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電影 » 電影院觀影人群2017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院觀影人群2017

發布時間: 2023-01-03 04:50:26

A. 看電影的人群都集中在哪個年齡段

15~35因為少於15歲的人大多數都在看動畫片 而大與35的呢就就對電影失去了興趣,愛看一些戰爭片的連續劇啊等等 因為他們覺得電影太短了 無趣

B. 北美院線是如何運作的

北美的影院都比較集中是一種自我管理模式,主要的收入來源也不是靠票房而是比較多元化如美食、廣告等,鼓勵獨立影院存在,沒有壟斷現象。

C. 觀影人群是什麼意思

是去看電影的人群描述。
他們當然也追蹤熱點,跟隨潮流,關注社交,強調自我,但所有外在呈現出來的包裝在他們眼裡的都是浮雲,一眼就能看透。他們對所有一切都在意,也關注背後的創作者和創作背景,進而關注現實,關注自己。看電影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儀式,他們當中也有是同行,或者是其它某個領域精英,他們會像普通觀眾一樣普通,像認真觀眾一樣認真,更用他們自身不可忽視的專業,分析觀察,發現提高。
近年來主力觀影用戶有年輕化的趨勢,並且很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電影。從2018年起,主力觀影人群已不再是25歲-29歲的人群,而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去年更加明顯的是,19歲以上和40歲以上的觀影人群在激增,並且這些觀眾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毒舌電影在去年春節前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用戶已經很明確的知道自己要看哪部春節檔的影片。

D.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到電影院看電影了

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高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高了,這不是扯淡,而是實實在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影院的主體消費人群就是年輕人。這也是 社會 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和工資高低沒有太大關系。他們的消費選擇中,有很大一個比例是文化品消費,而看電影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可行的一種消費選擇了,另外,看電影特別適合朋友之間、情侶之間,這種人際類型所佔比重又非常大。

第三,當下的 社會 產業發展也在轉型,文化產業到了繁榮發展的重要階段,傳統產業的優勢越來越小,而文化產業既環保又實用,國家在文化產業上的優惠多,電影產業本身也在逐漸壯大,魅力越來越大,近年的爆款國片也是很好的證明。

最後,看電影,真的還是要去電影院看。

如果有一天,電影院的電影都不再刪減,那就更完美了!

熱烈期盼那一天的到來。

我認為隨著生活物質的提高,當下年輕人越來越追求質量了,看電影便是如此。

以我多年來看盜版電影的經驗,總結為三點。

1、3D效果

很多人看電影是為電影院的清晰牛逼的特效去的,比如恐怖片,又如科幻片。現在電影消費群體都是年輕人,年輕人的特點便是不差錢,只要您讓我爽了。話有點糙,但是是這個理。

2、氛圍

現下諸多年輕人生活壓力還是蠻大的,如果你是孤單的一個人,你去電影院看電影便是排解孤單,尤其是在深夜,跟電影院的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震驚!嘻嘻嘻,如果你是倆個人,那就不同啦,是秀恩愛去噠。當然還有全家都去的,那就是全家人的話資啦。

么么噠,暫時不寫啦,本人有點小懶喲

最後奉上美圖,嘻嘻嘻

電影市場有一些起色,看電影的人是多了一些,但其實還是沒有太多。好多人說有錢、有時間了,我覺得倒是不一定。

第一,相比投入,市場起色並不大。國內票房排名第一的戰狼2總票房50億,人均票價30元,全國13億人,看的才1.7億。這還是現象級電影,二刷、三刷的不少。流浪地球也是現象級,人均票價40,總票房現在還沒到50億。

第二,價格並不便宜。好多人說是老百姓收入多了,有錢看電影了。90年代,月收入300,電影票5-10塊,那現場條件,人山人海,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甚至還有露天的。00年代,月收入1500,電影票20。10年代,月入3000,電影票30。現在4000了吧,票價40。其實電影票沒便宜多少。(以上數據以武漢人均收入為例,細節沒必要抬杠)

第三,營銷做的好,電影院多了,促銷活動多了。繼銀興、萬達等全國建設連鎖影院後,很多外資電影公司、網路服務商,房地產投資獲利者受國家政策調整影響,也在投資建影院,發展第三產業。現在的影院多如牛毛,設施好、服務不錯,還經常在網上促銷,各種購票軟體打折,讓網購的人順手就買個優惠票看看。

第四,電影大家其實一直在看,但是看片的習慣改變了。90年代都是錄像機,好多人到小錄像廳看港片的。00年大家都在家看盜版DVD,存了一堆碟。10年網路大發展,迅雷加大硬碟,也是存一堆壓縮片。現在,更是各種看電影網站、軟體、APP盛行。但是,大家已經不滿足家庭級的視覺、音響效果了,相比IMAX、3D,各種豐富的影院服務,看完還能逛逛街、吃個飯,周末散步加釋放壓力一條龍,何樂而不為呢?

第五,電影消費群體擴大了。過去電影消費以年輕人為主,現在多半以家庭為單位,現象級電影也會群體邀約一起觀看加活動。而且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即便再忙,偶爾釋放一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家庭 娛樂 非常注重效費比,過一個周末,相比外出 旅遊 、逛公園、打牌喝酒的 娛樂 方式,看電影可能更加輕松 健康 ,成本更低,行程更靈活。

第六,消費習慣變了。90年代剛改革開放,除了吃喝拉撒,家電是大頭消費,房子也緊張,沒心情在 娛樂 上消費,日子都過的挺緊吧。00年代,家電價格逐步下降,好多人攢錢都為了買房。10年代後,大部分城市家庭房產到手,沒買的也不指望了,買不起。剛需的基本家電裝修消費也趨於飽和,除了看病就學養老,也沒什麼其他消費壓力,所以即便票價依然不便宜,但還是有閑錢看電影了。同時,網路購物使中間商差價進一步減少,在購物上獲得的實惠,願意消費在 娛樂 方面。

隨著國家對醫療、教育、養老方面的進一步改進和投入,對供給側改革的深化,在第一、第二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上,電影及其附屬產業還會有更大空間,把中國文化輸出向全世界。

電影院越來越火爆與它提供的視聽服務和它自帶的社交屬性是分不開的。

為什麼這么說?

首先,特別顯而易見的是電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視聽服務。

電影院與普通觀影的視聽差距在普通的2D故事片表現的並不那麼明顯,無非就是欣賞故事。

可是現在3D,4D影片越來越多,影廳觀看所帶來的視聽體驗是普通觀影遠遠無法企及的。一張電影票大多50元左右,對於普通人來講每月觀賞幾部高質量影片完全不會構成生活負擔,但是卻能帶來超值的觀影享受,何樂不為呢?

其次,觀影漸漸成為一種 時尚 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周末與三兩好友一起去電影院看場電影、喝杯飲料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 時尚 摩登的生活方式。

並且相比與許多其他方式,比如喝咖啡、吃飯,觀影過程中因為大家都面對屏幕,不必搜腸刮肚的沒話找話,相互之間的社交成本非常低。觀影過程十分輕松。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約朋友出來就會選擇電影作為 娛樂 項目。

電影院基本上都設在商場,有些人選擇逛完街看場電影,有些人觀影之後逛逛街,吃點東西。

巴適!

首先,感謝題主的邀請。對這個問題,我來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類:

一、人們為了去看「首映」。一部新出的電影,尤其是大片,必然會先在電影院放映,正常情況下要過上好長一段時間,網上才會有高清版本的放映。加上每部電影放映前,發行公司都會進行大量的宣傳,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會被這個宣傳所吸引,想第一時間看到這部精彩的電影。這種就跟某些影視平台的VIP一樣,連載的電視劇,就比別人早看一周,很多人為了這提前的一周去購買VIP服務。

二、約會的好去處。最近不是很流行一句約會方式的話嗎?吃飯,看電影,開房睡覺。電影院的氛圍很適合情侶約會,燈光昏暗,氣氛又不會冷場,所以現在很多情侶約會首選去處,就會是電影院。

三、觀影效果。現在電影院的放映廳的顯示器、音響設備比以前高端了很多,比如高清大屏幕的IMAX,3D、4D等,再配合上震撼的環繞立體聲,那巨大的感官刺激,是在家裡面看電影所不能具備的。尤其是一些特效大片,也只有在電影院才能感受到。

四、價格的平民化。國家政策的利好,鼓足了老百姓的荷包。讓去電影院看電影不在是一種奢侈。除了一下大城市跟特別節日以外。一場電影的票價在30元左右,也是大多數人所能接受的消遣 娛樂 方式的價格。

好了,就說這幾點吧,我知道原因不止這么幾點。下面放幾張美圖,讓大家欣賞欣賞。

第一點,自然是 社會 進步的表現,物質生活進步了,精神追求開始提高,畢竟到電影院里看電影比在家看電視消費得多,沒有物質發展是不可能的。

第二點,同第一點,同樣的故事畫面,影院3D等效果不一樣,在家看電腦、電視,自然比不上影院效果。

第三點,是經濟學家說的,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往往是電影火爆的時候,因為相對於外出 旅遊 等消費,電影反倒是相對廉價的消費了。

哈哈,告訴大家一個可以免費看某訊和某酷等網上的VIP視頻的方法,非常簡單,關注微信公眾號:吳英俊先生,可以看全網VIP視頻。別告訴別人哈!偷偷的看

個人認為越來越多的人去電源元看電影有三個原因:

1、 社會 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消費能力有了比較大的提升,而且看電影的票價並不會很高,大概在40元左右,很多人都有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消費能力。

2、現在人們比較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很多年輕人喜歡通過看電影的方式來緩解工作上的壓力,而且電影院也是年輕人約會比較好的地方,兩個人一起抱著爆米花看電影已成為一種潮流。

3、電影的消費群體更為廣闊,看電影的人並不局限於年輕人,很多中年人也會選擇在閑暇的時間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

你是怎麼考慮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我是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可能是因為沒有女朋友吧

感謝題主誠邀!

現代人愛去影院觀影,原因可能有方方面面。因為影院市場反饋給我們的票房數據是十分醒目的,可以說是一種大勢所趨的形式。但具體什麼原因,作為一個以前從不去影院轉變到愛去影院的我,從自身出發來說說我的觀點。

其一:國民經濟不斷攀升,造就了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在我國,近些年的 娛樂 產業十分發達。當今 社會 ,做什麼都靠營銷和宣傳。作為 娛樂 圈的宣傳手法和手段可以說層出不窮,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不管什麼影視作品只要准備上映,就會有各種宣傳博人眼球,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引起人們一探究竟的慾望。

其二:明星效應。 娛樂 圈的繁榮,造就了無數明星,是明星肯定就有喜歡他的粉絲,間接造成了不管什麼電影作品,只要有喜歡的明星參演,那麼十有八九這些粉絲就會去影院捧場,同時也就帶動了影院市場。也會讓我們有種現代人愛去影院觀影的感知。

其三:影院是一個情侶休閑 娛樂 的好地方。男朋友帶女朋友去影院看電影,如果看的是恐怖片鬼片之類的,影院那種視覺沖擊和音效沖擊是手機上帶不來的。所以影院很多時候都是情侶間感情催化劑。

其四:國民收入的提高。去影院看電影不再是年輕人的休閑方式,對於老人和兒童也是種休閑 娛樂 的方式。畢竟生活收入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物質需求都在不斷發生變化。

最後一點就是對於新電影,現在的自我保護措施非常嚴謹,不會像前些年那樣沒上映就盜版橫飛。人們支持正版的行動力上在加強,沒有了觀看盜版的途徑,再加上更沒幾個人願意等幾個月再去欣賞喜歡的影片。所以唯一的途徑就是電影院了。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比較片面。

E. 去電影院看電影一般都是哪類人

影院消費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小部分是家長帶孩子看電影。電影市場目前是娛樂消費的主要市場之一,近年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長。

F.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選擇去電影院觀看影視作品的了

在疫情安全問題不穩定的情況下,年輕人並不希望去電影院扎堆聚群。

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的娛樂方式,而且很多年輕人在談戀愛或者是放鬆身心的時候,都會把看電影當成自己的首選。然而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選擇了放棄去電影院看電影。

一、年輕人認為去電影院扎堆聚群有可能會影響到疫情防控。

疫情的防控問題是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如果年輕人為了自己的一時娛樂,而影響到疫情的防控問題,那麼必然會導致疫情出現蔓延的風險。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年輕人也開始有意減少自己外出看電影的次數,可以說年輕人這么做,也有效降低了疫情傳播的風險。

當然對於年輕人來說,偶爾去看一次電影也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任何人都不能夠長期保持,在高壓工作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必然會導致個人出現精神崩潰的問題。

G. 基於目前電影市場現狀,什麼樣的電影會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

其實在很多人口中和心中是去看電影,並不是看某個特定電影這么簡單。現在的觀眾很難因為某個電影而去看,從而影響票房。因為現在各大電影院基本是千篇一律,觀眾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個人認為,電影票房更多反映出國家或者該地區大眾消費慾望,是一個經濟數據。某電影票房高,不能反映出該電影是否優秀,大家是否喜歡。只能說他比同期,同時上映的更受歡迎,不能說比過往的好。例如2022年40億票房的電影,不一定比2018年20億的好。因為也許是2022年電影上演時,剛好經濟很好,大家都有消費意欲。例如明年上演的電影,由於疫情放開的因素,票房大概率會好,但不是說明TA比2021年的電影好。到電影院看電影,是宅男宅女走出家門的借口。不過現在很多人談論的到電影院看電影,不是看電影本身這么簡單。看電影往往和吃飯、喝奶茶等社交活動聯系在一起。宅男宅女們,或者小情侶都是通過相約看電影來走出家門。電影成為他們一個談資,贊美也好,吐槽也罷,畢竟是一起經歷的。同樣一部電影,電影院效果輕松秒殺家裡電視,哪怕是投影,這無可置疑。但是觀眾有沒有必要為了這個效果到電影院看,就因人而異。在流媒體時代,有人甚至覺得待在家裡看比電影院舒服。電影故事、口碑和明星,這個就看炒作能力。這些在當前流媒體沖擊下,我認為這些因素已經很難引導觀眾到電影院消費了。我喜歡看電影,可是技術層面上的分析,我不懂。不過我會因為某個題材、或者支持某個喜歡的演員而進電影院。同樣是付費觀看,我會優先選擇到電影院。也許是消費觀念的問題,我很少在流媒體上消費。

H. 一般電影院每天觀影人群大概多少

根據不同城市不同消費,不同地段以及電影院的規模設施還有淡旺季等等來看。如果是市中心人流量較大的話一般橫店萬達人會比較多,每天大概最少2000人左右,尤其是北方較冷,冬天活動場所較少,現在每天去電影院爆滿,大星期一都各種滿,更不用說六日節假日了,最少提前一小時去買票,要不只能買到角落甚至都滿了。當然,這還得是大點有規模的影院,影廳也比較多的情況下。小影院的話一天也就幾百人到一千多人左右。

I. 哪些人不適合在影院看電影

最主要的是有心臟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到電影院看電影
另外,高血壓,腦部血管病變(如有中風病史等)也不宜到電影院看電影
此外,易隨時發病的如癲癇、精神病史的人群也盡量不要到電影院看電影
由於電影院對感官刺激較為強烈,不但有視覺刺激,聽覺刺激更加強烈,對以上人群均可能造成影響

J. 去電影院看電影真的有必要嗎

當今的生活,去電影院觀看電影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幾十元錢的電影票對於人們來說也算不上什麼,甚至還可以團購花幾元錢看電影。

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想法,原本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各種高清的電影,那我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呢?以個人觀點來說,其實不是有電影院懷舊情結,而是想尋求一種「心理的感覺」。

每個人的審美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歡去電影院觀看歐美大片,有的人喜歡去電影院觀看國內影片,尋求均不同。其實本人是不大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主要的觀影時間還是在家中,個人工作時間及生活習慣問題。

真的有必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嗎?家中觀影和現場觀影有哪些不同
我們剛談到了歐美大片和國內影片,其實這兩大分類占據著院線的主要市場。先說一下歐美大片吧,想必歐美大片在大家的心中還是占據著較大的分量,大部分歐美電影以製作精良,投入大和大腕多為看點,況且如果選擇了以視覺為強項的動作、災難、科幻等題材的電影,並去電影院觀看,可以讓影迷們在電影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比方說2012、哥斯拉、後天、阿凡達、末日崩塌等,我們先不談這些電影的劇情如何,單說視覺效果就可以讓你大呼過癮,並且會讓你覺得這錢花的值,而且沒有白白浪費兩個多小時,可以說這部分類型電影是最能引爆票房的。

真的有必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嗎?家中觀影和現場觀影有哪些不同
我們再說國內影片,現在前往電影院觀影的人群以中青年為主,而這部分人群都有自己喜愛的演員,如果遇到了你喜歡的演員的電影將要上映,我們這部分人群還是會積極的前往影院觀看,一是要第一時間看到演員的精彩表演,二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影片增加票房。說到在院校上映的國內影片,多是以劇情、懸疑、動作等題材為主,因為國內電影製作水平有限,所以暫時不可能製作出如同歐美大片的水平。如果國內電影在劇情上有所突破,讓每位觀影人在觀影後覺得這部戲的劇情很有新鮮感,那這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所以國內電影我們看什麼?看的是劇情,其次才是演員的演技。前段時間看了一部國內電影,具體名字就不提了,電影中的演員都是比較優秀的演員,演技尚佳,但些許狗血的劇情使得人們的觀影慾望大打折扣,而當我觀看完的感受便是:中國不缺好演員,缺的是好劇本。

真的有必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嗎?家中觀影和現場觀影有哪些不同