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賈樟柯執導《時間都去哪兒了》的電影資源。
《時間去哪兒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2NCtd-OYdR8-lr9TCGMtQ
《時間去哪兒了》是一部由賈樟柯本人監制、賈樟柯、沃爾特·塞勒斯(巴西)、阿歷斯基·費朵奇科(俄羅斯)、賈梅爾·奎比卡(南非)和馬德赫·巴達卡爾(印度),五位來自金磚國家的導演合作完成的影片。五位導演均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分別創作拍攝5部真人故事短片,整合成為一部故事長片。賈樟柯在談到影片主題時表示:「這部影片中的五個故事都是從情感出發的,能夠讓不同國家、不同年齡的人分享」。
2. 賈樟柯作品有哪些啊
賈樟柯作品有:
1、在清朝:
《江湖兒女》是由賈樟柯執導的犯罪愛情電影,由趙濤、廖凡領銜主演,徐崢、梁嘉艷聯合主演,於2018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巧巧與斌哥跨越17年,歷經相愛與背叛、分離又重逢的故事。
3. 跪求賈樟柯最新電影作品,【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江湖兒女: 鏈接:https://pan..com/s/1_MPiah4fV9f97-gKmFN0pA
後會無期: 鏈接:https://pan..com/s/1kuZO_K4i38lGK9lL4iC2gw
裝載物: 鏈接:https://pan..com/s/1pvoIH3Ofio-1UsAcgJt8cg
4. 賈樟柯三部曲哪三部
1.《小武》
《小武》是賈樟柯編劇並執導的獨立製片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縣城的梁小武在接連失去友情、愛情和親情後最終失去自由,成為囚徒的過程。
2.《站台》
《站台》是由賈樟柯編導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汾陽縣文工團的一群年輕人在社會變革浪潮中由「尋找」到「回歸」的成長故事。2000年,該片獲得第57節威尼斯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3.《任逍遙》
《任逍遙》是由賈樟柯執導並編劇,該片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講述了兩個少年為擺脫無盡的無聊也為了給自己定位而出去搶劫銀行的故事。
人物簡介
賈樟柯(Jia Zhangke),1970年5月24日出生於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華語影視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作家,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5. 賈樟柯四部必看電影是什麼
1、《小武》
該片講述了,小武是山西汾陽一個屢教不改的「慣偷」,即使公安部門在搞嚴打活動,他仍要想方設法下手。但是拋開所謂的「小偷」身份,他是個十分戀舊十分傳統的人,親情、友情在他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但昔日親朋好友早將他看作瘟神,惟恐躲避不及。
前妻是他當年用錢買來的,生完孩子後跑回了奉節。尋找前妻的過程中波折不斷,韓三明決定留下來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現。女人沈紅來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護士,為尋多日不曾與自己聯系的丈夫而來奉節。
6. 賈樟柯電影作品清單有哪些
賈樟柯電影作品清單有《海上傳奇》 紀錄片,《二十四城記》 劇情片,《無用》 紀錄片等。
還有《三峽好人》 劇情片,《東》 紀錄片,《世界》 劇情片,120分鍾,《任逍遙》 劇情片,《站台》 劇情片,《小武》 劇情片,《小山回家》 錄像等作品。
早在1970年,賈樟柯為了實現孩童時期的導演夢,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實踐。 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鍾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
賈樟柯的成就
賈樟柯又拍攝了《站台》、《任逍遙》、《世界》等幾部長片。2006年在拍攝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賈樟柯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得以確立。
在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從《小武》發端,到如潮好評的《三峽好人》,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電影的現實主義。
7. 大家覺得導演賈樟柯導演的作品都有哪些這些電影怎麼樣
賈樟柯的好,在於他對於小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於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關注。他的影片中體現出對時代的思考在中國導演中並不多見。用一句很冠冕堂皇的話說,他對於這片土地有很深的熱愛。第六代導演中,目前仍然保持穩定高產且質量出色的只剩他和婁燁了。
8. 賈樟柯:「江湖」是屬於每個人的
賈樟柯:「江湖」是屬於每個人的
文/何小威
賈樟柯坐在沙發上,很篤定。
「在《江湖兒女》中的亂世里,『兒女』都秉承著一種信仰和做人的原則,也皆有情義。我覺得這個『江湖』是屬於每個人的。」
「終於拍了」
「寫下《江湖兒女》四個字時,我好像潛到了自己的情感深處。我眼前一直是小東西和他的女朋友騎著自行車的身影。他們以身相許,如此紅塵篤定。」賈樟柯在《江湖從頭說》中這樣寫,並在9月3日晚19:09分的微博里說:「新寫了一篇文章,或許能解釋我為什麼要拍《江湖兒女》。」
而在前幾個小時,我們在上海的一家酒店采訪了賈樟柯。穿著黑色襯衫的賈樟柯坐在《江湖兒女》宣傳海報前的沙發上,隨和地跟我們講述了從2001年到2018年,斌哥和巧巧在這17年裡的「江湖」情義故事。
說到拍攝該片時,賈樟柯有些感慨,又帶有一種釋懷後的欣喜,「終於拍了」。但是,他立馬轉變了口風,略微地收起了笑容,並用第一次寫長篇小說來形容這次拍攝,「你怎麼把濃情、厚誼放在長篇小說式的結構里,最終呈現給觀眾。我覺得是一次全新的創作體驗。」
時間倒流,回到2017年8月16日,《江湖兒女》開機。賈樟柯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消息,「廖凡、趙濤主演《江湖兒女》,謝謝你們陪我走這段江湖路。」言外之意,廖凡和趙濤給了他拍攝該片的勇氣和信心。
賈樟柯堅決地表示,如果沒有廖凡和趙濤,他是沒有勇氣、也不會下決心拍攝《江湖兒女》的,因為演員演不好,戲就成了廢戲。賈樟柯說:「趙濤在《山河故人》里的表演,已經能夠駕馭年齡跨度大的角色。廖凡的表演狀態可以是一個孩子,也可以是一個年輕人,還可以是一位很滄桑的大叔。我覺得,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密碼,很神秘,也很厲害。有了他們才有了《江湖兒女》。」
在《江湖兒女》中,廖凡和趙濤給賈樟柯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在舞廳,斌哥和巧巧隨著YMCA音樂響起後,不自覺地扭動了身軀,跳起了舞。跳著跳著,斌哥和巧巧就有了激情,有了感覺。
斌哥不小心碰到了槍,槍掉在了地上,而巧巧卻有些埋怨斌哥,流出了一絲不屑的表情。在音樂的刺激下,在舞蹈的渲染下,巧巧慢慢原諒了斌哥,擁抱在一起。
這一場戲,趙濤和廖凡一氣呵成,在沒有一句對白的境況下,清晰地交代了斌哥和巧巧的愛情關系。如今,在聊及此場景,賈樟柯有些興奮,「我自己在旁邊看得非常過癮。」
「江湖」不遠
17年的「江湖」跨度把賈樟柯變成了一個「懷舊者」。他選用了膠片、DV、數碼等6種不同的介質作為影像載體,跨越7700多公里,從山西大同一路拍到了三峽、新疆,記錄不同年代的不同事情和不同面孔,「我們再重新面對那段生活的時候,首先是細節的選擇。我們虛構一個電影,要回到過去,就必須有我們當時拍攝的質感,有那樣的氛圍」。
於是,他選用了喜歡的歌手葉倩文的歌曲,讓它反復出現在影片里,既形成一種歷史記憶,又表達出「兒女」的情義。熟悉賈樟柯的影迷可能就會知道,他經常會發一些與粵語歌相關的微博,抒發縈繞在歌聲中的情意,「葉倩文的歌聲比較有江湖濃情,有情有義」。
在交談中,賈樟柯也直言,「過去十幾年的很多細節,其實有些遺忘了。」為了彌補記憶所帶來的遺憾,他常常一個人在卧室里翻看過去拍攝的素材。看著昨日的人,昨日的景,賈樟柯有些惆悵,心裡好像被歲月劃了一刀似的,有些隱隱作痛,「真的恍如隔世」。
其實,賈樟柯有一個習慣,喜歡拿著攝影機拍攝街上的人和景,「2001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台DV攝影機。從那個時候一直到2010年,我沒事時就出去拍一點,拍來做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都是紀錄片。」
在拍攝的過程中,賈樟柯逐漸地明白拍電影就是找到感興趣的人,然後用大家想不到的方式將其完美地呈現出來,「我非常享受拍攝的過程,因為這種拍攝你不知道會拍到什麼,然後當眼前發現了一個你感興趣的人時,你要做出判斷,要問自己用什麼方式去表現他。我覺得那才叫拍電影。」
所以,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從廖凡、趙濤、徐崢等人的身上找到了興趣,用有情有義的方式,表現出了他們的「江湖」故事。
更有意思的是,賈樟柯竟然直接挪用了他之前在公共汽車上拍攝過的一個三分鍾的片段,並將其作為影片的開始。另外,他還從過去的素材中精剪出6分鍾,然後放入影片之中,作為歷史的影像。而這些加工後的片段,賈樟柯富有詩意地形容,「過去時代的盡頭」。
那麼,「江湖」的盡頭又是什麼?
斌哥與巧巧都是「江湖」中人,然而17年過去了,他們都走向了盡頭。就像影片結尾,斌哥離家家,離開巧巧,奔向「江湖」。可是,我們從「江湖」的盡頭回望,就會發現它藏著太多的情義,他們想愛就愛,想恨就恨,愛憎分明。
賈樟柯也投入到了斌哥與巧巧的「江湖」世界,被他們分分合合的情愛所擊中,一股憂愁湧上心頭。他用五味雜陳來形容自己的感受,表示在「江湖」里感受到了愛與恨,快樂與痛苦,「我們每天的生活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都是很自然地接受生活帶來的新內容、新變化。但是,你驀然回首,就會發現人被社會、被時間改變了,而且影響非常巨大。我也想到了自己,從一個30多歲剛拍電影的年輕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到現在。經歷了那麼多,我覺得會讓人想起愛的時刻和悲傷的時刻」。
在「江湖」中,他需要傳奇,是一個「好編劇」;在「兒女」中,他需要有情有義。他說:「江湖屬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都在『江湖』里求愛情、求生存。」
9. 如何評價賈樟柯新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賈樟柯新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是在描述一代代人在不斷奮斗,面對困難,掙扎在海里,也不放棄努力的過程和記憶。讓人很有感觸,也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