發展。而在《林海雪原》中,集體是每一個戰士心中首位的東西。楊子榮身處匪穴之中,他第一個想到的並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如何將情報安全地送出去,以減少部隊的傷亡。他早已將他與集體緊密相連在了一起。不僅是楊子榮,其他的解放軍戰士也是如此。正是因為他們以集體為中心,有著強烈的集體意識,所以解放軍戰士才會有戰勝一切的大無畏精神,才能完成解放全中國的目標。而現在,集體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口號。有些人總是打著集體的幌子,而私底下卻干著損公肥私的勾當。這也是現在為何腐敗現象如此盛行的緣故,而導致這一切是因為人們的集體觀念已然漸漸淡化,逐漸地把自我作為中心。而要想讓祖國變得更加昌盛,則需要我們像先輩那樣把集體放在心上,而不是掛在嘴邊。而這也是我們現在需要做的。
《林海雪原》不僅講述了革命先輩在位新中國建立做出巨大的貢獻,而且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時刻牢記先輩的付出,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地繁榮昌盛。這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4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是坐在書桌前的一個深夜。只是為了要完成全校班長讀書活動的任務,也不知道為什麼選擇了這本書。看名字原本以為是那種抒情散文,寫景的,結果翻開簡介才發現是寫解放戰爭的,心裡不禁涼了一下。不是說這場戰爭有啥不好,只是主觀感覺上寫這些事件的書應該都會很枯燥。但事實上卻是,這本書出奇的有意思。
全書講述了1946年解放戰爭時期,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少劍波,帶領著只有幾十人的小分隊在東北牡丹江一帶中生存、戰斗,僅僅用在一個冬天的時間剿滅了合起來有幾萬人的國黨匪徒。故事發生的地點正如書名所介紹,林海和雪原。那裡既有匪徒的據點,也有村民的屯落。匪徒們占據了極優的地勢,傍著入口極狹的奶頭山、相互連通的五座小山包……;而村民們呢,大多都被匪徒燒殺搶掠怕了,窮愁潦倒,人心惶惶。所以戰士們既要把這里當作戰場,也要當成家;既要制定嚴密作戰計劃消滅國匪,也要帶領百姓積極實行土改。
在幾場剿滅的戰役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經典的,非圍剿座山雕莫屬了。我也是後來才突然想起來,「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正是出自此書。書中先講了座山雕坐擁好幾萬大軍占據威虎山有利地勢,准備在年三十舉辦「百雞宴」。以小分隊三十六人的.懸殊實力是不可能吃下這么大塊肉的,所以早在幾個星期前,最機敏也最受信任的楊子榮被派去混入匪軍內部。
當然,要想被姦猾狡詐的座山雕所收留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在座山雕一點一點給予胡彪(楊子榮假扮)的同時,也不斷對他進行真假考驗:匪徒之間使用的黑話、突然的演習、內部秘密的交換,而這些都被楊子榮機智巧妙的通過了。甚至在最後百雞宴舉辦之際,被小隊關押的一個俘虜成功逃脫來到威虎山,試圖揭穿楊子榮真面目,但卻被他的厲聲追問,步步緊逼辯得啞口無言,最終慘死在自己人手中。
而此時楊子榮也徹底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甚至還被任命為百雞宴的司宴官,這就為他設下剿匪大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最後在百雞宴當晚,小分隊秘密趕到時,酩酊大醉的匪徒們毫無防備,最後被全數俘虜。
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就在於,除了嚴肅緊張的作戰以外,還有許多輕松愉悅的小場景:小分隊的滑雪訓練,東跌西倒,滑稽好笑;少劍波和醫護小白鴿白茹之間的深深愛意;定河老道的老奸巨猾卻狼狽可笑……
看到最後,你會驚訝的發現書中冷靜自製、嚴肅認真又飽含真情的「二〇三」少劍波,正是書作者曲波本人。全書記述了他當年帶領小隊剿滅國匪的真實事跡,他描述的那些隊友,包括他最珍重的楊子榮同志,都是確有其人。曲波1938年參加八路軍,曾在解放戰爭中創下不少佳績;1950年因受過兩次重傷不得不轉到工業戰線工作;1955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林海雪原》便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其實一些關於解放時期的書還是值得一看的,就如這一本中就出了個「智取威虎山」的經典。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記述了一段傳奇,寄載了一種精神。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5
前幾天,我在看一本紅色經典電影閱讀,名叫《林海雪原》,我被書里的人物深深打動了。
書中寫到,在1946年,人民解放軍派出一支由少劍波帶領的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組織群眾反抗,剿滅土匪。但通過抓獲的土匪之口,他們了解到目標威虎山上土匪是小分隊人數的好幾倍,且地形復雜,便派出楊子榮同志,扮成土匪,取得土匪頭目的信任,最後,楊子榮同志不負重望,與小分隊里應外合,成功剿滅了匪幫。隨後,他們繼續發動了土地改革,投入了新的戰斗。
這也是東北當時剿匪時的真實寫照。在本書里,給我感觸最大的是楊子榮同志。他扮作土匪胡彪,深入威虎山,博得頭目座山雕的信任,最後才能以少勝多。
我想起了一位位身邊的人,他們在不停地努力工作,為的就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我同學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他長年在部隊為祖國效勞!
楊子榮同志智斗小爐匠的一段,最令人盪氣回腸。楊子榮抱著必死的決心,成功地博得了眾匪的信任,將小爐匠逼上絕境,除掉了這個大敵。
戰火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應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各位先烈得以安息!
林海雪原優秀讀後感6
我讀過許多紅書,其中印象最深是《林海雪原》,這是一部革命題裁的讀物,回憶文章,我的心中激盪著英雄情結。
故事一開始就把我帶到了一個冰天雪地的東北大平原,這里有一支東北人民解放軍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這股匪徒是原國民黨的敗兵,流竄到我軍後方。偵察英雄楊子榮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打進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配合小分隊里應外合全殲座山雕匪幫。一場鬥智斗勇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書中戰士們吃苦耐勞,在雪原中縱橫,與敵人做艱苦的斗爭,在斗爭中,戰士們高度發揮了軍人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戰勝了常人所難以忍受的艱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難,在冰天雪地里,偵察奔襲,鬥智鬥力。情節一環扣一環,精彩紛呈,我沉浸在這群英雄的故事裡,跟著他們一道跨谷跳澗,滑雪飛山。跟楊子榮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劍波一道指揮戰斗……我被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動著。
書里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活靈活現,個性十足。如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少劍波,他的沉著冷靜、不驕不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都令我欽佩。在我印象里最深還是楊子榮,從我觀看過《林海雪原》的電視劇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為了徹底消滅威虎山上的頑匪,少劍波和楊子榮數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機智壯烈的「智取威虎山」……
對他們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情況下,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拚死一搏,也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便會對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體會到作為新時期少先隊員,一定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並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勇於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那麼在精神上永遠是無法被擊倒的,不會因中途的失敗而放棄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這盞明燈的指引,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進的方向。
細細品味《林海雪原》一書,發現它講述的不僅是解放戰爭初期的剿匪斗爭,它所表現出的更是一種智慧,一股勇氣,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叄』 林海雪原讀後感
《林海雪原》讀後感「『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這是《林海雪原》全書的第一句話,也是我懷念戰友赤誠的一顆心。」這是曲曉波在作品前給讀者的話中的第一句話。這一句話我覺得在表現曲曉波對戰友赤誠的一顆心的同時也體現了我對林海雪原戰士們的一顆崇敬的心。 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英雄的精神卻常在心中,崇拜英雄的一顆心依然在熱烈的跳動著,這部作品是一部力量之作,是一部激動人心的作品。記得上小學時就常聽人講《林海雪原》的故事,那時的我認字有限,「鴿」與「雞」都分不清,還鬧了不少小笑話,但我還是借了一本《林海雪原》,靠查字典讀完了全書,書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情節,雖然不能詮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我成長。 如今,懷著激情,再次讀《林海雪原》,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感覺這彷彿是由鮮紅的熱血所凝成,在封面上的皚皚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更加火紅。在那上面,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個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士,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了祖國——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在深山老林中奮斗的身影。他們的笑容與靈魂,生死與鮮血,愛與恨和深山老林皚皚白雪融為一體,脈搏永遠與鬱郁蔥蔥的老林跳動。戰士們的赤子之心已被那片深愛的土地和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見證,更為今天的人們詮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理想」深意! 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嚇不退他們,因為戰士們的心中只有一把火,一個信念,這就是真正地解放人民,理想信念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 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拚死一搏,或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絕頂》中的肖頓河,都為著自己心愛的理想而前進,雖然他們最終都失敗了,雖然只是在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幾行輕輕的痕跡,但在我們的眼中,他們在精神上確實高大的偉岸的。 我認為,那些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即使表面不是,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大概也是脆弱的。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他們永遠不明白傾盡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覺,既沒有這種氣魄,也沒有這種理想。鄧小平曾說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會對自己應走何路,前途是什麼感到茫然,像只在迷途中徘徊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若沒有理想,萊特兄弟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若沒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養殖出雜交水稻,解決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若沒有理想,又哪來中國幾千年的悠遠文化;若沒有理想,中國不會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奪回自己的領土……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時為了它,歷經幾多滄桑幾多歲月。 讀《林海雪原》經常會感覺到一個詞的含義,那便是「集體」。文中的人物,如邵劍波、楊子榮等,張口閉口不離集體,可謂已經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為—體,風里來,雪裡去,是記憶拼搏下的一點一滴。「集體」這個詞,更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意境已將不可計數的心融為一體,有著強烈的集體思維的人,頭可斷,血可流,此志不可改,永遠把集體利益擺在第—位,這是全書的一個重要特性。凡參加過「大合唱」的人都深有體會,在合唱時你應當出聲,但也可以不出聲,而怕的是人人都像你一樣不出聲或發怪聲。毛澤東同志寫的《為人民服務》,其中詳盡地闡述了有關與集體的一些思想,其實,不僅僅是當時需要宣傳集體思想,如今,依然需要用它作為強大的動力,促進我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快步發展。唯有將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發揮全國這個大集體的力量,人人為之努力,為建設現代化強國而共同奮斗,才是我國快速發展的途徑。『肆』 《林海雪原》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林海雪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海雪原》讀後感1
懷著—股澎湃的激情讀完了全書,輕輕合上,望著「林海雪原」四個字,似乎是由火熱的血所凝成的,襯著封面上的皚皚白雪,顯得更加地艷,更加紅了。在那上方,我彷彿看到了一位位親切和藹的解放軍戰士,為著自己的理想,更為著祖國的偉大事業——共產主義事業,在深山老林中奮斗的身影。此時的學似乎已同他們的笑容與靈魂,融為聖潔的一體。
對這些戰士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的鄉親們所流的,它鑒證了一個個赤之心,它的脈搏將永遠在這片鬱郁蔥蔥的老林里跳動。穿山風的狂卷,密集的槍彈雨林,都嚇不退他們,正因心中的一把火,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
讀《林海雪原》經常會感覺到一個詞的含義,那便是「群眾」。文中的人物,如少劍波楊榮等,張口閉口不離群眾,可謂已經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為—體了,風里來,雪裡去,是記憶拼搏下的一點一滴。「群眾」這個詞,更堅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意境已將不可計數的心融為一體,有著強烈的群眾思維的人,頭可斷,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遠把群眾利益擺在第—位,這似乎是—個很個性的特性。
《林海雪原》讀後感2
書里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活靈活現,個性十足。如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少劍波,他的沉著冷靜、不驕不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都令我欽佩。在我印象里最深還是楊子榮,從我觀看過《林海雪原》的電視劇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為了徹底消滅最後也是最頑固的威虎山上的頑匪,少劍波和楊子榮數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機智壯烈的「智取威虎山」……
對他們來說,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著這一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為著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情況下,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著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著地追求著,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拚死一搏,也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便會對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體會到作為青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並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勇於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那麼在精神上永遠是無法被擊倒的,不會因中途的失敗而放棄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這盞明燈的指引,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進的方向
細細品味《林海雪原》一書,發現它講述的不僅是解放戰爭初期的剿匪斗爭,它所表現出的更是一種智慧,一股勇氣,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林海雪原》讀後感3
前幾天,我在看一本紅色經典電影閱讀,名叫《林海雪原》,我被書里的人物深深打動了。
書中寫到,在1946年,人民解放軍派出一支由少劍波帶領的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組織群眾反抗,剿滅土匪。但通過抓獲的土匪之口,他們了解到目標威虎山上土匪是小分隊人數的好幾倍,且地形復雜,便派出楊子榮同志,扮成土匪,取得土匪頭目的信任,最後,楊子榮同志不負重望,與小分隊里應外合,成功剿滅了匪幫。隨後,他們繼續發動了土地改革,投入了新的戰斗。
這也是東北當時剿匪時的真實寫照。在本書里,給我感觸最大的是楊子榮同志。他扮作土匪胡彪,深入威虎山,博得頭目座山雕的信任,最後才能以少勝多。
我想起了一位位身邊的人,他們在不停地努力工作,為的就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我同學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他長年在部隊為祖國效勞!
楊子榮同志智斗小爐匠的一段,最令人盪氣回腸。楊子榮抱著必死的決心,成功地博得了眾匪的信任,將小爐匠逼上絕境,除掉了這個大敵。
戰火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應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各位先烈得以安息!
《林海雪原》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經典紅色的小說《林海雪原》。故事描寫了解放戰爭初期,土匪們對百姓殺燒搶掠,無惡不作。少劍波臨危受命前去剿匪,楊子榮深入敵後,里應外合,一舉剿滅了土匪。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年輕的解放軍戰士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存活下來的只有少數,其中就包括本書作者少劍波(曲波)。
書中描寫的黨領導下的解放軍戰士們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義無反顧,勇於犧牲,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鬥志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偵察英雄楊子榮甚至被家鄉人當作是土匪,母親、妻子就是臨死前也抬不起頭來,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祖籍就在山東。他做的那些隱姓埋名、驚天動地的事情,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和祖國的安定團結,為了我們今天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一心一意為人民:革命時期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和平時期與百姓打成一片,軍民魚水情深;災難來臨,第一個沖向前方搶修救災的是他們;保衛邊疆、保衛人民的也是他們。他們是英雄,他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正因為人民解放軍的忘我奮斗和無私奉獻,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才能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學習。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林海雪原》讀後感5
昨晚,星星站在遠處,若隱若現。那一片林海與雪原,那一掃而過的英雄形象,那充滿傳奇色彩的往事出現在我面前……
輕輕地合上《林海雪原》的最後一頁,那驚心動魄的畫面不斷閃現在我的眼前。六十多年前,在白雪皚皚的山林中,有一群年紀輕輕的戰士,他們為自己可能看不到的未來而英勇戰斗。他們的神韻震撼山林,他們的信仰感動天地。他們熾熱的激情將沉澱千年的冰雪融化,他們的崇高理想是珠穆朗瑪峰無法比擬的,他們是英雄,他們配得上這個光榮的稱號。他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闖入龍潭虎穴,他們有著赤子之心,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然而,他們也留下了遺憾——遺憾沒有看到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大,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茫茫人海中,他們為祖國和人民默默奮斗,流血犧牲也毫不退縮。他們總是面帶微笑,因為他們的精神從未消沉過。嘲笑他們浪費生命的人一定是懦夫,因為只有懦夫才會嘲笑勇敢者。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一生追求崇高理想的人必將是偉大的,而那些躲在黑暗角落的螻蟻又怎能體會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呢?
沒有理想,中國燦爛的文化從何而來?也許這一理想經歷了許多滄桑,但又有什麼關系呢,在我們身後,總有下一代繼續追尋的腳步。
我們不必擔心夢想的另一面是什麼,我們只需要把今天的夢想完成。
今夜,星光依舊燦爛,林海雪原里的英雄們,會不會飛進我的夢里?
《林海雪原》讀後感6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林海雪原》這部紅色經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講的故事是:1946年冬天,年輕的團參謀長少劍波奉命帶領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進行剿匪任務。這股土匪是國民黨的敗兵,轉移到了解放軍後方。土匪血洗了寨子,少劍波也因此失去了最親近的姐姐,戰士們咽不下這口氣,更加奮勇拼搏。其中楊子榮與座山雕鬥智斗勇最為精彩:楊子榮扮演了被小分隊消滅的九彪,騙過了座山雕犀利的眼睛,成功潛入敵人內部。他和小分隊里應外合,成功拿下座山雕。經過小分隊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終於全部消滅了這幫無惡不作的土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小白鴿」——白茹,她活潑開朗,美麗動人。蘑菇老人稱她是「靈芝」;夾皮叔叔譽她是「女俠」。在包圍座山雕的時候,戰士們的腳出現大片凍傷,白茹為了照顧戰友們,一宿沒睡。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捕捉妖道時,戰士們發現土匪「小爐匠」的老婆被人在雪地里刺傷,眼看就要不行了。白茹立馬實施搶救。因為她知道,這個受重傷的女人是善良的,不像土匪那樣可惡。最終,這個女人被救活了,從中我看出白茹心中寶貴的善良。
《林海雪原》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紅色傳奇,也讓我們見識到了革命戰友之間的生死情誼。作者:孫奕萱
《林海雪原》讀後感7
《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而成的。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支驍勇善戰的東北民主聯軍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志斗勇的故事。
小分隊的主要人物---楊子榮機智、大膽,他成功打入敵人---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並被封為威虎山上的老九。接下來,楊子榮在「百雞宴」上巧施安排,匪徒們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最終我方一舉殲滅了威虎山上的這伙土匪,使小分隊取得了成功。
再瞧瞧我自己,記得上次我去參加二胡比賽,坐在舞台上,望著那麼多雙眼睛,我緊張極了,比賽開始,當我看到評委一邊看著我一邊互相議論時,我心想:「評委會不會覺得我拉得不好呢?」一想到這兒,我的手心裡全是汗,一不小心拉錯了一個音。
再想想楊子榮面對那麼危險的敵人都不害怕,鎮定自如,我為什麼還要害怕呢?
書中還有一個英勇的小戰士---年僅十八歲的高波,在戰斗中,他犧牲了。但是現在的十八歲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還正在校園里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呢!是啊,如果沒有這些先烈們的鮮血,沒有他們的犧牲,怎麼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呢?
讓我們一起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林海雪原》讀後感8
讀完《林海雪原》這本書後,我深深的被裡面的故事所感染了。
這本書把人物描繪的淋漓盡致。如:楊子榮,高波。楊子榮同志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大智大勇都是靠自己的頑強的拼搏精神努力得來的,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人人做事都要有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去參加演講比賽。我坐在下面看著人家在上面表演都很勇敢,不害怕無論是怎麼樣的做動作,都沒有一絲害怕的感覺,輪到我了,我站在台上給自己加油打氣心想不要害怕,要勇敢的面對,要知道勝利是屬於勇敢的人的。我站在台上繪聲繪色的講著,看到老師非常的高興,我的心裡也美滋滋的。講完了主持人說的我的得分結果:9·443是第六名。老師對我說:「我自愛下面為你緊張。可你去表現的非常的棒。我的臉上露出了笑臉。
《林海雪原》這一本書告訴我們,做人不僅要有勇氣,還要靈活的使用頭腦。不能一定的硬斗,也許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被弄得復雜起來。
《林海雪原》讀後感9
最近,我迷上了《林海雪原》這本書—零下三十八度四十度的雪海里,戰士們偵查奔襲,和敵人鬥智鬥力,發揮了大智大勇、孤單作戰的奇能。就像書中的主人公—楊子榮。一個人進入了三代惡匪,旅座山雕的營寨發揮了驚人的勇敢和超人的智慧,戰勝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
讀了書後,我深有感觸:如果沒有這些英雄戰士的奮勇戰斗,就沒有我們今天安逸的.生活。可是,我們卻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碰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叫苦連天。就說我自己吧,有一次媽媽帶我去一個地方。路途雖不遙遠,可是走著走著我就受不了了。我苦著臉對媽媽說:「那麼熱的天要走那麼遠的路叫我怎麼受得了啊!為什麼不打車呢?」現在想想還真是丟人,因為《林海雪原》這本書中所描寫的英雄戰士穿著單薄的衣服都能在嚴寒的雪地里行走數日,還要和敵人戰斗。而我這點困難就克服不了,在他們面前,我是多麼的渺小啊!我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
也正是讀了這本書後,我對革命故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以後我打算閱讀更多的紅色經典故事,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讓一位位英雄指引我前進,一本本紅書伴隨我成長!
點評:做為四年級的學生,寫好讀後感會有些困難,但本文小作者的讀後感寫得比較規范,由書中主要內容說起,能聯系自身事例來談感受,談收獲,談成長。語言質朴但結構還是比較到位。特別是最後兩句緊扣「書香伴我行」的主題,尤為可嘉。不足之處在於語言略顯貧乏,自身事例和書中描寫的細節的結合還可以更好些。
《林海雪原》讀後感10
昨夜,星宇浩淼,若隱若現。那片林海、那片雪原,英雄的身影一掠而過,那段極具傳奇色彩的往事又出現在我的面前……
輕輕的合上《林海雪原》最後一頁,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不停的閃現在眼前。六十多年前,在那白雪皚皚的深山老林中,曾經有著一群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戰士,為了一個他們可能無法看到的美麗未來而英勇奮斗著。他們的氣魄震盪山林,他們的信念感動天地。他們火一樣的熱情將沉積了千年的冰雪融化,他們高高在上的理想就是珠峰也無法比擬,他們是英雄,他們配得上這個光榮的稱呼。他們是林海雪原星的精靈,一次次的勇闖龍潭虎穴,就是為了見證一顆赤子之心。他們是世間最可愛的人。
然而,他們也留下了遺憾——遺憾無法親眼目睹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日漸強大,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默默地戰斗著,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他們是始終微笑著的,因為他們的精神是永遠無法擊倒的。恥笑他們對生命無謂浪費的人,必定是一個懦夫;因為只有懦夫,才會恥笑勇者。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高遠志向呢?那種終其一生追求高尚理想的人,必將是偉大的。而那些躲在黑暗角落中的螻蟻又怎能體會「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沒有理想,人類就無法登上天空;沒有理想,中國千百年來的燦爛文化又從何而來?也許這理想要歷經幾多滄桑,可那又有什麼關系,在我們的身後,總有下一代繼續追尋的腳步。
我們無需擔心夢想的那一邊會是什麼,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完成今天的夢想。
今夜,星空依然璀璨,那雪原上飛馳而過的英雄,還會飛入我的夢中嗎?
《林海雪原》讀後感11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著作,描寫在解放戰爭初期,楊子榮、少劍波等帶領的一支東北民主聯軍小分隊,在茫茫林海雪原中與殘匪鬥智斗勇,勝任完成剿匪任務的故事,。小說既有鬥智鬥力的「槽頭炸馬」、「奶頭山圍殲戰」,又有鬥智斗計的「調虎離山」、「智取威虎山」等的故事情節;既刻畫了楊子榮等不顧自己安危,深入虎穴,與敵人巧妙周旋,最後智擒座山雕的英雄形象,又刻畫了解放軍不畏嚴寒,無懼犧牲,在遼闊的雪原縱橫馳騁,最終殲敵的群體形象。
書看完了,我覺得書中「集體」、「信念」兩個詞最最「給力」了。面對冰冷刺骨的狂風驟雪,面對敵人兇狠密集的槍林彈雨和陰謀詭計,戰士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消滅敵人,真正解放人民。憑借著這種頑強的信念和集體作戰精神,他們不怕流血,不畏犧牲,最終完成了任務。而我在「集體」、「信念」面前,顯現得那麼蒼白……在班上不敢主動承擔責任,為老師和同學分憂,遇到困難首先就會想到找人幫忙,而不是嘗試自己獨立解決。雖然老師和爸爸都與我談過,但我都沒有意識到,也許,現在是到改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