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6華誼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6華誼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08 02:13:19

❶ 華誼兄弟都投資過外國的哪些電影

刀鋒劍客,驚濤颶浪,回到火星,英倫對決,魔獸,耐撕偵探,硬核,亨利狂怒,疾速,追殺,諜海風雲,好傢伙壞傢伙怪傢伙等等

❷ 求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名下電影與電視劇

電影作品:

《沒完沒了》(馮小剛導演,葛優、吳倩蓮、傅彪主演,2000年賀歲片);

《鬼子來了》(姜文導演並主演);

《荊軻刺秦王》(陳凱歌導演,鞏俐、張豐毅、李雪健、王志文主演);

《我的一九一九》(黃健中導演,陳道明、許晴主演);

《夏日暖洋洋》(寧瀛導演的新城市電影);

《一聲嘆息》(馮小剛導演,張國立、徐帆、劉蓓、傅彪主演);

《刮痧》(鄭曉龍導演,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

《防守反擊》(梁天導演,曾志偉、李成儒主演,2001 年賀歲片);

《流星雨》(張之亮導演,張國榮、狄龍、吳嘉麗、琦琦主演);

《大腕》(馮小剛導演,葛優、英達、關之琳、薩瑟蘭主演,2002年賀歲片);

《尋槍》(陸川導演,姜文、寧靜主演);

《手足情》(鍾澍佳導演,張智霖、蘇有朋、范冰冰、湯鎮業主演);

《天地英雄》(何平導演,姜文、趙薇、中井貴一主演);

《卡拉是條狗》(路學長導演,葛優、丁嘉麗主演);

《我心飛翔》(高曉松導演,陳道明、李小璐、鄭軍主演);

《手機》(馮小剛導演,葛優、徐帆主演,2004年賀歲片);

《可可西里》(陸川導演);

《功夫》(周星馳編劇、導演、主演);

《天下無賊》(馮小剛導演,劉德華、劉若英、葛優、李冰冰主演,2005年賀歲片)

《簡訊一月追》(阿甘導演,古巨基、張韶涵、任泉主演);

《情癲大聖》(劉鎮偉導演,謝霆鋒、蔡卓妍、范冰冰主演);

《夜宴》(馮小剛導演,章子怡、吳彥祖、葛優、周迅、黃曉明主演);

《寶貝計劃》(成龍、古天樂、許冠文、高圓圓主演);

《雞犬不寧》(陳大明導演,徐帆、小香玉主演);

《墨攻》(張之亮導演,劉德華、范冰冰、安勝基、吳奇隆、王志文主演);

《心中有鬼》(滕華弢導演,黎明、劉若英、范冰冰主演)。

上述影片中已公映的均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為繁榮中國國產電影市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電視作品:

《罪證》、《永恆戀人》、《情證》、《等你歸來》、《非你不可》、《熱血痴心》、《夢斷紫禁城》、《愛情滋味》、《眾里尋她千網路》、《太陽背面》、《大宅門》(續集)、《名捕鎮關東》、《動感地帶之鐵拳浪子》、《天一生水》、《危情24小時》、《醋溜族》、《夜半歌聲》、《嘉慶傳奇》、《少年楊家將》《鹿鼎記》等數十部、超過四百集的電視劇

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公司並沒有改變對作品質量的重視,其中:

《荊軻刺秦王》 曾榮獲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
曾榮獲第5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製作獎;
《鬼子來了》 曾榮獲第53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我的1919》 曾榮獲1999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
《沒完沒了》 曾榮獲1999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入圍影片獎;
第六屆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獎;
《一聲嘆息》 曾榮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演員獎 最佳女演員獎和最佳表演貢獻獎等五項大獎;
《刮 痧》 曾榮獲2000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評委會獎;
2000年度第八屆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最受歡迎影片獎;
《尋 槍》 曾榮獲2001年度上海影評人獎 「十佳影片」稱號;
《卡拉是條狗》 曾榮獲2003年度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
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
《大 腕》 曾榮獲2002年度第二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獎;
《天地英雄》 曾榮獲2004年度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
2004年度第十三屆上海影評人獎年度十佳影片獎;
《手 機》 曾榮獲2004年度第二十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4年度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市場開拓獎;
2004年度第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獎;
2004年度第十三屆上海影評人獎年度十佳影片;
《可可西里》 曾榮獲2004年度第十七屆東京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2005年度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天下無賊》 曾榮獲2005年度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對外合拍片獎。

❸ 華誼兄弟拍過哪些電影

馮小剛的電影大部分都是華誼出資的!小剛可是華誼的當家「花旦」(*^__^*) 嘻嘻……下一部《唐山大地震》正在拍攝中...

❹ 王中軍的父親(王中軍和華誼兄弟的至暗時刻)

他是中國企業家裡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界里最懂商業的人;他是中國電影商人里最愛作畫、收藏畫的人,也是為了拯救公司,不惜賣畫、賣豪宅的人。曾經的龍頭企業華誼兄弟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王中軍和他的華誼兄弟,該如何度過至暗時刻。

連續虧損兩年的華誼兄弟正面臨著退市風險。

不久前,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將其持有的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2座高層A、B室相連的房子,以2.2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2億元)出售。

這是他繼賣畫救公司後,又完成了賣房的「壯舉」。

去年8月,王中軍賣掉自己精心收藏的字畫時,留下了一句豪言壯語: 「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麼都可以賣掉,這個沒有什麼丟人的。」

從雜牌公司到電影龍頭,王中軍始終游刃有餘地在電影與商業之間無縫對接。就像華誼投資人汪潮湧對王中軍的評價:「 他是中國企業家裡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界里最懂商業的人。

然而,陽光的背後究竟折疊起多少暗斑?個中艱辛恐怕永遠只是樹下的一攤陰影,令人視而不見。

愛畫的商人

比起電影公司老闆的標簽,王中軍更愛說自己是一名畫家。

他愛作畫,也愛收藏。

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 因為我房間里有這樣的乾枯茉莉,我覺得挺有繪畫感,就畫了。不會需要特意去找這種題材,梵高就是這樣的。

他對藝術的崇拜鎖定在上個世紀印象派的畫家裡面:

「我去巴黎,幾乎沒有一次不去奧賽美術館的,最大的原因是那有梵高、莫奈和高更,我是學美術的人,梵高畫的都是特別小的東西,我特別喜歡他畫的一雙鞋,一個小椅子,他住的小房間畫了多少畫,一個單人床,完了擺一把小椅子就畫得非常美,那種東西特別能打動我。」

王中軍自己的畫里也處處可見梵高的影子——粗獷彎曲的筆觸、飽滿沖擊的色彩,還有經常出現的天空、樹或田野。

2014年11月4日,王中軍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以6176.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逾3.77億元拍得梵高的一幅靜物畫《雛菊與罌粟花》。

他的好友兼投資人馬雲曾親眼見證了其收藏的百幅名畫,嘆為觀止。

賺錢養著自己的夢想是大多數人的夢寐以求。而王中軍能夠做到,背後是20多年在電影圈的摸爬滾打。

1976年,王中軍初中還沒有畢業,不滿16歲時便應征入伍。他本想走父親的老路,建功立業,結果在軍隊一待就是四年。

經常在大半夜站崗、一坐火車坐上十幾個小時、連續四十八小時不睡覺……王中軍的這段軍旅生涯完全吃苦的主色調填滿。

但在他看來,一句「我不知道到底有多苦」,就將往日辛酸一帶而過。 如今想來,在軍隊中的歷練培養了他堅韌、樂觀的個性。

後來,王中軍復員回到北京,在父親幫助下謀到一個物資部保衛處的工作,在保衛處其實和看大門的性質是一樣的。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對於野心勃勃的王中軍來說,怎麼可能滿足?他很快便辭職了。

這段時間,他干過體制內出版社的美術編輯,還做過廣告經理,但總覺得這些工作不滿意,後來乾脆在29歲那年選擇了赴美留學。

1994年,在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碩士學位之後, 王中軍懷揣在美國賺到的10萬美元,回國開始在市場經濟初開的混沌漩渦中試水創業。

華誼當時的經營很艱難,剛開始做的是一本小雜志,刊登一些廣告,然後直郵給使館和三星級以上的高級公寓。在此期間,經商遭遇挫折的弟弟王中磊也加入到哥哥麾下,共同經營華誼廣告公司。

關於那段時光,王中軍曾在媒體采訪中提到:「我當時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天天打工,就為100塊錢而努力奮斗13個小時,再往前推,我當兵的時候一個月只有6塊錢,誰會去想到你今後會創造了一個『電影帝國』。」

華誼起航

1998年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契機,為這個廣告公司開啟了通往影視行業的輝煌之路。

一天,王中軍在路上偶遇出國前的老同事,對方正在做電視劇生意,並給他詳細講述了電視劇行業的利潤前景。

很快,王中軍投資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心理診所》。這是一部喜劇,由英達導演,蔡明、楊立新等人主演。雖然沒有拍戲經驗,但王中軍利用自己做廣告的優勢,進行了很好的推廣,結果第一部戲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初嘗碩果的王中軍從此一頭扎進了電影圈裡。

當時,華誼第一次嘗試著投資了三部影片,分別是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姜文的《鬼子來了》以及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

盡管前兩部讓華誼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充滿京味兒、書寫普通小人物生活的《沒完沒了》卻大賣——3300萬票房在2000年總票房榜中排名第二。

正是《沒完沒了》,讓王中軍遇到了幫助他把版圖做大的貴人,馮小剛。

緊接著,王中軍又和馮小剛合作了《一聲嘆息》 。那是2000年,但華誼兄弟就以導演工作室的機制緊緊拴住了馮小剛。 這種合作形式在當時並不多見,足以證明王中軍獨具慧眼。

《一聲嘆息》的主演是張國立、徐帆,都是當年影壇的扛把子。電影講了一個男人在妻子和情人之間周旋的故事。馮氏喜劇特有的黑色幽默精神已經在這部電影里嶄露頭角。

馮小剛擅長展現市井文化,他的作品既有娛樂屬性,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又內含一股聰明勁,四兩撥千斤地批判,不是全然的媚俗。

王中軍和王中磊恰恰看中馮小剛的這一點。王中磊曾說:「小剛嚴格說,是華誼電影版塊創始人之一,我們成就了小剛,小剛也成就了華誼的電影。」

除了商業和藝術觀念上的一拍即合,王中軍和馮小剛在氣質上也頗為相似。

由於多年在社會打拚,王中軍的身上透著一股江湖氣,大方且仗義。恰是這種江湖義氣也吸引了馮小剛,他成為了華誼真正的兄弟。

王中軍的「講義氣」不只是針對馮小剛。在對待員工福利的問題上,他向來慷慨大方。

他曾拿出了公司20%的股份送給核心團隊:持股者名單中,既有知名導演、製片人、當紅演員,也有秘書和司機。

「華誼兄弟」在中國電影產業里也開創了許多先例,建立了最早的電影導演工作室,最早開始做經紀業務、簽藝人……

恰因王中軍這種敢於嘗試、不拘小節的個性,最終才會締造出一個如此龐大的「華誼帝國」。

絕地求生

去年八月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王中軍「自爆」前年的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拍賣品中有一半是自己的畫,但「賣畫過冬」不丟人。

如今,王中軍又疑似為華誼兄弟周轉資金出售了豪宅。時隔十年出售的這所豪宅,凈賺8800萬港元(摺合人民幣約8000萬元),漲幅約66%。

疫情沖擊下的影視寒冬竟將龍頭企業的大佬逼至如此境地。

2009年,華誼兄弟成為創業板影視第一股。 上市首日,華誼股價上漲超147%,領跑娛樂板塊二十餘家企業。

而後,王中軍對公司的核心管理層表達,華誼不應當只做電影,應該效仿好萊塢幾大娛樂巨頭的發展路徑。

在「去電影化」的思路下,華誼將其傳統的影視+藝人經紀業務模式分為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

不過,這次轉型不太成功,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中所說:「企業家應當專注於自己熟悉的領域,盲目擴張到其他領域具有冒險性。」

在華誼兄弟奉行「去電影單一化」戰略的幾年時間里,公司的其他業務沒能發展起來,電影觀眾卻日益減少。

2014年是一個分水嶺。

當年,中國電影行業全年票房實現2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5.78%,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占據了國產片票房市場份額58%的五大民營電影公司中,光線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9%,博納為15%,當時剛成立兩年的樂視影業也從此前的8%上升到11%。

在2012年和2013年均為冠軍的華誼兄弟卻意外跌出三甲,位列第四,其電影票房收入僅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

這一年,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領域的份額則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剩2%。

2016年,華誼兄弟出現了首虧,同時代表公司主營業務收支狀況的扣非凈利潤呈負數,為「-4018.28萬元」,這是華誼兄弟在創業板上市八年以來首次出現。

從那之後,華誼的狀況一再滑坡。

2019年底,在一份內部信中,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磊坦言2019年是創業25年來最艱難的一年。

2019年,華誼兄弟巨虧39.6億元,同比減少262.32%;實現營收21.86億元,同比減少43.81%。

2020年必將是他們輸不起的一仗,又遭遇了疫情。 2020年一季度,華誼兄弟又持續虧損1.43億元。

為了補上這些虧空,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動作頻繁。

先是在2019年7月,華誼兄弟靠抵押電影設備換取了4000萬人民幣;

去年8月,王中軍坦言自己在賣畫換取資金以解決公司流動性的問題;

去年9月,華誼兄弟及全資子公司華誼國際投資以5500萬美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轉讓了其持有的GDC公司全部股份,所得資金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去年12月31日,華誼兄弟出讓「賣座網」4%股份給賣座網CEO陳應魁,轉讓價為904萬元。

這兩年華誼似乎一直在用「拆東牆補西牆」方式自救,不過虧損就像無底洞一般,欲壑難填。

若華誼在2020年未能盈利,公司將迎來三連虧 ,將面臨退市風險。

過去的行業翹楚究竟該如何走出慘淡經營的局面?

❺ 華誼兄弟為什麼失守電影市場

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近日,華誼兄弟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盈利2.52億~3.78億元,凈利潤下滑25%~50%。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光線傳媒等幾大影視公司業績都同向上升。此番華誼兄弟業績驟降也被業界解讀為公司「去電影化」戰略導致主業發展不利。


自2014年華誼兄弟宣布「去電影化」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多元化布局,電影、游戲、實景娛樂成為其「三駕馬車」。 對此,許多業界評論均認為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據地電影領域出現失利的原因所在。對此,筆者和《中國經營報》記者石英婧進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為何華誼反而在撤退?


華誼兄弟在報告中其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電影《天降雄師》《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創造了人民幣14.7 億元票房收入,但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愚以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華誼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沒有主力作品這一內因外,更主要是來自外部競爭加劇,來自互聯網領域和各種影視創業型機構的大量入侵,在某種程度上也對大漲的票房形成了「分賬」效應。


當然,因為泛娛樂化下,確實華誼出現了對電影投入不比從前的狀態。但必須要指出的是,華誼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現在其對當下電影行業重磅投入IP的趨勢上並沒採取跟隨策略。它反而選擇了將經營模式分散到影視、綜藝乃至網劇等多個領域,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表現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實質上,這種多頭均衡發展策略,可以更大應對極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現的電影行業票房泡沫破裂的風險。

華誼用沒有分賬來解讀自己的「失利」,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們多元布局的戰略意圖,繼續誤導外界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電影公司。

電影下滑,營收卻是第一?


單純把華誼兄弟定義為一個電影主業公司未免過於簡單。選擇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為IP被重視後,電視劇集、網劇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綜藝節目因此大爆發的時間點上,國產電影反而顯得不 溫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謂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給好萊塢大片貢獻票房。因此,華誼的主業其實並沒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因此顯得業績不佳。這只是短線問題,從長線角 度,仍然大有可為。畢竟,電影這一塊,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並不最強的一環。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營收不佳,但營業總收入卻占據上市影視公司第一的位置,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其實這部分來源或許是來自於投資,特別是對游戲、互聯網娛樂等泛娛樂領域的成功投資。


而隨著國內電影票房泡沫的隨時可能發生的崩裂,下半年,預計華誼繼續深耕泛娛樂,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新興泛娛樂板塊,將逐步讓華誼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賬,因此下半年走勢並不會差。

去電影化其實就是要玩好電影


在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會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華誼的去電影化,大家就都以為它是要離開電影市場了。這其實只是文字游戲。


真正意義上的去電影化,個人以為,在華誼的動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內容供給上,不像新晉的影視公司那樣押注在IP這個大起大落的風險項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對編劇人才特別是中青年後晉影視人才的培養上,其實就已經是在給華誼兄弟培養真正活的IP,而非簡單的購買、改編和被束縛的IP。這些活IP一旦注入到華誼兄弟當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將用專業化的角度顛覆那些新興、但內容還在UGC向PGC過渡上掙扎的那些泛娛樂領域,尤其是互聯網上的泛娛樂板塊。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寧加入華誼。葉寧的進入,目標是逆轉發行上的頹勢,而且更多的是借住葉寧的人脈,進入正在越來越強大的萬達影院體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線輸出。但僅僅靠人脈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其實更多的時 候,反而是逆傳統發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線上線下活動推廣的更多形態,打破國內電影行業總是發布會、首映禮、紅地毯的營銷僵硬形態。

❻ 華誼兄弟一共拍過多少部電影

1998年 《沒完沒了》(馮小剛導演,葛優、吳倩蓮、傅彪主演,2000年賀歲片) 《荊軻刺秦王》(陳凱歌導演,鞏俐、張豐毅、李雪健、王志文主演) 1999年 《鬼子來了》(姜文導演並主演) 《我的一九一九》(黃健中導演,陳道明、許晴主演) 2000年 《夏日暖洋洋》(寧瀛導演的新城市電影) 《一聲嘆息》(馮小剛導演,張國立、徐帆、劉蓓、傅彪主演) 2001年 《刮痧》(鄭曉龍導演,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 《防守反擊》(梁天導演,曾志偉、李成儒主演) 《流星雨》(張之亮導演,張國榮、狄龍、吳嘉麗、琦琦主演) 《尋槍》(陸川導演,姜文、寧靜主演) 《手足情》(鍾澍佳導演,張智霖、蘇有朋、范冰冰、湯鎮業主演) 《天地英雄》(何平導演,姜文、趙薇、中井貴一主演) 2002年 《大腕》(馮小剛導演,葛優、英達、關之琳、薩瑟蘭主演) 《卡拉是條狗》(路學長導演,葛優、丁嘉麗主演) 《我心飛翔》(高曉松導演,陳道明、李小璐、鄭軍主演) 2003年 《手機》(馮小剛導演,葛優、徐帆主演) 《可可西里》(陸川導演) 《功夫》(周星馳編劇、導演、主演) 2004年 《天下無賊》(馮小剛導演,劉德華、劉若英、葛優、李冰冰主演) 2005年 《簡訊一月追》(阿甘導演,古巨基、張韶涵、任泉主演) 《情癲大聖》(劉鎮偉導演,謝霆鋒、蔡卓妍、范冰冰主演) 2006年 《夜宴》(馮小剛導演,章子怡、吳彥祖、葛優、周迅、黃曉明主演) 《寶貝計劃》(陳木勝導演,成龍、古天樂、許冠文、高圓圓主演) 《雞犬不寧》(陳大明導演,徐帆、小香玉主演) 《墨攻》(張之亮導演,劉德華、范冰冰、安勝基、吳奇隆、王志文主演) 2007年 《心中有鬼》(滕華弢導演,黎明、劉若英、范冰冰主演) 《集結號》(馮小剛導演,張涵予、廖凡、王寶強、鄧超、李乃文、任泉、湯嬿主演) 2008年 《功夫之王》(羅伯·民可夫導演,成龍、李連傑、劉亦菲、李冰冰、邁克·安哥拉諾主演) 《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導演,周迅、鄧超、王寶強、張涵予主演) 《非誠勿擾》(馮小剛導演,葛優、舒淇、徐若瑄、方中信、胡可、范偉主演) 2009年 《游龍戲鳳》(劉偉強導演,劉德華、舒淇、張涵予、何韻詩主演) 《拉貝日記 》(佛羅瑞·加侖伯格導演,烏爾里奇-圖庫爾、丹尼爾-布魯赫、張靜初、香川照之主演) 《追影》(吳鎮宇、麥子善導演,吳鎮宇、吳佩慈、房祖名、謝娜、黨淏瀚主演) 《風聲》(高群書、陳國富導演,周迅、李冰冰、張涵予、王志文、蘇有朋、黃曉明、英達、段奕宏、倪大宏、朱旭、劉威葳、張一白、石兆琪、吳剛、鄧家佳、劉芸、愛戴主演) 還會有很多,嘿嘿 正在拍的和將來拍的

❼ 華誼兄弟發布年度片單,共有幾部影片

9月16日,「華誼兄弟H計劃」發布了第七季片單,包含18部各類題材超強新片。10位電影創作者,馮小剛、管虎、賈樟柯、陸川、張家魯、李蔚然、潘安子、陳正道、田羽生和常遠表達了他們對電影的熱愛,以及對於接下來新項目的期待。

除已上映的《八佰》之外,還有曹保平《涉過憤怒的海》、陸川《749局》、周星馳《美人魚2》、賈樟柯《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以及馮小剛《春天一歲》等新作首度曝光。

(7)2016華誼電影擴展閱讀

華誼兄弟年度片單具體如下:

1、管虎《八佰》

2、楊楓《鐵道游擊隊1939》

3、賈樟柯《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4、潘安子《中國試飛師》

5、馮小剛《春天一歲》

6、曹保平《涉過憤怒的海》

7、田羽生《一條龍》

8、常遠《溫暖的抱抱》

9、陳正道《未來的未來》

10、李蔚然《侍神令》

11、陸川《749局》

12、周星馳《美人魚2》

13、大衛·西維爾曼《拯救菲拉萌》

14、羅伯·明可夫《刀鋒賤客》

15、馬克·巴爾多《搖滾藏獒2》

16、羅蘭·艾默里奇《月球隕落》

17、羅素兄弟《謝里》

18、趙聖熙《勝利號》

❽ 華誼兄弟電影公司都出品了哪些電影

<風聲>、《西風烈》、《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12》只要是馮小剛拍的大部分都是華宜出品吧,

❾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