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72018電影市場遇冷探究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2018電影市場遇冷探究

發布時間: 2023-01-03 12:57:51

㈠ 巨石強森也「歇菜」了,好萊塢大片為何在中國內地「全面遇冷」

巨石強森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好萊塢電影明星,巨石強森的硬漢形象在銀幕上也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但是就算是硬漢巨石強森也拯救不了現在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內地遇冷的狀況,好萊塢電影已經不再是眾人趨之若鶩的電影,國人的觀影也越來越理智和冷靜,單單靠特效和大場面來取悅觀眾的好萊塢電影已經不能滿足國內觀眾的需要了。

好萊塢大片在內地遇冷的原因。首先是因為人們的視覺疲勞。好萊塢大片一直以特效和大場面、火爆的動作來吸引人,但是這樣的電影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觀眾的視覺疲勞,這讓好萊塢電影失去了吸引力;其次,好萊塢電影質量的下降。近幾年好萊塢電影的質量確實下降了不少,這也是導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全面遇冷的最主要原因,畢竟電影的質量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最後,國產電影的崛起。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涌現除了一大批高質量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更受中國觀眾歡迎,這也對好萊塢的電影造成了很大的競爭和影響。

三、國產電影的影響。

近幾年國產電影發展的非常快,國產電影市場也涌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電影,這樣的國產電影更能夠吸引中國觀眾,這也間接導致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不再像從前那麼受歡迎。

㈡ 國內電影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中國國內電影市場成型太晚。
這一點又要牽扯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市場的成型源於過去黃金十年的大規模中產階級形成。中國電影,缺乏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說這個是根本原因,可能有人不同意,那我們細辨一下,如果中國國內的電影市場是成熟的,即使有各種限制不能發展出同國外相類似的類型片,也能夠從其他寬松的領域實現突破。出現不同於國外主流的類型片。毒販子重來不會因為來自zf的限制而消聲滅跡,總能在縫隙中尋找到生存的可能。
直接原因是內容審核制度缺乏量化標准以及遲遲未來的電影分級制度。
國內電影審核制度最大的弊病在於缺乏可以量化的標准,自由心證嚴重,這導致投資風險不可控。這是類型片發展的極大限制!
中國電影市場作為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電影市場,市場的類型化和細分化必然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如果僅僅只是從市場角度來看分級制這個問題,是否需要分級制簡直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因為沒有分級制就沒有細分化市場,沒有細分化市場就沒有良性循環的商業格局,沒有良性商業格局,就沒有中國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上的真正繁榮。

「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可見現階段,party和gov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與迫切感。某些東西是到攻堅期了。越過去就一馬平川……水已蓄滿高壩,就等開閘之時……

㈢ 為了說2017年電影市場呈現了回暖的態勢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電影市場開始回暖。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

㈣ 近期美國電影在華市場下滑,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電影近期在中國的市場下滑,主要是因為以下三方面原因:1、疫情原因;2、質量原因;3、觀影慾望降低

3、觀影慾望降低

最後,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觀眾的觀影慾望似乎在慢慢降低,一方面是全世界的影片質量都在下滑,而且現在電視劇行業發展得很不錯,這幾年出現了很多很好看的韓劇、英劇和美劇,大家對電影的期待值已經大大降低了,很多人都是寧願在家裡看看電視劇,而不是出去看電影。

㈤ 2018年電影產業鏈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分析

上游環節競爭白熱化

電影產業鏈上游是製片環節,主要包括劇本開發、立項、電影生產構成。目前,電影製片環節准入門檻不高,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和其他相關規定,電影行業製片領域涉及的監管准入措施主要包括電影製片製作資格准入許可、電影攝制行政許可、電影內容審查許可三大方面。

正因此,國內製片方的競爭十分激烈,每年生產的電影數量持續增長。根據國家廣電總局數據,2014年,我國電影產量為758部,到2018年電影產量已超過千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3%。

電影產業鏈中游是發行環節,主要是根據影片獲取公映許可證和上映檔期的情況,組織電影宣傳和發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銷售等工作。不過影片類型的不同,使國內發行領域的機構存在差異。

其中國產電影的發行可以由國內任意發行公司完成,而進口電影只有中國電影、華夏電影兩家公司具有引進和發行權。其中批片大都是由民營公司引進之後,再向中影或者華夏申請配額指標並支付一定費用。

這導致國產電影發行市場競爭激烈,既有博納影業、五洲電影發行等為基於院線資源優勢的終端主導型公司,也有光線傳媒、新麗傳媒等為以優質內容生產為核心的傳統發行公司,以及貓眼電影、阿里影業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發行公司。

電影產業鏈下游是院線(影院)環節,是電影行業中連接電影發行方和影片放映方,對影院實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獨立經營單元。目前,國內院線與其下屬影院的關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資產聯結、另一種是簽約加盟。

由於院線有牌照準入壁壘,因此近年來國內院線數量基本保持穩定,競爭格局基本清晰,以萬達院線、大地院線、上海聯合、中影南方和中影數字等為代表的前十院線梯隊成為我國院線市場商業化運作的主導力量。

產業鏈整合趨勢明顯

當前,國內電影行業全產業鏈布局或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整合或合作的趨勢日益明顯。為了通過整合全產業鏈資源以強化盈利能力和對產業鏈各資源要素的控制能力,以此發揮各產業環節的協同效應、增強市場競爭力,國內電影行業中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開始全面介入上游的內容製作、中游的宣傳發行、下游的院線影院終端放映和衍生品產業投資之中,使得整個電影產業鏈的整合趨勢日益明顯。

此外,影視公司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越來越多,電影製片、電影宣傳發行、電影衍生品和投放終端逐步互聯網化。近兩年,互聯網公司也通過兼並、合作,滲入到製片、發行、放映各方面,從多角度、寬領域介入到了電影產業鏈。互聯網公司憑借其平台的領先優勢,協同現有業務布局和戰略方向,為平台的活躍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供給,增加盈利。

更多數據參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布的《 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

㈥ 國慶檔票房15億,同比下降65%,影市遇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影視遇冷的主要原因是影片數量和質量不夠,加上疫情影響。歷年來國慶檔都是影片方力爭的熱門檔期之一,有著天然的觀眾市場及連續七日節假日的助力,票房成績一般都會持續上升,觀影熱情高漲。但出乎意料的是,2022年國慶檔影市卻遇冷,票房慘淡,觀影人次大幅降低。

疫情影響。除了影片自身的原因外,也有一些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因為疫情,確實有許多城市的影院沒有完全開放,而大眾也擔心節後上班受影響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導致整體的觀影需求下降。

㈦ 為何好萊塢電影在內地越來越沒市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大家眾所周知的好萊塢電影,好萊塢電影在剛開始不久 ,就已經在我們國際上占據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地位, 成為了一個電影行業的一個領導者,從他的發展史來看, 他也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變化 ,好萊塢電影在成為國際上比較強大的實力和他的一些題材也發生了, 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㈧ 國慶檔電影票房「遇冷」!7天僅20億,開心麻花也難成爆款!為什麼


總的來說現國內的電影都是內容市場,靠著品或懷舊曾經缺乏以奪得觀眾的歡心,李茶的姑媽和黃金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想要勝利,還得靠內容去降服觀眾,你們覺得呢?

㈨ 為什麼很多在中國火爆的國產動漫電影,在海外市場反響不大

中國的動畫起步很早,但是發展很慢。和美國、日本的動畫作品相比,中國的動畫更注重說教,寓教於樂,喜歡通過動畫這種方式來講道理,中國火爆的動漫電影,《哪吒 》《大聖》在海外市場反響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類題材的電影國外已經屢見不鮮了,而我們的動漫才剛剛開始進行這種探索和嘗試。不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內容都可以作為動漫創作的素材,隨著產業鏈的完善,我們也會做出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動漫作品。

和美國、日本的動畫作品相比,中國的動畫更注重說教,寓教於樂,喜歡通過動畫這種方式來講道理。對成人來說,很多道理都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意思。而《哪吒 》《大聖》這樣的動漫之所以在國內火爆,是因為這類動漫通過對傳統動畫中的人物、情節的解構,將其賦予時代特質,刷新了人們對動畫的認知。

㈩ 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遇冷,主要是因為哪些原因

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觀看過好萊塢的電影,在前些年的時候,好萊塢的電影在我們中國的電影市場一直都是深受到影迷的歡迎的。咱們國產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相差甚遠,劇情製作觀感方面都是沒有好萊塢所製作的電影更加的精彩好看。但就在2017年之後,這個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好萊塢的電影在我們中國這關於市場中影響力以及受歡迎的程度都遠遠的大不如前。而好萊塢也對在中國市場遇冷這件事情表達出了擔憂,感覺到十分的有壓力。

再加上很多影片都比較注重於票房收益,對於演員陣容以及劇情方面的監管都是沒有那麼的嚴格,這也就直接的導致爛片的數量越來越多,大家對於觀影這件事情越來越不抱希望,越來越感到疲憊,花了錢之後看的還是這種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想吐槽的影片,毫無體驗感,於是會選擇觀影的人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